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球狀閃電》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1W

《球狀閃電》讀後感精彩多篇

《球狀閃電》讀後感 篇一

這本書是最近搬家過程中發現的,以前沒讀過的書都被我搬到新書架上,等着一本本的讀完。

一天,準確的説是昨天晚上一直到今天,有空就看的狀態一口氣讀完的。

劉慈欣的三體,我之前讀過也寫過,覺得這個人太牛了,靠自己的想象力創建了一個宏偉的宇宙視覺的體系。這本球狀閃電,目錄前有這麼一句話“本書中對球狀閃電特性和行為描寫均已真是歷史記錄為依據”這才是你看完後意猶未盡的感覺,雖然是虛構的,然而有那麼真實。我一直都説矛盾同時存在的都是厲害的,虛構和真實同時存在的感受,足以説明這本書的厲害。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在15歲生日之夜,遇到球形閃電,父母意外雙亡開始的。球形閃電在一瞬間穿過書櫃,冰箱把父母變成灰,而書櫃和冰箱甚至父母坐過的凳子都是完好無損的,而冰箱裏面的生的事物都熟了,而主角陳博士的貼身衣服被燒成灰,而身體無恙,一切就從這種無法解釋的超自然現象開始。

從此,陳博士開始追逐球形閃電的真相。學氣象,發現其實要學電磁學和物理,發現要建立模型,更該學的是數學。一個大學生,沒有那個年紀的生活,只泡在圖書館學這些艱深枯燥的理科。書裏的每一個人物甚至每一個情景的描述都很有深意,也很有用,是很多後續的伏筆。

印象深刻的就是:圖書館中的姑娘最後和陳博士結婚了。多年後回到房子中,發現了家中沒有那麼多的灰,以及一半黑一半白的頭髮,揭露了被球形閃電擊中的人,是以一種宏狀態存在,活在另一個肉眼不可見的雲狀態,只有有任何“觀察者”雲塌陷,人消失。包括後來陳博士的導師張彬的手稿有已故妻子的筆跡,甚至陳博士的墓碑上有最終捕捉“弦”並且產生聚變的關鍵公式,都是被球形閃電擊中的人給活着的人的提示。

這還不算完,更妙的是最後林雲在鏡湖上以雲狀態陳述自己對武器的瘋狂心理,以及丁儀看到的林雲和核基地被球形閃電武器無差別擊中的孩子們的照片,還有最最最後花瓶中偶爾出現的藍色玫瑰幾乎是從頭到尾的貫串,讓你不斷的不斷地覺得球形閃電的神一樣的存在。

還有一點就是球形閃電的整個書中的遞進式的展現過程,層層深入,一層層剝開真相,真的老牛了。一開始的陳博士的謎團,然後張彬導師的忠告告訴沒有希望,然後遇到林雲,一切開始全力的研究,最後利用 home的網絡讓2000台計算機幫忙計算公式,被發現,陷入僵局,又被一個留言帶到西伯利亞,展開更深一層的解密,就是三十年的龐大研究,結果就還是失敗,製造出27次球狀閃電,但參數無一次一樣甚至沒有任何規律,無法復現。一丁點的希望之火被冷水澆滅。

就當陷入絕望,陳博士突然想到燈一直在,只是沒電,所有沒光,悟出了實際球形閃電是一種不常規的結構,根本不需要製作,因為一直都存在,重點應該想怎麼找到它發現它。然後就是了捕捉球形閃電,而認識了物理狂人丁儀,後面捕捉並且看到,到製作成武器……每一步都是遞進遞進遞進,抽絲剝繭欲罷不能,這個結構真的是寫的太牛了。

特別讚的一本書,強力推薦。好看。

《球狀閃電》讀後感 篇二

讀完《球狀閃電》,恍然大悟,以前我對生物及物質的理解還停留在分子和細胞階段,現在想,應該是由質子、中子、電子雲及其他一些我們未發現的基本粒子所組成。

敞開想象,一切事物都是基本粒子所組成的一定大小的空間。人吃的食物是基本粒子,周圍的空氣是粒子,光線有波粒二象性,周圍空間中充滿粒子,踩的地面,水體,周圍環境全部由粒子構成。你的朋友同事都是基本粒子組成的個體,細胞由分子構成,分子由原子,原子由物理學基本粒子組成,原子某種程度上説是由原子核和電子雲組成的空間。以人體為例,人體有大約40萬億到60萬億細胞,這些細胞是活着的,遠古時候達成了一定生命契約,共同組成了人這樣一種有機的生命形態,所以請別感到孤獨,40萬億與你同在。

碳、氫、氧、氮四種元素基本組成了人體所有,體內所有的生命反應不過是核外電子和質子的傳遞。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團質子和電子雲,是依靠電子傳輸構成的一台台超級生物計算機,比現在的計算機發達太多,目前大腦複雜的功能距離完全開發還有很久(我有點懷疑我們是被高等明遺忘在這裏進化的計算機,這種生物計算機不用工廠製造,只需要用DNA加以時間培育,就能長出,時機一旦成熟他們就會收割,收回這些計算力),單單情感這一塊就足以讓所有理論計算機難以企及,所有的喜怒哀樂嗔痴怨都自電子的傳遞與轉移,人類尚不能瞭解自己的腦功能,科技真是太落後了,一旦日後人類能夠修改DNA,就可用生物方法生產先進的生物計算機,真正的人工智能啊,或者依靠人腦與計算機的互聯,通過電子信息的傳遞完成人腦的內部開發和外部延伸。

人類就是生活在電子雲中世界中的一個個小電子雲團,一個個碳基的超級生物計算機,能夠與硅基計算機相聯,與萬物的電子雲互聯,萬有引力大概是因為世間事物都是由物理學基本粒子組成的吧。那麼我們也能與光發生作用從而發生躍遷,與電磁波發生作用,我們可能具有能夠操縱金木水火土的潛力,與東方世界中呼風喚雨的神仙一樣,只不過我們尚未開發出這部分能力,能夠利用自身電子雲和其他物理學基本粒子相互作用達到自身目的。我猜想,大概就是道家的天人合一吧,我們真的是與世間萬物一體的。風水可能有一定道理,唯物主義可能類似牛頓力學,沒有達到量子力學的水平,故而很多事物難以解釋。

人作為由電子雲空間構成的小電子雲空間,隨着時間會消亡,人體空間隨着時間而發生坍塌,人隨之衰老死亡,那為什麼會壽命有限呢。我們知道我們所生活的宇宙由空間和時間兩大元素構成,相對論告訴我們時空之間也是相互影響的,按照我的思考,應該是存在一個宇宙定律,那就是:空間存在的時間一定是有限的,宇宙應該也是有限壽命的。

那麼空間的存在時間與什麼有關呢,與這個空間的大小麼?與熵增減有關麼,與DNA的。強大與否有關麼?與細胞分裂次數有關?我大膽猜測,應該是與電子雲穩定與否有關,即與你整個身體的反應激烈與否有關,平緩穩定的生命狀態與平和的心態可能有助於保持這種穩定,自然界告訴我們電子能量越低越穩定,所以我們也要保證自己的能量不要太大。要長壽的話,就要保證自己的電子雲的低能量的穩定,千年王八萬年龜是有道理的。

我又在想一個問題。時間究竟是什麼東東呢?時間是個什麼東東呢時間是什麼東東。

時間可能本身是不存在的,只是人為的劃分,參照物就是物質的的運動,引起的變化。也有可能是推動一切發展的動力。無論是解釋時間還是對於時間,我們很多人大概都會是諸多感慨和無能為力吧。

唉,人類太渺小,一思考,上帝就發笑。

《球狀閃電》讀後感 篇三

劉慈欣是我國科幻小説界的泰坦之星,他的系列小説《三體》風靡全球,併成為亞洲第一名獲得雨果獎的作者。他的作品恢弘大氣,想象絢麗,既注意極端空靈與厚重現實的結合。而《球狀閃電》就是一本無比精彩的小説。

在一個離奇的雨夜,一個球狀閃電闖進了少年的視野。他的嘯叫低沉中透着尖厲,像是一個鬼魂在太古的荒原上吹着壎。當鬼魂奏完樂曲,球狀閃電在一瞬間帶走了他的父母,將其變成了灰燼。之後,一個不知多少“恐怖”的未來降臨……

劉慈欣作品的節奏很緊張,情節十分吸引人,有暴力、戰爭、死亡等等。想想便心感興趣,想象奇特,漫無邊際,汪洋恣肆,像極了豪放的莊子。

劉慈欣對武器亦有一種天生的愛好,對我們這種熱愛鐵血軍旅的人來説,無疑是十分客氣的首選之書。進入了他的世界,你立刻會感到如粒子風暴般撲面而來的澎湃激情。

在那個夜晚,少年的命運被徹底的改變,他將畢生的`心血去投入到研究球狀閃電,而他的艱辛付出,亦成就了那祖國生存與滅亡的終極武器。它不僅改變了祖國的顏色,更讓整個宇宙為之動容。

陳博士就是那位少年,他為了解開這個未解之謎,心裏對父母死的傷痛化為了探索的力量,無時無刻都在死亡的邊緣徘徊。終於,在丁儀博士的引導下,他們一同解開了這個自然界神奇力量的結晶,並且,為保護祖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成就了一代英雄傳奇。

我十分感歎,他們一起同心協力,不畏懼死亡的勇氣,更讓我明白了“車到山前必有路”這一真理。相信你讀罷,欲罷不能。

《球狀閃電》讀後感 篇四

“一粒沙裏見世界,一朵花裏見天國。”

大劉表達了他對宇宙的哲學思考——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是微觀世界的宏世界,也可能是更宏世界的微觀世界,一層一層,宏無窮盡、微無窮極。在科學泥沼中,普通人中的佼佼者已被牽住腳步、難以前行,只有真正的天才才能掙脱傳統的束縛,用極具開拓性的思維窺得真理之一二。

這篇小説讓我如此受觸動,在於她的奇特的想象、合理真實的科學依據,更在於其哲學意義、人物塑造,三體中部分人物的塑造一直頗受詬病,而《球狀閃電》中角色們的塑造可是尤為出彩——為武器痴迷的天才女軍人、為少年往事而痛苦不已的青年科學家、奇才曠世又不羈的物理尋道者……

我曾討厭一意孤行的林雲,覺得她殘忍冷漠,不在意飛行員的生命、不聽上級的勸誡、不憐惜那羣無辜的孩子,為滿足個人對武器的狂熱喜好不擇手段,但當我明白她極端性格的形成原因,又能理解為何她對宏聚變如此執着——她害怕敵方的攻擊會像多年前那樣率先落在祖國的土壤上、再次奪走同胞的性命。

殘酷的戰爭在落日與無數的灰燼中結束了,彷彿一切都已隨風而去,只剩那朵藍色的量子玫瑰在心靈的注視中靜靜搖曳,它是那麼美、流露出一股冰雪的靈氣,永不枯萎。浪漫至極,悽美至極。

《球狀閃電》讀後感 篇五

“美妙的人生關鍵在於你能迷上什麼東西”——出自《球狀閃電》,劉慈欣所作。

自從他人推薦買下這本書後,我就迷上了它,對它愛不釋手,兩週時間便風捲殘雲地閲覽完了——這,就是科幻的魅力啊!如今回味起來,我發現,在複雜硬核的物理知識下,是不同的人的鑽研史。

主角是一名孤兒,父母在他12歲生日那天被突如其來的球狀閃電擊殺成一堆骨灰,然而,他們的椅子卻毫髮無傷,死一般的冰涼。從此,主角踏上了解開球狀閃電之謎的旅程,為此獻出他的一生。這條路上,他會遇到同樣追逐球狀閃電的張彬教授,獨具個人魅力研究新概念武器的林雲少校。在廢棄的3141基地中聽滄桑的老毛子訴説他的往事,也會在雷電研究基地與神神叨叨的丁儀共同工作。這些人,無一例外都為一個項目付出一生,只不過命運給予他們不同的結局。

就像張彬,他和他妻子身為科研工作者,偶然地見到球狀閃電,便不停地去追求它。光陰如流水般飛逝,他妻子因過於急切地研究球狀閃電而在一次研究中不幸犧牲,張彬孤身一人奮鬥三十多年,數學模型演算了一遍又一遍,存放盒都排了一整堵牆,仍然無突破。他的妻子,就像航海家葬身海洋,死得其所。而張彬,卻在一次次失敗的痛苦中,得不到任何回報。宛如一個大難不死卻全身殘廢的植物人,他沒有死,但他活着又有什麼意義?相似的經歷也在老毛子身上發生。所以,人生最痛苦的時刻莫過於用其一生走的路,到頭來卻發現開始時便已走錯,而正是這些人,讓後來者找到了正確的路。是球狀閃電告訴我鑽研路上必有犧牲。

比起前面所説的,物理學家丁儀就成功得多。整本書自從他的出現就有了昇華。在故事情節上,丁儀的出現使球狀閃電的性質之謎迎刃而解,讓雷電研究基地的武器開發項目更進一步。在知識層面上,他將我帶入了一個更大的世界,那裏的電子有籃球那麼大,而原子核則在它幾百公里之外,而我們,只不過是宏觀宇宙中的一個原子。正如書中人物所説,丁儀這個物理直男,就是超人,超脱於世,不識人間煙火。然而,在本書結尾,這個有點神經質的人竟也有了女朋友。這也是他的一個突破啊!球狀閃電告訴了我,你不向前邁步,怎能知道世界的美妙呢?

其實,鑽研精神不是與生俱來的,相反,惰性自我們呱呱墜地時便將伴隨我們一生。然而,人類是懶惰的,又是好奇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發現世界的宏大。小時候,蹣跚地走在小區裏,我會感到小區大得讓人迷茫;之後,我們望向大海,會感歎它一望無際。如今,望向漆黑的夜空,我們知道,這後面藏着無數的恆星,無限空間,而自己,又是多麼渺小!此時,鑽研的種子在心中萌芽,而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罷了。所以,鑽研使我們有了一雙好奇的眼,和一顆堅持的心。

因為無知,我們不得不求知,而越是求知,越感到自己的無知。世界這麼大,有這麼多未解之謎待我們解決。我覺得,這本書更是對所有科研工作者的致敬。一支筆,一張紙,就能開啟你鑽研的征途。不管目的地是多麼虛無飄渺,都一往無前。美妙的人生需要鑽研,趁尚未老去,就趕緊啟程吧!無論結果將我們導向何處,在路上的你永遠是最美的!

《球狀閃電》讀後感 篇六

故事假設在銀河系之外的一個天狼座中有另一個可適宜生物居住的星球,名為三體。一次偶然的機會,三體文明和地球文明相互知道了對方的存在,於是雙方陷入了一種思考。而地球上,知道對方的存在的人類很少但基本是居於社會高層當中,由於知識背景的差異,他們對三體文明的看法相互之間存在着很大的等分歧,有些人希望三體人能夠在地球上生存使地球上的醜惡消失,而有些人希望三體人永遠都不要登陸地球,因為三體人能夠給地球帶來的未必是福音等等。

儘管地球人對三體人的態度褒貶不一,但是三體人卻將地球人當做一個敵人。儘管就科技水平而言,三體文明要大大高於地球文明,但三體人要成功登陸地球需4、5個世紀,從中地球可以發生很多次科技革命,大大提升其科研水準,而這對未來的三體人而言是一個大大的威脅。

這就是《三體》小説的總基調。同時這樣的基調也讓我陷入了一個思考,即兩個之前沒有任何接觸的文明碰撞時帶來的到底是和平還是戰爭。顯然,就歷史看,這個結論可能並不是那麼樂觀。當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後,歐洲文明大肆的入侵美洲,掠奪財產,殺燒擄掠,使得美洲的原始文明永劫不復,最終被歐洲人統治且殖民。我想,這是因為每個文明體都像一個個體一樣,如果讓其走入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當中時,他們便缺乏安全感,而這樣的不安全感很可能導致一些殘酷的後果。歷史中的印第安人或許就是這樣的一個犧牲品。

而《三體》小説中也是這樣,儘管三體文明比地球文明先進很多,隨着時間過渡,未來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或許過了三四百年地球文明就會趕超三體文明,到了那個時候三體文明能不能保全自我也是一個問題了。所以作為地球人和三體人而言,最為理智的做法可能就是盡最大的努力保全自我,同時消滅對方。或許這樣的一個結論讓很多人感到悲觀,但這卻是一種最為現實的結果,尤其是生活在我們現實的社會當中,可能會常常遇到於此類似的情形或者作出於此類似的選擇。

我找了三體系列的小説看,覺得這部小説挺好,作者劉慈欣真是個人才,想象力豐富,看得我一驚一乍!所以就想寫寫讀後感,而且我覺得在小説的閲讀過程中,對小説描寫場景的想象絲毫不亞於電影畫面。有自己的特色,在科幻界中應該算是獨樹一幟了。

我看得很有趣,因為我是從第二部《黑暗森林》開始看的,一開始引人入勝的是一隻螞蟻在三維世界裏怕在二維世界裏想象,剛開始看覺得有點莫名其妙,現在回想那不就是人類的寫照嗎?人直接感受的是包括時間的四位空間,按照如今維數理論,更高維的就存在我們身邊,或者説我們所處的環境中就有更高維的,只是憑藉人類的結構是看不到摸不到的!只能靠想象,而人的想象力也並非無所不能,它受到物種的限制,就如螞蟻永遠無法想象球是圓的這種感覺!

《球狀閃電》讀後感 篇七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人類苦於渺小而毀於自大;“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乘科幻之翼,我們脱離卑微瑣碎的庸常生活,又以更宏大廣闊的視野反思自身。劉慈欣的《球狀閃電》就以不長的篇幅折射出多重光芒: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瑰麗雋永的理想主義和大氣磅礴的史詩風格,令我沉醉,也帶我飛翔。

科幻之翼

《球狀閃電》的創作緣起是劉慈欣親眼目睹了“球狀閃電”,並在同年閲讀了兩本克拉克的科幻小説,奠定了他的科幻理念:科幻的真正魅力在於創造一個想象中的事物或世界。劉慈欣創造了“球狀閃電”,這種過去和現在都不存在,在未來也不太可能存在的事物反而有很強的吸引力。

書中有一段話至少出現了兩次,“我們都是凡人,雖然我們用超過凡人的努力去探尋,可我們還是凡人,只能在基礎理論提供的框架中進行推演,不可能越雷池半步,否則就像步入沒有空氣的虛空一樣,但在這個框架中,我們什麼也推演不出來”,球狀閃電儼然成了一個謎,大量的數學推演和實驗都無法破解它,吸引了許多人獻出生命……但世上總有一些超越凡俗的人,能把所有人都想複雜的問題簡單化,這大概就是想象力高於知識的體現:知識是枯燥的、呆板的,而想象力是靈動的、有穿透力的;想象是靈魂,而知識只是作者構架和描述自己的想象的工具。通過常識、通過知識,我們讀者去理解作者的科學想象,領略又一個世界,並觸及作者的精神和思想,以此反思生活,觀照內心。

《球狀閃電》讀後感 篇八

首先糾正我對於薛定諤的貓的錯誤理解,我之前看到神獸的解釋,草率的認為,這不就是一個實驗有兩種可能性麼,但是這個貓總歸是死了或者活了,這麼簡單的問題能有多大的困擾,我甚至開始幻想涉足物理學,順便拿個物理學獎了。這些當然是玩笑話,是這個問題太難了,每每看到薛定諤的貓的長篇解釋,我身體中那個不求甚解的小人總會把我拽向我熱愛的籃球場。(關於薛定諤的貓我也只是大概瞭解,不懂裝懂的狀態,有興趣的可以瞭解一下,很有意思,很有思想性的一個難題)

回到正題,我是準備很長時間才下決心去讀這本書的,不像看三體的時候那樣的倉促,遇到難讀的地方草草帶過,這次的準備包括看了好多大劉的短篇小説,尤其是那些‘六分儀’出過場的小説。雖然做足了準備,還是在開篇被深深的拷問了一下,這個拷問很簡單,就是“你的理想是什麼?”。

"其實,兒子,過一個美妙的人生並不難,聽爸爸教你:你選一個公認的世界難題,最好是隻用一張紙和一隻鉛筆的數學難題,比如歌德巴赫猜想或費爾馬大定理什麼的,或連紙筆都不要的純自然哲學難題,比如宇宙的本源之類,投入全部身心鑽研,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不知不覺的專注中,一輩子也就過去了。人們常説的寄託,也就是這麼回事。或是相反,把掙錢作為唯一的目標,所有的時間都想着怎麼掙,也不問掙來幹什麼用,到死的時候像葛朗台一樣抱着一堆金幣説:啊,真暖和啊……所以,美妙人生的關鍵在於你能迷上什麼東西。比如我迷上了畫畫,雖然知道自己成不了梵高。"

這一段是主人公生日的時候他爸爸説的,而我恰巧是昨天,在我生日這天讀完的這部書,也就算是給自己一個浪漫的生日禮物吧。在我邁向那面“向上無限高,向下無限深,向左向右無限遠”的牆又更近一步的時候,我陷入了困境。我的理想是什麼,很可悲,我還不知道。

我的高中數學老師宋老師(大志哥)告訴我,遇到不會的題,先把他放一放,去看後面的題。所以我就懷抱着這種糾結心態,把這本書一口氣讀完了,不算長,情節緊湊,三個上下班路上時間和一個晚上就讀完了。作品中的故事主線是描述一羣人研究球狀閃電歷程,這些個歷程就是在印證開篇的問題,如何過一個美妙的人生。陳博士迷上了球狀閃電,林雲迷上了武器研究,丁儀迷上了物理學。

這部小説再一次勾起了我對上一個時代的嚮往,在我心中那是一個有夢想的時代。我的網易雲歌單裏藏着一些老歌,總被小飛機和閃電俠嘲諷,説我老氣橫秋。看電視劇也是,比如之前看過的一部電視劇《最美的青春》,説的是塞罕壩植樹造林的事情。我給別人推薦過這部電視劇,同樣被嘲諷了,看著名字就像是中老年看的電視劇。哈哈哈,我就像是一個推銷員,拿着一些自以為是精品的東西,但是總是失敗。看完這部電視劇,我也經常幻想我能穿越到那個時代,去種樹,種三十年,然後回首,看着那鬱鬱葱葱的森林,這是時間送我的禮物,也是我送給自己的禮物,一段時間。

失敗的推銷員,還是要推薦一下這部作品《球狀閃電》,體驗一下電工那支筆下對一件事執着的浪漫。

最後,薛定諤的司:我是一個直男、小司、大司、老司、司坑、司神、傻叉、乖孩子、開心果等多種狀態疊加在一起的,在你們不觀察我的時候我可能是其中的一種狀態,但是當看到我的時候,我就坍縮成了其中的一種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