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季羨林談人生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71W

季羨林談人生讀後感(精彩多篇)

季羨林談人生讀後感 篇一

書中描述了自我貧苦的幼年,在日本殖民時期的生活,在清華求學以及教書並在德國留學十年的經歷,以及之後的文革中的牛棚中的絕望和之後的榮耀。作者本身就是一部中國二十世紀的歷史,從八九十年的生活經歷來看人生看得更加透徹。雖然一生經歷過大起大落,但是作者能夠從容的應對過去的一切以及此刻的榮譽和將來的生死。談到了自我的恩師陳寅恪以及有知遇之恩的胡適之,當然也有對自我的母親的遺憾和在德國的感情的回憶。雖然是大師級的人物,但是從文中表現的十分的謙虛,而且十分的敬業,雖然是高齡,任然努力為後人留下一些知識。

整本書讀完,發現人生總是有潮起潮落,但是在任何時刻都不能放下。發現作者最終的成績,離不開他年輕時候的努力。在清華期間偶然的旁聽課,影響了他的一生,在德國期間因為二戰自我無法回國,但是正是這段時光奠定了其學術基礎。這個和喬布斯有類似性,誰明白喬布斯在大學時候旁聽了書法課而迷上了書法,之後蘋果的字體影響了世界。人生有很多的偶然性,但是也有其必然性。無論如何,努力是務必的。這又讓我想起了遊戲《第七封印》中的“主動應對用心深入”,任何時候都需要持續這種心態。

季羨林談人生讀後感 篇二

這是一本很好讀的書,不是很長,總共不過180多頁,用了不到兩個晚上就讀完了,老公都説我讀得快了(呵呵,因為我一向讀書不是很快的)。讀過這本書,我對國學大師,當代學界泰斗季羨林的思想觀點有了一些瞭解,也對季羨林本人認識更多了。此前知道季羨林還是在去年7月他去世時,在新聞上了解到的,還有就是開心辭典的“開心學國學”活動讓我知道了這位大師。《季羨林談人生》這本書收錄了他對於人生,對於道德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種種事物的態度的小文章。這些文章多是上世紀90年代到20xx年期間所作,也即季老在八九十歲寫的文章,他對於人生和社會的認識確實有更深的一個層次。讓我特別難忘的是季老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我們每個人都是歷史長鏈中的一環的組成部份,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做好這個環,推動歷史向前進步,我覺得這個人生的意義很有高度,很深刻。

另外,在多篇文章中,季老都提到了人要處理好三個關係:一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二是人與人的關係,三是人與自身修養的關係。每次都特別強調人與自然的關係,而且認為在當前這個關係的處理是最重要的一個,西方工業革命以後,他們所崇尚的“征服自然”確實讓人類的生活進步了不少,然而現在凸現的環境污染、物種減少、臭氧層遭破壞、温室效應等等問題,都警示着人類不能再與大自然為敵,對立地去發展了,應該是弘揚東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的時候了。季老在多篇文章中反覆強調此點,説明了他對人類發展的擔憂,是深刻的、長遠的、應該引起重視的。

現在有“季羨林研究所”這麼一個機構,專門做對季羨林作品及其本人的研究,我想既然有必要設立這樣的機構,説明應該還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從這位大師身上學習,以後可以再讀讀相關書籍,可以使自己的思想也更為深刻和長遠。讀罷此書,我還繞有興致地又查了一下與季羨林相關的資料,其中,他與國小文化的妻子相守一世情很是讓人感動。在這裏就不再多説啦。

季羨林談人生讀後感 篇三

今天讀了《季羨林談人生》這本書,書中《八十述懷》和《九十述懷》兩篇文章,給我很多感受。

文中説:“我在任何方面都是一個沒有雄心壯志的人,我不會説大話,不敢説大話,在年齡方面也是一樣。我的第一本帳只計劃活40歲到50歲。因為我的父母都只活了40多歲……”讀到這句話,我的心猛地一震:人的生命是多麼短暫。在曾經艱苦的年代,人的壽命只有四、五十歲。而想想自己已經39歲,如果生活在曾經那個年代,我的壽命即將走到盡頭。可是,回想一下,至今一事無成,這38年的歲月中,自己不知做了什麼?光陰怎麼就如此飛快地閃過去了呢?

季羨林先生説:“在從80歲到90歲這個10年內,在我衝刺開始以後,頗有一些值得紀念的甜蜜的回憶……在撰寫我一生最長的一部長達80萬字的著作《糖史》的`過程中,頗有一些值得記憶的情節。在長達兩年的時間內,我每天跑一趟大圖書館,風雨無阻,寒暑無礙……我心中想到的只是大圖書館中的盈室滿架的圖書,鼻子裏聞到的只有那裏的書香……”我非常羨慕季老能夠如此專注於一件事,即使到了耋耄之年,還有一件可以執着的事情“任性地做着”。想想自己活了38年,我究竟應該做什麼,到現在,還是不太清楚。有人説:“一生只認真做一件事。”想想真對,一輩子能夠堅持做好一件事,已經足夠了。我們的身邊,管建剛一直在研究作文教學;薛法根一直研究版塊教學;我的好朋友蘇文娟一直在研究她的茶文化。他們都過得充實而有意義。即使到了老年,退休了,他們依然有自己努力的方向,可以為人們留下一些寶貴的東西。而我,至今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今天,這裏抓抓,明天那裏撓撓,每天忙忙碌碌,卻不知幹了什麼。

我想:我也應該為自己定一個努力的方向,找到一件可以踏踏實實做一輩子的事情,為大家留下一些可貴的東西。這樣,我才沒有把我的生命白白浪費掉。

季羨林談人生讀後感 篇四

決定買一本《季羨林談人生》,感覺自己的知識特別是智慧太單薄了,而且做事情的時候很迷茫和彷徨。希望能從智者那裏學習智慧。

耄耋之年,正是人生的一個極為特殊的階段。世事滄桑,從這樣一位智識老人口中道來的人生感悟,如陳年佳釀,沁人心脾。令人愛不釋手的是,季羨林的人生感悟,是以十分簡潔、通俗的百姓語言娓娓道出的,通篇難以找到時下一些教科書式的人生哲學教材中充斥着的概念和説教。

在人與自然關係的問題上,季羨林贊成張載“民胞物與”的世界觀,也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觀點。把自然界看作是人類的夥伴,對自然界的利用要使用和平的手段,而不是強制的手段。也就是説,是利用自然,不是征服自然。否則,人類會受到大自然的報復或懲罰。

在人與人的關係問題上,季羨林提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能夠百分之六十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人絕無僅有。反之,為自己着想而不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壞。”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二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忍者,相互容忍也。

在個人心中思想與感情矛盾與平衡的關係上,季羨林的化解之法是,惟有消滅私心,“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

正是基於這種人生觀,季羨林對人生具體境遇的態度,無論是對人生的不完滿、世態炎涼,還是對愛情、老年等等的論述,都顯得豁達、寬容、樂觀和實用。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應該認識和實現自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這個意義和價值基於平實的真理。季羨林的人生哲學也許不是無懈可擊的,但卻是平實而真摯、引人向善、切實可行的。

季羨林談人生讀後感 篇五

《季羨林談人生》由數十篇千字隨筆組成。以前看到談論人生的文章,大都是“主義”一統,“口號”滿篇,而季老先生用十分樸實的話語談論了人生繞不開的酸甜苦辣、進退榮辱,語言樸實無華,但從一個“看慣了人生百態,明瞭了世間春秋”的世紀老人筆下繪出,漸覺啟迪之意非同尋常。

人生的真諦是什麼?這是哲學永恆的話題。季先生強調,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聖殿堂裏的哲學家們的專利,“吾輩凡人”也要捫心自問:你為什麼活着?人無法選取生與死,但人不能總處在被動和糊塗之中,我們應有所作為。他對人生好處與價值的一句評價:“如果人生真有好處與價值的話,其好處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職責感”。“有所作為”“承擔職責”這類詞如果從一個普通人口裏蹦出,實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聯繫季老的學識與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認同。季老的文字初讀平淡如水,索然寡味,並無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誨。掩卷深思,頓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歸真;世間之真理,又何需華麗的辭藻來修飾呢?

季老先生還提出了“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他從另一種好處上對人生的詮釋。儘管人人都期望有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每個人不可能始終一帆風順。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哪裏事事都會讓你稱心如意呢?況且人生活在世上又怎能逃脱了“生、老、病、死”呢?既然如此,人活一世,就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麼圓圓滿滿,關鍵在於我們採取怎樣的生活態度。讀到那裏,我突然明白了他為什麼説那句“人和政通、海晏河清”,是啊,評價一個時期,如果不放在歷史的長河中找準參照,而以完美的理想化標準去要求,明顯屬於空想。季老經歷“文革”,進過“牛棚”,他又對誰抱怨過什麼?既然季老都無法“力挽狂瀾、改變歷史”,我們為何不去試着改變自我的心境呢?

改變心境也就是尋求內心的和諧。温總理曾對季老説:“有個問題我思考很久,我們講和諧,不僅僅要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人內心和諧。一個人內心的和諧正是一切和諧的基礎,是根本中的根本。”聯繫季老對人生的解讀,一切釋然。“用心進取、努力改善”是人生,“消極沉淪、怨天尤人”也是人生。不懂得滿足,不持續心態平衡,又哪來內心的和諧?慢慢品讀《季羨林談人生》一書,他對人生的感悟洗滌着我內心的蕪雜、淺薄。如果不這麼細緻地讀他,我還真的質疑“摘帽”為“炒作”,讀過他,悟過他,才明白,那不是,而是老人真正的聲音,是他智慧內斂人生的真實渴望。

這些天,我一有時光,就走進老人的文字,去感受那份真實,去品味“假話全不講,真話不講全”的中國式正直。也許有人還在以“真話不講全”為由苛求季老,其實季老是不憚講真話的:“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説,人生一無好處,二無價值。他們也從來不思考這樣的哲學問題。走運時,手裏攥滿了鈔票,白天兩趟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點小權術,耍一點小聰明。甚至恣睢驕橫、飛揚跋扈,昏昏沉沉、渾渾噩噩,等到鑽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我為什麼活這一生。其中不走運的則窮困潦倒,終日為衣食奔波,愁眉苦臉、長吁短歎。即使是日子還能過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夠温飽,然而也終日忙忙碌碌,被困於名韁、被縛於利鎖。同樣是昏昏沉沉、渾渾噩噩,不明白為什麼活這一生。”如此直截了當的批判式揭露,酣暢淋漓,痛快而又入骨。

讀了《季羨林談人生》,感覺很是中的,一向渴望與一位知天命以上的老者交流一番,不是平常那種與上上輩人的閒談,而是真正談談人生中的許多對我來説還很懵懂渾噩的東西。而這位望九之年的老先生能把對人生的感悟分享出來,於我似久旱之甘雨,潤心潤肺。有些東西,在這個紛亂的世界,我們來不及沉澱,在忙碌無為中忘記思考,甚至有些人已然根本不會去思 考了。但在我的內心深處一向留有一個位置,存放它們。是季先生幫我拂去了存放它們的箱子上的灰塵,重新將它開啟,並確認了它們的存在與正確。季先生樂觀地相信人類會到達大同之域,為此,我們每個人都有着為推動人類發展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作用,只要抱有這份職責感,那麼個人存在的價值和好處也就找到了。

季羨林談人生讀後感 篇六

也許真的是“書非借不能讀”,儘管久仰季羨林大名,儘管《季羨林談人生》就放在案頭,我卻遲遲未能細讀。年前在電視和網絡中,聞年過耄耋的季老説,請摘去他頭上的國學大師等三頂帽子。我還和多此一舉的炒作聯繫起來,至於他那句“此刻總的是人和政通、海晏河清”(同温總理談論當今社會時語),更是讓我等常寫時評的憤青耿耿於懷。

帶着這種矛盾的情緒,為了完成暑假讀書筆記。我拭去《季羨林談人生》書面上的灰塵,一篇一篇地細讀起來。

前三篇直接談人生,季老開宗明意,首先點明瞭寫作的年齡�塵埃卻�“謙虛”:望九之年還不清楚什麼是人生。這樣的開頭很吸引人,一代宗師,著作等身,國家總理幾度探望,執手相慶;北大不避炒作之嫌,甚至特設“季羨林研究所”。活到這種境地,還一口一個“吾輩凡人老百姓”,真讓我等倍感慚愧。

人生的真諦是什麼?這是哲學永恆的話題。季先生強調,對人生問題的思考不是那些坐在神聖殿堂裏的哲學家們的專利,“吾輩凡人”也要捫心自問:你為什麼活着?人無法選取生與死,但人不能總處在被動和糊塗之中,我們應有所作為。他對人生好處與價值的一句評價:“如果人生真有好處與價值的話,其好處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職責感”。“有所作為”“承擔職責”這類詞如果從一個普通人口裏蹦出,實有平庸教化之嫌,但聯繫季老的學識與人品,又不由得暗自認同。季老的文字初讀平淡如水,索然寡味,並無多少新奇高深的教誨。掩卷深思,頓悟:大智大慧者,自然反璞歸真;世間之真理,又何需華麗的辭藻來修飾呢?

季老先生還提出了“不完滿才是人生”,這是他從另一種好處上對人生的詮釋。儘管人人都期望有一個完美的人生,然而每個人不可能始終一帆風順。常言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哪裏事事都會讓你稱心如意呢?況且人生活在世上又怎能逃脱了“生、老、病、死”呢?既然如此,人活一世,就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麼圓圓滿滿,關鍵在於我們採取怎樣的生活態度。讀到那裏,我突然明白了他為什麼説那句“人和政通、海晏河清”,是啊,評價一個時期,如果不放在歷史的長河中找準參照,而以完美的理想化標準去要求,明顯屬於空想。季老經歷“文革”,進過“牛棚”,他又對誰抱怨過什麼?既然季老都無法“力挽狂瀾、改變歷史”,我們為何不去試着改變自我的心境呢?

改變心境也就是尋求內心的和諧。温總理曾對季老説:“有個問題我思考很久,我們講和諧,不僅僅要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還要人內心和諧。一個人內心的和諧正是一切和諧的基礎,是根本中的根本。”聯繫季老對人生的解讀,一切釋然。“用心進取、努力改善”是人生,“消極沉淪、怨天尤人”也是人生。不懂得滿足,不持續心態平衡,又哪來內心的和諧?慢慢品讀《季羨林談人生》一書,他對人生的感悟洗滌着我內心的蕪雜、淺薄。如果不這麼細緻地讀他,我還真的質疑“摘帽”為“炒作”,讀過他,悟過他,才明白,那不是,而是老人真正的聲音,是他智慧內斂人生的真實渴望。

這些天,我一有時光,就走進老人的文字,去感受那份真實,去品味“假話全不講,真話不講全”的中國式正直。也許有人還在以“真話不講全”為由苛求季老,其實季老是不憚講真話的:“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對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説,人生一無好處,二無價值。他們也從來不思考這樣的哲學問題。走運時,手裏攥滿了鈔票,白天兩趟美食城。晚上一趟卡拉0K,玩一點小權術,耍一點小聰明。甚至恣睢驕橫、飛揚跋扈,昏昏沉沉、渾渾噩噩,等到鑽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我為什麼活這一生。其中不走運的則窮困潦倒,終日為衣食奔波,愁眉苦臉、長吁短歎。即使是日子還能過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夠温飽,然而也終日忙忙碌碌,被困於名韁、被縛於利鎖。同樣是昏昏沉沉、渾渾噩噩,不明白為什麼活這一生。”如此直截了當的批判式揭露,酣暢淋漓,痛快而又入骨。

讀了《季羨林談人生》,感覺很是中的,一向渴望與一位知天命以上的老者交流一番,不是平常那種與上上輩人的閒談,而是真正談談人生中的許多對我來説還很懵懂渾噩的東西。而這位望九之年的老先生能把對人生的感悟分享出來,於我似久旱之甘雨,潤心潤肺。有些東西,在這個紛亂的世界,我們來不及沉澱,在忙碌無為中忘記思考,甚至有些人已然根本不會去思考了。但在我的內心深處一向留有一個位置,存放它們。是季先生幫我拂去了存放它們的箱子上的灰塵,重新將它開啟,並確認了它們的存在與正確。季先生樂觀地相信人類會到達大同之域,為此,我們每個人都有着為推動人類發展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作用,只要抱有這份職責感,那麼個人存在的價值和好處也就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