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儒林外史》九年級讀後感800字(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58W

《儒林外史》九年級讀後感800字(多篇)

關於儒林外史的800字讀後感 篇一

《范進中舉》是我們在中學語文課本里學到的,老師給我們講了很多,關於這篇文章是怎麼來批判封建社會怎麼用科舉制度來控制人民,怎麼把讀書人殘害成他們的愚民工具。但是,我卻深深記住了什麼叫樂極生悲,人如果瘋了可以狠狠的把他打清楚。因為小時候並沒有時間來讀《儒林外史》,多年來還是十分牽掛着范進的人生髮展。

王冕:

王冕這個人物,應該是我們國小時候就學到的人物。那時是一個立志的故事,告訴我們學習一定要認真,只有我們全心的投入就可以有所成就。讀了《儒林外史》我對王冕才有了更深的認識,原來他才是一個淡泊名利、有膽魄、有氣節的讀書人。《儒林外史》從王冕開局,為整部書人物樹立了一個光輝的典範,從而也讓我們更好的加以對照來了解外史中林林總總的各色人物。作者吳敬梓應該是一個浪漫的文人,他並沒有對封建文人失去信心,他還是在文章中刻畫了幾個淡泊名利、不失文人氣節的人物。

兩個燈草:

從前是在連環畫中看到這個守財奴嚴監生的故事,讀了《外史》才知道強中更有強中手,他的哥哥嚴貢生更是了得,為了謀奪弟弟的財產更是不擇手段。臨終之時,油燈的芯多了一個都能障礙嚴監生的心念。我們每個人在世間上,有多少的慾望掛礙着我們,讓我們不能清醒,讓我們沉淪六道不能自己。

讀了兩遍《儒林外史》:

讀了第一遍,剛剛模模糊糊認識了故事的脈絡。第二遍,人物才開始漸漸生動了起來。到今天也已經快半年了,每每想起還是覺得暢快淋漓。每個故事的起伏也不太大,但是故事的發展也很有節奏。每個人物作者都沒有自己的批評,然而讓我們讀來都覺得挺有意思。

形形色色讀書人:

最近看到一塊祖碑,祖上被稱作“處士”,我查閲了一下處士是指沒有當過官的讀書人。《儒林外史》也在文章的最後也提到了幾個沒有入仕的讀書人,都很有特色。今天因為社會分工的細分,怎麼定義讀書人卻成了問題。

閒齋老人:

閒齋老人為《儒林外史》作序,序中説:有《水滸》《金瓶梅》之筆之才,而非若《水滸》《金瓶梅》之致為風俗人心之害也!則與其讀《水滸》《金瓶梅》,毋寧讀《儒林外史》。我們來讀《儒林外史》,可以當笑話故事,也可以當歷史文獻,更可以來了解什麼樣的人才算讀書人。

儒林外史讀後感800字初 篇二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心情,總把流光誤。濁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謝知何處。”這是《儒林外史》開頭的幾句。《儒林外史》是清代吳敬梓的佳作,是我國長篇諷刺小説,諷刺了被科舉八股毒害的讀書人。這些人在功名利祿的牽引下現出的醜態,做出的醜事,在文學人物的長廊裏遺臭百年。

“學而優則仕”,正是這句話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讀書人。他們把讀書當成敲門磚——“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意,書中自有美嬌娘……”。為了金錢,為了財富,他們可以廢寢忘食地讀書,可以從黑髮垂髫考到白髮蒼蒼:八十歲才中了狀元的樑灝,花白鬍子還是“小友”的周進,考了幾十年一朝中榜,歡喜瘋了的范進……儒林中為了功名利祿,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終不悔的又何止這幾個?魯迅説,至《儒林外史》問世,“説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而且,“是後亦鮮有以公心諷世之書如《儒林外史》者。”魯迅先生稱封建禮教為吃人的禮教,那麼稱封建科舉制度為害人的制度也不為過了。

范進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范進年級已老大不小,家境清貧,歷經磨難終於中了舉人。起初,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後來竟高興到了發瘋。“多虧”岳父胡屠夫的一巴掌,才清醒過來。在中舉人之前,沒人看得起他,他的岳父甚至不願給他考金。而中舉之後,街坊鄰居一下全變了。他們爭先恐後地趕來祝賀,連從未有過交集的鄉紳張靜齋都來噓寒問暖,套熱乎。原來十分寒酸冷清的屋子,變得喜氣洋洋。在這個精彩的篇章裏,范進懦弱迂腐,胡屠夫趨炎附勢、尖酸刻薄,還有鄰居們勢利虛偽的表現,都被吳敬梓刻畫得入木三分。

吳敬梓筆下如范進這樣可笑可憐,又可氣可悲的人物不在少數,眾多的形形色色的儒生相,無不深刻地揭示了那個時代的世態炎涼,鞭撻了那個社會的腐朽和黑暗。讀完全書之後,我不由得為那些讀書人感到悲哀。他們大多家境平寒,一心指望通過科舉來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小時候,也一定是胸懷遠大理想抱負的,但迫於現實的壓力和殘酷的競爭,他們與“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夢想漸行漸遠,最終淪為一個又一個“范進”。

這種人生和社會的悲劇,在今天是否真正結束了?沒有。我們要讓這種悲劇不再重演,堅守我們的良知,努力奮鬥和拼搏!

儒林外史讀後感800字初 篇三

《儒林外史》這部小説任用詼諧幽默而又筆觸尖鋭的文字描述元末明初的一段考場官場趣事。故事的主人公多為民間士林人士。透過對許多民間正直儒士的傾贊和對腐朽政客的鞭棘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改變如此灰暗世界的期望。小説開篇描述了浙江諸暨縣的一個村子裏有一個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貧寒,他從小替人放牛,聰明穎悟,勤奮好學,他畫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並且他博覽羣書,才華橫溢。他不願意接交朋友,更不願意求取功名利祿。縣令登門拜訪,他躲避不見;朱元璋授他“諮議參軍”的職務,他也不理解,心甘情願的逃往會稽山中,去過隱姓埋名的生活。

本書還揭露科舉制度培養了一批庸才及貪官污吏。如像進士王惠那樣,他被任命為南昌知府後,他上任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詢問當地的 本站…治安如何,也不是去詢問百姓的生活,更不是去詢問案件的冤情而是查詢地方人情,瞭解當地有什麼特產,各種案件中有什麼地方能夠通融;之後定做了一把頭號的庫戥,將衙門中的六房書辦統統傳齊,問明瞭各項差事的餘利,讓大家將錢財歸公。從此,衙門內整天是一片戥子聲、算盤聲、板子聲。衙役和百姓一個個被打得魂飛魄散,睡夢中都戰戰兢兢。而他本人的信條卻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朝廷考察他的政績時,竟一致認為他是“江西的第一能員”。

書中還列舉了“范進中舉”的事例:明朝老童生范進科舉考試屢試不中,直到54歲才考中秀才,後又考取進士。范進中舉之前在家裏倍受冷眼,妻子對他呼西喚東,老丈人對他更是百般呵斥。當范進一家正在為揭不開鍋,等着賣雞換米而發愁時,傳來范進中舉的喜報,范進從集上被找了回來,知道喜訊後,他高興得發了瘋。好在他的老丈人胡屠户給了他一耳光,才打醒了他,治好了這場瘋病。轉眼功夫,范進時來運轉,不僅僅有了錢、米、房子,而且奴僕、丫環也有了。范進母親見此歡喜得一下子胸口接不上氣,竟一命歸了西天。胡屠户也一反常態,

一卷《儒林外史》,道盡了百年士林的風雲雨雪,辛酸苦歎。

儒林外史讀後感700字初 篇四

我讀了《儒林外史》這本書,我頗為喜愛。《儒林外史》是一本好書,是一本值得細細品味的書,我不得不驚歎作者的巧奪天工,作者的寫作手法,那些生動的人物,發人深省的故事,喜愛這本書的原因有很多!我來跟大家一一説一下我喜愛這本書的理由吧!

《儒林外史》是中國四大諷刺小説之一,我之因此喜愛這本書還是緣於它給了人一種真實的感覺,在《儒林外史》的眾多人物大都有真人真事的影子。但作者卻又巧妙的把故事推向了前朝,避開了統制者殘酷的文字獄,這是很有勇氣的。並且對於這本書的主題閒齋老人的《儒林外史序》又講的十分清楚:其書以功名富貴為一篇之骨。有心豔功名富貴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貴而驕人鬧人者;有假託無意功名富貴自以為高被人看破恥笑者;乃終以辭卻功名富貴,品第最上一層為中流砥柱。全書正是以反對科舉和功名富貴為中心抨擊當時的官僚制度,人倫關聯以及整個社會風尚的,這是它獨特的亮點。

還有這本書中作者的創作意圖,人物形象都是清晰的,作者讚揚什麼反對什麼都用作品中的人物語言一一道了出來,一點也不做作。正因作者不喜愛做官因此在第一回楔子裏就寫了王冕母親臨死時勸説兒子的話:做官怕不是榮宗耀祖的!我看見這些做官的都不得有什麼好收場;況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禍來反為不美,我兒可聽我遺言,將來要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墳墓,不好出去做官我死了口眼也閉。而匡超人的父親臨死時也有類似的遺言: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緊的。這些都體現出作者的坦蕩。

《儒林外史》不僅僅有豐富的深刻的思想,還有卓越獨特的藝術風格,通篇貫穿了諷刺藝術的技巧,它的諷刺藝術幾乎到達了超及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因此我更加喜愛這本書,它的語言藝術、文學藝術都是堪稱一流的。堅信這本文學經典會一向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