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許三觀賣血記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36K

許三觀賣血記讀後感(精品多篇)

許三觀賣血記讀後感300字 篇一

當別人掉進泥潭的時候我盡力伸出我的手,然而他還是掉進去了;當我處在泥潭邊緣別人害怕被我連累跑的遠遠的,然而我還是出來了。

一代人的故事,多代人的回味。《許三觀賣血記》絕對是一本具有時代特色的文學作品,讀了讓人很有代入感,覺得處於那個時代生活的底層民眾真的是無可奈何!

許三觀一次次的賣血,為了生活,為了治病,為了孩子…

最深刻的不是他賣血時的害怕,而是賣血前的準備。有經驗的賣血人告訴他要喝多多的水,就算尿急也一定要憋着等到抽血過後才能尿。他們覺得這樣抽出的血就可以多一些、就可以多賣一些錢…

許三觀千辛萬苦撫養長大的兒子是個白眼狼這是他之前沒有想到的。許三觀對孩子的縱容、孩子對許三觀的不孝順、結尾父子倆的爭吵,我覺得這本書的高潮也就是結尾那部分吧!看完讓人很難忘記。

許三觀的悲劇,許三觀兒子的喜劇!

許三觀賣血記讀後感悟 篇二

大學時讀過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和《活着》,隱隱地被這樣的農民形象所震驚,我們的一生會有那麼多苦難嘛?這樣的在絕境中只能默默接受,而又繼續活着?

福貴一直接受着死亡——他人的死亡,許三觀一直用賣血渡過一次次的絕境——往往是兒子產生的困境。

去年再度《活着》,福貴的一生令我痛哭,活着是那麼不易的一件事,那到底上帝給予我們那麼多的苦難是為了什麼呢?我們不可能如同偉人一般,以極強的生命力去超脱,我們只是福貴,萬般無奈地恨着卻又平靜地接受。

再讀許三觀,想起了我的父親。我的父親病了,他是一名農民工,做着這個社會最辛苦的搬磚工作,在這個行業裏一呆40多年,他以為他還可以再幹10年,即使現在已經有些吃力。在過去的40年裏,他的血汗錢,帶大了他的兩個女兒,在三線小城市買了房——雖然是二手的的,雖然只有70多平。回憶我的成長,我們家沒有如福貴般突然因為錢而難以招架的時刻,當在早期兩個女兒都讀着書的日子裏,我們家一直很貧困,有住過舅舅的房子,有住過20平米的_房,2001年我從鄉下國小到城裏花了2000塊錢,我讀高中時為了讀學校外語班花了2萬塊錢,20_年我們終於買了房,房產證上寫的還是我和姐姐的名字。.。.。.

然後我的父親倒下了,從醫院回來那天,吃着飯他突然哭了,也許是因為害怕,害怕自己沒幾年好活,也許是化療太痛苦,也許是發現人沒用了。他是家裏的頂樑柱,他賺不了錢了,這讓他難受,他覺得沒能給我買輛車而覺得對不起我,我給他錢的時候只是落寞地説讓我省點錢。有一次我和老媽去買電動車,他覺得我們買太貴了吵了一架——他生病後脾氣很差,後來我也哭着在大街上和他吵,他一個人在外面呆了一會,回家後他説他賺不了錢了,你自己的錢你自己決定,你喜歡你就買好了。

那個時候我就想到了許三觀,他的血拯救了這個家庭那麼多次,而最後一次,他老了,正如我的父親辛苦了一輩子,當兩個女兒都能賺錢了,他還在想着付出,想着賺錢給我們買車,甚至病了害怕成為累贅。

所以對我來説,許三觀是個父親形象,一個簡單的中國農民父親形象。

許三觀賣血記讀後感1200字 篇三

《許三觀賣血記》有一股温情在默默流淌,散遍全身,化作眼淚,觸動了我心中最柔軟的部分。這是一個關於丈夫和父親的最圓滿的夢。

《許三觀賣血記》這本小説,餘華並沒有用很多華麗的詞語,或許那些華麗的詞放在許三觀這樣一個平凡的小人物身上也有些不合適吧!他只是把時間線拉得很長,圍繞着許三觀一次次賣血的經歷寫出了許三觀艱難的一生,沒有絢麗的情節,只有一個簡單的故事和許三觀傳奇的一生。

是的,許三觀的一生可以説是傳奇的一生,經歷了那麼多次的賣血都可以讓他享有花甲,這也實在是他的命。他的人生取向就是為了——安慰生活,寧願賣血。他只是按照一種習慣了的生存方式盲目地生活,面對生活中不時從天而降的災難,沒有避讓、選擇;對自己的艱難處境,沒有抱怨、抗爭,更沒有企盼和希望,只是靠本能在生活的泥沼中撲騰。他沒有思考過災難緣何而來,沒有思考過災難背後深層的社會現狀,對災難只剩下無奈的屈從和麻木。在很長的一段歷史時期,賣血被認為是一種缺乏尊嚴的行為,但是許三觀的每一次賣血,都是他的生命和別人的生命融合的過程,所以你能感覺到他身邊的人,他圈子裏的人,都是他生命的一部分。這才是生活,這才是有感情的生活。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炒豬肝和温熱的黃酒。前半部分是詼諧幽默的,時而蹙眉,時而忍俊不禁,雖然有點像鄉村愛情式的家庭鬧劇。一個總坐在門檻口無遮攔抱怨的“大喇叭”,一個自尊心極強卻做了十三年“烏龜”的送繭工,人性都是不完美的。雖然時,常談吐粗俗不堪,但仍是刀子嘴豆腐心,本性是質樸善良的。文化背景雖然沒有《活着》那麼濃厚,也沒有它那麼沉重,但卻以詼諧生動的語言快節奏巧妙的描述了中國現代史初期的發展變化歷程,使讀者很快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走進那個社會。全書運用隱隱的諷刺手法,講述着人性、生活與希望。苦難面前,小人物總是渺小的。我很喜歡也憐憫一樂這孩子。他不該承受那麼多的…從到一樂生病,我心情一直都是沉重的,甚至眼噙熱淚,總在歎息。慶幸山河依舊,故人仍在。至於結尾,許三觀像是一個老小孩,哭訴着不再肩負“使命”的失望與感傷,有些可笑,也可愛。一生中何止闖“三關”,還好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許三觀這樣一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愛憎分明,卻有一顆温柔的心,更是有着那種包容一切的大愛。

這本書帶給我的十分之一的感動。但是想想也沒什麼,讀一本書,重要的是它已經帶給了我那麼多的感動,讓我看到那麼多小人物的正直和善良,以及在那個貧苦的年代人們心中也一直保留的一份善意與堅強,讓我相信世間始終存在着許多美好。但是這本書所帶來的感動和思考卻沒有停止,一部好的作品就是這麼真實的反映生活和社會,儘管這種記憶屬於一代人,但是人物背後的人性和本質卻還在繼續鮮活的存在着,一個小人物的坎坷命運和與命運頑固鬥爭的背後作者想要表達的一種對社會的思考,這一沉重的思考也將會在文壇上永遠的。

許三觀賣血記讀後感 篇四

聽説餘華的《活着》讓許多人大呼喚起了自己心中無限的抑鬱,彷彿把心肝脾肺都要嘔吐出來,彷彿對於這個世界只有消極可言。沒看過這本書的我先入手了這本《許三觀賣血記》,純黑的封面,醒目的紅字“餘華”好似是那沾了血的手描繪出的黑暗中的一絲希望,又那麼絕望。幸而許三觀還是幸運的。

這本書充斥着舊社會的人們的在今天看來的無知而產生的搞笑,與此同時又不禁他們的可憐。許三觀在我看來,對於許玉蘭是很大男子主義的。他用了自己的“本領”娶到了油條西施,生子後本該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可是這個時代不允許,他們的命運也不允許。許一樂作為這場“悲劇”的核心人物,他是許玉蘭與和何小勇所生,讓許三觀的世界觀一些些崩塌,又一點點建立。可以説,一樂既是許三觀人生的敗筆,又是他這顛沛人生的全部。

迴歸到賣血,每次的賣血,都是對許三觀的人生的不同階段的一次總結和反饋。在迷茫打拼中,他隨着阿方和根龍的“指引”,用自己的力氣,賺了來之十分容易的錢財,娶了許玉蘭。在出軌時,用身上的血,去犒勞他上的女人,好在他只是一時起色心。在大躍進期間,他用自己的血,換來全家人能喝上熱粥,帶家人去勝利飯店吃一碗熱騰騰的面。在二樂當兵期間,賣血給他的上級請酒飯,送禮物。在一樂生肺炎時,更是一月內賣四次血,差點把自己賣死了過去,命運對他們還是充滿善意的,救活了一樂,也救活了全家。每一個階段,許三觀一點點發現,家庭對自己來説其實是最重要的。即使一樂不是自己親生的,即使許玉蘭也有過片刻的不貞,即使三個兒子都不那麼孝順,他對家庭的責任就是他一生的責任。

當許三觀讓許一樂去招何小勇的魂歸來時,深切感受到他的矛盾,縱使那個人給自己帶來過恥辱,他也要放下自己的自尊去救一條人命。許一樂的哭,許玉蘭的哭,一個人的過錯,需要兩個家庭承擔,然而許三觀在那時又是冷靜而理智。每一個的意外,都會讓許三觀的內心更加堅強,宛如被打上了石膏,抑或是被千錘百煉,體悟出人生的意義,有些事那麼有所謂,有些事又有什麼所謂呢,人在,一切都好。

看到許三觀在醫院不要自己血時候同聲大哭,不禁憐憫這個老人。一生以賣血來救別人,卻不曾想過自己,即使兩鬢斑白,賣血仍是他心底救人命,救家庭的唯一方式。是的,他還硬朗,他的身體,對他的家庭來説,永遠硬朗着。

且不説當時的醫療條件,許三觀連續賣血,最終膝下有兒孫,三代同堂,歷經文化革命大躍進,生活也算小康,他仍是幸運的。這個不悲觀的結局確實是在那個透不過氣的時代,走偏了一點就會深陷沼澤的道路上的一絲光亮透進的縫隙,能讓人看到那麼一點生存的希望。

許三觀賣血記讀後感3800字 篇五

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很早的時候就聽説過,心底便存下一份好奇,最近終於買回來一睹究竟。

書的內容並不深奧,使用大量的口語對話,語言簡潔質樸,讀來比較輕鬆。主人公許三觀是一名普通的絲廠工人,一生艱難困苦,每每遇上難關就靠賣血渡過的經歷,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記憶。我似乎也能感受到他那種沉鬱的無奈和悲涼,被他善良、知足、樂觀、頑強的意志深深感動。捧書在手,初讀一遍,意猶未盡,再讀一遍,細細體味,三遍讀時,邊翻邊寫。在此只選賣血一事,管中窺豹。

許三觀一生共賣過十二次血,每次四百毫升(最後一次沒有賣成),從二十出頭直到年過六十,持續了40年。

許三觀第一次賣血是出於好奇。二十多歲時,他回到村裏,聽四叔説,這地方身子骨結實的人都去賣血,沒有賣過血的男人娶不到女人。賣一次血能掙三十五塊錢,和在地裏幹半年活掙得一樣多。四叔還説,人身上的血就跟井裏的水一樣,你不去打水,這井裏的水也不會多,你天天去打水,它也還是那麼多。於是,許三觀便跟着村裏的阿方和根龍一起,到縣城的醫院賣了兩碗血(四百毫升)。阿方和根龍教着許三觀,賣血前要喝水,一連得喝上十多碗,直喝到肚子又漲又疼牙根一陣陣發酸,為的是讓身上的血變多點。賣血後要去館子吃頓好飯,一盤炒豬肝、二兩黃酒,這樣才踏實。這次賣血後,許三觀沒有頭暈不適,只是感覺少了些力氣。他用賣血的錢辦了件大事情,娶了媳婦許玉蘭。

許三觀第二次賣血是為了大兒子許一樂。十年過去,他發現養了九年的大兒子一樂不是他親生的。一樂把方鐵匠的兒子打傷住院,因為沒錢償付醫藥費,三十多歲的許三觀想到了賣血掙錢。賣血後他在館子裏吃了一盤炒豬肝,喝了二兩黃酒,這才想起賣血前忘了喝水,只懊悔他賣的兩碗血的濃度抵得上三碗血。

許三觀第三次賣血是為了林芬芳。又過了一年,許三觀看望摔斷腿的初戀林芬芳時與她出軌,他想到買些肉骨頭和黃豆報答林芬芳,就再次來到醫院賣血。這次,他賣血前先喝了九杯水,賣血後也吃了炒豬肝,喝了黃酒。

許三觀第四次賣血是為了全家人。自然災害降臨,沒了糧食,一家人連着喝了五十七天的稀玉米粥。已經餓到滿面灰色的許三觀,想讓家裏人吃上一頓好飯菜,又一次去賣血。這一次館子裏什麼都沒有,只有陽春麪,他賣完血空着肚子回來,一點力氣都沒有了,眼前一陣陣發黑,只能靠睡覺來補。當天晚上,全家人就像過年一樣,穿戴整齊去吃了一頓麪條。

又過了好幾年,年近五十的許三觀為了一樂第五次賣血。二十多歲的一樂正在農村插隊,有一次回家後,許三觀發現他竟然變得骨瘦如柴、臉色灰黃,憔悴不堪,便在送他回鄉的時候,又一次到醫院賣了血,把掙到的錢交給一樂補身體。

還不到一個月,許三觀第六次賣血,這次是為了二樂。二樂插隊的生產隊長要來家裏做客,為了能招待得好點,許三觀又來到醫院。醫院的人告訴他賣一次血要休息三個月,三個月以後才能再賣血。這時根龍正好也來賣血,根龍為他説情,他才賣成了血。根龍和許三觀一起去吃炒豬肝,喝黃酒,他説阿方的身體敗掉了,因為有一次喝水太多把膀胱撐破,阿方以後再不能賣血了。正説話時,根龍突發腦溢血,被送進了醫院。許三觀回家後,心裏一陣陣發虛,躺在牀上休息了一下午。傍晚,二樂的隊長來家裏吃飯,許三觀陪着他喝了許多的酒,非常難受。第二天,渾身痠疼,頭痛欲裂的他去醫院看根龍,才知道根龍已經死了,他忍不住哭了。

又過了一個月,一樂病得奄奄一息,被送到上海去治病。為了籌錢給一樂治病,許三觀在半個月的時間裏五次去賣血。一開始,縣城醫院的人知道他一個月前剛賣過血便拒絕了他,有人告訴他可以到別的地方去。寒冷的冬天裏,許三觀乘坐輪船,打算在縣城到上海沿途的六個地方上岸賣血,一路賣血到上海。他先在林浦的河裏喝了很多刺骨的冷水,再到醫院賣了血,穿着棉衣的身體還是冷得直哆嗦。三天以後,他到百里又賣了一次血,剛出門就倒在了街上不省人事,被好心人送到旅館蓋了四牀被子還是瑟瑟發抖。四天以後,面黃肌瘦、四肢無力的許三觀來到松林的醫院賣血,直接被拒絕了。他坐到太陽底下曬了兩個小時,直到把臉曬得黑紅,終於如願賣了四百毫升血。可是剛一起身,他就倒在了地上。醫生把他剛賣掉的四百毫升血輸給了他,還給他輸了三百毫升別人的血,他的血壓才升上來了。看到兩次賣血掙的錢,一次就付出去了,許三觀找到醫生,非要把別人的三百毫升血給還回去,惹得醫生説他有神經病,旁邊的人哈哈大笑。接下來的幾天,許三觀為了省錢,搭上了一對年輕兄弟來喜和來順的送貨船繼續往上海走。到了黃店,他説動兄弟倆和他一起去賣血,並教給他們賣血前要喝水,賣血後要吃炒豬肝,喝黃酒。兄弟倆高興地説以後不搖船了,搖船太苦太累,他們要去賣血掙錢。許三觀勸告他們賣一次血要歇上三個月,不能常去,還説他們的血很濃,一碗血能頂自己的兩碗血。於是,五天以後,他們三人來到了七裏堡的醫院,由於都是O型血,來喜便賣了一碗血(二百毫升)給醫院,許三觀又把來喜賣的那碗血買來輸上了。這次賣血前來喜沒有喝水,賣血後也捨不得吃炒豬肝、喝黃酒。趕到長寧,許三觀又一次賣了四百毫升血,坐車到了上海。一樂終於救下了!

又過了十一年,年過六十的許三觀頭髮白了,牙齒掉了,三個兒子都有了工作,並娶妻生子。他再也不缺錢花了,身體也很好。有一天,他路過飯店時,聞到了炒豬肝的氣息,就很想吃一盤炒豬肝、喝二兩黃酒。因此,他決定去醫院賣血,這回,他要第一次為自己賣血。可是,醫院的人嫌他太老,不要他的血。許三觀想到四十年來,每次家裏遇上災禍時,他都是靠賣血渡過去的,可今天,他的血第一次賣不出去了,家裏再有災禍可怎麼辦呢?頓時,許三觀淚如雨下,他在街上一圈又一圈地走着、哭着。許玉蘭和三個兒子都趕過來了,問清緣由後,許玉蘭帶着許三觀來到館子裏,一連要了三盤炒豬肝、三份黃酒。許三觀笑着吃着,説這輩子就今天吃的最好。

許三觀賣血的故事到這裏結束了。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1995年出版。那年,河南賣血村成艾滋病村的事件震驚全國,那年,我開始上班。正逢國家出台一系列措施,規範採供血行業,每個地市都成立了獨立的血站,專門負責管理血源,統一採供血。1998年,《獻血法》頒佈實施,無償獻血如雨後春筍般發展壯大,有償賣血逐漸退出歷史舞台。我和許三觀有一點經歷比較相似,都是從二十出頭開始獻血,獻血量也都是四千多毫升,區別是他堅持了四十年,我才堅持了二十年,他生活在賣血時代,我趕上了獻血時代。從賣血到獻血,看似一字之差,實則有着天壤之別。

首先,動機不同。雖然賣血和獻血的存在都是因為救治病人的需要,基於血液不可替代卻可以再生的特點,但兩者的出發點明顯不同。許三觀賣血首先是想要掙得那份錢,這點從他每次有難處需要用錢時才去賣血,平日無事從不賣血便可看出。而無償獻血沒有任何報酬,也並非生活所迫,純粹是為了挽救生命,發自於獻血者的自願,是一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互助共濟行為,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一種體現。

其次,認識不同。許三觀的四叔曾説過,人身上的血就像井裏的水,你不去打水,井裏的水也不會多,你天天去打,也還是那麼多。話雖如此,但畢竟在那個年代,賣血並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會被周圍的人看成是要丟命的冒險行為,只有走投無路的人才會拿生命去換一份血錢。如今,科學獻血有益健康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們瞭解到血液新陳代謝的生理知識,知道了血細胞生成、衰亡的自然規律,每年全國都有上千萬的人們勇敢地伸出臂膀,捐獻熱血,感受獻血給自己身心帶來的愉快體驗,以能為自己、為他人、為社會貢獻力量而自豪。無償獻血者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

最後,效果不同。這一點可從兩個方面來説,一方面是病人輸血療效不同。許三觀時代,每次賣血前要喝十多碗水,為的是讓血變多,至於血變多後也會變稀,病人輸上的效果會打折扣,他們並不關心。許三觀在趕往上海的途中,買來喜的一碗血時,來喜沒有喝水,讓許三觀只花一碗血的錢,就能輸到兩碗血的濃度,這份不摻水的濃血,是因為朋友間的情誼,陌生的病人可就沒有這個待遇了。另一方面,是賣血人的健康沒有保障。許三觀賣血的時機總是家中有災禍要用錢,卻從不考慮他當時的身體條件怎樣。前三次賣血時,他年輕身體好,間隔時間也長,賣血後並無不適。第四次賣血時,他已餓到嚴重營養不良,賣血後他眼前發黑,只靠睡覺來補。第五至十一次賣血,他在短時間內頻繁賣血,甚至為了不被拒絕,就到多個地方換着賣血,直到身子發虛、冷得哆嗦、四肢無力、暈倒在地,差點丟了性命。最後靠輸了些血,身體才漸漸好轉。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沒有人會為了掙錢去賣血。無償獻血迴歸到公益屬性,對獻血者沒有經濟回報,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保障獻血者、用血者的身體健康和血液質量。為此,國家對獻血的條件做出了嚴格的規定,比如,身體健康,年齡在18-55週歲(多次獻血者主動要求可放寬到60週歲),兩次獻血間隔期須滿6個月,等等。獻血前,還要對獻血者進行健康徵詢,請獻血者自我排查有無不適合獻血的情形,還要通過體檢和血液檢驗,確保獻血者是健康的。獻出的血液,必須要再做一系列的檢測,確保不會給病人傳染疾病。許三觀一路賣血到上海的事情放在現在就是不可能的事,因為無論他走多少家血站,貧血和低血壓都會在獻血前篩查的時候被擋住,自然不會發生後來那一連串危險的情況。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許三觀賣血的時代已經遠去,但他為生活而奮鬥的頑強品質,以及他和千千萬萬的獻血者對他人、對社會的奉獻和愛心,永遠值得我們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