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孝經》讀後感(精彩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51W

《孝經》讀後感(精彩多篇)

孝經讀後感 篇一

下午放學,翟老師讓我們回到家裏自己學《孝經》第三章。

第三章就是諸侯章,我先把第三章讀了一遍,我不懂意思,我就拿出建一媽媽打的《孝經》的翻譯。我看了看意思,意思就是:身為諸侯,在眾人之上而不驕傲,其位置再高也不會有傾覆的危險;生活節儉、慎行法度,財富再充裕豐盈也不會損溢。

無論我們是老百姓、是諸侯、是宰相,還是皇帝,我們都要做到謙虛和以上幾點。

孝經讀後感 篇二

自從進入國小以來,我看過讀過很多書,有:《笑貓日記》《淘氣包馬小跳》《裝在口袋裏的爸爸》《狼王夢》《第七條獵狗》等等,去年年底開始,我與媽媽又開始學習誦讀國學經典系列,目前已誦讀完畢的有《大學》《中庸》《孝經》《笠翁對韻》《三字經》《弟子規》等等。今天,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孝經》。

這本書講到一個人不愛自己的父母,怎麼可能愛他人。“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生我者父母,養我者父母,父母給予我們一切,沒有父母偉大無私的愛,我們很難健康地成長,父母是我們第一任老師,也是終身的老師,父母的眼睛時刻關注着我們,父母對孩子是無微不至,勞而無怨。

《孝經》以孝為中心,比較集中地闡述了儒家的倫理思想。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麼能不孝。

人生在這個世界,長在這個世界,都源於父母。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有句古語説得好:“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説,孝敬父母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排在第一位的。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賣身喪父、棄官尋母的故事,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表達的情感卻是一樣,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其實,今天,對我們來説,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説的那樣,要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比如:放學到家時,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在父母疲憊時説些關心的話語就足以令父母心情變好,孝敬父母原來就這麼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讓我的爸爸媽媽欣慰,高興和快樂。

父母的付出遠遠比山高、比海深,而作為我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讓我們變得自私自利,忘記了曾經父母的付出。因此,我們應該用我們的優異成績,我們的健康幸福成長來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孝經讀後感 篇三

寒假裏,我買了一本《孝經》,這本書主要講了古代孝子是如何孝順自己父母的,這本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東漢汝南安陽(如今河南)的蔡順,他十分孝順自己的老母,不過年有喪父。後來又趕上了王莽作亂,建立新朝,年年饑荒,柴貴米貴,於是蔡順不得不採桑葚充飢。

有次蔡順採果時,遇見了紅眉軍。軍中的領袖問為什麼把桑葚紅的放一邊,黑的放一邊,蔡順回答:“紅的甜,給老母吃。而黑的酸,給自己吃。”紅眉領袖被他的一片孝心感動了,送給了蔡順三鬥白米,一頭肥牛。讓蔡順回去孝敬她的老母去。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要孝?"我會告訴你:”因為我們的一切都是父母提供的。我記得二零一六年的一月份最冷的時候有零下十幾度,爸爸為了早點幹好活,六七點鐘就出去幹活了,回來的時候,爸爸的手已經凍裂了,出現了一條條裂紋,流出了血。我想:古代人都那麼孝順父母,那我得更好的對待父母了。於是我給爸爸沏了一杯茶,又給爸爸打了一盆熱水洗腳。

於是我終於深知了父母對我的愛,我以後得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了。

孝經讀後感 篇四

“百行孝為先”,這是一句古人的俗語。原本我也不是很懂得“孝”這個字的含義,但當我看了《孝經》以後,我便又進一步地瞭解了這個字的意義。

《孝經》是一本國學經典,裏面講了許許多多關於“孝”的故事。一篇篇古色古香的文章,一個個引人深思的文字,讓人陶醉其中。雖然《孝經》總字數連兩千也未達,但在中國思想史上已有着不容忽視的地位。從西漢開始,這本書受到歷代人們的尊崇和提倡,上至帝王將相,下至黎民百姓,廣為傳習《孝經》稱得上是字數最少、內容最淺而對後世影響最大的一部文學經典。

“黃香孝父”的事蹟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黃香小小年紀就很懂事,對父母非常孝順。夏天,天氣炎熱,黃香每次幫父親打完水後,都會拿一把扇子,將席子扇涼了才讓父親躺下,冬天,天寒地凍,黃香怕父親晚上睡不暖,畏寒怕冷,於是每天都搶先上牀,以自己體温捂熱被子,然後再讓父親上去睡。多麼感人肺腑的故事!多麼打動人心的孝子!讀着,讀着,我不禁熱淚盈眶,兩行清淚從眼角流下,輕輕滑過臉龐。

連世界之作——《三字經》都有大部分筆墨寫了孝的重要性。如有一句:融四歲,能讓梨。這句話講的是“孔融讓梨”。孝順的孔融孝敬長輩,知道把又大又甜的梨讓給哥哥們,自己卻拿小的,又是一個孝子值得我們去學習!

烏鴉知反哺,羊羔知跪乳,人又怎麼能不孝?我們要從小理解“孝”,實踐“孝”,將這本書吟之,誦之,感之,悟之,發揚“孝”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孝經讀後感 篇五

從開學到現在,我們已經學到了《孝經》的第四章——卿大夫章,我從這四章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懂得了一些道理。

在《孝經》裏講的都是怎樣做人的到理,我就從前四章中看到了一些指導我們如何為人處事的詞語,比如:孝,德之本;愛親、敬親;在上不驕、制節謹度;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孝,德之本。”説的就是孝是一切德行的根本,我們要有好的品德就要先學會孝。“愛親、敬親”就是我們要做到的最基本的孝道。“在上不驕、制節謹度;非法不言、非道不行。”是要讓我們不要持強凌弱,生活節儉遵守法律法規,不説不合乎情理和法律的話,不做違反道德的行為。給我們做出了在社會上生活的行為準則。

總之,《孝經》是一部很好的書,現在因為我還小,看到的只有表面的道理,我想,如果我長大了,一定能夠對《孝經》會有一個更深的理解。

《孝經》讀後感 篇六

最近,我很榮幸拜讀了影響華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詩的神聖着作——《孝經》,它恰若無聲的細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緩緩潤澤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騰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澱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條繩,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緣,瀰漫的茶香是親情的惠澤,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文明底藴。

當我讀的“事親者,居上下驕,為下不亂,為醜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告訴我們侍奉父母,即使身居高位,也不驕傲自大;身為別人的下屬,也不為非作亂;身為普通的百姓,也不與別人爭鬥。身居高位卻驕傲自大,最終會招致滅頂之災;為人下屬卻犯上作亂,最終會遭受酷刑的懲罰;身為普通百姓卻總與人爭鬥不休,最終會動刀動槍,互相殘殺。如果居高位而驕、做下屬而亂、處卑微而爭這三種違背常理的不良行為不能去除,就算每天用牛、羊、豬三牲做成的美味佳餚孝敬父母,也不能讓父母安心享用,也不算盡孝道啊!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餘暉,我擁有一縷最温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爛的,送給我親愛的父母。曾記得,著名作家畢淑敏告訴我們:“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接觸的鏈條,一旦斷裂,就無法連接,最可貴的是,孝是人們的責任和根基。”,我們更應該牢牢的銘記: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育恩。父子原是骨肉親,爹孃不敬敬何人?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自費心。

我們應該讀懂孝經,並把他記下來。而不是簡單單的瀏覽一遍就算了。

湖南益陽沅江市益陽市大通湖農村中心完小六年級:謝琪

孝經讀後感 篇七

最近,我很榮幸拜讀了影響華夏五千多年文明史詩的神聖着作——《孝經》。它恰若無聲的細雨,潺潺流入我的心田,緩緩潤澤了我的人格;又如用今世的水泡了一杯前世的茶,透明清澈的水中,沸騰的是前世的孝行,沉澱的是今世的孝思,氤氲的水汽是一條繩,牢牢的拴住你我的情緣,瀰漫的茶香是親情的惠澤,默默的陶冶着典雅的文明底藴。

“事親者,居上下驕,為下不亂,為醜不爭。居上而驕,則亡。為下而亂,則刑。在醜而爭,則兵。三者不除,雖日用三牲之養,猶為不孝也。”《孝經》中的這句話告訴我們,侍奉父母,即使身居高位,也不驕傲自大;身為別人的下屬,也不為非作亂;身為普通的百姓,也不與別人爭鬥。身居高位卻驕傲自大,最終會招致滅頂之災;為人下屬卻犯上作亂,最終會遭受酷刑的懲罰;身為普通百姓卻總與人爭鬥不休,最終會動刀動槍,互相殘殺。如果居高位而驕、做下屬而亂、處卑微而爭這三種違背常理的不良行為不能去除,就算每天用牛、羊、豬三牲做成的美味佳餚孝敬父母,也不能讓父母安心享用,也不算盡孝道啊!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餘暉,我擁有一縷最温暖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萋萋芳華,我摘一束最燦爛的,送給我親愛的父母。曾記得,著名作家畢淑敏告訴我們:“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接觸的鏈條,一旦斷裂,就無法連接,最可貴的是,孝是人們的責任和根基。”我們更應該牢牢的銘記: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為人子女要孝順,不孝之人罪逆天。家貧才能出孝子,鳥獸尚知哺育恩。父子原是骨肉親,爹孃不敬敬何人?養育之恩不圖報,望子成龍自費心。

我們應該讀懂孝經,並把他記下來。而不是簡單單的瀏覽一遍就算了。

孝經讀後感300字 篇八

今天我讀了《孝經》的開宗明義章第一。此文開門見山一下把孝是什麼給講了。孔子曾説過:“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是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是孝之忠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的身體、毛髮都是父母給的,不能亂毀亂傷。這是孝的開始,立身、行道,成為一代忠臣,以顯父母,這是孝的結束。這應該就是孝的大概意思了吧。

讀完這篇文章,我感覺孔子是非常温和,非常容易讓人接近的,但是又不失老師的威嚴。曾子很謙虛,恭恭敬敬的,這就更加激發了我讀孝經的好奇心。

學了這篇文章,我感覺我們不能在身上亂刺青,因為身體是父母給的。要做到立身行道,我一定要先做到儘量的不要老是去向父母索取,要懂得給父母奉獻,回報父母。

我一定要學習先輩們的知識,做一個大孝子。

孝經讀後感 篇九

其實第一次接觸孝經不是在教室,也不是在圖書館,而是在電視上,當時的電視劇裏出現了這樣一句話: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不知道為什麼,當時就覺得心底一陣感動,由此就把孝經全部略讀了一遍,這句話全句是這樣的:《孝經·開宗明義章》開宗明義章第一:仲尼閒居,曾子侍座。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訓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忠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雲:無念爾祖,聿修厥德。”雖然很多都讀不明白,但是全文給我的感覺,孝義大於天。

我們與父母有着不可隔絕的親密,是他們造就了我們,如果沒有他們,或許我都不知道我現在是在哪裏。孝道是我們中國特有的一種禮儀,就算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我們也不應該忘記它,我們應該時時刻刻做一個孝順的人,做一個敬老的人,這樣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以後的孩子們,孩子們的孩子們,才會知道要怎樣對待自己才是正確的,怎樣對待自己的父母才是正確的。如果我們不重視它的培養,那麼設想一下,等我們年老了之後,身體力行都差強人意,甚至身體殘疾,卻無人贍養,那是多麼蒼涼啊。

孝,是一個人德行的根本。這句話我深有感觸,我記得有人説過,如果一個人不孝順,那麼就算他再有錢,地位再高,也不是值得人尊敬的。的確,我們燦爛的中國文化歷史遺留給我們的其中一點的祖訓就是要我們尊老愛幼。尤其是尊老、敬老,在中國人們的思想概念裏這是根深蒂固的,如果一個人不孝順,那麼這個人到哪裏都不會被人看好。

我覺得,我國古代那些文化遺產對於現代的人們來説真的很重要,因為它不僅僅是在陳述這樣一個事實,更多的是時時的教導我們、提醒我們,做什麼、怎麼做才是真正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