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爾基自傳小説《童年》精品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5.62K

高爾基自傳小説《童年》精品讀後感精品多篇

高爾基的童年讀後感 篇一

讀了高爾基童年這本書,我受益匪淺,和高爾基的童年相比,我們今天是多麼幸福啊!

高爾基出生在一個木工家庭裏。5歲時,父親病故了,他和媽媽就住在外祖父家裏。由於家境貧寒,高爾基上學只能穿母親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黃色的外套和長腿褲子,這樣一套五顏六色的不協調的裝束,引起同學們的嘲笑。有的同學還給他起了外號。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穿的全是高檔衣服和嶄新的校服。想到這,我不禁有些慚愧。因為儘管有那麼好的條件,我們卻生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揀四,有的衣服穿的次數多了就不願再穿了。

高爾基為了上學,只得撿破爛換錢換取學費。每逢不上學的時候,他就一大早起來,揹着一個大布袋,走街串巷,檢一些破布頭、爛紙片賣給廢品加工廠。運氣好才能有半個盧布的收入,如果運氣不好呢,高爾基上學的是就沒了着落。我們現在上學什麼也不用操心,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美日子,相比之下,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自己幸福的生活,有什麼理由不加倍學習呢?

我合書沉思,真是思緒萬千!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 篇二

人們總説我們這一代的人很幸福,是温室裏的一朵小花,吃穿不愁,有優越的學習條件,只要要求合理爸爸媽媽就會盡量滿足,但捫心自問:“我們幸福嗎?”我心裏就如翻滾的浪潮久久不能平靜,我陷入了沉思……

文中的作者懷念童年時的兩種遊戲——拍洋畫、打彈子,可是作者遺憾地發現這種遊戲已銷聲匿跡。雖然這些遊戲簡單,卻給作者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看了這篇文章我很羨慕作者。那些洋畫、彈子雖然很廉價,玩起來卻那麼帶勁,讓人意想不到。此刻的玩具雖然很貴,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上千元,遙控賽車、悠悠球、芭比娃娃、變形金剛、高達瓶裝玩具……買回來玩幾天新鮮勁一過,就把它棄之一邊,這樣是多麼浪費。傳統的遊戲如陀螺、鐵環都是自我製作的,動手又動腦。而此刻的玩具眼花繚亂、花樣繁多,對開發智力幫忙併不大。異常是電子遊戲,危害視力,並且容易上癮,一旦沉迷其中,就無法自拔。

不僅僅是作者小時候玩的玩具讓我們羨慕,更讓我羨慕的是作者小時候有那麼多玩的時間。文中寫道:“放學後,放下書包,從午時時分一向到傍晚,才在大人的呼喚聲,不捨的結束遊戲”。雖然玩得土頭土腦,但令我十分嚮往。能有這麼多的時間用於玩耍,這對於我們來説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瞧瞧我們先自愛這些學生整日埋頭於作業之中,做完課堂作業,還有家庭作業。做完了家庭作業,還有爸爸媽媽佈置的作業。好不容易盼來了雙休日或是假期,像大腕明星走穴趕場似的,奔波於各種培訓班之間,忙得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了。學習!學習!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有點時候真期望我是機器人,能夠不知疲倦,我們哪能夠喝小夥伴一齊玩?即使有一點時間也都呆在家裏獨自地玩耍,缺少了很多很多的小夥伴合作與溝通的機會。

童年對於一個人很寶貴,一身僅有一次,並且是轉瞬即逝的,作者十分懷念童年。簡單童真的遊戲給作者帶來了七彩絢爛的童年,相比之下我們的童年是缺失色彩的。對即將遠去的童年我感到留戀,更多的是遺憾……

《童年》優秀讀後感 篇三

寒假裏,我讀了蘇聯著名的作家高爾基寫的《童年》。

這部小説描寫了作者童年時代的生活所經歷的酸甜苦辣,還微微泛着一點甜,畢竟他還有一個媽媽。可這一點甜最後也一同進了母親的墳墓。作者寫了小主人公阿廖沙在父親去世以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裏的歲月。

看完了,我有幾個感受。首先,我覺得小主人公阿廖沙是一個非常可憐的孩子。他自幼喪父,又在11歲的時候失去了母親,外祖父也破了產,他只好從此獨自走上了社會,獨立謀生。

其次,我覺得阿廖沙是一個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對自由生活有着熱烈的追求。

小主人公經常受到整條街上的孩子們的痛打,鼻子出血了,嘴脣也破了,臉上、身上到處是青一塊、紫一塊,渾身都是土。外祖父下了禁令不許他再跑到街上去了,可是一聽到孩子們快樂的聲音,他又跑了出去。阿廖沙是嚮往自由的。作者在文中寫道:“我的生活一點也不苦,我很喜歡這種獨立自由的街頭生活,也很喜歡那些同伴,他們在我心中喚起了一種強烈的感情,我總是不安地想為他們做點好事兒。”

比起阿廖沙,現在的孩子是多麼的幸福。我們的衣食住行都不用操心,有爸爸媽媽給我們的愛,有老師的教誨。可是阿廖沙,在和我們一樣大的時候,就要走上社會,獨立謀生了。他在那麼困難的情況下,依舊渴望讀書、拼命讀書,這一點真的很值得我學習。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 篇四

馬克西姆·高爾基的《童年》舉世聞名。在一個很平凡的星期天下午,我翻開了它,情緒也隨着書上一行行黑色的宋體字忽起忽落……

主人公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深深地打動着我:他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專橫的、瀕臨破產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生活。周圍殘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這樣那樣的事情。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些小事爭吵、鬥毆……

在外祖父家,阿廖沙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毒打。他的朋友——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擋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儘管會被抽得紅腫。但強壯的他,後來卻在幫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時給活活的壓死了。善良的外祖母也處處護着他。外祖母是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樣。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多姿多彩的,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捱揍”,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和悲傷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毆打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天哪,如此比較,我們的童年和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別。我們每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甜水泡着,過着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是多麼幸福和快樂呀!我們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這些讓大人們操心承擔就足夠了,根本輪不到我們呢。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那麼,就從現在開始吧。我們不再奢侈,不再浪費;我們開始為長輩着想,體諒他們;我們更應該開始滿足自己的幸福生活。為了以後,為了將來,為了我們到“人間”的那一天吧。

高爾基《童年》讀後感 篇五

《童年》是高爾基的著作,描述了高爾基悲慘的童年生活。生活裏充滿了飢餓、仇恨跟賴以為生的一絲温暖與光明。讀完《童年》後,它就像一道烙印印在我的心上,使我難忘、受到感觸。

使我難忘的是小説中一個個具有鮮明個性特徵的人物形象,像堅強、勇敢、正直、善良的阿廖沙;慈祥善良、熱愛生活、大方的外祖母;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的外祖父;勤勞能幹、善良、樂觀、純樸的小茨岡等。如果説作者在19世紀70年代的環境是一片乾枯的陸地,那麼外祖父就是覆蓋了陸地的大海,雖然帶走了乾枯,但它的海浪就像一堵牆那麼高,一襲接着一襲,不停地咆哮着;不用説,阿廖沙就是海上孤舟,無奈地忍受大海的兇猛;但還有外祖母、小茨岡這些小綠洲,成為孤舟的港灣。唉,雖説是下了錨,但海浪是很容易將小舟捲走,甚至將小綠洲淹沒……

每一個人有自己值得回憶,值得珍惜的美好時光。而童年對於人生更是一筆不能忽視的珍貴寶藏。但是高爾基筆下的《童年》這本書中,童年這兩個本應該像糖一樣甜美的字卻是他的一段悲慘遭遇,一段深情的回憶!雖然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但他遇到困難從不退縮,想盡一切辦法也要克服。這種對生活充滿勇氣與希望的精神使我受到了更大的感觸:依靠一個人,只能依靠一時,不能依靠一世呀!人生的路還很長,需要自己慢慢走。人生旅程上的荊棘還很多,需要自己一個一個的克服。這樣的一生才更值得回味,無愧於心啊!面對困難時當我想起阿廖沙童年的悲慘遭遇,那一切困難會顯得微不足道,我便有信心去克服――阿廖沙在這樣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然保持着生活的勇氣跟信心,難道我們不應該比他做得更好嗎?

《童年》讓我難忘,受到感觸,也我從中受益無窮。我不但對高爾基先生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技巧有了深入的瞭解,也進入到了那個特殊的年代,感受到許多人生的道理。這本《童年》開啟了我進入世界經典名著的大門,我相信在今後的閲讀中,我會收穫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