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悟空傳》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2.14W

《悟空傳》讀後感

《悟空傳》讀後感1

初讀《悟空傳》,本以為是一場鬧劇,看過之後才深深感歎:理想與現實為何如此遙遠,人生的意義為何如此渺茫?

用粗俗平白的語言揭示萬般的無奈,作者紙後的功力非同一般,對所有意義的探索也相當深入。唐僧的看不透、孫悟空的懦弱、豬八戒的痴情、沙僧的奴性……作者雖然把原著改的面目全非但仍別具一格。還記得唐僧對自己的師傅説我要學的東西你教不了我,師傅問他想學什麼,唐僧説:“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這是何等的氣魄!藐視萬物,唯我獨尊。唐僧發現了佛祖與觀音對世人的欺騙以及小乘佛法的界限,他要跳出去,不惜自毀千年法力,不惜一死。他度不了眾生也不肯自度,只能痛苦。

當然《悟空傳》的主人公還是悟空,只不過相比之下我還是喜歡唐僧,因為這裏的悟空不再有齊天大聖的氣魄,他乞求早日取經,消除罪孽,受人矇蔽,愚昧無知,忘記自我,完全成為受人擺佈的布偶。我很這樣的現實和現實對理想人生的扭曲。誰都沒有錯,卻又都錯了。當現實的枷鎖束縛住一個人的心,他的心也就不能飛翔了。所以讀的時候一直在乞求:希望悟空早日醒悟,希望八戒與嫦娥終成眷屬,希望沙僧放下“求做奴隸而不得“的執着,希望小龍馬不要念念不忘江流,希望紫霞可以幫悟空一把……故事的結果,所有的希望都落空,這就是現實嗎?

故事不長,平白的話卻引人入勝,笑過之後才發現這是一個悲劇。也許文學性不足,但確實引人深思。

《悟空傳》讀後感2

《悟空傳》這本書其實去年還是前年就開始看了,當時寥寥翻了幾頁,心裏想着:這説的都是什麼?一頭霧水看不懂。今年再拿起來,靜下心來看,確實我今年看的最快的一本書。

這世界其實只是看起來很大,可實際上你哪兒也去不了,只能在這有限的幾平方米空間不停地畫圈,你以為你走了很遠,一看里程錶都好幾萬公里了,其實只是在轉圈。

其實一個人前進的方向遠比他前進的速度重要,否則方向不對,速度再快也是在走彎路。別人的答案不是你的答案,如果有人要拿答案灌輸給你,那不是為了讓你聰明,更可能是想讓你變傻。所以有疑問的時候不要僅僅是去知乎上查看答案,別人的終究是別人的,答案看多了卻不思考,於自身無益。這就是為什麼聽了太多的道理,仍過不好這一生。道理你聽了,你思考了麼?你實踐過了麼?你堅持下去了麼?所有沒有被你長期付諸實踐的道理都是白聽。

人生最有價值的時刻,不是最後的功成名就,而是對未來正充滿期待與不安之時。成敗,其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你去追求理想時你就會明白,你很可能不會成功。最關鍵就在於,當你深知這一點時,你還要不要去追求。

《無問西東》裏有這麼一句:“如果提前瞭解了你所要面對的人生,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如果結局註定失敗,你會做什麼選擇?你會是《老人與海》中的老人,敢於試探自己的限度,作接近自己限度的鬥爭?還是從一開始就選擇早已屈服於自己的對手?

有個人可讓他默默地注視,有個人需要他的幫助,哪怕幾千年才用得上一次,比起以前一個人在沒有光的天河裏孤獨第生活,是多麼好啊。

有一樣事物可以去愛,他想,是多麼好。當你疲憊時想到那個人的臉,有時候是面對粉絲時候的開心,有時候是談論作品時的嚴肅與認真,有時候是被質疑時候難以自抑的難過;你彷彿也和他經歷了這一切,心情隨着他起落,生活中彷彿多了一束光,一個夢,一抹色彩,填補了下班後的空白。讀後感·靈魂是種子,人是莊稼,神種下這些種子,然後讓他們長大,產生慾望,去爭鬥,去愛戀,因為慾望而痛苦,痛苦就會祈求神靈,就會願意把自己的一切供奉,所以神才成為神。如果沒有人,神又有什麼優越的?

你習慣了向人祈求,對人卑微,你以為自己是自願的,但其實背後有着高明的操作者,一步一步把你引向終點。他給你一些缺點,為你製造一些困難,為的是更好地控制你,讓你向他沉浮,而你卻以為你在為自己解決困難。你以為對方生來高你一等,只不過是因為他佔了先機,步步為先,把你禁錮在目前的境地。

《悟空傳》讀後感3

今天逛噹噹網的時候,看到推出了完美記念版的《悟空傳》,這本曾讓我淚流滿面的書,似乎也是唯一一本讓我每次看都會流淚的書。直到現在還是不能忘卻初遇這本書時所帶給我的震撼,黃色的封面是一個孤獨的背影在眺望着遠方,上面寫着: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故事源自《西遊記》,卻講述了一個和西遊記全然不同的故事,一個悲劇英雄的故事,書中有很多精彩的句子,很美,很傷人。比如:我像一個優伶,時哭時笑着,久而久之,也不知這悲喜是自己的,還是一種表演,很多人在看着我,他們在叫好,但我很孤獨,我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中,我幻想着我在一個簡單而又複雜的世界,那裏只有神與妖,沒有人,沒有人間的一切瑣碎,卻有一切你所想象不到的東西。但真正生活在那裏,我又孤獨,因為我是一個人。比如:一切都會消逝,能留下的只有記憶。而記憶是實在還是虛幻?它摸不着看不到,但它卻又是那樣沉重的銘刻在心。

讓我感動的句子實在太多,這是一本讓我無法簡單的寫出讀後感的書,奇巧的文字,精巧的構思,夢幻般的詩意,貌似荒誕的文字背後,鬱結着淡淡的憂傷和一種無以言説的蒼涼。關於理想,關於希望,關於堅持,關於狂妄。

煙消雲散."

《悟空傳》讀後感4

孫悟空沒有人能夠降得住,只有他自己,天蓬愛着阿月,可是天庭偏偏不讓有情人守護,捲簾只因為打碎了玻璃盞而被貶下凡間,五百年只為了拾回碎片,可是,最後他們卻不記得這件事,可悲。楊戩,只因為母親是神,父親是凡人就要在民間遭受嘲諷,心有不甘,心有怨恨。唐僧,金蟬子轉世,論道,有什麼可論的,你如來佛祖説什麼就是什麼。哪吒,太乙真人只為了得到靈珠,李靖只為了自己一人的安危,深怕自己被哪吒牽連丟了性命和官職。

孫悟空大鬧天宮,為了不再讓自己的命運控制在那些沒有心,沒有情,沒有義,只為了自己的私慾的神仙們的手裏。

成佛之後,他們的存在還有意義嗎?

曾經,年少輕狂,我們囂張,我們自由,我們狂妄,我們總想把自己的命運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也許後來就會發現,並不是這樣的。

我特別羨慕黃雪冰,羨慕他的淡然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原來,不需要那麼多的東西

我羨慕,羨慕他們,他們的生活太簡單太簡單了,他們一生可能需要的東西很少,就足夠了。他們沒有那麼多的慾望,沒有那麼多的苦惱。因為他們想要的總能得到,根本不需要額外的東西。

《悟空傳》讀後感5

以前有朋友推薦《悟空傳》給我看,但實在由於篇幅太長而沒有足夠的耐心坐在電腦前將它通讀一遍,《悟空傳》讀後感。而當我捧着已印成鉛字的《悟空傳》朗讀給室友聽時,不得不時常停下來調整自己的聲調和情緒。痞子蔡的作品搏得了歡笑,騙走了眼淚;安妮寶貝那灰色、陰鬱、冰冷的文字也讓人鼻子發酸。然而看今何在的《悟空傳》,在笑過,哭過之後,我們更多地趨向於沉入思索。我們不得不把作品中的每一人角色,不論是人是妖還是神,都推到一個很“人性化”的層面去思考。三界當中,人是居於神之下,位於妖之上的。而作為平台的人托起的神又比人和妖高尚了多少?他們同樣擺脱不了慾望,同樣醜態百出。

就讓我們來關心一下這師徒四人吧。

首先提到那幾個主兒之首的唐玄奘,其實也就是如來佛祖的二弟子金蟬子的化身。傳統的《西遊記》中,他人妖不分,給徒弟們頻添麻煩;在《大話西遊》中他婆婆媽媽,羅裏羅嗦;而在《悟空傳》中他也“開始對屋旁的花説話了:‘我不在時你們乖不乖啊?螞蟻有沒有來欺負你們?我昨天和他們談判了,應該沒事羅。以後見了他們,不要向他們吐口水了。’”但能成為這樣三個弟子的師傅他也絕非等閒之輩。他在白晶晶的小屋裏説過的幾句話頗為經典————“這個世界上,有些人是沒有地方可去的,他們是流放者,你讓他們回去,他們找不到來時的路,找不到過去的家園,就會死在某一個角落。”“這世上有些事,不是想通了就能做到的,有些人寧願一輩子在路上走。”“這世上沒有什麼能永遠不失去,可有些人不相信這些,所以他們失去的,他們要不停地找回來,找一輩子。”這些話放在孫悟空身上應該算是很典型了。白晶晶説:“你在嘲笑那些看不開放不下的人吧。你簡直就不是人!你什麼都能拋棄,什麼都能忘記!”他説:“你錯了。我不是忘記一切,我是一無所有。”他簡直不是人,他本就不是人。他是藏道法於心的金蟬子。

在“百年孤獨”那一篇裏,他改變了方向往北走。他指給徒弟們那堵透明的牆:“這就是界限。這個世界有你不能到達的地方,有你不應到達的地方,有你一輩子也不會去到達的地方,你的世界並不如你想象的那麼大,界限也許就在你身邊,可你卻以為你可以去任何地方,讀後感《《悟空傳》讀後感》。”他向前邁了一步,停了一會,又邁了一步,這一步邁出時,他已穿過了那個界:“你跳不出這個世界,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一旦知道了,你就超出了它。”“可我怎麼知道呢,我翻了無數筋斗也翻不出去,難道你用腿還能走出去麼?”孫悟空説。“可是邊界並不一定在遠處啊。”

金蟬子最終讓他的師傅如來佛祖承認這世上也有他算計不到的結果,而孫悟空儘管一個筋斗能翻出十萬八千里,可他始終沒有翻出如來的手掌心,原因也就在於這個界限的超越問題上吧。

孫悟空,是西遊中的主角,他比起其他人來更為個性鮮明,聰明伶俐,在西去取經的路上降妖保僧功不可沒,但他愛憎分明,性情急躁,樹敵不少。有人恨他,有人怕他,也有人崇拜他。“到最後天兵全退出老遠,圍成一個圈,孫悟空仍在獨自瘋狂舞動金箍棒。他不能停下,那意味着失敗,屈辱的失敗。他寧願一直戰鬥到死。他只覺得天越來越暗,最後他已什麼也看不清了。腦子裏的,只有痛,和最後一點支持他戰鬥的意識。沙悟淨、玉帝、太上、巨靈神和諸神將都圍在圈外靜靜看着,他們象一羣冷血的獵手,在等待着圈內的野獸把血流光”他們對孫悟空恨之入骨,恨不能將其碎屍萬斷,永不得超生,而又奈何他不得,諸神仙各個見他心驚膽寒,唯恐避之不及,“天界有着三大定律:一、玉皇大帝最大;二、當玉皇大帝和王母在一起時,王母叫你拔玉帝的鬍子,你照拔;三、若玉帝、王母、孫悟空在一起,前面兩個是孫子,姓孫的才是大爺。”當然,除了這些既怕他又恨他的神外,還有愛戴和擁護他,崇拜他的妖和仙。花果山的老妖振臂高呼:“看看這是誰?孫悟空,美猴王,他又回來了!我們有救了!”紫霞仙子説:“我一直聽説你的故事,你是我心裏的英雄,真的。”牛魔王學着雲中的身影擺着姿勢:“唉,我永遠都做不到他的造型那麼帥。”

以孫悟空為典型代表的這樣一類人,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偶爾會見到。他們為數不多,能幹聰慧,性情直爽,他們深受一些人的愛戴、尊敬,還有羨慕。但社會中還有這樣一羣人,他們企圖一手遮天,處處排隊異己,他們視德才兼備的“悟空”們為眼中釘,肉中刺,生怕一不留神,拿捏不緊,他們會竄上來,搶奪自己的地位與權利。悟空們在這種環境中於是分成了兩類。一部分人深知高處不勝寒,耐不住那樣苦撐的孤苦,於是退了下來,撈得個“弼馬温”、“齊天大聖”這樣的下仙職位,過起平庸而安穩的`生活來;而另一部分便是那“大鬧天宮”戰鬥到死的“妖猴”。

這部作品中描寫了真假悟空及其之間的鬥爭,實際上這正是人性中善與惡,是與非,正義與邪惡,把握自我與隨波逐流之間的鬥爭,二者總是幾百個回合也分不出勝負。悟空總是看着那個頭上沒有金箍,身着草裙的“假悟空”想着自己是誰,哪個才是自己。而實際上那個“假悟空”才是其真正的、本質的體現。最終,“假悟空”被“真悟空”打敗了。這樣一個百戰不怠的英雄敗在了自己手中,無法戰勝的恰恰是他自己本身,是人性。

《悟空傳》讀後感6

《悟空傳》和《西遊日記》講述的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謀殺,眾神佛無法消滅孫悟空,設計出西遊是為讓孫悟空成佛或者死亡。成佛或者死亡,不過是同一個意思的兩種説法,無牽無掛,無慾無求,代表終結。

當他從五行山下出來帶上金箍的瞬間,他忘記過去。同時他被告知五百年前犯下彌天大錯,但只要他能完成三件事,不止可以一筆勾銷,還可以修仙成佛。第一件是保護唐僧去西天;第二件是殺四個魔王,其中一個是齊天大聖美猴王;第三件是等前兩件做完後,才能知曉。

西遊之路就成天下妖精拯救孫悟空,阻止西天取經的故事。當孫悟空殺掉心灰意冷的牛魔王,此時局已布完。大鵬王奉如來之命偷走牛魔王珍藏的“齊天大聖”的旗幟,召集天下妖精,意欲除掉孫悟空成為妖精之王。被告知真相瀕臨崩毀的孫悟空,問唐僧如何才能脱下金箍,成佛或者死亡。孫悟空高高躍起,舉起金箍棒砸下自己。

他恢復了記憶和力量,仰天長嘯,當年他為不失去,結果他失去所有。當年為保護他珍愛的一切,他渴望擁有神的力量,可是成為神必須放棄所有。為不用再打仗,大家都不會再死,他向眾神低頭上天去做神仙。恢復記憶的他此時沒有朋友,因為朋友已被他消滅,“猴子,人生最快樂的事是什麼?”“和最好的朋友在一起,去一同做想做的事。”

遙望天空,他問,神不貪,為何容不得一點對其不敬,神不惡,為何要將千萬生靈命運握於手中。知道天會憤怒,可是知道人也會憤怒嗎。他提起金箍棒,躍向天空,既然曾經哀求過,放棄過,滿天的神佛還是如此的嘲弄,那麼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

《悟空傳》讀後感7

今何在,用散文小説的寫法,還原了一個真實不做作純粹接地氣的西遊記。書中詮釋的叛逆反抗熱血青春夢想現實在逗趣搞怪的外衣包裹下,閃閃發亮。不正經的對話,宏大的哲理,強烈的反差,有着極大的藝術張力,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唐僧的離經叛道,孫悟空的反抗和率性,天蓬元帥的深情和自嘲,沙悟淨的軟弱和無力,紫霞的多情和天真,阿月的美麗和純粹

孫悟空,映照了我們的年少,記得《龍族》裏有一句話,“年少的時候,你是否有過孤獨而熱血的夢”。我們都做過無比偉大無比美好的夢,但終究只是個夢,很少有人有勇氣去不顧一切實現它。孫悟空的鐵骨錚錚,他的不可戰勝,似乎讓我們在黑暗的現實下看到了一抹光亮。雖然,他是個被虛構的人物,但,他的行為語言都是一羣人藏在內心深處的想法,那些被深埋心底暗不見光的小心思。

唐僧,在這裏,他不再如此無用,而是有自己的想法,有一絲狡黠更透露出智者的英勇。在他的引領下,悟空八戒沙僧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歸屬。而他尋找真諦的過程,也是芸芸眾生在探索發現的過程所謂超脱,不過是物我兩忘;所謂造化,不過是順遂自然;所謂西天,不過是一場幻滅一切,盡在不言中

天蓬元帥,不想叫他豬八戒,畢竟,他曾是個英姿颯爽的元帥,被貶下凡,做豬更喜歡這個版本的天蓬,相信他是因為阿月,而不是因為調戲嫦娥。雖然做豬也可以快活,天蓬,沙悟淨,捲簾大將,只是因為打破琉璃盞,被貶。他一味地想拼湊好它,以為這樣就可以回到天庭。但其實,那些高高在上的神,王母玉帝壓根就沒在乎過他渺小無奈的他在人羣中彷徨。

成佛就是消亡,西天就是寂滅,西遊就是一場被精心安排成自殺的謀殺。

此般西遊,你怎麼看?

附上一則書評,供諸君一覽。

《悟空傳》讀後感8

“我要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這眾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諸佛,都煙消雲散!”每次讀到這裏,都感到莫名的興奮,即使還無法完全明白這意思,但這片語間所流露出來的是一種何等的氣勢。區區十萬字,一遍又一遍地拜讀,每一遍都有新的體會,每一遍都讓人熱血沸騰。

作者“今何在”用自己的方式解釋世界,吝嗇的語言,跳躍的思維,我們無法想象他寫下悟空和九州時悸動的情感。這可能是他無意之間宣泄自己的情感,但不管怎樣,他創作出了這一部震撼人心的巔峯之作。這大概就是他的巔峯吧,恐怕他以後再難有超過這次的靈感了。不過這也不要緊,有此一部《悟空傳》足矣。

作為一本網絡小説,我本不應該把它抬升至“經典名著”,但我卻不得不寫這一篇文章,否則,這一腔的憤懣又該向何處宣泄。

讀慣了《西遊記》,乃至《西遊記後傳》,可看了此書之後,我才明白什麼叫“超脱”,“今何在”他打破了人們所知的傳統,沒有正義與邪惡之分,有的只是一個不滿於蒼天,叫喊“自由”的猴子。“我有一個夢,我想我飛起時,那天也讓開路,我入海時,水也分成兩邊,眾神諸仙,見我也稱兄弟,無憂無慮,天下再無可拘我之物,再無可管我之人,再無我到不了之處,再無我做不成之事,再無我戰不勝之物,再無……”這才符合我們心中的孫悟空,一個天不怕地不怕,從未向任何人或物低頭的孫猴子。

還有那個反抗性一點也不低於孫悟空的金蟬子,他質疑如來,為了看似難以完成的理想,甘願走火入魔,墮入輪迴。還有那個在月下哭泣的豬,他的痴情,他的為愛捨身,他葬身火海,只為和最愛人長相廝守。還有那個甘願化身為馬的小白龍,放棄血肉,放棄身軀,她留下自己最潔淨的靈魂,只為守望着那個走入心扉的和尚,即使沒有結果。還有那個沙和尚,儘管他是一個叛徒,儘管他終究是一個笑柄,但他的執着,他的悲劇,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卑微而又堅強的靈魂。還有……

“當五百年的光陰只是一個騙局,虛無時間中的人物又為什麼而苦,為什麼而喜呢?”心臟沉重地敲打着胸腔,無法挽回的悲劇,就算一開始就知道,又能如何?當知道反抗過後仍舊是看不盡的黑暗,還能怎辦,當然還是反抗,讓心無愧即可。

“天地何用?不能席被,風月何用?不能飲食。纖塵何用?萬物其中,變化何用?道法自成。面壁何用?不見滔滔,棒喝何用?一頭大包。生我何用?不能歡笑,滅我何用,不減狂驕。從何而來?同生世上,齊樂而歌,行遍大道。萬里千里,總找不到,不如與我,相逢一笑。芒鞋斗笠千年走,萬古長空一朝遊,踏歌而行者,物我兩忘間。嗨!嗨!嗨!自在逍遙……”至今仍難以明白這書究竟要表達些什麼,或許他根本就沒想表達些什麼,憑心去領會即可。

《悟空傳》讀後感9

孫悟空有一個夢,那樣躲藏在他每一根毛髮中,刻骨銘心。紫霞仙子一向喜歡在雲邊站着,幾萬年來只有孫悟空一人問她在幹什麼,她問他“為什麼別人都不問我看什麼?你卻問我看什麼?”她執着,卻擾得孫悟空無可奈何,終了,她説:“因為你有靈魂。”

孫悟空有靈魂。

起初,他破石而出,只期冀沒有天能遮擋他的眼,沒有地能埋藏的了他的心,沒有東西可以再傷得了他和他身邊的人,他説“若天壓我,劈開那天,若地拘我,踏碎那地,我等生來自由身,誰敢高高在上”。一直以為《西遊記》把孫悟空定為一隻天地而生的石猴真是太好了。天是我父、地是我母,我肉身本是是頑石,性情乃是一隻潑猴,我是天地之間自由之存在,我花果山為王、改生死簿、闖天宮,我便是絕對自由,你玉帝老兒能奈我何?如來來了俺也不怕!

但是猴子心中有了怕。

他有了虛無的追求,他不是一個猴子了。

是誰讓猴子不是猴子了呢?“當五百年的光陰只是一個騙局,虛無時間中的人物又為什麼而苦,為什麼而喜呢?”猴子被壓在山下,被告知他過往一切都是錯的,被戴上金箍,被神洗腦,派去西天取經。忘了自己的本質是多麼痛苦,連地府的鬼魂和天上的天兵都在嘲笑:“他現在就像是被馴服的狗。” “戴上它,你就自由了,” 自由的是誰?那自由不是猴子的自由。“我終於明白,我手中的金箍棒,上不能通天,下不能探海,沒有齊天大聖,只有一隻小猴子……”他的選擇清晰地一直在他眼前晃動,可是他卻只能熟視無睹,也只願如此。那是他親手一揮而就的,是他讓花果山毀於戰火,再無花草,有如人間地獄,“我做錯了一件事——使他們長生不老。我救不了他們,”當他器宇軒昂地傲視着曾經的戰友、如今的殘屍時,聽到有人對他喊“你是來砸破這堵天的嗎?”時,他竟脱口而出“我不是美猴王,是齊天大聖!”他,竟忘了。

孫悟空,三生石畔,奈何橋頭,忘川河中,你可曾有過片刻的猶豫?

《悟空傳》讀後感10

讀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孫悟空他那決裂的奮鬥姿態,穿過幾千萬年的歷史至今凝固在傳説當中。我知道在他的內心中有很多美好的想法,但這些想法與他生活的世界是那麼格格不入。也許就像書中所説,我們每一個人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我們生活的界限。在這個界限內,我們生活,我們死亡。對於界限以外的東西,有時不是不想看,而是沒有力量來看。因為只要想看外邊的東西,我們就會痛苦。比如説信仰。當我們想要認識上帝但現實的一切讓我們沒有力量來認識他時我們就會痛苦。除非我們自欺,不再想那麼多,按着世人一貫的路走下去。但書中有句評語我很欣賞,説在這個世上有一種人他們奇怪的心和思想,沒有人懂。有誰知道,愈清醒反而愈痛苦,愈痛苦反而愈幸福。我有時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人,有時又怕成為這樣的人。但無論如何我想我們都應該成為這樣的人。書中説:也許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以為這天地是為他一個人而存在的,當他發現自己錯的時候,他便開始長大。我想起了年少時那些曾經的夢想,但當這些夢想不在時,我才知道我長大了。因為現實與夢想的碰撞總讓我感到力不從心,就像孫悟空仰望自己曾經美好的理想時,感到的無奈和無能無力一樣。但他還是照樣去想,即使知道最後的結局是死亡,也在所不惜。我欣賞的是他那種飛蛾撲火的勇氣。縱使生的希望被剝奪,死的結局被註定。但依然有美好的心靈之火在燃燒。這也讓我想起前幾天在我們班看的《拉闊愛的人》中的那個小男孩,他有一個想法——把愛傳出去。當他在述説自己的想法時有許多人都認為他很天真。但他卻為這個想法付諸了自己的努力。也許他的努力改變的只是一個人,兩個人。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徐志摩説:生命是個實體,中間凝練萬千之神明,但美麗的靈魂永承上帝的愛寵。在這裏還讓我想起了電視劇《血色浪漫》裏的男主角鍾躍民,他奇特的思想無人懂,也沒有人能理解,或許你越瞭解他,你就越覺的他自由的心無人能束縛,也許對這種心靈的束縛就是一種犯罪。他就是這樣在自己的靈魂裏遨遊着,很滿足,也很孤獨。

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有唐僧,他有一顆智慧的心,還有普世的情懷,也許他的思想沒有人懂。但不可否認有時偉大就意味着絕世的孤獨,那是一種靈魂的孤獨。就像裏邊的小白龍表現出的那樣,她一直沒有向唐僧表白,是因為她太瞭解他了,表白就意味着永遠的失去,一份愛滿足不了他,他也不能被一份愛來滿足。記得在《大明宮辭》中,太平公主説:我得到了愛情,卻失去了愛人。我想小白龍表白的結局也無過於此。當唐僧愛上小白龍的時候也是他死的時候。他的生命是那種不在燦爛中死去,就在灰燼中消亡的生命。他令我感動的一點還有他對真理的追求上,一句,生我為何,我為何生道出了我們人的迷茫與困惑。每個人都説要去西天,但西天到底在哪裏呢?不知道。我想這就像我們人類的生命狀態一樣我們不知道真理是什麼,我們也沒有辦法脱離這一切罪的轄制,除非我們找到那界限,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唐僧。我們太普通,也太平凡。所以我們需要上帝愛的釋放,而不是愛的轄制。其中金禪子有一段話讓我很感動,大概是説如果我要度天下蒼生,我就度不了自己,永遠成不了佛,去不了西天極樂世界。但如果我度自己,我就度不了天下蒼生。如果度不了天下蒼生那我成為佛的意義又在哪裏呢?這很容易讓我想到耶穌在十字架上的不能兩全其美——我救罪人就不能救自己,救自己就不能救罪人,最後他選擇死。且是那樣孤獨的死。孫悟空説:我想成為神是為了擁有,可我只有放棄才能成為神。這是怎樣的一種矛盾?我想這可能也是人生的一種智慧吧,就像愛一個人不一定非要擁有才是一種美,其實有時放棄反而是另一種成就——不好意思寫不下去了,我這人容易感動細節,也容易忘記細節,所以我不太傷感,我覺得有時忘記是一種痛苦,也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