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1.06W

説明: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共含5篇,由本站的會員投稿推薦,小編希望以下多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

第1篇: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

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的寫法格式是什麼?請參考以下這篇範文。

一個人在在物質上可以貧困,而在精神上必須是富有,這樣的靈魂生活才會是有意義的開始。

讀完這本書,有很多感觸。靈魂的行走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尋找上帝。靈魂之所以只能獨行,是因為每一個人只有自己尋找,才能找到他的上帝。通過別人,就永遠都不可能尋找到你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上帝,也就是説所有你希望的事情,希望的東西只有你自己完成好,找尋到才算真正有意義。成為一個高貴的靈魂就必須自己一個人孜孜不倦的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上,顧名思義就是“靈魂只能獨行”。

每個人都是一個祕密,所謂知己,僅僅是在你難過或開心是懂得聽你傾吐分享的一種人,在自己的精神世界裏,或者幸福或者悲傷都在於自己,一切一切都取決於自己的思想。有時候,人的靈魂只有在極孤獨的時候才能真正的思考,才能在情感上得到昇華。

有些人許多時候都在和孤獨作鬥爭,大多的都認為孤獨給我們帶來無窮無盡的煩惱,卻不知道我們也在不知不覺之間開始學會在孤獨的時候學會領悟。有時候,漸漸的學會習慣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好事。

在這個現在大多以物質為重的社會中,許多人開始迷失,他們被慾望矇蔽住了雙眼,往往認為只有過上物質生活才能夠快樂,於是,內心生活被人們開始漸漸的遺忘,但這被人們摒棄的內心生活確實比物質生活所要重要的多的多。

面對死亡,能夠做到坦然面對的,真真的是少之又少。時常思考一下死亡,你才能更加坦然的面對周圍的一切,你才能更加樂觀積極地活在當下。死亡和太陽一樣不可直視。但是,就算是你掉頭不去看它,你仍然感覺的到它的存在,感覺的到它正步步像我們正在逼近,同時也在一直把它的可怕陰影投罩在我們現在每一寸還存在這的美好的光陰上面。在許多你渴望做到的事情上,不能只做到渴望,完成它,不應該在死亡的時候將它連同後悔一起逝去。

每個人都應該記住“靈魂只能獨行,只能以信仰和孤獨為伴,而我們則應該學會在品味孤獨,並在孤獨中提升靈魂的高度。”

第2篇: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

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怎麼寫?以下是我們給你的範文格式參考。

我們常常這樣問自己:“活着到底有什麼意義?”或者問:“活着到底為了什麼?”但我們總是想不明白,也回答不了,於是就有活着還不如死了好的衝動。可真要去死又很不甘心,於是就感到無比困惑和焦躁不安。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物質生活比任何一個時代都豐裕,但我們仍然不快樂,很多時候感到莫名的失落和悲觀。我們拼命地工作,無非是想過得更好一些,但漸漸地我們發現,越是拼命,理想生活似乎離我們越遠。甚至還不如改革開放之初那個物質貧乏的歲月。我曾經對同一所大學兩張不同時代的畢業留影做過對比,一張是1983年的,一張是2003年的,相隔20年。1983年的那張是黑白的,學生年齡參差不齊,穿着十分樸素,但他們所有人都笑得很燦爛,那眼神和表情無不對未來充滿了希望,頓時內心為之一震,有種被衝擊的感覺。2003年那張是彩色的,學生年齡都差不多,衣服是五顏六色的,都較豔麗,但他們的笑容和眼神卻是空洞的,有一種解脱式的喜悦,更多的是對未來的迷茫,甚至沮喪和麻木。單獨看它們任何一張,也許你都不會感覺到什麼,但把它們放在一起對比,你就會有一種強烈的感受:當今,物質條件雖然非常豐富了,但我們並不快樂。或者説,物質生活的富有並不能帶給我們精神生活以滿足和愉悦。生活質量並不完全取決於物質生活的質量。周國平説:“人的靈魂生活比外在的肉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更為本質,每個人的人生質量首先取決於他的靈魂生活的質量。”這恰是被我們忽視的。

德國哲學家、生命哲學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奧伊肯(Rudolf·Eucken)1908年曾寫過一本書,叫《生活的意義與價值》。他那時便認識到這個問題,並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他所處的時代似乎是我們所熟悉的,是一個基督教信仰崩潰和物質主義盛行的時代。在這個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意義已經喪失。奧伊肯最憂慮的便是物質成果與心靈要求之間的尖鋭矛盾。人們過分專一地投身於勞作,其結果會使我們贏得了世界卻失去了心靈。“現實主義文化”一方面只關心生活的外部狀態,忽視內心生活,另一方面又把人封閉在狹隘的世俗範圍內,與廣闊的宇宙生活相隔絕,從而使現代人陷入“社會生存情緒激奮而精神貧乏的瘋狂漩渦。”(周國平在《靈魂需要獨行》p11)

在這個漩渦裏,我們忙碌得幾乎找不到東南西北了,最終卻忘了為什麼這麼忙碌?這是不是悲哀?

在這種悲哀中,我們感到生活沒有意義,而又不願自殺(當然,每年自殺的人也不少)。奧伊肯認為,那是因為“在精神的問題上,任何否定和不滿的背後都有着一種肯定和追求。”用周國平的話説,就是:“我們普遍對生活意義之缺失感到困惑和不安,這個事實恰好證明了我們的本性深處有一種需求意義的內在衝動。”“因此,現代人的不安超過了以往時代,反倒表明了現代人對精神生活有着更高的要求。”

既然我們心還未死,追求還存,何不醒悟過來,開始行動……停一停手中的活,從物質的墳墓中爬出來,讓精神曬曬陽光,愉悦一下,讓無家可歸的靈魂回到肉身小憩一會兒!

第3篇: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

下面由本站的作者為你提供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的寫法。

斷斷續續看完了周國平的散文集《靈魂只能獨行》。總體感覺,文字的哲理性很強,文字簡潔,不拖泥帶水。簡單談兩點感想。

其一,周國平的哲學在我看來是生命的哲學,他的哲學直接為生命服務,聽從生命的召喚,忠實生命的體驗。周國平是一位哲學家,但從他的文字絲毫看不出一些哲學特有的概念和詞彙,有的只是生命最真實的體驗,是內心最真實的語言。他是用生命在踐行哲學,而不是用哲學來詮釋生命。作為一名哲學家,他沒有板着臉孔進行一些空泛的説教,而是將自己的生命體驗一一道出與讀者分享,我想這也許就是他與很多專業哲學家的不同之處吧。

其二,周國平追求一種簡單、樸素、單純的境界。他的散文中沒有云裏霧罩的東西,也沒有深奧晦澀的理論。話語和思想都是直來直去,簡單,直接,一句話,怎麼簡單怎麼來,怎麼真實是怎麼來。

以前也看過不少散文,但能讓我真正喜歡的並不是太多。除了史鐵生和餘秋雨的散文,就要屬周國平的散文了。讀周國平的散文,更多的時候不像是在讀,更像是聊天、分享,或者是傾心交談。交流也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在交流和交談中找到自己。

第4篇: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

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範文精選系列,如果你喜歡可以下載全文。

讀書的心情是因時因地而異的。有一些書,最適合在羈旅中、在無所事事中,在遠離親人的孤寂中翻開。

世間最動人的愛僅是一顆獨行的靈魂與另一顆獨行的靈魂之間的最深切的呼喚和迴應。

靈魂只能獨行,但不是在一片空無中行進。你走着走着,便會在這裏那裏發現一個個的腳印。於是你知道,曾經有一些相似的靈魂也在這途中行走,你的靈魂的獨行並不孤單。

在最內在的精神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愛並不能消除這種孤獨,但正因為由己及人地領悟了別人的孤獨,我們內心才會對別人充滿最誠摯的愛。

如果可以選擇,我寧願要平安的生活,得以自由自在的付出和享受。但我同樣相信苦難的確是人生的必含內容,一旦遭遇,它也的確提供了一種機會——人性的某些特質,唯有籍此機會才能得到考驗和提高。一個人通過承受苦難而獲得的精神價值是一筆特殊的財富,由於它來之不易,就絕不會輕易喪失。而且,當我們帶着這筆財富繼續生活時,他的創造和體驗都會有一種更加深刻的底藴。

交往和獨處原是人生活的兩種方式,對於每個人來説,這兩種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比例不同罷了,由於性格的差異,有的人更愛交往,有的人更喜獨處。人們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種能力,卻忽視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是比交往更重要的一種能力。反過來説,不擅交際固然是一種遺憾,而不耐孤獨也未嘗不是一種很嚴重的缺陷。

人的天性是不願忍受長期的孤獨和寂寞的,長期的孤獨和寂寞往往是被迫的。然而,正是在被迫中,人的創造力以外地得到了發展的機會。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豐富的安靜。安靜,是因為擺脱了外界的虛名浮利的誘惑。豐富,是因為擁有了內在精神世界的寶藏。

第5篇: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

本文是本站的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範文精選,僅供寫作參考。

幾年前看過周國平的《靈魂只能獨行》。如今,書裏的內容都忘得差不多了,只有這個書名多年來依然保留着初相遇時的冷峻,那麼觸目驚心地刻在我腦海的某個角落。思維的光線即便輕輕拂過這幾個字,整個人都彷彿從温暖的豔陽天冷不防地跌進了冰庫裏,撲面而來的`寒意無孔不入地將自己包圍,在濛濛升騰的寒霧中,我的靈魂似乎都要無助地為自己的孤苦伶仃而啜泣。

後來在書店裏站着看完了周叔平的《妞妞》,稀里嘩啦的我一直沒有勇氣將《妞妞》收藏在自己的書架裏。苦難是最好的老師麼?如果真是這樣,我寧願選擇自學成才也不要什麼又苦又難。

週末在姥姥家看到外甥女的書架上有一本週國平的書,裝幀得十分精美的大開本,日記體,遊記性質的,就算做睡前的功課吧。書裏插有許多圖片,前半部分主要是風景照,有南極的,後半部分多是歐洲的。周的文字於我,就像掉進一張密密的珠網,卻絲毫不用擔心會被粘住,他的語言裏自有一種理性的力量在做引導,讓你徐徐沉浸在他的邏輯中,而內心卻清楚不過地明白,在前方的某一個未知處定會有他思想的結晶閃現,不管是一句話,還是幾句話,都會帶給你意料之中卻又出其不意的驚喜,讓你體會到思想的美妙。而他,這個始作俑者,卻始終與人遠遠地拉開一段距離,對你的快樂與感動無動於衷。書中還有周的照片,他的妻子紅和小女兒啾啾的照片。啾啾,多可愛的名字,讓人聯想到剛剛出殼的、“啾啾啾”、“啾啾啾”地鳴叫着,有着稚嫩的、尖尖的喙和紅紅的小腳丫,在細沙上留下一行歪歪扭扭印記的小雞雛。

早上早早的醒來,老媽問我要不要和他們一起晨練,我問半夢半醒的小姑娘留她一個人在家可否,小傢伙睡眼朦朧的搖了搖頭隨後又嘟囔着她不管,明顯的不希望我離開的意思。於是婉拒了老媽的邀請,卧在沙發裏繼續讀周國平。

靈魂只能獨行,這樣一句話出現在了他在南極寫的一篇日記裏。只是他繼續寫道,獨行的靈魂並不是孤單的,因為,他會遇到許多相似的靈魂。就像走在森林裏,你會從一點蛛絲馬跡,像一個煙頭,一個座標一樣發現曾經有人來過的痕跡,因此你並不孤獨。就像他讀泰戈爾,那種相知的暢意要遠遠大於周遭的人帶來的快意。儘管剛剛讀完,可是周的原話我卻幾乎忘記了,只記得個這樣的大概意思。但我卻從中感覺到了一種徹悟的輕鬆,彷彿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找到了答案,不需為獨行而顧影自憐。在浩渺的歷史中,在茫茫的人海里,總會有機會遇到同類者留下的印跡,總會有“頻率”相似的靈魂將彼此認出。有了這層意義,靈魂為什麼要拒絕獨行呢?獨行的靈魂並不孤單。可是這個道理為什麼非得一定要通過他説出來,自己才會覺得,嗯,真是這樣呢,心情才會釋然開朗。

照片中的周,身材硬朗,面孔稜角分明,大多的表情是嚴肅、冷靜而理智的,眼神裏流露着警戒。在生活中,我會畏懼和這類人交往,因為會擔心自己的莽撞不知什麼時候要撞破他的底線。可是,他的文字帶給我的關於他外貌的刻畫卻要温和的多,雖然他也是理性的,有距離的,但卻更容易接受些。這正也是文字的好處,他在那裏,他存在,他成為已知,而作為讀者的你,擁有選擇權,可以閲讀或放棄,可以喜歡或討厭,這些行為發生在你的身上,是你自己需要面對和處理的事情,與他已經無關。就像一個比喻,雞蛋好吃,但你沒有必要認識下了這個蛋的雞。

祝福周國平,祝願小啾啾幸福快樂!

本站的小編希望你能喜歡以上5篇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範文,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找更多靈魂只能獨行讀後感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