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延安行主題教育心得體會

欄目: 黨員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27W

心口呀莫要這麼厲害地跳,

延安行主題教育心得體會

灰塵呀莫把我眼睛擋住了……

手抓黃土我不放,

緊緊兒貼在心窩上。

幾回迴夢裏回延安,

雙手摟定寶塔山。

千聲萬聲呼喚你

——母親延安就在這裏!

這篇膾炙人口的《回延安》,是革命詩人賀敬之再次回到延安時,滿懷激動寫下的作品。全詩採用信天游的形式,表達了對延安母親般的真摯情感,打動了無數小讀者。跟着如音符般跳動的詩句,多少年輕的脈搏與作者一起跳動,寶塔山的光輝引領着一代代中國青年嚮往的腳步。如今,我終於踏上延安的土地,朝着一個久遠的夢想奔來。

一走近寶塔山

縱觀整個中國革命史,延安,是一座無可替代的豐碑。正是在延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實現了從弱到強的驚天逆轉。在這裏,中國人譜寫了一曲曲空前壯烈的奮鬥史詩。1935年10月,剛剛締造了二萬五千里長徵奇蹟的中國工農紅軍會師陝北。1937年1月,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從此開啟了延安有史以來最光輝的一頁。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中國共產黨人心繫民族、堅持抗日,抓生產、辦教育,精神文明開天闢地、物質文明自給自足,在最艱苦的地方組織起了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領導全國的仁人志士向法西斯侵略者發起浩瀚的人民戰爭,為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指明瞭正確的方向。

在延安革命紀念館,隨着參觀路線的深入,一部記載鬥爭的史書徐徐展開。瓦窯堡會議、洛川會議言猶在耳,為了全民族的全面持久抗戰,共產黨人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的槍炮聲密集響起,接連的偉大勝利,鼓舞了中國人鬥爭的信心和勇氣!作為陝甘寧邊區首府所在地,延安成為了中國革命的大本營和總指揮部,成為無數有志於救亡圖存的人們的理想所在,無數的進步青年、各條戰線的人們衝破艱難險阻,紛紛奔向延安,追尋他們的夢想,追尋中國的未來。在人才集聚的大後方,傍晚的清涼山下、延河水邊,洗衣聲、信天游的歌聲此起彼伏,延安軍民在生產勞動之餘,安享這難得的時光。在這短暫的平和中,新中國的醫療、文藝、宣傳、教育、農業等各項社會事業得以初步萌芽、繁育,並誕生了無數輝煌的里程碑式作品。與此同時,共產黨人也通過縝密的思考,在持續的鬥爭中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系統性修整、完善自己的章程,冒着中華大地的烽火狼煙,披荊斬棘的中國共產黨由此走向成熟。

然而鬥爭,畢竟是殘酷的,流血犧牲在所難免。1947年,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瘋狂進攻,陝甘寧邊區軍民拼死抵抗,鮮花和田野因硝煙而失去了顏色,羊肚子手巾被鮮血染紅,滾滾的延河水見證了英雄兒女的前仆後繼。1948年3月,經過一年的艱苦轉戰,延安終於迎來了人民解放軍的勝利迴歸。這一段有血有肉的歷史,在紅秀舞台劇《延安 延安》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演繹,一對青年革命者的情感和奮鬥歷程展現在觀眾面前,作為普通的革命情侶,他們也有過温情也有過牽掛,但是在殘酷的鬥爭面前,他們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獻身!他們對延安的眷戀和對革命的奉獻,感動了萬千觀眾,值得人們永遠懷念。

二問道樑家河

樑家河,隸屬於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一個典型的黃土高原小山村。而這裏,正是習近平總書記剛剛走向社會、度過七年知青生活的地方。1969年1月,15歲的習近平來到樑家河插隊。那是一段激情昂揚的歲月,眼前是一派凋敝的景象,來自北京的孩子習近平沒有被惡劣的環境所嚇倒,他迎難而上,帶領羣眾戰天鬥地,向貧窮落後發起挑戰。挖沼氣、建磨坊、打壩淤田、組建合作社等一件件實事,讓樑家河鄉親們逐步擺脱了貧困,一點一點過上了體面的日子。習近平也在持續的實踐中完成了人生中的巨大曆練。離開的時候,已經是樑家河村黨支部書記的習近平回望自己的初心,"堅定信念、一心為民、艱苦奮鬥、實幹擔當、敢為人先、廉潔奉公",這初心跨越時空,發軔、醖釀瞭如今平地驚雷的中國夢!

在今天的樑家河,習近平總書記當年生活、工作的足跡原封不動地保留了下來。七年的青春歲月,他與樑家河鄉親們結下了深厚的情義。面對憂患,他唯獨想的是如何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當年他心裏裝的是樑家河400多位鄉親的衣食住行,今天他心裏裝的是十幾億炎黃百姓的未來!為什麼他的理想和心胸這樣寬廣?大抵可以從他當年生活的地方探索端倪。知青窯洞裏,被褥還在並且仍然規整,一絲不苟;昏暗的煤油燈,曾伴隨多少個徹夜長讀;田間地頭,習近平帶領人們一起勞動的場面在村民腦海裏揮之不去!一個憂國憂民的青年,面對比城市惡劣百倍的環境,沒有自暴自棄,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堅定的理想信念。這信念與南泥灣精神、延安精神是一脈相承的,他們的背後都是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的價值追求,匯成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為人民服務!

三面向新時代

在延安,我們追尋黨中央當年的足跡,感受棗園的春天,沐浴楊家嶺清晨的陽光,我們在中共七大會址門前駐足,在張思德墓前聆聽黨課,細緻入微地體會老一輩革命領袖在面對國內外風雲變幻時的舉重若輕、氣定神閒。蟄伏延安,心裏裝的卻是全天下,沒有誰與爭鋒的胸襟與氣度,何以驅動指點江山的如椽巨筆?沒有奉獻、犧牲、大公無私的立意,何來強大的羣眾基礎?沒有深邃的思索、整治、自我革命,何來橫掃千軍的偉力?

在樑家河,我們探尋總書記當年的足跡,感受青年習近平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內心世界,被這培育了偉大精神的平凡環境、平凡事蹟所震撼。這平凡的環境、平凡的事蹟彷彿就在你我身邊,然而身邊的事,未必都能萌發偉大精神。領袖之所以成為領袖,必有其超出常人的洞察力和持久力,值得人們抬頭敬仰、低頭探尋。

延安之為聖地,不僅僅出於其革命搖籃的身份;更因為延安時期的奮鬥精神得到了沉澱和昇華,成為黨和人民戰無不勝的傳家之寶。延安精神是一切精神的出發點,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延安精神是一系列精神的總稱,包括了抗大精神、整風精神、南泥灣精神、張思德精神、白求恩精神、延安縣的勞模精神等等。今天,經過不斷的研究、提煉和歸納,延安精神可以概括為: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

延安精神以高度的自我約束為基本點,是融合了使命感、責任感、價值觀的綜合準則。延安精神已經和黨的章程達成了內在的統一,成為中國共產黨取之不盡的精神財富。如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即將實現,全國各族人民、海內外華人同胞共同奮鬥,屬於中國人的新時代已經來臨。延安精神在今天不僅不過時,而且是非常有必要的。正如延安幹部學院的趙耀宏教授在專題講座中所講到,當前這個偉大的歷史時刻,強化延安精神就是戰前動員,重提延安精神就是補給和加油,就是鼓舞人們向中國夢發起最終的總衝鋒!新時代,新問題,新挑戰,中國的道路,只能自己走!沒有任何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鑑,唯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才能走出困境,邁向新勝利。趙教授殷切地告誡廣大黨員幹部,新時期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已經被賦予了嶄新的內涵:

奮發向上、一往無前的精神狀態;

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

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優秀品格;

腳踏實地、鍥而不捨的堅強毅力;

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工作態度。

延安之行,找尋的是夢想,找到的是初心。政治堅定、為人民服務、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就是共產黨人永遠不變的初心。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讓人們記住了延安的初心;緣起樑家河,全球一盤棋,新時代的延安精神讓人們豪情滿懷,向中國夢再出發!

尋夢延安,感動延安,記住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