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守規矩 盡責任 作奉獻心得體會

欄目: 黨員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43W

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中,作為一名統計系統的黨員,如何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頭從自己做起,從最基本的東西做起,從基本的做人做事做起,非常重要。今天,我就從如何守規矩、盡責任、作奉獻這三個方面談談我的體會和看法。

守規矩 盡責任 作奉獻心得體會

一、守規矩

(一)無規矩不成方圓

規矩的定義。現代漢語裏“規矩”一詞,用作名詞就是指已經形成的行為規範,或一定的標準、法則和習慣;用作形容詞就是指人的言行端正、講禮數、有教養、有素質。所以簡單地説,規矩就是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規則,或者説是規範人們做人做事的行為準則。規矩可以分為成文的和不成文的規矩兩種。比如我們黨政機關,成文的規矩主要是指那些用於指導、規範部門業務工作和機關日常管理的流程及規章制度等;不成文的規矩就是我們常説的約定俗成的規則與習慣等。

(二)講規矩即是文明

建設和諧社會,首要的問題是講規矩、守規矩。(1)講規矩是一種基本的素質。西方人認為, 一個人的文明素養與講規矩關係密切。講規矩是一種基本的素質。(2)講規矩是一種基本的覺悟。借用我國法律制度上的一個重要原則: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句話來講,就是“規矩面前人人平等”。比如:交通規則必須對一切人適用,紅燈要停車,沒有人可以例外,這就是“規矩面前人人平等”。能不能做到“規矩面前人人平等”,實際上也很能反映文明程度的高低。

(三)講規矩重在行動

應該承認,與西方文明程度較高的國家相比,我們在講規矩這一方面有很大的差距。差距在哪裏呢?主要不是缺少規矩,也不是規矩不好,最大的差距還是在對待規矩的態度上。換而言之,我們有很多人並沒有把規矩當回事。我們自古就有“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的傳統,所以“規矩是管老百姓”的思想在我們中國人的心中根深蒂固。“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所以,我們很多人常常視規矩如兒戲,滿腦子的特權思想,滿腦子的我行我素,把規矩丟到九天雲外。甚至還有的人認為這樣才夠“體面”,才顯“本事”,才有“榮耀”。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確立規矩意識,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講規矩,關鍵在於見行動。從我做起,至關重要的是從機關幹部的“自身”做起。機關幹部講不講規矩,影響着周圍的一羣人,影響着社會風氣的形成。如果我們機關幹部都能講規矩、守規矩,就會感召一方羣眾,引領一方風氣。

 二、盡責任

(一)盡責任是做人的神聖義務

作為一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人生的定位,都有着一定社會角色,都承擔着一定的社會職責。對於一家,有一家之責任,對於一國而有一國之責任,對世界而有世界之責任。一家之人各 放棄其責任,則家必落;一國之人各放棄其責任,則國必亡;全世界人之各放棄其責任,是世界必毀。所以,做人就必須盡責任。(1)我們應當堅守做人的基本良知。我們應首先從思想、 良心、行動上確立自已做人的基本信念、尊嚴和良知。責任心就是為人的一種基本良知,此外還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進取心、雄心、恆心、事業心、孝心、關心、慈悲心、同情心、憐憫心、善心等等,都可以説是為人的良知。(2)我們應當盡到人倫的責任。作為父母,我們應對子女盡培養、教育、關愛的責任;作為子女,我們應當對父母盡到孝敬、報恩、贍養的責任;作為兄弟、姐妹、朋友,我們應當盡到互敬、互愛、互幫、互助的責任。這種責任雖然平實,但卻不易。(3)我們應當承擔對社會的責任。一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員,除了與家庭、 朋友發生聯繫外,還要與社會的其他許多方面發生聯繫,並通過這種聯繫為社會盡責。這種聯繫的主要形式就是工作(職業)。機關幹部,是國家的公務人員,主要是進行社會管理,服務社會大眾。總之,不管我們從事的是哪一種職業、哪一樣工作,只要是有利於社會,只要是為社會正義所需,那麼我們在從事這些職業的同時,也是在為社會盡責。

(二)盡責任是成事的基本前提

責任成就事業,責任決定成敗。一個人要做好一項工作,完成好一項任務,需要具備各方面的條件和因素,但最重要的是必須有一種高度的責任感。温家寶總理在四川考察工作時,曾明確提出要“用心想事,用心講話,用心做事。”我認為這個“心” ,首先應該是責任心。 有責任就會有動力。有責任就會有勇氣。 如果一個人有了高度的責任感, 那麼他才會有勇氣去面對挫折,有勇氣去克服困難,有勇氣去開拓創新。相反,如果責任感不強,那麼即使是很小、很容易的事也可能辦不好,甚至適得其反。

(三)執政為民是最大的責任

 責任是具體的。身為機關幹部,我們的一切執政活動,都是為了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是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社會發展盡一份應盡的責任。把執政為民落實到本職工作上。凡事,遠的要從近的做起,大的要從小的做起。落實執政為民的責任,也要從具體的工作做起。我們每位黨員、每位幹部都有自己的崗位,都有自己的分工。做好自己的工作, 把責任落實到我們的崗位上,體現到每一個工作環節和細節中,就是對人民的負責。

三、講奉獻

(一)奉獻是道義的責任

每當談起奉獻,我們總會感到敬畏,感到一種高度的存在,感到與自已平凡生活的距離。其實什麼是奉獻?奉獻是自願付出。我理解“奉獻”,就是一種給予,而且這種給予是自覺自願的行為。奉獻與社會共生。

(二)奉獻是傳統的美德

 中華民族對於“奉獻”一向是至為尊崇。如:藺相如不以私人意氣與廉頗爭高下,表現了以大局為重,無私奉公的高尚風格;諸葛亮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包拯為國家法治而不畏權貴,鐵面無私;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孫中山的“天下為公”等等,都體現了國家和社會整體利益至上、“先公而私”“大公無私”的精神美德。

(三)奉獻是價值的體現

 奉獻反映一個人的精神境界。奉獻之所以可貴,是因為這種偉大的情懷往往同犧牲聯繫在一起。緊要關頭,危急時刻,當有些人後退的時候,挺身而出的正是那些有奉獻精神的人。奉獻反映一個人的思想品德。甘於奉獻的人淡泊的是名利。他們的價值觀是在幫助別人獲得幸福中得到滿足,而他們自己卻少有索求。所以我講,奉獻是一種情懷,擁有奉獻會令人心胸開闊,一生快樂;奉獻更是一種享受,它會使奉獻者心情舒暢,感受它的微妙,感悟它的真諦;奉獻更是一曲美麗的樂章。

(四)在平凡中做出奉獻

“人生在世,奉獻二字。”首先,要在敬業上落實。奉獻,大量的、經常的是崗位奉獻。每個人,不論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夠在本職崗位,通過不同的形式為國家和人民做奉獻。其次,要在互助中體現。奉獻精神要求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以道義相待,互相愛護,互相扶持。第三,要在日常中踐行。作為黨員幹部,我們的奉獻除了要在體現崗位上,還應體現在日常生活中。這主要表現為日常生活中,我們對於個人利益的一種合理取捨。能不能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自覺地放棄一些個人的利益,對於我們來講,不僅是一種道德要求,更是一種責任使然。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在把握自己的行為取向和價值取向時,要在一些具體的、細微的、基本的生活行為中,去努力實踐和體現奉獻精神,去實現人生價值和目標的昇華。

我們每一名黨員都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講規矩、盡責任、做貢獻”,用這一理想信念規範自己的言行,要不斷加強這方面的修養,並努力付諸在行動中,達到全局的和諧,只有每個單位、家庭及社會組成元素都逐步和諧,才能實現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