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述職報告(省農業廳黨組書記、廳長)

欄目: 述職報告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3.18W

第一篇:述職報告(省農業廳黨組書記、廳長)

述職報告(省農業廳黨組書記、廳長)

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人大、省政協的監督指導下,團結帶領廳黨組和廳領導班子成員,與全廳幹部職工一道,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兢兢業業,紮實苦幹,依靠全省農業系統幹部職工和廣大人民羣眾的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達和本廳確定的年度工作目標。堅持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加強學習,不斷提高理論修養和工作能力,思想取得了明顯進步,作風得到了明顯轉變,執政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現將一年來的學習、思想、作風和工作情況述職如下:

一、重視學習,改進作風,切實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質和行政能力

(一)注重加強學習。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學習型機關和培養學習型人才,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我時常告誡自己,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學習,要隨着形勢的發展,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素養和業務工作能力。根據《中共河南省農業廳黨組中心組~年理論學習安排意見》,我結合單位工作情況和個人實際,認真制定了學習計劃,自費訂閲了多種報刊雜誌。認真學習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兩個務必”的理論、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全會和省委七屆七次全會精神,注重學習有關“三農”工作業務知識,廣泛涉獵了經濟、政治、社會、法律、科技、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識。在自己認真學習的基礎上,組織班子成員堅持中心組學習,指定學習內容,提出學習任務,使黨組和班子成員在學習中統一思想認識,增強團結協作。

(二)努力提高行政能力。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的農業發展觀,從我省實際出發,認真謀劃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大計,確定發展的總體思路,制定發展的具體規劃,明確階段性的工作任務,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注意建立和完善切實有效的工作機制,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嚴格決策程序,堅持民主集中制,確保把決策建立在科學、民主的基礎之上。堅持加強綜合協調,形成了加快發展的合力。

(三)切實改進作風。要求自己自覺做到依法行政,科學執政,廉潔勤政。注重抓法治型機關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注重服務型機關建設,提高為市場主體服務的意識;注重抓效能型機關建設,提高為“三農”服務的水平。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把上級決策與本部門實際相結合,樹立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政績觀,求真務實,重實際、察實情、説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做到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不出事。一年來,我嚴格遵守和維護了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經濟工作紀律和羣眾工作紀律。堅持做到了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依法行使權力,公道正派用人,廉潔奉公,勤政為民。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加強中層幹部隊伍建設,注意選拔任用素質好、羣眾公認的同志到領導崗位工作。積極創造條件,千方百計改善幹部職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營造了幹事創業、真抓實幹的良好氛圍。

二、認真履行崗位職責,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去年,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呈現多年未有的大好形勢:

——農業生產獲得全面豐收。糧食生產創歷史新高。全省糧食播種面積1.35億畝,比上年增加70萬畝,增長0.5%;總產量4266萬噸,同比增長19.3%。其中,夏糧總產量2521萬噸,同比增加184.58萬噸,增長7.9%;秋糧總產量1739萬噸,同比增加505.95萬噸,增長41%。我省糧食增產量佔全國增產總量的17.8%,居全國首位。經濟作物生產保持了持續發展態勢。全省經濟作物種植總面積達到7500萬畝,同比增加500萬畝,增長7.1%,糧經比例由上年的65.2∶34.8發展到64.3∶35.7。其中,棉花總產量66.1萬噸,同比增長75.5%,居全國第三位;油料總產量420萬噸,同比增長35%,居全國第一位;蔬菜總產量5400萬噸,同比增長19%,居全國第三位。水果、瓜類、茶葉、花卉、食用菌、蠶繭等特色農產品的面積和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農業和農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全省優質專用糧食收穫面積近6000萬畝,佔到糧食總面積的一半多。秋播小麥面積7300多萬畝,其中優質專用小麥面積3162萬畝,佔總播種面積的43%。優質小麥70%以上實現了集中連片種植,種植面積在30萬畝以上的縣有40多個。全省糧食年加工能力達3000萬噸左右,佔糧食年總產量的63%,其中小麥加工能力2014萬噸。全省優勢經濟作物生產區發展到16個,總面積5200多萬畝,佔總面積的70%左右。全省綠色食品新增11個企業、55個產品,同比分別增長37.5%和2.2倍,總數達到99個。優質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省各類畜禽養殖小區發展到2700多個,初步形成了黃河灘奶牛、豫東奶牛、豫北肉牛、豫南水禽等為代表的區域化新格局,優勢區域畜產品產量佔全省畜產品總量的50%以上;肉類加工能力達到290多萬噸,乳品加工能力130萬噸,畜牧業年轉化糧食近1500萬噸。全省水產養殖面積發展到300多萬畝,其中名特優品種面積佔1/3;水產品產量達到42萬噸,比上年增長7.8%。全省1411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鎮和農村二三產業,同比增加100多萬人,其中外出務工農民超過639萬人。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實現1692.48億元,同比增長13.2%;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2963.42億元,同比增長12.9%。

——農民收入實現較大幅度增長。預計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50元,同比增長14%,不僅扭轉了多年以來的緩慢增長局面,而且是自1997年以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

以上成績的取得,是由於全黨重視、政策促動、改革推動、市場拉動、幹羣努力、老天幫忙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作為作為廳黨組書記、廳長,主要做了出思路、抓改革、搞協調、促落實的工作。

第一,始終狠抓支農強農的政策措施宣傳貫徹工作。為宣傳貫徹好中央一號和省委四號文件精神,在全省範圍內廣泛開展了學習宣傳活動,發放《~年國家鼓勵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明白

紙5.8萬份,編髮《中央一號和省委四號文件宣傳手冊》7萬冊;全省農業部門的大批幹部走村串户,深入田間地頭,對兩個文件進行宣講,並對全省各地貫徹落實的情況進行了持續督查。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使中央和我省一系列支農強農政策得到較好落實。

第二,堅持不懈抓好農業生產的科學管理與指導工作。針對前年秋播時過多降雨導致大面積小麥不能適時播種的情況,研究推廣了“四補一促”技術措施,實現了晚中求早、晚中求好的目標;針對冬季苗情普遍較差的實際,一改多年春管中“肥水後移”的管理措施,及時提出“以促為主,措施前移”,指導各地及早加強管理,實現了春季苗情儘快轉化升級的目標。去年我省小麥各種病蟲草害發生面積達2.94億畝次,較常年同期增加3000萬畝次。由於我們及早發佈了發生趨勢預報,及時制定了防治工作預案,積極組織農民普遍開展統防統治,全省共防治2.7億多畝次,實現了主要病蟲害不爆發、不流行、不成災的目標。尤其在小麥條鏽病防控上,在全國首創了“準確監測,帶藥偵察,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的防治方法,使呈大流行態勢的條鏽病被控制在點片發生、局部危害階段,有效保護了我省乃至黃淮麥區的生產安全。針對秋季部分地方洪澇災害嚴重,及時組織專家座談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並向中央財政和省財政爭取了1000萬元救災種子專項補助資金,幫助重災農户進行生產自救,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災害損失。

第三,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工作。根據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提出了推進“四大基地”建設的農業結構調整思路。以小麥為主的優質糧食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推進了優質專用小麥生產的良性持續發展,帶動了優質糧食生產的整體發展;支持發展糧食加工轉化和精深加工業,拉長了糧食產業鏈條,形成了河南糧食經濟發展的新格局。特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促進了經濟作物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和產品質量的明顯提高。優質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進一步提高了畜牧業的效益。全省畜牧業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116.4億元,同比增長28.2%,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7.7%。為促進高素質勞務輸出基地建設,我們把加強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作為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會同勞動保障、教育、科技、建設、財政等部門制定了《~—2014年河南省農民工培訓規劃》,啟動實施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籌集專項培訓資金4000多萬元,建立了培訓基地。全省培訓農村勞動力590萬人,有組織的勞務輸出510萬人,其中“陽光工程”項目培訓結業20萬人,實現轉移就業19萬人。政府主導、崗前培訓、定向輸出、創造品牌,農村勞務輸出由低層次向較高層次發展勢頭良好。

第四,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堅持對重點龍頭企業的動態管理,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數量發展到128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23家。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數量和經營規模日益擴大,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最新統計調查顯示,我省現有符合農業部統計標準的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5618家,其中龍頭企業2284家,有131家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億元,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有11家,5億元以上的30家。省重點龍頭企業平均資產3.7億元,年銷售收入4.9億元,分別增長164%、146%。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建立有相對穩定購銷關係的種植基地3701萬畝,養殖基地養畜量4957萬頭、養禽量達3.34億隻。838萬農户通過龍頭帶動進入市場,佔農村總户數的43%,平均每户每年增收892元。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8473家,加入農户達183萬户;農產品行業協會735家,擁有會員13萬個。

第五,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組織實施國家農業科技項目,加快了現有農業高新技術的熟化和轉化。種子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審定推廣了71個新的農作物品種。實施小麥、玉米綜合生產能力科技提升行動,9個縣(市)共增產小麥、玉米總值2.66億元。堅持良種良法相配套,通過科學指導品種佈局和技術服務,使全省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機耕、深耕、機播、統一供種、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底施農家肥、藥劑拌種、精量半精量播種面積,均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各地通過組織開展大規模的農民培訓,提高了實用增產技術的到位率和入户率。全年完成“綠色證書”培訓10萬人、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3萬人、科技提升行動技術培訓9萬餘人。組織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直接培訓農民達1128餘萬人。為建立農民科技培訓的長效機制,在50個行政村啟動了農民科技書屋建設,在7個縣(市)開展了農業科技入户工程試點工作。全省農業中專完成招生近9000名,創歷史最高紀錄。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7519.6萬千瓦,畝均0.7千瓦。在“三夏”、“三秋”兩個關鍵季節,通過科學安排和合理調度,全省小麥播種日最高進度達600多萬畝,小麥收穫日進度最高達700多萬畝,小麥機收面積佔總收穫面積的86%。全省新推廣農村户用沼氣30萬户,累計達到73萬户,進一步改善了農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

第六,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對外開放。組織編制並由省政府轉發了《~年-2014年河南省出口創匯農業發展規劃》和《~年-2014年河南省農業利用外資發展規劃》。積極爭勸河南省黃河故道現代農業示範區項目”建設列入國家利用世行(亞行)貸款項目計劃,“河南省利用亞行貸款實施北方旱作農業發展項目”和“河南省大別山區利用國際農發基金組織貸款進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正式啟動。完成了中荷河南奶業培訓示範中心項目移交工作;中尼“南南合作”項目赴尼人員總數佔全國的近十分之一。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鄭州小麥交易會,累計成交小麥27.3萬噸,簽訂合同金額3.77億元。組織58個農產品加工企業的12大類千餘種農產品參加第二屆北京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交易合同金額達40.7億元,居全國第二位。據海關統計,去年全省實現農產品出口3.62億美元,同比增長12.84%;農產品出口超過200萬美元的企業達到33家,出口額達2.89億美元,佔全部農產品出口額的79.8%。

第七,堅定不移地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堅持深入宣傳貫徹《農業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強化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

,解決了部分地方土地延包遺留問題;切實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調處工作,直接查處了3起由xx領導同志批示的土地撂荒和“壓糧擴經”案件。全面推行農村財務公開,全省90%的村建立了民主理財組織,財務公開比較規範的村佔總村數的76.5%;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監督得到加強,全年共審計金額76.3億元,其中違紀金額0.8億元。會同省政府糾風辦等部門,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強農民負擔的監督管理。元旦、春節和“夏徵”期間,對減負工作進行全面明察暗訪,對發現的涉及17個省轄市、33個縣的127件加重農民負擔案件分別向有關省轄市政府下發了《整改通知書》,督促整改和糾正,並對新野縣、息縣、濮陽縣等11個農民負擔問題多發、屢發的縣實施了重點監控,並對篩選出的30個信訪典型案件線索進行了重點督辦。組成聯合調查組,對“夏徵”期間發生在信陽、南陽、駐馬店、許昌4市的十多起違反國家糧食直補和降低農業税税率等政策、加重農民負擔的案件進行了突擊查辦。通過查辦案件,直接減輕農民負擔4869萬元。全面實行農民負擔監督卡制度,入户率達到96.6%,建立起了暢通的農民負擔信息反饋渠道。積極開展涉農收費的專項治理,減輕農民負擔8.2億元,向農民退還各種亂收費金額4788萬元。組織開展農民負擔資金專項審計,審計資金總額17.3億元,糾正違紀資金8921萬元,其中退還農民2272萬元。加大督查力度,指導各地做好農村合作基金會清欠、兑付工作。全年新兑付農户個人存款本金0.97億元,新清收欠款4648萬元。開展農資打假扶優護農活動,查處了一批製售假冒偽劣農資的案件,為農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上億元。積極配合參與農村各項改革工作,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意見,清理拖欠農民土地補償費6.62億元。

第八,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緊緊抓住國家增加農業投入的機遇,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全年各類資金總量突破4億元。我省爭取國家的項目資金在全國各省市中是比較多的,增加幅度也是歷史上沒有的。靠這些項目資金,加快了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增強了服務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以及為廣大農民辦實事的能力。

三、認真貫徹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增強拒腐防變能力

我作為農業廳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第一責任人,堅持認真學習貫徹中紀委、省紀委全會精神,學習胡錦濤、李克強等領導同志的講話,提高對反腐倡廉重要意義的認識。堅持把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作為廉潔自律和反腐倡廉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重新研究了黨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分工,制訂分解了~年責任目標,明確了各項反~工作牽頭部門、分管領導的責任。要求各部門、各單位逐級落實“一把手”作為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職責,把責任落實到處室領導及具體工作人員。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一崗雙責”的原則,堅持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工作與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及其他業務建設緊密結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一起考核。支持紀檢組、監察室的工作,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目標落實情況的檢查工作,做到半年小結、年終全面總結。注重把廉政考核結果作為幹部提拔使用的一項重要依據。同時,認真組織黨員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查擺在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廣泛徵求幹部職工的意見和建議,並根據大家的反映,研究了整改方案和措施。

在抓好全廳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同時,我十分注重自己的廉潔自律。經常提醒自己,要時時處處慎微、慎初、慎獨,防微杜漸。在年初召開的全廳幹部會議和學習宣傳“兩個條例”動員會上,我曾代表廳黨組及廳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向全廳幹部職工鄭重作出廉政承諾:在今後的各項工作中,一定要模範遵守四大紀律八項要求,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堅決按照黨內監督條例的要求,自覺接受來自黨內黨外各方面的監督,同時認真履行監督職責。真誠希望全廳黨員幹部,包括不是黨員的同志對我個人及全體班子成員進行監督。一年來,我認真執行了廉政報告制度,我自己沒有收受過現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沒有參與賭博;沒有借用公款不還;沒有在企業兼職或領取報酬;沒有用公款為個人購買商業保險;沒有婚慶等事宜;公務用車沒有超標準;也不存在配偶子女違反規定就業等情況。去年曾隨某某省長出訪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度等國,出訪期間能夠嚴格執行外事紀律,沒有發生違規違紀現象。

不足之處:學習理論不夠系統,中心組學習有時抓得不緊;深入到農村基層調查研究不夠;工作上有時顯得忙亂。這些,都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研究並加以改進。

第二篇:述職報告(省農業廳黨組書記、廳長)

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人大、省政協的監督指導下,團結帶領廳黨組和廳領導班子成員,與全廳幹部職工一道,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兢兢業業,紮實苦幹,依靠全省農業系統幹部職工和廣大人民羣眾的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達和本廳確定的年度工作目標。堅持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加強學習,不斷提高理論修養和工作能力,思想取得了明顯進步,作風得到了明顯轉變,執政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現將一年來的學習、思想、作風和工作情況述職如下:

一、重視學習,改進作風,切實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質和行政能力

(一)注重加強學習。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學習型機關和培養學習型人才,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我時常告誡自己,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學習,要隨着形勢的發展,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素養和業務工作能力。根據《中國共產黨河南省農業廳黨組中心組2014年理論學習安排意見》,我結合單位工作情況和個人實際,認真制定了學習計劃,自費訂閲了多種報刊雜誌。認真學習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兩個務必”的理論、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全會和省委七屆七次全會精神,注重學習有關“三農”工作業務知識,廣泛涉獵了經濟、政治、社會、法律、科技、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識。在自己認真學習的基礎上,組織班子成員堅持中心組學習,指定學習內容,提出學習任務,使黨組和班子成員在學習中統一思想認識,增強團結協作。

(二)努力提高行政能力。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的農業發展觀,從我省實際出發,認真謀劃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大計,確定發展的總體思路,制定發展的具體規劃,明確階段性的工作任務,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注意建立和完善切實有效的工作機制,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嚴格決策程序,堅持民主集中制,確保把決策建立在科學、民主的基礎之上。堅持加強綜合協調,形成了加快發展的合力。

(三)切實改進作風。要求自己自覺做到依法行政,科學執政,廉潔勤政。注重抓法治型機關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注重服務型機關建設,提高為市場主體服務的意識;注重抓效能型機關建設,提高為“三農”服務的水平。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把上級決策與本部門實際相結合,樹立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政績觀,求真務實,重實際、察實情、説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做到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不出事。一年來,我嚴格遵守和維護了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經濟工作紀律和羣眾工作紀律。堅持做到了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依法行使權力,公道正派用人,廉潔奉公,勤政為民。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加強中層幹部隊伍建設,注意選拔任用素質好、羣眾公認的同志到領導崗位工作。積極創造條件,千方百計改善幹部職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營造了幹事創業、真抓實幹的良好氛圍。

二、認真履行崗位職責,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去年,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呈現多年未有的大好形勢:

——農業生產獲得全面豐收。糧食生產創歷史新高。全省糧食播種面積1.35億畝,比上年增加70萬畝,增長0.5%;總產量4266萬噸,同比增長19.3%。其中,夏糧總產量2521萬噸,同比增加184.58萬噸,增長7.9%;秋糧總產量1739萬噸,同比增加505.95萬噸,增長41%。我省糧食增產量佔全國增產總量的17.8%,居全國首位。經濟作物生產保持了持續發展態勢。全省經濟作物種植總面積達到7500萬畝,同比增加500萬畝,增長7.1%,糧經比例由上年的65.2∶34.8發展到64.3∶35.7。其中,棉花總產量66.1萬噸,同比增長75.5%,居全國第三位;油料總產量420萬噸,同比增長35%,居全國第一位;蔬菜總產量5400萬噸,同比增長19%,居全國第三位。水果、瓜類、茶葉、花卉、食用菌、蠶繭等特色農產品的面積和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農業和農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全省優質專用糧食收穫面積近6000萬畝,佔到糧食總面積的一半多。秋播小麥面積7300多萬畝,其中優質專用小麥面積3162萬畝,佔總播種面積的43%。優質小麥70%以上實現了集中連片種植,種植面積在30萬畝以上的縣有40多個。全省糧食年加工能力達3000萬噸左右,佔糧食年總產量的63%,其中小麥加工能力2014萬噸。全省優勢經濟作物生產區發展到16個,總面積5200多萬畝,佔總面積的70%左右。全省綠色食品新增11個企業、55個產品,同比分別增長37.5%和2.2倍,總數達到99個。優質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省各類畜禽養殖小區發展到2700多個,初步形成了黃河灘奶牛、豫東奶牛、豫北肉牛、豫南水禽等為代表的區域化新格局,優勢區域畜產品產量佔全省畜產品總量的50%以上;肉類加工能力達到290多萬噸,乳品加工能力130萬噸,畜牧業年轉化糧食近1500萬噸。全省水產養殖面積發展到300多萬畝,其中名特優品種面積佔1/3;水產品產量達到42萬噸,比上年增長7.8%。全省1411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鎮和農村二三產業,同比增加100多萬人,其中外出務工農民超過639萬人。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實現1692.48億元,同比增長13.2%;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2963.42億元,同比增長12.9%。

——農民收入實現較大幅度增長。預計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50元,同比增長14%,不僅扭轉了多年以來的緩慢增長局面,而且是自1997年以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

以上成績的取得,是由於全黨重視、政策促動、改革推動、市場拉動、幹羣努力、老天幫忙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作為作為廳黨組書記、廳長,主要做了出思路、抓改革、搞協調、促落實的工作。

第一,始終狠抓支農強農的政策措施宣傳貫徹工作。為宣傳貫徹好中央一號和省委四號文件精神,在全省範圍內廣泛開展了學習宣傳活動,發放《2014年國家鼓勵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 明白紙5.8萬份,編髮《中央一號和省委四號文件宣傳手冊》7萬冊;全省農業部門的大批幹部走村串户,深入田間地頭,對兩個文件進行宣講,並對全省各地貫徹落實的情況進行了持續督查。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使中央和我省一系列支農強農政策得到較好落實。

第二,堅持不懈抓好農業生產的科學管理與指導工作。針對前年秋播時過多降雨導致大面積小

麥不能適時播種的情況,研究推廣了“四補一促”技術措施,實現了晚中求早、晚中求好的目標;針對冬季苗情普遍較差的實際,一改多年春管中“肥水後移”的管理措施,及時提出“以促為主,措施前移”,指導各地及早加強管理,實現了春季苗情儘快轉化升級的目標。去年我省小麥各種病蟲草害發生面積達2.94億畝次,較常年同期增加3000萬畝次。由於我們及早發佈了發生趨勢預報,及時制定了防治工作預案,積極組織農民普遍開展統防統治,全省共防治2.7億多畝次,實現了主要病蟲害不爆發、不流行、不成災的目標。尤其在小麥條鏽病防控上,在全國首創了“準確監測,帶藥偵察,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的防治方法,使呈大流行態勢的條鏽病被控制在點片發生、局部危害階段,有效保護了我省乃至黃淮麥區的生產安全。針對秋季部分地方洪澇災害嚴重,及時組織專家座談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並向中央財政和省財政爭取了1000萬元救災種子專項補助資金,幫助重災農户進行生產自救,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災害損失。

第三,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工作。根據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提出了推進“四大基地”建設的農業結構調整思路。以小麥為主的優質糧食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推進了優質專用小麥生產的良性持續發展,帶動了優質糧食生產的整體發展;支持發展糧食加工轉化和精深加工業,拉長了糧食產業鏈條,形成了河南糧食經濟發展的新格局。特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促進了經濟作物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和產品質量的明顯提高。優質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進一步提高了畜牧業的效益。全省畜牧業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116.4億元,同比增長28.2%,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7.7%。為促進高素質勞務輸出基地建設,我們把加強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作為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會同勞動保障、教育、科技、建設、財政等部門制定了《2014—2014年河南省農民工培訓規劃》,啟動實施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籌集專項培訓資金4000多萬元,建立了培訓基地。全省培訓農村勞動力590萬人,有組織的勞務輸出510萬人,其中“陽光工程”項目培訓結業20萬人,實現轉移就業19萬人。政府主導、崗前培訓、定向輸出、創造品牌,農村勞務輸出由低層次向較高層次發展勢頭良好。

第四,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堅持對重點龍頭企業的動態管理,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數量發展到128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23家。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數量和經營規模日益擴大,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最新統計調查顯示,我省現有符合農業部統計標準的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5618家,其中龍頭企業2284家,有131家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億元,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有11家,5億元以上的30家。省重點龍頭企業平均資產3.7億元,年銷售收入4.9億元,分別增長164%、146%。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建立有相對穩定購銷關係的種植基地3701萬畝,養殖基地養畜量4957萬頭、養禽量達3.34億隻。838萬農户通過龍頭帶動進入市場,佔農村總户數的43%,平均每户每年增收892元。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8473家,加入農户達183萬户;農產品行業協會735家,擁有會員13萬個。

第五,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組織實施國家農業科技項目,加快了現有農業高新技術的熟化和轉化。種子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審定推廣了71個新的農作物品種。實施小麥、玉米綜合生產能力科技提升行動,9個縣(市)共增產小麥、玉米總值2.66億元。堅持良種良法相配套,通過科學指導品種佈局和技術服務,使全省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機耕、深耕、機播、統一供種、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底施農家肥、藥劑拌種、精量半精量播種面積,均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各地通過組織開展大規模的農民培訓,提高了實用增產技術的到位率和入户率。全年完成“綠色證書”培訓10萬人、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3萬人、科技提升行動技術培訓9萬餘人。組織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直接培訓農民達1128餘萬人。為建立農民科技培訓的長效機制,在50個行政村啟動了農民科技書屋建設,在7個縣(市)開展了農業科技入户工程試點工作。全省農業中專完成招生近9000名,創歷史最高紀錄。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7519.6萬千瓦,畝均0.7千瓦。在“三夏”、“三秋”兩個關鍵季節,通過科學安排和合理調度,全省小麥播種日最高進度達600多萬畝,小麥收穫日進度最高達700多萬畝,小麥機收面積佔總收穫面積的86%。全省新推廣農村户用沼氣30萬户,累計達到73萬户,進一步改善了農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

第六,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對外開放。組織編制並由省政府轉發了《2014年-2014年河南省出口創匯農業發展規劃》和《2014年-2014年河南省農業利用外資發展規劃》。積極爭勸河南省黃河故道現代農業示範區項目”建設列入國家利用世行(亞行)貸款項目計劃,“河南省利用亞行貸款實施北方旱作農業發展項目”和“河南省大別山區利用國際農發基金組織貸款進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正式啟動。完成了中荷河南奶業培訓示範中心項目移交工作;中尼“南南合作”項目赴尼人員總數佔全國的近十分之一。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鄭州小麥交易會,累計成交小麥27.3萬噸,簽訂合同金額3.77億元。組織58個農產品加工企業的12大類千餘種農產品參加第二屆北京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交易合同金額達40.7億元,居全國第二位。據海關統計,去年全省實現農產品出口3.62億美元,同比增長12.84%;農產品出口超過200萬美元的企業達到33家,出口額達2.89億美元,佔全部農產品出口額的79.8%。

第七,堅定不移地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堅持深入宣傳貫徹《農業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強化農村土地承包.

第三篇:省農業廳黨組書記、廳長述職報告

一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人大、省政協的監督指導下,團結帶領廳黨組和廳領導班子成員,與全廳幹部職工一道,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兢兢業業,紮實苦幹,依靠全省農業系統幹部職工和廣大人民羣眾的共同努力,較好地完成了省政府下達和本廳確定的年度工作目標,省農業廳黨組書記、廳長述職報告。堅持在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自覺加強學習,不斷提高理論修養和工作能力,思想取得了明顯進步,作風得到了明顯轉變,執政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現將一年來的學習、思想、作風和工作情況述職如下:

一、重視學習,改進作風,切實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質和行政能力

(一)注重加強學習。建設學習型黨組織、學習型機關和培養學習型人才,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我時常告誡自己,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幹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學習,要隨着形勢的發展,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素養和業務工作能力。根據《中共河南省農業廳黨組中心組2014年理論學習安排意見》,我結合單位工作情況和個人實際,認真制定了學習計劃,自費訂閲了多種報刊雜誌。認真學習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兩個務必”的理論、黨的十六大、十六屆四中全會和省委七屆七次全會精神,注重學習有關“三農”工作業務知識,廣泛涉獵了經濟、政治、社會、法律、科技、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識。在自己認真學習的基礎上,組織班子成員堅持中心組學習,指定學習內容,提出學習任務,使黨組和班子成員在學習中統一思想認識,增強團結協作。

(二)努力提高行政能力。以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主要內容,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的農業發展觀,從我省實際出發,認真謀劃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大計,確定發展的總體思路,制定發展的具體規劃,明確階段性的工作任務,充分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注意建立和完善切實有效的工作機制,確保各項工作的順利完成;改革和完善決策機制,嚴格決策程序,堅持民主集中制,確保把決策建立在科學、民主的基礎之上。堅持加強綜合協調,形成了加快發展的合力。

(三)切實改進作風。要求自己自覺做到依法行政,科學執政,廉潔勤政。注重抓法治型機關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注重服務型機關建設,提高為市場主體服務的意識;注重抓效能型機關建設,提高為“三農”服務的水平。始終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進取,把上級決策與本部門實際相結合,樹立與科學發展觀相適應的政績觀,求真務實,重實際、察實情、説實話、辦實事、求實效,做到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不出事。一年來,我嚴格遵守和維護了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經濟工作紀律和羣眾工作紀律。堅持做到了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認真執行民主集中制,依法行使權力,公道正派用人,廉潔奉公,勤政為民。堅持正確的用人導向,加強中層幹部隊伍建設,注意選拔任用素質好、羣眾公認的同志到領導崗位工作。積極創造條件,千方百計改善幹部職工的工作和生活條件,營造了幹事創業、真抓實幹的良好氛圍。

二、認真履行崗位職責,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去年,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呈現多年未有的大好形勢:

——農業生產獲得全面豐收。糧食生產創歷史新高。全省糧食播種面積1.35億畝,比上年增加70萬畝,增長0.5%;總產量4266萬噸,同比增長19.3%。其中,夏糧總產量2521萬噸,同比增加184.58萬噸,增長7.9%;秋糧總產量1739萬噸,同比增加505.95萬噸,增長41%。我省糧食增產量佔全國增產總量的17.8%,居全國首位。經濟作物生產保持了持續發展態勢。全省經濟作物種植總面積達到7500萬畝,同比增加500萬畝,增長7.1%,糧經比例由上年的65.2∶34.8發展到64.3∶35.7。其中,棉花總產量66.1萬噸,同比增長75.5%,居全國第三位;油料總產量420萬噸,同比增長35%,居全國第一位;蔬菜總產量5400萬噸,同比增長19%,居全國第三位。水果、瓜類、茶葉、花卉、食用菌、蠶繭等特色農產品的面積和產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農業和農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進一步提高。全省優質專用糧食收穫面積近6000萬畝,佔到糧食總面積的一半多。秋播小麥面積7300多萬畝,其中優質專用小麥面積3162萬畝,佔總播種面積的43%。優質小麥70%以上實現了集中連片種植,種植面積在30萬畝以上的縣有40多個。全省糧食年加工能力達3000萬噸左右,佔糧食年總產量的63%,其中小麥加工能力2014萬噸。全省優勢經濟作物生產區發展到16個,總面積5200多萬畝,佔總面積的70%左右。全省綠色食品新增11個企業、55個產品,同比分別增長37.5%和2.2倍,總數達到99個。優質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省各類畜禽養殖小區發展到2700多個,初步形成了黃河灘奶牛、豫東奶牛、豫北肉牛、豫南水禽等為代表的區域化新格局,優勢區域畜產品產量佔全省畜產品總量的50%以上;肉類加工能力達到290多萬噸,乳品加工能力130萬噸,畜牧業年轉化糧食近1500萬噸。全省水產養殖面積發展到300多萬畝,其中名特優品種面積佔1/3;水產品產量達到42萬噸,比上年增長7.8%。全省1411萬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鎮和農村二三產業,同比增加100多萬人,其中外出務工農民超過639萬人。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實現1692.48億元,同比增長13.2%;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實現2963.42億元,同比增長12.9%。

——農民收入實現較大幅度增長。預計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50元,同比增長14%,不僅扭轉了多年以來的緩慢增長局面,而且是自1997年以來首次實現兩位數增長。

以上成績的取得,是由於全黨重視、政策促動、改革推動、市場拉動、幹羣努力、老天幫忙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我作為作為廳黨組書記、廳長,主要做了出思路、抓改革、搞協調、促落實的工作。

第一,始終狠抓支農強農的政策措施宣傳貫徹工作。為宣傳貫徹好中央一號和省委四號文件精神,在全省範圍內廣泛開展了學習宣傳活動,發放《2014年國家鼓勵農民發展糧食生產的政策措施》明白紙5.8萬份,編髮《中央一號和省委四號文件宣傳手冊》7萬冊;全省農業部門的大批幹部走村串户,深入田間地頭,對兩個文件進行宣講,並對全省各地貫徹落實的情況進行了持續督查。經過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使中央和我省一系列支農強農政策得到較好落實。

第二,堅持不懈抓好農業生產的科學管理與指導工作。針對前年秋播時過多降雨導致大面積小麥不能適時播種的情況,研究推廣了“四補一促”技術措施,實現了晚中求早、晚中求好的目標;針對冬季苗情普遍較差的實際,一改多年春管中“肥水後移”的管理措施,及時提出“以促為主,措施前移”,指導各地及早加強管理,實現了春季苗情儘快轉化升級的目標。去年我省小麥各種病蟲草害發生面積達2.94億畝次,較常年同期增加3000萬畝次。由於我們及早發佈了發生趨勢預報,及時制定了防治工作預案,積極組織農民普遍開展統防統治,全省共防治2.7億多畝次,實現了主要病蟲害不爆發、不流行、不成災的目標。尤其在小麥條鏽病防控上,在全國首創了“準確監測,帶藥偵察,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的防治方法,使呈大流行態勢的條鏽病被控制在點片發生、局部危害階段,有效保護了我省乃至黃淮麥區的生產安全。針對秋季部分地方洪澇災害嚴重,及時組織專家座談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並向中央財政和省財政爭取了1000萬元救災種子專項補助資金,幫助重災農户進行生產自救,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災害損失。

第三,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工作。根據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提出了推進“四大基地”建設的農業結構調整思路,述職報告《省農業廳黨組書記、廳長述職報告》。 以小麥為主的優質糧食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推進了優質專用小麥生產的良性持續發展,帶動了優質糧食生產的整體發展;支持發展糧食加工轉化和精深加工業,拉長了糧食產業鏈條,形成了河南糧食經濟發展的新格局。特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促進了經濟作物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和產品質量的明顯提高。優質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建設,進一步提高了畜牧業的效益。全省畜牧業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達到1116.4億元,同比增長28.2%,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7.7%。為促進高素質勞務輸出基地建設,我們把加強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作為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會同勞動保障、教育、科技、建設、財政等部門制定了《2014—2014年河南省農民工培訓規劃》,啟動實施了“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籌集專項培訓資金4000多萬元,建立了培訓基地。全省培訓農村勞動力590萬人,有組織的勞務輸出510萬人,其中“陽光工程”項目培訓結業20萬人,實現轉移就業19萬人。政府主導、崗前培訓、定向輸出、創造品牌,農村勞務輸出由低層次向較高層次發展勢頭良好。

第四,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堅持對重點龍頭企業的動態管理,省級重點龍頭企業數量發展到128家,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發展到23家。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數量和經營規模日益擴大,帶動能力進一步增強。最新統計調查顯示,我省現有符合農業部統計標準的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5618家,其中龍頭企業2284家,有131家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億元,年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有11家,5億元以上的30家。省重點龍頭企業平均資產3.7億元,年銷售收入4.9億元,分別增長164%、146%。各類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建立有相對穩定購銷關係的種植基地3701萬畝,養殖基地養畜量4957萬頭、養禽量達3.34億隻。838萬農户通過龍頭帶動進入市場,佔農村總户數的43%,平均每户每年增收892元。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8473家,加入農户達183萬户;農產品行業協會735家,擁有會員13萬個。

第五,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農戰略。組織實施國家農業科技項目,加快了現有農業高新技術的熟化和轉化。種子工程建設進展順利,審定推廣了71個新的農作物品種。實施小麥、玉米綜合生產能力科技提升行動,9個縣(市)共增產小麥、玉米總值2.66億元。堅持良種良法相配套,通過科學指導品種佈局和技術服務,使全省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98%以上,機耕、深耕、機播、統一供種、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底施農家肥、藥劑拌種、精量半精量播種面積,均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各地通過組織開展大規模的農民培訓,提高了實用增產技術的到位率和入户率。全年完成“綠色證書”培訓10萬人、跨世紀青年農民培訓3萬人、科技提升行動技術培訓9萬餘人。組織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直接培訓農民達1128餘萬人。為建立農民科技培訓的長效機制,在50個行政村啟動了農民科技書屋建設,在7個縣(市)開展了農業科技入户工程試點工作。全省農業中專完成招生近9000名,創歷史最高紀錄。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7519.6萬千瓦,畝均0.7千瓦。在“三夏”、“三秋”兩個關鍵季節,通過科學安排和合理調度,全省小麥播種日最高進度達600多萬畝,小麥收穫日進度最高達700多萬畝,小麥機收面積佔總收穫面積的86%。全省新推廣農村户用沼氣30萬户,累計達到73萬户,進一步改善了農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

第六,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對外開放。組織編制並由省政府轉發了《2014年-2014年河南省出口創匯農業發展規劃》和《2014年-2014年河南省農業利用外資發展規劃》。積極爭勸河南省黃河故道現代農業示範區項目”建設列入國家利用世行(亞行)貸款項目計劃,“河南省利用亞行貸款實施北方旱作農業發展項目”和“河南省大別山區利用國際農發基金組織貸款進行農業綜合開發項目”正式啟動。完成了中荷河南奶業培訓示範中心項目移交工作;中尼“南南合作”項目赴尼人員總數佔全國的近十分之一。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鄭州小麥交易會,累計成交小麥27.3萬噸,簽訂合同金額3.77億元。組織58個農產品加工企業的12大類千餘種農產品參加第二屆北京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交易合同金額達40.7億元,居全國第二位。據海關統計,去年全省實現農產品出口3.62億美元,同比增長12.84%;農產品出口超過200萬美元的企業達到33家,出口額達2.89億美元,佔全部農產品出口額的79.8%。

第七,堅定不移地維護農民的合法權益。堅持深入宣傳貫徹《農業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強化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解決了部分地方土地延包遺留問題;切實抓好農村土地承包糾紛的調處工作,直接查處了3起由國務院領導同志批示的土地撂荒和“壓糧擴經”案件。全面推行農村財務公開,全省90%的村建立了民主理財組織,財務公開比較規範的村佔總村數的76.5%;農村集體經濟審計監督得到加強,全年共審計金額76.3億元,其中違紀金額0.8億元。會同省政府糾風辦等部門,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強農民負擔的監督管理。元旦、春節和“夏徵”期間,對減負工作進行全面明察暗訪,對發現的涉及17個省轄市、33個縣的127件加重農民負擔案件分別向有關省轄市政府下發了《整改通知書》,督促整改和糾正,並對新野縣、息縣、濮陽縣等11個農民負擔問題多發、屢發的縣實施了重點監控,並對篩選出的30個信訪典型案件線索進行了重點督辦。組成聯合調查組,對“夏徵”期間發生在信陽、南陽、駐馬店、許昌4市的十多起違反國家糧食直補和降低農業税税率等政策、加重農民負擔的案件進行了突擊查辦。通過查辦案件,直接減輕農民負擔4869萬元。全面實行農民負擔監督卡制度,入户率達到96.6%,建立起了暢通的農民負擔信息反饋渠道。積極開展涉農收費的專項治理,減輕農民負擔8.2億元,向農民退還各種亂收費金額4788萬元。組織開展農民負擔資金專項審計,審計資金總額17.3億元,糾正違紀資金8921萬元,其中退還農民2272萬元。加大督查力度,指導各地做好農村合作基金會清欠、兑付工作。全年新兑付農户個人存款本金0.97億元,新清收欠款4648萬元。開展農資打假扶優護農活動,查處了一批製售假冒偽劣農資的案件,為農民挽回直接經濟損失上億元。積極配合參與農村各項改革工作,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意見,清理拖欠農民土地補償費6.62億元。

第八,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緊緊抓住國家增加農業投入的機遇,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全年各類資金總量突破4億元。我省爭取國家的項目資金在全國各省市中是比較多的,增加幅度也是歷史上沒有的。靠這些項目資金,加快了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增強了服務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能力以及為廣大農民辦實事的能力。

三、認真貫徹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增強拒腐防變能力

我作為農業廳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第一責任人,堅持認真學習貫徹中紀委、省紀委全會精神,學習胡錦濤、李克強等領導同志的講話,提高對反腐倡廉重要意義的認識。堅持把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作為廉潔自律和反腐倡廉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重新研究了黨組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分工,制訂分解了2014年責任目標,明確了各項反腐敗工作牽頭部門、分管領導的責任。要求各部門、各單位逐級落實“一把手”作為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職責,把責任落實到處室領導及具體工作人員。按照“誰主管,誰負責”和“一崗雙責”的原則,堅持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與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及其他業務建設緊密結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實、一起檢查、一起考核。支持紀檢組、監察室的工作,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目標落實情況的檢查工作,做到半年小結、年終全面總結。注重把廉政考核結果作為幹部提拔使用的一項重要依據。同時,認真組織黨員領導幹部民主生活會,查擺在作風建設和黨風廉政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廣泛徵求幹部職工的意見和建議,並根據大家的反映,研究了整改方案和措施。

在抓好全廳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同時,我十分注重自己的廉潔自律。經常提醒自己,要時時處處慎微、慎初、慎獨,防微杜漸。在年初召開的全廳幹部會議和學習宣傳“兩個條例”動員會上,我曾代表廳黨組及廳領導班子全體成員向全廳幹部職工鄭重作出廉政承諾:在今後的各項工作中,一定要模範遵守四大紀律八項要求,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堅決按照黨內監督條例的要求,自覺接受來自黨內黨外各方面的監督,同時認真履行監督職責。真誠希望全廳黨員幹部,包括不是黨員的同志對我個人及全體班子成員進行監督。一年來,我認真執行了廉政報告制度,我自己沒有收受過現金、有價證券和支付憑證;沒有參與賭博;沒有借用公款不還;沒有在企業兼職或領取報酬;沒有用公款為個人購買商業保險;沒有婚慶等事宜;公務用車沒有超標準;也不存在配偶子女違反規定就業等情況。去年曾隨某某省長出訪巴基斯坦、尼泊爾、印度等國,出訪期間能夠嚴格執行外事紀律,沒有發生違規違紀現象。

不足之處:學習理論不夠系統,中心組學習有時抓得不緊;深入到農村基層調查研究不夠;工作上有時顯得忙亂。這些,都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研究並加以改進。

第四篇:省人事廳廳長述職報告

主任、副主任、祕書長、各位委員:

1997年7月11日,根據組織的安排,我到省人事廳任廳長、黨組書記,省人事廳廳長述職報告。五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和全廳同志的大力支持下,我在人事人才這個重要的工作崗位上,認真履行崗位職責,做了一些應該做的工作。下面,我將履職以來的工作情況作書面彙報,不當之處,懇請領導和同志們批評幫助。

我到人事廳工作這五年,正處於世紀之交和跨入新世紀的階段。這個階段是我省改革開放步伐不斷加快、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的一個重要時期,也是我省全面建設寬裕小康社會,為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基礎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各級人事部門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特別是鄧小平人才人事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抓住機遇,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努力奮鬥,按照人事工作“兩個調整”的改革思路和總體要求,緊緊圍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局,改革人事管理制度,開展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全面加強“三支”隊伍建設,人才規模有長足的發展,整體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截止2001年底,我省具有中專以上學歷或技術員以上專業技術職務資格的各類人才415萬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資格或具有研究生學歷的高級人才達到152萬人。人才總量和高層次人才數量都居全國前列,人才的行業結構和地區結構也有了較大的改善。五年來,我和全廳同志一道做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施人才戰略,初步構築我省跨世紀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框架

二十世紀90年代後期,隨着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和人才爭奪大戰的衝擊,全省上下,從各級黨委、政府到各有關方面,越來越重視人才工作。全社會對人才是第一資源也基本上形成了共識。為了不失時機,抓住機遇,創建我省整體性人才開發機制,1998年我們把制定跨世紀人才工程的總體框架和相關政策作為人才資源開發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通過調查研究,在充分吸納,反覆修改的基礎上,形成了報送省委、省政府的送審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視,主要領導同志親自主持修改討論,並作為“三講”的一項重要成果,下發了《關於加強人才資源開發工作的若干意見》蘇發[1999]19號。這是指導我省構築跨世紀人才工程的一個綜合性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按照省委19號文件的總體要求,我們又抓緊制定了有關配套政策,省政府先後下發《江蘇省引進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的若干規定》,《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選拔和管理辦法》,《江蘇省人事代理暫行辦法》。為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來我省工作,我廳還與省教委、省公安廳聯合下發了《江蘇省引進優秀人才工作實施辦法》。近三年來,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由我廳代擬以省委、省政府或兩辦名義印發的文件共9件,以廳名義下發的文件182件。各地、各部門也千方百計地培養人才,下大力氣留住人才,廣開渠道吸納人才。對江蘇急需的各類優秀人才的引進全部放開;引進人才來我省創業享有優惠政策;引進人才工資待遇可與用人單位協商從優確定;引進人才的配偶安置、住房、子女入學等從優解決。許多突破性政策的出台,在省內外引起了較大反響,進一步營造了有利於人才培養、引進和充分發揮作用的政策環境,基本形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二、抓住機遇,突出重點,推動人事人才工作與時俱進

一實施高層次人才重點工程,帶動全省人才高地建設。

為了增強我省高層次人才競爭能力,構建江蘇新世紀人才高地,我們把高層次人才培養作為重點工程來抓。一是會同省委組織部組織實施“333人才工程”。按照《江蘇省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九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綱要》的要求,1997年初,我們配合省委組織部,共評選出“333人才工程”培養對象3116人,其中第一層次的33人,第二層次的305人,第三層次的2778人。其中,有2名培養對象分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33名培養對象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45名培養對象被評為部省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去年省委、省政府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蘇發[2001]4號,在原有的“333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的基礎上,又提出了“333新世紀科學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的任務目標。通過“333人才工程”的實施,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在國際、國內具有領先水平的高層次骨幹人才,有力地促進了我省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二是組織實施“江蘇六大人才高峯工程”。2000年根據季允石省長對構築人才高地提出的“要注意突出重點,抓住幾個領域,有所突破,形成若干高峯”的要求,我們通過縝密思考,廣泛吸納各方面的意見,按照優先產業優先發展、優勢領域和產業重點發展、傳統和基礎產業兼顧發展的原則,選擇教育、醫藥衞生、電子信息、機械汽車、建築、農業六大領域作為重點,構建六大人才高峯。我們主動會同六大行業的行政主管部門,集中150多人,分成7個調研組,經過3個月的努力,形成了20多萬字的調研報告及相應的六大人才高峯行動計劃。高峯行動計劃主要包括教育行業的高校“青藍工程”第二期計劃,醫藥行業的“528工程”,衞生行業的“135工程”,電子信息行業的“it高層次人才工程”,機械汽車行業的“313工程”,建築行業的“當代魯班人才工程”,農業行業的“226興農工程”。對這六個領域的人才資源開發,實施重點規劃、重點發展、重點投入,逐步形成人才資源開發的優勢地帶和強磁場,使人才資源開發與行業的發展相適應。與此相匹配,還制定了10項政策,具體包括“拓寬高層次人才引進的渠道,積極引進國內外智力,實施高層次人才重點培養工程,紮實推進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加強高層次人才創業基地建設,率先在六大行業建立高層次人才分配特區,加快職稱改革步伐,充分發揮企事業單位在人才資源開發中的主體作用,建立人才獎勵制度,加大人才資源開發的投入力度”等。到2005年我省六大行業人才資源將達到233萬人,年均增長為7%以上;高層次人才達到157萬人,年均增長為10%以上。實施“江蘇六大人才高峯”行動計劃,是立足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進行高層次人才開發的重要舉措,是構建江蘇新世紀人才高地的重要內容,也是我省繼“333人才工程”之後將人才開發進一步由行業推進的重要步驟。三是組織實施“百萬科技人才素質提升工程”。應對入世,增強我省國際競爭力,要把基點放在我省人才隊伍的能力建設上。去年,省政府辦公廳批轉了我廳代擬的《江蘇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暫行規定》,提出了實施“百萬科技人才素質提升工程”的基本目標和任務要求,即在“十五”期間,全省縣區開展繼續教育的覆蓋率達到100%

,專業技術人員接受繼續教育的覆蓋率超過80%,全省繼續教育對象按照年度規定學時學習或獲得學分的達標率達到60%以上,全省將有118萬以上的專業技術人員按照規定要求完成繼續教育培訓任務。

二以載體建設為重點,為高層次人才實現創業抱負和發揮創新能力提供良好環境。載體建設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載體的建設是再造江蘇21世紀人才新優勢的重要依託。一是進一步完善博士後制度。我省現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91家,設站數佔全國流動站總數的96%,涵蓋53個一級學科,佔已設站一級學科的67%;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42家,設站數佔全國的10%;2000年,我們會同省經貿委在有條件的企業創建博士後技術創新中心,目前已批准34家。在企業設立博士後技術創新中心為全國首創,得到國家人事部的充分肯定。自1986年以來,我省累計培養博士後人員1300多名。目前,我省博士後年招收規模超過250人,全省現有在站博士後600多人,成為活躍在我省教育、科研等各個領域的一支生力軍。二是發展壯大留學人員創業園。我省已建立了江蘇、金陵海外學子、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通、崑山和常熟等9個國家級、省級、市級留學人員創業園,數量居全國第一,佔全國留學人員創業園總數的1/6。正在籌建的有泰州、張家港、省農科院農業專業等3個留學人員創業園。在我省的9個留學人員創業園中,共有400多家留學人員企業入駐,涉及軟件開發、光電子技術、生物技術、醫療器械、醫藥、環保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術領域。三是以政府獎勵為紐帶,培養造就一支高素質專家隊伍。目前,我省擁有各類專家7933人。其中,省屬各類專家4390人省級和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分別有1234人和99人,享受政府津貼的專家3057人,另有駐蘇部屬單位各類專家3543人。四是以項目、課題等為載體,積極引進國外智力。近幾年來,針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點項目、重點課題和技術難題,我省積極引進國外智力,有計劃地組織了一批符合我省經濟發展要求,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重點項目。僅去年我省就組織引進國外智力項目423項,在it、生物、新材料、環保等高新技術領域引進69名外國專家;並有120位外國專家以各種形式幫助我省解決73項技術難題;實施蘇北五市引智項目51項,引進外國農業專家102人,完成12項農業引智成果推廣工作。

三、不斷探索、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一完善公務員制度,努力提高公務員隊伍素質。按照國家人事部的統一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們確立了“統一部署、精心組織、分步實施”的指導思想,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開展公務員過渡工作,全省各級機關工作人員除不符合規定條件外,都已過渡為國家公務員。在國家公務員制度入軌運行後,我們又進一步着力於健全法制、建立機制、改進管理、加強監督。健全法制,就是建立比較系統完備、科學規範的公務員法規體系。建立機制,就是通過職位分類、考試錄用、考核、培訓、交流、迴避、辭職辭退、申訴控告等制度的實施,促進法制化管理機制、競爭監督機制的建立。我們在全面完善的基礎上,突出地把建立競爭激勵機制作為工作重點,促進優秀人才的脱穎而出。1、凡進必考。全省各級國家機關必須通過考試錄用的辦法補充工作人員,今年我們成功地組織了4900個崗位的招錄工作。2、競爭上崗。競爭上崗比較好地體現了用人上公平和公正的原則,擴大了識人視野,拓寬了選人渠道,廣開進賢之路,2001年省級黨政機關通過競爭上崗的人員有2374人。3、強化考核。進一步完善平時考核、年度考核制度,對公務員的德、能、勤、績嚴格考核,並將考核的結果與職務升降、工資增減掛起鈎來。為了建立健全考核體系,去年我們在“優秀”、“稱職”、“不稱職”的等次基礎上增設了“基本稱職”等次,進一步完善考核方法,着力提大學聯考核的質量和效果。4、崗位輪換。對於在管理人、財、物崗位上工作的人員,對於從事某一項工作時間比較長的同志,進行崗位輪換,有利於調整隊伍結構,提高公務員素質,有利於鍛鍊培養幹部,發揮個人的才幹,增強單位的活力。改進管理,就是研究解決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採用先進的管理手段,制定周密的管理措施。近年來,我們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不同層次公務員管理的不同要求進行了探索,進一步完善了公務員分類管理的具體辦法。

二逐步推進事業單位綜合配套改革。我省有事業單位5萬多個,有150多萬人,類型較多,情況複雜。近幾年來,我們按照省政府《關於事業單位人事制度綜合配套改革的意見》的要求,根據“脱鈎、分類、放權、搞活”的思路,逐步推進事業單位的領導體制、人事管理、工資分配、職稱制度、社會保險等項改革,統籌兼顧,綜合配套。一是改革用人制度,推行聘用制。南京、無錫、南通、鹽城、鎮江等市事業單位用人普遍實行了聘用制,職工與用人單位簽訂聘用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在事業單位職工中形

成了“崗位靠競爭,收入憑貢獻”的競爭意識,逐步形成了一個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用人機制,使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二是推進職稱制度改革,實行評聘分開。事業單位按照工作需要和專業技術結構比例的指導或規定,自主設崗,自主聘任專業技術人員,有的高職低聘,有的試聘、緩聘,並完善考核制度,加強聘後管理,逐步用崗位管理代替身份管理。按照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業績,決定續聘、解聘、增資、晉級或獎懲。三是實行多元化分配製度。去年,省政府辦公廳轉發了省人事廳、省財政廳《關於事業單位實行多元化分配製度的意見》蘇政辦發[2001]107號,對事業單位收入分配提出了9種分配形式,即工資總額與單位效益掛鈎;工資總額與單位貢獻掛鈎;以崗定薪;按任務定酬、按業績定酬;兼職兼薪;高新技術成果作價入股;職務技術成果按收益比例獎勵;事業單位法人代表個人收入與工作目標和業績掛鈎;補充購買商業保險。目前,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已經在19家省直單位和5個市、縣區先行試點。通過這些年來的工作,我省事業單位改革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2001年底,已有25018個單位的70多萬人簽訂了聘用合同,占人員總數的473%;有18830個單位推行了分配製度改革,佔單位總數的36%;有12566個單位實行了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分開,佔單位總數的24%。

三推進企業人事制度改革。我們積極參與國有大中型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工作,研究建立與之相配套的現代企業人事制度。同時積極參與培養造就企業家隊伍的工作,建立選拔、任用、測評、考核、儲備、流動等管理制度,1999年2月,省政府和國家人事部共同組建了“中國江蘇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市潮,在培訓、市場配置等方面提供方便,為企業家的成長創造條件。同時幫助和指導企業加強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聘用、培訓和管理工作。發揮人事部門的職能優勢,幫助各類企業重點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引進急需人才,調劑積壓人才,促進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合理流動,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

四人才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1992年我省在全國率先成立了省級人才市場,全省各地人才市場也相繼成立。今年4月,我廳和省信息產業廳、江蘇軟件園管委會依託江蘇軟件園共同組建了全國第一家省級it人才市唱—江蘇省信息技術人才市常目前,我省已建成各類人才市場121家,初步形成以各級政府人事部門所屬人才市場為主渠道,以“江蘇省蘇北農村人才市潮及行業人才市場為補充的人才市場網絡體系,述職報告《省人事廳廳長述職報告》。 人才市場立法、市場管理、市場服務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較大進展,為用人單位和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服務。一是舉辦了各類人才交流活動。截止2001年底,全省各級人才交流機構共舉辦各類人才交流大會9500場次,約184萬家用人單位進場招聘人才,884萬人才參加交流,157萬人通過人才市場實現了就業。大中專畢業生除少數特殊專業外,全部進入人才市場雙向選擇。要人才找市場,要求職進市常南京、蘇州等人才市場發育較好的市,80%左右的人才流動是通過市場實現的,人才市場發揮了人才流動的主渠道作用。二是人事代理逐步成為人才市場的一項重要服務項目。為流動人才保管人事檔案、辦理聘用合同鑑證、代辦社會保險、職稱評審、户糧關係等。截止2001年底,全省有58萬家企事業單位實行了人事代理,代理人數超過51萬人。三是開展人才培訓。2001年全省各級人才市場共舉辦崗前、轉崗和專業知識培訓班666期,有10多萬人參加培訓。四是加強人才流動信息建設。2001年我省建成人才市場局域網7個,因特網人才信息站點32個,入站信息592萬多條,訪問人數114萬多人次。省人才市場還多次舉辦了網上人才招聘活動,實現了無形市場與有形市場的結合,取得了較好成效。五是開展人才測評服務。根據用人單位和人才的要求,2001年全省共為近3000名人才提供了包括基本素質、專業知識、工作業績、組織管理能力等綜合測評服務,為人才使用提供了參考依據。

四、統籌兼顧、保持人事工作協調發展

一做好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我省1998年有普通高校、中專校畢業生和畢業研究生143萬,1999年15萬,2000年167萬。在大中專畢業生就業指導職能沒有劃入省教育廳前,我們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從全局出發,採取分步實施、分類指導的辦法,積極穩妥地推進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在具體工作環節上,儘量簡化手續,改進方法,提高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做好就業指導工作,維護社會穩定。

二做好軍隊轉業幹部的安置工作。從1998年至2000年,是實施黨中央關於三年軍隊裁減員額50萬戰略決策的實施之年。我省每年安置軍轉幹部數量在全國都居於前列。我們始終堅持把軍轉安置工作作為一項政治任務,認真貫徹執行國家和省有關政策規定,保持安置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採取指令性計劃分配,把師團職幹部作為重

點,加強條塊協作,拓寬安置渠道,把軍轉安置和開發人才資源緊密結合起來,制定了軍轉幹部自主擇業的實施辦法。從1997年到2001年我省共接收安置轉業幹部21970名,其中,師職幹部110名,團職幹部4595名。我們還妥善處理了八十年代安排進企業工作的轉業幹部上訪問題。

三做好工資福利工作。近幾年來,我們通過調整我省地方性津貼、補貼標準和完成增資項目,逐步提高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的工資待遇。1997年調整綜合補貼人均月增資63元,省直單位參照南京市執行“同城待遇”人均月增資200元左右;1998年和2000年兩次調整職務崗位津貼,人均月增資均超過80元;1997年以來我省自行出台的增資項目,累計增資人均每月240元左右,其中省直單位人均每月增資450元左右。加上國家統一部署的增資項目及時落實到位,我省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工資收入水平得到了較大幅度的提高。

五、增強法制意識,加強制度建設,推進依法行政、依法辦事

一努力提高公務員依法行政的意識和水平。隨着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人民羣眾的法制意識的增強,對國家公務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過認真學法、大力普法,提高我省國家公務員的法治意識和依法行政水平。在“三五”普法期間,全省公務員以及參照和依照公務員管理的人員230494人蔘加了法制宣傳教育學習考試,參考率92%。其中市廳級領導幹部1007人,佔市廳級領導幹部總數的90%;縣處級幹部11500人,佔縣處級幹部總數的70%。為了加強公務員學法用法和依法培訓工作,去年我們按照省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的要求,對全省公務員“四五”普法工作又進行了部署。同時,我們還與省委組織部聯合部署“省級機關公務員和參照管理機關工作人員世貿知識”培訓工作,把培訓與公務員考核有效結合起來,共有12萬人通過了培訓考核。對各市wto知識培訓也提出了明確的要求,2001年全省共有238萬名公務員、參照管理機關的工作人員及事業單位人員參加了培訓。

三加強制度建設。隨着《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和各單項法規以及實施辦法的出台,我們在制定公務員錄用、錄用監督、錄用考核、錄用體檢、特殊職位錄用、考核、辭職辭退、迴避、輪崗、退休、獎勵、職務任免等辦法的基礎上,近年來又制定了培訓、出國培訓、申訴控告、職位分類等實施細則。在《江蘇省人才流動管理暫行條例》出台後,我們代擬了《江蘇省人才流動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1997年10月,省政府第96號令頒佈該條例的實施細則。我們還制定了人才引進、專家選拔和博士後管理等方面的文件,對人事人才工作的各個環節進行了規範。今年,我們根據入世的要求,全面清理人事人才方面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和文件,現已廢止187項,修改5項,保留153項,按立法程序上報修改的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有3項。

三加強執法檢查。我們多次組織對已出台的公務員管理法規、規章和省裏的實施辦法的執行情況和我省人才流動、人才市場管理法規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促進各項法規落到實處,同時在全系統推行執法責任制、執法公示制和執法評議考核制。我們將行政執法的權利、目標、要求和責任明確落實到具體執行崗位、執法人員,以保證執法行為嚴格依法;對一些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工作實行公開辦事制度,公開辦事程序,公佈辦事結果,使人事工作的管理行為置於社會監督之下,保證人事管理活動依法進行;我們還聘請了三批78位人事工作監察員,利用各種形式開展對人事部門依法行政和政風建設評議考核。建立人事爭議仲裁製度,受理有關人事爭議仲裁案件,調解矛盾,依法維護用人單位和人才的合法權益。

通過五年的工作,我的主要體會是:

理論武裝是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靈魂。這幾年,我們始終堅持把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作為人事人才工作的根本指導思想和靈魂。在工作安排上,把學習作為頭等大事,特別是重點學習鄧小平人才人事理論、江澤民同志的重要講話和專題論述。平時抓好黨組中心組學習,做到學習有計劃、有制度、有檢查、有落實。同時舉辦全省人事局長輪訓班,把縣以上人事局長普遍輪訓一遍,機關處級幹部每季度召開一次專題學習研討會。年終總結和考慮來年工作,也是先學習,然後組織交流和討論,使大家能夠從更新的高度、更開闊的視野,在更深的層面上,來重新審視和謀劃人事人才工作,從而促進了各項人事工作的開展和工作作風的轉變。

服務大局是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主題。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自覺地將人事人才工作融入到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循環之中。去年我們根據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要求,制定了《江蘇省人才資源開發“十五”計劃綱要》,提出到“十五”期末,全省人才總量達到554萬人左右,比“九五”期末增加159萬人左右,平均每年遞增7%左右。同時,我們還圍繞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五大戰

略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決策,積極主動地找抓手、想辦法、求落實。2000年我們成功舉辦了“北大清華百名博士江蘇行”活動,北大清華百名博士與我省500多家企業進行項目洽談和科研成果轉化交流,達成了300多項協議;2001年我們組織了“赴京招聘千名博士後”活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省委書記回良玉特別批示:“人事廳此舉影響和效果很好。”我們還承辦了由國家外國專家局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01年中國國際人才交流暨項目洽談會”,推出我省引智項目368項,國外專家組織接受我省專家需求項目180項,12個外國獵頭公司願意為我省聘請高新技術產業的高層次人才。我們還採取了10項切實有效的措施,為推進蘇北大發展提供人才支撐;截止2001年底,我省非公有制企業擁有人才1126萬,佔全省人才資源總量的27%,較1999年增長了15個百分點。2002年我們又組織了“百名海外留學博士江蘇行暨高新技術項目洽談會”,海外留學人員攜帶120多個項目,有近500家企業參加洽談,達成意向性協議108項。另外,我們在出台重大人事人才政策方案時,十分注意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既堅持了加大改革力度,又考慮到了社會和人們的承受程度,從而做到在穩定中推進改革和發展,在改革和發展中維護穩定。

解放思想是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關鍵。沒有思想大解放就不會有人事人才工作大發展,我們在工作中十分注重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鋭意進取,大膽創新。1998年,我們提出了要在三個方面取得突破:一是突破傳統人事管理方式的束縛。以推進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為突破口,大膽探索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現代人事管理方式,使人事部門從傳統的行政管理部門轉變為直接服務於經濟建設的人才資源開發機構,使人事管理方式由簡單的辦理事務為主轉變為人才的預測與規劃、培養與使用、配置與管理並舉,形成人才資源整體開發的新格局。二是突破舊有人事工作範疇的束縛。把人事工作的服務領域由國有經濟進一步向整個國民經濟拓展,積極為多種所有制經濟提供人才服務;把人事工作的服務內容由傳統的對國家幹部實施管理,向重點為各級各類人才創造良好成長環境的方面拓展;把人事工作的服務手段由傳統的管理進一步向發展人事代理、人事諮詢、人才評價、執業資格管理等社會服務方面拓展,以不斷擴大人事工作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廣度和深度。三是突破人才資源條塊分割體制的束縛。通過各種有效手段,加大市場對人才資源優化配置的力度,努力疏通不同行政隸屬單位間,不同行業、區域單位間和不同所有制單位間人才交流、配置的通道,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國有資產和資本的重組,進行人才資源和人才資本的優化組合,為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創造良好的宏觀環境,形成人才資源良性的集聚與擴散機制,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益。由於思想解放、思路拓寬,使得人事工作為經濟建設服務的力度顯著增強,人事工作的影響也因此不斷擴展。

調查研究是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前提。調查研究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基本工作方法,也是新時期人事人才工作上新台階的重要措施和必然途徑。每年年底年初,我們都要開展一次全面性的調研,目的是為了總結上一年的工作、形成新一年的工作思路。對於重點調研項目,我們強調要有準備、有組織、沉下去、出成果。五年來這樣的調研共進行四次:第一次是1997年底,主要是圍繞解決上下左右協同配合,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推動人事人才工作上新台階的問題;第二次是1998年底到1999年上半年,主要解決人才資源開發的宏觀政策問題;第三次是2000年3月,主要是圍繞留住高層次人才這個課題,重點對10所高校、10個科研院所、10家企業進行調研;第四次是2001年,圍繞如何構建江蘇“六大人才高峯”進行調研。通過調研拿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方案,提出改革的措施和辦法,並形成文件或規章,有一些需要多個部門配合的,則將情況、問題和建議向省政府作專題彙報,這些都有效地促進了我省各項人事人才工作的開展和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

自身建設是做好人事人才工作的基矗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人事幹部隊伍,是人事人才工作取得新成績和實現新突破的基矗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我們積極探索有效途徑,全面加強自身建設。為了加強廳機關公文、財務和物資的統一管理,1997年我們出台了《江蘇省人事廳公文處理辦法》、《江蘇省人事廳關於進一步加強財務、物資管理工作的意見》、《江蘇省人事廳汽車使用管理辦法》,通過集中管理,提高了辦事效率,改善了辦公條件,也進一步調動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為了搞活機關的內部用人機制,我們逐步推行中層幹部競爭上崗和輪崗制度,為一批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年輕幹部脱穎而出創造條件。2000年底我廳機構改革時,通過競爭上崗,有7名年輕同志走上正處崗位,正處長的平均年齡由原來的478歲下降到41歲,全廳處級幹部本科學歷層次由競爭上崗前的5876%提高到現

在的712%。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各項制度,定期聽取幹部人事工作紀律執行情況彙報,加強對幹部和工作人員的教育管理。凡全省人事人才中長期規劃、年度工作安排以及重點工作的實施方案,全局性人事人才工作重要政策出台,人事任免和調整,都必須經過廳黨組會或辦公會集體討論,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健全對各項工作部署、決定決議貫徹情況的督促檢查制度。對於廳裏確定的年度、季度、月度工作目標,對落實情況逐月進行檢查;對“江蘇人事網站廳長信箱”和“人事信訪信箱”收到的信函,基本做到件件有答覆;對於“兩會”建議提案,我們在認真辦理的基礎上着重抓好落實,去年針對關於“對回國滿30年的歸僑回原居國探親報銷一次路費”的建議案,我廳多次和有關部門磋商,並積極向省政府反映,使這一久懸問題最終得到解決。同時,我們還積極開展全省人事系統“為人民服務,讓人民滿意”教育實踐活動,採取切實措施,有效地轉變機關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密切與人民羣眾的聯繫。我們通過召開表彰大會,對全省人事系統中表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表彰,進一步樹立了人事部門和人事幹部的良好形象。

這幾年人事人才工作所取得的進展不是偶然的。首先是形勢發展的客觀要求。江澤民總書記提出“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發表了“七一”、“八七”等重要講話,對做好新時期人事人才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我們必須以此為指導,進一步審視和謀劃人事人才工作;我國加入wto,人事人才工作面臨難得機遇和嚴竣挑戰,我們必須未雨綢繆,主動應對;江蘇經濟進入大轉折、大提升、大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們必須加倍努力,提供堅強有力的人事人才保證。這些都為我省人事人才工作注入強大的動力。新世紀之初,順應時代的發展,我國把人才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寫進“十五”規劃,各級領導,社會各界比以往都更加重視人才、關注和支持人事人才工作,這就為人事人才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氛圍。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尤其是分管領導同志的精心指導、大力支持,為我們開展工作提供了必要條件。再就是黨組一班人同心協力,全廳同志團結奮鬥。我是人事廳一把手,又兼任省編辦主任,精力有限、能力有限、水平有限,從嚴格意義上講,前面提到的各項工作都不是我個人親自操作的,我的作用主要是三條:一是集中大家的智慧,定思路、出題目;二是組織大家一齊幹,充分發揮分管廳長和處長的主動性積極性;三是抓督促檢查。我想特別強調的是,各位副廳長和處長盡職盡力,任勞任怨,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艱辛的勞動,這是我十分感謝並感到幸運的。

在充分肯定所做工作的同時,我深知這些工作也只是階段性的,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同時代發展的要求比,同先進地區比,差距還是很大的,因此我絲毫未敢懈怠,始終抱着“憂患大於樂觀”的態度,以“臨深履北的精神對待工作。我個人認為差距主要是四個方面:

第一,思想觀念上的差距。具體講有三點,一是“以人為本”的人才開發理念尚沒有真正形成;二是計劃經濟條件下人事人才工作的傳統思維定勢仍然相當程度存在着,想問題做事情,特別是遇到難題時,仍會自主不自主地回到老路上去。三是求穩怕亂,框子多,顧慮多,缺乏一往無前的精神。

第二,人事制度改革上的差距。目前在體制機制方面的一些改革,亟需繼續深入下去。幹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報酬能高能低的充滿活力的用人和分配機制尚沒有真正形成。特別是部分單位分配製度改革滯後,機制不活,平均主義現象依然嚴重,制約了專門人才積極性的發揮,直接影響人才引進和人才隊伍穩定。

第三,人才資源組織程度上的差距。隨着生產力向大企業集團集聚,人力資本的集聚和羣體效應的發揮是現代人力資本運作的必然趨勢。我省人才資源開發的方式尚未完全脱離傳統模式,缺乏在全社會乃至國際上整合人才資源的魄力和辦法。我省人才總量雖居全國前列,但人均比例、高層次人才所佔比重以及綜合競爭力還有很大差距。對人才的吸引力還不夠強、人才流失問題不容忽視。

第四,環境營造上的差距。一個有利於吸引、集聚和用好、用活人才的大環境尚需大力營造,我們雖然制定了不少政策,但廣為宣傳不夠,督促檢查不夠,狠抓落實不夠,用人主體的小環境建設也亟待加強。

問題的存在同我個人的素養、水平、能力和工作作風都是有關係的。檢討我個人履職上的差距,主要表現有:

工作作風不夠細緻紮實,許多問題想到了,也説了,但具體指導不夠,抓落實不夠。

個人性格比較偏急,有時要求過高,有時節奏太快,影響工作效果。

疏於交往,倦於應酬,對上彙報不夠主動,左右溝通不夠及時。

對上述存在問題,我將高度重視,並將進一步加強學習,反思總結經驗教訓,虛心聽取意見,激勵自己,自強不息,以求不斷有新的提高和進步。

第五篇:省民政廳廳長述職報告

主任、副主任、祕書長、各位委員:

我於****年5月就任省民政廳廳長、黨組書記,省民政廳廳長述職報告。五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省人大的有力監督和民政部的精心指導下,我勤奮學習,努力工作,依靠集體的智慧和力量,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現按照省人大常委會的要求述職如下,不當之處,請領導和同志們批評幫助。

一、履行職責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績

(一)盡心盡職做好各項民政工作

1、自加壓力,奮發有為,通過實幹求得民政工作創一流業績

江蘇是經濟大盛文化大省,江蘇的民政工作也應該在全國爭創一流,這樣才能與江蘇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稱,才能促進江蘇經濟社會的整體、協調發展。幾年來,我始終保持奮發有為、奮勇爭先的精神面貌和工作態勢,強化敢做第一、敢於領跑的“率先”意識,力爭實現民政工作上一流水平。同時,始終堅持務實的工作作風,堅持“大處着眼、實處着手”,正確處理務實與爭先的關係,從不做表面文章,腳踏實地、以為爭位。經過各級民政部門的共同努力,我省民政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多項工作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合理調整行政區劃,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近年來,根據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城市化發展戰略,我們圍繞兩個方面積極開展了相關工作,一是為了解決中心城市發展空間不足和歷史上形成的市縣同城問題而進行的省轄市市區行政區劃調整;二是為了提高農村城鎮化水平以及與農村税費改革相配套而進行的大規模的鄉鎮、村合併調整。這兩項工作,時間短,任務重,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操作程序十分複雜,我們和市縣民政部門在省委、省政府和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認真調研論證,周密制定實施方案,確保了調整工作的順利實施。在市區區劃調整方面,經國務院批准,去年對6個省轄市、今年對3個省轄市的市區行政區劃作了調整。通過調整,初步解決了部分市的市縣同城問題,擴大了城市規模,優化了城市佈局,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在鄉鎮、村合併調整工作方面,截止目前,全省鄉鎮總數已由1998年底的1974個,減少至1338個,減幅322%;村總數已由1998年底的35258個,減少至20219個,減幅427%。通過調整,不僅優化了資源配置、加快了農村城鎮化進程,而且精簡了機構人員、降低了管理成本、減輕了農民負擔,促進了鄉鎮機構改革和農村税費改革的順利進行。從目前的情況看,調整的地方基本做到了“人心不散、社會不亂、工作不斷、發展不慢”,總體上運轉有序,社會穩定。我省的這一做法,為全國提供了寶貴經驗,得到了民政部和中央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

我省是率先全面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省份之一。1996年我任民政廳副廳長之時,廳黨組把實施城市低保的任務交給我,我在調研的基礎上,制定了實施方案,當年在全省全面推開。1998年我任民政廳廳長後,繼續把這項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省委、省政府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省政府從1997年起連續五年將此列為着重抓好的實事之一。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到2001年底我省基本實現了將所有符合條件的城市困難羣眾全部納入保障範圍的工作目標,比國家提出的至2002年底基本實現“應保盡保”的要求提前了一年,是全國率先實現“應保盡保”目標的7個省份之一。到今年7月底,全省已有城市低保對象2222萬人,累計發放保障金376億元,有力地保障了困難羣眾的基本生活,維護了社會穩定。

我省社區建設起步較早,發展較快。近幾年,針對改革深入、社會轉型後“單位人”逐步轉變為“社會人”的趨勢,我們進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在繼續遵循“蘇南抓提高,蘇中抓普及,蘇北抓發展”的工作方針的同時,以創建示範城(區)活動為抓手,加速推進城市社區建設,湧現出了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各具特色的社區建設先進典型,今年共有15個市、區被民政部命名為“全國城市社區建設示範市、區”,位居全國第二位;社區服務的龍頭作用不斷凸現,到目前為止,全省已建有區、街、居綜合性社區服務中心(站)5500多個,便民利民設施13萬多個,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16萬多個,其中安排下崗職工75萬多人,待業人員6萬多人,初步形成了市、區、街、居四級社區服務網絡。增強了社區功能,提高了社區的文明程度和居民的生活質量,擴大了江蘇的影響。

我省的雙擁和優撫安置工作一直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我們通過在全國率先建立優撫對象撫卹補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和“愛心獻功臣行動”,基本解決了重點優撫對象的生活難和住房難問題,醫療難問題通過多方努力已初步得到解決,近幾年,全省共建立優撫門診1500多個,設立優撫病牀4700多張,建立優撫醫療基金8000多個,籌集優撫醫療資金3000多萬元;五年來全省共安置城鎮退役士兵13萬人,安置率每年都達98%以上,切實維護了廣大優撫安置對象的合法權益。經過各級民政部門的共同努力,以雙擁工作為龍頭的有江蘇特點的擁軍優撫安置體系已初步形成,擁軍優撫安置各項成績在全國名列前茅,2000年共有11個市、縣被國家命名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位居全國第二。

2、與時俱進,努力創新,通過改革促進民政工作創造新特色

我時常想,民政人要“甘當孺子牛”,更要“爭當拓荒牛”,積極拓展民政事業,不斷適應人民羣眾的需求和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需要。為此,我注重以改革統攬全局,在改革中發展,在發展中改革。在改革與發展中,始終牢牢把握新時期民政工作在社會發展總體框架中的定位,增強為大局服務的意識,主動尋找與大局的結合點,自覺地將民政工作融入到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中去,使民政工作的改革發展方向與國家各項改革相銜接、相適應。

這些年,我們積極進行了社會福利制度改革,推進社會福利事業向社會化方向發展。在工作中,我深切地感到,社會福利事業完全由政府大包大攬已經不能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社會福利事業必須要走社會化的發展道路,實現社會福利社會共辦、社會共享,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社會福利服務需求激增與有效供給不足之間的矛盾。為此,一方面,我們從1999年開始,着手進行了社會福利社會化的試點。在積累了一定經驗之後,今年我們又多方努力,積極協調並會同16個廳局制定了對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實行政策扶持的意見,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興辦社會福利事業;另一方面,我們着手對現有的福利企業進行了改組、改制和改造,逐步將它們推向市場,使它們在整個社會福利體系中發揮龍頭和樣板示範作用。到2001年,全省福利企業銷售總收入從1997年的471億元,增加到578億元,增幅227%,提供社會福利基金和用於社會福利事業的資金由1997年的26億元,增加到31億元,增幅192%。通過雙管齊下,達到了盤活存量、加大增量,提高社會福利事業整體水平的目的。

城鎮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一直是民政工作的難點之一,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指令性安置的模式受到強烈衝擊,安置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安置難的問題,我們在加大行政調控力度的同時,對傳統的安置體制進行了大膽改革和創新,試行了各種所有制單位按比例接收安置的辦法,制定了鼓勵城鎮退役士兵自謀職業或到非國有經濟單位就業的經濟補償、技能培訓等優惠政策,到2001年這項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當年全省自謀職業人數3027人,佔應安置數的155%,共安排自謀職業補助金6731萬元,闖出了一條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新路子。

2000年,我們改革了福利彩票發行銷售方法,成功發行了“江蘇風采”電腦彩票和“中華風采”電視彩票,打破了多年來即開型福利彩票一統天下的局面,形成了三種彩票共生共存、互促互進的新格局。五年來,我們累計發行福利彩票3634億元,籌集福利資金1116億元,用於資助社會福利項目2666個,改建、擴建、新建了一大批社會福利服務設施,改善了社會福利機構的服務條件,為老年人、殘疾人和孤殘兒童享受福利服務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場所。從去年開始,我們將福利金的80%用於資助“社區老年福利服務星光計劃”,擬用3年時間,在社區興建一大批老年福利服務設施和活動場所,去年和今年兩批505個項目共投入福利金6226萬元。可以説,福利彩票的發行銷售,為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二)推進依法行政,促進民政工作健康高效運行

在依法行政方面,我的總體考慮是,民政工作,要逐步改變以往單純依靠行政命令的工作方式,充分發揮法律法規在日常行政工作中的規範、指引作用,依靠法律手段來推進和指導工作,不斷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1、認真學習有關法律法規,做到學法、知法、守法

這幾年,我和全廳同志認真學習了國家的政策和法律法規,尤其是與依法行政密切相關的規範政府共同行為的法律規範,以使我們的具體行政行為,依照法律的規定規範進行,奠定依法行政、依法辦事的基矗

2、完善民政法規體系,推進民政法制化進程

為完善民政法規體系,這幾年,我們積極爭取省人大和省政府頒佈出台了《江蘇省實施〈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江蘇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江蘇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江蘇省殯葬管理辦法》等多項地方性民政法規和政府規章,使我省的民政法制化進程有了較大發展。

3、加強執法監督,確保民政工作在法制軌道上高效運行

這幾年,我們一貫堅持加強民政執法和監督工作,着重圍繞羣眾普遍關心、社會普遍關注的重點、熱點工作開展了重點執法監督檢查。去年全省第六屆村委會換屆選舉,是新的《村委會組織法》和識實施辦法》、《選舉辦法》頒佈實施後的第一次換屆選舉,又是在全省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村合併調整後進行的一次換屆選舉,難度大、要求高。為此,我們把組織指導這次換屆選舉作為一個時期民政工作的重點,先後兩次配合省人大進行了執法檢查,對違法行為,一經發現,立即予以查處和糾正。截止今年9月底,我們共接待受理羣眾關於選舉的來信來訪113起,均作了認真調查處理,切實維護了廣大村民的民主政治權利。美國前總統卡特實地觀摩了我省崑山市周莊鎮全旺村的村委會換屆選舉,對選舉的民主程度和規範程度給予了高度讚揚和評價。

4、管理與服務並重,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在工作中,我們注意把握“規範管理”和“文明服務”這兩個依法行政的重要環節,堅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服務”,“兩手抓,兩手硬”。一方面,我們實行了救災經費、低保資金專户儲存、專户管理,嚴把社團登記關、婚姻登記關,等等;另一方面,我們強調要牢固樹立為民政對象服務、為基層民政部門服務的思想,為廣大人民羣眾尤其是社會弱勢羣體多辦實事、多辦好事,述職報告《省民政廳廳長述職報告》。 通過幾年來“兩手抓”的實踐,使我們更加堅信,只有規範管理,嚴格按照政策和法律的規定辦事,才能確保廣大羣眾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只有文明服務,進一步樹立為民解愁的意識和窗口意識,才能正確、高效地履行民政工作職能,提高民政部門執法的質量和效果。

去年,我們認真進行了行政審批項目清理。根據省政府的要求,結合部門實際,下放和取消審批事項36條,整體減幅達61%。部分較為規範的辦事程序已在網上公佈。同時,定期在有關新聞媒體上公佈審批的社團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新辦福利企業等項目。為進一步搞好“規範管理、文明服務”創造了條件。

5、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

我們把辦理人大代表建議,作為改進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手段,放在重要位置,認真抓好。建立了分管廳長、辦公室主任、業務處室負責人和直接承辦人四級責任制,做到任務到人,分工辦理。對一些重點、熱點、難點問題的建議,我都親自過問、親自辦理。在辦理過程中,我們採取了“三步走”的開門辦案工作方法和“現場辦公”的方法,面對面地與建議人溝通交流,研究解決方案,直至他們滿意為止。五年來,我們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56件,滿意率達到99%以上。對重點建議和個別不滿意的建議,我們還採取了“跟蹤辦理”的方法,力爭把工作做得更好。

(三)加強內部建設,增強民政事業發展後勁

1、加強制度建設,規範內部管理。在完善原有制度的基礎上,本着有利於提高效率、有利於規範管理、有利於監督檢查的原則,經廳黨組會和廳長辦公會研究,結合我廳實際,制定下發了60多項規章制度,涉及黨羣工作、行政管理、公文處理、檔案保密、人事教育、財務管理、廉政建設等機關工作的各個方面,並與原有制度一起彙編成冊,發到每一個幹部職工手中。制度的建立和執行,規範了工作行為,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機關內部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經常化、規範化、正規化的軌道。

2、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充分發揮“人的決定性因素”作用。一是着重在引進人才和優化幹部結構兩個環節上下功夫。通過機構改革和機關用人制度改革,使一批“智力型”和“能力型”的中青年幹部走上了機關中層領導崗位;引進了多名學有所長的大學畢業生,使民政廳多年來幹部結構老化的局面有了較大改觀。二是注重幹部培訓。這幾年,特別是市縣機構改革以後,我們加大了對縣級民政局長和鄉鎮民政助理的培訓力度,建立了新上任民政局長培訓制度,舉辦了多期綜合業務知識培訓班,不斷提高民政系統幹部的整體素質,為民政事業的長遠發展儲足後勁。

3、加強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努力維護民政部門形象。我一直十分注重自身和全廳的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一是實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由每一位廳領導與分管處室簽訂“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明確廳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廉政責任。每年結合傳達貫徹中紀委、省紀委有關文件、會議

精神,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佈置廉政工作,做到與業務工作同計劃、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二是堅持以管理權、錢、人為重點,圍繞審批、管錢、用人三個方面開展反腐倡廉工作,力圖在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上有所成效。建立了審批責任追究制度和審批檢查制度,加強了對審批全過程的監控。嚴格財經紀律,2000年和2001年我廳連續兩年被省財政廳評為“預算外資金管理先進單位”,2002年被省財政廳評為“部門預算工作先進單位”。三是始終把廉政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立足教育,着眼防範。始終做到預防為主,防範在先,關口前移,警示在先。凡重大節日前,我都召開會議反覆強調要防止“節日脖;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通過大會教育、個別談話等形式,儘早提醒。出於好心直言直説,雖然可能得罪人,但我覺得,本着對事業、對同志認真負責的態度,做好教育和挽救工作,還是應該的、值得的。四是高度重視信訪和案件查處工作,不斷加強腐敗懲治力度。1998年以來,廳紀檢部門共受理來信來訪和舉報電話70餘件(次),對每一件(次)都認真進行了調查處理。確係違法亂紀的,查實一起,處理一起。近年來,我們還積極配合紀檢、檢察部門嚴肅查處了1名副廳級幹部、1名處級幹部的違紀、違法行為;對違反《社會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2名副處級幹部給予了開除黨籍和降職的處分,起到了懲治腐敗、教育幹部、純潔隊伍的作用。

4、加強直屬事業單位建設,着力打造民政事業品牌。民政事業單位,是民政接觸市場的最前沿,而民政廳直屬事業單位則是前沿中的前沿。搞好民政廳直屬事業單位建設,對於展示民政事業的市場形象,增強民政事業的市場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從1998年開始,把廳直屬事業單位建設作為全廳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以直屬事業單位目標管理責任制為總抓手,從領導班子建設、業務建設、內部管理、安全生產、經濟指標、服務質量等諸方面對直屬單位提出了明確要求和量化指標,年初簽訂責任書,年終進行考核及獎懲兑現。經過5年的努力,7個廳直屬事業單位都獲得了較快的發展,基本達到了“出品牌、出特色、出水平”的要求。

(四)倡導好風氣,當好“帶頭人”,在不斷增強凝聚力和戰鬥力上下功夫

1、倡導“學習”精神,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

過硬的素質能力不僅僅是履行職責、完成任務的基本條件,也是時代發展的客觀要求。如果能力素質滯後於時代發展,那麼就會缺乏觀全局、謀大勢的戰略思維,缺乏站在時代潮頭分析問題的前瞻意識,缺乏為黨和人民再立新功的本錢。為此,我和領導班子其他同志,在加強學習、提高素質方面,始終不敢有絲毫的懈擔

這些年,我和全廳同志結合“雙思”、“三講”教育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教活動,系統學習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江總書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權力觀,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幾年來,我們通過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及時掌握瞭解黨在不同時期的方針政策和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會議精神。在向書本學習的同時,我們還十分注重向實踐學習。廳領導帶頭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為指導工作、解決問題提供依據。針對民政工作涉及面廣的特點,我倡導全廳同志要努力學習經濟、法律等各種科學文化知識,千方百計增長自己的才幹,努力做到“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成為本職工作的行家裏手和業務帶頭人。通過學習,提高了自身素質,增強了班子和全廳的戰鬥力,奠定了幹好各項工作的堅實基矗

2、倡導“求實”精神,做到講實話、辦實事、不浮誇

堅持實事求是,是對各級幹部最基本的要求。這一點,對於直接面向羣眾的民政工作者尤為重要。形式主義、脱離實際、弄虛作假,羣眾最反感,對工作的危害也最大。因此,我和班子其他同志在工作中,大力倡導求真務實的精神,率先奉行“説真話、辦實事”,出台任何一項政策,佈置任何一項任務,都努力做到從實際出發,最大限度地符合基層的願望和要求;堅決摒棄形式主義的“花架子”,不搞不切實際的達標升級活動,不提超越客觀條件的高指標,不辦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力爭做到每一項工作都能讓“領導滿意”、“基層滿意”、“羣眾滿意”。

3、倡導“服務”精神,做到知民情、解民難、暖民心

作為民政廳廳長,有效地實踐“為最需要幫助的困難羣眾服務”的民政工作宗旨,把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温暖及時送到千家萬户,做到無愧於黨和人民,應該是我的工作座右銘。為此,我和班子其它同志一道作出了積極努力,如在省內開會或出差時,只要時間允許,我們都儘可能去基層瞭解情況,到民政對象家中走一走、看一看,真誠瞭解他們有什麼困難、有什麼要求,努力強化“服務”意識,真心為人民羣眾特別是困難羣眾辦好事、辦實事,竭盡全力把困難羣眾的切身利

益實現好、維護好。

我和其他廳領導一貫奉行“領導就是服務”的思想,把為本部門職工和基層民政部門提供良好的服務,視為份內之事,經常聽取基層民政部門的意見和建議,瞭解他們希望我們上級民政部門做什麼,怎麼做,不斷端正服務思想,改進服務態度,提高服務水平,盡最大所能為基層提供幫助,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去年省委、省政府“區域發展戰略”實施後,我們又加大了對蘇北貧困地區的幫扶力度,在政策優惠、資金投入等方面均給予了扶持和傾斜。在廳機關內部,我們想方設法為職工辦實事、解困難,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關心和幫助。通過搞好服務,贏得了基層和羣眾的支持,增強了班子的凝聚力和號召力。

二、存在問題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冷靜思考,這幾年,我在自己的崗位上盡了最大的努力,加強自身學習,努力帶好隊伍。班子其他同志和全廳黨員幹部也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可以説,這幾年成績的取得,應歸功於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省人大的有力監督和民政部的精心指導;歸功於前任領導打下的基礎;歸功於民政系統全體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我個人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聯繫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對照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和同志們的要求,深感自己還有許多差距和不足,主要有:

一是學習缺乏系統性、計劃性。民政工作十分繁雜,時常因工作使學習受到影響,存在以幹代學的現象,靜下心來鑽研理論的時間不是太集中,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習的質量和效果。

二是工作的前瞻性、主動性不強。平時雖然做了不少調查研究,但“被動適應”的情況居多,“超前思維”偏少,主動性不強;對解決現實問題的研究居多,對民政事業改革與發展總體思路的研究及理論提煉偏少、偏淺,前瞻性不強。這雖然囿於民政工作多元性、分散性以及各項工作之間缺乏有機內在聯繫的特點,但多少反映了我們在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方面的差距。

三是對議定工作的落實抓得不夠有力。我們十分重視決策,力求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但對決策的執行情況,特別是對執行結果的督查做得還不夠,導致有些工作雖然花了大力氣,但實際效果卻不太明顯。

四是工作上缺乏經驗,需要更進一步磨鍊和提高。我上任以來,一段時間內總是唯恐事情做不好,任務完不成,會辜負組織和同志們的期望。因此,在有的事情上管得太嚴,要求過高,有的管得太細,事必躬親,不夠放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一些同志的積極性的發揮。

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主要是運用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不夠,思維方式還不夠辯證,思想觀念還不夠解放。這次述職以後,我將進一步對照領導和同志們的要求,冷靜思考自己的工作和思想,虛心接受領導和同志們對我的評議和批評幫助,注意克服缺點和不足,更好地把學習和工作有機統一起來;把統攬全局和重點突破有機統一起來;把解放思想、積極探索和求真務實、紮實工作有機統一起來;把堅持原則、嚴格要求和講究方式方法有機統一起來,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和創造性,並以這次述職為新的起點,腳踏實地,勤奮工作,繼續接受組織和羣眾的監督,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僕。同時,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和省人大的監督下,具體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認真履行職責,在做好“三個服務”上下功夫。江總書記在接見第十一次全國民政會議代表時指出,“民政工作要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最需要幫助的困難羣眾服務,為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服務”。為此,我將按照江總書記“三個服務”的要求,認真履行職責,帶領全廳同志積極進取,紮實工作,使基層政權建設、區劃調整、救災救濟、城市低保、優撫安置、老齡工作、民間組織管理、社會福利等各項民政工作都能體現“三個服務”的思想,努力維護好人民羣眾的生存權、發展權和民主權,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社會環境。

二是進一步解放思想,在推進“三個轉變”上做文章。今後一段時期我省民政工作要以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為重點,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圍繞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圍繞人民羣眾物質文化生活需要,逐步實現民政工作指導思想由“立足民政,面向民政”向“立足民政,面向社會”轉變;工作重心由“以農村為主”向“城鄉並重”轉變;工作方式由“單純依靠行政手段”向“法制化、社會化方向”轉變,努力實現有效的社會救助、優質的福利服務、廣泛的基層民主、牢固的軍民團結、規範的社會管理。

三是進一步加大力度,在實施“三大戰略”上見成效。一要實施“改革帶動戰略”。重點是改革城市基層管理體制,加強社區建設,使之成為民政工作新領域;深化救災體制改革,推動救災工作再上新台階;全面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進一步促進社會穩定;積極探索優撫安置工作的新路子,創造新的江蘇特色。通過改革,促使社會行政管理職能履行得更好,社會穩定機制發揮得更充

分。二要實施“法規強化戰略”。一方面要結合我省實際,積極爭取省人大和省政府制定相關法規和規章,使民政工作規範化、法制化;另一方面要加大民政執法力度,進一步加強民政法規宣傳普及工作,不斷提高民政執法人員的行政執法水平,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從而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三要實施“人才興業戰略”。在培養、引進和使用人才方面大膽實踐,加強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廉潔、務實、高效的民政幹部隊伍,為我省民政事業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證。

述職至此,不當之處,請批評幫助。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