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研究方法【新版多篇】

欄目: 開題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21W

開題報告研究方法【新版多篇】

開題報告研究方法 篇一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教學效能核定運動後,引起了世界各國教學學者的關注。20世紀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論中占主導地位的教學觀是“教學是藝術”。但隨着20世紀以來科學思潮的影響,以及心理學特別是行為科學的發展,人們意識到,教學也是科學。即教學不僅有科學的基礎,而且還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從產生至今,有效教學就一直是教學研究的焦點之一,但有效教學研究的歷史表明,有效教學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其內涵一直隨着教學價值觀、教學的理論基礎以及教學研究的變化而不斷擴展、變化。所以,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是教育科研一直永恆的主題。

當前有效教學大體有四種取向:一是科學主義(以加涅的“設計教學思想”為代表);二是建構主義(以杜威的“參與者知識觀”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納的理論”為代表)。四是最優化理論(以巴班斯基的理論為代表)。這四個理論就是我們進行課題研究的理論支撐,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實施新課程以來,基礎教育教學領域又一次開始關注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實現有效教學的研究。從近幾年的新課程教師培訓和教學指導中發現,很多新課程教師在有效備課、有效教學、有效評價等方面存在許多問題。為此,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在於給處在迷茫中的新課程教師提供一種有效課堂教學的行動方案和有效指導,探索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有效教學方法,通過研究建構適應新課程理念的有效課堂教學理論與方法體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力促進新課程改革進程。所以,在新課程背景下開展本課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研究有效教學策略,建構有效教學課堂新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與效益。

2、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用熱情和興趣點燃智慧,讓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實行師生互動的探究式改革,學會並自覺地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建構自己的知識框架和理論體系;

3、建構有效教學評價指標和管理體系。掌握有效教學的評價標準,而且能夠靈活地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調整評價標準,科學地將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教師的工作實績。

4、推進學科建設,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業務水平。使多數教師自覺地變奉獻型為效益型、職業型為事業型、“教書匠”為教育家,力求成長為一批優秀教師和省市級學科帶頭人。

三、課題的界定(對關鍵詞和題目的説明)

1、有效教學方法:有效教學方法是指通過實施一定的教學方法後,教師幫助學生完成了學習任務,獲得了預期的進步和發展,實現了教學目標和促進了學生內在的發展與全面發展,包括知識、智力、情感、創造力、思維與實踐能力等方面的發展。

2、有效教學策略:有效教學也是一種策略。即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採用的一系列具體的問題解決行為方式。按照有效教學目標管理的教學流程,有效教學策略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教學的準備策略、教學的實施策略和教學的評價策略。

四、課題研究要解決的問題

從國內外文獻研究來看,有效教學的研究目前存在的問題有二:一是國外研究成果固然有其科學性、先進性,由於文化、教育背景差異,難以有效地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如何接受、借鑑、創新是我們應該着重研究的問題;二是國內研究成果大凡是文獻研究和建議性理論研究,缺乏紮實的實證研究,缺少實踐基礎,在指導性和普遍意義上看,缺乏推廣價值。

綜合分析基礎教育課堂教學的教學策略研究所取得的成果發現,雖然有一定的經驗和有效的課堂教學策略,但針對普通中學,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的外來務工子女佔多數的普通中學的特點進行課堂學科教學策略研究的成果還不多見,而新課改背景下普通中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的研究更是很少。如何讓有效教學的理念“本土化”、“實踐化”,將教師教學行為合理分解,滲透到學科課程中去,在微觀層面做羣體性、持久性研究,從根本上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該課題研究的主要要解決的問題。

五、課題的研究思路

本課題研究將依據新課程教學理念、借鑑國內外先進有效教學研究的實踐經驗,探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適應我校特色課堂教學環境的有效教學理論、方法以及行動策略。研究中充分體現行動研究理念,以質性研究方法為主,以量化研究方法為輔;實驗研究與理論研究相結合;過程研究與形成研究相結合;個體研究與綜合研究相結合。

六、課題的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可採用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和經驗反思法等。

文獻研究法:作為學習理論、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資料主要來源於教育理論書籍、報刊雜誌以及網絡下載的相關資料等。行動研究法:結合課題方案定期開展專題研究、課題論壇、撰寫教學反思、教學隨筆等。

個案研究法: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檢驗,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邊歸納,邊總結,形成有鮮明個性的有效教學個人案例。針對某一課例或某一教學片斷的教學有效性進行個案研究,提煉出共性的結論來。

經驗反思法:通過閲讀有關教學刊物、觀摩名師名課,有目的地整理課堂教學中的教學現象,分析研究師生課堂教學行為,提煉優質教學的規律。

七、研究步驟及進度

(一)研究步驟

1、準備階段:成立“新課程有效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組,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召開全員參與的動員大會。

2、第一階段:組織課題組的全體成員進行理論學習,文獻研究。對學生學習狀況、教師授課情況進行調查,找出低效、甚至無效負效的原因,各教研組在調查的基礎上完成課題開題報告,完善課題計劃,做好課題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準備工作。硧定教師研究的子課題。

3、第二階段:教師積極開展有效教學的課堂實踐活動:撰寫有效教學設計,有效教學案例分析,上研究課,集體觀摩,集體評價、討論,經常進行課後反思,各學科之間相互交流切磋,部分教師把課堂實踐的經驗逐步上升提煉為有效教學論文。

4、第三階段: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研究,總結推廣典型經驗成果。教師撰寫論文。

5、第四階段:對研究資料進行系統整理、統計、研究分析,徵集論文,課例。反思,影像,撰寫結題報告,迎接結題驗收,做好推廣工作。

(二)目前進度

課題組為了搞好本課題做了大量準備工作。認真學習查閲了大量的資料;購買了相關的教學資料、資源;查閲有關國內高中課堂教學研究現狀的文章;觀摩了大量的優質課,課題參研人員相互聽評課,充分討論了課題的可行性。

八、研究成果的形式及適用範圍:

(一)課題成果形式:

1、課題報告,階段性的研究論文

2、教育教學的典型個案

3、教學實踐中的公開課、教案及課件

4、師生的心得體會

5、課堂教學活動所獲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

(二)適用範圍:新課程標準下國中教學

九、本課題組成員

1、課題領導小組

2、課題研究小組

開題報告研究方法 篇二

課題《幼兒園文明禮儀教育方法研究》在我充分調出論證的基礎上提出的。相信經過我的努力實踐一定能取得非常滿意的試驗效果,下面就本課題的研究背景、目標、意義及各項實施辦法作以彙報。

一、有關概念、研究背景及研究意義

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禮儀的指的是尊重,即在人際交往中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別人。古人講“禮儀者敬人也”,實際上是一種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禮儀的“儀”字顧名思義,儀者儀式也,即尊重自己、尊重別人的表現形式。總之禮儀是尊重自己尊重別人的表現形式,進而言之,禮儀其實就是交往藝術,就是待人接物之道。

幼兒禮儀教育,是幼兒雲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幼兒園中加強文明禮儀教育,不僅塑造幼兒健全人格,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質,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研究背景:

(一)幼兒健康成長的需要

禮儀是人類文明的標尺,禮儀是一個人美好心靈的展現。中國作為5000年曆史的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在否定傳統弊端的同時,業丟掉了一些傳統的美德,幼兒對文明禮儀知識知之甚少,禮儀認知與行為相脱節,一方面是社會大環境中不文明行為的薰陶,另一方面是接受禮儀教育不夠。

(一)社會的需要

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獨生子女的增多,家長為孩子提供了優越的生活環境,孩子過着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甚至有的孩子染上不良的惡習,野蠻霸道,缺乏教養,而現代社會發展對人的文明禮儀要求越來越高,因此對幼兒開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二)幼兒心裏發展的需要

在幼兒階段,開展幼兒文明禮儀教育活動,使他們從小系統的接受良好禮儀規範的薰陶教育,從而養成其良好的個性品質,為其將來成為社會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礎

研究意義:

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於一個人來説,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

開題報告研究方法 篇三

第一部分 課題開題報告與研究方案的含義與作用

開題報告,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説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説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

研究方案,就是課題確定之後,研咳嗽痺謖嬌寡芯恐爸貧┑惱隹翁庋芯康工作計劃,它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和步驟。研究方案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着關鍵的作用,尤其是對於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説,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

第二部分 寫好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應做的基礎性工作

寫開題報告和研究方案要了解它們的基本結構與寫法,還要做好很多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我們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複別人走過的路,而會站在別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進行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研究;其次,我們要掌握與我們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沒有理論基礎,就很難深入研究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進行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加強理論學習,這樣制定出的報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第三部分 開題報告的結構與寫法

(一)課題名稱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水平和發展趨勢

就是本課題有沒有人研究,研究達到什麼水平、存在什麼不足以及正在向什麼方向發展等。開題報告寫這些內容一方面可以論證本課題研究的地位和價值,另一方面也説明課題研究人員對本課題研究是否有較好的把握。

(四)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現在進行的課題基本上都是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這就要求必須有一些基本的理論依據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研究試驗的理論依據。我們進行教學模式創新實驗,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等為理論依據。

(五)課題研究內容、方法

(六)課題研究工作的步驟

(七)課題參加人員的組成和專長

主要看參加人員的整體素質與水平,尤其是課題負責人的水平如何。如果參加人員和負責人既沒有理論又沒有實踐經驗,這個課題無法很好地完成,也就無法批准立項。

(八)現有基礎

主要是人員基礎和物質基礎。很多課題對人員和設備方面要求是比較高的,如果基本的研究條件都沒有,這個課題同樣不能立項。

(九)經費估算

課題在哪些方面要用錢,用多少錢,怎麼管理等。

開題報告研究方法 篇四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1、課題研究的背景

中學地理教學中,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也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地理教學目標必須在課堂中完成。然而,我校地處農村,學生的基礎較差,使得新課標的要求無法順利得以實現,而教師又迫於教學任務的完成,最終又回到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上,其結果是教師苦教,學生苦學,且學生成績低下,課堂教學效率極低,教學質量差。

因此,探索新課標下的有效教學勢在必行。本着提高教學質量從改變課堂教學方法開始的設想,我把《中學地理教學方法研究》作為自己的課題進行研究。

2、課題研究的意義

(1)更新教師教學方法。教師從古至今都肩負着“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然而,在知識經濟時代,新課標強調的是以學生為中心的交互式教學,教師扮演的角色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引導者。因此,教師要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時間、空間和資源,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和創造力,儘量挖掘他們的潛能,利用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新課標要求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把以往的“鴉雀無聲”變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自由活動”,“注入式教學”變成“自主探究”,同時也要鼓勵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協作。

(3)教會學生學習地理方法。地理教學,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而且要更加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科學的、適用的學習方法。由聽懂知識到學會知識,由學會知識到回學知識,由教師教會知識逐步過渡到不要老師教而自己學會知識,成為學習知識的真正主人。

本課題研究的意義在於獲得提高高中地理教師教學活動和學生學習活動的有效途徑與方法。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同時也能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同時也使得新課標理念得以深化,教學質量得到明顯提高。

二、課題理論依據

1、有效教學策略:其理論源於20世紀上半葉,是20世紀極具代表性的教學思想,它關注和研究了教學活動,教學環境,教學媒體等有效教學關係,是本課題研究的主要理論。

2、建構主義理論:是以“知識建構”為核心的教育與課程理念,而貫穿於建構主義所形成的眾多教學策略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活動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性的知識構建為中心的思想。

3、教學最優化理論:巴班斯基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的理論認為:要達到教學最優化的目的,就必須分析學生狀況和教學任務,明確教學內容,選擇加以測定和分析等等。要達到最優化的關鍵: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質的東西,確保學生能掌握這些內容;二是選擇能有效地掌握所學內容、完成學習任務的教學方法、方式,進行有區別的教學。

4、新課改理念:是把培養學生的獨立人格和獨立個性當作優先追求的目標,通過實施一定的課堂教學策略,使每一個學生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提高。

三、課題研究內容

本課題—《中學地理教學方法研究》,就是要讓課堂面向全體學生,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堂教學的功能和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在單位時間內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成育人目標,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因此,本課題的研究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設計的研究。是否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生創造力,使其成為學習主人。

2、探究活動、課堂設問及多媒體應用研究。是否展現了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

3、是否使學生明確課程的學習目標及教學三維目標順利實現。

四、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蒐集課題相關文獻、論文、論著,進行理論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為課題研究打下堅實理論基礎。

2、問卷調查法 。瞭解地理課堂的。現狀,運用統計技術描述出地理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為實現地理教學方法提高指明方向。

3、課堂實踐法。在教學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完善,把研究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邊歸納,邊總結,最終探索出提高中學地理教學有效方法,為自己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

4、經驗總結法。在實驗過程中,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經驗交流與總結,積極撰寫有一定價值的經驗論文,採取總體規劃、分步推進的實驗策略。每個階段有方案、有計劃、有記錄、有總結,定期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最後彙總階段成果和實驗過程,形成自己的整體實驗成果。

五、課題研究步驟

1、申報階段(2018年3月——2018年4月)為課題的確定與申報階段。本階段的主要目標為完成課題的申報工作。主要工作為確立課題、組織課題申報。主要成果為課題申報材料。

2、準備階段(2018年5月——2018年7月)為課題研究準備階段。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課題研究的理論學習及撰寫開題報告。

3、實施階段(2018年9月——2018年11月)為課題的全面實施階段。本階段的主要任務為制定課題研究實施方案,設計調查問卷並對問卷進行分析,總結階段性研究成果,並撰寫研究報告,形成論文。

4、總結階段(2018年12月)為課題總結階段。對前期調查研究成果做全面分析總結,並撰寫結題報告,申請結題。

六、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預期成果:

1、教師教學觀念發生了轉變,教學方法得到極大改進,學生學習成績穩步提高。

2、學生學習方式發生初步改變。學生的主體性充分體現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對地理學科興趣逐步增強,成為學習的主人。

3、注重教學的三維目標達成,學生不僅掌握了地理知識,而且樹立了正確的自然觀、環境觀,使得教學理念得到極大的發展。

表現形式:

1、開題報告、實施方案、調查問卷、論文。

2、形成經驗,加以推廣。

開題報告研究方法 篇五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人,“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觀念逐漸深人人心。開展和參與課題研究是教師獲得自我持續發展能力的最佳途徑。事實證明,通過開展課題研究,邊學習邊做課題,邊研究邊實踐,逐漸成為研究型的教師不乏其人。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課題研究,開題報告如同建築師的藍圖。有了好的開題報告,才能使研究工作者有計劃、有系統、有組織地開展研究工作,以保證課題研究任務的順利完成。因此,制定開題報告是課題由設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關鍵步驟。當前許多教師由於過去從未做過課題研究,現在要申報課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不知從何人手。為了使廣大教師更加積極而有效地開展課題研究活動,培養、提高教師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能力和水平,本文從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作用、結構等方面來談教師應該如何規範撰寫開題報告,力求對教師提供一點啟示。

一、課題開題報告的含義與作用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何謂有價值、有創見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從何而來呢?這需要研究者長期實踐、細心觀察和深思熟慮。當自己提出的課題得到上級認可後,就要把自己的研究方案設計好,即撰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

課題開題報告就是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規劃和制定。換言之,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課題實施計劃。開題報告主要説明這個課題有價值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説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

撰寫課題開題報告是提高選題質量和水平的重要環節,是創新新知,不是可有可無的。正如學者文翁説過,“搞好開題報告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大家理清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設計”。制定課題研究計劃和安排,是為解決自己提出的問題提供探索的途徑。課題開報告初步規定了課題研究各方面的具體內容和步驟,對整個研究工作的順利開展起着關鍵的作用。對於科研經驗較少的人來講,一個好的方案,可以使他們明確課題研究的方向,避免發生進行一段時間後不知道下一步幹什麼的情況,保證整個研究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可以説,課題開題報告水平的高低,是一個課題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反映。沒有科學的開題報告,就沒有科學而有價值的成果。隨着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規範化不斷加強,開題論證問題越來越受到教育科研管理部門的重視。

二、撰寫課題開題報告的基礎性工作

寫好科研課題開題報告要了解其基本結構與寫法,但“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重要的還是要做好基礎性工作。首先,要了解別人在這一領域研究的基本情況。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點就是要有創造性,熟悉了別人在這方面的研究情況,才不會在別人已經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況下,重複別人走過的路,而是站在別人研究的基礎上,從更高層次、更有價值的方面去研究;其次,要掌握與研究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理論基礎紮實,研究工作才能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否則,沒有理論基礎,你就很難深人進去,很難有真正的創造。因此,我們進行教育科學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資料。要加強理論學習,只有這樣制定出的開題報告才能更科學、更完善。

三、課題開題報告的結構

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後的首要工作。通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瞭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現實,則可以立即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作”。課題開題報告的寫法根據課題研究的類別略有不同。但一般地説,科研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題研究的背景

2、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繫和區別

3、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4、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5、課題研究的目標

6、課題研究的內容(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7、課題研究的過程

8、課題研究的方法

9、預期研究成果

10、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1、參考文獻

四、課題開題報告撰寫規範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首先,要闡明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進行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都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明為什麼要研究這個課題、研究它有什麼價值,能解決什麼問題。一般可以先從現實需要方面去論述,指出現實中存在這個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本課題的研究有什麼實際作用,然後,再寫課題的理論和學術價值,最後就是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這是課題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決的重要問題與提出的背景間有着必然的、照應的聯繫,不能遊離或架空。

這些都要寫得具體,不能漫無邊際地空喊口號,寫成諸如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一般性的口號。一位高中化學教師在課題開題報告中對其課題意義是這樣寫的:“大學聯考實施3十x方案後,化學學科作為一門選考科目,其教育、教學必將受到一定影響。如何在當前的形勢下進一步提高高中化學教學和教育水平,這是化學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本課題正是以3十x對高中化學教學的影響為引線,以1999屆至xx屆為觀察樣本,運用觀察、統計、訪問等現代教育科學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實施過程中調整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問題,為在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提高高中化學教學水平進行有益的探討”。這樣有針對性地寫使別人一看就覺得科學性、實用性比較強,的確有價值。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繫和區別

闡述這部分內容必須採用文獻資料研究的方法,通過查閲資料、搜索發現國內外近似或界於同一課題研究的歷史、現狀與趨勢。

歷史背景方面的內容:按時間順序,簡述本課題的來龍去脈,着重説明本課題前人研究過沒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研究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麼他們的分歧是什麼?存在什麼不足,通過歷史對比,説明各階段的研究水平。

現狀評述,重點論述當前本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着重評述本課題目前存在的爭論焦點,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闡述本課題與之聯繫及區別,力求表現出自己課題研究的個性及特色。這一部分的內容應力求精當,力求體現自身研究的價值。

發展方向方面的內容:通過縱(向)橫(向)對比,肯定本課題目前國內外已達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能的發展趨勢,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決的方法。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實踐意義,指向操作層面,即通過課題研究對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有什麼促進,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有哪些好處。它的闡述是通過假設關係,勾勒出通過研究可能會或一定會產生的實踐效果。

中國小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於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在理論方面的學術研究價值可能比較匱乏,但也不可否認,通過研究,可能達到了對某一相關理論的細化和補充,對某一理論進行了具體闡述與充實,或許還會產生賦予全新內涵的實用理論。這部分內容有就寫,無則免。

(四)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界定即定義,課題界定,即對課題的詮釋,對課題的核心概念進行説明。採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論、整合文獻知識等,以分段或標題陳述的形式確定概念及其內涵與外延,採用分——總的方法,對課題中的研究對象、範疇、方法,抽取出本質屬性分別給予概括,最終形成對整個研究課題名稱的科學界定。

如: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策略研究》這個課題中,對課題的界定為:

本課題的研究就是圍繞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問題,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理論和知識,積極探索與研究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途徑、方法、手段及學校環境等方面的問題,為職業學校進行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可借鑑的實踐模型。

創新精神是指人的綜合性的積極穩定的創造性心理品質,是人們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時表現出來的一種不因循守舊而積極求新的精神,是驅動外顯創新行為的內隱動力。人的一切創新活動都是以創新精神為基礎,沒有創精神便沒有人的一切創新活動。因此人類的創新精神是創新活動的根本動力與靈魂。

實踐能力是指人們運用理論知識、操作、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支撐性理論也就是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理論支撐行動,科學的理論是科學研究的保證。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研究試驗的理論依據;進行教育模式創新實驗研究,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為理論依據

(五)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通過研究,要達到什麼目標?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研究目標一般包含以下三方面:

1、教師:通過研究希望獲得某一(些)教育教學規律,落實在知識產品上,表現為教師教育知識的增長,教育經驗的豐富,教育方法的創新和教育理論的發展等。

2、學生:通過研究所要達到的培養人才的目標,落實在學生的身上,表現為學生的發展和成長 。

3、學校:通過研究所要達到的學校教育工作改革和發展的目標,落實在學校工作過程中,表現在學校的效益上。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

(六)課題研究的內容(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有了課題的研究目標,就要將研究題目依據研究目標展開、細化為若干小問題。課題越大,內容越多,越要具體,研究範圍較大的課題應列出各子課題的內容。

目前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

2、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

3、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義當作研究內容。

因此,我們要學會把課題進行分解,一點一點地去做。例如:《國中語文活動課實驗研究》的開題報告指出,本課題研究的中心是,如何科學有序、切實有效地開展國中語文活動課。具體內容包括下列三個方面:

1、根據國中各年級學生的情況和語文教學要求,對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對學生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素質的發展進行詳細的目標規定,從而建立國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目標體系。

2、根據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和語文學科的特點,安排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的內容,內容的安排力求充實、精確、有序,並初步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活動課內容體系。

3、根據國中各年級語文活動課目標內容和國中各年級學生的特點,探索國中語文活動類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確定活動類課程的教學時間、空間及程序,並在此基礎上形成多種切實可行的可操作的語文活動教學模式。

(七)課題研究的過程(步驟和計劃)

課題研究的步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驟要充分考慮研究內容的相互關係和難易程度,一般情況下,都是從基礎性問題開始,分階段進行。一般劃分為三個階段:前期準備階段、中期實施階段、後期總結階段。每一個階段有明顯的時間設定,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要有詳盡的研究內容安排、具體的目標落實,從而保證研究過程的環環緊扣,有條不紊、循序漸進。

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保量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也可據此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和管理。

(八)課題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通過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為什麼要用這個方法?以及要“做什麼”、“怎麼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實驗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經驗總結法、行動研究法等等。一個大的課題往往需要多種方法,小的課題可能主要是一、兩種方法。比如,要研究學生實踐能力的現狀必定離不開調查法;要研究問題家庭學生的教育對策可採用個案法等等。這一部分是課題方案設計的主體,課題研究是否有價值、目標任務如何得到研究落實,在這部分應給人一覽無餘的感覺。

(九)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與表現形式

課題研究成果預測即研究過程中可能會帶來什麼成果?成果形式包括研究報告、教育教學論文、專著、影像資料(含課件)、典型的教案、教具學具、學生作品等。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就是這個課題沒有完成。在開題報告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可以使研究者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以便從開始就可以着手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同時也有利於課題管理者據此對課題進行檢查驗收。

(十)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即研究課題的可實施性,是指課題研究所需的條件是否具備,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資料、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研究者的學歷、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經驗等等是否具備。它建構於先進的理念、科學的設計、紮實的功底等,一句話,就是要從若干方面説明對本課題的研究,我們有實力、有能力、有潛力去完成。

成立課題組、健全研究機構,做到研究任務、時間、人員三落實;制度保證:制定課題管理條例、規範學習、研究制度,以激勵為槓桿,激活教師研究熱情;經費保證:設立課題研究專項經費,保證研究過程中相關書籍、必要設備的添置及外出學習、開展活動等的經費來源;技術保證:聘請專家擔任顧問,選派骨幹外出培訓,組織外出參觀學習等;課題研究與學校工作相協調:做到教學科研化,科研教學化,使學校教育教學與教育科研同步發展、共同提高。

開題報告研究方法 篇六

(1)模糊層次分析法

本論文考慮到綠色造船評價指標既有定量指標又有定性指標,可以藉助模糊評價方法的處理方式,將一些模糊的概念轉化成定量的數據。此外,為了表達綜合評價目標的層次性,考慮採用層次分析方法,建立評價對象和評價指標體系。因此,本文結合了層次分析法和模糊評價法的優點,採用模糊層次分析方法對船舶建造的綠色度進行綜合評價。

(2)理論研究與實證研究相結合的方法

綠色造船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注重理論與實證兩種研究方法的結合,對現實中改善船舶建造活動與環境的關係,具有一定的評價和指導意義。本文采用該方法,界定了綠色造船的定義以及綜合評價目標等相關概念(第2、3章);構建了綠色造船評價指標體系;結合模糊層次分析法,構建了數學評價模型(第4章)。最後,結合實例進行驗證研究(第5章)。

(3)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方法

本文在研究過程中,重視併力求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進行研究。本文根據綠色造船的三大特徵,構建了綠色造船評價指標體系(第3章)。採用模糊層次分析法確定了各個評價指標的權重,並結合專家打分法和中國節水技術政策大綱、《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等權威統計數據給予評價指標以定量的數值,最終得出定量的綜合評價結果(第4章)。

(4)比較研究的方法

比較研究方法[32]是確定事物之間共同點和差異點的一種邏輯方法。在現實中,比較研究法幾乎成為認識事物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本文在總結綠色造船定義中大量採用比較研究法,通過橫向比較找出綠色造船和一般造船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以及中、日、韓三國造船現狀的比較(第2章);然後,將眾多綠色度評價方法進行比較,比較各個評價方法的優點和缺點,為綠色造船評價指標體系選擇適當的評價方法,從而使綜合評價結果更具科學性與合理性(第4章)。

(5)歸納與演繹相結合的方法

歸納與演繹相結合的方法是一種辯證邏輯的方法。本文歸納分析了綠色造船的四個流程(第2章);在此基礎之上,歸納了綠色造船的三個特徵的研究並構建了綠色造船評價指標體系(第3章)。

開題報告研究方法 篇七

一、本課題的申報及立項

2012年4月,在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下,由亳州九中歷史組長佟莉老師牽頭,亳州九中何彥冰、李海俠等6名中學歷史學科骨幹教師參與發起,聯合組織申報了市級課題《國中歷史教學方法的研究》。2012年10月,該課題通過了亳州市教育局教研室領導小組辦公室的立項申請,被正式立項為亳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12年度課題。

二、本課題的研究背景

1、課程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關鍵。目前,全國上下掀起課程改革的浪潮,長期以來,傳統教學方法被視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但現在的教學方法日趨封閉僵化,僅侷限於學科知識範圍,遠離學生實際生活和社會生活。

2、蘇霍姆林斯基:教育主要依賴學校,學校的主要教育力量是教師,學生文化水平有賴於教師的文化水平,有賴於他的精神豐富性、知識、多藝和寬闊的眼界。教師必須具有一種對知識的不可熄滅的渴求精神!唯有如此,才能駕馭青年的思想,點燃起學生心靈深處的智慧火把,完成時代所賦予的“特殊使命”。

3、2010年7月,國務院正式公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是21世紀我國第一個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是今後一個時期指導全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這對於新課程改革尤其是教師的教育教學改革指明瞭方向。教學方法以教學改革為突破口,尊重學生的個性,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讓教學變得新鮮有趣,學生樂於接受。在本課題的實踐探索中,力求能夠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突出個性化教學方法的優勢,促使教法在素質教育中的功能得以真正的發揮。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良好環境。”這對於新課程背景下一線教師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明確要求。對新歷史課程的教學方法沒有作相應的要求,影響的新課程的學習效率。具體表現在:

從形式上看,教學方法從“滿堂灌”發展到“滿堂問” 。忽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訓練,達不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

從難度上看,教學方法缺乏層次性。脱離學生的實際情況,不論是哪種類型的學生,方法都是一模一樣的,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久而久之,勢必嚴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從內容上看,忽視了與其他學科的有機結合,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廣度,不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活學活用。

三、本課題的研究條件

1、理論條件

蘇聯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贊可夫(1901~1977年)提出發展性教學理論,主張“以最好的效果,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即系統地、有目的地在學生的發展上下功夫。”

前蘇聯建國時期的卓越的心理學家維果茨基(Lev Vygotsky,1896——1934)曾經提出“最近發展區”理論,將其定義為“實際的發展水平與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分成了三種類別:學生能獨立進行的、即使藉助幫助也不能表現出來的、處於這兩個極端之間的藉助他人幫助可以表現出來的。維果茨基明確指出了教學與發展之間的關係,教學促進發展,教學應該走在發展的前面,“良好的教學走在發展前面並引導之。”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當代認知心理學派和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傑羅姆布魯納(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先生提出的學科基本結構理論認為,圍繞“教什麼”、“什麼時候教”、“怎樣教”,認為“不論我們選什麼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

從心理學角度看,科學而有效的教學方法的主要功能是: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史興趣;有助於培養學生高尚而健康的情感;有助於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2、資源條件

我們具備了開展本課題研究的以下理論與資源條件:近年來黨和國家頒佈的有關教育改革的指導性文件,例如1998年12月國務院頒發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佈的《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決定》;2001年7月國務院公佈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2010年7月國務院頒佈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等。

近年來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有關教育發展與改革問題的講話;例如江澤民、胡錦濤等對我國教育問題的重要論述;胡錦濤、温家寶在2010年7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重要講話等。

《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師範大學2001年出版,人手一冊)、《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人手一冊)。

有關歷史新課程學術專著30餘冊;歷史新課程改革等問題的研究論文、研究報告(課件)一百多篇,已經整理成電子稿,供課題組全體成員參考。

刊登有關新課程改革研究論文的雜誌:例如《課程教材教法》、《歷史教學中學版》、《中學歷史教學參考》、《中學歷史教學》、《歷史教學問題》等(課題參與學校均訂閲)。

有關歷史學科新課程改革的網站:例如“基礎教育網”(http:www、100875、com、cn)、“中國史學網”(http:www、chinahis、com)“中國歷史課程網”(hist、cersp、com)、“中學歷史教學園地”(www、zxls、com)等。

此外,我們將時刻關注學界研究動態,借鑑學界前輩、專家和廣大同仁的研究成果,積極參與學界前沿研究,加強與前輩、專家及同仁的切磋與交流。

3、新課改提出“高效課堂”的理念,我們希望通過歷史教學方法的研究讓歷史課堂教學更有效率。

4、有我們亳州九中領導重視和支持,同時我們亳州九中有着過硬的硬件資源和優秀的教師團隊。

四、課題研究內容及方法

隨着現代歷史教學的不斷改革、優化,傳統的教學方法越來越不適應當前歷史教學的需要,這就對教學方法的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符合“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符合學生水平,符合教學目標,還要體現啟發性、典型性,有助於激發學生興趣,鞏固和加深所學的知識,又能形成相應的技能技巧。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學習上的差異性,提倡“基本教學模式+靈活多樣的內容設計”。鑑於此,學校教研組配備了兩台電腦,便於教師查找資料。一方面學校為教研組資料庫訂閲了不同的圖書資料;另一方面模式,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做有所得,這就要求教學方法形式多種多樣。

本課題研究的方法,可採取觀察法、問卷法、調查法、經驗總結法等,課題研究初期,綜合組教師要根據自己所任學科特點,制定相應的具體研究方法和手段,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調查問題學生的根源。

(1)理論研究:通過相關理論的系統學習和研究,吸收先進理念解決有關疑問,為課題研究提供理論支持。

(2)個案研究:選取典型案例,進行科學合理的跟蹤、調查、分析,為課題研究提供詳實的資料。

(3)實驗總結:在調查摸清底細的基礎上,進行實驗,不斷總結,不斷調整,形成有本校特色的操作方法。

(4)行動研究:堅持理論聯繫實踐,邊實踐邊探索。

(5)對比研究:在同一年級,不同班級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利用考試對比兩種教學方法的效果。

研究對象:為課題組成員所帶班級的學生。

五、課題研究範圍及實施原則

課題組從研究內容本身實際情況出發,按照班級學生年齡特點,結合所任學科特點,突出課堂教學主陣地,在不同年級、不同班級進行研究,逐步摸索新課標下國中歷史教學方法,為培養學生良好課堂行為習慣的途徑與方法,糾正不良行為習慣,為學生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1、全面性原則。

研究《國中歷史教學方法》時,要研究教師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全面完成課堂教學的各項任務,全面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2、主體性原則。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以學生為主體,以有利於學生髮展制定教學策略,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方案、組織教學過程。課堂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重視培養學習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在教學中要體現教學的民主性、科學性和實踐性。

3、實踐性原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教研活動只有貫穿於實踐活動中,才能發揮其失效性功能,也只有在實踐活動中,才能更好地發現問題,調整教法,總結經驗,走向成功。本研究在實踐中探索、實踐中檢驗、實踐中提高。

4、發展性原則。

教師的課堂教學應關注學生的發展,以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可持續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關注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使學生的人格、學識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5、滲透性原則。

教師在課堂教學方法的實施過程中要做到教書育人,關注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在不同學科教學中有機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6、合作性原則。

本研究要求課題組全體成員在通力合作、共同實踐與探索中完成,發揚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家、校聯合,為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六、課題研究措施與步驟

(一)實施措施

(1)加強研究人員的培訓。課題立項以後,組織研究人員學習課題實施方案,明確研究目的,瞭解研究內容,掌握研究方法。學習與課題相關的理論專著。

(2)課題研究納入日常工作,制定課題實施計劃,有計劃有步驟進行研究。把課題研究作為校本教研的一種有效形式,通過研討課、交流研討會等形式開展課題研究。課題研究覆蓋到學校管理、年級管理、班級管理、學科教學各個層面,形成學校物理教研組總課題——課題組成員子課題,學科教師小課題的研究網絡。

(3)資金保障。課題研究需要一定的經費投入,如外出學習、購置圖書、研究人員的科研經費、論文的評選等。必要時學校需從辦公經費中支付。

(二)實施步驟

1、實施階段:(2012年9月——2015年6月)

各位參加研究的教師先採用一些新方法進行教學,然後通過和學生座談、問卷、考查等方式,確定一項最適合的教學方法。堅持一個學期後,通過考試成績分析、問卷調查等了解教學效果,如果效果不夠理想,課題組負責人召開課題組會議進行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並寫出經驗教訓,向報刊投稿。

2、總結階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

參加研究的教師將自己研究的所有材料進行整理,寫出各自所承擔的模塊的實驗報告,然後轉交負責人,負責人根據所有材料,寫出綜合實驗報告和研究論文,結集投稿,並編出研究集。

七、課題組成員及分工

佟莉:學科組長,負責整個科研課題的理論指導和協調工作,不定期地對研究工作給予督查,同時對歷史研究成果進行整合,將研究成果在全市加以推廣。

胡豔民:負責制定研究方案,組織課題研究,及時召集有關會議,處理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擬訂課題研究計劃、報告等。

何彥冰:負責必七年級教學方法的研究。

李海俠:負責八年級教學方法的研究

屈金全:負責九年級教學方法的研究

耿立濤、何彥冰:主持課堂教學,李海俠、佟莉負責實驗班的教學,曲金全、馬柱華負責對照班的教學,同時負責材料的收集、整理。

開題報告研究方法 篇八

開題報告內容

①本課題來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②本課題所涉及的問題在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

③本課題研究方法、框架和實現預期目標的可行性論證。主要闡述論文寫作方法的運用,論文的寫作框架以及各部分內容之間的相互關係。

④本課題需要重點研究的、關鍵的問題及解決的思路。

⑤完成本課題所必須的工作條件(如工具書、實驗設備或實驗環境條件、某類市場調研、計算機輔助設計條件等等)及解決的辦法。

⑥完成本課題的工作方案及進度計劃。

⑦主要參考文獻。

(2)開題報告組織

①開題報告在實習結束的第一週進行,無故不參加開題報告的不允許參加論文答辯,因故不能按期進行開題報告,必須及時辦理延期手續,經指導教師和系主管領導同意簽字後予以延期開題。

②開題報告由本學科、專業論文指導教師3-4人的評審小組組成。開題報告審核包括文字報告和口頭報告。文字報告:審核選題的依據及其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研究內容、研究方案的合理性;選題的科學性、創新性;開題報告的文字表達。要求開題報告字數為3500字以上,論文提綱要求寫到二級標題,用A4開復印紙小四號宋體打印。口頭報告:要求學生做PPT和15分鐘開題報告陳述,答辯自述概念清楚、條理清晰、論證嚴謹;回答問題正確、邏輯性強。然後由評議小組對報告進行提問,並提出相應的建議或修改乃至重新開題的要求。

③開題報告的評議結果分為優秀、良好、通過或不通過。對未通過者,評議小組專家應寫明理由。未通過者必須在兩週內再次進行開題報告,仍未通過者,不能獲得畢業論文學分。

開題報告研究方法 篇九

一、選題緣由

時代在發展,好多學校的生源都來自於外來務工子弟,這些學生的家庭教育及環境的普遍薄弱,導致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強,課前沒有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使得教學互動難以展開,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使語文教育教學質量難以提高。所以學生必須掌握預習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語文學習水平。

二、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改變過去的傳授式學習方式,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發展的主體,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基本理念將教學活動定位於學生的學先於教師的教,即以學生的預習活動啟動教師的教學活動。預習是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能力,利用教材工具書及其他輔導資料,自己去感知新知識,獲取新知識的一種學習方法。預習,是上好課的前提,是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去了解課文的一個重要的學習方法,是學生學會讀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須激發學生預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由被動到主動,由不自覺到自覺,由要我預習變成我要預習,從而提升預習的有效性。可見,預習是語文教學活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必要途徑,更是提高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

三、課題研究目的、意義

1、通過研究提高學生對預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2、通過研究,引領學生掌握正確科學的預習方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3、通過學習相應的理論知識,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研究的能力。課題的實施會促使教師深入學習理論,以研促教、以研助學,教、學、研相互融合,在實踐中成長,從而提升教師教學研究的能力。

四、課題研究內容

1、學生預習習慣的培養研究。

2、研究針對不同體裁的課文選擇合適的預習方法。

3、語文教師課前預習指導研究。

4、探索適合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教學體系,打造新課程下高效課堂的教學研究。

五、課題研究的途徑與方法

1、教育調查法:對學生進行有關課前預習人數、課前預習興趣等方面的調查問卷,經科學的統計分析後,得出較有説服力的數據或結論。如此實證分析,一方面,可為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可為研究的結果提供支撐性材料。

2、文獻研究法: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查閲與課題相關的基礎理論、應用理論資料,及時分析整理,充實本課題的理論基礎,促進研究的深入。

3、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及時總結各階段的成果與不足,撰寫階段性小結和有關教學案例。

4、案例研究法:教學中以七年級語文課本教學作為案例研究,輔助課題研究。

六、研究計劃

1、根據課題研究目標設計調查問卷,進行調查、分析,進行實證性研究。重點在七年級年級四班進行實驗。

2、請本學科教師配合聽課評課,聽取教師對課的評價,特別是對課堂預習設計的意見和建議。

3、指導預習方法,下發預習方法的指導材料,幫助學生了解一般的預習語文的方法。讓學生懂得因文因人而異,適合的方法才是最好。掌握幾種適合自己的預習方法。

4、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及時記錄實施過程和效果,根據實施的情況和反饋的結果,及時調整改進語文預習方法的策略

5、佈置預習內容任務,分階段分內容有計劃有步驟的加以訓練鞏固。初步打算定為課外自主預習與課內自主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