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居安思危高三議論文(精品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66K

居安思危高三議論文(精品多篇)

居安思危的議論文 篇一

身處高度文明的現代生活,面對極大豐富的物質文明,面對豐富的大自然資源,我們往往被麻痺了,生活如許這般的順暢,自然不會想到困難之時,只一味的追求享樂,追求安逸。

然而人們都像是被矇住了雙眼,一步步深陷享樂主義的陷阱中,資源掠奪,環境破壞,人性墮落,城市裏瀰漫着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腐臭味,究其實質是因為我們安於現狀,不能居安思危,唐太宗就曾告誡子孫不居安思危,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面對現代文明,我們往往被麻痺了,生活如許這般的順暢,自然不會想到困難之時,只一味的追求享樂,追求安逸。因此我們要時刻警惕,培養憂患意識。

時至今日人類就像那寓言中的老鼠,喪失警惕,初嘗甜頭後便高枕無憂,偶爾會有迴歸自然的想法,但又被物質的誘惑壓了回去,直到有一天,才發現自己無力迴天。人類必須醒悟,停止那些無異於慢性自殺的行為,認清自己身處的環境。

面對享樂主義的泛濫,心靈的腐蝕擺正心態才是最重要的,也許你會説我要求不高,即使像梭羅一樣,隱居在瓦爾登湖,或是像陶淵明一樣歸隱山林,也是可以的,然而我們依然要時刻警惕,即使那樣的環境,意外的事件也依然會身邊,要學會掌控着身邊的一切,而不是安逸地躺在那裏享受,一旦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能夠有所防備才是最重要的。但世界卻不會因為你想安逸而讓你安逸。

被關在籠子裏禿鷹,人們都知道他的本領,然而關的時間長了,壞習慣養成了,“錦衣玉食”慣了,它怎麼也想不到有一天它會被放飛,也想不到它會死於飢餓。這令人震驚的事實足以説明,一個人如果不能居安思危,終歸會在災難降臨之時束手無策。古人有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即使在最安逸的情況下,也不忘前方的障礙,這才是真正的居安思危。

人的生命應當如同河流一樣,在平緩細流中不斷地積蓄力量,才能越過前方的山丘,繼續前行。那些安於現狀、無力奔騰的水滴,只會成為一潭死水。死水是死的,而前行的河流就是活水。

這樣做不是杞人憂天,我們只希望屬於自己的那一方天地,不要突然地坍塌下來,那麼請用居安思危的觀念把天的四角支撐起來。

居安思危的議論文 篇二

人生就像窗外的天氣,充滿了不可預測的雷雨、暴風。要想在處處危機四伏的人生海洋中乘風破浪,航行到勝利光明的彼岸,就必須防患於未然,這樣在危險突然降臨時,才不至於手忙腳亂,才不至於一敗塗地。

防患於未然,是對突發危機的預先準備,是對未來各種情況的預測以及採取的相應措施。洪水未到先築堤,豺狼未來先磨刀。中國有句成語,未雨綢繆,説得就是這個道理。還沒有下雨,就先補好屋頂,這樣在暴風雨來臨的時候,就能在温暖的房中躲避風雨的襲擊。在亞洲金融風暴衝擊世界的時候,在日本、韓國、泰國等鄰國紛紛陷入金融大鱷索羅斯的泥潭中時,由於我國領導人高瞻遠矚,為國家的經濟備下了雄厚的外匯儲備,以應付突發的金融危機,事後又採取各種積極有效的防範措施,才使得中國經濟在亞洲金融危機中保持了平穩的發展,成為亞洲的中流砥柱,得到了世界各國的一致尊敬。由此可見,防患於未然,可以避免突發的災難,可以使得未來的損失降低到最小。

亡羊而補牢,不如防患於未然。與其在事故發生之後再採取措施來彌補,不如在其之前就對可能發生的危機進行防範。試想一下,如果養羊人在狼來了之前,先把羊圈的漏洞補好,那又如何會給狼可乘之機把羊叼走呢?在風暴之前修補屋頂,在洪水之前修築堤壩,在荒年之前儲備糧食,比起在風暴之後重建吹倒的房屋,在洪水之後抗洪救災,在荒年之後發糧賑濟,防患於未然豈不是更優的選擇呢?

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是智者避免災禍的良方,是降低損失的最佳措施。在危機四伏的社會裏,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應該牢牢握住防患於未然這把鑰匙,打開通向安全平穩的未來的大門,並把災難和不幸擋在門外。

居安思危的議論文800字作文 篇三

個人的沉浮,時代的變遷,國家的興亡,或許有時僅僅是因為一個小的舉動,小的插曲,小的錯誤所引起的。當今更加複雜多變的時代背景下,憂患意識,這起源古老的字詞,再一次進入人們的視野中。有備而無患,無備則有患,只有生於憂患,而心懷憂患,方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

古人的有備無患,是心繫天下的家國情懷。孟子説:“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范仲淹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霍去病説:“匈奴未滅,何以為家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古人的眼中的憂患意識,是緊緊與家國聯繫在一起的。對家國的熱愛,讓他們更加的深思一個國家興起與衰亡的原因與本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便是先人對其的總結。悠久而綿長的華夏文明中,歷史早已見證了無數“有備”國家的昌盛與“無備”國家的衰亡。

近代的有備無患,是對危機的洞見與預防。一個簡單的舉動,或許拯救了世界。大名鼎鼎的曼哈頓計劃,便是這樣產生的。二戰期間,在發現原子裂變可以釋放出巨大的能量時,愛滿分作文網因斯坦等物理學家擔憂起若是此技術為納粹德國所利用,會造成不逆轉的後果,於是給美國政府寫了一封聯名信,殊不知,此舉拯救了世界,因為對危機敏鋭的憂患,美國才率先掌握了核武器技術,才加快了二戰的進程,讓更多的人儘早結束了戰爭之苦。我們不知道,若是原子彈為納粹所用,又該有多少生靈塗炭,世界又該走向何方?若無憂患意識,何談國家的興盛,戰爭的勝利?危機面前,有所準備,才能無憂後患。

現代的有備無患,是國家走向興盛的根本與基石。中華民族,這個古老滄桑歷經磨難的民族,經歷了無數的內憂外患才走到了今天,我們對於有備而無患更是理解深刻。今日的我們,努力的建設着我們的國家,讓其更加強大。因為我們知道,落後而捱打的屈辱歷史是多麼的心酸,我們為擺脱困境,又付出了多少的努力。此刻的努力建設,都是為將來做準備,為將來一個繁榮昌盛的國家的準備,也是為未來的憂患所做的準備。準備於無患之時,而有備於患難之時,國家才能強盛,屹立於世界。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有備者,才會於憂患來臨時應對自如,迎接挑戰。

居安思危的議論文 篇四

古人有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直至今日,這句話仍為一句至理名言為世人傳承。而又有誰能真正做到。憑藉一己之長,便高枕無憂,安於享樂,而卻毫無憂患之心,無疑自取滅亡。

古有神童仲永,寫字作詩信手拈來,一時人們爭相求之,而其父卻毫無憂患之心,以仲永之詩作換取銀兩,而“不使學”,其年長,才氣漸減,“不能稱前之所聞”,及其成人,“泯然眾人矣”。可見,上天賜予仲永常人之不及的聰慧,而他和他的父親卻沒有任何憂患意識,最終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

反之,一代至聖孔仲尼,生來為常人,無任何優勢,並且要面對家族沒落的現實,而他卻勤奮刻苦,博覽羣書,周遊列國以求教,以“學無止境”勉勵自我。他深知上天沒有賜予他任何多於常人的優勢,於是常常自勉,每日三省其身,“學而時習之”,學思並存之理長存於心。那一根根燃盡的蠟燭,那一個個漫漫長夜,那一頁頁翻過的書柬,造就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千古一人:孔子。

然而,憂患之心不僅是對個人的告誡,更是治國之道。

清朝無疑是缺乏憂患意識的典型。清朝前期的“康、雍、乾”盛世,使之過於自滿,自以為天朝上國,以為維持有先天優勢,便可將“蠻夷”之國踩在腳底。但夢總是要醒的,西洋火炮的一聲震響震碎了清政府的美夢。軟弱無能將遼闊疆土拱手相讓,閉關鎖國將大好河山毀於一旦。

今日之中國,今日之青年,如不存憂患意識於心,又如何能長存,只怕又會步入清朝的後塵。

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便深諳又換知道,雖然他在詩作方面已大有成就,成為宋詞豪放派代表,他卻沒有就此止步,書法繪畫方面鑽研,廢寢忘食,不捨晝夜,將竹畫得栩栩如生,至於“胸有成竹”的地步。

王羲之亦是,即使書法已經爐火純青,但他仍不斷練習,將家中的一譚清水燃為墨色,最終達到“入木三分”之境地,他不懈的追求與勤奮練習使它成為千古書法大家,僅留下千古絕唱“蘭亭序”,引無數風騷瞻仰求之,後人晚輩望塵莫及。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面對卻顯示,我們總是小心翼翼,唯恐出現差錯;而面對優勢,我們往往自以為是,忘乎所以,最終跌倒在自己的優勢上。

人生之路漫漫,吾輩應常存憂患之心,進而上下求索。

居安思危的議論文 篇五

斑馬從不曾忘記奔跑,因為它知道只有跑得快才能逃避敵害,獲得生存;螞蟻一入秋就開始不停忙碌,因為它知道只有積累得多才能穿越寒冬;小樹在還是苗的時候就不停地向深處紮根,因為它知道只有根扎得牢才能頂得住暴雨狂風。動植物尚且知道在安逸的條件下為以後的艱難做準備,我們人類呢,不是更應該懂得,居安思危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嗎?

邁克爾·戴爾説過:“我有的時候半夜會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這樣的話,那麼你很快就會被別人幹掉。”也許有人會説,他是膽小鬼;可我不這樣認為,這句話恰好説明他是個有見識的人。因為有見識才能意識到潛在的危機,才有瞭如今戴爾電腦的輝煌成就。所以説,人要學會居安思危。

南唐李後主的亡國史大家並不陌生,就是因為他沉溺於靡靡之音,荒廢政事才造成了亡國慘劇。儘管當時大臣已經 提醒政治並不安穩,但他只認為自己身居皇位,生活安逸,卻沒有想到日後淪為亡國奴的悲慘境遇。就是因為沒有居安思危,使他最後慘遭毒害。

因此,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不可以沒有憂患意識。一個人如果沒有憂患意識,總是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很出色,那麼他被人超過只是遲早的事。一個公司如果沒有憂患意識,不懂得在競爭中求生存,那麼它被收購也是遲早的事。人被超過可以追回來,公司被收購也可以重新組建,可是國家呢?如果一個國家因一時大意而滅亡,誰又能給你機會重來呢?只有在安穩的時候就考慮到潛在的危機,才能防微杜漸,防患於未然,才能使國家長盛不衰。孟子説過:“內無法家拂士,外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是的,我們就是需要這種憂患意識。只有時時意識到自己會有的危險,才會提早有所準備,才不會面對緊急狀況措手不及。“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這是海爾張瑞敏説過的話,或許正是這種居安思危的理念造就了海爾打不倒的傳奇。

從古至今,有多少實例告訴我們貪圖安逸只能帶來失敗,又有多少實例告訴我們居安思危才能帶來成功。我們是幸運的,但是,我們肩上的擔子又是沉重的。我們要承擔着國家的興盛的責任,我們不能讓中國在我們這代垮下。所以,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培養憂患意識,爭做最好最強。讓我們記住: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永遠保持憂患意識,居安思危,才能使我們長久立於不敗之地。

居安思危的議論文 篇六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自然界和歷史發展的辯證法。海爾張瑞敏常説:“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微軟比爾·蓋茨也常常提醒自己:“我們離破產永遠只有十八個月。”這警示人們,居安思危則存,貪圖安逸則亡。居安思危是保證個人成才的前提,是實現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一個條件。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是一種超前的憂患意識。唐朝有位才華出眾的宰相魏徵,他為輔佐唐太宗李世民治理國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魏徵政治管理的核心就是“居安思危,善始克終”。他常常以隋朝滅亡作為教訓,規勸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克終”。唐太宗接受魏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建議,勵精圖治,從而為“貞觀之治”奠定了基礎。歷史證明,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是國家安定,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的條件。居安思危者,則昌則盛;反之則衰、則亡。翻開歷史長卷,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夫差之於勾踐、項羽之於劉邦??國家如此,個人成長何嘗不是這樣?

為什麼要居安思?由於事物的發展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有一些突發的偶然事

件是人們始料不及的`。“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説的就是這種情況。這種意外的突發事件,往往會使人陷入困境,甚至會改變人的命運。所以作為商人,在事業蒸蒸日上之時,還懂得留一半清醒,來觀望競爭對手;作為農夫,在春播秋收時分,也要抬頭看一看老天的臉色,以備不測;作為學生,在生活無憂的時候,也不忘記考慮一下未來人生的艱難考驗。每一個人的生活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坦途與荊棘,順境與逆境,常常交替出現。所以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在事業成功的時候,要想到失敗和挫折;在生活富裕的時候,要想到貧窮和困苦;在身體健康的時候,要想到疾病和傷亡;在青春年少、風華正茂的時候,要想到人生的艱難和生活的辛酸。居安思危永遠是我們人生的格言。

“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的提醒,使張瑞敏率領海爾走向世界;“我們離破產永遠只有十八個月”的告誡,使比爾·蓋茨率領微軟席捲全球。“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這樣豐富的哲理,不僅對國家、對企業具有警示和指導意義,對於個人亦然,能居安而思的人,必然是永遠走在時代前列,永遠成為生活的強者,是對生活有着深刻認識的智者。我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人生的輝煌。

居安思危的議論文 篇七

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是憂患意識的體現,是國家的生存之道。《易傳》中提到:“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由此可見,只有我們居安思危,有憂患意識才能保全自身和國家。

國家是由個人組成的,所以我們作為華夏兒女,每個人都應當心存憂患意識。

我國春秋時期的思想家孔子在論語中表述:“德之不修,學而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意思是不能注重道德品質的提高,不切磋學問,不按道義的原則去行動,有了過錯不能及時改正,這正是我憂慮的。這些是孔子目睹春秋末期的現實狀況而產生的憂慮,他擔心人民不能做到這樣,那也就沒有足夠賢德之人,那國家便會走向衰亡。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常常思考,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雖然無法達到聖人孔子那樣的高度,但我們心懷憂患意識,也可以促使自己成功,進而為國家做出貢獻。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企業,未雨綢繆,居安思危決定了企業的成敗。無百姓無社稷,便無國家盛世繁榮。

海爾集團董事長説過,永遠戰戰兢兢,永遠如履薄冰。無獨有偶,微軟公司總裁比爾·蓋茨也曾道:“所有員工都要有這樣一個意識——微軟公司還有三個月就要倒閉。”這似乎是杞人憂天但實則不然這兩位老闆都希望自滿分作文網己的員工有憂患意識,不斷進取,不斷思考,不斷創新,這樣才會獲得更大的成就,才不至於淹沒在時代的洪流中。

國家的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更為重要,決定了一個國家的興亡,縱觀歷史,憂患意識一直都為統治者敲響警鐘。

唐太宗李世民執政初期,魏徵以“居安思危,戒驕以儉”勸諫他。唐太宗深以為然,在執政期間“小心謹慎”因此出現了太平盛世。相比於唐朝,清朝則印證了“死於安樂”。

這一道理,清政府沉溺於享樂的安逸生活,不思進取,使中國遠落後於世界之林,最終生靈塗炭。泱泱華夏在陣陣炮火中,彎下了腰桿,流下了血淚,受盡了屈辱。所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國家應當做好規劃未雨綢繆,便會迎來國泰民安,如果只顧眼前享樂,便會逐漸走向衰亡。

個人和企業都是國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都具有憂患意識,國家怎能不富強。我們應當不斷強化自身意識,提高企業精神。不斷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國家便可以走向輝煌。

曾經看到過一句話,你所站的地方就是你的祖國,你怎樣中國就怎樣,你光明中國就不會黑暗,為了祖國的安康和個人的未來,我們心中應該常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

心繫家國情懷,將自己與社會國家聯繫在一起。銘記歷史,展望未來,為祖國不斷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