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論文精選

有關圖書館的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論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83K

有關圖書館的論文通用多篇

公共圖書館論文2300字 篇一

淺析公共圖書館員的繼續教育

【摘 要】21世紀是知識高速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時代。21世紀的圖書館是現代化的圖書館,對圖書館員的要求也隨之提升,而目前公共圖書館員的自身素質已經難以滿足當下的要求,對圖書館員加強繼續教育迫在眉睫。

【關鍵詞】繼續教育 圖書館 館員

21世紀的圖書館是“館務內容信息化,館藏文獻多媒體化,資源共享網絡化,管理手段電子化”的現代化圖書館,新知識、新技術、新信息層出不窮,較之以往,知識更新的速度明顯加快。現在圖書館員的知識老化、知識結構不合理,圖書館的服務方式與手段卻在不斷變化更新,圖書館員的繼續教育迫在眉睫。

一、為什麼圖書館員需要繼續教育

(一)從圖書館的發展來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圖書館事業得到飛速發展,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也使我國的圖書館由傳統的圖書館向現代圖書館轉換。隨着科學技術的進步,公共圖書館的自動化建設進程也在不斷深入,其原有的一些功能如蒐集、保存紙質文獻的功能在弱化,新的功能在拓展,特別是數字圖書館的出現,需要學習和掌握新的技術和方法。人們對圖書館的要求和利用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要圖書館員重新進行角色定位,提出更高的標準、更高的要求,這就迫切需要館員儘可能多地、廣博地掌握現代科技信息知識、技能,成為具有網絡管理、網絡導航、網絡諮詢、網絡信息資源分析研究等方面知識和技能的專家、學者。圖書館員的繼續教育,説到底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需要。

(二)從館員個人發展來看。當下,計算機技術已經在圖書館廣泛應用,這就要求圖書館員除了掌握圖書館學的專業知識,還要掌握計算機方面的知識,如運用計算機檢索的方法、利用網絡資源的方法等。因此,全體館員要順應時代要求,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現狀,看到差距,通過參加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為自己充電,學習新知識,接受新科學,只有自身素質提高了,圖書館員才能更好地為當地的文化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制訂有利於繼續教育的各項制度

制訂各種文件、制度、機制保障館員的自主學習,增強他們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圖書館不應以資歷、年齡、地位等論人才,應重視

圖書館人的創造性勞動,關注圖書館人才的發展性。

(一)建立圖書館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因為圖書館沒有嚴格的職業准入制度,造成了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的各種困難。因此建立中國圖書館職業資格制度勢在必行。我們可以借鑑歐美國家的經驗,使非專業人員接受圖書館情報專業教育,以此來提高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素質。可根據國情逐步實施圖書館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採取按年齡分段,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將大大調動館員學習專業的積極性,促進圖書館學教育的發展,促進公共圖書館的可持續發展。

(二)建立符合各館實際情況的激勵機制。要有一套治館嚴謹的規章制度、獎罰制度,目標激勵、榜樣激勵、物質激勵相結合,制定年終學習考核目標。凡能主動進修、勤於學習、對學有所成及學習反饋工作得以提升組織效能的館員,予以表揚和一定的津貼獎勵,並在年終總結中加分,學習突出的,樹立為全館的榜樣,給予較高的物質獎勵。

(三)建立終身教育制度。有的圖書館員,存在忽視理論知識,輕視學習活動的現象,科研意識十分淡薄,平時只滿足於將工作應付過去就行,不想也不願搞科研。為適應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需求,圖書館需要制訂與之配套的人才終身培養計劃和方案,切實提高圖書館員的綜合素質。

三、公共圖書館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職業道德教育。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今天,大力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職業道德是人們對本職工作的態度和認識。公共圖書館員的職業道德是由圖書館的性質、職能、服務方式和工作規律所決定的,是館員在本崗位活動中不能逾越的道德規範和道德標準,是館員搞好本職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二)圖書館專業知識培訓。圖書館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複雜勞動,要求圖書館員具有高水準的專業知識,如果缺乏相關的崗位知識,工作將很難開展。擁有豐富的圖書館專業知識是每個圖書館員做好本職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圖書館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圖書館員必須具備圖書館學、文獻信息學、情報學、目錄學等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這樣才能為讀者提供全面的、高質量的服務。

(三)計算機技術培訓。隨着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計算機技術滲透到各行各業,將計算機技術應用到圖書館中,不僅可以幫助圖書館員處理海量的信息數據,高效的管理圖書館資源,實現文獻資源共享,還可以建立數字化圖書館、建設圖書館網站。現代圖書館的建設要求館員具有計算機操作水平,能否熟練使用計算機是衡量圖書館員工在能力和水平的標誌之一。

四、繼續教育的方法

繼續教育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圖書館員的繼續教育要根據自身的專業、職務、年齡、原有的知識結構等情況,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可以通過自主學習,館內崗位培訓、開展學術交流和講座、外出進修參觀等學習形式提高自身素質。

圖書館員的繼續教育是一項長遠而艱鉅的任務,是圖書館發展的基礎,是圖書館事業前進的根本保障,我們要從思想上充分認識繼續教育的重要性與緊迫性,在行動上努力實踐,才能建設一支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現代化知識技能的圖書館隊伍,不斷促進圖書館事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天玉。 創建學習型圖書館員隊伍的必要性[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1) 起止頁碼:352-356

[2]劉君君,周進良。 圖書館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與圖書館學教育[J]。《新世紀圖書館》。2005(12) 起止頁碼:67-69

[3]潘明伊。 對圖書館員繼續教育的幾點看法[J]。《圖書館學刊》。 1999(09) 起止頁碼:55-56

猜你喜歡:

有關圖書館的論文 篇二

淺析高校圖書館的空間佈局設計

隨着高校的不斷髮展與更新,高校圖書館作為當代高校的地標性建築、高校教育“硬件”象徵之一,其地位顯得越來越重要。高校圖書館承載的是高校幾十年歷史文化的發展,無論從選址、設計還是氣勢,都是其他建築所無法比擬的。

本文主要從當代高校圖書館的複合型功能出發,結合青島理工大學(臨沂)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從建築功能和使用功能兩個方面淺析高校圖書館的設計佈局,從中找出可供其他高校圖書館參考的長處及不足之處以待改進。

1、圖書館的建築功能

1.1一般高校圖書館的自然採光方式

高校圖書館作為圖書館建築中的一種,擁有開館時間早、閉館時間晚、使用頻率高等顯著特點。其每年開館時間在10個月以上,開館時間一般從早上八點一直持續到晚上九、十點,長達14個小時以上。

為了保證圖書館苛刻的採光需求與閲讀環境要求,圖書館建築的採光設計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國內高校圖書館主要採用自然採光與人工照明相結合的方式,在自然採光方式中,一般主要採用的是被動式自然採光。

建築的採光方式有很多種,其中效果最好,同時又最節約能源的就是自然採光。自然採光,顧名思義就是將自然光引入建築內部,並且將其按一定的方式分配,以提供比人工光源更加理想、質量更好的照明效果。建築的自然採光方式分為被動式採光方式與主動式採光方式兩種。兩者的被動與主動關係是相對而言的。

(1)被動式採光:被動式採光就是利用不同的採光窗進行採光,其採光原理簡單,自然光線通過建築上的孔洞直接射入建築內部,起到照明的作用。

(2)主動式採光:主動式採光是利用集光、傳光等設備與控制系統將自然光傳遞到需要照明的部位。

鑑於主動式採光方式對建築設計本身的要求,目前國內高校圖書館一般主要採用被動式自然採光方式。在這種採光方式下,傳統的圖書館閲覽空間為了節省電能同時滿足採光的要求,將採光窗開大,層高也較高,這樣一來,雖然滿足了閲覽空間採光的要求,卻無法在閲覽室內放置大量的圖書;同樣地,傳統的藏書室為了避免陽光直射對圖書造成的損傷,會減小開窗面積或採用窗簾遮擋陽光,層高也不需要特別高,這樣的環境是不適合讀者閲覽的。但是,新型高校圖書館的複合型功能將閲覽空間與藏書空間有機結合。這樣一來,不但滿足了讀者閲覽的需求,同時還可以增加藏書量,為廣大讀者提供方便。這種新形式的閲覽空間,其採光需求是非常嚴格甚至苛刻的。不但要創造出滿足閲覽需要的光環境,還要避免過多的陽光直射損傷圖書,難點就在於“量”的控制。因此,對於新建的高校圖書館來説,其建築的自然採光設計是需要經過慎重推敲的。

1.2青島理工大學的採光空間設計

青島理工大學(臨沂)圖書館結合建築自身情況,主要採用的被動式自然採光方式。校區圖書館位於校區正東方,坐東朝西。從建築朝向來講,圖書館大廳的緩衝設計避免了最大的影響“西曬”,夏季午後的炎熱對讀者的閲覽環境影響不大。同時,校區圖書館將大廳內西牆拔高,採用“高開窗”,既有效阻擋日光直射,又能最大限度地採光。

規避“西曬”的同時,校區圖書館主要採用南向與東向及部分北向的自然採光方式,採取了以下措施來增加採光質量並有效保護藏書。

(1)圖書閲覽區內藏外閲。將較矮的閲覽桌椅佈置在採光窗直射區域,保證採光與通風;藏書架遠離光線直射區域佈置在中庭區域,這樣,一來可以增加採光質量,二來避免光線照射高大的藏書架而產生大面積陰影影響讀者閲覽,三來可以有效保護圖書。

(2)期刊閲覽區交叉佈置。基本同圖書閲覽區一致,同時,中庭區域閲覽桌椅與期刊展示架交錯佈置,這樣讀者與期刊獲得最大接觸面積,避免空間死角。我館採用110cm左右高度的期刊展示架,基本與讀者坐高持平,這樣既不會影響讀者視線,又兼顧了領域感和私密性。

(3)閲讀桌椅的擺放方向。閲覽桌椅與採光窗成90°,避免讀者的朝向正對着採光窗口產生眩光。

(4)南向及東向雙層中空採光窗。這樣的採光窗既能保證採光,又能保證夏季隔熱與冬季的保温。

(5)採光窗結構的內表面和周圍的內牆面及地面裝飾,大部分採用淺色飾面,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閲覽環境的亮度。

當然,我校圖書館在自然採光還有許多不足之處,現總結如下:

(1)我校區因朝向問題,大廳內西牆拔高雖有效規避了西曬,但高開窗及中廳高大的藏書架不可避免地導致室內空氣的不流通,夏季容易悶熱。

(2)閲覽空間僅僅採用被動式自然採光,夏季的遮陽方式只有窗簾,如此一來,夏季攝入的光線雖然減少,但其亮度不可避免的降低。同時,夏季拉上窗簾就減少了室內的通風,嚴重影響室內的閲讀環境。

(3)我校圖書館為了出於造型、採光等多方面考慮,將南牆、西牆設置為有色玻璃幕牆,有色玻璃確實能夠阻擋部分光線的高強度攝入,但是攝入的綠色光線卻極大影響了讀者的閲讀體驗。

在被動式自然採光方式下,我校圖書館因自然採光帶來的不足就需要人工照明進行輔助,同時因兼顧採光質量所帶來的室温問題需要大功率空調調節,這都不利於能源的節能減排。

總體來講,我校區圖書館結合建築朝向及功能劃分選擇綜合的採光方式,比較好地兼顧了室內採光質量,比較好地滿足了讀者的使用感受。

2、圖書館的使用功能

高校圖書館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第二課堂,是師生課程教學的支持和補充,因此圖書館中的各類學習或非學習活動,均與教學存在聯繫,具有較強的學術性。新時代教育理念的改變,越來越強調開放式、協同式、無縫式學習,提倡各種形式的學習交流與閲覽相結合的模式,各種各樣的行為模式要求圖書館的設計跳脱出單一閲覽空間的枷鎖。圖書館傳統的閲覽空間、學習空間、交流空間、休息空間等空間界限被消解,各功能場所沒有了明確的邊界,最重要的部分――閲覽空間也不再單純按空間劃分,整個圖書館都成為廣泛意義上的閲覽學習場所,閲覽、交流行為無處不在。

結合美國人Demas在《大學圖書館的變化》一文中提出的關於美國大學生在圖書館中的行為,將當代大學生的圖書館行為總結如下。

2.1在安靜的氛圍中閲讀

圖書館擁有讓人安靜學習的獨特氛圍,讀者們通常十分享受“獨自”在這個“看與被看”的公眾場所學習的感覺,有時甚至連其他讀者使用電腦的聲音都比較厭煩。

2.2個性化的學習

讀者學習行為既有個人的一面也有社會化的一面,圖書館扮演着僅次於教室的角色。不同於教室、辦公室、寢室等嘈雜的地方,圖書館是一個舒適的可以適合各種學術活動的地方,可以讓人馬上進入工作狀態。

2.3非圖書館行為

閲讀、學習、研究是大學圖書館傳統的活動,其他與圖書館的功能和角色不太相符的行為,常常不被討論和提及,被視為不務正業的表現。事實上,這些行為在學生讀者羣體中更為普遍。

會面和社交行為:許多學生願意花時間在圖書館享受社會交往的氛圍。

飲食體閒:學習行為的間隙需要咖啡、水甚至食品來支持和補充;因此,圖書館有必要改變管理模式,適應這種人性化需求。

其他活動:參與文化活動如“世界讀書日”,看展覽等。

當然,讀者在圖書館發生的各種行為仍然以閲覽學習為核心,這個核心貫穿於其他活動之中,最終表現出與各種相關行為融為一體的多樣化閲覽活動。因此,圖書館在空間佈局設計上就要打破傳統固定空間的模式,在方便讀者多樣化閲覽活動的基礎上進行設計。

我校圖書館佔據圖書館大樓二、三、四層,二樓、三樓為圖書閲覽區,四樓為期刊閲覽區,各個分區融傳統的“藏、借、閲”功能於一體,充分考慮讀者的多樣化閲覽行為,將內部空間進行了契合建築造型及複合型功能的設計。

從圖中可以看出,我校圖書閲覽區結合建築造型及採光要求內藏外閲,又將藏書、閲覽、學習、交流、休閒等區域有機融合,既方便了讀者多樣化的閲覽行為,又高質量地保證了讀者的閲覽學習等行為。

3、結論

圖書館一直是知識的聖殿,隨着時代變遷和技術進步,大學圖書館向複合型方向蜕變和演進是歷史的必然。本文從建築學空間及圖書館使用功能出發,以青島理工大學(臨沂)圖書館為例,探討新時代高校圖書館的空間佈局設計,從使用功能來説,我校圖書館基本滿足讀者的多樣化需求,但建築設計本身的缺陷,沒有發揮自然資源的優勢,採光方式上不能夠節能減排,希望其他高校圖書館充分認識並加以改進。

公共圖書館論文2400字 篇三

淺議公共圖書館辦公室工作

摘要: 辦公室是公共圖書館的綜合職能部門,工作人員既要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較強的保密意識,又要有較好的信息溝通與聯絡能力、靈活的應變能力等。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辦公室 素質 信息 溝通

辦公室是公共圖書館的綜合職能部門,承擔作息傳送、草擬公文、會議通知、內部管理、綜合協調、文件收發等職責。辦公室的工作效能和服務水平,直接影響着整個圖書館各項決策的貫徹實施,影響着各部門工作的正常運轉。因此,相對其它部門而言,辦公室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更為全面,既要具有較高的政治素養、較強的保密意識,又要有較好的信息溝通能力和靈活的應變能力等。

一、提高政治素養,把好公文質量關

1、圖書館辦公室是館長直接領導下的綜合辦事機構,也是圖書館公文運作的核心,具有較強的政治性、服務性和權威性,這決定了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政治素養和專業水平,才能為圖書館擔負起把好公文質量關的重任。

2、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要摒棄政治工作與己無關的思想認識,樹立起牢固的政治觀念、大局觀念,對政治形勢有清醒的認識,特別要高度關注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出台的文化事業方面相關政策、方針及規定。同時,要不斷學習辦公室工作知識、圖書館業務知識,不斷豐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3、要把好公文質量關,包括公文的政治性、政策依據、行文程序、行文規則等,加強公文運轉的協調力度,做到制發公文確有必要,發出政令切實可行,公文運轉科學規範。

二、增強保密意識,遵守保密紀律

1、辦公室的常規工作被喻為館領導的“傳聲筒”、“錄音機”和“傳送帶”。作為在館領導身邊工作的辦公室人員,由於所處位置的特殊性,必須要增強保密意識,遵守保密紀律,養成良好的保密習慣,自覺把工作做好、做細、做實。

2、辦公室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中,要切實做到:不該説的話,絕對不説;未成文的規定、政策,絕對不外傳;不該問的機密,絕對不問、不打聽;不該看的機密文件,絕對不看;不該記錄的機密,絕對不記錄;做好機密文件的收集與管理等等。

三、深化信息溝通,為領導決策服務

1、信息是圖書館實現科學管理的前提,是“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的重要途徑,是協助館領導科學決策的基礎和重要依據,也是讓相關業務主管領導獲悉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信息溝通是辦公室協調上下、聯繫內外的主要工作方式,工作人員既要明確辦公室職責,掌握較全面的圖書館業務知識,更要努力提高信息工作的質量和水平,適時、正確、高效地實現“上情下達、下情上達”。

2、辦公室在溝通協調上,一要及時運用信息溝通把館領導的決策通報給全體工作人員,使各項決策變成具體的行動;二要主動與館內各部門交流銜接,取得各部門的理解和支持,使各部門及時掌握全館的工作中心,形成全館上下一條心,全館工作一盤棋的良好氛圍;三要在積極服務相關業務主管領導方面,通過卓有成效的信息工作,緊密上下溝通和聯繫,讓上級領導更多的瞭解圖書館工作,重視圖書館事業,支持圖書館發展。

3、加強對外交流合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辦公室還要加強與兄弟省、市、區、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及行業圖書館的交流合作,通過學術交流會、座談會、講座、沙龍等,溝通聯繫,提高學術水平和業務能力。

四、增強創新意識,積極主動工作

1、變消極被動服務為積極主動服務,當好“參謀”。辦公室工作千頭萬緒,運作執行、下情上達、文件起草、信息彙總、會議佈置、關係協調、後勤服務、來訪接待……辦公室的基本職能決定了工作的消極被動性,但其被動性不是絕對的。要做好辦公室工作,工作人員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被動中尋求主動,發揮耳目喉舌作用,主動向館領導提供信息、反映情況;主動為圖書館的建設出謀劃策、拾遺補缺;主動促進工作落實,找準上級精神與本館實際的結合點和切入點,做到參之有道、謀之有方、言之有效。同時,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要具備發展的眼光,超前服務意識,全面熟悉館領導的思想性格、工作作風和工作規律,熟悉與文化事業相關的方針、政策、法規,熟悉一切有關聯的人和事,做到到位不越位、參與不干預、出謀不決策、協調不包辦。

2、抓住關鍵問題協調,當好“樞紐”。辦公室所處的特殊地位和所屬的工作性質,決定着辦公室的實質就是圖書館的服務中樞,辦公室工作的核心就是服務。綜合協調是辦公室的一項基本職責,也是落實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辦公室無小事,稍有不慎,就會影響全館工作的大局。首先,要協調好館領導與各中層幹部之間的關係,增強決策實施的同心力;其次,要處理好各部門間的關係,避免因職責不清而引起推諉扯皮,消除內耗現象;第三,在辦文、辦會、辦事中善於抓住問題的關鍵,做好綜合協調工作,全館上下統一認識、減少摩擦,促進圖書館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3、做好日常運轉服務,當好“管家”。日常運轉是辦公室的基本工作,不僅關係到一個部門,而且關係到整個圖書館工作全局。如果不講工作質量和效率,辦公室將深陷於瑣碎事務而不能自拔。無論是辦文、辦會,還是辦事,都要符合圖書館工作的全局精神和館領導意圖。首先,要站在全館的高度,考慮問題。虛心聽取各部門的意見,通盤考慮,綜合權衡,為圖書館的發展出謀獻策。其次,要有超前意識,儘量把問題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頭,並且把每一項工作做實、做細、做到位。第三,要具有良好的記憶力和速記能力。館領導會經常向辦公室佈置許多臨時性工作,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必須能夠快速記下每一項工作任務,並馬上落實到位。

總之,在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代背景下,公共圖書館事業的明天會更美好,辦公室工作也大有可為。無論是辦文、辦會,還是辦事,辦公室的工作人員都要時刻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精神和態度,以求真務實的作風,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為館領導當好參謀助手,為各部門的工作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參考文獻:

[1]車瑜。對高校圖書館辦公室的幾點認識[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62―63.

[2]姜玉晶。淺談圖書館辦公室工作的創新[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3):114―115.

有關圖書館的論文 篇四

圖書館全媒體閲讀服務探析

摘 要 論文分析了圖書館開展全媒體閲讀服務的必要性,結合國家圖書館開展全媒體閲讀服務的實踐,對圖書館開展全媒體閲讀服務的主要方式和需要重點解決的幾個問題進行了探討,提出了加強全媒體閲讀資源整合等措施,以期提升圖書館全媒體閲讀服務水平。

關鍵詞 全媒體閲讀 閲讀資源 資源整合 國家數字圖書館 數字閲讀 閲讀服務

隨着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終端設備的異軍突起,數字閲讀已經在不經意間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技術的變革使我們的閲讀範圍得到極大的拓展,閲讀越來越便捷。閲讀終端的多元化、閲讀渠道的多樣化、閲讀方式的變革和閲讀理念的更新,這一切都標誌着我們步入了一個全新的數字閲讀時代。

在國家“三網融合”的大背景下,信息傳播的方式和渠道日趨多元化,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逐漸融合,全媒體的服務理念日趨成熟,全媒體的服務實踐也卓有成效。“全媒體”是在具備文字、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視頻等各種媒體表現手段基礎上進行不同媒介形態(紙媒、電視媒體、廣播媒體、網絡媒體、手機媒體等)之間的融合,產生質變後形成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全媒體通過提供多種方式和多種層次的各種傳播形態來滿足受眾的細分需求,使得受眾獲得更及時、更多角度、更多視覺和聽覺的媒體體驗[1]。全媒體服務實踐如火如荼,各大傳媒集團和出版單位(如央視國際網絡有限公司、人民日報社等)都相繼走上全媒體實踐發展的道路。在全媒體浪潮衝擊下,圖書館面臨着用户流失、部分業務被取代的嚴峻挑戰,同時也面臨着新的發展機遇。在技術變革的大環境下,圖書館如何找準自己的定位,利用全媒體的優勢,在閲讀資源整合、閲讀服務方式創新、個性化閲讀方面進行探索研究,成為新時期圖書館需要密切關注的問題。

1 圖書館開展全媒體閲讀服務的必要性

在全媒體時代,圖書館積極開展全媒體閲讀服務實踐,既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圖書館自我創新發展的內在要求。

1.1 圖書館的公共文化屬性要求必須開展閲讀服務

圖書館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陣地,是開展社會教育活動的終身課堂,是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進步的標誌。作為公益性的文化服務機構,圖書館肩負着引領社會閲讀風氣、促進全民閲讀的重要責任,為讀者提供優質的閲讀服務成為圖書館在新時代的重要使命。

1.2 圖書館的創新特性要求閲讀服務必須與時俱進

作為“一個生長着的有機體”,圖書館一直在不斷變革創新,應對時代提出的新課題,滿足用户的新需求。在全媒體時代,圖書館需要更新閲讀服務理念,創新閲讀服務方式,滿足新時代圖書館用户不斷變化的閲讀需求。

1.3 全媒體的技術優勢是提升閲讀服務水平的重要保障

全媒體真正實現了各種媒介形態的融合,能提供文字、圖片、音視頻等立體化閲讀服務環境,深度聚焦相關閲讀熱點,多平台實時發佈相關閲讀信息,充分尊重用户的互動需求和個性化需要。這些技術優勢將大大拓展用户的閲讀方式,真正突破用户閲讀的時空藩籬,進一步提升用户的閲讀體驗。

2 圖書館全媒體閲讀的主要方式

利用全媒體開展閲讀服務是新時期的創新之舉,圖書館應當根據自身實際,樹立新的閲讀服務理念,利用全媒體技術創新服務手段,將閲讀服務不斷推向深入。

2.1 紙本文獻閲讀

紙本文獻歷史悠久,內容浩如煙海。在大多數圖書館,紙本文獻仍然是圖書館資源的主體和核心,特別是像古籍類紙本文獻因既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同時也有重要的版本價值,更是圖書館資料的重中之重。紙本文獻閲讀一直以來都是圖書館開展閲讀服務的主要方式,並深受大多數讀者歡迎。根據深圳圖書館在2014年進行的“讀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在各類文獻當中,紙質文獻最受讀者歡迎[2]。這一調查結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當下許多圖書館的讀者還是比較傾向於傳統的紙本文獻閲讀,一方面可以切實感受閲讀的質感,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圖書館的閲讀氛圍,方便參加圖書館舉辦的其他閲讀類活動。圖書館在開展紙本文獻閲讀服務時,一般會為讀者提供相關閲讀資訊,推薦優秀書刊資源,引導讀者進行深度閲讀和專題閲讀。

2.2 網站在線閲讀

網站在線閲讀是全媒體閲讀的重要方式。根據第33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1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5.8%[3]。網民規模的擴大,互聯網的日益普及,為網站在線閲讀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2011-2012年中國數字閲讀用户行為研究報告簡版》顯示:“2011年,中國數字閲讀用户最常使用和經常使用的閲讀方式為通過網站直接瀏覽,其比例分別為39.3%和66.9%。”[4]讀者通過圖書館網站進行在線閲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可以突破時空限制,在圖書館外或圖書館閉館期間仍可閲讀圖書館的相關資源;另一方面網站在線閲讀整合了海量的數字資源。圖書館自身館藏資源的數字化,外購的各類數據庫資源,都極大豐富了網站在線閲讀的內容。以國家圖書館為例,僅圖書類資源庫就有“館藏中文圖書數字化資源庫”“方正電子圖書”等25箇中文數據庫和“MyiLibrary電子圖書”等12個外文數據庫,內容涵蓋古今,包羅萬象。讀者可以通過局域網訪問或者通過讀者卡號遠程登錄訪問[5]。

國家圖書館為了方便讀者通過網站進行在線閲讀,一方面加大網絡閲讀的硬件服務設施和無線局域網服務建設,擴大無線局域網信號覆蓋範圍,使讀者在室外活動區也可以享受到國家圖書館提供的網絡閲讀服務;另一方面在網站開設了閲讀推廣專區,如“國家圖書館文津圖書獎”專區向讀者推薦歷屆文津圖書獎獲獎及推薦圖書;“書刊推薦”專區則按照台港澳文獻、縮微文獻、工具書、外文新書和熱點書刊排行等專題進行推薦;“在線講座”專區則是向讀者推薦包括文津講壇在內的精選講座視頻資源;“在線講座”專區則是向讀者推薦圖書館舉辦的優質展覽資源。

2.3 移動終端閲讀

近年來移動閲讀越來越成為數字閲讀的新寵,得益於移動通信網和終端設備的迅猛發展。移動閲讀終端主要包括平板電腦、電子書閲讀器和智能手機等設備。《2012―2013年中國數字閲讀用户行為研究報告簡版》表明,“2012―2013年中國數字閲讀用户使用的終端中,手機、PC、平板電腦分別為用户最經常使用的終端。數字閲讀移動端強於PC端。從移動端內部來看,手機端的使用大大強於平板電腦”[6]。根據友盟2013移動互聯網年度報告,“2013年第四季度中國活躍的智能設備數量超過7億,包括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7]。鑑於移動終端越來越受用户的青睞,各圖書館陸續開始移動閲讀服務建設。以國家圖書館為例,截至2010年,國家圖書館已經初步建成了以資源和服務為基礎,以手機、手持閲讀器、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為媒介,以WAP網站、手機客户端、應用程序、個性化圖書資源、在線諮詢為服務形式的移動數字圖書館服務體系,滿足讀者隨時檢索書目、查詢借閲信息、在線觀看圖書、展覽、講座等資源的需求。目前,移動終端展示的圖片資源超過3萬張,音視頻資源超過1200小時,學位論文摘要超過10萬條[8]。圖書館之間的聯合建設服務也取得了不錯的進展,如國家圖書館聯合國內多家公共圖書館推出了“數字圖書館移動閲讀平台”。該平台定位於移動閲讀,集合4萬餘冊電子圖書資源、上千種電子期刊以及各地圖書館分站的優質特色數字資源,為用户免費提供隨時隨地的閲讀體驗。

2.4 電視平台閲讀

電視媒體是全媒體服務中的重要媒介方式,隨着“三網融合”進程的進行,電視平台已經成為一個涵蓋數字電視、IPTV、互聯網電視的交互式媒體平台,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獲取信息資訊的重要途徑。電視作為每個家庭幾乎必備的設備,其平台具有廣覆蓋的獨特優勢。圖書館順應網絡通信技術和數字閲讀的發展趨勢,利用電視平台積極開展閲讀服務,並逐漸形成了電視圖書館的新型服務業態,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服務效益。

以國家圖書館開展的電視服務實踐來看,國家圖書館與北京歌華有線合作的“國圖空間”數字電視應用服務,以圖文信息和視頻結合的方式向北京地區用户推出新型的電視圖書館閲讀服務。在內容設置方面,根據館藏資源和服務特點,先後推出了以“文津講壇”“經典流觴”為代表的視頻點播類節目,以“館藏精品”“圖説百科”“書刊推薦”為代表的信息揭示類節目,以“華夏遺珍”“文保探幽”為代表的傳統文化介紹類節目,形成了融匯歷史文化、民族宗教、文學藝術的共6大類15個欄目格局[9]。截至2014年1月,“國圖空間”發佈視頻資源累計達795個小時,信息數據累計達5.7萬餘條。2012年國家圖書館與中國網絡電視台合作推出了互聯網電視服務――“國家數字圖書館”專區,內容包括“百年國圖”“冊府琳琅”“書畫鑑賞”“館藏故事”和“4D展覽”五個視頻欄目,向用户揭示優質的館藏資源和傳統文化精品。截至2014年1月,“國家數字圖書館”專區發佈視頻資源累計達182場。

2.5 社交媒體平台閲讀

根據第33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在2013年,整體即時通信用户規模在移動端的推動下提升至5.32億,較2012年底增長6440萬,使用率達86.2%。以社交為基礎的綜合平台不僅擁有更強的通信功能,還增加了信息分享等社交類應用和金融支付功能,這些社交類綜合平台持續升温[10]。以新浪微博、騰訊微博為代表的微博平台和微信平台,用户規模龐大,具有較高社會影響力,為圖書館開展閲讀服務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國內各圖書館也紛紛開通了微博和微信賬號,用於發佈圖書館相關資訊,進行書刊推介,開展參考諮詢交流,向讀者推送圖書館的特色資源等。以國家圖書館為例,國家圖書館分別開通了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賬號,設置了“文津經典誦讀”“書刊推薦”“館藏故事”“館藏珍品”“每週一庫”和“讀者培訓”等欄目,向讀者提供優質的閲讀資訊,推薦優秀圖書和數據庫資源,引導讀者開展高質量的閲讀。

3 圖書館開展全媒體閲讀服務需要重點解決的幾個問題

3.1 加強全媒體閲讀資源的整合,構建圖書館閲讀服務雲平台

具備海量的優質閲讀資源是圖書館開展閲讀服務的前提和基礎。根據全媒體服務的理念,圖書館在開展全媒體閲讀服務之初,需要做好閲讀資源規劃。如何根據不同媒介的特點,對閲讀資源進行有的放矢地整合,成為閲讀資源建設的重中之重。全媒體閲讀的多種服務方式各有特點,通過不同方式呈現的閲讀資源是不盡相同的,應當根據其特點進行閲讀資源的整合,讓不同的閲讀方式呈現出有層次的閲讀效果。

比如,短小精悍的微博,在利用微書評推介圖書,進行閲讀活動的引導和推廣方面具有優勢,那麼進行閲讀資源整合時就需要在這些方面有所側重;電視閲讀在呈現視頻類節目方面具有優勢,那麼就需要在這些方面加大整合力度;其他幾種閲讀方式也是如此,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同樣的閲讀資源在不同閲讀方式上有所側重,滿足用户不同的閲讀需求(一般瞭解、深入閲讀、後續專題跟進等)。通過對全媒體閲讀資源的不斷整合,構建並不斷完善圖書館閲讀服務雲平台,為通過多種方式開展閲讀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

3.2 加強全媒體閲讀方式的聯動,真正實現全媒體的融合效應

全媒體閲讀服務不是簡單的多種閲讀方式的簡單疊加,而是要注重多種媒介閲讀方式之間的聯動。許多圖書館已經實現了利用多種方式來開展閲讀服務,但不同的閲讀方式往往各自為戰,缺乏統籌規劃,各部門之間缺乏聯合服務機制,既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也不利於取得良好的服務效果。開展全媒體閲讀服務,將傳統的紙質閲讀與數字閲讀有機結合起來,需要圖書館有總的統籌規劃,各相關部門緊密配合,加強全媒體閲讀方式的之間的聯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實現全媒體的融合效應,實現1+1>2的服務效果。

2014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期間,國家圖書館開展了“第九屆文津圖書獎”閲讀推廣活動。在第九屆文津圖書獎揭曉前,國家圖書館官方微博就開始為活動進行介紹和宣傳。在揭曉當日,國家圖書館網站推出了“4.23世界讀書日”專題頁面,發佈了第九屆文津圖書獎獲獎圖書和推薦圖書,並實時直播頒獎活動;官方微博實時更新活動動態,及時發佈獲獎圖書和推薦圖書名錄;“文津閲讀”微信公眾號將以“每日一書”的形式持續推送歷屆文津圖書獎的獲獎作品和推薦作品;數字圖書館移動閲讀平台推出“又見文津”專題閲讀欄目,讀者可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免費閲讀歷屆文津圖書獎的獲獎和推薦圖書全文。一系列閲讀推廣活動使越來越多的讀者開始關注文津圖書獎,並在社會上營造了良好的閲讀氛圍,是全媒體服務聯動配合的一次成功實踐。

3.3 加強閲讀互動與分享,實現個性化閲讀

圖書館開展閲讀服務不只是單向的為用户提供閲讀資源,更要加強閲讀的互動與分享。社交媒體的實踐表明互動分享具有超乎想象的影響力,因此,圖書館開展閲讀服務必須加強閲讀的互動與分享。閲讀互動既需要圖書館與讀者互動,也需要讀者與讀者之間互動,更需要圖書館與圖書館之間的聯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擴大閲讀的影響力,引領社會閲讀風向,才算是成功的閲讀服務。閲讀互動與分享需要有堅實的技術支持才能實現,圖書館需要在網站、移動終端、電視等服務平台增設用户互動的相關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