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論文 > 畢業論文

淺談國際貿易專業畢業論文通用多篇

欄目: 畢業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5.93K

淺談國際貿易專業畢業論文通用多篇

國際貿易專業優秀畢業論文 篇一

近年來,我國網絡信息技術發展非常迅猛,以互聯網技術為主體的現代化電子商務模式逐漸在世界貿易中興起。相比於以往國際貿易形勢,電子商務的優越性是不可比擬的,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現階段的國際貿易。

一、電子商務的概念與特點

1、電子商務的概念

所謂電子商務,就是以網絡為依託,教育雙方在世界範圍內無需當面就可以開展相關貿易活動,具體包括網絡交易、網上購物以及電子支付等綜合性服務的新型貿易運行模式。互聯網是當前國家發展潮流,而作為互聯網的衍生物,電子商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人類工作與生活。研究發現,在網上申請貿易許可證的比例已經超過80%,而且國際電子產地證前法律達60%以上。

2、電子商務的特點

不同於以往商務模式,電子商務的運行平台為互聯網,數字化技術網絡平台將更多虛擬空間提供給電子商務主體,電子商務的具有以下特點:

①虛擬化、電子化。以網絡的方式開展雙方磋商、貿易、合同簽訂與支付等,交易具有虛擬化;

②全球性與開放性。不管在全球何處,只需通過互聯網就能夠對登錄各地、各國網頁,直接與他人交流;

③無紙化和高效化。可在最短期限內完成產品原料採購、生產產品、銷售及運輸等相關流程;

④交易透明化。也就是説,交易雙方自洽談到交易結束都在互聯網中進行,信息傳輸會計,可彼此核對交易信息,避免信息偽造現象;

⑤互通性。交易雙方通過互聯網直接談判與交流,將相關意見反饋在商家或者交易一方的網站中,以實現彼此良性互動。

二、現代電子商務對國際貿易交往的影響

1、對國際貿易運輸制度的影響

在現代化電子商務平台中,能夠創建一個具有非常強大功能的物流系統,而且該系統是交通、倉儲、運輸以及物流等信息的綜合體,以查看物流系統的方式知曉國際貿易運行與物流情況,依照系統查詢結果能夠有效監控與管理國際貿易運輸,由於電子商務在貿易中的不斷滲透,國際貿易運輸體制也會發生改變。

2、對國際貿易方式的影響

作為一種現代化交易模式,電子商務必須以網絡平台的方式展開貿易來往,通常電子商務平台具有非常高的信息量要求,電子商務是將物流、資金、信息以及商品等綜合起來的一種貿易流通模式,這種運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轉變着以往國際貿易形勢,為發展國際貿易提供了更為多層次化與全方位的進步與發展空間。

3、對國際貿易範圍的影響

通過電子商務平台有助於國際貿易範圍的擴充,更加密切了國家和國家、地區和地區以及國家和地區之間的聯繫,在電子商務平台中就可實施貿易往來,而且不會產生時間矛盾與衝突,同時解決了以往國際貿易中受空間與時間的制約與限制,有效擴充了國際貿易範圍。

三、國際貿易中對電子商務的實際應用

1、互聯網營銷

從根本上説,電子商務的出現,導致國際市場營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創新國際貿易營銷具有促進作用,而網絡營銷就是一種新型市場營銷模式,相比於傳統營銷模式,國際網絡營銷分為網絡定製營銷、網絡互動式營銷。其中,網絡互動式營銷彙總,通過電子營銷模式幫助商家考慮企業利潤與客户需求,並尋求可以滿足顧客需求與增加商家利益的營銷策略,這樣顧客就可參與到營銷活動中,有效提升了國際貿易中顧客的地位,也增強了顧客的主動性與參與選擇性。顧客與商家在電子商務中的關係極為密切,由此一對一貿易關係得以形成,該貿易關係在國際貿易中是非常重要的。而網絡定製營銷是由於顧客與企業彼此瞭解,可實現國際銷售信息的定製性,而現代化電子商務以定製銷售為其發展的必然趨勢,很多跨國企業採用創建企業網絡的方式為顧客提供給服務。互聯網營銷明顯不同於工業時期的營銷模式,以往營銷以人員推銷和傳統廣告為主要促銷手段,而網絡營銷則以顧客為主動方,網絡營銷的主要特徵是嚴格遵循網絡禮儀的同時能夠巧妙運用網絡利益,以此取得最佳營銷效果。

2、現代化國際貿易方式

應用電子商務對創新國際貿易方式具有促進作用,將傳統主要是紙質單據流通的交易方式與國際貿易流程摒棄,以形成最新國際貿易方式。以往紙質文件具有較高重複率、效率低、錯漏多以及費用大等不足,所以,紙質文件會對貿易發展產生很大阻礙。而電子商務則對紙質文件問題進行了全面客服,基於以往貿易方式,整體貿易流程環節多達19個,電子商務僅需要7個環節。由此可以看出,電子商務有助於國際貿易流程的變革,從而實現貿易管理信息化、電子化、實時化、自動化以及規模化,有助於國際貿易管理效率的提升,對創新國際貿易方式也具有推動作用。

四、總結

總而言之,電子商務是國家貿易的一場重要革命,國際市場在該場革命中被重新規劃,深化國際貿易創新模式深刻影響着全世界,所以應該對電子商務發展態勢予以高度重視,潛心研究電子商務本身的發展規律與影響國際貿易的程度,確保電子商務能夠帶給國際貿易更大利益,從而使國際貿易能夠健康、可持續發展。

國際貿易專業優秀畢業論文 篇二

一、電子商務的興起

電子商務是以信息技術為手段,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下,交易各方不相謀面,通過電子交易方式實現的一種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電子商務是國際貿易發展的必然,它不僅簡化了國際貿易程序,而且成本低廉、大大提高了國際貿易的運行效率,實現了國際貿易活動的全球化、簡易化、信息化、智能化、無紙化,目前已經廣泛存在於商業貿易活動中,並在推動經濟全球化方面顯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二、電子商務在國際貿易中的基本應用

傳統的國際貿易活動環節眾多,業務操作過程複雜繁瑣,費時費力。電子商務將交易各方連成一體,把原來傳統商業模式中的各項活動轉移到互聯網上,在國際貿易實踐中實現如下基本應用:

1.選定貿易伙伴。

在電子商務條件下,企業可使用信息技術建立自己的網站或藉助相關的國際貿易電子商務平台,向全球市場發佈自己的產品廣告和服務信息,另一方面企業也可以通過網絡主動搜索各種各樣的經貿信息,在互聯網上與客户諮詢洽商貿易,足不出户就可以選擇理想的合作伙伴和更多的商業機會。

2.便捷貿易磋商。

在電子商務方式下,各個交易方可通過互聯網這個電子平台來了解其所關注的商品信息與行業發展動向,也可通過互聯網為媒介的交互工具進行跨地諮詢、交易談判,既突破了面對面洽談的限制,又能夠使貿易業務的諮詢及洽談變得更加便捷、成本變得更加低廉。

3.網籤與支付。

貿易雙方運用電子商務,可以在建立的網站中通過發送電子郵件來彼此溝通,實現各種交易信息的傳輸。若想達成交易可以簽訂電子合同,並可通過網上銀行和信用卡公司的參與實現網上支付。在網上進行的這些業務,過程快捷方便、節省開銷,有專門的電子加密等技術保證客户和商家的商業信息不致泄露。

4.網上交易管理。

國際間貿易的業務活動比較複雜,會涉及到政府、銀行、保險、税務、運輸等眾多部門。電子商務的廣泛應用,使國際貿易的交易管理實現了網絡化與無紙化,外貿企業可在網上與這些部門辦理電子票據和電子單證業務,及時高效、輕而易舉地完成相關的結算及後續工作。

三、電子商務推動了國際貿易發生變革

1.改變了國際貿易的運行環境。

傳統實體市場的低速度決定了商品交易規模和範圍的有限性,而電子商務的興起,開闢了一個嶄新的市場空間,出現了電子化的“虛擬市場”。在電子商務這種虛擬化的業務運行環境中,商務活動中的生產者、中間商和消費者以數字方式開展交互式的商業活動,通過網上“虛擬信息”的交換,商務信息的傳遞被高速流轉,商務主體之間的距離被縮短,商務交易的時空限制被突破,商務交易的範圍被全球化。因此電子商務的出現與廣泛應用,為交易各方創造了更高效的貿易市場。不僅如此,電子商務中網上的諮詢、訂貨、促銷與談判也為國際貿易開闢了新的發展形勢。但另一方面,有時交易者本身的直覺會被虛擬的網絡所埋沒,這樣會使交易出現不確定性。另外,一些網上交易風險也要引起重視,如來自網絡黑客的攻擊或病毒的人侵。

2.擴大了國際貿易的經營主體。

貿易中介在在傳統貿易方式下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把電子商務廣泛應用到國際貿易實踐,會引發貿易主體發生變化,隨之催生了眾多向全球市場提供產品或服務的“虛擬公司”,主要是指網上經營的代理公司或者服務公司等。這種虛擬組織在功能和效果上己經遠遠超出了原有的中介公司,並迅速成為新的國際貿易經營主體。電子商務條件下,信息網絡技術將在專業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這些企業聯為一體,利用互聯網形成“一個新型的企業組織形式”,在網絡上高效、快捷地為國際市場提供更好地服務和產品,實現過去由單一公司或者企業無法承擔的市場職責。同時,電子商務採用現代化的信息網絡技術,不僅簡化了傳統國際貿易業務的操作程序,還能讓比較薄弱的中小企業輕鬆地進人國際市場參與競爭,擴大了國際貿易的經營主體。

3.創新了國際貿易的交易方式。

新型國際貿易用EDI取代了傳統的有紙貿易,把一些經濟信息如訂單、發票、報關單等,按一定的數據格式通過互聯網進行傳送,不僅速度提高,而且傳送成本與差錯都大幅度降低,在網上做廣告代替了電視、報紙等傳統新聞媒介的宣傳作用,EDI的使用使國際貿易活動的工作更加簡捷。新型國際貿易在互聯網上採用電子支付系統,傳統的紙質貨幣被電子貨幣所代替,電子信用證結算速度高效,使國際貿易付款方式發生巨大變革。互聯網上電子商務的交付分為有形產品和無形產品的直接貿易兩種形式,一些無形產品,如電子書刊與音像製品等的直接貿易可以通過互聯網完成,這種完全國際電子商務超越了地理空間障礙,已成為全新的國際貿易交貨方式。

4.完善了傳統國際貿易的經營管理方式。

傳統的國際貿易在運營上是以單向物流為主,而電子商務實現了“四流一體”的全新戰略,即形成以物流為依據,以資金流為形式,以信息流為核心,以商流為主體的新的經營管理模式。在這種模式引導下,代理、展銷等傳統貿易方式可融為一體,在計算機網絡中可引人報關、商檢、營銷等主要進出口業務流程,由此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互動的全面的服務,消除了傳統貿易中時空對各個交易方的侷限,節省了時間與費用,推動了國際貿易的進一步發展。

國際貿易專業優秀畢業論文 篇三

如果把企業比喻成一部機器,那麼資金就是推動機器動轉的動力。在經濟體制轉型過程中,我國外貿企業普遍面臨着資金短缺問題,這嚴重阻礙了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國際貿易融資作為一種融通資金的新興融資手段,由於其低成本、高效益的特點,正日益受到外貿企業的青睞。

一、融資成本最小原則

在企業中如果同時有多種籌資方式可供選擇,那麼資本成本費用,常常是決定應用何種籌資方式的主要因素。對於同一類籌資方式,企業很容易做出自己的選擇,例如同一種舉債籌資方式下,有高低不同的兩種利率可供選擇,在其它條件一定的情況下,企業一般總是選擇低成本的籌資途徑。但在不同籌資方式的情況下,決策就會變得複雜很多。不同融資方式,其資金成本亦不相同。融資決策的關鍵在於:在及時充分地滿足企業或公司生產經營所需的前提下,選擇最佳的融資途徑及資金組合,以使資本金最低。因此,首先要正確計算資金成本,同時計算資金利潤率,只有後者大於前者,其融資一投資才構成良性循環,給企業帶來利潤。資本成本費用的高低,同時也決定了企業資金運用的方向和範圍。根據西方金融理論,當資本市場有效運轉時,不同的融資方式不會帶來融資成本的差異,不同來源的資金風險調整後成本基本保持一致。然而事實上由於國際資本市場的不完善性和各國政府的經濟干預,統一的國際資本市場細分為眾多的差異化市場,不同來源的資本成本並不只因風險不同而不同。企業為了實現融資成本最低化,主要通過避免或減少納税,儘量利用各種補貼貸款和爭取當地信貸配額等策略原則。在貨幣選擇上,國際費雪效應理論認為不同貨幣利息率的任何差別都將被同期貨幣匯率的變動所完全抵消,即任何兩種貨幣的利息之差基本上等於兩者的遠期升水或貼水。因此從理論上講,無論選擇哪一種貨幣進行融資,都不會影響融資的税前成本。但事實上,由於國際資本市場並非完全有效運行,國際費雪效應很難實現,如果再考慮到税收因素以及各國對外匯損益課税規定的差異,不同的融資貨幣會給企業的融資成本帶來很大的影響。總之,融資成本最低化的理論,強調利用外貿企業以適當的形式,適當的貨幣和適當的地點進行融資,儘可能降低融資成本,以降低經營成本,以提高競爭能力。

二、分散融資風險原則

此處所説風險,是指財務損失的機會,一般用預期收益的可變性或不確定性來衡量。由於企業資本收益率和借款利率不確定而產生的風險,就是融資風險。企業的融資風險主要表現在:

(一)資金不能如數償還的風險。在債務性融資的方式下,資金不能償還的損失是由企業自身負擔的(這是指不存在終極承擔而言的),企業必須想方設法將所藉資金全部如數償還,才可能保證企業經營持續進行下去。

(二)資金不能按期償還的風險。在債務性融資的條件下,舉債必須償還,而且必須按期償還,這也是西方企業重視現金流量計劃的原因之一。當企業不能按期償債時,將面臨喪失信譽、負擔賠償,甚至變賣資產的風險。

(三)對有償債務,企業還將面臨不能付息的風險。支付利息是舉債的前提,而且利息支付不因企業是否盈利而變化,這就使企業在經營不善時,面臨着付息風險。因此,在實際的融資操作中,作為融資主體的企業必須考慮到期能否還本付息,以防止融資風險的發生。此外同是債務性融資,也因長期負債和流動負債之別,的風險不同。企業隨借隨還由於流動性壓力的作用,企業流動負債的風險大於長期負債。而使企業面臨因為前者要求,企業流動資金的週轉必須順暢;後者要求企業在較長時期償還,一方面,企業不會面臨即時的流動性壓力,不必隨借隨還;另一方面,在持續較長的債務期內,企業可以獲得調整和改善經營的緩衝機會,而不至於因短期週轉不順暢,給企業帶來償債壓力。在國際投資理論中的現代資產選擇理論引進了風險因素,從未來收益具有不確定性出發,對各種資產的收益和風險進行權衡和比較,以便通過最適當地搭配購買各種金融資產來減少風險,獲最大收益。既然所有資產都具有收益和風險兩重性,而不同的資產又具有不同預期收益和風險的組合,因此各國投資者為避免風險,總是傾向於將資金分散地投到眾多國家多種資產上來獲取利益,因為分散投資將有助於分散風險。同樣,對於國際貿易融資者,人們也可以從分散融資風險的角度來解釋其動因。企業在國際範圍內拓寬融資的選擇渠道,不過於依賴固定的金融市場和融資方式。這樣,既可減少企業融資總體的風險,又能通過融資活動,與全球各地金融機構建立聯繫,增強金融和經濟信息來源。

三、融資與貿易方式相結合原則

確定加工貿易的融資方式時,首先應該考慮是由誰來解決融資問題。一般情況下,若是承接方自己解決融資,其結算方式可以確定為由委託方開立即期信用證;由委託方解決融資,結算方式可以確定為由承接方開立保函、遠期信用證,由委託方以D/A方式託收,或採取無償提供原料,最後償付工繳費的辦法。在融資方式的選定上,要考慮融資中風險的控制。在我國的對外來料加工中,主要應由國外委託方解決融資問題,國內承接方根據使用不同的融資和結算方式的風險可以按下列順序依次選定。

(一)先由作為委託方的外商無償提供原料,產成品復出口後,承接方以D/P託收方式收回工繳費。這種結算方式中,委託方憑自己的資力來解決融資問題。承接方憑D/P方式收回工繳費,在委託方付款前,承擔方掌握物權單據,而無償提供原料的委託方如果拒付將會承擔較大損失,所以這種做法對承接方風險較小。

(二)承接方通過銀行開立有條件付款的保函,以保證承接方的利益,委託方憑該保函融資有一定困難,需要辦理其他抵押手續方能從銀行得到資金。但這種融資方式將迫使外方竭盡全力去履行合同對其規定的義務。這種作法對承接方來説風險較小。

參考文獻

1、關於國際加工貿易管理模式的分析與研究北京市加工貿易代表團赴日本、新加坡考察見聞與思考徐小溪首都經濟1997-10-15

2、論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的一般關係──對國際貿易乘數理論的修正楊文進山東經濟1996-10-20

國際貿易專業優秀畢業論文 篇四

一、前言

跨國公司是指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等方式,在其他國家(或地區)設立分支機構或當地資本合股擁有企業,並在母公司統一決策體系下從事國際化生產和經營活動的公司。目前國際貿易呈現三分天下的格局,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佔三分之一,跨國公司之間的貿易佔三分之一,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貿易佔了剩下的三分之一。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的數據,2010年全球商品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約有19億美元,而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額約為6.3億美元,佔世界貿易總額三分之一。由此可見,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對國際貿易產生的影響是比較大的,所以,對內部貿易的研究也顯得尤為重要。

二、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對國際貿易的影響

跨國公司內部貿易是指跨國公司母公司與國外子公司之間,以及國外子公司與第三國同系子公司之間在產品、技術、服務等方面的貿易活動。跨國公司為了達到降低交易成本,迴避風險,協調公司內部關係等目的,進行內部貿易。在內部交易給跨國公司帶來效益的同時,也對國際貿易產生了影響。

1、內部貿易的正面影響

(1)內部貿易擴大國際分工跨國公司內部貿易依據不同國家地區要素的比較優勢,將資源進行優化配置。這使得生產分工更加精細化,主要體現在某個國家或某個企業只生產某種產品的一個小部件甚至只是該產品的某一生產工序。同時,這種配置擴大了協作在全球的範圍。例如,提供蘋果公司iPhone的零件供應廠商來自13個國家地區,這13個協作的國家跨越了亞洲、美洲、歐洲、非洲和南美洲。其中供應廠商數目最多的是中國,有349家;位列第二的是日本,139家;而美國廠商排在第三位,只有60家。跨國公司為了實現資源最優配置,在全球各個地區設立生產點。無論是垂直型經濟分工或水平型經濟分工還是混合型經濟分工,它們都加快了國際生產的專業化與協作化發展,擴大了國際分工。

(2)內部貿易推動技術貿易二戰以來,跨國公司能夠不斷髮展壯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全球的新技術、新產品、新生產工藝基本都掌握在跨國公司的手裏。為了防止公司的技術產品在公司外部交易時,被競爭對手抄襲而給公司帶來巨大損失的發生,貿易內部化就顯得很有意義。據統計,發達國家的500家大型跨國公司壟斷了工業發達國家生產技術的90%,國際技術貿易的75%,而其中70%-80%屬於內部貿易。內部貿易可以讓技術貿易發生在公司內部,防止那些優勢技術擴散出去,從而獲得高於技術本身價值的效益,創造鉅額利潤,增強跨國公司在國際市場的優勢和競爭力。跨國公司為了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中保持技術優勢,往往會讓新技術和高技術含量的產品在公司內部流動,產生高收益。這將促使跨國公司不斷開發新高技術,推動技術貿易在國際貿易中的發展。

(3)內部貿易優化商品結構內部貿易對國際貿易商品結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初級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大幅度地下降,從1937年的63.3%降至1960年的45%,再到2003年的20.5%。另一方面,製成品和中間產品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大幅度地上升,從1937年的36.7%升至1960年的55%,再到2003年的79.5%。東道國為了維護自然資源主權迫使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內容發生改變,退出某些初級產品的生產加工部門,轉向勞動、資源密集型的製造部門。而且隨着跨國公司生產技術的提高,開發出新型材料來代替初級產品的進出口而在公司內部流動,降低了其在國際貿易中的比重,同時增加了製成品和中間產品的比重。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內容的改變及技術的進步減少了初級產品的進出口,增加了科技含量高、附加價值高的製成品和中間產品的生產貿易,從而使得國際貿易商品結構高級化,優化了商品結構。

2、內部貿易的負面影響

(1)內部貿易影響自由競爭跨國公司為了企業利益,通過內部貿易採取轉移價格。當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與子公司之間進行產品、技術、服務等貿易時,有意地調節價格以高於或低於正常交易原則下的市場價格進行交易,以此達到獲利的目的。但是,這種行為會對國際市場價格機制造成不小的破壞作用,影響國際市場價格與供求之間的關係。而且,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傳統的國際貿易的國別市場界限消失,形成一種封閉的貿易市場,隨意定價,排擠競爭對手,造成外部市場扭曲。這些都不利於市場自由競爭。

(2)內部貿易損害東道國利益跨國公司通過內部貿易採取轉移價格避免在商品進出口時遇到關税壁壘以及減少所需上交的税費,這不僅影響了市場自由競爭,也對東道國產生了負面影響。比如,母公司與在東道國的子公司進行貿易時,母公司會對設有高關税國家的子公司以極低的價格發貨,減少所需繳納的關税,降低進口成本,以此來增加子公司的利潤,提高其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雖然,轉移價格有利於跨國公司獲利,但是,這會減少東道國應有的税收收入,不利於東道國的公司經營。根據相關部門數據顯示,中國境內的外資企業虧損比重高達40%以上,有些地區甚至達到75%,因此許多合資企業的中方無利可分,甚至連年虧損。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通過內部貿易進行高進低出的轉移價格會損害東道國的利益,不利於國際貿易的長期發展。除此之外,有些跨國公司為了母國的利益,將那些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項目設立在東道國,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造成了東道國生態破壞及環境污染嚴重的情況。因此,內部貿易讓東道國在制定外貿政策時顯得更加左右為難,東道國即希望通過跨國公司帶動國內企業的發展,但又不得不面對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的轉移價格及自然破壞帶來的損失,而限制外資投入國內。

三、應對內部貿易負面影響的措施

跨國公司內部貿易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它既能促進國際貿易發展,也能阻礙國際貿易發展。我們應該揚長避短,放大正面影響,並針對內部貿易帶來的負面影響積極地採取有效措施。

1、監控跨國公司轉移價格

轉移價格雖然有利於跨國公司,但是它會破壞市場價格機制,影響自由競爭,損害東道國的利益,因此監控跨國公司轉移價格是勢在必行的。但是,多數跨國公司屬於發達國家,吃虧的東道國為發展中國家,而大多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發展並不久,缺乏相關的信息和經驗,因此要管制跨國公司轉移價格會存在一定的難度。當前發展中國家首要任務應該是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跨國公司信息庫,開展國際税務合作。有關部門應及時採集、統計、更新境內跨國公司會計信息數據和國際市場行情及相關國家的税率情況,加強對外資企業財務報表的審核。一旦發現問題,便可以採取及時有效的措施。

2、增強本國自身實力

面對跨國公司內部貿易給東道國帶來的種種不利,東道國首先應該增強本國自身的實力。一方面,東道國可以加入像WTO這樣的國際性貿易組織,或者與有關國家加強合作。以此來提升本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增強自身實力。另一方面,東道國應該結合基本國情實施有利於本國企業發展的宏觀政策和貿易條件,增加本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3、加強國際立法和提高生產技術

跨國公司內部貿易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不僅僅是東道國需要關注的,而是全世界都該關心的重要問題。加強國際環境生態保護的立法與執法,明確雙方的責任與權利,將國際生態環境危機解決在發生前或者在危機爆發後能及時、合理地化解。但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措施應該是提高生產技術,開發清潔能源,淨化污染物,減少甚至避免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的產生,這樣才能在根源解決問題,而且技術的提高還能提升公司產品的品質和競爭力。無論是跨國公司還是東道國都應該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促進全球經濟健康增長。

國際貿易專業優秀畢業論文 篇五

一、綠色貿易壁壘造成的不利影響

隨着綠色保護主義日趨強化,在近幾年的國際貿易中,我國許多出口產品就是因為無法達到這些國家制定的綠色標準而遭到國際市場的排擠,在國際市場上我國出口貿易不但無法進一步做大做強,甚至難以得到鞏固,有着被逐步削弱的趨向。負面影響幾乎波及到我國出口貿易的所有領域,具體表現:

1、經濟損失。

發達國家制定的環境技術標準極為嚴苛,使我國的出口商品極難打入目標市場,有失自由市場的公平性。據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出口貿易每年因綠色貿易壁壘而遭受的損失佔出口總額的23%,經濟損失總額超過數百億元。若長期受限於綠色貿易壁壘,中國企業乃至中國經濟都將面臨巨大損失。

2、擾亂市場。

發達國家訂立的准入認證標準也相當高。我國出口企業需要付出相當多的公關費用及人力成本,才能順利進入目標市場,給我過出口市場的平穩發展帶來了極大的衝擊。若綠色貿易壁壘廣泛實施,中國貿易商品在國際市場中的佔有比越來越少,破壞了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協調性與穩定性。

3、削弱優勢。

面對貿易壁壘帶來的限制影響,發達國家針對税收採取了相關調整,建立符合本國利益的綠色補貼政策,這顯然是有利於發達國家的經濟決策。從本國來説,這種方案制約了我國出口商品的優勢,無論是税收政策或市場佔有等,均不利於中國本土商品走向國家,大大降低了中國商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二、中國綠色貿易壁壘應對管理措施

經營思想決定着企業未來走向,以及市場戰略調整方向。長時間以來,中國企業經營缺乏觀念意識,主要表現與市場風險意識缺乏,影響了經營者調整市場決策。我國必須建立符合國際經濟準則的應對策略,避免綠色貿易壁壘對產業發展造成的損失。

1、貿易自由化。

貿易經濟是國家經濟建設重點,對提升國民經濟產值及國民經濟收益具有深遠影響,也是新時期各個國家經濟戰略改革重點。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程度,其環境污染問題趨於減少,這是貿易給環境帶來的正規模效應。貿易自由化的法規和保護環境的法規是沒有牴觸。但在實踐中,貿易自由化要根據世界各國實際情況進行,相互維護彼此國家的經濟利益。

2、貿易持續化。

在關貿總協定的體制中,類似綠色貿易壁壘這類非關税壁壘的爭端也經常發生,如何避開綠色貿易壁壘造成的不利影響,這是每一個進口國家需要深入考慮的問題。按照綠色貿易壁壘協議,進口國可以從保護環境、保護資源、保護健康的角度出發,對中國貿易經濟事業提供相應的決策指導。從貿易經濟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為各個國家創造有利的發展環境。

3、貿易法制化。

法律是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前提,也是維護貿易國雙方利益的基本保障。如果藉助綠色貿易壁壘惡意控制進口商品則屬於經濟違規行為,不符合世界經濟健康化發展,不符合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我國無論是政府層面、行業層面還是企業層面,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應對這場建立在環保與貿易衝突為背景下,產生的貿易規則的浪潮。

4、貿易創新化。

我國政府應通過外交及政策手段在國際貿易中進行調節;行業協會應運用合理標準的制定以及良好的引導,營造良好的行業分為;各企業在生產鏈及供應鏈中加入綠色創新理念。中國企業要堅持創新改革之路,對貿易決策實施創新化調整,讓我國無論是在國內生產還是在對外貿易中都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應對綠色貿易壁壘不斷加強的國際市場上取得先機,爭取更有利的國際貿易地位。

結論

總之,隨着綠色貿易壁壘普及化發展,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如何在國際市場中佔據有利地位,這些是中國企業必須積極考慮的問題。為了應對綠色貿易壁壘帶來的不便,企業要建立更具國際化的經營管理體制,從自由化、持續化、法制化、創新化等方向為指導,積極構建綠色貿易壁壘應對策略。

國際貿易專業優秀畢業論文 篇六

摘要:

全球經濟一體化逐漸深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也越來越高,國際貿易融資在我國發展得也很快,我國的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融資發展方面佔據着重要的作用與地位。中小企業現在已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因此需要積極發展我國的中小企業,促進中小企業在國際貿易融資領域的發展,開闢出新的發展模式與道路。下面我們將從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現狀、國際貿易融資特點方面展開分析,最後,提出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新模式。

關鍵詞:中小企業 國際貿易融資 發展模式

我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的市場經濟中佔據着較大比例的是中小型的企業,中小型企業數量眾多,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中的一個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我國發展國際貿易、進行國際貿易融資的重要力量,為了能夠探索出一條更好的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新發展模式,首先我們將對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現狀做一個分析,明確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所處的一個大背景。

一、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現狀分析

首先我們先來對我國的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現狀做一個分析,分析現狀我們主要是從三個角度來進行,銀行、中小企業自身以及社會這三個方面,下面我們將具體地闡述下這三個方面對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現狀的影響以及各自存在的問題。

1、銀行對於中小型企業設置的國際貿易融資門檻過高。

我國的中小企業與大中企業相比,在市場競爭力方面比較弱,而且自身缺乏必要的信用擔保體系與評價體系,銀行將貸款借給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活動還存在着很多的風險,銀行為了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傷,銀行在實際的融資過程中,會認真仔細地經過嚴格的層層審批,審批程序過多,就會很容易延誤中小企業進行國際貿易融資的時機,國際貿易融資的標準也隨之提高,這更給中小企業進行這項活動設置了障礙,不利於中小企業的發展。除此之外,我國的銀行的金融產品多數都比較單一,主要是傳統的融資方式,不能跟上國際金融貿易改革發展的步伐與需要,也不能滿足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的需求。

2、中小型企業缺乏相關專業的國際貿易融資人才。

中小企業一般規模不大,專業的國際貿易融資人才也是比較稀缺的,必要的財務管理制度與信用管理制度也是缺少的,而這兩者是開展綜合性金融服務的條件要求,中小企業要想發展好自己國際貿易融資事業,企業的相關從事人員就必須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與比較豐富的實踐經驗。但是我國的國際貿易融資事業處於初級階段,許多從事這方面工作的人員並不具備這些要求,另外他們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以及培訓,不能夠充分掌握一些保理等國際慣例,因而在工作時會遇到困難,造成工作效率低下,面臨着國際貿易融資困難的局面,中小企業的規模比較小,企業自身沒有完善的財務支持與管理系統體系,基本的信用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3、我國關於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融資的法律法規制定的不健全。

我國在關於中小企業開展國際貿易融資方面的立法工作做得不夠好,相關的法律不健全,缺少審批的標準與依據。我國的中小企業在這方面發展起步較晚,發展比較緩慢,相關的法律法規沒有很好地建立起來,一些行政干預手段的使用,增加了審批制度的複雜性,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融資的需求不能得到根本上的滿足。我國對於其他國家的法律法規不熟悉,從而導致我國的法律與國際相脱節,中小企業得不到很好的發展。

二、國際貿易融資的特點分析

國際貿易融資是一種跨國際的信貸行為,這項貸款資金主要是用來支持進口貿易的開展,貿易開展的基礎準則是信用。這種信貸行為的特點是:借貸雙方的當事人不是同一國家的,地域上的差別距離更增加了信貸活動的風險與一般信貸活動相比。通常情況下,國際貿易開展時,借款的一方是進出口商,這些進出口商是企業或者是個人承擔信用貸款。也有屬於非個人的信貸機構如銀行或者是政府。國際貿易中經常使用的貨幣類型是歐元、美元以及日元等等,貨幣種類的選擇在融資時是一個非常重要有很關鍵的問題,因為市場處在一個不斷變化動盪的狀況下,國際政治變化莫測,這些不確定的變化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貨幣匯率的起伏變化,因此國際貿易融資時,應該綜合地考慮這些問題,最後做出正確的決策。國際貿易融資面臨的風險也是非常大的,這種融資方式是以跨國形式開展的,借款人不僅承擔着信貸過程中會出現的商業風險,還要承擔着一些潛在的風險如公司虧損無力償還等。在結算過程中,也會很容易出現欺詐等信用方面的風險問題,這些對國際貿易融資的開展都是具有很大的挑戰性的,根據國際貿易融資的這些特點,我們要結合中小企業的實際發展情況,積極提出我國中下企業國際貿易發展的新模式。

三、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新模式分析

上面我們已經分析闡述過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狀況與存在的問題,我們需要結合國際貿易融資的特點,積極想出我國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的新模式,促進我國國際貿易融資的發展,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下面我們就來具體闡述下如何發展我國的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發展模式。

1、完善銀行的國際貿易融資體系,開發金融新產品。

銀行在我國的國際貿易進出口方面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我國的銀行要想扮演好其角色,就必須學習借鑑國外的一些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建立健全一整套針對中小企業融資的信貸評估與擔保體系,對於外國的一些擔保銀行服務業務展開必要的調查,瞭解掌握其他國家的外貿政策、金融慣例等等,主動積極地掌握中小企業相關的國際貿易融資資料與情況,做到為中小企業國際貿易融資做出自己的貢獻。另外還要積極地對銀行的金融產品進行開發與創新,傳統銀行金融產品主要是傳統國際貿易融資,無法滿足中小企業在國際融資方面的新要求,因此銀行必須積極進行結構性貿易融資的創新,按照國際貿易的新要求進行重新組合與創造,結合實際情況,將出口信貸。信用擔保等手段方法結合起來,做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產品,保障中小企業貿易融資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2、提升企業相關專業人員的知識與水平,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系統。

中小企業應該加強對於專業的國際貿易融資人才的培養,增加自主研發的資金投入,通過多種方式多個渠道吸引人才賢士為其提供優厚的薪資待遇,為人才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這些專業人才才能更有熱情發揮自己的能力,中小企業也吸收到了新鮮的血液。另外企業還要建立起一套比較完善的財務管理與信用評價體系,將企業的財務管理以及財務支持進行規範化與制度化,建立完善的國際貿易融資評價體系,採用先進的技術手段監管整個融資的過程,降低減少出口貿易的風險,根據風險的大小對融資類型進行科學合理地劃分,找出解決各自問題的方法。

3、加強國際貿易融資立法體系建設。

完善的法律體系能夠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重要的法律保障,我國在這方面的法律制定與法律體系建設方面還是不足的,需要借鑑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比較成熟先進的國際貿易融資的法律,結合我國自身的發展情況與民情,制定出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的中小企業融資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時,需要將國際貿易中的一些國際慣例與國際法要求考慮進去,與其他國家的法律不發生衝突。通過法律的制定與法律體系的完善,將企業的根本利益保護了,也有效地促進了我國中小企業的穩定繁榮發展。

四、結語

經濟全球化發展迅速,我國的經濟發展需要跟上這一發展趨勢,結合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我國中小企業的國際貿易金融發展目標,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銀行完善國際貿易融資體系,企業積極完善各項制度,我國相關部門加強有關的國際貿易立法工作,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律體系。

國際貿易專業優秀畢業論文 篇七

[摘要]經濟全球化加快了國際間的貿易合作,帶動了國際貿易物流業的發展壯大。物流公司不斷創新自己來提升自己的服務水平及質量來增強競爭力,但這樣也導致各種風險的存在,阻礙了物流公司的健康發展。因此本文分析我國國際貿易物流存在的風險,並提出有效的風險規避措施。

[關鍵詞]風險管理;國際貿易物流;創新應用

1、國際貿易物流

1.1國際貿易物流的涵義

國際貿易物流通俗來説就是國與國之間進行國際化商品及服務的流通交易,主要包括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兩項,因此也被稱為進出口貿易。

1.2國際貿易物流的基本特徵

一是高運輸能力。國際貿易是跨國交易,涉及的區域比較廣泛,國際物流是國際貿易交易的基本手段與保障,需要先進的技術及設備來保障進出口商品的安全,同時需要具備高運輸能力來加快商品的週轉,不斷提升國際物流服務效率。二是高信息化。國際物流主要是通過國與國之間的密切合作與協調來順利完成交易的。成本、費用的節約與控制及商品的安全運輸是物流公司關注的重點問題,因此強大的信息系統及其信息透明度對於物流過程控制具有重要意義。三是高標準化。國際貿易物流涉及眾多國家,而各個國家對物流制定的標準不一致,因此需要統一國際物流標準來進行商品的運輸、倉儲及配送。目前,國際上已經對集裝箱和托盤的規格和條形碼技術方面做了統一規定,這樣一方面可以節約各物流公司的支出,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國際貿易物流的整體運行效率,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2、我國國際貿易物流存在的風險現狀分析

2.1物流成本風險

商品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與成本一直就是物流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説物流成本越高,物流公司存在的風險就越高。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現在的一般工業商品的物流費約佔商品總售價的50%,蔬菜及水果等農副產品的物流費約佔總售價的70%。企業的物流風險體系的控制效果與企業的盈利是緊密相連的,成本越高,風險越高,盈利就越少。因此,只有大幅度降低我國的貿易物流運營成本,才能不斷提升我國物流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2.2費用控制風險

國際物流成本主要包括庫存成本和運輸成本。庫存成本主要涉及商品的庫存、保管等,具體有倉儲、保險、貨物的損壞、税收及庫存商品佔用的資金成本。運輸成本主要包括運輸費用和貨主費用。運輸費用主要是公路、鐵路、空運、海運等方式產生的費用,貨主費用主要指在商品運輸過程中的處理及裝卸費用。費用的獲取是否及時、資金的收回是否及時等問題都會對企業造成潛在風險。這些費用的支付程序、談判細節都會直接影響物流成本,進而影響企業的發展狀況。

2.3服務落後風險

服務質量與信譽是物流企業生存的根本保證,如果服務滿足不了使用者的要求,企業會大大受損。第一,面對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很多發達國家使用高級物流技術,而我國普遍還停留在POS機和條形碼技術。第二,一些商家在國際貿易中的經營理念落後於現代管理,沒有做到與時俱進,沒有將客户的利益作為根本出發點考慮。第三,我國目前的物流業還沒有統一且透明的產業政策體系,存在合格人才較少,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等問題。

3、在風險管理下國際貿易物流的創新措施

3.1加快我國國際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貨物無法實現在其他國家的快速安全流動已成為國際貿易的最大瓶頸。因此,我國應加強對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這是促進我國進行國際貿易與貿易物流發展的基本保障。首先,我國政府應加大對貿易物流的投資,積極引導與規劃企業對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儘快出台統一、透明的產業政策體系,加快與國際物流業接軌的步伐。其次,應加大產學研合作,充分利用科研院在物流方面的科研技術與成果,全面提高物流企業的技術、運營、管理與服務能力。最後,高素質的物流人才管理隊伍是防範物流風險的關鍵要素,因此,企業只有不斷加強對在職物流企業員工的培訓,吸引並留住高級人才,才能促進國際物流健康快速發展。

3.2加快我國國際物流的標準化、信息化發展

我國的國際貿易物流業跟不上國際的發展步伐,重要原因在於缺乏相應的技術標準。因此,必須與國際貿易物流企業的物流基礎設施、技術裝備、管理流程和信息網絡技術進行統一的標準化設計,比如説射頻識別技術大大提高了國際物流的效率。信息時代的到來促使現代國際物流業普遍採用信息網絡化系統進行管理。比如説,將物流信息全部錄入企業內部網絡數據庫,由信息網絡管理系統對數據及時追蹤、分析與協調,並通過互聯網進行網上需求登記與支付,這樣可以減少我國物流企業的風險。

3.3加快電子商務技術的創新應用

國際貿易企業面對的客户分散於全球,需求也呈現多樣性,這樣就加大了物流成本的控制難度。因此傳統的批量化與規模化商品特點已不能成為企業的重要競爭力,企業必須重塑價值取向,以提升企業的服務質量作為核心競爭力。現在企業普遍採用B2B、B2C的運營模式,因此物流企業應及時予以響應,重構業務流程,並根據訂單要求,創新供應鏈管理,重點是做到減少訂單處理和取貨的時間,加快資金的回籠速度,提高工作效率。

4、結語

信息時代的到來和網絡的普及,加快了國際間的貿易合作,面對我國在國際貿易物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提高我國國際貿易的流通效率,最大程度降低物流企業的風險管理。

國際貿易專業優秀畢業論文 篇八

一、國際貿易中數字文化產品的歸類問題的起因

(一)事實上並不存在一個全球公認的標準行業分類

相關的行業分類標準如國際標準行業分類(Internation-alstandard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ISCI),以及相關的產品分類標準如聯合國中心產品分類目錄(CPC)和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製度(HS),都未能對內容生產行業或內容本身進行明確定義,但是這些分類系統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就早已存在,因此數字文化產品對這些規則的命名規則而言是一個新生的事物。以計算機軟件為例,GATT和《信息技術協議》(ITA)對於軟件的調整針對的是軟件以物理方式存在的磁盤。而GATS是基於較早版本的CPC,僅僅涉及那些記錄或產生內容的服務,如錄音或對內容進行傳輸的服務,如廣播電視播放服務。但是GATS不一定會涉及內容本身,無論是儲存在有形介質上的還是通過電子方式傳輸的計算機軟件,都缺少適當的分類;同樣在現有的服務分類表中也沒有直接與計算機軟件直接相關的分類。

(二)現有的全球貿易框架下並沒有提供關於服務、貨物的明確界定

從實踐中看,文化產品可以被數字化,這些經數字化的文化產品可以通過網絡的傳輸,以不同的形式為消費者所使用。數字化的文化產品如書籍、電影、音樂通過下載後,可以換成其他有形物的實物被出售。若只是在線銷售,這與在電影院觀看電影無實質區別,這可以認為屬於服務。因此,從實踐中看,對數字文化產品的理解存在區別。對貨物與服務進行區別的問題不只在貿易領域存在,在商品歸類時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在最新版的聯合國中心產品分類目錄中就可以看出,在對貨物與服務進行區分的各種標準中,沒有一種可以再任何情況下都能提供一個有效的、切實可行的以及清晰的區別方法。在GATS生效以前,並不存在對服務和服務貿易統一的定義,學者們對此也持不同觀點。從條款上看,GATS迴避了學術之爭,通過劃定範圍的方式規定了GATS所規範的服務貿易,什麼是“服務”卻未給出明確的定義。GATS1.1條規定“本協定適用於各成員影響服務貿易的措施”,由此可以看出,這一條只是對GATS所適用的“措施”的界定,而不是對“服務”本身的界定。在GATS中對服務貿易的提供方式也未有所涉及;貨物與服務之間的區別是什麼,GATS中也沒有加以規定。

二、國際貿易中數字化文化產品的歸類標準的現有主張

(一)數字文化產品適用GATT的主張

美國是電子商務最發達的國家之一,為使本國的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能得到充分的保護,極力主張數字文化產品貿易享受GATT的保護。其主張的理由為:

1.適用GATT規則,更有利於視聽產品貿易的自由化美國主張把數字文化產品劃歸到GATT之下比把其歸到GATS之下更為有利,因為GATT為數字文化產品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空間。因為關於是否永久性延遲徵收數字文化產品關税在成員各方之間的討論並未達成共識,把數字文化產品歸類為由GATT調整,將會對世界貿易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GATT之下貿易自由化程度事實上要比GATS高很多,這一點沒有什麼令人奇怪之處,因為WTO成員方經過長達45年的時間對GATT的體系結構進行了改善,以及對GATT之下的承諾水平逐步提高的結果。

2.確保WTO協議的技術中立美國擔心那些一直由GATT調整的產品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受到尚未完善的GATS規則的約束。當前從GATT1994的“關税細目”和GATT第4條“電影限額”來看,這些數字化的產品內容一直都是由GATT1994來調整,在GATT1994的任何條款中,也沒有GATT1994只能適用於有形產品的規定。如果僅僅出於對新的分銷技術的考慮而把當前由GATT1994調整的電影、音樂等這些能夠數字化的產品劃到GATS的調整範圍之內,就很難理解這一方式的正確性。目前被ITA協定所調整的計算機軟件貿易,根據ITA協定的規定,消費者所購買的以實物方式交付的軟件不存在任何形式的貿易限制,並且免除了關税。

(二)數字文化產品屬於服務的觀點

與美國的主張相反,歐盟主張數字化產品應被歸類為服務。歐盟之所以持這樣的觀點,是因為他們出於保護數字視聽產品這一目的。如果這些通過電子方式加以傳輸的產品在事實上被當作服務,歐盟就可以理所應當的適用其規則來調整通過網絡方式傳輸的電影及電視節目,通過限制性的規則對視聽產品的流通和傳播實施歧視性待遇。並不是只有歐盟持這種觀點,同樣出於保護國內視聽產業目的,其他的WTO成員方也堅持認為通過電子方式傳輸的產品應歸類為服務,具體來講理由如下:

1.GATS從長遠目標來看更有利於數字文化產品貿易自由化歐盟認為WTO電子商務工作組當前的目標是尋求如何運用現有的WTO框架下的規則來調整電子商務的問題,而不能把重點過於集中於對市場準入問題的磋商這一問題上。歐盟並不認為只有GATT1994才能更好的規制電子商務中數字化產品的問題,雖然從當前GATT1994的結構來看,其位數字化產品貿易提供了更有利的規定。軟件產業和電影產業之所以強烈要求把其歸為貨物,可能是出於以下兩個方面的考慮,其一可能GATS還未能對這類產品作更加深入的、充分的考慮;其二可能是持有歸為GATT調整觀點的支持者認為他們寧願選擇現有GATT下的自由貿易承諾,而不願意選擇GATS之下不確定的承諾。

2.WTO框架下不存在確保技術中立的規則歐盟以在WTO協議中不存在把貨物和服務同等看待的規定,作為反對美國觀點的理由。現有的國際貿易制度並未就介質問題進行討論,特別是文化產品。能否在聯合國中心產品分類規則中找到相應的分類,從而依據這一結果來判定數字文化產品是屬於GATT還是屬於GATS,這一觀點是錯誤的,因為判斷數字文化產品的價值不是依據其載體,而是其內容本身。

三、數字化文化產品分類問題的實質

對於通過網絡方式傳輸的電影、書籍、音樂等這類數字化的產品,對這些文化產品歸類時難免會面臨一些困難。對於數字化文化產品,歐盟主張應該視為服務,主要原因在於在當前的GATS框架下,歐盟就文化產品具有更廣泛的行動自由。與此相反,美國則極力主張把數字化文化產品視為貨物,因為其有強有力的GATT1994規則作為後盾。如果GATT1994和GATS在數字文化產品這一問題上更加緊密的結合,以後以這兩個國家為代表的分歧會越來越少。就適用什麼規則這一問題而言,主要是集中在GATT規則和GATS規則是否能夠對數字化產品適用。美國與歐盟對數字化文化產品歸類的分歧阻礙了數字化文化產品貿易自由化的向前發展。美國對於數字文化產品的態度是一個廣義的數字貿易安排,簡單來説就是要使數字文化產品在WTO之內獲得最大的貿易自由化成果。因此美國極力主張對於數字化文化產品適用GATT規則。

與美國觀點不同的是,歐盟把所有的數字化文化產品視為服務。因此對於數字化文化產品適用GATS,而GATS與GATT在數字化文化產品貿易自由化方面相比較而言,所規定的待遇水平要低一些。在GATS項下,歐盟沒有對視聽產品市場準入規則做任何承諾,這就可以使歐盟對於來自國外的娛樂等與此相關的產業實施限制或禁止市場準入。總的來講,美國與歐盟都想要再國際貿易談判中最求其國家利益的最大化,就數字化文化產品而言,它們雙方在不同領域具有不同的優勢。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