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弘揚工匠精神匯聚奮進力量”主題微黨課講稿

欄目: 演講稿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9.77K

2016年3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弘揚工匠精神:“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工匠精神”可以從六個維度加以界定,即:專注、標準、精準、創新、完美、人本。其中,專注是工匠精神的關鍵,標準是工匠精神的基石,精準是工匠精神的宗旨,創新是工匠精神的靈魂,完美是工匠精神的境界,人本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弘揚工匠精神匯聚奮進力量”主題微黨課講稿

李萬君是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轉向架製造中心焊接一車間的電焊工。“技能報國”是他矢志追求,“大國工匠”是他至尊榮光。他被譽為高鐵戰線的“傑出工匠”、“工人院士”、“高鐵焊接大師”,是“中國第一代高鐵工人”中的傑出代表。李萬君憑着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事業滿腔的愛,處處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成長為高鐵戰線上的一名尖兵。

轉向架是軌道客車的走行部分,直接影響車輛的運行速度、穩定和安全。轉向架製造技術,被列為高速動車組的九大核心技術之一。2007年,長客股份公司先後引進法國時速250公里的高速動車組技術等國外技術成果。但一些核心技術仍受制於人。如何形成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鐵技術,徹底打破外國技術壁壘,是擺在集團公司面前的一個重要難題。

以李萬君為代表的焊接技術工人不等不靠,硬是憑着一股子不服輸的鑽勁兒、韌勁兒,積極參與填補國內空白的幾十種高速車、鐵路客車、城鐵車轉向架焊接規範及操作方法,先後進行技術攻關100餘項,其中21項獲得國家專利。

在試製生產法國時速250公里的動車組時,承載重達50噸車體重量的接觸環口焊接成型要求極高,成為決定動車組列車能否實現速度等級提升的核心部件,也成為制約轉向架生產的瓶頸。李萬君在模型上反覆演練、潛心研究,摸索出的“環口焊接七步操作法”,成型好、質量高,成功突破了批量生產的難題。這項令法國專家十分驚訝的“絕活”,現已成為公司技術標準。在李萬君看來,無論外國怎麼進行技術封鎖,都要想盡一切辦法去革新和突破,這是中國高鐵產業工人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

我國的高速動車組之所以跑出目前如此高的速度,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轉向架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2008年,長客股份公司從德國西門子引進了時速達350公里的高速動車組技術,但由於外方也沒有如此高速的運營先例,轉向架製造成了雙方共同攻關的課題。李萬君作為中方課題攻關的首席技師,帶領中方團隊打響了“技術突圍”的攻堅戰,在一次又一次地試驗、一遍又一遍地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試製數據。專家組以這些數據為重要參考,編制了《超高速轉向架焊接規範》,在指導批量生產中解決了大量難題。

如今,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轉向架年產量超過9000個,比龐巴迪、西門子和阿爾斯通等世界三大軌道車輛製造巨頭的總和還多。李萬君因為在高鐵製造中所作出的特殊貢獻而贏得了“高鐵焊接大師”的美譽。

李萬君始終堅信:“合格的共產黨員要有追求、有思想、有創造。每一名技術工人黨員,都要高度自覺,爭當創新主角,在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的進程中貢獻力量。”

他堅持立足崗位,勤學苦練,不懈創新,勇攀焊接技術新高峯,掌握了一整套過硬的焊接本領,同時擁有碳鋼、不鏽鋼焊接等六項國際焊工資格證書和國際焊接技師證書。手工電弧焊、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及MAG焊、TIG焊等多種焊接方法,平、立、橫、仰和管子等各種焊接形狀和位置,他也樣樣精通。

他根據異種金屬材料焊接特性發明的“新型焊鉗”,獲得國家專利並被推廣使用;總結出的氬弧自動焊焊接方法和一整套焊接操作步驟和“拽槍式右焊法”等20餘項轉向架焊接操作方法,填補了我國氬弧焊自動焊接鐵路客車轉向架環口的空白,在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解決了批量生產中的多項技術難題,累計為企業節約資金和創造價值800餘萬元。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李萬君常説,打造中國高鐵走向世界的名片,需要千百萬個優秀技能人才。他充分發揮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引領作用,無私奉獻開展技藝傳承,培養帶動出一批技能精湛、職業操守優良的技能人才。

2011年,他主持的公司焊工首席操作師工作室,被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授予“李萬君大師工作室”。5年來,作為工作室的當家人,他一邊工作,一邊編制教材,承擔大量的技能培訓任務,先後組織培訓近160場,為公司培訓焊工1萬多人次,考取各種國際、國內焊工資質證書2000多項,並創造了400餘名新工提前半年全部考取國際焊工資質證書的“培訓奇蹟”。這些技藝高超的焊接高手,滿足了高速動車組、城鐵車、出口車等20多種車型的生產需要,也為打造一批“大國工匠”儲備了堅實的新生力量。

在2020年全國第一屆技能大賽上,習近平總書記發來賀信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技能人才工作,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培養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國工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對三種精神情有獨鍾,具體歸納為:一是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勞模精神;二是崇尚勞動、熱愛勞動、辛勤勞動、誠實勞動的勞動精神;三是執着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三種精神具有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繫,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髮,是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勇敢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其中,勞動精神最有普遍性,合格的勞動者,才可能成為勞模。沒有勞動精神,很難有勞模精神。勞模精神是勞動精神的昇華,進而派生工匠精神;缺乏工匠精神的勞動者很難有出色的成就和驕人的業績。在一定意義上講,工匠精神是勞動精神、勞模精神飛躍的結果。

全面建設現代化呼喚更多的勞動者技能成才、技能報國。工匠精神體現企業的生命和靈魂,更是國家實力的體現,承載着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藴和價值理念。縱觀現代世界經濟發展史,經濟強國都是工匠大國。在諸多工匠的身上,凝聚着質量、創新、誠信、文化、人才等現代市場經濟的核心價值。在邁向現代化國家的征程中,中國創新、中國質量才是最直接的硬牌。而在質量挺起硬腰板的背後,無不站着大批的工匠人才。可以説,缺乏追求卓越的工匠隊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現代化。

近年來,一系列頂層設計相繼出台,為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指明瞭方向,也為工匠的脱穎而出奠定了基礎。在聯合國公佈的500餘種主要工業產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產品位居世界第一。“中國航天”“中國高鐵”,作為大國重器享譽海內外。在5G、智能手機領域,中國逆勢而上。眾多自主品牌的培育、發展和壯大,向國際社會唱響中國聲音,成為世界閲讀中國的文化符號。那些高科技產品、精緻的物件,無不出自精益求精的高端工匠之手。

但要看到,與世界製造強國相比,我國技能人才隊伍仍然總量不足,製造業大而不強、科技含量總體不高的短板依然不容忽視。數據顯示,我國高技能人才佔技能勞動者比例為27.3%,而在一些製造業強國,這一比例達到40%以上。在以前的世界技能大賽中,汽車技術、汽車噴漆、飛機維修甚至包括砌磚等領域的獎牌,也多被英國、澳大利亞、日本等工業製造強國所囊括。那些身懷絕技的眾多勞動者,才是製造業強國的堅實基礎。職業技能競賽為廣大技能人才提供了展示精湛技能、相互切磋技藝的平台,對壯大技術工人隊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大國工匠,體現的是以技報國的人生志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深厚紮實的專業技能、勤奮好學的職業態度。高職院校應以大國工匠培養為己任,構建全面的培養體系。

一是敬業樂學的專業教育體系。從進校開始,就應加強對學生的專業教育,除了讓他們明白今後從事什麼崗位,這些崗位需要什麼樣的知識、能力與素質外,還要讓他們瞭解自己今後的發展空間,並找到具體的學習方法與路徑,從而引導他們逐步樹立持久的職業志向。為此要把握好四個環節,首先是專業教育環節,向學生講清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崗位面向和能就業的崗位羣,所要學習的相關課程,三年後所具備的知識、能力與素質;其次是將行業、企業所需職業素養與職業文化要求,全程融入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將行業要求內化為學生的行為;再其次是傑出校友的言傳身教,讓學生從他們身上看到自己未來的道路;最後是要有高素質的“雙師結構”的教師團隊,將企業現場的經驗和工作技巧提前教給學生。這種專業教育堅持三年不斷線,就能不斷提升學生的專業忠誠度。

二是對接產業的專業建設體系。要將學校的專業建設與產業鏈緊密對接,形成專業羣,以達到校內教育教學資源的共享,並實現人才就業崗位的遷移。可以實現課程、師資、實訓資源的共享。

三是緊跟科技發展的課程體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上提出,“要把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對接科技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只有緊密對接產業鏈,構建與行業、企業人才需求相匹配的專業羣課程體系,才能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與專業共選課,這些課程應緊跟科技發展,融入更多的新科技、新技術內容,培養學生的通識能力和專業基本能力。

四是特質培養的素質教育體系。在進行素質教育時,應重點體現學生“特質”的培養,這種特質,集中體現了行業特徵的差別、學校辦學歷史的差別、學生實際情況的差別。

提高職業技能是中國製造和服務邁向中高端的重要保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進一步健全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市場引導的技能人才培訓培養體系,繼續推進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城鄉勞動者素質和就業創業能力,努力培養造就一支高技能人才隊伍和高素質勞動者大軍,對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時代邁向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徵程中,積極營造有利於技能人才脱穎而出的良好環境,深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引導推動更多年輕人熱愛鑽研技能、追求提高技能,打造高素質技能人才隊伍,培養更多大國工匠,才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硬支撐,才能創造新的時代輝煌、鑄就新的歷史偉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