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世界精神衞生日宣傳新版多篇

欄目: 衞生防疫公文 / 發佈於: / 人氣:2.56W

世界精神衞生日宣傳新版多篇

世界精神衞生日方案 篇一

為了加強學校春季傳染病的防控工作,提高我校預防和控制傳染病能力,減輕、消除傳染病的危害,保障全校師生的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維護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特制定應急預案,貫徹執行“預防為先、分級控制、分層管理、及時處置”的工作原則,力求務實、高效、科學、有序地預防和控制傳染病。建立健全學校傳染病的防控長效機制,科學有效的防範傳染病在學校中流行,確保我校廣大師生健康及安全,特制定世界衞生日防傳染病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建立學校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處理機制,迅速開展全校防控傳染病緊急情況的處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和影響,有效、切實維護師生生命安全和學校穩定。

二、目標任務

1、宣傳和普及傳染病防控知識,提高廣大師生員工及學生家長的自我保護意識。

2、完善傳染病報告制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3、建立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機制,及時採取措施,確保傳染病不在本校蔓延。

4、加強環境衞生整治,大力開展愛國衞生運動,動員全校人員集中整治環境衞生,消除發病誘因和隱患。

5、認真落實晨檢、午檢制度。每日進行晨檢、午檢,一旦發現發熱、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狀的學生,立即通知家長將孩子送往醫院診治,及時對學生所在班級所用桌椅等物品進行徹底消毒,發現疫情立即向鎮衞生院、教管中心報告。

6、定期組織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蠅等病媒昆蟲及其它傳播傳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傳染病的動物危害。

7、有計劃地建設和改造公共設施,對污水、污物、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改善飲用水衞生條件。

8、建立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每年新生入學進行傳染病預防接種。

三 、組織領導

成立學校傳染病防控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負責組織、指揮、協調與落實學校對傳染病的防控工作。

(一)防控領導小組:

組 長:劉志斌

副組長:劉安華、王志海、薛殷莉

成 員:各班班主任

(二)防控工作小組:

組 長:辦公室組長

副組長:班主任

成員及分工:

1、宣傳與教育:班主任

2、消毒與檢查:班主任

3、班級晨檢:各班生活委員

4、聯絡與上報:王志海

(三)職責:

1、落實學校春季傳染病防控工作預案,明確工作職責,責任到人。

2、加強傳染病報告制度,班主任要在早晨對來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檢查,瞭解學生的健康情況。對有發熱、出疹、腹瀉、流感症狀的學生,要及時登記並上報,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3、班主任要對因病缺勤的學生及時進行病因追查,並認真進行登記。

4、學校以及班主任加強宣傳力度,要做好時時講,事事講。

5、班主任要做好教室等場所的通風工作,每天放學後相關人員要對以上場所實施消毒,並認真做好記錄。按時上交各種材料。

6、具體負責:劉志斌、劉安華(全面協調)、王志海(加強監管、並做好上報工作)、班主任(消毒、發現及報告疫情)

四、主要工作

(一)嚴格控制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

1、嚴格按要求控制學校傳染源並對發病學生採取控制及隔離措施。

2、學生病情好轉後,經校醫檢查簽字後方可進入教室。

3、做好學校環境衞生,加強室內外的消毒工作。

4、消毒方法:(1)開窗通風。 (2)定時消毒。

(二)加強健康教育宣傳,提高學生防病意識。

1、加強春季傳染病的健康教育宣傳活動,做到四個一,即:一次大型集會、一個班會、一個宣傳欄、一封告家長書。

2、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學生抗病能力。

五、應急措施

當學校出現“傳染病”疫情預警時,立即啟動應急處置方案後,在第一時間採取如下措施:

(一)在第一時間內向上級教育、衞生部門報告。

(二)對一般發熱等病人的處理:

1、教師、學生在家中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向學校請假,不得帶病上學、上班。發熱病人退熱兩天後,且無反覆,憑醫院的健康證明,才能回校上課、上班。

2、學生在校內出現發熱咳嗽咽痛等症狀,應立即通知其家長,由家長陪同去醫院;家長不能到校的由教師護送去醫院診治。

3、學校在規定時間內將發熱人數向縣醫院、監管部門報告,並對病人作跟蹤瞭解。

(三)對可疑病例的處理

1、發熱病人經醫院認為有傳染病疑似病例嫌疑的,學校要立即報告教委。對在校內發現的病人,要在第一時間進行隔離觀察,再通知家長送醫院診治。

2、學校要對可疑病人所在班級教室或活動場所進行徹底消毒;對與可疑病人密切接觸的學生進行隔離觀察。

3、可疑病人在醫院接受治療時,禁止任何同學、同事前往探望。

4、學校應根據可疑病人活動的範圍,在相應的範圍內調整課時計劃和教學方式。

(四)對傳染病人的處理

若“疑似病人”被醫院正式確診為傳染病患者,學校要立即向上級報告,並採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染途徑,保護易感人羣,具體要求是:

1、封鎖疫點。立即封鎖患者所在班級或所在部門,等待衞生部門和教委的處理意見。

2、疫點消毒。對學校所有場所進行徹底消毒,消毒必須嚴格按標準操作,消毒結束後進行通風換氣。

3、疫情調查。學校應配合衞生部門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對傳染病人到過的場所、接觸過的人員,進行隨訪,並採取必要的隔離觀察措施。

(五)學生因發熱等原因停課居家休息治療時,應及時向班主任報告身體狀況,由班主任老師負責記錄上報學校教育處。

(六)根據相關規定,出現因疫情原因需要部分或全校停課的,按上級教育和衞生部門的通知精神執行。

六、預防物質保障

購買一定預防藥品及消毒藥品

注:傳染病各班必須及時上報校長室和教育處。

世界精神衞生日宣傳 篇二

一、健康與心理諮詢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虛弱,而是一種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

精神健康是健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沒有軀體疾病不代表精神健康。每個人不僅需要身體健康,也需要精神健康。

精神健康,又稱心理健康,是指個體能夠恰當地評價自己、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學習、對家庭和社會有所貢獻的一種良好狀態。主要包括以下特徵:智力正常;情緒穩定、心情愉快;自我意識良好;思維與行為協調統一;人際關係融洽;適應能力良好。

心理諮詢:是指來訪者與心理諮詢師之間,就來訪者提出的問題和要求進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討論,找出問題的所在,經過心理諮詢師的啟發和指導,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克服情緒障礙,恢復與社會環境的協調適應能力,維護身心健康。從對正常人的指導和幫助到對心理疾病病人的心理治療,其中涉及教育輔導、心理 健康諮詢、婚姻家庭諮詢、合理用藥指導等各個方面。

精神衞生問題,又稱心理衞生問題。精神衞生問題的存在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許多人都會存在精神衞生問題,自己可能意識不到。 精神疾病,又稱精神障礙,是指精神活動出現異常,產生精神症狀,達到一定的嚴重程度,並且達到足夠的頻度或持續時間,使患者的社會生活、個人生活能力受到損害,造成主觀痛苦的一種疾病狀態。

根據國際疾病分類標準,精神疾病包括十大類近400種。輕性精神障礙可能僅僅是心煩、失眠、情緒不穩等神經症樣的患病,而重性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偏執性精神病、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所致精神障礙等患病,表現則言行失常,主要有認識思維活動、情感活動、行為活動異常,而產生的幻覺、妄想、抑鬱、狂躁、傷人毀物、自殘自殺等精神病性症狀,且患者社會功能(生活、學習、工作、社交等)嚴重受損的一組精神疾病。

二、精神健康和精神疾病與軀體健康和軀體疾病一樣,是由多個相互作用的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決定的。

影響精神疾病發生的生物學因素包括年齡、性別、遺傳、產前產後的發育情況、軀體疾病和成癮物質等。如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要比沒有精神疾病家族史的人容易患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和軀體疾病相互影響,精神疾病會加重軀體疾病,患有軀體疾病也會增加患精神疾病的危險性。

影響精神疾病發生的心理因素包括人的個性特徵、對事物的看法、應對方式和情緒特點等。如心理負擔過重、對各種生活事件的心理反應大,均可能誘發精神疾病。

影響精神疾病發生的社會因素包括生活中的各種大事、意外事件和不良事件、家庭和社會的支持、文化、環境等。如天災人禍、親人亡故、工作或學業受挫、婚姻危機、失戀等重大生活事件是誘發精神疾病的重要社會因素。

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着人生的

各個階段。各因素之間的良性作用是精神健康的保護因素,反之則是精神疾病發生的危險因素。當危險因素作用達到一定程度,會導致精神疾病的發生;而通過消除危險因素、加強保護因素可以預防精神疾病的發生,促進精神健康。

三、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遇到各種精神衞生問題,重視和維護自身的精神健康是非常必要的。

嬰幼兒(0-3歲)常見的精神衞生問題,有養育方式不當所帶來的心理髮育問題,如言語發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緒行為控制差。家長多與孩子進行情感、語言和身體的交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是避免嬰幼兒精神衞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學齡前兒童(4-6歲)常見的精神衞生問題,有難以離開家長、與小夥伴相處困難。處理不好,易發生拒絕上幼兒園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羣等問題。鼓勵與小夥伴一起遊戲、分享情感,培養孩子的獨立與合作能力,是避免學齡前兒童精神衞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學齡兒童(7-12歲)和青少年(13-18歲)常見的精神衞生問題,有學習問題(如考試焦慮、學習困難)、人際交往問題(如學校適應不良、逃學)、情緒問題、性心理髮展問題、行為問題(如恃強凌弱、自我傷害、魯莽冒險)、網絡成癮、吸煙、飲酒、接觸毒品、過度追星、過度節食、厭食和貪食等。調節學習壓力、學會情感交流、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培養興趣愛好,是避免學齡兒童和青少年精神衞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中青年(19-55歲)常見的精神衞生問題,有與工作相關的問題,如工作環境適應不良、人際關係緊張、就業和工作壓力等帶來的問題;與家庭相關的問題,如婚姻危機、家庭關係緊張、子女教育問題。構建良好的人際支持網絡,學會主動尋求幫助和張弛有度地生活,發展興趣愛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衞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中老年(55歲以上)常見的精神衞生問題,有退休、與子女關係、空巢、家庭婚姻變故、軀體疾病等帶來的適應與情感問題。接受由於年齡增大帶來的生理變化,建立新的人際交往圈,多參加社區和社會活動,學習新知識,拓展興趣愛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衞生問題發生的可行方法。

各類自然災害、人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等,除直接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外,還會引起明顯的心理痛苦,嚴重的可引起精神障礙。認識突發事件帶來的心理變化,積極尋求心理支持和救助,是避免突發事件導致的精神衞生問題的可行方法。

四、我國當前重點防治的精神疾病是以精神分裂症為代表的、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礙、偏執性精神病、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所致精神障礙等。

精神分裂症多起病於青壯年,急性期的主要表現有幻覺、妄想和思維混亂,部分患者轉為慢性化病程,表現為思維貧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和迴避社會交往,最終可成為精神殘疾。當一個人出現不尋常的行為方式和態度變化時,應及早就診。精神分裂症的防治策略是提供以患者為中心的醫院?社區-體化的連續治療和康復。

抑鬱症可發生於各個年齡段,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思維遲緩和身體的疲勞衰弱為主要特徵,常伴有焦慮和無用、無助、無望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現自傷和自殺傾向。抑鬱狀態下還常出現多種軀體不適,常被誤認為軀體疾病。上述主要特徵持續兩週以上時,應及早就診。抑鬱症的防治策略是提高知曉率、就診率、識別率和治療率。

兒童青少年行為障礙包括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對立違抗性障礙、品行障礙、抽動障礙和其它行為障礙。其中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較為常見,發生於6歲以前,表現為明顯的注意力集中困難、注意持續時間短暫、活動過度或衝動,因而影響學業和人際關係。兒童青少年行為障礙的防治策略是改善孩子的成長環境,及早發現孩子的異常行為,及時帶孩子去醫院診治。

老年期痴呆是指老年人出現持續加重的記憶、智能和人格的普遍損害。最常見的是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表現為逐漸發生記憶、理解、判斷、計算等智能全面減退,工作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日益降低,隨着病情進展,逐漸生活不能自理。當老人在短期內出現明顯的近記憶力減退、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等問題時,應及早就診。老年期痴呆的防治策略是早期控制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腦外傷等)、早發現、早治療,控制病情進展。

五、懷疑有心理行為問題或精神疾病,要及早去醫療機構接受諮詢和正規的診斷與治療。

懷疑有明顯心理行為問題或精神疾病者,要及早去精神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的精神科或心理科進行諮詢、檢查和診治。

如發現家庭成員、鄰居、同事、同學等周圍人有明顯的言語或行為異常,要考慮他可能有心理行為問題或精神疾病,應及時勸告其去醫療機構檢查。

心理行為問題的處理,以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為主,輔以社會支持和藥物對症治療。

在精神疾病的治療方面,目前已有有效的治療藥物以及心理治療和心理社會康復方法。

被確診患有精神疾病者,應及時接受正規治療,遵照醫囑全程不間斷按時按量服藥,以達到最好效果。不願意接受治療、不正確治療或不規律服藥,會導致病情延誤、難以治癒或復發。

通過規範化的治療,多數患者可以治癒,維持正常的生活、學習和工作能力。

六、精神疾病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

精神疾病的防治分為三級。一級預防的目的是減少精神疾病的發生;二級防治的目的是降低精神疾病的危害,三級防治的目的是減少精神疾病所致的殘疾和社會功能損害。

一級預防主要是增強精神疾病的保護因素,減少危險因素。可採取的措施包括改善營養狀況、改善住房條件、增加受教育的機會、減少經濟上的不安全感、培養穩定良好的家庭氛圍、加強社區支持網絡、減少成癮物質的危害、防止暴力、進行災難後心理干預、開展健康教育、發展個人技能等。

二級防治是通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控制疾病,降低危害。

為此,需要建立以精神衞生專業機構(精神專科醫院、綜合醫院精神科或心理科)為骨幹、綜合醫院為輔助、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社區衞生服務站和鄉鎮衞生院、村衞生室)和精神疾病社區康復機構為依託的精神衞生防治服務網絡。

三級防治是對精神疾病患者進行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職業技能等方面的訓練,以減少殘疾和社會功能損害、促進康復、防止疾病復發。為此,需要開展“社會化、綜合性、開放式”的精神疾病康復工作。

採取樂觀、開朗、豁達的生活態度,把目標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調適對社會和他人的期望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積極參加社會活動等,均有助於個人保持和促進精神健康。

精神疾病的社會康復:

精神病人失去多方面的社會功能,要使疾病好起來,就要求社會功能恢復。

精神疾病患者能參加工作,能像正常人一樣同別人打交道,就算達到了社會康復。

使患者達到社會康復需要家屬與單位、社會各方面共同努力,相互協調配合,製作一個良好的康復環境。

精神疾病的社會康復的基本要點:

1、做丈夫像丈夫,做父親像父親。能關心自己也能照顧別人。使家庭與社會各項工作能正常開展,這些都是人的社會功能。

2、合理的治療是社會康復的基礎,但是隻有通過社會中的新的適應和訓練才可達到社會康復目標。

3、家庭親友關心和支持患者的健康願望,在有關部門與精神科專業人員共同努力下,創造一個利於精神病人康復的家庭、社會環境。

4、要啟發患者產生社會康復的動力,鼓勵他們點滴進步。

5、克服精神病社會康復的阻力,不疏遠、不歧視精神病人,不要使患者長期脱離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培養自理、自主的能力,維護患者的家庭完整。減少因病造成的精神刺激。

6、精神病社會康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有各種渠道和設施,依不同病人加以不同訓導。

精神疾病的社會康復基本內容:

1、精神分裂症病人經治療好轉後,普遍仍殘留社會功能的損害,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1)不能勝任職業工作和學習任務,次序下降。

(2)不能共同挑起家庭的擔子。

(3)不會與人交往,深居簡出,獨來獨往。

(4)缺乏意志、要求與慾望指向、生活被動、甚至個人生活的料理也要督促照顧。

精神分裂症的康復就是要扭轉這個局面,要盡力減輕或消除病人殘留的社會功能損害,使病人再度負擔起各項社會職能。

2、精神分裂症的康復具體可包括四個內容:生活康復、心理康復、職業康復和社交康復。

(1)生理康復。精神分裂症狀在得到控制後,常會有較多的軀體不適,如頭痛、頭暈、失眠、多夢、疲勞、乏力、心悸心慌等。這些不適也常成為病人逃避社會職責的理由。因此生理康復可為社會康復提供有利的條件。

(2)心理康復。這是全面康復的核心。精神分裂症後的社會功能損害主要是心理障礙引起的。情感的淡漠、思維的貧乏、意志的薄弱、行為的遲鈍、慾念的空無等導致了他的職業不能和社交不能。因此心理康復的好壞是社會康復的關鍵。

(3)職業康復。這是指在病人已有的生理康復和心理康復的水平下,訓練和培養他可能承擔的職業能力,變單純的社會消費為對社會能有所貢獻。

(4)社交康復。這是社會康復的高水準,要求病人能如常一樣在社會人羣中生活交往,而不是與社會疏遠的。要達到理想的社會康復,基礎還在於合理的藥物治療。沒有合理的藥物治療,精神症狀消除不徹底,身體沒有輕鬆舒適的感受,職業康復和社交康復的質量也不會高。在合理的藥物治療基礎下,對病人進行再教育、再適應、再習慣,這是社會康復的心經之路。得了精神分裂症後,病人的內部世界及外部環境,如自身的價值感、期望欲、他人的態度、社會的要求等都發生不少變化。病人重返社會,一下子進入了角色並不容易,需要再教會他生活的技巧,重新適應環境,養成習慣,踏上社會。

世界精神衞生日方案 篇三

為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關於開展環境整治工作的戰略部署,從根本上提高全街道環境質量,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根據我街道實際情況,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按照市區要求,牢固樹立和進一步強化“抓環境就是抓發展”的理念,堅持重點項目與環境整治“兩手抓、兩手硬”,全力開展環境整治“百日會戰”活動,深入實施“清潔家園,和諧鄉村(社區)”活動,切實治理“髒、亂、差”現象,實現以點帶面,逐步推開,不斷美化全街道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逐步提高廣大羣眾文明素質和環保意識,着力營造整潔有序、生態宜人、文明和諧的宜居街道。

二、主要任務及措施

(一)全面開展市容環境專項整治工作

1、主要工作

(1)整治馬路市場、流動飲食攤點和水果攤點。對馬路市場進行徹底清理,加強管理,防止反彈。對流動飲食攤點和水果攤點,要堅持疏堵結合與便民利民的原則,在居民區和車站、廣場等公共場所合理設置流動攤點經營點,並與攤主簽訂衞生責任狀,規範經營行為,保持環境整潔。

(2)整治佔道經營和廣告牌匾。落實沿街店面的門前“三包”責任制,整治佔道經營行為。對沿街不規範、破損的廣告牌、遮陽蓬、霓虹燈等進行整治。

(3)整治城市“牛皮癬”。對主幹道、小街小巷的亂張貼、亂張掛行為進行整治。落實好清洗人員,加強對亂張貼小廣告的清洗,同時在公共場所合理設置廣告張貼欄,切實清除亂張貼的源頭。

(4)整治農貿市場。加強對城區農貿市場的規範管理,確保攤位設置的規範整潔,周圍無垃圾、積水,環境衞生達到規定要求。

(5)整治大環線及入城線景觀帶。加強大環線及入城線兩側的不規範或破損的廣告、牌匾及兩側牆體亂張貼、亂塗寫等現象的整治力度,清除衞生死角,加強清掃保潔力度,確保環線及入城線景觀帶美觀整潔。

(6)整治綠化缺損和地面破損。及時修補缺損的綠化帶、草坪和花壇,並進行補綠,全面修補破損路面。

(7)整治背街小巷、住宅小區環境衞生,對城區生活垃圾、建築垃圾、衞生死角等開展徹底清理,根據需要,添加更新垃圾箱、果殼箱等環衞設施。確保背街小巷、住宅小區垃圾清掃及時,街巷、市容市貌整潔。

2、工作目標

要通過以上整治,達到臨街店面無佔道經營,無馬路市場,流動飲食攤點、水果攤點規範有序,街道無不規範或破損的廣告牌、遮陽蓬、霓虹燈;主幹道、車站廣場等地帶無亂張貼、亂張掛、亂堆放現象;環線和入城線景觀帶,廣告、牌匾設置規範,兩側無亂堆放垃圾,牆體美觀整潔。

(二)全面展開農村環境衞生整治工作

1、主要工作

(1)治理亂堆亂放。全面整理各村道,解決亂佔村道的現象。清理房前屋後亂放的柴草、雜物、磚瓦等物品,騰出綠化用地,按時打掃庭院內的衞生,各村要做到柴草碼放整齊,院內做到物料堆放有序。拆除各村侵佔道的建築,清理各村坍塌破房、殘牆斷壁等無用建築。逐步整治各村有污染的豬圈、羊圈、牛圈等,及時清除村內的糞堆、肥堆。

(2)清潔廁所。採取多種形式和綜合措施,提高農村廁所的淨化水平,消滅蚊蠅蟲蛆,逐步改善入廁環境,消除衞生隱患。村委會、學校及供羣眾使用的公共廁所,要做到有專人負責,及時保潔,定期清理糞便。結合農村衞生廁所改造工程,達到水衝潔廁。逐步解決村內污水亂排、亂倒問題,基本實現污水溝渠排放不上街、無溢流。

(3)治理垃圾。全面清理各村連接處的積存垃圾、死角垃圾,清除河道、河溝、坑塘內多年積存的垃圾渣土,撿拾村莊周邊的白色污染;實行垃圾密閉化管理,有計劃地建立户打包、村收集、街道運送的垃圾管理系統。暫時沒有條件實行垃圾密閉化管理的村,對簡易填埋場要及時覆土,進行綠化,有效降低暴露垃圾的污染;禁止在河道、坑塘傾倒、堆放垃圾,保護地下水源。

2、工作目標

(1)乾淨。從村外到村內,從道路到庭院,基本達到乾淨衞生,無暴露垃圾、無污水溢流、無人畜混居、無衞生死角等現象。

(2)整潔。村內無侵街佔道的私搭亂建、無殘牆斷壁,屋前屋後無亂貼亂掛、無亂堆亂放。

(3)路暢。入村主幹道、支幹道平整、暢通,無坑窪、無積水、雨雪天不淤泥,便於羣眾出行和車輛出入。

(4)村綠。入村主幹道兩側因地制宜植樹、種花,村邊、路邊、溝邊、房前屋後綠化美化。

(5)實施垃圾分類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垃圾收集、運輸及處理的管理系統。

(三)全面開展水環境整治工作

1、主要工作

(1)加強源頭污染治理工作。要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工業佈局,加強工業點源、農業面源和內源污染治理,爭取在“源頭”治理上取得突破。由街道工辦負責,加強對污染企業的達標排放管理,對限期達不到環保要求的企業堅決實施關停並轉,禁止引進和新建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企業。

(2)加大河道聯合執法力度,強化河道巡查制度,嚴查工業污水、建築泥漿、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直排或傾倒入河案件。對城中村和居民集中點的畜禽養殖場,要限期關閉、搬遷,進一步控制和減少農業面源污染。

(3)加強水體污染治理工作。以河道“水清、流暢、岸綠、景美”為目標,重點做好河道保潔工作,實施全天候水面保潔,開展定期生態補水和水生態修復建設,對沿河村居進行垃圾集中收集處理。

2、工作目標

建立健全河道長效管理機制,通過“截污先行、引流結合、治保並重、多管齊下”等途徑,切實加強河道的整治和保潔,強化監管,促進水環境保護工作經常化、制度化,實現水環境的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