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學生工作總結多篇

欄目: 學生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58W

國小學生工作總結多篇

【第1篇】2022年10月國小生工作總結範文

有人説:“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曾經説過:“教育是什麼往簡單方面説:‘只需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良好的行為習慣主要在學校中養成'。”大家都知道,好習慣使人終生受益,特別是國小生,可塑性強,也正是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良好行為習慣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環節,是改進德育的重要方面。為此,近年來,我校德育工作就一直把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學校一項重點來抓。具體做法

二、基本的途徑和方法

1、領導重視,常抓養成教育

國小生習慣養成教育不是靠某個人就能辦好的,習慣養成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它需要學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還需要家庭和社會的齊抓共管。因此學校高度重視習慣養成教育工作,把習慣養成教育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長效評比機制,促進工作長期開展。建立周例會通報制度,將習慣養成作為重要內容每週一次情況通報,要注意橫向和縱向之間的聯繫,各方面要求要協調一致,學校領導重視,常抓養成教育。

2、遵循教育規律,展開養成教育。

(1)規範常規制度,強化學生遵紀守規意識,是養成教育的前提保障。

我校以學習《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為重點,不斷規範學生的行為習慣,以樹立良好的學生形象。首先,我們將守則內容發懸掛在每個教室,班主任經常性組織學生學習,要求做到熟記於心。結合規則的制定,學校通過開學典禮大會,推選平時表現比較好的學生和平時表現較差的學生,在全校師生面前做表態發言,讓大家監督他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是否言行一致,説到做到。在此基礎上,我校少先隊大隊三月份組織三至六年級學生進行了“學習新守則,遵守新守則” 爭做合格國小生為主題的演講比賽。通過演講比賽,激勵的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知道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一個細微動作做起。每學期演講都會改變許多的學生。然後,要求我們的教師要勤下班,用心觀察,從學生的一點細微動作,如衣着打扮、語言、對待人的言行等生活表現來捕捉他們的內心變化,從而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慢慢從小處去改變自己的行為舉止。

(2)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發揮樹立榜樣的力量。孔子説:“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不管作為老師要以身示範,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我們教師自己首先做到。教師無小節,處處做楷模。在開學初首先要求教師認真學習《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五條禁令”,用《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五條禁令”約束自己,設身處地地為孩子們樹立榜樣。還要用一些現實生活中的小榜樣激勵學生,如在班上多表揚一些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工整,遵守紀律的學生,使其他學生自覺模仿,形成習慣。我們在每學期開展優秀作業(語文、數學、英語、美術、手工)等展覽,每個班級評出10個優秀作業。每次這樣的活動結束學生的書寫,會大有改觀,有了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

3、注重實踐規範養成教育。

教育無小事,事事在育人。尤其是學生行為習慣的問題、要從行為出着眼。學校領導和班主任老師如果發現了學生什麼不好的苗頭,就要及時制止,及時教育。比如近期由於學生參與大合唱、運動會、韻律操活動,使一些受到了影響學生,特別我校六年級學生,如陳鵬、冉明、李寶、祁鵬等同學,思想波動比較大,自由散漫,借訓練為由在校園遊遊逛逛,不進教室學習。學校與班主任瞭解情況後,採用“一對一”的重點幫扶的方法, 從領導做起,利用時間找典型的學生與之談話,講道理,讓他們懂得“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動之於情,曉之於理”,從內心幫助學生,丟棄不良行為,再塑好習慣。六年級學生面臨升學考試,有時就會有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現,所以要持之以恆,要通過反覆抓,抓反覆,真正實現學生錯誤認識向正確認識的轉化,再由正確認識向正確行為、良好習慣的轉化。

1 2

【第2篇】小學生工作總結範文

總結一:國小生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我努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現總結如下:

一、以課堂教學為核心

1備課

學期初,鑽研了《數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學期中,着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麼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後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

2、上課

( 1)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然後,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接着,學生練習不同坡度,不同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最後,儘量讓學生自己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現在學生普遍對數學課感興趣,參與性高,為學好數學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2)及時複習。根據愛賓浩斯遺忘規律,新知識的遺忘隨時間的延長而減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複習或第二天覆習,以後再逐漸延長複習時間。這項措施非常適合學生遺忘快,不會複習的特點。

( 3)努力構建知識網絡。一般做到一小節一整理,形成每節知識串;每單元整理複習形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複習。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既形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容易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業

針對不同的練習錯誤,教師面批,指出個性問題,集體訂正共性問題。批改作業時,教師點出錯題,不指明錯處,讓學生自己查找錯誤,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學生訂正之後,仍給滿分,鼓勵學生獨立作業的習慣,對激發學習的興趣取得了較好效果。分析練習產生錯誤的原因,改進教學,提高教師教學的針對性。

4、注重對後進生的輔導

對後進生分層次要求。在教學中注意降低難度,放緩坡度,允許他們採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學習。注重他們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對學生的回答採取'揚棄'的態度,從而打破了上課發言死氣沉沉的局面,使學生敢於回答問題,樂於思考。

5、做好測試評估工作

評估不只是看學生學習成績如何,更重要的是瞭解學生學習的心理,作為教師改進教學的依據。在測試卷中,增加了體現學生思維過程的試題,測試的結果也不再作為評價學生唯一依據,而是看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的努力程度。在評講試卷時,打破按順序逐題講解的模式,嘗試採用按類講解。如:將試卷中有關概念的歸為一類進行講解。希望通過這一改變,能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掌握,運用知識。

二、積極落實素質教育

堅持正確的教育思想,樹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學觀念,改變'以知識為本'的傳統認識,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觀念,緊緊圍繞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活動展開,呈現出'樂,實,活,新'的教學情境。例如:《拼組圖形》一課,通過讓學生三次動手拼,經歷猜測。實踐、驗證的過程,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創造了讓學生操作,實驗的機會;獨立思考的機會;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學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終以一種輕鬆,愉快的心情去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

三、參加教育教研活動

1、改變教育觀念。明確教育是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服務的,閲讀教育期刊,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2、積極參與學校網絡教學的研究,摸索其特點,為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總之,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努力逐步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通過課堂教學主渠道去實施,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服務。

回想半年來自己所作的工作,一種説不出的辛酸不停的迴盪在我的心理,使得我在總結自己的得與失時,更多的想到的是自己的付出。

轉眼間,一個學期過去了,作為剛上崗的新教師,能在踏上工作崗位的第一年就擔任班主任這項艱鉅的工作是在我意料之外的。班主任是一個班集體的靈魂,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項十分平凡甚至十分繁瑣的工作,但它的平凡與繁瑣恰恰也藴含着人生中的收穫與意義。

本學期,由於我年輕、缺乏經驗,班級的建設一直在摸索之中,期間有不少失誤,讓班裏的學生跟在我後面多吃了許多苦,多流了很多汗,也讓學生的家長們多操了很多心。但是老教師殷切的關懷和指導、家長們發自內心的的支持和理解讓我在工作上一直充滿了熱情和積極性。回顧這一學期的班主任工作,我本着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親近學生、瞭解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

新的環境,新的面孔,不管是我還是學生,面對的都是一個嶄新的開始。為了消除和學生剛見面時的陌生感,我用一天的時間就記住了學生的名字,當我第一天在班上叫出學生的名字時,我可以發現他們眼中所表現出來的驚喜與詫異,就這樣一個周下來,我基本上就可以認識班裏的每一個學生了。

在消除了學生的陌生感之後,還要試着去了解班裏的每一個學生。瞭解班風、學風,瞭解全班主要的優缺點並分析其原因所在,瞭解家長普遍的文化層次,瞭解學生的個性特徵(包括能力、氣質、性格、愛好等),瞭解個人的生活環境,掌握哪些是積極分子,哪些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學生等等。為了能很快地瞭解學生,親近學生,我積極深入班級,深入學生,同時通過其他教師及家長,儘快瞭解本班學生方方面面的表現。在這個過程中,我通過班會的形式,讓學生説説自己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在瞭解自己的同時也學會去了解別人,我把學生的興趣愛好詳細的記錄下來,以便在以後的班級活動中可以更好地發掘學生的特長。

在瞭解學生特點、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之後,我沒有急於採取措施,而是本着“親其師,才能信其道”的思想,尋找時間、尋找機會接近學生,瞭解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從生活上、學習上體貼和關心他們,和他們進行思想交流,讓他們感受到我對他的親近和愛。這樣,學生就敢於和我接近了,願意聽我的話,接受我的批評、教育了。所以,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後,學生中的一些不良現象都大有改觀。

愛是相互的,要想讓學生愛你,你一定要先愛學生。我相信:只要瞭解學生,親近學生,只要真心地喜歡學生,學生就會喜歡你,只要心中充滿愛就一定能教育好學生。

二、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保證。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也是順利開展班主任工作、形成良好班集體的基礎。因此,在本學期的班主任工作開展過程中,我從學生的思想教育入手,重點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良好習慣:

良好的集體榮譽感。

集體主義精神要求個人的行為融入集體之中,個人要服從集體。由於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影響,學生自我意識較強,缺乏顧全大局的意識和行為的自覺性。所以,開學來,通過學校的運動會、校園舞比賽和各種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及學校組織的集體活動,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樹立集體意識,教育學生團結協作、互幫互學,增進友誼,大家共同進步,並通過參與,培養學生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集體意識,大大增進了集體的凝聚力。在各種活動中,我班學生都表現的比較突出。

良好的行為習慣。

由於三年級學生的年齡小,自我約束力差,所以對行為習慣的培養是常抓不懈。開學初組織學生學習有關規範內容,督促學生在思想上提高認識 ,平時,發現某些同學或者某個小組做得好的及時表揚,在班中樹立榜樣,發現不良現象及時糾正。在班裏實行班幹部分工負責,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對有些學生多講、多提醒、多督促,對隨地亂扔、説髒話、握筆姿勢不正確、不按時完成作業、上課不注意聽講等不好行為及時指出,要求改正。一學期來,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自覺遵守行為規範,維護集體榮譽。

良好的學習習慣。

開學一段時間後我就發現我們班有的學生學習基礎差、學習意識差,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的目的不明確,學習上缺乏主動性和自覺性。因此,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好好學習,多學知識和技能。一是加強和任課老師聯繫,瞭解學生上課情況,對學習自覺性差的學生,共同教育、幫助;二是安排好學生與成績差的學生結對子 ,負責督促、檢查學習任務完成情況;三是注意對他們的教育方法。採取鼓勵與表揚相結合的方式。“激勵勝於頌揚,表揚勝於批評”。在日常工作中,我總是告訴學生:“你是最棒的!”“你很聰明!”“老師相信你能做好。”“加油!老師為你們喝彩。”讓學生“在鼓勵中發揚成績,在微笑中認識不足,”一旦發現他們有一點點進步,就給予表揚,甚至進行物質獎勵。儘量剋制自己,以免態度粗暴。同時,給予他們生活上的關心和學習上的幫助,經常與他們談心,講解學習的重要性,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後半學期以來,臧文奎、臧佳樂等幾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明顯增強,進步很大。

三、做好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和聯繫。

和家長的良好溝通是教育好學生的一個重要方面,畢竟學生有大部分的時間是在家裏的,因此能否取得家長的支持和協助也是教好學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平時我都、也比較注意做好這個工作,特別是那些頑皮、學習習慣不太好的同學,更要及時與家長聯繫,共同管教。以前有兩、三個同學經常不按時完成作業,做事總是拖拖拉拉,得過且過。

因此,我及時聯繫家長,向家長反映孩子在校表現,並與家長共同商量解決辦法,對家長提出加強對孩子的監督管理和家庭輔導的要求。後來,經過老師和家長的多次教育,這一部分學生現在改變很大,基本能及時完成作業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不少。

本學期,雖然通過我班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己經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也存在很多有待加強和改進的問題。在下學期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會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多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管理班級的方法,竭盡全力,把三年級的班主任工作做的更好。

總結二:國小生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的數學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我努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現總結如下:

一、以課堂教學為核心

1備課

學期初,鑽研了《數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學期中,着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麼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後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

2、上課

( 1)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思考。然後,放手讓學生探究,動手、動口、動眼、動腦,針對教學重、難點,選擇學生的探究結果,學生進行比較、交流、討論,從中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接着,學生練習不同坡度,不同層次的題目,鞏固知識,形成能力,發展思維。最後,儘量讓學生自己小結學到的知識以及方法,現在學生普遍對數學課感興趣,參與性高,為學好數學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 2)及時複習。根據愛賓浩斯遺忘規律,新知識的遺忘隨時間的延長而減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識基本是當天複習或第二天覆習,以後再逐漸延長複習時間。這項措施非常適合學生遺忘快,不會複習的特點。

( 3)努力構建知識網絡。一般做到一小節一整理,形成每節知識串;每單元整理複習形成知識鏈,一學期對整冊書進行整理複習。學生經歷了教材由'薄'變'厚',再變'薄'的過程,既形成了知識網,又學到了方法,容易產生學習遷移,給學生的創新,實踐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業

針對不同的練習錯誤,教師面批,指出個性問題,集體訂正共性問題。批改作業時,教師點出錯題,不指明錯處,讓學生自己查找錯誤,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學生訂正之後,仍給滿分,鼓勵學生獨立作業的習慣,對激發學習的興趣取得了較好效果。分析練習產生錯誤的原因,改進教學,提高教師教學的針對性。

4、注重對後進生的輔導

對後進生分層次要求。在教學中注意降低難度,放緩坡度,允許他們採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學習。注重他們的學習過程,在教學中逐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學習自信心,對學生的回答採取'揚棄'的態度,從而打破了上課發言死氣沉沉的局面,使學生敢於回答問題,樂於思考。

5、做好測試評估工作

評估不只是看學生學習成績如何,更重要的是瞭解學生學習的心理,作為教師改進教學的依據。在測試卷中,增加了體現學生思維過程的試題,測試的結果也不再作為評價學生唯一依據,而是看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學習的努力程度。在評講試卷時,打破按順序逐題講解的模式,嘗試採用按類講解。如:將試卷中有關概念的歸為一類進行講解。希望通過這一改變,能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掌握,運用知識。

二、積極落實素質教育

堅持正確的教育思想,樹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學觀念,改變'以知識為本'的傳統認識,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觀念,緊緊圍繞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活動展開,呈現出'樂,實,活,新'的教學情境。例如:《拼組圖形》一課,通過讓學生三次動手拼,經歷猜測。實踐、驗證的過程,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創造了讓學生操作,實驗的機會;獨立思考的機會;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學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終以一種輕鬆,愉快的心情去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

三、參加教育教研活動

1、改變教育觀念。明確教育是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服務的,閲讀教育期刊,思考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方法和途徑。

2、積極參與學校網絡教學的研究,摸索其特點,為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做好準備。

總之,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我努力逐步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通過課堂教學主渠道去實施,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服務。

回想半年來自己所作的工作,一種説不出的辛酸不停的迴盪在我的心理,使得我在總結自己的得與失時,更多的想到的是自己的付出。

總結三:國小生工作總結

日月如梭,時光飛逝,一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結束,靜下心來反思這一學期的教學情況,有苦、也有甜。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在與學生們一起相處、教學相長過程中,也有不少的收穫。目的是使學生體會數學與大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價值,增強理解數學和運用數學的信心;初步學會應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事實和必要的應用技能。為使以後的工作更順利地開展,現對本學期的工作情況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思想方面

本人熱愛黨的教育事業,能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業務學習並經常閲讀書籍報刊雜誌,不斷地學習新的現代化教學方法。通過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樹立新的教學觀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校能遵守學校紀律,出滿勤幹滿點,團結同事,關心學生。

二、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實施新課程標準精神

1、備課認真仔細,盡力做到科學、準確、嚴密。

備課時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認真編寫教 案,力爭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

2、教學工作中,我立足於課堂,努力將新課標的精神體現於每節課中。

(1)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路,針對不同的數學內容和孩子的年齡特點,靈活設計教法,積極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領悟和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注重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

(2)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教學中始終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創設大家熟悉的情境,這樣消除了學生對知識的陌生感,讓他們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激起他們學數學的慾望。

三、精心設計作業,認真及時批改

佈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並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並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後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

五、培養良好學習習慣,讓其終生受益。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們終生受益。

六、虛心請教其他老師。

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記,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改進自己的教學工作。

總之,本學期我教學態度認真,任勞任怨,不遲到、不早退,能認真落實學校對備、教、批、輔、各教學環節的規定,努力向課堂要質量。當然也有不足之處:個別同學知識掌握不夠紮實,學習習慣有待於培養,改進與提高;整體知識整合不夠,學生分析問題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有待培養提高;須加強全面培養與個別輔導。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需再接再厲,不斷努力,為教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3篇】鄉鎮國小有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總結

我鎮是一個農業鎮,所以我們地區的經濟基礎薄弱,大批青壯年農民外出打工,致使大批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其中絕大多數被寄託在爺爺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少數寄託在遠親近鄰家。就我們學校而言,共有學生483名,留守學生就有358名,佔學生總數的74%。

面對這一特殊羣體,學校做了一些工作,儘量從學習上關心他們,從生活上關愛他們。

1、從2022年秋季起,辦起了學生食堂,主要解決留守學生的午餐問題。

2、建立了留守學生個人檔案,班主任或任課教師對這些學生傾注了更多的關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他們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愛或父愛。

3、在學生中開展“手拉手、一幫一”活動,使留守學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親情與温暖的同時,與同學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5、父母、孩子間通信——架起一座心靈的橋樑

為了讓留守兒童得到應有的温暖,減少親情缺失,我們經常組織留守兒童給遠在他鄉的父母寫信,通過寫信來彙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表達對父母的理解與問候。信的內容主要包括: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興的事,我的進步等。活動前,由班主任向學生講解他們父母在外務工的艱辛,讓他們懂得現在的學習機會來之不易,使他們從小樹立遠大志向,在父母背井離鄉、艱辛勞動的條件下努力學習,照顧和關心好在家的爺爺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和農活,發揚中華民族勤勞的傳統美德。

我們還和學生家長聯繫,要求家長要多給孩子打電話、寫信,做到一個周打一次電話,半個月寫一次信,通過電波、信件這些媒介,傳達親情,教育孩子。

存在的問題:

1、家庭教育幾乎一片空白。

監護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還要參加生產勞動,有的要同時監管幾個家庭的孩子,可謂身心疲憊,力不從心,或是俳徊於隔代教育溺愛的誤區。

監護人是其他親屬的,往往“深不是,淺不是”,無從下手,因而只顧吃、穿,而不管學習與思想教育。

2、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脱節。

由於留守學生的父母在外,往往長輩或親屬監管不力,因而這些學生在學校出現問題時,學校難以與家長及時交流溝通,無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現在農村本身就沒有什麼人在家裏,社會教育這個網絡是比較疏漏的,只是學校孤軍奮戰,顯得孤立無援,蒼白無力。

基於上述原因,從而導致一些留守學生生活散漫,紀律觀念淡薄,學習、生活習慣差,情緒不穩定,自我封閉,性格孤僻,自卑感重,十分不利於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育對策淺探:

1、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關注留守學生,學校責無旁貸。平等對待他們,在學習上給予更多的鼓勵,在生活中給予更多的關愛。還可發揮團隊組織的教育帶動作用,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其業餘生活,引導其健康成長。

2、加強與家長的聯繫溝通,形成合力。

充分利用現代通訊的便利條件,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的思想動態、學習狀況,建議家長節假日儘量與子女團圓,讓他們享受家的温暖。

3、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加強對留守學生的管理。

積極爭取並配合政府職能部門,加強對網吧和電子遊戲機室的管理力度,嚴禁未成年人進入“三室兩廳”,努力形成學校、社會、家庭與政府齊抓共管的局面,把關愛留守學生的工作紮實落實。

【第4篇】鄉鎮國小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總結

面對這一特殊羣體,學校做了一些工作,儘量從學習上關心他們,從生活上關愛他們。

1、從2022年秋季起,辦起了學生食堂,主要解決留守學生的午餐問題。

2、建立了留守學生個人檔案,班主任或任課教師對這些學生傾注了更多的關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他們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愛或父愛。

3、在學生中開展“手拉手、一幫一”活動,使留守學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親情與温暖的同時,與同學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4、開展“做愛心媽媽”活動,全校13名女教師和16名男教師愛人都分別對口幫扶2至3名留守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他們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愛和父愛。

5、父母、孩子間通信——架起一座心靈的橋樑

為了讓留守兒童得到應有的温暖,減少親情缺失,我們經常組織留守兒童給遠在他鄉的父母寫信,通過寫信來彙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表達對父母的理解與問候。信的內容主要包括: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興的事,我的進步等。活動前,由班主任向學生講解他們父母在外務工的艱辛,讓他們懂得現在的學習機會來之不易,使他們從小樹立遠大志向,在父母背井離鄉、艱辛勞動的條件下努力學習,照顧和關心好在家的爺爺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和農活,發揚中華民族勤勞的傳統美德。

我們還和學生家長聯繫,要求家長要多給孩子打電話、寫信,做到一個周打一次電話,半個月寫一次信,通過電波、信件這些媒介,傳達親情,教育孩子。

存在的問題:

1、家庭教育幾乎一片空白。

監護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還要參加生產勞動,有的要同時監管幾個家庭的孩子,可謂身心疲憊,力不從心,或是俳徊於隔代教育溺愛的誤區。

監護人是其他親屬的,往往“深不是,淺不是”,無從下手,因而只顧吃、穿,而不管學習與思想教育。

2、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脱節。

由於留守學生的父母在外,往往長輩或親屬監管不力,因而這些學生在學校出現問題時,學校難以與家長及時交流溝通,無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現在農村本身就沒有什麼人在家裏,社會教育這個網絡是比較疏漏的,只是學校孤軍奮戰,顯得孤立無援,蒼白無力。

基於上述原因,從而導致一些留守學生生活散漫,紀律觀念淡薄,學習、生活習慣差,情緒不穩定,自我封閉,性格孤僻,自卑感重,十分不利於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育對策淺探:

1、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關注留守學生,學校責無旁貸。平等對待他們,在學習上給予更多的鼓勵,在生活中給予更多的關愛。還可發揮團隊組織的教育帶動作用,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其業餘生活,引導其健康成長。

2、加強與家長的聯繫溝通,形成合力。

充分利用現代通訊的便利條件,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的思想動態、學習狀況,建議家長節假日儘量與子女團圓,讓他們享受家的温暖。

3、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加強對留守學生的管理。

積極爭取並配合政府職能部門,加強對網吧和電子遊戲機室的管理力度,嚴禁未成年人進入“三室兩廳”,努力形成學校、社會、家庭與政府齊抓共管的局面,把關愛留守學生的工作紮實落實

【第5篇】鄉鎮國小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總結範文

我鎮是一個農業鎮,經濟基礎薄弱,大批青壯年農民外出打工,致使大批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其中絕大多數被寄託在爺爺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少數寄託在遠親近鄰家。就我們學校而言,共有學生483名,留守學生就有358名,佔學生總數的74%。

面對這一特殊羣體,學校做了一些工作,儘量從學習上關心他們,從生活上關愛他們。

1、從xx年秋季起,辦起了學生食堂,主要解決留守學生的午餐問題。

2、建立了留守學生個人檔案,班主任或任課教師對這些學生傾注了更多的關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他們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愛或父愛。

3、在學生中開展“手拉手、一幫一”活動,使留守學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親情與温暖的同時,與同學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4、開展“做愛心媽媽”活動,全校13名女教師和16名男教師愛人都分別對口幫扶2至3名留守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他們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愛和父愛。

5、父母、孩子間通信——架起一座心靈的橋樑

為了讓留守兒童得到應有的温暖,減少親情缺失,我們經常組織留守兒童給遠在他鄉的父母寫信,通過寫信來彙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表達對父母的理解與問候。信的內容主要包括: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興的事,我的進步等。活動前,由班主任向學生講解他們父母在外務工的艱辛,讓他們懂得現在的學習機會來之不易,使他們從小樹立遠大志向,在父母背井離鄉、艱辛勞動的條件下努力學習,照顧和關心好在家的爺爺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和農活,發揚中華民族勤勞的傳統美德。

我們還和學生家長聯繫,要求家長要多給孩子打電話、寫信,做到一個周打一次電話,半個月寫一次信,通過電波、信件這些媒介,傳達親情,教育孩子。

存在的問題:

1、家庭教育幾乎一片空白。

監護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還要參加生產勞動,有的要同時監管幾個家庭的孩子,可謂身心疲憊,力不從心,或是俳徊於隔代教育溺愛的誤區。

監護人是其他親屬的,往往“深不是,淺不是”,無從下手,因而只顧吃、穿,而不管學習與思想教育。

2、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脱節。

由於留守學生的父母在外,往往長輩或親屬監管不力,因而這些學生在學校出現問題時,學校難以與家長及時交流溝通,無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現在農村本身就沒有什麼人在家裏,社會教育這個網絡是比較疏漏的,只是學校孤軍奮戰,顯得孤立無援,蒼白無力。

基於上述原因,從而導致一些留守學生生活散漫,紀律觀念淡薄,學習、生活習慣差,情緒不穩定,自我封閉,性格孤僻,自卑感重,十分不利於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育對策淺探:

1、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關注留守學生,學校責無旁貸。平等對待他們,在學習上給予更多的鼓勵,在生活中給予更多的關愛。還可發揮團隊組織的教育帶動作用,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其業餘生活,引導其健康成長。

2、加強與家長的聯繫溝通,形成合力。

充分利用現代通訊的便利條件,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的思想動態、學習狀況,建議家長節假日儘量與子女團圓,讓他們享受家的温暖。

3、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加強對留守學生的管理。

積極爭取並配合政府職能部門,加強對網吧和電子遊戲機室的管理力度,嚴禁未成年人進入“三室兩廳”,努力形成學校、社會、家庭與政府齊抓共管的局面,把關愛留守學生的工作紮實落實

【第6篇】鄉鎮國小有關愛留守學生工作總結範文

我鎮是一個農業鎮,所以我們地區的經濟基礎薄弱,大批青壯年農民外出打工,致使大批未成年子女留守在家,其中絕大多數被寄託在爺爺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少數寄託在遠親近鄰家。就我們學校而言,共有學生483名,留守學生就有358名,佔學生總數的74%。

面對這一特殊羣體,學校做了一些工作,儘量從學習上關心他們,從生活上關愛他們。

1、從2005年秋季起,辦起了學生食堂,主要解決留守學生的午餐問題。

2、建立了留守學生個人檔案,班主任或任課教師對這些學生傾注了更多的關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他們情感上的缺失,使之得到母愛或父愛。

3、在學生中開展“手拉手、一幫一”活動,使留守學生在享受到大家庭的親情與温暖的同時,與同學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5、父母、孩子間通信——架起一座心靈的橋樑

為了讓留守兒童得到應有的温暖,減少親情缺失,我們經常組織留守兒童給遠在他鄉的父母寫信,通過寫信來彙報自己的學習、生活情況,表達對父母的理解與問候。信的內容主要包括:對父母的思念之情,我的一件高興的事,我的進步等。活動前,由班主任向學生講解他們父母在外務工的艱辛,讓他們懂得現在的學習機會來之不易,使他們從小樹立遠大志向,在父母背井離鄉、艱辛勞動的條件下努力學習,照顧和關心好在家的爺爺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和農活,發揚中華民族勤勞的傳統美德。

我們還和學生家長聯繫,要求家長要多給孩子打電話、寫信,做到一個周打一次電話,半個月寫一次信,通過電波、信件這些媒介,傳達親情,教育孩子。

存在的問題:

1、家庭教育幾乎一片空白。

監護人是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其本身教育程度有限,還要參加生產勞動,有的要同時監管幾個家庭的孩子,可謂身心疲憊,力不從心,或是俳徊於隔代教育溺愛的誤區。

監護人是其他親屬的,往往“深不是,淺不是”,無從下手,因而只顧吃、穿,而不管學習與思想教育。

2、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脱節。

由於留守學生的父母在外,往往長輩或親屬監管不力,因而這些學生在學校出現問題時,學校難以與家長及時交流溝通,無法形成教育合力。加上現在農村本身就沒有什麼人在家裏,社會教育這個網絡是比較疏漏的,只是學校孤軍奮戰,顯得孤立無援,蒼白無力。

基於上述原因,從而導致一些留守學生生活散漫,紀律觀念淡薄,學習、生活習慣差,情緒不穩定,自我封閉,性格孤僻,自卑感重,十分不利於他們健全人格的形成。

教育對策淺探:

1、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關注留守學生,學校責無旁貸。平等對待他們,在學習上給予更多的鼓勵,在生活中給予更多的關愛。還可發揮團隊組織的教育帶動作用,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其業餘生活,引導其健康成長。

2、加強與家長的聯繫溝通,形成合力。

充分利用現代通訊的便利條件,讓家長及時瞭解孩子的思想動態、學習狀況,建議家長節假日儘量與子女團圓,讓他們享受家的温暖。

3、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加強對留守學生的管理。

積極爭取並配合政府職能部門,加強對網吧和電子遊戲機室的管理力度,嚴禁未成年人進入“三室兩廳”,努力形成學校、社會、家庭與政府齊抓共管的局面,把關愛留守學生的工作紮實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