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三年級語文學科總結(精選多篇)

欄目: 學校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08W

第一篇:國小三年級語文學科總結

國小三年級語文學科總結(精選多篇)

國小三年級語文學科總結

“你若想自己有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一學期的教學工作中,每當遇到挫折,我總會想起歌德這句話。xx年的9月,當佈置完了教室,開了學,站在明亮的教室裏,看着那忽閃着的45雙眼睛時,我的心裏真的有一種説不出的感動,這就是未來我將朝夕相對的可愛的孩子們,我將去培養他們,讓他們個個成為有用的人才。突然間,我更加堅信,我所站着的工作崗位是崇高的,我的工作應該是無私的。

( 教育整理)

和孩子們一起的學習,生活,真的是很快樂,很難忘的。上課時我把他們當成朋友,課堂是我們交流、互補的平台;下課了,我們在一起暢談生活的經歷,分享生活的樂趣。我發現,國小老師真的應該把自己培養成藝術家,因為他們是真的在和生命交流,完成的是和靈魂溝通的大事。而我自己,也在努力朝這個方向發展。很快的,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一幕幕都彷彿是在眼前。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現做總結如下:

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下面主要説説我對新課程的體會。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裏,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我對你提個意見。”“我對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老師的語言也成了:“**你先來説説好嗎?”“能向大家説説你是怎麼想的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準備一下好嗎?”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於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薰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願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2、採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手法。聯繫生活,創設富有兒童趣味的語言和場景,是激發孩子們求知慾望的有效途徑。在識字量大量增加的背景下,利用生活的場景,來開發孩子的潛在能力效果可以大大增加。比如在教學《每逢佳節倍思親》一課時,我採用了生活導入課堂的方法,在複習了生字以後,用真誠的語言詢問:“小朋友你到華傑雙語學校多久了?還記得你的媽媽是怎麼送你來的嗎?”孩子們回憶,自由發表意見。然後加深難度:“當中秋節到來時你思念你的爸爸媽媽嗎?你都想了他們什麼?”引導孩子們表演,説話。最後,引入課文內容:“書上也有一位少年,他遠離家鄉,在重陽節的那天他也思念家中的親人,你去讀一讀好嗎?”有了前面的練習,孩子們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當成是王維的角色,把自己融入到文本的內容中去體驗、感悟,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學習的主人。

3、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為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並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大多以教師的語言傳遞為主,結合聽説讀寫,這樣做容易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短時間裏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並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語言、數學智能的發展,但容易忽略其它幾項智能,諸如學生個性素質的開發、潛能資源的發揮、創新能力的培養一直受到忽視。這個問題已經受到許多老師的高度重視,我嘗試借鑑了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a、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繫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説一説,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語文教學中,三年級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較困難,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為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學完一篇課文,讓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在課堂上表演,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記憶,從中也加強了肢體運作智能、交際智能和語言智能。

第二篇:國小三年級語文學科總結

國小三年級語文學科總結

迤那二小武祥鬆

一個學期將要過去,回首過去的日子,一幕幕都彷彿是在眼前。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有一些收穫,也有一些問題,現做總結如下:在教學方面,我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現行教學的總體思路,它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了語文教學的特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 的語文課程,在反覆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穫。下面主要説説我的體會。

一、培養學生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學質量得到提高的保證。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學生也不可能安下心來學習。由於三年級是知識積累和能力培養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所在,因此,我針對本班學生好動,書寫差、協作習慣差等實際情況和好勝心強的特點,對症下藥,採取多鼓勵,常激勵的教學手段,以此促進學生自覺的學習,主動改正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幫助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本班學生書寫習慣差的缺點,我在班裏評選出書寫最認真的幾位學生,不僅給他們獎勵,而且把他們的作業經常在班裏進行展覽,為其他同學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並對幾位書寫特別差的學生嚴格要求。這樣,大部分學生的書寫都有改觀,書寫較上學期進步了不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光有好的學習習慣不行,還要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因此,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

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網絡資源,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搭建了一個好的平台。無論多忙,只要有機會,有時間,我就會下載一些相應的語文教學課件,製作一些相關課件,把學生帶到多媒體教室去上課。豐富的教學資源,多彩的教學課件,形象直觀的畫面,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使學生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愛上語文,主動的學習語文,開啟了學生學習之門。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做保證,學生對語文學習有了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語文素養也就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二、 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

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

三、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後輔導工作, 國小生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慣徹到

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等。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總之,在本學期的各科教學工作中,我都力爭嚴格要求自己,無任何有悖教學大綱和新課改要求的做法,並能做到為人師表,語言健康得體,舉止文明禮貌,以身作則,注重身教。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仍將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學校的建設與發展奉獻自己的力量!

2014年1月4日

第三篇:國小三年級語文學科總結

國小三年級語文學科總結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覺這一學期已接近尾聲,身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感觸頗多,我越來越感覺到書上僅有的知識遠遠滿足不了學生那一雙雙飢渴的眼睛,滿足不了他們如飢似渴的求知慾,回首過去的日子,一幕幕都彷彿是在眼前。反思一學期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穫和問題,現做總結如下:

1、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 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裏,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我對你提個意見。”“我對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老師的語言也成了:“**你先來説説好嗎?”“能向大家説説你是怎麼想的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準備一下好嗎?” 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於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薰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願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2、採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手法。聯繫生活,創設富有兒童趣味的語言和場景,是激發孩子們求知慾望的有效途徑。在識字量大量增加的背景下,利用生活的場景,來開發孩子的潛在能力效果可以大大增加。比如在教學《每逢佳節倍思親》一課時,我採用了生活導入課堂的方法,在複習了生字以後,用真誠的語言詢問:“小朋友你到華傑雙語學校多久了?還記得你的媽媽是怎麼送你來的嗎?”孩子們回憶,自由發表意見。然後加深難度:“當中秋節到來時你思念你的爸爸媽媽嗎?你都想了他們什麼?”引導孩子們表演,説話。最後,引入課文內容:“書上也有一位少年,他遠離家鄉,在重陽節的那天他也思念家中的親人,你去讀一讀好嗎?”有了前面的練習,孩子們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當成是王維的角色,把自己融入到文本的內容中去體驗、感悟,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學習的主人。

3、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為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並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大多以教師的語言傳遞為主,結合聽説讀寫,這樣做容易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短時間裏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並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語言、數學智能的發展,但容易忽略其它幾項智能,諸如學生個性素質的開發、潛能資源的發揮、創新能力的培養一直受到忽視。這個問題已經受到許多老師的高度重視,我嘗試借鑑了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a、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繫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説一説,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語文教學中,三年級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較困難,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為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學完一篇課文,讓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在課堂上表演,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記憶,從中也加強了肢體運作智能、交際智能和語言智能。

b、幾千年來,知識通過歌唱和吟誦的方式代代流傳説明音樂可以幫助人們記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味地講解將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適時地穿插些音樂,不僅可以創設情境,引起學生共鳴,而且便於學生學習和記憶。

c、愛因斯坦認為 “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着一個新領域的開闢 ” 。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繫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以上只是我對多元智能的粗淺、片面的認識,還有待於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提高。總之,單一學科的培養,並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只有學科的綜合,在綜合的基礎上進行分化,才可能提高效率,完成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總體目標。

4、新課程 “以人為本”,閲讀教學“以讀為本”。“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裏,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的體系下,閲讀教學更重要的是強調學生的朗讀、感悟,不過分強調逐字逐句的講解分析,而是在朗讀、體驗的基礎上,把文本內容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比如,在教學《每逢佳節倍思親》一課時,我就覺得不必給三年級的孩子講如何思念家鄉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挖細摳文章的思想內容,只要在引導孩子們讀書的基礎上,抓住“以前是怎麼歡度佳節的”這個問題,引導孩子們去讀書體會,逐步培養孩子讀出神,讀出味的能力,並能把自己的感情藉助文本和自身的感受表達出來,閲讀教學要把閲讀課上成真正意義的“讀書課”,但是要在多讀基礎上有所提高,使孩子們真正有所感悟、體會才行。

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很快就結束了。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啟示,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作為一位教師“潤物細無聲”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們的品質,張揚他們的個性,和他們一起成長。當初我自己選擇了這個職業,選擇了華傑,選擇了華傑的孩子們。假如還有一次機會,我還會選擇他們,我還要在這美麗的崗位上,作為一位朋友和我可愛的孩子們一起走過風風雨雨,一起看朝霞,看日落;作為教師,還要再進一步走進新課程,繼續體驗充實的生活,用心傾聽花開的聲音,享受這美好的人生!

第四篇:國小語文三年級學科教學工作總結

國小語文三年級學科教學工作總結

三星口九年一貫制學校 2014___2014學年度上學期

鬱海俠

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直接領導下,在各科任老師和家長的積極配合和耐心幫助下,圓滿地完成了教育教學工作任務,我擔任的語文學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學科是一門充滿思想、充滿人文精神、充滿智慧的學科。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教師關注的熱點,討論、交流、探究等學習方式已成為課堂的主流。在課堂教學中,我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1、注意新課導入新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畫面讓學生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2、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在語文教學中,閲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

二、重視朗讀品評感悟,讓課堂教學“活”起來。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其次,重視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此外,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有人説:好的習慣是成功的一半。也有人説:習慣決定了成敗。的確是這樣,有不少學生之所以學習成績不如人意,並不是他們智力不如人,很大程度上是這些孩子的行為習慣 1

差,或者了學習習慣不好造成的。為了少讓這種現象出現,我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好習慣。首先是做人的習慣,教學生要懂禮貌,要團結同學,關心集體等。其次是生活習慣,自已的事自己做,在家要適當地做力所能及的家務,要學會自己整(推薦打開範文網:)理書包等。再次是學習習慣,如課前預習、課後複習,認真聽課、認真寫作業,經常查工具書,學會蒐集資料,愛看課外書等習慣。通過行為習慣的培養,學生的精神面貌和學習成績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四、重視寫作能力訓練

上專門的寫作指導課,授之以漁,及時批改作文,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以利於今後在作文中去改進。並且多次上作文講評課,讓學生品讀鑑賞同伴的作文,培養了學生鑑賞能力,並揚長避短,共同進步。

五、擴大語文學習範圍

俗話説,生活處處是語文。要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光憑課堂教學,光靠書本上有限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只有用大語文觀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來。我在教學中,除了完成教科書上的任務外,還鼓勵學生到生活中去學語文,如給學生增加背誦古詩、《大學》等古典文學知識,指導學生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學語文的素材和寫作的材料。

六 、認真做好幫教工作

對雙有生的幫教工作,本人一直在認真地做,特別是對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習方面有困難的學生,經常利用時間找他們談心,幫他們找差距,鼓勵增強學習信心,幫助他們補缺補差,交給他們一定的學習方法,讓他們能跟大多數同學一道進步。

第五篇:三年級語文學科總結

羅陽鎮中心國小2014——2014學年度

第一學期三年級語文學科總結

學期即將過去,回顧本學期教學經歷,收穫頗豐。本學期在倡導實施“三案六環節”的教學模式的大背景下,在學校教研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我對該教學模式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現對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1、對三案六環節教學模式的認識

自學質疑環節要明確學習目標、設計學習問題、指導知識建構、點撥學習方法、完成基礎練習、預留質疑問題生成空間;交流展示環節要預設知識建構和問題解決方案;要明確展示的內容,指導展示方法等;互動探究環節要預設生成問題的互動探究方案,要有材料支撐、方法指導、知識建構與能力發展;精講點撥環節要準備教學重點的突出方案和教學難點的突破方案;要精講、要到位而不越位;矯正反饋環節要設計反饋途徑、反饋習題;及時進行矯正教學並再反饋再矯正;遷移應用環節要精選習題,要設計有部分聯繫實際的習題,這是鞏固案的重要內容。這幾個環節要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設計。

2、創設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新課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變化,教師將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在新課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接受學習向探究學習轉變,而教師的工作就在於幫助孩子們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定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知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的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係,教師應尊重每一個學生,多一些鼓勵, 促使他們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氣氛裏,學生的思維才可能處於積極主動的活躍狀態,才能把緊張的學習過程轉變成愉快的學習活動。因此,課堂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語言:“老師,我有個問題。”“***,我對你提個意見。”“我對他有不同的看法,我覺得??。”老師的語言也成了:“你先來説説好嗎?”“能向大家説説你是怎麼想的嗎?”“你先等一等,讓別的同學先準備一下好嗎?” 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教學氣氛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它易於造成一種具有感染性的

催人奮發向上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從中受到感化和薰陶,從而激發出學習的無限熱情和創造願望,使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學習,提高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性。

3、採用富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手法。聯繫生活,創設富有兒童趣味的語言和場景,是激發孩子們求知慾望的有效途徑。在識字量大量增加的背景下,利用生活的場景,來開發孩子的潛在能力效果可以大大增加。

4、結合多元智能更好理解文本。智力作為一個整體,是認識活動的綜合能力。通常人們的認識活動並非一種而是幾種智力在相互作用。學生的學習也是各種智力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不能只用認識智力去衡量學生的能力,而要切切實實地去培養和開發學生的多元智力,使教育教學真正地面向全體學生,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大多以教師的語言傳遞為主,結合聽説讀寫,這樣做容易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短時間裏使學生掌握系統的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技巧,並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語言、數學智能的發展,但容易忽略其它幾項智能,諸如學生個性素質的開發、潛能資源的發揮、創新能力的培養一直受到忽視。這個問題已經受到許多老師的高度重視,我嘗試借鑑了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a、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繫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説一説,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語文教學中,三年級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較困難,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為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誇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學完一篇課文,讓學生以課本劇的形式在課堂上表演,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記憶,從中也加強了肢體運作智能、交際智能和語言智能。

b、幾千年來,知識通過歌唱和吟誦的方式代代流傳説明音樂可以幫助人們記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味地講解將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適時地穿插些音樂,不僅可以創設情境,引起學生共鳴,而且便於學生學習和記憶。

c、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着一個新領域的開闢 ”。在語文教學中,

老師不僅可以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你會怎麼做?讓學生聯繫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以上只是我對多元智能的粗淺、片面的認識,還有待於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更新,提高。總之,單一學科的培養,並不能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只有學科的綜合,在綜合的基礎上進行分化,才可能提高效率,完成整個基礎教育階段的總體目標。

5、新課程 “以人為本”,閲讀教學“以讀為本”。“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教育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我在備課時認真鑽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後,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學習新內容。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裏,享受陽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在新課程的體系下,閲讀教學更重要的是強調學生的朗讀、感悟,不過分強調逐字逐句的講解分析,而是在朗讀、體驗的基礎上,把文本內容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

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很快就結束了。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啟示,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作為一位教師“潤物細無聲”的內涵,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們的品質,張揚他們的個性,和他們一起成長。

張豔梅

20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