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蕪湖市環保局工作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86W

2018年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開局之年,在省廳關心指導下,全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統領,按照中央、省和市的決策部署,以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為核心,聚焦水、氣、土等關鍵領域,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取得階段性成效。現將主要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蕪湖市環保局工作總結

一、2018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打響。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出台《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部署動員藍天保衞戰等7場標誌性戰役。共接受國家、省各類生態環保督察40餘項。持之以恆推進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先後制定《關於進一步落實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責任形成整改工作合力的若干意見》、《關於堅決反對生態環境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質量的通知》等系列制度,邊督邊改、以督促改、借督發力,嚴肅政治紀律,提升整改質量。

二是藍天保衞戰苦戰險勝。面對去年初大氣污染防治大幅下滑的嚴峻形勢,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各級各部門迎難而上、持續加力,點源面源協同管控,力保全年空氣質量考核目標苦戰完成。去年全年,共完成1168個大氣污染防治整治任務,提前實現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清零”和19台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推動蕪湖海螺等31家重點用能單位完成“雙控”目標及煤炭消費減量目標;完成1686家“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對27843處餐飲經營場所開展執法檢查,督促問題整改9495處。截止去年11月,累計獲得省級大氣生態補償300餘萬元,大氣污染防治齊抓共管、協作共治的工作體系初步形成。

三是碧水保衞戰全面告捷。堅持“只能更好,不能變壞”底線,加強防範、強化治理,紮實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市列入國家水質考核的6個斷面,全部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水質均值達標比例為100%。去年以來,完成市區一水廠、四水廠保護區內退水口遷改整治;深入推動規模畜禽養殖規範化治理;啟動縣級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執法專項行動,完成14個環境問題隱患整改;14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全部建成聯網;完成COD削減2079.07噸,氨氮削減249.88噸的減排任務,並對41個建設項目開展了水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容量核定工作。截止11月,共獲得省級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175萬元。推廣新安江生態補償模式,從8月份開始,對匯入長江的7條主要河流13個控制斷面水質達標情況實施市級生態補償試點,截止去年11月,蕪湖縣、繁昌縣、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等5縣區累計獲得水質提升生態補償金525萬元。

四是淨土保衞戰深入推進。積極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啟動部分污染地塊治理工作。將土壤環境質量納入城市規劃和供地管理,全面強化建設用地風險管理,建立疑似污染地塊清單、污染地塊名錄,加強土地徵收、收儲、出讓等環節環境監管。初步統計,已經完成土壤污染防治考核目標。去年,先後開展了4輪固廢大排查,累計出動37358人次,排查區域面積1.3萬平方公里,排查企業5660家,發現固廢傾倒點41處,對約5.3萬噸的傾倒固廢實施無害化處置,整改完成率100%。與公安機關聯合作戰,完成我市境內發生的“1.29高安污染環境案”、“4.8長江二橋等地系列傾倒污泥污染環境案”、“4.21經開區傾倒醫療垃圾污染環境案”等多起案件的偵破工作,受到生態環境部通報表揚。

五是生態環保督察問題紮實整改。市委、市政府將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落實,堅持問題導向,目標指引,以嚴、實標準保證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質量。開設了“環境曝光台”,建立“一個問題、一套方案、一個責任機制、一支後督查隊伍”的保障體制,推行“五步核查工作法”,實行市級領導包保全覆蓋,形成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情況暗訪曝光、整改反饋、評估銷號的問題解決全過程鏈條,以點帶面,追本溯源,構建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長效機制。去年以來,一批長期以來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突出環境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完成了191個非法碼頭、修造船廠、非法砂點拆除清場復綠,釋放長江干流岸線27公里、灘塗陸域面積244萬平方米;一批多年想建而未建成的環保治理工程相繼投入使用。高新區南區完成污水管網聯通工程,金雞港、天子港水系治理工程接近尾聲,污水實現集中處理;一批存在生態環境違法違規企業被嚴懲重處。一批履職盡責不到位的幹部被追責問責。市級共實施問責158人,其中處級幹部17人,科級幹部66人,科級以下75人。

六是加大環境違法行為懲處。重點圍繞各級督察、檢查發現問題,持續強化生態環境執法,倒逼企業轉型升級,不搞“一刀切”,推動解決一批時間跨度長、反覆投訴的羣眾身邊環境問題,增強了人民羣眾環境權益的獲得感和安全感。去年,開展了兩輪“崗位大練兵、執法大檢查”活動,對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大氣污染防治、“散亂污”企業排查、工業集中區等進行專項執法,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4445人次,檢查企業6781家次,下達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244份、處罰決定書299餘件,罰款金額1642萬元,案件數、處罰金額分別比上年增長83.4%、154%;查封扣押88起,移送行政拘留14起,查處環境違法犯罪案件11起。截至11月底,共受理環境信訪投訴5890件,全部按期辦結。組織開展羣眾環境信訪問題“大調研大走訪大整改”行動,對近兩年來7000餘件環境信訪件全面開展核查並公開辦理情況,接受羣眾監督。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回頭看”期間,我市信訪量同比2017年下降50.4%,降幅居全省第一。

七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全面落實《安徽省生態保護紅線》,確立生態保護紅線的優先地位,強化生態保護紅線剛性約束,加強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與監管,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生態承載能力進一步加強,生態創建紮實推進。去年以來,開展“綠盾2018”專項行動,揚子鱷自然保護區28處遙感監測問題全部整改到位;開展生態區域違法建設排查整治工作,對發現的170個生態區域違法建設問題全部建檔立卡,推進整改。完成44個建制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摸排出各類農村黑臭水體 160條;蕪湖縣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八是政務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去年以來,築牢環境准入門檻,嚴格審批各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754件,完成7個行業48家企業排污許可證核發、12家企業排污許可證變更,否決新增低端落後產能項目5個;規範優化了26項共服務事項、128項權力清單;積極送服務進企業,實地走訪調研重點企業68 家,舉辦座談會15場,參與企業215 家。對6家環評機構進行了通報批評,記入誠信管理檔案。

九是生態環保工作機制日益完善。堅持問題導向,邊整改、邊建章立制,去年以來,先後出台了《長江蕪湖段環境污染突出問題專項檢查和整改工作方案》、《蕪湖市處理固廢傾倒突發事件工作規程(試行)》和《蕪湖市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實施細則》等規範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固廢排查整治順利推進。印發了《蕪湖市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有關問題會議紀要》,建立環保部門與公檢法司對環境污染刑事案件聯動機制。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深化環保領域改革方案精神,出台《蕪湖市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暫行辦法》、《蕪湖市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實施方案》、《蕪湖市環境保護局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蕪湖市環境違法“黑名單”管理辦法(試行)》、《蕪湖市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和環評工程師誠信管理辦法(試行)》、《蕪湖市關於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實施方案》、《蕪湖市生態環境損壞賠償制度》系列文件,紮實有力推進各項改革任務。

十是全面從嚴治黨縱深推進。局黨組為加強黨的建設,去年以來,先後出台了《黨組工作要點》、《黨建工作要點》、《黨建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2018年度學習計劃》、《關於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大調研大排查大整改活動實施方案》、《關於開展“肅風肅紀、提速提效”作風整頓專項活動實施方案》、《環保宣傳教育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制度規範。持續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開展大學習、大宣講、大培訓、大調研、大落實,深學篤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切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講嚴立”專題活動,注重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不斷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加強省委第一巡視組反饋問題整改。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結構性短板亟需補齊。空氣環境質量波動加劇,重污染天氣增多,對大氣污染防治提出警示,“產業偏重、能源偏煤、交通偏汽”等結構性矛盾,僅靠加強監管降低排放,獲取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邊際收益越來越小,結構調整任務異常繁重。生態環境部華東督察局對我市下沉督察認為,蕪湖市作為長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態節點城市,對長江保護的作用和必要性非常關鍵,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環境污染問題,產生大量歷史積欠,應該到還欠賬的時候了,特別是黑臭水體治理、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整治、生活垃圾及工業固廢的監管處置等方面必須高位推進、系統治理、標本兼治。

二是工作推進機制不完善。污染防治攻堅戰已進入關鍵期,多發頻發的生態環保輿情事件,暴露出當前生態環保監管能力與成倍增加的工作任務極不適應,迫切需要建立全市生態環保工作推進平台,制定統領全市污染防治攻堅行動的路線圖、時間表,充分發揮統籌指揮、統一調度、統配資源、統聚合力的組織保障作用,避免力量分散、各自為戰、信息傳遞和壓力傳導不到位。

三是基層環保力量依然薄弱。基層黨委政府作為污染防治生力軍,承擔着環境污染問題巡查上報、日常監管、督促整改等繁重工作任務,是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的“最後一公里”,更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堅實基礎。但現實中,由於基層鄉鎮(街道)缺少生態環保專門專業工作人員,工作任務到達鄉鎮(街道),往往出現懸空。同時,各基層行政區域缺少環境質量網格化監測數據,不能做到量化評估,工作難以延伸壓實到“最後一公里”。

三、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堅戰關鍵之年,全市環保系統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及省、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戰略思想,按照省廳和市委市政府的統一決策部署,牽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完成省下達的考核目標任務。

一是突出抓好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將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樹立政治標準,落實整改責任,嚴明政治紀律,加強組織推動。全面梳理歷年來各級生態環保督察反饋的1299個問題,編制排查清單,逐一對賬立檔,科學修編方案。完善定期調度、現場核查、動態管理、驗收銷號、整改考核等工作制度,以整改方案落實和羣眾滿意息訪為標準,嚴把整改質量關。堅決杜絕生態環保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防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和整改“一刀切”。

二是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標誌性戰役。深入落實打贏藍天保衞戰三年行動計劃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工作方案,協助相關部門下大氣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全面加強工業企業污染深度治理,大力推進散煤治理和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強化污染物應急減排管控,開展空氣環境質量生態補償,努力從源頭削減污染物排放量。緊緊圍繞水環境質量改善,紮實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積極落實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蕪湖)經濟帶的重點舉措。強化土壤環境管理,深入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處置專項整治,有效防範土壤環境風險。

三是全面實施生態環保“1337”綠色行動。堅持問題導向,補齊突出短板,生態擴容和污染減排“兩手發力”,大力開展綠色行動,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1”,即是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一條主線,廣泛開展以爭創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為主要內容的“五城”同創行動。“3”,即是“三減”,大幅度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煤炭消費總量、削減落後產能規模。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優化經濟結構,倒逼高能耗、高污染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綠色發展;“3”,即是“三增”,圍繞增加城市“肺”活量,補充城市“腎”動力,開展增林地、增綠地、增濕地行動,探索建立“三地”面積與GDP、人口聯動掛鈎的持續增長機制,大幅提升城市生態環境承載能力,讓城市煥發更加美麗的生機;“7”,即是“加快補齊七個短板”,補齊城鄉污水處理能力短板、補齊黑臭水體全面治理短板、補齊工業園區環境整治短板、補充長江保護修復短板、補齊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短板、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補齊生態保護地及固體廢物監管短板。通過全面實施“1337”綠色行動計劃,帶動全市生態環境水平和生態環保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並在污染防治合力攻堅、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進程中,讓羣眾有更多獲得感、幹部有更多成就感,進而在全市形成“黨政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多元參與”的生態環保協同共治濃厚氛圍。

四是加強環境治理監管能力建設。積極構建生態環保多元投入、智慧數據、宣傳參與“三大平台”,推動責任、智慧、法治、產業、陽光五個環保建設。重點建設“兩張地圖三張網”,分別是污染源分佈地圖、環境質量監測地圖,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江河湖環境質量監測網、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推進“三線一單”,為科學治理環境污染、完善生態服務功能提供數據支撐。在全市環保系統持續深入開展“肅風肅紀、提速提效”工作作風專項整治,努力造就一支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創造出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2018年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開局之年,在省廳關心指導下,全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統領,按照中央、省和市的決策部署,以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為核心,聚焦水、氣、土等關鍵領域,全面打響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取得階段性成效。現將主要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2018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污染防治攻堅戰全面打響。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出台《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部署動員藍天保衞戰等7場標誌性戰役。共接受國家、省各類生態環保督察40餘項。持之以恆推進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先後制定《關於進一步落實生態環境問題整改責任形成整改工作合力的若干意見》、《關於堅決反對生態環境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質量的通知》等系列制度,邊督邊改、以督促改、借督發力,嚴肅政治紀律,提升整改質量。

二是藍天保衞戰苦戰險勝。面對去年初大氣污染防治大幅下滑的嚴峻形勢,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靠前指揮,各級各部門迎難而上、持續加力,點源面源協同管控,力保全年空氣質量考核目標苦戰完成。去年全年,共完成1168個大氣污染防治整治任務,提前實現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清零”和19台35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改造,推動蕪湖海螺等31家重點用能單位完成“雙控”目標及煤炭消費減量目標;完成1686家“散亂污”企業清理整治;對27843處餐飲經營場所開展執法檢查,督促問題整改9495處。截止去年11月,累計獲得省級大氣生態補償300餘萬元,大氣污染防治齊抓共管、協作共治的工作體系初步形成。

三是碧水保衞戰全面告捷。堅持“只能更好,不能變壞”底線,加強防範、強化治理,紮實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市列入國家水質考核的6個斷面,全部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水質均值達標比例為100%。去年以來,完成市區一水廠、四水廠保護區內退水口遷改整治;深入推動規模畜禽養殖規範化治理;啟動縣級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執法專項行動,完成14個環境問題隱患整改;14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全部建成聯網;完成COD削減2079.07噸,氨氮削減249.88噸的減排任務,並對41個建設項目開展了水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容量核定工作。截止11月,共獲得省級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175萬元。推廣新安江生態補償模式,從8月份開始,對匯入長江的7條主要河流13個控制斷面水質達標情況實施市級生態補償試點,截止去年11月,蕪湖縣、繁昌縣、鏡湖區、弋江區、鳩江區等5縣區累計獲得水質提升生態補償金525萬元。

四是淨土保衞戰深入推進。積極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啟動部分污染地塊治理工作。將土壤環境質量納入城市規劃和供地管理,全面強化建設用地風險管理,建立疑似污染地塊清單、污染地塊名錄,加強土地徵收、收儲、出讓等環節環境監管。初步統計,已經完成土壤污染防治考核目標。去年,先後開展了4輪固廢大排查,累計出動37358人次,排查區域面積1.3萬平方公里,排查企業5660家,發現固廢傾倒點41處,對約5.3萬噸的傾倒固廢實施無害化處置,整改完成率100%。與公安機關聯合作戰,完成我市境內發生的“1.29高安污染環境案”、“4.8長江二橋等地系列傾倒污泥污染環境案”、“4.21經開區傾倒醫療垃圾污染環境案”等多起案件的偵破工作,受到生態環境部通報表揚。

五是生態環保督察問題紮實整改。市委、市政府將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作為重要政治任務來落實,堅持問題導向,目標指引,以嚴、實標準保證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質量。開設了“環境曝光台”,建立“一個問題、一套方案、一個責任機制、一支後督查隊伍”的保障體制,推行“五步核查工作法”,實行市級領導包保全覆蓋,形成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情況暗訪曝光、整改反饋、評估銷號的問題解決全過程鏈條,以點帶面,追本溯源,構建生態環保督察問題整改長效機制。去年以來,一批長期以來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突出環境問題得到徹底解決。完成了191個非法碼頭、修造船廠、非法砂點拆除清場復綠,釋放長江干流岸線27公里、灘塗陸域面積244萬平方米;一批多年想建而未建成的環保治理工程相繼投入使用。高新區南區完成污水管網聯通工程,金雞港、天子港水系治理工程接近尾聲,污水實現集中處理;一批存在生態環境違法違規企業被嚴懲重處。一批履職盡責不到位的幹部被追責問責。市級共實施問責158人,其中處級幹部17人,科級幹部66人,科級以下75人。

六是加大環境違法行為懲處。重點圍繞各級督察、檢查發現問題,持續強化生態環境執法,倒逼企業轉型升級,不搞“一刀切”,推動解決一批時間跨度長、反覆投訴的羣眾身邊環境問題,增強了人民羣眾環境權益的獲得感和安全感。去年,開展了兩輪“崗位大練兵、執法大檢查”活動,對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大氣污染防治、“散亂污”企業排查、工業集中區等進行專項執法,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4445人次,檢查企業6781家次,下達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244份、處罰決定書299餘件,罰款金額1642萬元,案件數、處罰金額分別比上年增長83.4%、154%;查封扣押88起,移送行政拘留14起,查處環境違法犯罪案件11起。截至11月底,共受理環境信訪投訴5890件,全部按期辦結。組織開展羣眾環境信訪問題“大調研大走訪大整改”行動,對近兩年來7000餘件環境信訪件全面開展核查並公開辦理情況,接受羣眾監督。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回頭看”期間,我市信訪量同比2017年下降50.4%,降幅居全省第一。

七是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全面落實《安徽省生態保護紅線》,確立生態保護紅線的優先地位,強化生態保護紅線剛性約束,加強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與監管,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總體保持良好,生態承載能力進一步加強,生態創建紮實推進。去年以來,開展“綠盾2018”專項行動,揚子鱷自然保護區28處遙感監測問題全部整改到位;開展生態區域違法建設排查整治工作,對發現的170個生態區域違法建設問題全部建檔立卡,推進整改。完成44個建制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摸排出各類農村黑臭水體 160條;蕪湖縣成功創建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八是政務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去年以來,築牢環境准入門檻,嚴格審批各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754件,完成7個行業48家企業排污許可證核發、12家企業排污許可證變更,否決新增低端落後產能項目5個;規範優化了26項共服務事項、128項權力清單;積極送服務進企業,實地走訪調研重點企業68 家,舉辦座談會15場,參與企業215 家。對6家環評機構進行了通報批評,記入誠信管理檔案。

九是生態環保工作機制日益完善。堅持問題導向,邊整改、邊建章立制,去年以來,先後出台了《長江蕪湖段環境污染突出問題專項檢查和整改工作方案》、《蕪湖市處理固廢傾倒突發事件工作規程(試行)》和《蕪湖市環境違法行為有獎舉報實施細則》等規範制度,有力地保障了固廢排查整治順利推進。印發了《蕪湖市關於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有關問題會議紀要》,建立環保部門與公檢法司對環境污染刑事案件聯動機制。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深化環保領域改革方案精神,出台《蕪湖市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暫行辦法》、《蕪湖市深化環境監測改革提高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實施方案》、《蕪湖市環境保護局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蕪湖市環境違法“黑名單”管理辦法(試行)》、《蕪湖市環境影響評價機構和環評工程師誠信管理辦法(試行)》、《蕪湖市關於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實施方案》、《蕪湖市生態環境損壞賠償制度》系列文件,紮實有力推進各項改革任務。

十是全面從嚴治黨縱深推進。局黨組為加強黨的建設,去年以來,先後出台了《黨組工作要點》、《黨建工作要點》、《黨建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黨組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2018年度學習計劃》、《關於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大調研大排查大整改活動實施方案》、《關於開展“肅風肅紀、提速提效”作風整頓專項活動實施方案》、《環保宣傳教育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制度規範。持續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持續開展大學習、大宣講、大培訓、大調研、大落實,深學篤行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切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講嚴立”專題活動,注重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不斷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線。加強省委第一巡視組反饋問題整改。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結構性短板亟需補齊。空氣環境質量波動加劇,重污染天氣增多,對大氣污染防治提出警示,“產業偏重、能源偏煤、交通偏汽”等結構性矛盾,僅靠加強監管降低排放,獲取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邊際收益越來越小,結構調整任務異常繁重。生態環境部華東督察局對我市下沉督察認為,蕪湖市作為長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態節點城市,對長江保護的作用和必要性非常關鍵,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環境污染問題,產生大量歷史積欠,應該到還欠賬的時候了,特別是黑臭水體治理、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整治、生活垃圾及工業固廢的監管處置等方面必須高位推進、系統治理、標本兼治。

二是工作推進機制不完善。污染防治攻堅戰已進入關鍵期,多發頻發的生態環保輿情事件,暴露出當前生態環保監管能力與成倍增加的工作任務極不適應,迫切需要建立全市生態環保工作推進平台,制定統領全市污染防治攻堅行動的路線圖、時間表,充分發揮統籌指揮、統一調度、統配資源、統聚合力的組織保障作用,避免力量分散、各自為戰、信息傳遞和壓力傳導不到位。

三是基層環保力量依然薄弱。基層黨委政府作為污染防治生力軍,承擔着環境污染問題巡查上報、日常監管、督促整改等繁重工作任務,是貫徹落實中央及省、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決策部署的“最後一公里”,更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堅實基礎。但現實中,由於基層鄉鎮(街道)缺少生態環保專門專業工作人員,工作任務到達鄉鎮(街道),往往出現懸空。同時,各基層行政區域缺少環境質量網格化監測數據,不能做到量化評估,工作難以延伸壓實到“最後一公里”。

三、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堅戰關鍵之年,全市環保系統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及省、市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戰略思想,按照省廳和市委市政府的統一決策部署,牽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完成省下達的考核目標任務。

一是突出抓好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將中央、省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樹立政治標準,落實整改責任,嚴明政治紀律,加強組織推動。全面梳理歷年來各級生態環保督察反饋的1299個問題,編制排查清單,逐一對賬立檔,科學修編方案。完善定期調度、現場核查、動態管理、驗收銷號、整改考核等工作制度,以整改方案落實和羣眾滿意息訪為標準,嚴把整改質量關。堅決杜絕生態環保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嚴防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和整改“一刀切”。

二是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標誌性戰役。深入落實打贏藍天保衞戰三年行動計劃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工作方案,協助相關部門下大氣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全面加強工業企業污染深度治理,大力推進散煤治理和煤炭消費減量替代,強化污染物應急減排管控,開展空氣環境質量生態補償,努力從源頭削減污染物排放量。緊緊圍繞水環境質量改善,紮實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積極落實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蕪湖)經濟帶的重點舉措。強化土壤環境管理,深入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處置專項整治,有效防範土壤環境風險。

三是全面實施生態環保“1337”綠色行動。堅持問題導向,補齊突出短板,生態擴容和污染減排“兩手發力”,大力開展綠色行動,推動環境質量持續改善。“1”,即是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這一條主線,廣泛開展以爭創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為主要內容的“五城”同創行動。“3”,即是“三減”,大幅度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煤炭消費總量、削減落後產能規模。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優化經濟結構,倒逼高能耗、高污染產業轉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綠色發展;“3”,即是“三增”,圍繞增加城市“肺”活量,補充城市“腎”動力,開展增林地、增綠地、增濕地行動,探索建立“三地”面積與GDP、人口聯動掛鈎的持續增長機制,大幅提升城市生態環境承載能力,讓城市煥發更加美麗的生機;“7”,即是“加快補齊七個短板”,補齊城鄉污水處理能力短板、補齊黑臭水體全面治理短板、補齊工業園區環境整治短板、補充長江保護修復短板、補齊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短板、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補齊生態保護地及固體廢物監管短板。通過全面實施“1337”綠色行動計劃,帶動全市生態環境水平和生態環保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並在污染防治合力攻堅、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進程中,讓羣眾有更多獲得感、幹部有更多成就感,進而在全市形成“黨政統領、企業施治、市場驅動、多元參與”的生態環保協同共治濃厚氛圍。

四是加強環境治理監管能力建設。積極構建生態環保多元投入、智慧數據、宣傳參與“三大平台”,推動責任、智慧、法治、產業、陽光五個環保建設。重點建設“兩張地圖三張網”,分別是污染源分佈地圖、環境質量監測地圖,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網、江河湖環境質量監測網、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推進“三線一單”,為科學治理環境污染、完善生態服務功能提供數據支撐。在全市環保系統持續深入開展“肅風肅紀、提速提效”工作作風專項整治,努力造就一支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創造出經得起實踐、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