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湖泊管理與保護工作總結(精選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18W

第一篇:湖泊管理與保護工作總結

湖泊管理與保護工作總結(精選多篇)

本文作者:清冽 好範文原創投稿

湖泊管理與保護工作總結

**區水利局

2014年,我區湖泊管理與保護工作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構建人湖和諧為目標,湖泊管理與保護各項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較好地完成了湖泊管理目標任務。現將一年來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宣傳,造濃湖泊管

理保護氛圍

我們緊緊圍繞“維護湖區生態健康,人湖和諧共處”宣傳主題,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江蘇省湖泊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為主要宣傳內容,制定了切實可行的宣傳計劃,做到階段性宣傳與長期性宣傳相結合,與案例宣傳相結合,營造湖泊管理與保護的良好氛圍。

具體主要措施:一是階段性宣傳,結合“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宣傳活動,在漕運廣場設置大型拱門宣傳標語及水法規諮詢台,接受羣眾諮詢200多人次。二是長期性宣傳,建立固定湖泊宣傳陣地, 在沿湖堤防上設立了20處(塊)永久性的湖泊保護宣傳標牌。三是大力宣傳已查處的嚴百圩等實際案例,進一步擴大宣傳效果。

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全社會對參與維護水利工程的認識有了提高,特別是沿湖周邊幹羣的湖泊保護意識明顯增強。

二、規範管理,進一步完善湖泊管理網絡

近年來,我們在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進一步建立健全湖泊管理組織網絡,夯實工作基礎,做到了四個到位。

一是管理組織到位,進一步明確了湖泊管理——局、所、站三級管理網絡,充實湖泊管理站專職湖泊管理人員10人,加強了一線巡查力量,提高了巡查效率。二是方案制度到位,根據《江蘇省湖泊保護條例》和《江蘇省湖泊巡查指導意見(試行)》,制定了《白馬湖湖泊管理巡查方案(試行)》,規範了工作內容,並相應編制了各湖泊管理崗位的責任制,落實湖泊管理人員獎懲措施。三是管理保障到位,湖泊管理巡查人員配備了巡查交通工具和電腦、gps等現代化裝備,湖泊管理站落實了辦公場所,管理陣地前移。及時下達湖泊管理經費,重點保障一線巡查經費。四是溝通協調到位,工作中加強與涉湖相關部門及鄉鎮溝通交流,積極參加省屬湖泊管理機構及市局召開的各類湖泊管理工作會議,並謀劃參照區“河長制”管理模式創新湖泊管理機制,為建立區湖泊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做好準備。

三、常抓不懈,加大湖泊日常管理保護力度

根據《江蘇省湖泊巡查指導意見》的要求及我局制定的相應湖泊巡查方案,按照權責明確,行為規範,監督有效的原則切實開展湖泊巡查工作,及時瞭解湖泊情況,維護湖泊健康生命,保障湖泊功能的有效發揮。

日常工作中我們嚴格實行湖泊管理站、河道湖泊管理所、區水利局三級巡查制度,確保湖泊管理工作正常開展。河道湖泊管理所及各湖泊管理站每月巡查不少於4次,區水利局單獨組織或會同湖泊管理所督查、巡查每月不少於1次,並對巡查情況及時通報。各級巡查人員在巡查中到邊、到點、到沿,對巡查中發現的從事不符合湖泊保護規劃、湖泊功能區劃要求的活動,未經批准的涉湖建設項目等違反水法規行為做到一經發現立即制止,當場記錄(拍照)、及時彙報,務求將違法(規)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對及個別無視管理、不聽勸阻的,及時上報上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依法組織聯合行動進行查處。

今年5月上旬**鎮嚴百村擅自加寬裏下河湖蕩嚴百圩(省水利廳批准開發圩)堤防,在市水利局及泰州引江河管理處領導的直接支持、指導下,我局立即會同區防辦、區水政大隊及區河道湖泊管理所到現場處理,並責成**鎮政府組織人力、機械對嚴百圩堤防進行清障,期間我局又多次組織人員到現場督查,至6月底該處圩堤已全面恢復到位,通過這一事件的處理,既提升了水利部門的形象,鼓舞了湖泊管理人員的士氣,又做了一次湖泊管理實例宣傳,提高了沿湖羣眾的湖泊保護意識,有利於湖泊管理與保護的羣眾基礎進一步夯實。

範集鎮李許村擅自加高圩堤會辦意見已報省湖泊管理機構轉呈省水政總隊。

四、認真落實,完成各項突擊性工作任務

一是區水政大隊會同河湖所按照上級文件要求,對白馬湖開發利用及水面佔用情況進行了全面的檢查,與湖泊佔用單位(人員)逐一進行了溝通,實地瞭解了相關情況,並進行了認真的登記,保質保量的完成了此項工作。

二是以湖泊資料整編工作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湖泊管理資料檔案。10月底,我們在省屬湖泊管理機構、市水利局及市中運河管理處的指導下,組織了局工管科及河湖所相關人員全力投入資料整編工作,做到了責任落實到人,明確工作職責。工作實施中,我們首先是跑現場,對湖區的圩子數量、位置、圩堤、涉湖涵閘泵站等湖泊情況逐一過堂,取得了第一手的數據;其次做好內業,根據前期踏勘結果,對照湖泊資料整編格式要求,進行數據彙總、分類填列,按期完成了資料整編任務。

三是積極配合上級部門做好裏下河湖泊保護範圍勘界設樁工作。勘界設樁是湖泊

管理與保護的重要基礎工作,同時也是今後湖泊保護、管理、開發利用等工作的重要依據,我局對此高度重視,專題召開了有涉湖鄉鎮分管領導和水利站長參加的裏下河湖泊保護範圍勘界設樁工作動員會,並抽調專職人員,全力配合、全程參與, 11月初我區境內的64處樁點已全部埋設完畢,圓滿的完成了此項工作。

五、存在問題及今後工作打算

區湖泊管理我們雖然做了一些探索及具體工作,但還存在一定薄弱環節。一是受湖區圍墾、圍網等人為活動影響,蓄排能力有所下降。二是管理與保護尚未形成合力,體制需進一步健全完善。三是我區湖泊湖蕩水面、堤防(含穿堤建築物)權屬不明確。特別是水面大多已由沿線村組承包給個人圈圩養殖,管理難度大。建議省廳在今年勘界設樁工作的基礎上,明確湖蕩水域、堤防所有權為水利部門所有,並恢復對湖泊水面養殖徵收水產水費。四是湖泊管理經費不足,建議上級逐步加大經費補助額度。

2014年我們將繼續加強湖泊管理能力建設,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提高管理水平,全面推進湖泊管理與保護工作深入開展,重點是進一步加強巡查管理,加大違法案件查處力度,使我區的湖泊管理與保護工作全面、協調、持續發展。

二〇一四年一月七日

第二篇:無錫市湖泊管理與保護工作意見

無錫市湖泊管理與保護工作意見

我市境內湖泊眾多,面積0.5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共有14個,其中省管湖泊5個,市管湖泊1個,宜興市管湖泊8個。為切實維護湖泊健康生命,2014年8月20日省人大頒佈了《江蘇省湖泊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為認真貫徹《條例》內容,依法加強對湖泊的管理和保護,實現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現就加強我市湖泊管理和保護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湖泊管理與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湖泊作為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具有調蓄洪水、供給水資源、維護生態多樣性、淨化水質、養殖、航運、旅遊等多種功能,在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維持區域生態平衡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但是,長期以來,人們在開發利用湖泊資源時,忽視了對湖泊的管理和保護,導致湖泊管理職責不明、投入不足,湖泊堤防及水工建築物等老化失修,湖泊污染、非法圈圩、湖底淤積、過渡養殖等問題嚴重,湖泊功能效益不斷下降。加強湖泊的管理與保護,不僅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人水和諧治水思路的迫切要求,是依法履行水行政主管部門職責、強化水利行業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迫切要求,而且事關防洪安全、水資源的有效供給與可持續利用、水環境的有效保護,事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事關小康社會的實現和現代化建設 1

的發展大局。各地各單位要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強湖泊管理和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責任意識,真正把湖泊管理和保護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維護湖泊的健康生命。

二、抓好湖泊管理與保護基礎工作

湖泊管理與保護工作涉及到水利工程管理、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等多方面內容,結合當前湖泊的管理和保護實際,抓好湖泊管理和保護各項基礎工作,是全面深入開展湖泊管理與保護工作的前提條件。

(一)積極開展湖泊管理與保護的宣傳。要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湖泊管理與保護工作,切實提高全民湖泊保護意識。要利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和“水法宣傳進社區”等活動平台,利用報紙、網絡、電視、電台等媒介媒體廣泛宣傳湖泊保護的重要性,增強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貫徹實施《條例》、《無錫市河道管理條例》、《江蘇省省管湖泊保護規劃》及本行政區域內湖泊保護規劃的自覺性。

(二)組織開展湖泊管理與保護業務知識及湖泊保護規劃的學習培訓。湖泊管理與保護內容豐富、知識面廣、理念新,涉及學科多、部門多,各地要及時組織湖泊管理人員系統學習湖泊管理與保護相關法規及業務知識,每年應舉辦不少於一期的專題培訓班,提高管理單位和人員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三)進一步完善湖泊現狀調查、資料整編及湖泊地理信息

管理系統建設工作。各地要鞏固湖泊現狀調查工作階段性成果,進一步摸清所管轄湖泊現狀,五里湖及宜興市8個湖泊的資料整編已基本完成,下一步要按照《江蘇省湖泊資料整編總體工作大綱》(蘇水管[2014]136號)的要求,組織力量全面梳理完善,儘快完成全市湖泊資料整編及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工作,為湖泊管理與保護科學決策提供翔實的基礎資料。

(四)組織開展市管湖泊保護範圍勘界定樁工作。湖泊保護範圍勘界和定樁工作是湖泊管理和保護工作的重要措施,按省廳印發的《省管湖泊保護範圍勘界設樁工作意見》,我市於2014年6月底前完成全市5個省管湖泊的勘界設樁工作。當前我市要着手開展市管、宜興市管湖泊勘界設樁工作,各地各單位要組織精幹人員,積極開展前期工作的調研,制定切實可行實施計劃,抓緊完成市管湖泊勘界設樁工作。

三、加強沿湖堤防等涉湖水利工程設施的管理

湖泊堤防與控制建築物是實現湖泊洪水調蓄、水資源供給等綜合功能的基礎和條件。各地各單位要加強對湖泊工程的管理,認真做好湖泊工程的檢查、觀測、維修、養護、加固改造和控制運用工作;建立健全湖泊工程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制定管理各項工作的規程與規章,規範各項管理行為;要加強湖泊工程管理單位的組織管理、運行管理、安全管理和經濟管理,積極創建省級和國家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

四、切實加強湖泊功能區的管理和保護

各地各單位要制訂落實湖泊保護規劃中湖泊各項功能區的管理與保護的措施,嚴格按照湖泊保護規劃要求,積極開展湖泊重要功能區保護範圍的標識工作。要在湖泊保護範圍內根據不同功能區及其保護重要性設立相應的保護範圍標識,重點做好行水通道保護範圍、飲用水源地及取水口保護範圍、漁業資源繁保區、湖泊禁採區保護範圍等的標識工作,加強對湖泊蓄洪、行水通道、供水及飲用水源、生態環境等功能的管理和保護。

五、科學合理開發利用湖泊資源

要按照法規和湖泊保護規劃的要求,規範湖泊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要進一步規範涉湖建設項目的行政許可,並加強已許可事項的後續管理。對涉湖建設項目的行政許可,要主動上門做好業主單位的宣傳和服務工作,配合做好行政許可相關工作。建設項目許可後要及時同業主單位簽訂施工等相關協議,收取行政規費,項目建設過程中要加強巡查檢查,項目完成後要及時組織對項目涉水部分的驗收。對未經審批、違法建設的項目工程要依法給予嚴肅查處。

六、強化湖泊巡查與執法工作

各地各單位要高度重視湖泊巡查監督工作,聯合水政執法部門一起,做好湖泊巡查和執法工作。要嚴格按照《江蘇省湖泊巡查指導意見》要求,進一步落實巡查責任、巡查人員、巡查制度和巡查方案。巡查方案應包括巡查範圍、項目內容、方式 、路線、記錄表式與內容和巡查人員要求等。巡查方案要做到“一湖

一案”,具體巡查方案要報我局備案。湖泊具體管理單位巡查次數每週不少於1次,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抽查每月不少於1次。要建立湖泊巡查工作台帳,完整記錄湖泊巡查工作情況。各地各單位湖泊巡查月報(含報表和文字報告兩部分)於每月25日前報我局。

七、加強領導,切實做好湖泊管理和保護工作

湖泊保護與管理工作是一項全新的工作,責任重,難度大,各地各單位應高度重視該項工作,把它作為水利工作的一項重點任務來抓實抓好。各市(縣)、區水利農機局及各湖泊管理單位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職能部門 (機構)具體抓,按照責任到位、措施到位的要求,精心組織,認真落實各項工作。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及時向當地政府彙報,積極爭取政府及相關各部門的支持,進一步健全完善和落實湖泊管理機構;要組織協調相關執法機構開展聯合執法工作,協同各方力量,形成管理合力,實現對湖泊進行有效管理和保護的目標;要建立健全獎懲考核機制,對組織機構不健全,工作措施不落實,管理工作中發生重大失誤的單位要予以通報。要積極爭取湖泊管理的人員經費和維修養護專項經費,確保湖泊保護與管理工作順利開展。以上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第三篇:淺析蘇州市湖泊保護與管理

淺析蘇州市湖泊保護與管理

梅新敏陳習慶(蘇州市水利局)

【摘要】:湖泊是蘇州市最重要的淡水資源之一,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經濟的高速發展,引發了一系列負面環境效應,湖泊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並已造成了嚴重的生態後果,危及蘇州市河湖水系的生態平衡。文章分析比較了國內外湖泊保護、治理方面的先進措施,並針對蘇州市湖泊當前的生態環境狀況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若干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蘇州市;湖泊保護;管理

1 緒論

蘇州市湖泊資源非常豐富,蘇州的陽澄澱泖(含濱湖)區範圍內共有60個面積大於0.5 km2湖泊,這些湖泊總面積為310.73 km2。湖泊是蘇州市最重要的淡水資源之一,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隨着經濟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導致湖泊富營養化加劇、湖泊萎縮、湖泊水質日益惡化。

眾所周知,江河湖泊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巨大的生態系統,每一個子系統都是相互關聯的,任何一個子系統遭到破壞都將危及整個系統的平衡與穩定。保護子系統的生態環境也就是保護整個系統的生態安全,湖泊在維繫整個系統總體生態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針對蘇州市湖泊的生態環境現狀,對目前仍然具有良性生態結構的湖泊應實施有效的保護和管理;正在受到破壞、威脅或生態系統結構呈現退化趨勢的湖泊應得到有效的治理;生態系統結構已經遭受破壞的湖泊濕地系統應得到切實的恢復和重建。對湖泊進行保護、治理和管理工作已經刻不容緩,這也成為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2 國內外湖泊保護和管理對策措施

2.1 國內湖泊保護和管理對策措施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湖泊陸續出現水體富營養化、水質污染、湖泊萎縮與劇減、湖水鹹化等四大環境問題,已經引起國內各界人士的關注。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全國各地主管部門紛紛制定了一系列湖泊保護、治理以及管理措施,以解決湖泊的環境問題,使湖泊資源實現持續利用。

2.1.1 滇池綜合治理

滇池是國家重點保護的“三湖”之一,位於昆明市城區西南面,是昆明市工農業生產及生活的主要水源,滇池水質對昆明市發展有重大影響。但是,隨着湖泊周圍人口的不斷增加和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大量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及農田灌溉水直接排入滇池,造成生態環境惡化,水質污染日趨嚴重。為防止滇池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雲南省採取了以下綜合措施:1)加強水源區保護工作,1989年頒佈了《昆明市鬆華壩保護區管理規定》,對鬆華壩水源保護區內採取退耕還林、植樹造林等綜合治理措施,並且對保護區內的工業污染源採取關、停、轉、遷措施,禁止保護區內建設污染企業;2)開展全面系統的科研工作,摸清滇池污染情況;3)制定《滇池保護條例》,依法保護滇池;4)對滇池進行綜合治理,包括點源治理、面源治理、內源治理和水資源開發利用四大工程;5)加強環保宣傳,提高市民環境意識。滇池經過多年的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滇池的水生態環境仍在遭到一定程度的惡化,滇池的污染治理工作任重而道遠[1]。

2.1.2太湖綜合治理

太湖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泊,也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水體,近年來太湖的水生態系統受到很大沖擊、水質惡化,生態環境受到明顯損害,太湖湖體生態修復和富營養化治理成為

當務之急[2]。太湖治理的主要措施有:1)太湖重污染區底泥的生態疏浚,減少底泥釋放二次污染;2)利用浮牀陸生植物治理太湖典型富營養化水域,利用生物吸收、降解,繼而富集營養鹽,淨化水質;3)建立環湖濕地保護帶;4)恢復和重建湖濱帶水生植被,實現長效生態管理和調控。5)生態漁業工程,有效控制過度養殖,恢復湖泊生態良性循環;6)藻類採集和資源化再利用;7)強化流域管理、通過水力調控改善湖體水動力[3]。經過多年治理,太湖的生態環境得到初步改善,然而太湖水污染治理和水資源保護工作還要走很長的路。

2.2 國外湖泊保護和管理對策措施

目前國外許多發達國家的湖泊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這些國家對湖泊採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值得我們借鑑。

琵琶湖是日本最大的淡水湖,是京都、大阪和神户地區的生活和工業水源,然而近幾十年來,隨着經濟的發展,琵琶湖也出現了自然環境、生態水循環惡化的情況,為保護琵琶湖水質,使其生態系統不遭到破壞,日本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措施,其主要思路可概括為20個字:源水培育、湖水治理、生態建設、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具體措施為:1)森林為琵琶湖水的發源地,通過造林、育林、砂防、治山等措施來保護森林,以確保琵琶湖水源水量充足、穩定;2)外源截留,內源治理,改善湖區水質;3)保護湖心水域的生物生存環境,回覆湖邊水域生態系統的生物生息空間,最終恢復全流域的生態系統;4)政府總體規劃,民眾積極參與。經過幾十年的治理後,琵琶湖最終成為具有自循環功能的生態湖泊[4]。澳大利亞湖泊富營養化現象也非常嚴重,為控制湖泊的富營養化,澳大利亞採取了下列措施:採取工程和管理措施減少進入水體的營養物數量,通過調節河流流量、水庫管理以及化學措施來控制水華的發生;進行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環境意識;開展科學研究,包括污染物的定量計算與預測、磷濃度與水華髮生的關係、污染物消減的方法和管理策略等,通過研究進一步揭示湖泊富營養化的機理,從而可以更好的保護湖泊[5]。

3 蘇州市湖泊保護

3.1湖泊功能概述

湖泊除具有調蓄功能外,還具有供水、養殖、景觀、航運等功能。蘇州市陽澄澱泖(含濱湖)區內的60個湖泊都是綜合性功能湖泊,按其功能現狀側重點不同可分為四類:第一類為供水型湖泊,如陽澄湖、澄湖、尚湖、傀儡湖、同裏湖、下淹湖等湖泊;第二類養殖型湖泊,如陽澄湖、澄湖、昆承湖、金雞湖、獨墅湖、漕湖、九里湖、巴城湖、白硯湖等湖泊;第三類為景觀型湖泊,如金雞湖、獨墅湖、尚湖、石湖、同裏湖、春申湖、沙湖等湖泊;第四類為航運型湖泊,如九里湖、白硯湖、钁底潭、急水蕩、漕湖、昆承湖、巴城湖等湖泊。蘇州市將對不同功能類型湖泊採取不同的保護、治理及管理措施,目前《蘇州市湖泊保護規劃》正在編制之中,預計將在近期內完成,將對蘇州市的湖泊保護起指導作用。

3.2 蘇州市部分湖泊保護現行措施

為了改善區(更多精彩內容請訪問首頁:)域內湖泊的生態環境,蘇州市已經針對區域內一些重要湖泊進行了環境綜合治理,實施了一系列工程,這些湖泊的環境狀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3.2.1 金雞湖環境治理工程

金雞湖位於蘇州工業園區中部偏西,是一天然湖泊,面積為7.38km2,是蘇州工業園區內最主要的水面,主要以有機污染為主,按工業園區總體規劃要求,金雞湖將從農村型湖泊轉變成城市型湖泊,並從過去農灌、養殖和調洪等作用為主轉變為供觀賞娛樂和美化環境之用,兼有洪澇調蓄排水功效。

其主要環境治理工程措施有:1)截污控制工程,分別為沿婁江截污、沿蘇州外城河截污、金雞湖周圍控制工程、湖西地區河道換水工程等;2)陽澄湖引水工程;3)湖底清淤工程。

金雞湖環境治理工程全部實施後,將建成一個高標準的以文體娛樂、休閒景觀、調蓄排水功能為主的公園型湖泊,分城市廣場、湖濱大道、水巷鄰里、望湖角、金姬墩、文化走廊、玲瓏灣和波心島八大功能區,成為蘇州市工業園區中心商貿行政區的景觀亮點。

3.2.2 陽澄湖環境綜合治理措施

陽澄湖位於蘇州市區的東北,是蘇州市區、崑山市及沿湖鄉鎮近百萬人民的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同時兼有漁業養殖、工業用水、農業灌溉、旅遊、航運及防洪抗旱等多種功能。多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依靠沿湖廣大羣眾的密切配合,陽澄湖水源水質保護工作取得明顯進展。然而“十一五”期間陽澄湖水源水質保護面臨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湖體和飲用水源水質富營養化趨勢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工業、生活和農業面源等污染依然存在,沿湖地區的大力開發建設,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難度進一步增大,為指導“十一五”期間陽澄湖水污染防治工作,切實有效地治理陽澄湖水污染,保護飲用水水源水質,保障人體健康,維護生態平衡,促進區域環境、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編制《蘇州市陽澄湖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計劃》(以下簡稱“計劃”)。

“計劃”中確定了“十一五”期間陽澄湖水質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務為:1)控制污染源,包括生活污染防治、工業污染防治、農業污染控制、旅遊服務業污染防治、水上交通污染防治五方面;2)加快湖濱生態建設及生態修復工程,建設沿湖縱深1000米的生態保護區;沿湖市(縣)、區和中心鎮均要建設一定數量的森林公園,建設一批富有水鄉特色的生態型城鎮和村莊。加強對沿湖濕地、沿湖綠色生態岸線、湖濱生態緩衝帶、生態資源保護區等生態保護及修復工程的力度;3)引清、清淤工程,一是實施楊林塘清水通道工程,引長江水直接入陽澄湖,二是打通永昌涇、渭塘涇,新開渭塘涇至陽澄湖河道,連通望虞河與陽澄湖,引進長江水或太湖水進陽澄湖,三是2014底前對陽澄湖水源保護區內的河道進行第三次疏浚和清淤,在湖區重點地區進行底泥疏浚工程,對污泥進行合理處置及綜合利用;4)加強陽澄湖保護法制建設和科學規劃工作,組織修訂《蘇州市陽澄湖水源水質保護條例》,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種環境違法行為;5)普及宣傳教育,增強環境意識,提高公眾環保意識,使公眾特別是陽澄湖保護區內的居民,能自覺地參與陽澄湖水質保護工作。4 小結

根據上述不同湖泊的治理措施及效果,總結蘇州市湖泊保護和管理的對策和建議:1)實施退田還湖,嚴禁圍墾;2)嚴格控制湖泊圍網養殖;3)增強湖泊生態自我自我修復能力;

4)推進湖泊生態保護區建設;5)調整工程調度,在不影響防洪的前提下,改善湖泊水動力條件;6)加強湖泊立法,實現依法制湖;7)擴大宣傳教育,提高公民意識。

要從根本上恢復蘇州市湖泊的生態環境,維持江河湖泊生態系統平衡,需要經過很長的時間,其工作任重而道遠。

第四篇:在長江流域湖泊保護與管理研討會上的主題報告

眾所周知,長江不僅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也是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命脈。長江流域生產了全國1/3的糧食,創造了全國1/3的國內生產總值,養育了全國1/3的人口,是我國經濟增長最具活力和潛力的區域之一。流域內藴藏着全國1/3的水資源和3/5的水能資源,擁有全國1/2的內河通航里程,是我國水資源配置的戰略水源地、實施能源

戰略的主要基地、珍稀水生生物的天然寶庫、連接東中西部的“黃金水道”和改善我國北方生態與環境的重要支撐點,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維護健康長江,不僅事關流域4億多人民羣眾的福祉,也關係到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

與長江相連互通的鄱陽湖,上承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江河等區間來水,經調蓄後由湖口注入長江,是一個過水性、吞吐型、季節性的湖泊。它不僅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著名的重要濕地;不僅是長江洪水的天然調蓄場所,也是長江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區域,更是廣大湖區人民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建設生態鄱陽湖,不僅有利於維護健康長江、確保“一湖清水”,更有利於加快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使江西在中部崛起中佔有更加重要的位置、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一、建設生態鄱陽湖是維護健康長江的重要內容

鄱陽湖作為調節長江洪水的吞吐型湖泊,也是一個水陸兼有的巨大生態系統,其在流域防洪、水土資源、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突出作用決定了其在長江的重要地位。從流域全局出發,建設生態鄱陽湖,充分發揮鄱陽湖調蓄洪水、調節水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功能,對於維護健康長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鄱陽湖巨大的湖容是調蓄長江中下游洪水的重要場所。鄱陽湖是長江中下游地區最大的天然調蓄洪區,其巨大的湖容量,可以調蓄汛期長江干流及鄱陽五河等區間的鉅額洪水,有效緩解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防洪壓力。據實測資料統計,鄱陽湖五河加區間歷年合成最大流量多年平均為30400m3/s,湖口最大出流量平均為15700m3/s,鄱陽湖對五河等區間洪水多年平均削減洪峯流量14700m3/s,多年平均削減百分比為48.3%。長江干流鄱陽湖口以上總入流多年平均為75300m3/s,湖口以下最大出流量多年平均為59850m3/s,鄱陽湖多年平均削減量為15400m3/s,平均削減百分比20.5%。

第二,鄱陽湖豐富的水土資源為長江水資源的有效調節提供了重要支撐。鄱陽湖水資源豐富,其流域面積僅佔長江流域面積的9%,但多年平均徑流量達1436億m3,佔長江流域徑流量的15.5%。湖區土壤資源豐富,類型繁多,為農林牧副漁業的綜合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作為水源涵養區,鄱陽湖每年的枯水季節平均可為長江下游補充約60億m3的清潔淡水,無論對下游長江航運、還是城市供水、南水北調(東線)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鄱陽湖不僅對發揮長江水資源優勢、緩解長江下游經濟發達省市日益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至關重要,而且對全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也將產生深遠影響。

第三,鄱陽湖種類繁多的生物資源是長江流域物種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鄱陽湖水陸交替的獨特濕地生態系統,孕育了極其豐富的生物資源,不僅物種種類多、數量大,而且珍稀瀕危物種多。作為國際遷徙性珍稀候鳥最重要的越冬棲息地,鄱陽湖有白鶴、黑鸛等10種國家ⅰ級保護動物,有13種世界瀕危鳥類,15種鳥類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水鳥名錄。鄱陽湖還有國家i級保護動物白鱀豚、白鱘和中華鱘,國家ⅱ級保護動物江豚和胭脂魚等。至2014年,鄱陽湖區共建立各種類型、不同級別的自然保護區33個,總面積22.4萬公頃,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個,面積6.82萬公頃。鄱陽湖藴藏的珍貴物種基因以及極高的生物多樣性,在中國淡水濕地乃至世界上都是十分罕見的。儘管長期以來因為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鄱陽湖濕地面積萎縮,濕地資源和生物多樣性呈現一定程度的退化,但仍基本保留了天然濕地的生態結構與功能,是一個巨大的物種基因庫,對維持區域生態平衡和維護全球生物多樣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鄱陽湖保護與發展面臨着巨大挑戰

黨和政府歷來高度重視鄱陽湖的治理、開發和保護,新中國成立後,進行了大規模水利建設,目前鄱陽湖地區已初步形成由防洪、治澇、灌溉、供水、水土保持、水資源保護等工程組成的水利工程體系,有力地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但是,由於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以及投入明顯不足等原因,鄱陽湖區域水利發展仍然面臨巨大挑戰。

一是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不斷加劇。近些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和降水年際變化規律影響,長江

流域極端天氣頻繁,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正在日益顯現。進入2014年以來,鄱陽湖頻繁出現較枯水位,湖口站2014年8~11月和2014年5~6月均出現有記錄以來的歷史最枯水位。由於上游來水減少,湖水外泄加快,導致湖區水位、水質、濕地面積大幅度下降。同時,隨着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加快,鄱陽湖生態系統的人為影響也在不斷加大。由於水庫攔

蓄等多種原因,長江上游來沙量明顯減少,加之三峽水庫蓄水運用後清水下泄,水沙條件發生變化,長江中下游河道在一定時期內將發生沿程沖刷,河道蓄泄關係將隨之發生變化。長江干流、鄱陽湖五河水沙條件的變化都將會引起江湖關係的連鎖反應,影響到江湖、河湖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與穩定性、江湖蓄泄能力、水生生物多樣性、濕地功能以及水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二是洪澇災害仍然是制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鄱陽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617mm,但降雨時空分佈不均,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地域性,降雨一般集中在3~6月,佔全年降雨量的57.2%,極易導致五河流域的洪澇災害。而在7~9月,隨着長江水位的上漲,鄱陽湖又會出現年最高洪水位,威脅湖區防洪安全。目前,鄱陽湖區圩堤建設標準偏低,蓄滯洪區建設和中小河流治理嚴重滯後,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不足,城鎮防洪排澇標準偏低,病險水庫水閘多,防洪非工程措施不完善,防洪能力還比較低,洪澇災害依然是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

三是乾旱缺水問題日益突出。鄱陽湖地區水資源雖然較為豐富,但由於降雨時空分佈不均,鄱陽湖水位變幅大,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難度大,加上已建工程調蓄能力不足等原因,工程性缺水明顯,農田灌溉保證率低。湖區伏秋連旱現象頻繁,枯水位持續時間長,對濱湖尾閭地區230萬人飲水和300多萬畝農田灌溉造成較大困難,特別是近年來鄱陽湖枯水位連創新低,且持續時間不斷延長,嚴重影響了湖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用水安全。

四是水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流域排污總量不斷增加,鄱陽湖水質逐年下降。上世紀90年代,湖區ⅰ、ⅱ類水佔80%以上。而進入2014年後,水質呈下降趨勢。隨着湖區枯水位降低、枯水期提前和延長,導致湖泊水面縮小,洲灘提前顯露,濕地與洲灘涵養水源、調蓄洪水、調節氣候、降解污染、提供候鳥棲息地和水生動植物產品等的生態服務功能不斷衰退,水生生物資源逐年退化。此外,鄱陽湖區血吸蟲病疫情呈回升態勢,流域內水土流失嚴重。鄱陽湖區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受到嚴重威脅。

五是水利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水平亟待提高。鄱陽湖區圍湖造地、灘地植樹、非法採砂等侵佔河道、影響行洪、破壞生態的現象時有發生,同時,洪水管理制度、防洪減災綜合保障體系亟待完善,一些地區水土保持和水環境保護意識不強,預防監督機制尚待健全。此外,水利工程管理薄弱,水利改革尚不到位,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尚未完全確立,節水意識淡薄等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構建生態鄱陽湖的思路與對策

鄱陽湖是我國為數不多的、未受嚴重污染的清水湖泊,但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許多問題也暴露出來,引起各方面的關注。目前鄱陽湖區存在洪澇災害頻繁、土壤侵蝕和淤積嚴重、周邊面源和點源污染加劇、濕地資源與生物多樣性減少、城市與工業用地擴展、血吸蟲病傳播加劇等問題。作為維護健康長江的重點區域,新時期鄱陽湖水利工作面臨的最突出的矛盾是開發不足與保護壓力加大並存,最主要的任務是加快鄱陽湖綜合治理與保護,最根本的要求是統籌保護與開發、協調生態與發展、平衡總體與局部、兼顧當前與長遠,讓鄱陽湖永遠造福人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切實維護鄱陽湖良好的水生態環境,使鄱陽湖永遠成為“一湖清水”。

總的思路是: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妥善處理好人與水、人與湖泊的關係,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的關係。建立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體系,提高抗禦水旱災害的能力;建立完善的城鄉供水保障體系,滿足區域生活、生產和生態的需水要求;建立安全的水生態環境保障體系,滿足人們享有舒適的生存環境需求;建立高效的水管理體系,提高水利管理能力,率先在全省實現水利現代化和水務一體化。通過“四大體系”建設,確保湖區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及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全面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強防洪體系建設,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提供防洪安全保障。加快峽江、浯溪口水利樞紐工程建設,進一步完善縣級以上城市防洪排澇體系,使之達到國家規定的防洪標準;重點加快實施康山、珠湖、黃湖和方洲斜塘等蓄滯洪區的建設;繼續實施鄱陽湖第六個單項工程和五河重點河段治理。二是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鄱陽湖區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新建蓄水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積,改善城鎮供水條件;以大、中型灌區建設為重點,統籌兼顧小型灌區建設,全面實施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使農田灌溉保證率達到85%,灌溉水利用係數逐步提高到0.65;推進節水示範工程建設,着力實施大中型泵站的更新改造;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解決現有因供水水質水量不達標及近年來新增農村飲水不安全人口的飲水安全問題。

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遵循“開發與保護並重”的方針,以水環境承載能力和水功能區區劃為基礎,以保障飲水安全、用水安全、生態安全為目標,牢牢把握開發利用的底線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紅線,維護好生態環境。要努力實現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形成良性互動,將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放在產業發展的優先位置,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施清潔生產;要以湖體保護、濱湖控制為重點,強化宏觀管理和綜合協調,統籌湖區及上下游、干支流的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推進綜合治理,提高環境容量和生態功能。具體任務包括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加強野生動植物保護、加強工業生活和農業面源的污染防治、構建生態廊道等。通過大力加強鄱陽湖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努力創造一流水質、一流空氣、一流生態、一流人居環境。

着力強化水土資源管理。按照水質要求和水體自然淨化能力,核定水域納污能力,嚴格實行水域污水排放總量和污染物排放總量雙控制制度,加強入河排污口整治與城鎮污水集中處理,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保障河湖水質。禁止洲灘圍墾,推進退耕還灘,恢復洲灘植被。強化湖區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嚴格執行生態下泄水量。重點建設水質水量監測站點,完善河湖監督監測網絡,有效監測河湖水量、水質變化。堅持以環境改造滅螺為主的水利滅螺方針,按照“疫區優先治水,治水結合滅螺”的原則,實施疫區河湖綜合治理、灌區改造等水利滅螺措施。採取綜合治理等多種措施,積極開展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使治理區植被覆蓋率達到70%以上、攔沙效益70%以上。強化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預防監督,基本遏制人為水土流失。

充分發揮上游水庫的綜合調度作用。要從流域整體角度,進一步發揮長江三峽及以上控制性水庫、鄱陽湖五河水庫的聯合調度作用。一是從發揮防洪作用出發,進一步加強對長江上游水庫羣特別是三峽水庫建成後長江中下游防洪形勢和對策的研究,開展長江三峽及以上控制性水庫羣的聯合調度。二要探討徑流調節作用,研究水庫滿足中下游供水與灌溉、航運、生態要求的聯合運行原則、方法和方案,最大限度地減少三峽等長江上游干支流水庫和五河水庫對鄱陽湖的累積影響。三要研究長江上游控制性水庫羣和五河水庫在鄱陽湖遭遇特大幹旱、水污染等突發事件的聯合調度作用,制訂上游水庫的應急調度方案。

努力推進水利發展改革。充分發揮政府對水利事業的投資主渠道作用,發揮中央和地方政府兩個積極性,建立長期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同時,運用市場機制,調動全社會治理開發和保護鄱陽湖的積極性,拓展社會投入渠道,努力構建政府投入與社會投入相結合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投融資體系。樹立水資源有價和有償使用的理念,建立水資源開發的市場準入制度和補償機制,完善水資源保護税費政策,建立水資源保護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效補償機制,並積極探索其他融資渠道。結合鄱陽湖開發與保護的實際,加強法規體系建設,切實履行好相關法規規定的各項管理職責,積極探索綜合管理的體制與機制,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

科學論證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為了解決鄱陽湖區一系列的水問題,建設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的設想由來已久,在持續幾十年的研究論證過程中,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設計理念也在不斷更新,由單一考慮經濟目標逐步向統籌兼顧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轉變,由單一考慮本地區的利弊得失逐步向統籌兼顧整個長江流域的發展轉變,實現了由“調枯控洪”向“調枯暢洪”的重大轉變。要按照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要求,進一步論證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進一步論證工程的作用和影響。要堅持以保護鄱陽湖水域和濕地為重點,使越冬候鳥不減少、湖區水質不下降、血吸蟲病不擴散、濕地功能不衰退的原則,進一步深入開展工程建設對鄱陽湖濕地生態、珍稀候鳥、珍稀水生動物、水體富有營養化等的影響和保護對策措施研究,為進一步論證工程建設的環境可行性提供科學依據。

鄱陽湖是長江洪水的重要調蓄區,是長江中下游水生態安全的保障區,同時也是國家中部崛起和江西發展的推進區。當前,隨着三峽工程的即將全面竣工,長江以防洪為主的“治江三階段”任務基本付諸實施,長江水利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為指導,以新時期治江思路為基礎,提出了新時期長江水利發展戰略,進一步明確了戰略思想、目標、步驟、重點、舉措和近期水利建設的主要任務,把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態安全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突出任務。維護健康長江、構建生態鄱陽湖不僅是本流域及區域發展的必然,而且也是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期需要。

第五篇:黃石湖泊的保護與城市的健康發展

黃石湖泊的保護與城市的健康發展

1005班王玄2014101020144

滾滾長江,飛流直下,特意在鄂東段迂迴匯聚成弧狀,深情地張開雙臂,托起舉世聞名的“中華礦冶之都”——黃石這顆璀璨的“江南礦冶明珠”。近年來,黃石人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構建和諧的生態宜居環境,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一個“半城山色半城湖、碧水藍天入畫圖”的生態園林衞生城市——黃石,正以其獨特的活力和魅力展現在世人面前。昨日上午,記者在市水利水產局瞭解到,我市今年將啟動磁湖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投資金額達14.13億元。首先啟動的是磁湖江湖連通與湖泊清淤及污泥處理處置工程,總投資4.46億元,施工期為3年,本年度完成投資1.5億元。 據瞭解,磁湖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的主要措施除了有江湖連通、湖泊清淤外,還包括河岸植被修復、污水截留、人工濕地以及建設植物浮牀、投放微生物菌劑、人工水草等綜合措施。 作為一個老的重工業城市,黃石環境污染相當嚴重,而首當其衝的就是湖泊污染。在黃石,湖泊共有 258 條,水資源總量達 42.43 億立方米,以磁湖、青山湖,大冶湖、保安湖等主要湖泊為主,構成了黃石密密麻麻的湖泊體系。湖泊的形成總體上是由長江的活動 造就,所以黃石的湖泊與長江的聯繫叫其他地區的湖泊更為緊密。黃石湖泊污染的最重要的一個特點是重工業污染,這也是黃石這樣的重工業城市所無法避免的頑疾。這裏有全國排名前三的華新水泥, “十強特種鋼材生產基地” 大冶特鋼,佔湖北產量 87%的鐵山鐵礦,56%的大冶銅礦。豐富的礦產資源是發展重工業企業的動力。黃石也沒有讓湖北失望,新中國第一個現代鋼鐵公司“漢冶萍”鋼鐵公司就是其工業歷史的最好例證。重工業的發展帶動了黃石經濟的騰飛,也留下了眾多的污染。大量工業廢水的排放,也使昔日美麗的湖泊改變了其原有的面貌。

早在2014年,黃石市政府就頒佈了黃石湖泊治理的規劃方案和十點意見,啟動了再照青山綠水的項目。 每一個黃石人正滿懷激情的為美麗城市的創建出上自己的一份力。近期,國家發改委下達利用亞行貸款 2014—2014 年備選項目規劃,黃石市水污染綜合治理項目被納入該備選項目規劃。主要對黃石市磁湖、青

山湖、青港湖三個湖泊進行環境綜合治理,建設內容包括管網及污染源普查工程、污水截污工程、湖體清淤工程、生態修復工程、污泥 處置工程、機構能力建設等6個子項目。該項目建成後將恢復黃石市自然水系的循環,並清除湖泊污染物,增大蓄洪能力。它的實施將在湖泊治理方面為中小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樹立樣 板。該項目總投資估算為14億元,其中借用亞行貸款約1億美元。由此拉開了黃石湖泊治理的新局面。

經過黃石人民多年的努力, 如今的黃石已近再現了當年的青山綠水, 湖泊的治理效果顯著。但人口、資源與環境的矛盾依然突出,黃石的發展與環境保護,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