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老科協工作總結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17W

老科協工作總結

老科協工作總結

鼎城區老科協

今年來,鼎城區老科協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2019年區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中心,在市老科協、區委、區政府及區委組織部、區老幹局的領導下,經全體理事和廣大老科技工作者的勤奮奉獻、共同努力,使2019年全區老科協工作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效。開展的各項活動及工作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與時俱進,轉變方式服務,助力全區經濟發展新常態

2019年,我們動員廣大會員圍繞全區經濟發展,與時俱進,緊跟步伐,轉變方式,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服務新常態,為全區經濟發展奉獻一份光和熱。由過去服務千家萬户向服務新型經營體轉變。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區農民專業合作社如雨後春筍不斷湧現,到目前,全區成立了216家專業合作社,其中老科協會員創辦的有86家,佔全區專業合作社總數的39.8%。老科協會員參與全區科技服務的專業合作社達到了186家,佔全區專業合作社總數的86.1%。覆蓋糧棉、蔬菜、瓜果、藥材、油茶、花木花卉、林業、農機、畜牧及水產等產業。全區老科協會員幫助合作社進行技術指導,推廣優良品種16個、新農藥13個、新化肥8個、新技術26項,新增效益1600多萬元。周家店分會理事陳其主,從經營農資產品起家,2017年,他牽頭成立了鼎城天合水稻專業合作社和天磊農機專業合作社,流轉水田7000多畝。先後投資300多萬元,購置各種農機40多台套,投資2000多萬元,修建糧倉1500平方米、農機倉庫420平方米、烘乾房50多平方米、曬坪5000平方米。配套整修田間機耕道3000餘米,溝渠清淤8000多米,保證了耕田、插秧、收割、運輸、烘乾等一條龍機械作業,減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作業率。同時,他與金健米業等大企業合作,採取訂單模式,所有稻穀由合作社回收,僅2019年合作社發展訂單新品種優質稻5000多畝,為農民增收200餘萬元。2019年,他嘗試稻蝦連作,種植稻蝦1100多畝,每畝純收入達到4000多元。他還購置了大米加工設備,註冊了“樊溪牌”大米商標,將生態環保的富硒稻蝦米送到普通市民的餐桌,其事蹟在市、區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如堯天坪鎮分會,由會員成立了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土地2.1萬多畝。其中水稻專業合作社4個,油茶專業合作社3個。鎮農科站退休老站長、鎮老科協副會長周德祥領辦了惠農水稻專業合作社,流轉水田6400畝,投資800多萬元,不僅有種植水稻的機械10台套,還購置了烘乾機和病蟲防治機,常年種植優質稻6400畝,每畝比常規水稻增收200元。在他的帶動下,全鎮每年種植優質水稻6萬多畝(含早、晚稻),每年幫助農民增收1200多萬元。

二、瞄準特色產業搞好科技服務有新亮點

今年來,我們始終圍繞全區水稻、蔬菜、油茶三大特色產業進行科技服務。

亮點之一:發揮餘熱,助推全區科技興“糧”。我們區老科協為了認真落實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藏糧於技”的精神,充分發揮老科技工作者經驗優勢、技術優勢、人才優勢、人脈優勢,為全區科技興“糧”派出科技服務隊,興辦科技示範點,創建科技示範户,組織全區老科技工作者為全區糧食振興戰略奉獻餘熱。在具體工作上我們重點抓瞭如下幾項:

1、抓好糧食生產技術培訓。根據不同的糧食生產季節,定期組織廣大老科技工作者深入鄉(鎮)、村開展糧食生產技術培訓,印發《水稻高產栽培新技術》手冊3萬本,以科技新知識幫助農民應用和推廣糧食生產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除開展糧食生產新技術培訓外,還讓老科技工作者深入到種糧大户的田間地頭宣講新技術,現場作示範。通過這些培訓方式,提高種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使接受培訓的技能型農民,成為種糧先進技術的“推廣員”,科技興“糧”的“宣傳員”,傳遞糧食生產信息的“情報員”。通過這些舉措,提高種糧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他們向產業化、現代化的生產經營方式發展,為農民科技興糧奔小康,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充分發揮老科社團組織的作用。

2、創新服務方式,推進智慧農業信息平台發展。動員和組織全區老科協會員注重運用網絡向廣大種糧大户講科普116場,實現由傳統方式向現代手段轉變,在全區各分會中普遍建立微信平台,組織種糧大户及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成員加入老科協微信平台,截止目前發佈糧食生產政策、法規、糧食市場信息、糧食生產實用技術、異常天氣預警、病蟲害預報、糧食生產抗災救災補損自救技術等資訊600多條。服務於種糧大户、糧食生產專業合作社、糧食生產龍頭企業。

3、開展“雙季稻”高產示範活動。組織農口老科協專家團成員,深入全區各鄉鎮分會,積極推廣“雙季稻”,組織開展“雙季稻”高產示範活動。截止目前全區19個鄉鎮分會在所在鄉鎮辦了1-2個水稻高產示範片,全區累計面積達到5萬多畝,雙季產量都在2000斤以上(噸糧田)。這一舉措使我區雙季稻面積不斷擴大。

4、抓好水稻高產綜合技術的示範推廣。我們組織老科協會員積極推廣水稻超級雜交稻、測土配方施肥新技術、稻田節水灌溉新技術、水稻病蟲害綜合防治等高產綜合技術。今年,我們每個鄉鎮分會都辦了一個水稻高產綜合技術示範推廣點,全區累計面積在6萬畝以上,以此促進了全區糧食生產發展。

5、開展水稻富硒生產技術的推廣。我們以十美堂老科協會員熊桂華的常德勇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區老科協的富硒學會為依託,重點推廣富硒在水稻中的使用。全區2019年累計推廣面積在50萬畝以上,使我區水稻產品綠色、環保,有很高的科技含量,促糧農增產增收。

6、抓好引進示範“竹稻”工作。今年,我們石門橋鎮老科協祕書長陳祥國從廣東引進了“中華竹稻”,並在石門橋鎮試種成功,竹稻米粒細長,米香濃郁,做成米飯聞之竹香飄溢,嚼之清甜甘香且彈牙,口感柔軟舒適,糯而不膩,用竹稻米熬粥 ,香糯幼滑,回味綿長。每千克竹稻米微量元素為鈣63mg—93.5mg、硒0.085mg—0.16mg、銅2.87mg、鐵7.54mg—7.58mg、鋅18.8mg—28.3mg、鎂972mg。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抗衰老能力,是國內難得的優質高檔營養保健米,具有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2020年我們計劃全區推廣3000畝以上,為鼎城開發竹稻生產基地建立產銷一條龍奠定基礎。

亮點之二:綠色蔬菜蓬勃發展。1、蔬菜綠色生產有了藍本。今年,農業分會專家組蔬菜專家編寫了《蔬菜綠色生產技術手冊》,全區印發1000多本,深受廣大菜農歡迎,填補了我區蔬菜規範栽培的空白。由於此項技術的推廣,我們初步測算產生的經濟效益在2000萬元以上。2、我們組織全區有種植蔬菜經驗的老專家在牛鼻灘、中河口、十美堂等蔬菜大鎮進行調研,並通過土壤取樣檢測等技術措施後,編髮了我區幾個蔬菜主要品種標準化栽培技術資料6000餘份,下發給菜農學習,並指導菜農按標準栽培技術生產,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為菜農增收5000萬元以上。3、推廣豬——沼——菜模式。2019年,我們組織農口和鄉鎮的老科協會員,在全區蔬菜大户中積極推廣豬——沼——菜模式。據統計,截止目前,我們老科協會員為36個蔬菜種植大户建立了豬——沼——菜模式,用沼液沼渣種蔬菜,節約肥料成本16萬多元,使用沼液沼渣的蔬菜比別人的品質好,倍受消費者青睞。

亮點之三:油茶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區現有油茶林40多萬畝,近年來,區委、區政府把油茶產業作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來抓,在此方面我們重點抓了三項工作:一是抓種苗基地。我們以副會長雷菊初、堯天坪鎮分會副會長肖子俊、住建局分會會員張國保為主體,分別成立了油茶種苗基地,每年可提供500萬株以上的優良油茶種苗。二是開展技術培訓。我們以林業分會為主體抓油茶大户的技術培訓,僅2019年就舉辦油茶實用技術培訓12場,培訓林農1080人,無償發放油茶技術資料2000餘份,免費贈送鐵成一號、常林系列等優良無性系油茶良種80多萬株。三是建立油茶科技示範點13個。示範户33個,面積5800多畝,同時積極幫助當地黨委、政府推廣油茶帶狀更新,疏密低改、截幹嫁接實用新技術,為助推全區油茶產業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三、繼續服務“三農”有新成績

一是成功推廣了一批新技術、新產品。2019年來,區老科協集中力量,按照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區鄉(鎮、街道)老科協和區直老科協進一步加大“三農”服務力度,着力提高工作水平,為斷創新科技服務新模式,開通專家諮詢服務熱線,辦好科技示範基地和科技培訓班,深入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以科技新知識幫助農民應用和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認真抓好水果、蔬菜種植基地和生豬、水產品、家禽養殖基地的科普示範工作。區農業局分會老專家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切實加強農業科技知識與農民“點對點”、“面對面”交流,發放技術資料9萬多份,接待諮詢的種糧大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2000多人次。農業局分會會員朱忠學同志,從2015年起,自籌資金200多萬元,研發了“中浙優158”等3個雜交優質水稻品種,僅2019年就累計推廣新品種400多萬公斤,推廣面積200多萬畝,為農民增收近2億元。石門橋分會祕書長陳祥國引進示範推廣農業新技術、新成果10多項,成為我們協會的科技推廣達人,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十美堂鎮分會積極作為,狠抓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為全鎮現代農業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全區各分會辦科普宣傳欄186塊,舉辦科技培訓班246期,培訓農民2.76萬人次,開展科技諮詢233場,接待羣眾2.16萬人,為羣眾解決技術難題1300多個,落實科技示範項目93個,印發技術資料28萬餘份,推廣農業新品種73個,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26項。通過這些措施和手段,有效的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是老專家講科普向運用現代手段發展。2019年來,我們除了繼續運用好農民學校,農口專家講師團、“科技110”和諮詢熱線電話等傳統形式外,我們繼續重點推廣網絡等現代手段講科普,充分利用老科協“鄉村科技興農之友”微信羣,推廣農業新技術,從2019年初起,區老科協組織實施了“百課千題”活動,即組織100堂農業新技術科普課,1000道科普問答題在網上發佈。目前加入平台的會員有800多人,平台建設包含政策法規發佈、農產品市場信息、實用技術、異常天氣預警、病蟲害預報、農業抗災救災補損自救技術等資訊。服務對象為各類種養大户、專業合作社、農業農頭企業等,如中河口鎮分會每兩週由宋浩、周乃軍兩位副會長根據農事季節發佈一次農業技術知識,定期發佈農業新品種、新技術及農產品市場信息263條,區林業局分會會長任炎華建立的鼎林微信羣對接40多個林業大户,幫助解決160多個技術難題,農業局老專家團成員周大光,過去免費發佈手機短信指導農户搞病蟲害防治,有時遇到疑難問題,還要到現場查看費時費力。建立微信後,可以憑種植户發送的圖片診斷病情,通過視頻、語音一對一指導,效率提高了許多。區老科協充分利用農業專家團的技術優勢,組織老專家寫稿,搞好精準對接。並通過麪點服務,技術支撐,確保全區老科協系統智慧農業信息平台建設工作創特色、出亮點、有實效。

三是多措並舉科技扶貧,收到明顯效果。2019年來,我們把服務三農與科技扶貧結合起來,多措並舉,扶貧效果明顯。我們成立了26個科技扶貧小組,建立了38個扶貧聯繫點,採取“一對一”、“多對一”方式參與科技精準扶貧,扶貧户數達896户、2696人,幫助困難户制定脱貧計劃1063個,提供務工信息536項,解決生產生活困難1026次,脱貧户663户,每户平均增收6000多元,貧困户共增收400多萬元。其中有的放矢,幫助貧困户應用農業新技術、新成果增收達260萬元,有利促進了科技精準扶貧工作更精更準開展。2019年又有96户進入科技致富户。

四、採取靈活多樣方式開展科普活動

開展科普活動是老科協的一大品牌。2019年來,我們把開展科普活動作為重要工作來抓,認真貫徹《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與實施綱要》,始終堅持面向農村、面向企業、面向學校、面向社區開展形式不同科普活動136次,培訓農民2.6萬多人,印發資料16萬多份,有效提高了農民的專業技術素質,為普及科學知識做出新的貢獻。

一是提高了廣大農民科學種田的本領。為把科普活動紮實而有效地開展起來,全區各分會組成由八十多名老科技人員參加的十二支科普報告團,採取舉辦講座、辦短訓班,典型示範,利用新媒體傳授現代農業知識,普及科學技術,極大提高了廣大農民的科學技術文化素質,使廣大農民擺脱傳統種植技術的思想束縛,提高了科學種田的意識,增強了科學種田的技能。

二是培養了一批科學種田人才。在開展科普活動中,老專家利用舉辦培訓班等形式,言傳身教,不僅幫助解決農民眼前急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而且十分關注貧困人口的培養,熱心向貧困人口講授農業科學技術,從根本上提高貧困人口的素質。2019年來,專家團成員通過傳幫帶,培養了60多名貧困人口,有的成為科學種田能手,有的成為某一行業領軍人物,有的成為致富帶頭人,有的成為鄉村振興的中間力量。如農業農村局老科協會長邵雙全組織老專家團成員通過“三下鄉”活動,幫助、扶持貧困家庭32户,採用先進的生產技術創造了糧食高產,大幅度增加收入,甩掉了貧窮的帽子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在30多户貧困人口中有很多都成為科學種田能手、致富榜樣,有的成為建設新農村的帶頭人,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一支重要力量。

三是凝聚正能量,佔領社區科學文化生活陣地。2019年來,我區老科協發揮社區分會作用,開展科普進社區的活動,通過開闢科普長廊,展示科普圖板,廣場建築物上都張掛科普、民主、法治、黨建等內容的宣傳板,舉辦科普報告會等形式,弘揚社會主義的價值觀,發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佔領了社區科學文化生活陣地。玉霞街道老科協有8個社區,深入開展了“一區一特色”的科普教育活動,紮實而富有。文體廣新老科協組織會員參加市裏組織的文化惠民工作,80%的會員深入到社區、廣場演出,尤其是進校園、參加全區文藝晚會,多次為社區和鄉鎮指導全市“百團大賽”和送文化下鄉等活動,受到了廣泛好評。

五、調研建言獻策向解決實際問題着力

2019年,我區老科協除積極組織“我和我的祖國”徵文活動外,我們還動員全區廣大老科技工作者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以改革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為切入口,組織經驗豐富、熟悉有關政策和業務的會員,深入調查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各分會成立“建言獻策”調研組,開展調研活動,同時,在調研活動中,重點向解決實際問題着力,避開一些“大”“虛”的課題。截止目前共收到各類調研文稿28篇,為配合各級黨委政府打好藍天保衞戰的工作,特別是區老科協撰寫的《鼎城區秸杆能源化》的建議,對解決全區秸杆焚燒、打好“藍天保衞戰”起到了很好的指導作用。林業分會錢仲清同志撰寫的《老科協怎樣幫助老年羣體融入“互聯網+”時代的建議》,對加強老年人互聯網知識的普及,幫助老年羣體融入“互聯網+”時代,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政協分會楊愛順等會員撰寫的《關於加強我區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築的建議》、《關於規範鄉鎮生豬定點屠宰,全面保障肉食衞生安全的建議》、《關於推進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助力實施鄉村振興的建議》,對解決農村安全飲水、城鄉肉食安全和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助力鄉村振興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總之,我們區老科協2019年組織的調研建言活動,對各級黨委科學決策,為促進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

六、自我保健活動向成熟體制機制運轉

2019年,我們區老科協堅持一手抓科技服務,一手抓會員的科學養生,使自我保健活動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成熟體制、機制。區老科協自我保健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賀用森任組長,分管區老科協保健工作的副會長,何秋菊任副組長,36個分會參與聯動,每個分會都安排了1-2萬元自我保健工作經費,有力保障了自我保健活動的開展,全區1700多名會員人手訂閲一份省老科協創辦的《中老年自我保健》雜誌。90%以上的會員都能參加靈活多樣的健身活動。在會員中有廣場健身舞隊、太極拳隊、釣魚、花卉、書畫、攝影、詩社、舞龍舞獅、九子鞭、地花鼓、吹打樂、民間剪紙等多種形式的團隊140多家,帶動會員每天參加1至2項健身活動,會員的健康素質不斷提高。2019年區衞健局分會開辦“健康大講堂”13場,組織專家義診6場。區老科協組建醫療衞生講師團8個,專家累計授課128場,發放健康科普資料3萬餘份,編輯養生保健知識1200餘份,免費向會員贈送。同時,還建立科學養生微信羣,定期向會員發放各類保健知識3000餘條。擴大了會員健康保健知識的知曉率,增強了會員自我保健水平和技能,提高了會員的生活質量。特別是堯天坪鎮副會長莫純清將自己20年來學習運用《中老年自我保健》雜誌體會寫成文章,在2019年《中老年自我保健》雜誌第5期刊發,得到了省、市老科協有關領導的好評,對促進全區會員保健康起到了很好的宣傳和示範作用。

Tags:科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