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學培訓總結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7W

國學培訓總結多篇

【第1篇】2022年10月美國學習的培訓工作總結範文

xx年12月1日至21日,我有幸參加了廣東省中國小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廣東省國中名師赴美國培訓項目。期間訪問了哈佛大學等多所高校及中國小,聆聽了多場高水平的講座,並與美國的教育工作者進行了相關交流。領略了美國的基礎教育制度,學習了對方先進的教育理念。雖然只是浮光掠影,卻大大開闊了我的視野,收穫頗豐,感觸良多。在反覆思考我們能從美國基礎教育身上學到什麼的同時,也梳理一下我對美國基礎教育的認識。

一、公立與私立學校的功能彌補

美國的學校教育,整體上可分為四個階段: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從學前教育、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都是美國的基礎教育,採取xx年學制。一般定為國小1—6年級,國中7—9年級,高中10—xx年級,這段時間也是美國的義務教育階段,公立學校實行免費教育。

美國的學校分為公立和私立兩種,公立學校占主導地位,學生免費就讀,更加註重普及性和服務性;私立學校多由教會和基金會及公司的支持,同時向學生收取較高的學費。在中國小階段,私立學校佔到25%左右,但其畢業率和考試成績要遠好於公立學校。近年來,政府為提高公立學校的教育質量,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譬如出台《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等,旨在增進教育公平,明確促進機制。但總體而言,私立學校的存在既減輕了政府的教育負擔也促進了教育的多元化發展。

二、權力下放的教育管理體制

美國基礎教育基本實行三級管理:聯邦教育部;各州教委;學區委員會。三級管理的功能遞增。美國聯邦教育部對基礎教育的管理職能主要包括:保證全體國民均有受教育的機會,爭取教育公平;支持州和地方發展教育,提供教育經費保障;調查研究教育評價和互通情報,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在美國,州政府的權力較大,各州均設教育委員會,州教育廳長和其他主要官員的任命;本州中國小校的教育經費的分配;公立學校教育大綱及質量標準的制定;教師資格的認定;教育政策和教育計劃的確立等等都屬於州教育委員會的職責。對美國基礎教育影響最大的是學區,學區也是州最基層的教育行政單位,直接管理學校。目前美國的近2 萬個學區,直接負責人事任命、教材購買、教學評價、基礎設施建設等等。總的來講,美國基礎教育以地方管理為主,學區的權限最大,責任也最大。聯邦教育部主要起規劃、指導和協調作用。在中央與州兩級管理中,以州為主。中央除立法和撥款外,不干涉地方的教育行政事務。在地方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的關係中,強調學校辦學的自主性,充分體現權力下放,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因此也湧現出了許多特色學校和品牌學校。

三、相對公平的經費投入保障

美國教育經費來源呈現多元化特徵,除政府撥款外,還有財產税、所得税、彩票收入、社會捐贈等。值得注意的是,學區也擁有獨立徵税權,財產税一度成為學區義務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由於各個學區經濟發展程度的不一致,也導致了教育不公平的存在。但總體而言,美國義務教育階段的人均教育經費還是達到8000美元,有的地方甚至超過1萬美元,這種投入程度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首屈一指。政府按照在校學生的數量為學校分配教育經費,這也成為促進校長們提高教育質量降低輟學率的動力。

四、高水平的師資和嚴格的評價制度

美國對中國小教師的聘僱要求較高。一是聘僱中國小教師學歷要求高。美國大部分州規定,學士學位是中國小教師最低學歷資格,因此有大部分教師都是碩士學位。二是對教師的考核評價要求嚴。如果是長久的正式的教師,每兩年一次評價;不滿十年的教師每年都要評價。評價者由學校校長、學科組長和專業評估人員組成。評價結果直接與教師的薪酬掛鈎。地方教育局每四年要對所轄學校進行一次全面的績效評估,評估結果對社會公佈。從而建立起一種有機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師成長與發展機制。

五、個性化的課程設置

美國沒有統一的國家課程標準,聯邦教育部只給出指導性文件。其中學的課程設置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種,必修課包括英語、數學、科學、社會、體育、藝術、衞生安全等。選修課由各學區和學校自定,高水平的師資和多元化的辦學理念形成了豐富的選修課資源。在中學我們也能看到諸如:網頁製作、電視製作、婦女運動與歷史發展……之類在國內的大學才會出現的課程。很多中學都提供超過一百門的選修課供學生選擇,可謂“百花齊放”。這些課程充分展現了學生的興趣,注重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並且在中學課程中佔相當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課程的學分可以直接得到大學的認可,這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舞台。

學生採取走班上課制,沒有固定的課室,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個性化的課表,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課程,並對自己所選擇的課程負責。

六、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美國的基礎教育強調服務性和公平性,處處體現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理念。既為最廣大兒童的受教育權利服務也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中國的孩子感歎美國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簡單、學業輕鬆的原因。豐富的課程設置,多元化的價值觀認同為每個學生的發展都提供了廣闊的舞台。這也印證了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主要是由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八項組成,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能優勢組合。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特長,不能苛求每個學生都如同一個模子裏出來的。

七、開放式的課堂教學

在國內,常常有人説起美國的課堂混亂。但這種“亂”也是有序的“亂”,形散而神不散,在不偏離原則的前提下,有規則地進行開放式教學。課堂上,師生總是處於平等交流的氛圍中,教師十分尊重學生的觀點和想法,使得學生常常能夠暢所欲言。學生在分享自己觀點的同時,也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既肯定他人,也表現自己,從而形成一種友好的合作關係。教師在其中起到啟發和引導的作用,沒有太多灌輸性的內容。這可能也是為什麼美國學生思維更加活躍,合作與處理問題能力更加突出的原因。美國中學的教學活動也不僅僅侷限在校園內,社區、博物館、工廠都成為學校教育學生的場所,學生要想從學校畢業往往還得做滿60小時的社區服務工作。這種開放式的課堂教學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教育觀點。

近年來,開放式課堂教學也常常被國內教育工作者提及,但實施起來卻難以深入。究其原因,我國自孔子興學以來,教師一直都處於絕對的權威地位,灌輸式教育也存在千年,雖然人們一直在努力改變這種不對稱的師生關係和不科學的教育方式,但真正需要改變的還是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觀念。

八、多元化的升學評價

與國內的一考定終生不同,在美國,一年可以有7次大學聯考,各大學基本上都是自主招生。申請大學錄取時,以最高的一次考試成績為準。但考試分數也不能作為錄取的唯一依據,學生平時參加的社工記錄、在學校的各次考試成績、個人特長、校長和老師的推薦信等都成為錄取的重要評價標準。美國的大學錄取會從各個方面衡量學生的水平,很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活動能力。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大學生的素質在全世界範圍內都令人歎為觀止。多元化的升學評價標準使得學生時刻需要注重自己的全面發展。

十幾天的美國之行結束了,雖然談不上深入瞭解,卻也為身處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財富。從教育機制到教育理念再到課堂教學,每一次新的認識都讓人不禁眼前一亮。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成功之道離不開教育;中國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其崛起之路也離不開教育。兩國雖然有着不同的文化土壤和體制觀念,但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從事卻都是一份直麪人生的工作,我們的工作也都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發展。相信此次美國之行的所見所感一定會成為我教育生涯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維修電工培訓總結範文xx年我有幸參加了高級維修電工的培訓,通過此次培訓我學到了以前從未接觸過的專業知識,同時結交了一些經驗豐富的同行,進一步開闊了視野、找到了與同行之間的差距,明確了努力的目標,受益非淺。...

xx醫院手術室是一所功能齊全的數字化手術室,我於xx年3月-6月在積水潭醫院進修學習手術室骨科手術護理與配合。非常感謝領導給我的這次進修學習機會,通過這次進修學習,開拓了眼界,增強了業務能力,認清了我們科室護理專業技術上的差距,...

政監督:上班期間大家都很賣力,沒有出現曠工現象,擔心的就是新來員工的流失。衞生監督:要加強管理和監督,一切按制度來。早會:現在早會主持還可以,不 過還是要多加練習總結出自己的一套主持風格。

1、接聽外線電話,應立即説出酒店的中英文名稱,以及問候客人,再細聽清楚對方的要求後,以最快、最準來轉接,請勿接錯,尤其在深夜,更應查對符合後,才轉給客人,以免打擾客人休息,造成投訴。

這次中國小遠程培訓活動,為我們教師創造良好的學習機會,提供了優越的學習條件。在培訓期間,我積極學習,認真聆聽專家講座,學習教學相關策略,並進行課堂教學實踐,用心去領悟教育理論觀點,這次培訓使我在教學理論和教育觀念上得到了...

我們集團即將召很多新員工,定崗之前要進行三個月的培訓,負責培訓的人員是從各個分公司挑選舉薦出來的。我很幸運成為當中的一員!在新員工到來之前,首先我們要進行半個月的學習集訓,同時通過集訓來決定是擔任“正職”或者“副職”。

同志們:經過3天的集中培訓,公司舉辦的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即將結束,下面我就培訓情況簡要總結舉辦這次中青年幹部培訓班,是公司黨委根據黨中央關於加大年輕幹部培養力度的精神和構築公司人才高地的需要,針對基層領導班子屆會考核發...

【教師個人校本培訓總結】通過一學年的校本培訓,令我受益非淺。從對培訓的精彩內容的學習中,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及班級管理,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第2篇】國學師資培訓總結髮言

我此行的主要任務其實很簡單,就是學習。跟着範老師近距離學習他講課的方式、技巧等,取長補短,彌補自己的不足。很希望自己能夠在這幾天中有一個提高,但也深知這些東西不是短短几天就可以完全掌握的,即使掌握了技術層面的東西,仍需要在實踐中慢慢摸索、慢慢積累,這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我的問題很明顯,自己也很清楚,就是如何在課堂上更好地掌握宣講的要領,將傳統文化的智慧、核心價值觀以一種貼近學生思想與生活的形式,理論知識與現實實踐完美融合的方式,不僅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而且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達到學院所倡導的成人教育的目標。因此,在聽範老師給11級男生做講座的過程中,在範老師給我們培訓如何進行課程設置、如何講授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講座結束後回去總結座談的過程中,我總是搜尋對自己有幫助的點,記錄建設性的建議,思考自己在課堂上應怎樣做才能避免僅僅只是傳授知識,怎樣講課才能更好地啟發學生思考,如何才能達到一個雙贏的效果?這是我一直以來都很困惑、也是一直思考、迫切想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帶着這樣的疑惑、思考和希望,六天裏面絲毫不敢懈怠,不斷學習、總結,期待收穫。

綿綿的陰雨中,嘹亮的軍歌中,匆忙的腳步中,緊張的狀態下,六天的時間很快便結束了。通過這六天的學習與實踐,不敢説收穫巨大,但很真實的感受就是收穫的確不少。

一、首先,通過範老師對講座內容設置的邏輯思路的分析與解釋,瞭解了國學課應該怎樣去講,這點對我幫助很大。

關於教學體系的架構,範老師主要從“體—相—用”三方面對所授內容進行整體規劃。

體:即將傳統文化的理論上升到一定高度進行闡述,讓同學瞭解傳統文化的根脈與源頭。

理:即道理、原則。就是告訴學生做什麼、怎麼做才是最好。但這點很難把握,稍有偏差就會變成説教,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其實道理學生都懂,所以在這一部分可以點到為止,不用講太多。

用:即實踐,這是講課的重點內容,重點講中國傳統文化對現實生活的影響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用古代的、現代的、我們身邊的例子開理,讓學生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相對比,將傳統文化落實應用在學生生活中,使他們從中得到啟發。例如用古人相交坦誠以待、以信為先的事例與當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相交以利益為先的現實相對比,進而引導學生理解“真誠待人、以信交友”這一理念,強調與朋友相處過程中真誠、信用的重要性。從教書育人這一角度出發,應該想學生所想,將我與學生、學院看做一體,把學生和學院的事當做自己的事,把他們的煩惱和難題當做自己的難題,這樣才能做到與教學對象的對接。

傳統的教學只是傳授知識,老師是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老師只需羅列知識,學生只需做好筆記。但國學課不同於傳統的教學模式,它更多地是對學生正確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與引導,知識只是起一個輔助的作用,成人的教育才是重點和最終目的。那要達到這樣的效果,課堂上的把握就很重要。一定要避免只是傳授知識,或者僅是枯燥的説教,而是既要有理論知識的支撐,又要有些許的説教,更重要的是要有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自己覺悟,並能在以後身體力行去改變的效果。只有這樣將知識與學生實際相結合,才能達到國學課所要達到的目標,才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

二、關於傳統文化的授課形式以及課程內容的規劃,範老師講到一定要將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不能拘泥於課本上的知識,而應該將傳統文化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在講課前一定要將課堂內容了記於心,熟悉哪些內容詳講、哪些略講、哪些要同案例相結合?同時,還要根據學生自身情況、學生聽課過程中的反饋信息等隨時對課堂內容進行調整,必須要讓所講內容的難易程度與學生的興趣、接受水平等相契合。

這一點也是不容易做好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發現問題、多總結經驗教訓。我覺得,平時應該同學生多交流,尤其是在課後。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聽課後的感受,有一些好的建議或者想法也可以提出來,這樣就能在以後的課堂上進行改進,使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

在紅河谷軍訓基地的六天,每天早上範老師給我們講傳統文化課要怎麼上,中午下雨便給男生看視頻、誦讀弟子規、練習鞠躬,晚上範老師給男生做講座。每天都在學習傳統文化,每天都在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每天都親身體會着傳統文化對於心靈的洗滌。早上,學習着講課的技巧等實際的、有幫助的內容,下午同學生們一起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晚上又同他們一起繼續學習、繼續體會傳統文化給予的智慧與力量。在晚上的講座中,我主要負責拍照片,尤其是一些精彩的、最能體現學生學習態度和心理狀態的瞬間。抓拍了許多,認真記筆記的姿態、求知若渴的眼神、互動中的擁抱握手、有共鳴時的熱情鼓掌,等等。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這就是傳統文化給予我們的感動,這就是將傳統文化傳播下去、永不放棄的動力來源。每天都有着這樣的感動與激勵,它使我更加堅定的想要去做好這件事。

對於講國學課,我一直對自己沒有信心,之前是,現在依舊是。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大師都不一定能將其融會貫通,更別説還很稚嫩的我。

首先我在知識上的儲備還很不夠,很多東西都是隻知其表,理解的不夠深入,這還需要在以後不斷學習,並結合閲歷的不斷豐富、體會的不斷深刻進一步加深對古代精神文化的理解;

其次,通過一次試講的練習,發現自己在課堂教學上還是不能將理論與實踐很好的結合,這主要還是因為自己社會閲歷的淺薄。二十幾年的時間一直都呆在學校裏,在學校主要就是看書、學習,周圍的人也都同我一樣,很少接觸到社會的最本質。這個問題雖然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新聞有所緩解,但是來自外在的經驗畢竟不如親身經歷那樣讓人感受深刻,所以在這方面的欠缺是我最大的不自信;

再次,在試講過程中也發現自己在教學技巧、課堂氣氛的整體把握、與學生的互動等方面存在不足。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以後的實踐教學中全面改進。不僅要多看書,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還要多聽有教學經驗的老師的課,尤其是思政這種與現實生活練習非常緊密的課,學習他們如何將枯燥的理論教條融於生動形象的案例教學中,讓學生既瞭解了知識,又有所啟發,知道自己以後該怎樣去做。另外還要與學生多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總之,通過這六天的學習,我的心態、思想、教學技巧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和提升,但也通過這段時間的經歷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也瞭解了怎樣在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過程中改進這些缺點與不足。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悟性很高的人,許多改變與提升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但是既然認識到了這些問題,那我就會認真對待,並努力去改變。

我始終堅信一句話:“功不唐捐。”只要勤奮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

【第3篇】國學師資的培訓總結髮言

我此行的主要任務其實很簡單,就是學習。跟着範老師近距離學習他講課的方式、技巧等,取長補短,彌補自己的不足。很希望自己能夠在這幾天中有一個提高,但也深知這些東西不是短短几天就可以完全掌握的,即使掌握了技術層面的東西,仍需要在實踐中慢慢摸索、慢慢積累,這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我的問題很明顯,自己也很清楚,就是如何在課堂上更好地掌握宣講的要領,將傳統文化的智慧、核心價值觀以一種貼近學生思想與生活的形式,理論知識與現實實踐完美融合的方式,不僅讓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而且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與價值觀,達到學院所倡導的成人教育的目標。因此,在聽範老師給11級男生做講座的過程中,在範老師給我們培訓如何進行課程設置、如何講授傳統文化的過程中,講座結束後回去總結座談的過程中,我總是搜尋對自己有幫助的點,記錄建設性的建議,思考自己在課堂上應怎樣做才能避免僅僅只是傳授知識,怎樣講課才能更好地啟發學生思考,如何才能達到一個雙贏的效果?這是我一直以來都很困惑、也是一直思考、迫切想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帶着這樣的疑惑、思考和希望,六天裏面絲毫不敢懈怠,不斷學習、總結,期待收穫。

綿綿的陰雨中,嘹亮的軍歌中,匆忙的腳步中,緊張的狀態下,六天的時間很快便結束了。通過這六天的學習與實踐,不敢説收穫巨大,但很真實的感受就是收穫的確不少。

一、首先,通過範老師對講座內容設置的邏輯思路的分析與解釋,瞭解了國學課應該怎樣去講,這點對我幫助很大。

關於教學體系的架構,範老師主要從“體—相—用”三方面對所授內容進行整體規劃。

體:即將傳統文化的理論上升到一定高度進行闡述,讓同學瞭解傳統文化的根脈與源頭。

理:即道理、原則。就是告訴學生做什麼、怎麼做才是最好。但這點很難把握,稍有偏差就會變成説教,反而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其實道理學生都懂,所以在這一部分可以點到為止,不用講太多。

用:即實踐,這是講課的重點內容,重點講中國傳統文化對現實生活的影響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用古代的、現代的、我們身邊的例子開理,讓學生與自己的現實生活相對比,將傳統文化落實應用在學生生活中,使他們從中得到啟發。例如用古人相交坦誠以待、以信為先的事例與當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相交以利益為先的現實相對比,進而引導學生理解“真誠待人、以信交友”這一理念,強調與朋友相處過程中真誠、信用的重要性。從教書育人這一角度出發,應該想學生所想,將我與學生、學院看做一體,把學生和學院的事當做自己的事,把他們的煩惱和難題當做自己的難題,這樣才能做到與教學對象的對接。

傳統的教學只是傳授知識,老師是傳授者,學生是接受者,老師只需羅列知識,學生只需做好筆記。但國學課不同於傳統的教學模式,它更多地是對學生正確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與引導,知識只是起一個輔助的作用,成人的教育才是重點和最終目的。那要達到這樣的效果,課堂上的把握就很重要。一定要避免只是傳授知識,或者僅是枯燥的説教,而是既要有理論知識的支撐,又要有些許的説教,更重要的是要有引導學生自己思考、自己覺悟,並能在以後身體力行去改變的效果。只有這樣將知識與學生實際相結合,才能達到國學課所要達到的目標,才符合學校的辦學理念。

二、關於傳統文化的授課形式以及課程內容的規劃,範老師講到一定要將傳統文化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不能拘泥於課本上的知識,而應該將傳統文化落實到實際生活中。在講課前一定要將課堂內容了記於心,熟悉哪些內容詳講、哪些略講、哪些要同案例相結合?同時,還要根據學生自身情況、學生聽課過程中的反饋信息等隨時對課堂內容進行調整,必須要讓所講內容的難易程度與學生的興趣、接受水平等相契合。

這一點也是不容易做好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發現問題、多總結經驗教訓。我覺得,平時應該同學生多交流,尤其是在課後。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聽課後的感受,有一些好的建議或者想法也可以提出來,這樣就能在以後的課堂上進行改進,使教學效果進一步提升。

在紅河谷軍訓基地的六天,每天早上範老師給我們講傳統文化課要怎麼上,中午下雨便給男生看視頻、誦讀弟子規、練習鞠躬,晚上範老師給男生做講座。每天都在學習傳統文化,每天都在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每天都親身體會着傳統文化對於心靈的洗滌。早上,學習着講課的技巧等實際的、有幫助的內容,下午同學生們一起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晚上又同他們一起繼續學習、繼續體會傳統文化給予的智慧與力量。在晚上的講座中,我主要負責拍照片,尤其是一些精彩的、最能體現學生學習態度和心理狀態的瞬間。抓拍了許多,認真記筆記的姿態、求知若渴的眼神、互動中的擁抱握手、有共鳴時的熱情鼓掌,等等。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魅力,這就是傳統文化給予我們的感動,這就是將傳統文化傳播下去、永不放棄的動力來源。每天都有着這樣的感動與激勵,它使我更加堅定的想要去做好這件事。

對於講國學課,我一直對自己沒有信心,之前是,現在依舊是。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大師都不一定能將其融會貫通,更別説還很稚嫩的我。

首先我在知識上的儲備還很不夠,很多東西都是隻知其表,理解的不夠深入,這還需要在以後不斷學習,並結合閲歷的不斷豐富、體會的不斷深刻進一步加深對古代精神文化的理解;

其次,通過一次試講的練習,發現自己在課堂教學上還是不能將理論與實踐很好的結合,這主要還是因為自己社會閲歷的淺薄。二十幾年的時間一直都呆在學校裏,在學校主要就是看書、學習,周圍的人也都同我一樣,很少接觸到社會的最本質。這個問題雖然可以通過互聯網的新聞有所緩解,但是來自外在的經驗畢竟不如親身經歷那樣讓人感受深刻,所以在這方面的欠缺是我最大的不自信;

再次,在試講過程中也發現自己在教學技巧、課堂氣氛的整體把握、與學生的互動等方面存在不足。這些問題都需要在以後的實踐教學中全面改進。不僅要多看書,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還要多聽有教學經驗的老師的課,尤其是思政這種與現實生活練習非常緊密的課,學習他們如何將枯燥的理論教條融於生動形象的案例教學中,讓學生既瞭解了知識,又有所啟發,知道自己以後該怎樣去做。另外還要與學生多交流,瞭解他們的想法,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總之,通過這六天的學習,我的心態、思想、教學技巧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和提升,但也通過這段時間的經歷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也瞭解了怎樣在以後的學習、工作、生活過程中改進這些缺點與不足。我知道自己不是一個悟性很高的人,許多改變與提升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但是既然認識到了這些問題,那我就會認真對待,並努力去改變。

我始終堅信一句話:“功不唐捐。”只要勤奮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穫!

【第4篇】專家國學的經典培訓總結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文化的精髓,是華夏沃土燦若晨星的瑰寶。亙古歷今,經典名句滋潤了一代又一代華人的心靈,炎黃子孫在“經典”的搖籃裏孕育,華夏兒女在“名句”的吟誦中成長。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國學作為中華文明的主要載體,像一根堅韌的紐帶,將形形色色的中華文明之珠串連在一起,展現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其優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時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現代文明之中,成為了傳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類共有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

國學經典自有一方天地,讓思想自由馳騁;國學思想使人美麗,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國學精髓運用到工作、生活實際,指導其人生觀、價值觀,發揮修身養性之功效。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典著作中,《論語》一直閃耀着特別的光芒。兩千多年來,《論語》中“仁愛”的核心思想,始終浸潤着“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光芒,它為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人們所推崇,所向往。原來總以為孔子是離自己很遙遠的古代聖賢,《論語》是學術家們才研究的歷史文化遺產,從沒有想到它會如此親近地來到我們身邊。于丹教授緊扣21世紀人類面臨的心靈困惑,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穿越兩千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來解讀《論語》,以經典詮釋智慧,以智慧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讀了于丹的《論語心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孔子這位聖人的平和、平易近人,以及他時時傳遞出的一種樸素、温暖的生活態度。初讀《論語心得》時,心中生出一些困惑,因為書中所説的安貧樂道,現在看來頗有些讓人不思進取的味道,細細讀來,慢慢明白其中的深意。今天,是一個經濟飛速發展、個性空前張揚的時代,更是一個競爭激烈、物慾橫流的時代。人們面對着來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壓力,競爭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調適與他人的關係。《論語》中娓娓道來,輕輕拂去你心靈的塵土,教會你做人的道理。畢竟,這不是一個人的世界,不管多聰明能幹的人,離開他人的幫助,是難有建樹作為的。一個人只是一葉“舟”,而眾人才是既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水!

我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裏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扶貧詩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XX年暑假,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國學經典與教育》的在線學習,這次學習分為四個教學視頻,我用半個月的時間看了好幾遍教學視屏,總計用時20多個小時。另看完教材《國學經典與教育讀本》(一、二)。原來我對國學僅僅是知道而已,平時教學中雖有涉及,但受國小生的接受能力的限制,也是粗約的給國小生講解,並未更深地從中國文化的歷史傳承,從《國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上,對中國人的影響上過多考慮。經過此次的學習,讓我對國學有了深刻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學習國學,讓我更進一步的瞭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學説。

(一)修身養性,德行人生。細讀《論語》,頗有感觸。《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生活,找到個人座標。 因此,《論語》可以作為我們個人尤其是作為教師的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論語》中關於修德的言論,最具概括性且易於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損者三友”,“益者三樂,損者三樂”。 孔子認為:血氣未定的年少之時,不要沉浸於女色;血氣方剛的成年時期,不要與人爭鬥:而到血氣既衰的老年,不要貪得無厭。一個人遇事不要主觀臆測,不要盲目武斷,不要固執己見,不要自以為是。孔子還認為,和正直,誠實守信,博學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諂媚的人,虛偽陰險的人,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時他還認為,如果以適度的禮樂來節制自己,以稱道別人的好處,以擁有很多賢德的朋友為快樂,對人是有益的,而以驕奢淫逸,遊蕩忘返,宴飲荒淫為快樂,對人則是有害的。這些言論,簡潔明瞭,教人自我警醒,讓人持守美德或教人棄去偏執。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把這幾句話牢記在心,時時警醒自己,應該説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會有大的過錯了,作為教師,為人師表,更是要牢記不忘,並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為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許多人過分地強調物質利益的追求,因為種種原因而使得人們的利益主體多元化,於是,人們的價值觀也呈現多元化,而作為教師承擔着教書育人的責任,肩上的擔子千斤重,一頭挑着學生的現在,一頭挑着國家的未來,必須給予學生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引導,教育學生為民族的復興而不懈努力併成為國家的棟樑。而要達到此目的,教師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因此,教師必須修身養性,經得起各種不良現象的誘惑。

(二)學習《國學》,讓我懂得如何學習和如何教育學生。

《明儒學案》曰:“古人之於學者,其不輕授如此,蓋欲其自得之也。即釋氏亦最忌道破,人便作光影玩弄耳。”古代的老師不輕易的傳授知識就是想讓學生自己去領悟,即便佛教傳經也最忌諱完全説破,因為那樣學生就會輕鬆獲得而把學習當成玩樂。現在的教學,再也不能用以前填鴨式的方法了,寓教於樂才是教師的首選。“師者,善於傳道,授業解惑也;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也矣。”老師要善於傳授道理教授學業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學業不精湛,學生有疑惑卻不能解答,這算不上老師。所以,老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接受新知識,新技能,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參加學習和培訓。要想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滿斛水。

(三)學習《國學》讓我學會感恩,懂得待人接物,懂得一切為了國家。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孔子説:“學生,在家裏孝順父母,在外要敬愛兄長,做事謹慎而誠實,博愛眾人,而親近仁德的人,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的力量,再去學習《詩》《書》等經典。”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説,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同時,也為學生做好榜樣,教育學生尊老,愛老,愛護弱小,讓中華的優良傳統得以傳揚。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載體是《國學》,只有接續《國學》薪火,才能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所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揚和光大革命精神,一定要從國學開始。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 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也為我的教育事業添光加彩。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以此為傲,也希望大家能繼承併發揚中國傳統國學文化,使其在歷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輝、永不衰竭!

學習《國學》,不是我們這一代的事,也不是這幾代的事,而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秋萬代的偉業,《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得以傳承的基石。讓我們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裏凌波,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用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第5篇】2022年4月美國學習培訓總結範文

今年暑假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的短期培訓緊張而忙碌。在課堂上,我們親身體驗了多種多樣的課堂活動,學習課堂教學的設計安排,以及如何運用網絡促進學生的語言學習,如何讓自己的課件更好的為課堂服務等。同時,我們參觀了歷史博物館、橄欖球場、內布拉斯加州政府,領略了美國中部地區的農場文化,還很榮幸地做客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的幾位老師的家,從多角度瞭解了美國的歷史、文化和生活。

我的最大的收穫是看到、學到了各種教學方法及教學理念,感觸最深的是以下五個方面。

首先,在課堂教學中,始終貫穿着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學生是學習者,是所有課堂活動的主體,通過一系列的課堂活動,達到教師預定的學習目標。這種理念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在每一項課堂活動中,每一位學生都要參與其中。為了讓我們切身體會到學生在課堂上的感受,我們作為學生參與了所有的活動。這些課堂活動大多是以小組方式進行的,還有一些是整個班級參與的。不管哪一種形式,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其外。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真正的主體。

2. 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為指導者、監督者。在上課之前,教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確定好課堂活動進行的步驟。對於每一項活動,教師要事先規定好在每一個時間段,學生應該做什麼事情。在課堂上,教師按照計劃,指導學生按步驟完成任務,在需要的時候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同時,教師要監督每一位學生,不讓任何一名學生遊離在課堂活動之外。

3. 教學目標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在國內,大多數的教學目標是從教師的角度陳述的。有些時候,教學目標只寫在教師的教案裏,不會展示給學生。在這次培訓中,其中一項,就是要求我們從學生的角度陳述教學目標,表現形式為 “i can…”。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教師會展示給學生本次課的教學目標,如 “i can introduce myself to others in formal and informal situations using the appropriate non-verbals; i can ask for directions on the street and understand the response”。學生明確了教學目的後,也會在活動中有意識的強化某種技能的練習,並且在課堂結束的時候,知道自己在這堂課中做到了什麼,學到了什麼,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其次,精心設計每一次課堂教學。

明確教學目標。在課堂開始時,以 “i can…” 的形式向學生指出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所有的課堂活動的設計和教學手段均以教學目的為中心展開。

2. 完整的教學環節。每一堂課中,首先是warm-up,可以以一張圖片迅速的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將學生引入課堂的主要內容中。之後是輸入材料,可以是書面材料,也可以是音頻、視頻材料;然後以輸入內容為基礎,指導學生完成練習活動。學生掌握知識點後,進行獨立練習或延伸練習。最後對整個課堂內容進行總結。

3. 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設計所需要的時間,教師任務,學生任務,明確每一項任務的目的。在每一項任務後,要有來自教師或同學的反饋和評估。一堂課中,應該有不同的交流方式的結合(interpersonal, interpretive, presentational)。

第三,教師在課堂活動中明確對學生的要求。這個看上去很簡單的道理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如在名為speed dating的一項活動中,所有學生坐成面對面的兩排,教師給出一個話題,學生兩人一組進行討論。時間一到,其中一排的最右端的一名學生換到最左端,其餘學生依次向右移動。這時教師給出另一個話題,學生再次進行兩人一組的討論。這項活動中,學生的搭檔在變,話題也在變,所以學生的討論一直都是新鮮的,不會有無話可説的感覺。

在活動之前,所有學生是以小組形式圍坐。在坐成兩排的時候,如果教師只是要求學生坐成兩排,很可能會有一點混亂,有些學生會不知道該坐在哪兒,從而拖延時間。給我們上課的therasa在我們的每個小組中,選定兩三個人,在背後輕輕拍一下,這些人坐在一排,另一些人坐在另一排,於是座位很快就換好了。什麼時候該換座位,如何換,都有明確的指令。這樣可以保證活動很有序的進行,並且保證課堂所有活動都在教師的掌控之中。

第四,豐富的課堂活動和教具。

研究表明,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參與度不同,會直接導致記憶程度不同。通過閲讀可以記憶10%;通過聽和看分別可以記憶20%,30%;聽與看相結合(如觀看電影或參觀展覽)可以記憶50%;通過説(如參與討論)可以記憶70%;通過説與做的結合(如模擬場景或戲劇表演等),則可以達到記憶90%。因此,讓學生參與精心設計的課堂活動,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多樣化的課堂活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讓學生樂在其中。在這次培訓中,我們的老師們要向我們傳達的重要信息之一,就是語言學習可以是有趣的、快樂的。課堂活動可以藉助音樂、畫畫、海報、詩歌、故事等多種形式。為了完成這些活動,教師也準備了很多教具,如彩筆、簡易的樂器、水彩、毛線、彩色卡紙、膠水等等。活動的方式可以是小組活動、班級活動等。在培訓臨近結束的時候,我們甚至用奧運會的形式,歸納總結了我們在培訓期間所學到的內容。只要是可以達到教學目的,有益於學生的學習過程,任何形式的課堂活動和教學手段都是可能的。

第五,在實踐中學習。在林肯市的近一個月時間,我們的老師們精心安排了一些活動,讓我們可以走近美國文化。在每一次參觀之前,我們都會有相關的課堂活動,預先了解一下目的地的情況。或者在參觀之後,做相關的課堂活動作為延伸。如去參觀內布拉斯市之前,我們做了jigsaw cooperative learning activity,藉助網絡,以小組形式瞭解這個城市,並以ppt或海報的形式呈現;去幾位老師的家裏參觀之後,我們做了美國的house與中國房子之間的對比;參觀歷史博物館時,記錄大事件;參觀藝術博物館後,用彩泥做出和某件展品相關的一件作品,並互相描述,等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語言學習融入到真實體驗中。

我們的教學環境和美國的教學環境有很多不同之處,如我們的教室相對狹小,活動空間受限制;班級人數相對較多,有些活動不易展開,教師對學生的監督指導困難等等。通過適當的調整,大部分課堂活動是可以為我們所用的。現在我已經慢慢嘗試在我的課堂上運用一些在培訓中學到的課堂活動,也體會到,要把這些活動用好、用活,還是要花一點心思的。

最後,特別感謝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負責我們這次培訓的所有老師,他們為我們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給我們安排參觀活動,讓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內,收穫頗豐,不虛此行。同時,對他們嚴謹的教學、科研態度表示深深的敬意!

軍訓培訓總結範文在黃埔軍校軍訓了一個星期,這一週很快就過去了,現在回來後還真的有很多的不捨。雖然説在那的日子過的很苦,住的也很艱苦,就好像回到的抗戰時期。可是這一個星期我們過的很充實,很有意思,也學會很多。...

進入酒店這個大集體,也通過這幾天領導對我們的培訓,讓我們這些員工受益匪淺。以下就是我對這次酒店培訓的心得體會-服務的重要性,一個酒店能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續穩定地發展,能否成為品牌企業,菜品、服務、環境三大支柱缺一不...

【國培培訓總結範文】xx年x月x日,我有幸參加了xx的培訓。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我以這次培訓為契機,積極接收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更新了觀念,開闊了教學研究的視野,認真做好國小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工作。

在xx年8月到xx年7月,我參加了新教師的培訓。通過將近一年時間的培訓,我對教師這個職業的內涵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各前輩的經驗之談也為我將來的工作初步地指明瞭方向,使我明白教師這個職業的沉重份量,對我日後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意義...

一、培訓的重點內容及措施:(一)、加強教師師德師風建設我園圍繞局下達的年度重點工作,着力加強對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3月份組織全體教師集體師德培訓,幫助教師在學習中不斷淨化自己的心靈;開展學習心得交流活動,讓教師在思維的彼此碰...

消毒供應室是醫院臨牀工作的總後勤。它負責臨牀一線的各種器械、敷料等衞生材料的消毒供應工作。其工作質量直接影響病人的安危和醫護質量,更有甚者會影響醫院的聲譽醫學全在線。採取了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杜絕醫院感染的發生。

期貨培訓總結期貨培訓總結:相對於券商、期貨公司的內部培訓,第三方培訓更容易為投資者所接受。第三方擁有的廣闊平台,也相對容易吸引國內外優秀實戰派講師的加盟合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局堅持以黨的xx大和xx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財政中心工作,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工作理念,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按照全市人才工作的安排部署,積極為全市人才工作提供強有力地資金支持,...

【第6篇】國學培訓學習總結例文

今天本站範文網小編為各位介紹的是國學培訓學習總結例文,望內容對您有幫助,更多精彩內容更新盡在這裏,敬請關注。

一週時間的培訓一晃而過,在這幾裏,我們全身心地浸潤在國學裏,在教師們睿智的指引下,感受國學的博大精深,聆聽古人的智慧和心跳,心靈變得平靜而温和。

“國學養心,教育樹人”,讓我們都來走進國學,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國學的滋養和澆灌,變得寧靜與強大,從而讓我們的學生在我們的指引下從小浸潤在國學裏,沉澱深厚的文化底藴!

七天的培訓裏,項目負責人林慧老師安排了豐富精彩的內容,既有多位在國學界有名望的老師教授的講學,又有到老街區古蹟的現場體檢,讓我受益匪淺!

縣廣播電視台記者,養正學堂公益項目創辦者張奮老師的講課讓我印象尤其深刻!他提出了誦讀經典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讓我很有啟發!

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藴深刻。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國學誦讀對孩子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朗讀水平大面積提高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後,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但提高文學修養,而且開闊了視野,知識面不斷擴大。最後,促進了孩子表達能力的提高。俗語説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下筆如有神”。誦讀可以使孩子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他們的語言“材料庫”在誦讀中不斷地豐富,而在誦讀中也學習到一些表達方法。

篇,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7篇】2022年9月專家國學經典的培訓總結

今晚又是一個吸收新知識的時刻到了,我又帶着我的記錄本早早的坐在培訓室等待 ,這已經是第八次的培訓了,今晚的培訓師,是一個年輕漂亮的女老師,她叫燕子老師!真是人如其名一般活潑靈巧。

一口齒伶俐的標準普通話,高雅端正的北京人氣質,已經吸引了我。今天她所要給我們講解的是《國學經典》,這對於我真的是很有幫助了,因為我就是教小朋友這門課程的,可見是雪中送炭吶。

她整個的局面控制的非常穩,她的思路也清晰明瞭,從最基本的給我們做講解,課程的流程,時間的把握,該注意的細節,幼兒的感受。古詩詞要求:讀 誦 吟 唱 舞,常規活動的經典問候,還有簡單風趣的小律動,真是所謂為幼兒園小朋友,量身打造 (邊做動作邊念):國學經典 大聲的讀 國學經典 有感情的誦 國學經典 放聲的唱 國學經典 翩翩的舞 ,別看小小的一個律動,可以活躍小孩子的氣氛,從而讓他們隨着老師的腳步,學習今天的國學經典內容,這也是作為一個良好的導入工作。

講了上課的常規活動,她又細細的與我們分享圖畫閲讀,引導幼兒完整的觀察圖畫內容 (以上到下 從左到右)切記不要指着圖畫説 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麼呀?那是最沒有教學意義的做法,小朋友只會説 太陽 月亮 海…… 這時候可以引導幼兒説完整的話 例如:我看到了海 我看到了大海 老師指導:在這副圖畫中,我看到拍打着沙灘的美麗壯觀的大海,就是加修飾詞,讓是句子變的更完整,生動,這就是引導幼兒説完整的話。

對於上課的幾點要求,也做了較詳細的解説 有七:1語言清晰 2減少無效性的手勢 3引導幼兒説完整的話 4注重細節的引導 5圖畫內容總結 6整體欣賞 7文字閲讀。還給我們分享了,她所遇到的一些普遍性問題,很多老師呢,講了圖片,下面準備導入主題,這個時候孩子們有點鬧哄哄的,他們有點坐不住的感覺,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是老師沒有銜接語,所以一定要保證句子的連慣性,而不是東一句西一句的,那樣不能夠給孩子吸引了,才從而容易造成那種情況。

先後又給我們介紹了 識字遊戲, 誦的基礎 形式 和要求,吟的方式方法包括需注意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的東西,我都記在了腦海裏,這樣子的經典講座我真的很想多聽幾次,很合我的胃口,很高興自己學到了這麼有益的知識,從這一次的培訓我告訴自己,不單單總是照着別人打好的例子來做,那樣永遠得不到進步,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有自己的話可説,有自己的話可談,有自己的見解。

【教師個人校本培訓總結】通過一學年的校本培訓,令我受益非淺。從對培訓的精彩內容的學習中,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及班級管理,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我鎮根據開學初制定的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培訓計劃的要求,本年度對全鎮所有在職職工和各村黨員羣眾進行了系列培訓,經過培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就我鎮遠程教育培訓工作做以下簡要總結一、健全機構,完善制度,各項保障有了新加強。

20xx年5月19日至5月21日,我參加了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舉辦的第180期全國銀行間本幣市場交易員培訓。本次培訓由中國人民銀行金融市場司債券交易處苟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楊凝、邵靈豪分別授課,主要對銀行間拆借市場和債券市場政策法規...

中國小教師多媒體課件製作培訓總結xx年11月19-23日,我和我校其他九位教師共同參加了中國小教師多媒體課件培訓班,像本人這樣對課件製作、對計算機瞭解甚少的教學教師,參加這樣的培訓,心中有無限感慨。

緊張、充實的公路收費人員轉崗培訓結束了。在這三個多月的日子裏,我認真學習《政治政治理論篇》、《路政管理教程》、《公路養護技能》,上課期間從不遲到、早退,認真聽取老師的講解,在討論知識問題時,自我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獨立完...

很多企業認為社招新員工有一定的能力和經驗,能夠快速為企業創造價值,因此很少對社招新員工進行系統的培訓,甚至不對其進行培訓。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而這種錯誤造成的後果往往也是最嚴重的。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係到社會的穩定,關係到民族的興旺和國家的前途。因此,教育和保護好下一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學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時期,中學教育尤其是中學生安全教育的成敗直接關係到一個人將來是否成為人才隨着信息時...

班主任培訓總結12月12日至16日,我參加了區教育局舉辦的班主任培訓。在這次培訓活動中,在區教育局精心組織和安排下,我有幸聆聽了多位教育專家和教育同行的精彩報告,讓我大開眼界,接觸了許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受益頗豐!1、提高...

【第8篇】國學誦讀培訓總結-培訓工作總結

國學誦讀培訓總結-培訓工作總結

“國學經典誦讀”早已成為我校的校本課程,我們年級的學生學習已有四年了,學生對我國的經典文化已有了初步瞭解,收到了啟蒙教育,開創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誦讀實踐活動:每天一次固定時間的誦讀,師生共同進步;每學期一次成果展示;每學期評選一次 “國學小標兵”。讓老師、學生在經典傳統文化中去體驗、去感悟、去內化,用經典的精華來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傳統文化教育猶如一道風景,帶來勃勃生機,它時時喚起學生創造的靈性,奏響學生心中詩文的.琴絃,激活學生的好奇心和充滿激情的美好情懷,提高了師生的文化品味、審美情操與文化底藴。“每逢佳節倍思親”成了師生的口頭禪,“李杜詩篇萬口傳”成了班級良好的學詩風氣,校園傳統文化的教育氛圍日益濃厚。

1、方法趣味化。

國小生學習“興趣是第一位的”,所以在經典誦讀課教學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計調動學生投入激情,以興趣作為原動力。如:故事法:把經典誦讀的內容改編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學生探究經典、記誦經典,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畫畫法:有些詩形象深邃、意境悠久,可以畫下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幫助記憶,效果突出,讓學生通過繪畫來表現自己腦海中詩的畫面,從而謀求一種與眾不同的理解。巧用法:讓經典走進生活,在平時生活中、在作文中時不時把經典名句用出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是“經典”,感覺到誦讀經典的重要性。

2、內容“不求甚解”化。

書要慢慢讀、細細品,把書讀進去了,越讀越有興趣,自然就會了解書中的道理。在閲讀教學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經典的學習意在提高文化底藴,是遠離功利的一種精神修養。因此它不需要學生字字會解釋,句句能分析。教學目標單一,讓學生開心地學,有趣地讀,多多地記;學習的特點是化整為零、刪繁就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學習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去“觸摸”語言。

3、誦讀形式多樣化。

重視朗讀,強調背誦,形式靈活多樣:可以讀出節奏、音律,可以集體讀、分組讀,也可以個人讀。多樣的誦讀延續了學生的誦讀熱情,使得他們深深地喜愛上了誦讀詩詞。現在,每到開學初,孩子們總會迫不及待地問:老師,這學期我們背哪些詩啊?什麼時候學啊?”看着孩子們的張張笑臉,我感到異常欣慰。

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素養。語言快速積累。“背書,就如練字、練拳、練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爛熟而出”。,四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背誦上百首經典詩詞。經典誦讀增強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大量誦讀豐富了語言積累,增強了語感,獲得了審美體驗。 説寫能力不斷提高。多樣的誦讀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積累,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年來,我們與孩子們一起行走在這開滿鮮花的誦讀之路上,體驗着誦讀的快樂,欣賞着經典的魅力,收穫着成功的喜悦。只要行動就會有收穫,學生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思維開闊了,興趣廣泛了,聽、説、讀、寫各方面都有了明顯提高。四年的時間轉瞬即逝,期間不乏有許多困惑,有幾許收穫。時間在變,但我們的信念不變,我們的行動不變,期待收穫更多!

【第9篇】國學經典誦讀的培訓總結-培訓工作總結

國學經典誦讀的培訓總結-培訓工作總結

國學課程實驗將近一年時間,對於國學課程的課堂教學怎麼教,有什麼教學原則,怎樣準確把握好實驗目標和教學策略?帶着問題和困惑,3月9日參加了是國小教研室組織的“《中華頌,國學經典誦讀》教師培訓活動。”通過聽課,專家與培訓者的互動等活動,受益匪淺,感受頗深。

文城中心國小許小麗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上的《敕勒歌》,課上許老師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利用多媒體創設真實有效的教學情景,畫面精美,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提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節國學課堂教學的示範課。

印象最深的是王琴玉老師的課。教學目標學生自主選擇,“能學多少學多少”“讀好,能背誦”。學生沒有壓力,沒有負擔,輕輕鬆鬆進入課堂。課上,教師面帶微笑,態度親切,語氣温和,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帶讀、個別讀、齊讀、接讀、變換角色讀、師生同讀、生生互讀,以讀為主線的教學形式。整節課,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呵護學生熱情,教學容量大,教學效率高,是一節常態下的國學課堂教學的樣板課。

“一本課本,一張嘴,就能上好國學課”王老師做到了。“不求甚解,”熟讀成誦,這是國學課堂教學的最基本原則。“素讀”是經典誦讀的基本方法。通過聽課及專家的講評活動,心結以解開,明確了目標,把握好策略,更堅定了自己上好國學課的決心與自信心。

第一屆經典誦讀時,我和教研室的幾位同志深入各所學校驗收節目。但對我來説,只是偏愛文學,喜歡朗誦,前來只想踏踏實實有所收穫。觀看完所有的節目不免心生疑惑:為什麼有些學校把誦讀經典變成了藝術表演?有所不解,但也不便闡述自己的觀點。在我的意識裏,經典朗誦應以“誦”為主,在古典音樂的伴奏下,猶如在聆聽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智者講述生活的經驗、生命的真諦、生存的哲理,讓人們彷彿徜徉於知識的黃金海岸。這是第一次經典誦讀給我的印象。

時值一年,第二屆國學經典誦讀又拉開了帷幕。這次的國小組在市二小舉行。那天原本想早點去,由於陪同王宜振老師去得太晚了。急匆匆來到二小,早已燈火輝煌,霓虹閃爍,人羣攢動。舞台兩邊大屏幕上的字滾動着。找了一個位置站在那裏認真觀看起來。

朗誦、着裝無可挑剔,比去年的.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很多。家長也來得不少。這樣的陣勢足以讓聽眾從國學經典中找回中國人曾經珍惜過而現代卻缺失了的國魂。通過這種渠道對中國典籍的宣傳,喚起了人們對傳統的親近感,激起了人們瞭解傳統的興趣。我邊看邊想:如果把這項活動堅持下去,孩子們從文化素養到精神氣質肯定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家裏,孩子們的語言一定變得豐富靈動,也一定會妙語連珠,出口成章;寫作文也會引經據典,信手拈來。

説到這裏,我為自己的選擇而高興。今年暑假我正是懷着對國學的熱愛踏上了去北京學習的征程。6天6000元的培訓費讓人吃驚。“育賢國學”培訓中心在我心裏萌生很久。靈寶許多文人墨客、教育專家對我的舉措很是贊同。不知道這一願望能否在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的土地上實現,但我的雄心壯志是讓孩子接受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是要他們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使他們的生命陶溶出某種深度,以維護人性光輝,以提升人格品質,以造就人才,以陶鑄大器。這是人類天經地義的期盼,這是我們所有教師、所有家長的責任!她具有時代意義和現實價值。

【第10篇】國學培訓學習總結

國學培訓學習總結1

一週時間的培訓一晃而過,在這幾裏,我們全身心地浸潤在國學裏,在教師們睿智的指引下,感受國學的博大精深,聆聽古人的智慧和心跳,心靈變得平靜而温和。

“國學養心,教育樹人”,讓我們都來走進國學,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國學的滋養和澆灌,變得寧靜與強大,從而讓我們的學生在我們的指引下從小浸潤在國學裏,沉澱深厚的文化底藴!

七天的培訓裏,項目負責人林慧老師安排了豐富精彩的內容,既有多位在國學界有名望的老師教授的講學,又有到老街區古蹟的現場體檢,讓我受益匪淺!

縣廣播電視台記者,養正學堂公益項目創辦者張奮老師的講課讓我印象尤其深刻!他提出了誦讀經典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讓我很有啟發!

國學經典,不僅語言精煉優美,而且意藴深刻。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國學誦讀對孩子初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積極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學生對經典一遍遍地誦讀,每一遍都是一個感知過程。在反覆誦讀中,誦讀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誦讀者的理解、體會也在層層加深。“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學生在朗讀水平大面積提高的同時,形成了良好的語感,對語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後,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不但提高文學修養,而且開闊了視野,知識面不斷擴大。最後,促進了孩子表達能力的提高。俗語説得好:“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厚積薄發”。只有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厚積薄發”,“下筆如有神”。誦讀可以使孩子積累大量的妙詞佳句,他們的語言“材料庫”在誦讀中不斷地豐富,而在誦讀中也學習到一些表達方法。

國學培訓學習總結2

通過近幾天學習,特別是谷老師的講課,讓我對國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感受到國學中的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經典理論,細細的反省一下,我感覺確實受益匪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獲得完善的知識,只有用知識武裝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談家國天下。正所謂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再遠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沒有實現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識能夠讓你更懂得怎麼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們要做的不是發怒不是指責,要從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個短期和長期目標,放在一個最顯眼的位置,能夠時時的看到,這樣你就能比較容易的實現目標。通過學習國學,我明白了許多人生道理,如對自己的父母應該以感恩的心去對待;對有困難的人應該從樂於助人的心去對待;對犯錯的人應該以寬容的心去對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語行為中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孩子從小就被教育要講禮貌,尊敬長輩等。它在教我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做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做一個有禮貌的人。可以説,國學知識裏面對人生道理彷彿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個指南針,在你看不清前方時,為你撥開眼前的迷霧,為你指出正確的方向。

國學是我們中國人特有的國粹,它承載着中華五千多年的文化內涵。今後, 我要多加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輕鬆而灑脱。

作為一名教師 我希望在國學經典的叢林中漫步,可以在經典國學的長河裏凌波;可以在國學經典的寶庫裏採擷如花的詞語,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詩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畫筆描繪一幅幅山青水綠歡聲笑語的畫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優美的教育讚歌!

國學培訓學習總結3

期待已久、眾望所歸的國學修心課終於開課啦!無比感恩老師的慈悲發心、教導主任及各位師兄們的無私奉獻,感恩具備這樣殊勝的時空因緣,通過國學修心班繼而延續各位師兄修行自我一顆清淨心的緣分。

正如老師所説“決定勝是在增上生的基礎上進行的,而國學修心是步步增上的資糧保證”,“包括易經洗心、中醫養心、儒家正心、道家靜心和禪宗明心,知道這一顆心的奇妙變化,從粗到細再到微妙,”“佛法與國學並無矛盾,是一不是二。”大家都有好大的福氣能跟隨老師多年致力於迴歸和重建古聖先賢的“入靜觀象”的研經方法而學習,以期達到在虛靜中自省迴歸自性。

這一百多年來,後世子孫離聖賢大德們智慧精髓是漸行漸遠,但所幸的在這個更高更快更遠的科技發展時代,不乏有越來越多的人們已經或者正打算反求於古聖先賢的大智慧妙智慧。9月1日開班見面會後,每個週六的上午都是大家翹首以盼汲取老祖宗智慧精華的時刻。迄今為止,已經是第三堂課了。在上第一堂課國學修心課的時候,就猛然間下了要承擔轉筆錄工作的決心,勢必要克服平時工作忙等諸多懶散藉口,同時感謝老師及教導主任對我的信任哦!“遠處的高山目標”已經擺在眼前,我想不論怎樣,現在每做的一件事都希望成為直達登頂的向上的每一個階梯吧。

在上完第一堂課的那一週,特別想與大家分享幾件關鍵的“流水賬”:

流水賬一:當做筆錄的時候,確認老師説的孔夫子英文confucius的時候,百度出來《孔子》的電影,也就順便學習了,影片描寫孔子51歲出任中都宰一直到其73歲病逝這段經歷,很多很多的情節催人淚下,夫子一生顛沛流離的弘法利生(恢復周禮)經歷真實再現一個踐行者的恢弘史詩。之前曾經看過孔子的《易傳》,但可惜看的都是表面文字而已,實在是感激並希望着能有此次的機會跟着老師一起回到與古聖先賢同樣境界下獲取經典的本真涵義。

流水賬二:在週六上完課後,收到正在上大學的弟弟的短信問“姐,你今天忙什麼了”,我抑制不住滿心的歡喜給他回覆了“充實的上了一天的國學課,非常非常的好”,之前曾經介紹他多讀一些佛學經典讀物,但基本上都是閉門羹,然而這次得到他的回覆是“挺好的呀,有機會我也要好好學”!從他的回覆上更加印證了這次國學修心班其中一個重要緣起,如何讓我們的古聖先賢的妙智更加契理契機、善巧方便的分享到我們每一個人,“接地氣”給予我們每一個人,我想這也是大家在此學習國學重要的一個因素吧。

流水賬三:在接下來一週上班的時間裏,領導留了一個任務,與我們組裏的童鞋們分享交流稿件撰寫。雖然這次分享的ppt都是現成的了,但通過週六的課可不是白上的哦,在做分享的時候結合要説的內容,就應用了我們中華文明所特有的智慧哲學思維,當然也借用了老師課上給我講的腦科學實驗説明了“天人合一”的雙腦均勢的思維模式重要性,最後還是要萬變不離其宗的“迫切迴歸東方智慧”。這期間,從同事們的眼神中或許看到了不同程度的調動了他們對國學的興趣,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吧。

至此,流水賬暫告一段落。

在“探尋國學之源”模塊中,其中第一講“研究傳統文化本源的方法與視野”,關鍵的點在於“中國易儒道禪經典都主要是象思維的產物”,“用直覺的內在感悟來思維是研究國學的本原方法”(社科院王樹人教授《迴歸原創之思——象思維視野下的中國傳統文化》),同時,我們是秉持着“會通以超勝,將象思維與概念性思維兩種思維方式、兩種精神境界有機地連接起來”。那在當今概念性思維大行其道的時代,易和觀點:“象思維不僅是會通易醫儒道禪的'思維通路,還具有融貫古今與會通東西的品質”。從而“國學修心,五步到心”(易和書院馬仙蕊院長對中國傳統文化國學培訓的研究成果)的修心次第變應運而生。而在第二講“‘心文化’的思想根源”中,正所謂“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所謂新文化源泉則是中國傳統文化,其所具有的本土化、社會化的特點帶給我們重新迴歸的現實且必要的時代價值——修心,這是根據書院提出的“國學修心,五步到心”系統所提出的重點之處,“以象思維梳理國學脈絡,總結為:易道洗心、中醫養心、儒家正心、道家靜心和禪宗明心,所以諸位古聖先賢講的是同一個修心的問題,不過是在不同的時空因緣下才有各自的開顯”,同時逐一介紹了各家的文獻依據。在老師講解“易和書院”名字由來的過程中,關鍵點——“易為國學之源,和為民族之魂”。

《易經》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最靠譜的事情就是變化,這個“世界的本質”就是指的“易”。包含三層意思,“變易——萬物皆有盡時;不易——無限的可能性;簡易——陰陽和諧,日月同輝。”既然老祖宗已將這等智慧都毫無保留的留給後人,我們焉有“入寶山而空手歸”之理,當然首要是需要我們迴歸自性,與古聖先賢同一的境界中體悟其中大道,那我們勢必能獲得好大的寶貝,圓融無礙做世間人,行世間事乃至於洞察明晰宇宙的大法則,大智慧。

與國學修心課同步的這段時間內,也面臨了各種各樣不同的外境,包括工作和生活各個點,在此感謝身邊的師長親朋給予無明的我一份份如“明燈引路”的建議。期間,我不停的向內關照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當我得到答案的時候,又一次夯實與堅定了那個本已就在那兒的信念。每當在面臨一個外境時,有其不同的時空因緣,沒有智慧的我必定是看不清楚其中的來龍,更不會明知未來的去脈,正所謂“三心不可得”,我想唯一做好的就是當下,因為當下的起心動念既有可能是當前發生着的“緣(條件)”,也有可能是未來即將發生的“因”,如我們種下一棵種子,在藉助土壤,合適的温度,濕度及光照等條件必然會發芽開花結果。既然篤定信念的清楚明白當下是向“高山目標”方向前行的一個階梯就足以了,從一定意義上講,堅持自己必定堅持的東西,我想之前那個被無明原本設定好的“生物鏈”將會因不被外在境帶走而終有破裂的那一刻,這就是我們在具備正確的知見後所確認的“境隨心轉”吧。對於我而言,把握當下的起心動念:工作上,用平常心對待給予的工作條件,利用這個條件來做好盡孝道和多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用承諾的責任心來對待今後的各項任務;生活上,與家人更是要理事圓融,事事圓融,致誠的真心必會做到這一點吧。

最後用我報名參加國學修心班説的話作為結束語吧:真是起心動念了之後,只要碰到合適的緣就會有果了,好高興我的曾經的夢想就可以圓了,在08年左右很長一段時間裏對中醫超級的痴迷,就是因為覺得周圍很多人都被病患所折磨,用中醫的方法解決並防患於未然,多好呀!但當我自學了中醫之後,發現人的心才是最根本之因,真正的還是綿綿流傳了上千年老祖宗的東西是大智慧!當時便有了能用這種智慧來直接對症於人們各自的問題,那該多好呀!但重要的是自己得首先具備這樣的智慧呀!感恩並高興着呀!相信大家以同一個起心動念來踐行着大愛之心,未來肯定是越走越好的!!

國學培訓學習總結4

xx年12月1日至21日,我有幸參加了廣東省中國小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廣東省國中名師赴美國培訓項目。期間訪問了哈佛大學等多所高校及中國小,聆聽了多場高水平的講座,並與美國的教育工作者進行了相關交流。領略了美國的基礎教育制度,學習了對方先進的教育理念。雖然只是浮光掠影,卻大大開闊了我的視野,收穫頗豐,感觸良多。在反覆思考我們能從美國基礎教育身上學到什麼的同時,也梳理一下我對美國基礎教育的認識。

一、公立與私立學校的功能彌補

美國的學校教育,整體上可分為四個階段: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從學前教育、初等教育到中等教育,都是美國的基礎教育,採取xx年學制。一般定為國小1—6年級,國中7—9年級,高中10—xx年級,這段時間也是美國的義務教育階段,公立學校實行免費教育。

美國的學校分為公立和私立兩種,公立學校占主導地位,學生免費就讀,更加註重普及性和服務性;私立學校多由教會和基金會及公司的支持,同時向學生收取較高的學費。在中國小階段,私立學校佔到25%左右,但其畢業率和考試成績要遠好於公立學校。近年來,政府為提高公立學校的教育質量,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譬如出台《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等,旨在增進教育公平,明確促進機制。但總體而言,私立學校的存在既減輕了政府的教育負擔也促進了教育的多元化發展。

二、權力下放的教育管理體制

美國基礎教育基本實行三級管理:聯邦教育部;各州教委;學區委員會。三級管理的功能遞增。美國聯邦教育部對基礎教育的管理職能主要包括:保證全體國民均有受教育的機會,爭取教育公平;支持州和地方發展教育,提供教育經費保障;調查研究教育評價和互通情報,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在美國,州政府的權力較大,各州均設教育委員會,州教育廳長和其他主要官員的任命;本州中國小校的教育經費的分配;公立學校教育大綱及質量標準的制定;教師資格的認定;教育政策和教育計劃的確立等等都屬於州教育委員會的職責。

對美國基礎教育影響最大的是學區,學區也是州最基層的教育行政單位,直接管理學校。目前美國的近2 萬個學區,直接負責人事任命、教材購買、教學評價、基礎設施建設等等。總的來講,美國基礎教育以地方管理為主,學區的權限最大,責任也最大。聯邦教育部主要起規劃、指導和協調作用。在中央與州兩級管理中,以州為主。中央除立法和撥款外,不干涉地方的教育行政事務。在地方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的關係中,強調學校辦學的自主性,充分體現權力下放,發揮地方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因此也湧現出了許多特色學校和品牌學校。

三、相對公平的經費投入保障

美國教育經費來源呈現多元化特徵,除政府撥款外,還有財產税、所得税、彩票收入、社會捐贈等。值得注意的是,學區也擁有獨立徵税權,財產税一度成為學區義務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由於各個學區經濟發展程度的不一致,也導致了教育不公平的存在。但總體而言,美國義務教育階段的人均教育經費還是達到8000美元,有的地方甚至超過1萬美元,這種投入程度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首屈一指。政府按照在校學生的數量為學校分配教育經費,這也成為促進校長們提高教育質量降低輟學率的動力。

四、高水平的師資和嚴格的評價制度

美國對中國小教師的聘僱要求較高。一是聘僱中國小教師學歷要求高。美國大部分州規定,學士學位是中國小教師最低學歷資格,因此有大部分教師都是碩士學位。二是對教師的考核評價要求嚴。如果是長久的正式的教師,每兩年一次評價;不滿十年的教師每年都要評價。評價者由學校校長、學科組長和專業評估人員組成。評價結果直接與教師的薪酬掛鈎。地方教育局每四年要對所轄學校進行一次全面的績效評估,評估結果對社會公佈。從而建立起一種有機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師成長與發展機制。

五、個性化的課程設置

美國沒有統一的國家課程標準,聯邦教育部只給出指導性文件。其中學的課程設置分為必修課和選修課兩種,必修課包括英語、數學、科學、社會、體育、藝術、衞生安全等。選修課由各學區和學校自定,高水平的師資和多元化的辦學理念形成了豐富的選修課資源。在中學我們也能看到諸如:網頁製作、電視製作、婦女運動與歷史發展……之類在國內的大學才會出現的課程。很多中學都提供超過一百門的選修課供學生選擇,可謂“百花齊放”。這些課程充分展現了學生的興趣,注重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並且在中學課程中佔相當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課程的學分可以直接得到大學的認可,這為學有餘力的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舞台。

學生採取走班上課制,沒有固定的課室,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個性化的課表,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課程,並對自己所選擇的課程負責。

六、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美國的基礎教育強調服務性和公平性,處處體現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理念。既為最廣大兒童的受教育權利服務也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中國的孩子感歎美國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簡單、學業輕鬆的原因。豐富的課程設置,多元化的價值觀認同為每個學生的發展都提供了廣闊的舞台。這也印證了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人類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單一的,主要是由語言智能、數學邏輯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認知智能八項組成,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智能優勢組合。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特長,不能苛求每個學生都如同一個模子裏出來的。

七、開放式的課堂教學

在國內,常常有人説起美國的課堂混亂。但這種“亂”也是有序的“亂”,形散而神不散,在不偏離原則的前提下,有規則地進行開放式教學。課堂上,師生總是處於平等交流的氛圍中,教師十分尊重學生的觀點和想法,使得學生常常能夠暢所欲言。學生在分享自己觀點的同時,也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既肯定他人,也表現自己,從而形成一種友好的合作關係。教師在其中起到啟發和引導的作用,沒有太多灌輸性的內容。這可能也是為什麼美國學生思維更加活躍,合作與處理問題能力更加突出的原因。美國中學的教學活動也不僅僅侷限在校園內,社區、博物館、工廠都成為學校教育學生的場所,學生要想從學校畢業往往還得做滿60小時的社區服務工作。這種開放式的課堂教學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美國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的教育觀點。

近年來,開放式課堂教學也常常被國內教育工作者提及,但實施起來卻難以深入。究其原因,我國自孔子興學以來,教師一直都處於絕對的權威地位,灌輸式教育也存在千年,雖然人們一直在努力改變這種不對稱的師生關係和不科學的教育方式,但真正需要改變的還是教育工作者的思想觀念。

八、多元化的升學評價

與國內的一考定終生不同,在美國,一年可以有7次大學聯考,各大學基本上都是自主招生。申請大學錄取時,以最高的一次考試成績為準。但考試分數也不能作為錄取的唯一依據,學生平時參加的社工記錄、在學校的各次考試成績、個人特長、校長和老師的推薦信等都成為錄取的重要評價標準。美國的大學錄取會從各個方面衡量學生的水平,很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活動能力。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大學生的素質在全世界範圍內都令人歎為觀止。多元化的升學評價標準使得學生時刻需要注重自己的全面發展。

十幾天的美國之行結束了,雖然談不上深入瞭解,卻也為身處教育改革浪潮中的我們提供了寶貴的財富。從教育機制到教育理念再到課堂教學,每一次新的認識都讓人不禁眼前一亮。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其成功之道離不開教育;中國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其崛起之路也離不開教育。兩國雖然有着不同的文化土壤和體制觀念,但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從事卻都是一份直麪人生的工作,我們的工作也都是為了學生更好地發展。相信此次美國之行的所見所感一定會成為我教育生涯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第11篇】國學經典教育培訓總結

讀國學學經典,從我個人來説,有不少的收穫和體會。收穫可以從兩方面來説:一:提高自身素養,為教育工作打好基礎。我從國學與經典中學習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學以致用。二:從國學經典中學到做人的道理,處世的哲學。

現代社會知識更新快,自己在學校裏學到的知識太有限,根本趕不上時代的變化。要做好新時代的教師,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現代教師必須有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而學習,應該海納百川,應該博而精。新時代的知識技能固然要學。而我國古文化博大精深,更應該是學習的寶庫,知識的海洋。《論語》中説“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國學經典裏的知識也一樣,就像陳年佳釀,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國學經典才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品味。《論語 述而》中還説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對我影響很深,讀書時我是個自信得有些自負的人,莫名其妙的盲目地自傲。工作後利用業餘時間粗略地看了《論語》,現在,在工作的環境中才知道那句話説得太對了。“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同事中人才濟濟,讀中師出來的她們基本功非常紮實,書法、繪畫,音樂樣樣都懂。而且教學多年的她們經驗非常豐富,面對問題學生都能輕鬆應對。原本認為自己能像他們一樣應付自如,但是結果卻出乎意料。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也下定決心虛心向有經驗的同事請教,並利用假期練習書法,爭取把自己的基本功練得更紮實。收效還挺不錯,在工作上我也慢慢積累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在對學生的觀念上,《論語》裏説:“因材施教。”真是經久不衰的真理。剛參加工作時,由於沒有經驗,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我自認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實卻是違背學生髮展規律的.。由於沒有重點,也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教學結果很不理想。事後,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學行為存在那些不足,也向其他同事徵詢建議。最後得出結論: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比如我教畢業的幾個孩子有什麼問題經常跑來和我説。例如,到中學學習壓力大,厭學等等。我就不再像以前一樣,要求她們必須死記硬背文化知識。而是建議一個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孩子朝體育方面去發展,一個愛繪畫並且很有天賦的孩子朝美術方面去發展、、、、、、使她們找到自己的特長,重新樹立學習的信心。

在為人處世上,我也從國學經典中學到不少。曾學到過孟子的這樣一句話:“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更應該以此做為自身的行事標準。人可以窮,但是要有骨氣,要有奮鬥的決心,現在這個時代,只要勤勞,就能創造財富。做為一個農民的孩子,我從小就是吃苦長大的。但是我卻很感激少年時的貧窮,它就是一筆財富。它讓我知道一切都來得不容易,更懂得珍惜。它讓我早早地體會到父母的艱辛,從而成為一個孝順的孩子。它更讓我從小就知道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財富。讓我成為一個正直,勤勞的人。現代社會機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驟富的人,但是,由於來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顯得那麼不塌實。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才過上好日子沒幾年,不能滿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處在這個太平盛世的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以“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來要求自己。

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引起了眾多外國學者的關注。她們來中國旅遊,來中國留學。那些哈韓、哈日、學hip-pop的孩子們都睜開眼好好看看吧。我們雖然不能像晚清時期的滿洲貴族那樣妄自尊大、閉關鎖國。但是當京劇、武術、中醫等國粹漸漸遠離我們的視線的時候,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不是應該把自己的經典都拿出來品好了,再去學其他的好東西,甚至去教那些外國人。我們有很多好的東西,很多值得學的東西,個人認為把我們的根本學好了,才不愧為一箇中國人。

【第12篇】國學經典誦讀的培訓總結

國學課程實驗將近一年時間,對於國學課程的課堂教學怎麼教,有什麼教學原則,怎樣準確把握好實驗目標和教學策略?帶着問題和困惑,3月9日參加了是國小教研室組織的“《中華頌,國學經典誦讀》教師培訓活動。”通過聽課,專家與培訓者的互動等活動,受益匪淺,感受頗深。

文城中心國小許小麗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上的《敕勒歌》,課上許老師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利用多媒體創設真實有效的教學情景,畫面精美,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提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節國學課堂教學的示範課。

印象最深的是王琴玉老師的課。教學目標學生自主選擇,“能學多少學多少”“讀好,能背誦”。學生沒有壓力,沒有負擔,輕輕鬆鬆進入課堂。課上,教師面帶微笑,態度親切,語氣温和,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帶讀、個別讀、齊讀、接讀、變換角色讀、師生同讀、生生互讀,以讀為主線的教學形式。整節課,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呵護學生熱情,教學容量大,教學效率高,是一節常態下的國學課堂教學的樣板課。

“一本課本,一張嘴,就能上好國學課”王老師做到了。“不求甚解,”熟讀成誦,這是國學課堂教學的最基本原則。“素讀”是經典誦讀的基本方法。

通過聽課及專家的講評活動,心結以解開,明確了目標,把握好策略,更堅定了自己上好國學課的決心與自信心。

第一屆經典誦讀時,我和教研室的幾位同志深入各所學校驗收節目。但對我來説,只是偏愛文學,喜歡朗誦,前來只想踏踏實實有所收穫。觀看完所有的節目不免心生疑惑:為什麼有些學校把誦讀經典變成了藝術表演?有所不解,但也不便闡述自己的觀點。在我的意識裏,經典朗誦應以“誦”為主,在古典音樂的伴奏下,猶如在聆聽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智者講述生活的經驗、生命的真諦、生存的哲理,讓人們彷彿徜徉於知識的黃金海岸。這是第一次經典誦讀給我的印象。

時值一年,第二屆國學經典誦讀又拉開了帷幕。這次的國小組在市二小舉行。那天原本想早點去,由於陪同王宜振老師去得太晚了。急匆匆來到二小,早已燈火輝煌,霓虹閃爍,人羣攢動。舞台兩邊大屏幕上的字滾動着。找了一個位置站在那裏認真觀看起來。

朗誦、着裝無可挑剔,比去年的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很多。家長也來得不少。這樣的陣勢足以讓聽眾從國學經典中找回中國人曾經珍惜過而現代卻缺失了的國魂。通過這種渠道對中國典籍的宣傳,喚起了人們對傳統的親近感,激起了人們瞭解傳統的興趣。我邊看邊想:如果把這項活動堅持下去,孩子們從文化素養到精神氣質肯定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家裏,孩子們的語言一定變得豐富靈動,也一定會妙語連珠,出口成章;寫作文也會引經據典,信手拈來。

説到這裏,我為自己的選擇而高興。今年暑假我正是懷着對國學的熱愛踏上了去北京學習的征程。6天6000元的培訓費讓人吃驚。“育賢國學”培訓中心在我心裏萌生很久。靈寶許多文人墨客、教育專家對我的舉措很是贊同。不知道這一願望能否在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的土地上實現,但我的雄心壯志是讓孩子接受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是要他們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使他們的生命陶溶出某種深度,以維護人性光輝,以提升人格品質,以造就人才,以陶鑄大器。這是人類天經地義的期盼,這是我們所有教師、所有家長的責任! 她具有時代意義和現實價值。

【第13篇】國學經典誦讀培訓總結

國學經典誦讀培訓總結1

“國學經典誦讀”早已成為我校的校本課程,我們年級的學生學習已有四年了,學生對我國的經典文化已有了初步瞭解,收到了啟蒙教育,開創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誦讀實踐活動:每天一次固定時間的誦讀,師生共同進步;每學期一次成果展示;每學期評選一次“國學小標兵”。讓老師、學生在經典傳統文化中去體驗、去感悟、去內化,用經典的精華來滋養自己的精神世界、人生根基。“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傳統文化教育猶如一道風景,帶來勃勃生機,它時時喚起學生創造的靈性,奏響學生心中詩文的琴絃,激活學生的好奇心和充滿激情的美好情懷,提高了師生的文化品味、審美情操與文化底藴。“每逢佳節倍思親”成了師生的口頭禪,“李杜詩篇萬口傳”成了班級良好的學詩風氣,校園傳統文化的教育氛圍日益濃厚。

1、方法趣味化。

國小生學習“興趣是第一位的”,所以在經典誦讀課教學方法力求趣味化,千方百計調動學生投入激情,以興趣作為原動力。如:故事法:把經典誦讀的內容改編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用故事吸引學生探究經典、記誦經典,鍛鍊自己的表達能力。畫畫法:有些詩形象深邃、意境悠久,可以畫下來,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幫助記憶,效果突出,讓學生通過繪畫來表現自己腦海中詩的畫面,從而謀求一種與眾不同的理解。巧用法:讓經典走進生活,在平時生活中、在作文中時不時把經典名句用出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更讓學生知道生活中處處是“經典”,感覺到誦讀經典的重要性。

2、內容“不求甚解”化。

書要慢慢讀、細細品,把書讀進去了,越讀越有興趣,自然就會了解書中的道理。在閲讀教學中要力求甚解,但古代經典的學習意在提高文化底藴,是遠離功利的一種精神修養。因此它不需要學生字字會解釋,句句能分析。教學目標單一,讓學生開心地學,有趣地讀,多多地記;學習的特點是化整為零、刪繁就簡,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學習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去“觸摸”語言。

3、誦讀形式多樣化。

重視朗讀,強調背誦,形式靈活多樣:可以讀出節奏、音律,可以集體讀、分組讀,也可以個人讀。多樣的誦讀延續了學生的誦讀熱情,使得他們深深地喜愛上了誦讀詩詞。現在,每到開學初,孩子們總會迫不及待地問:老師,這學期我們背哪些詩啊?什麼時候學啊?”看着孩子們的張張笑臉,我感到異常欣慰。

經典誦讀活動的開展提高了學生的語文能力,有效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素養。語言快速積累。“背書,就如練字、練拳、練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爛熟而出”。到目前為止,四年級的'學生已經能夠背誦上百首經典詩詞。經典誦讀增強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大量誦讀豐富了語言積累,增強了語感,獲得了審美體驗。説寫能力不斷提高。多樣的誦讀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積累,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年來,我們與孩子們一起行走在這開滿鮮花的誦讀之路上,體驗着誦讀的快樂,欣賞着經典的魅力,收穫着成功的喜悦。只要行動就會有收穫,學生在經典誦讀的過程中,思維開闊了,興趣廣泛了,聽、説、讀、寫各方面都有了明顯提高。四年的時間轉瞬即逝,期間不乏有許多困惑,有幾許收穫。時間在變,但我們的信念不變,我們的行動不變,期待收穫更多!

國學經典誦讀培訓總結2

國學課程實驗將近一年時間,對於國學課程的課堂教學怎麼教,有什麼教學原則,怎樣準確把握好實驗目標和教學策略?帶着問題和困惑,3月9日參加了是國小教研室組織的“《中華頌,國學經典誦讀》教師培訓活動。”通過聽課,專家與培訓者的互動等活動,受益匪淺,感受頗深。

文城中心國小許小麗老師利用多媒體課件上的《敕勒歌》,課上許老師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利用多媒體創設真實有效的教學情景,畫面精美,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提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一節國學課堂教學的示範課。

印象最深的是王琴玉老師的課。教學目標學生自主選擇,“能學多少學多少”“讀好,能背誦”。學生沒有壓力,沒有負擔,輕輕鬆鬆進入課堂。課上,教師面帶微笑,態度親切,語氣温和,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帶讀、個別讀、齊讀、接讀、變換角色讀、師生同讀、生生互讀,以讀為主線的教學形式。整節課,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呵護學生熱情,教學容量大,教學效率高,是一節常態下的國學課堂教學的樣板課。

“一本課本,一張嘴,就能上好國學課”王老師做到了。“不求甚解,”熟讀成誦,這是國學課堂教學的最基本原則。“素讀”是經典誦讀的基本方法。

通過聽課及專家的講評活動,心結以解開,明確了目標,把握好策略,更堅定了自己上好國學課的決心與自信心。

第一屆經典誦讀時,我和教研室的幾位同志深入各所學校驗收節目。但對我來説,只是偏愛文學,喜歡朗誦,前來只想踏踏實實有所收穫。觀看完所有的節目不免心生疑惑:為什麼有些學校把誦讀經典變成了藝術表演?有所不解,但也不便闡述自己的觀點。在我的意識裏,經典朗誦應以“誦”為主,在古典音樂的伴奏下,猶如在聆聽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智者講述生活的經驗、生命的真諦、生存的哲理,讓人們彷彿徜徉於知識的黃金海岸。這是第一次經典誦讀給我的印象。

時值一年,第二屆國學經典誦讀又拉開了帷幕。這次的國小組在市二小舉行。那天原本想早點去,由於陪同王宜振老師去得太晚了。急匆匆來到二小,早已燈火輝煌,霓虹閃爍,人羣攢動。舞台兩邊大屏幕上的字滾動着。找了一個位置站在那裏認真觀看起來。

朗誦、着裝無可挑剔,比去年的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很多。家長也來得不少。這樣的陣勢足以讓聽眾從國學經典中找回中國人曾經珍惜過而現代卻缺失了的國魂。通過這種渠道對中國典籍的宣傳,喚起了人們對傳統的親近感,激起了人們瞭解傳統的興趣。我邊看邊想:如果把這項活動堅持下去,孩子們從文化素養到精神氣質肯定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家裏,孩子們的語言一定變得豐富靈動,也一定會妙語連珠,出口成章;寫作文也會引經據典,信手拈來。

説到這裏,我為自己的選擇而高興。今年暑假我正是懷着對國學的熱愛踏上了去北京學習的征程。6天6000元的培訓費讓人吃驚。“育賢國學”培訓中心在我心裏萌生很久。靈寶許多文人墨客、教育專家對我的舉措很是贊同。不知道這一願望能否在人傑地靈,物華天寶的土地上實現,但我的雄心壯志是讓孩子接受國學經典誦讀教育,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是要他們長遠地,默默地變化其氣質,使他們的生命陶溶出某種深度,以維護人性光輝,以提升人格品質,以造就人才,以陶鑄大器。這是人類天經地義的期盼,這是我們所有教師、所有家長的責任! 她具有時代意義和現實價值。

【第14篇】傳承國學經典培訓總結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中都多次強調:“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如何使學生具有敏鋭的語言感受力、豐富的語言積累?隨着語文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這個問題越來越受到語文教學界的重視。

一、厚積薄發——重視積累

如果學生能從已有的語言積累,來領悟課堂教學中的內容,而整個課堂教學由於學生有了一定的詞語積累,從而感悟、理解就會事半功倍。當然,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所以只有“厚積”才能“薄發”。

1、課內積累。教材的語言形質兼美,表達規範,意韻雋永,正是學生積累語言的極佳材料。課內積累要重視背誦。背誦,既是外顯學習,如可按一定的方法熟記;同時也是內隱學習,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熟記的言語材料的語言規律。此外,還要有意識積累每篇文章的優美詞句,經典篇章。可讓學生準備一本摘抄本,摘抄自己喜歡的語言,並大體理解它的意思;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把喜歡的語段敍述出來,並注意運用語段中的一些詞語,把學到語言內化自己的語言。養成積累的習慣,為課外積累打下基礎。

2、誦讀經典詩文。在課程改革的大潮中,引導孩子誦讀經典,積累民族語言的精華,已成為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識。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利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期,把一些經典不加講解牢牢刻到孩子的腦海裏,隨着心智的成熟,這些幼時積澱到生命深處的東西,慢慢醖釀,慢慢發酵,最後會化成一個人獨特的素質和修養。”而這種積累會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語言感悟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能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上品位語言,感悟語言。

不過,誦讀的材料應該考慮到孩子的年齡水平和學習需要,象唐詩、宋詞等意韻優美、琅琅上口的材料,就非常適合學生朗誦,而象“四書”“五經”等比較枯澀艱深的東西,雖然學生也能苦背下來,但記憶的時間卻不長,就不應該主張學生背了。

二、舉一反三——大量閲讀

語感的形成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知識和生活經驗之上,通過閲讀,會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在閲讀過程中,通過與文本對話,調動學生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不斷提高語感能力。但,鼓勵大量閲讀並不是漫無目的地讀,而是要有所甄別、充分結合學生具體實際進行。

1、給學生選擇讀物的自由。兒童的一切需要,都從內心出發,給學生以選擇讀物的自由,會充分調動學生閲讀積極性,養成經常閲讀的習慣。也只有學生自己才最瞭解自己喜歡閲讀什麼內容的文章。一個淺顯的例子,低年級學生喜歡語言淺顯、富有節奏感的課文,因為這類課文往往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朗讀慾望,而對內容抽象、描寫事物又比較陌生的課文,則難以引起朗讀興趣,所以,培養語感,選取學生感興趣的閲讀材料十分必要,特別是國小階段,學生語感的系統訓練剛剛起步,一定要為日後語感的發展奠定基礎。學生喜歡神話,就讓他們讀一讀《西遊記》、《封神榜》;喜歡童話,就建議他們看一看《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喜歡科幻故事,就鼓勵他們閲一閲《哈里波特》、《魔戒》。當然,教師的引導也是需要的,我們要根據各個年齡段的學生興趣、需要、生活實際等情況,對他們閲讀方向給予指導,如低年級學生推薦他們看童話、寓言等有趣的讀物,中年級學生推薦看民間故事、歷史故事、科幻小説等,高年級學生推薦看名篇佳作,歷史名著等。

2、給學生自主閲讀的自由。“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閲讀是主體個性化行為。語感的主體同化性表明,主體在面對言語信息時,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創造。從認知學角度來分析,學生根據自身的閲讀需要和閲讀期望,在閲讀過程中接受文本信息的同時,必然會對文本信息進行篩選、甄別,以自身的生活體驗去感悟文本信息,學生關注文本的內容必然因其需要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果給學生的閲讀定標定量,給學生的閲讀打上各種框框,必然影響學生的閲讀效果,妨礙語感能力的提高。由此,我們應該尊重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給學生自主閲讀的自由,努力做到“以學生的心靈激活文本的言語,以文本的言語點燃學生的心靈”,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閲讀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培養學生速讀博覽的習慣。課堂教學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要結合進行,課外閲讀指導也這樣,強調自主閲讀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教師的引導。從閲讀的方法來看,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速讀博覽。葉聖陶説“此等書籍,但需泛覽,不必精讀,然則足以補充,可作參考。”指的就是快速閲讀的作用。回到語言文字的特點來分析,主體所感知的語言文字並不是孤立零碎的單個文字符號,而是由字、詞、段所構成的篇章整體及其意義整體,在閲讀時,“不必逐個破譯每個文字符號代碼,而利用與直覺思維相關的預見、猜測、期待的外在表現,可以活躍主體的直覺思維”,而這種直覺思維就是語感的心理表現。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則欣然忘食”,其“不求甚解”指的就是簡化了的閲覽過程,“有會意”則是對篇章整體意義整體的準確把握。所以,我們在引導學生閲讀時,要有意識培養學生速讀的習慣。有了速讀的基礎,博覽也好辦了。廣泛瀏覽、轉益多師,能拓展閲讀範圍,擴大學生視野,豐富其感知對象,增加詞彙、句式的儲備,促進語言經驗、知識向語言能力轉化,從而提高語感。

4、積極評價,提供動力。從非智力因素來講,在學生閲讀過程中,還要求教師要給予及時評價,欣賞成功的學生,鼓勵沮喪的學生,喚醒自卑的學生,愛護“出錯”的學生,時刻給他們提供閲讀的動力,讓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閲讀熱情。

三、走進生活——積累語言

魯迅先生説:“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在語言積累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廣泛地觀察、傾聽,主動地積累,養成“採蜜”的好習慣。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平日生活中做語言積累的有心人,教給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使他們採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語言倉庫。

當今傳播媒介豐富多彩,電視、廣播、錄音機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文字傳播手段。通過這些傳播媒介學習語言,對學生來説是沒有負擔的,反而能從聲情並茂的講解中瞭解情節,認識人物的個性,知道事物的善惡,對所聽的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未講的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會有再聽的慾望。學生耳熟能詳,就會從中積累語言文字,有時會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感受。這些都有賴於教師對學生的引導,特別是要努力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我充分利用學校的廣播、電視,組織學生認真收聽、收看美文欣賞、童話故事、新聞報道等,在收聽、收看完後做適當講解賞析、摘抄記錄,讓學生獲得活生生的語言文字積累。

善聞、誦讀、博覽、多説、常寫,多管齊下,又都以語言積累為軸心。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加之教師適當指點,何愁學生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呢?

總之,閲讀既是心靈感悟的過程,也是語感實踐的過程,我們要在平日裏多鼓勵學生看書,培養學生閲讀的興趣,讓學生在大量閲讀中提高語感能力。

【第15篇】傳承國學經典培訓總結-培訓工作總結

傳承國學經典培訓總結-培訓工作總結

《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中都多次強調:“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語文教學應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如何使學生具有敏鋭的語言感受力、豐富的語言積累?隨着語文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這個問題越來越受到語文教學界的重視。

一、厚積薄發——重視積累

如果學生能從已有的語言積累,來領悟課堂教學中的內容,而整個課堂教學由於學生有了一定的詞語積累,從而感悟、理解就會事半功倍。當然,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所以只有“厚積”才能“薄發”。

1、課內積累。教材的語言形質兼美,表達規範,意韻雋永,正是學生積累語言的極佳材料。課內積累要重視背誦。背誦,既是外顯學習,如可按一定的方法熟記;同時也是內隱學習,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所熟記的言語材料的語言規律。此外,還要有意識積累每篇文章的優美詞句,經典篇章。可讓學生準備一本摘抄本,摘抄自己喜歡的語言,並大體理解它的意思;同時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把喜歡的語段敍述出來,並注意運用語段中的一些詞語,把學到語言內化自己的語言。養成積累的習慣,為課外積累打下基礎。

2、誦讀經典詩文。在課程改革的大潮中,引導孩子誦讀經典,積累民族語言的精華,已成為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識。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利用孩子記憶的黃金時期,把一些經典不加講解牢牢刻到孩子的腦海裏,隨着心智的成熟,這些幼時積澱到生命深處的東西,慢慢醖釀,慢慢發酵,最後會化成一個人獨特的素質和修養。”而這種積累會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語言感悟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能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上品位語言,感悟語言。

不過,誦讀的材料應該考慮到孩子的年齡水平和學習需要,象唐詩、宋詞等意韻優美、琅琅上口的材料,就非常適合學生朗誦,而象“四書”“五經”等比較枯澀艱深的東西,雖然學生也能苦背下來,但記憶的時間卻不長,就不應該主張學生背了。

二、舉一反三——大量閲讀

語感的形成建立在一定的文化知識和生活經驗之上,通過閲讀,會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在閲讀過程中,通過與文本對話,調動學生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不斷提高語感能力。但,鼓勵大量閲讀並不是漫無目的地讀,而是要有所甄別、充分結合學生具體實際進行。

1、給學生選擇讀物的自由。

兒童的一切需要,都從內心出發,給學生以選擇讀物的自由,會充分調動學生閲讀積極性,養成經常閲讀的習慣。也只有學生自己才最瞭解自己喜歡閲讀什麼內容的文章。一個淺顯的例子,低年級學生喜歡語言淺顯、富有節奏感的課文,因為這類課文往往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朗讀慾望,而對內容抽象、描寫事物又比較陌生的課文,則難以引起朗讀興趣,所以,培養語感,選取學生感興趣的閲讀材料十分必要,特別是國小階段,學生語感的系統訓練剛剛起步,一定要為日後語感的發展奠定基礎。學生喜歡神話,就讓他們讀一讀《西遊記》、《封神榜》;喜歡童話,就建議他們看一看《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喜歡科幻故事,就鼓勵他們閲一閲《哈里波特》、《魔戒》。當然,教師的引導也是需要的,我們要根據各個年齡段的學生興趣、需要、生活實際等情況,對他們閲讀方向給予指導,如低年級學生推薦他們看童話、寓言等有趣的讀物,中年級學生推薦看民間故事、歷史故事、科幻小説等,高年級學生推薦看名篇佳作,歷史名著等。

2、給學生自主閲讀的自由。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閲讀是主體個性化行為。語感的主體同化性表明,主體在面對言語信息時,不是被動接受,而是主動創造。從認知學角度來分析,學生根據自身的閲讀需要和閲讀期望,在閲讀過程中接受文本信息的同時,必然會對文本信息進行篩選、甄別,以自身的生活體驗去感悟文本信息,學生關注文本的內容必然因其需要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如果給學生的閲讀定標定量,給學生的閲讀打上各種框框,必然影響學生的閲讀效果,妨礙語感能力的提高。由此,我們應該尊重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給學生自主閲讀的自由,努力做到“以學生的心靈激活文本的言語,以文本的言語點燃學生的心靈”,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閲讀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3、培養學生速讀博覽的習慣。

課堂教學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作用要結合進行,課外閲讀指導也這樣,強調自主閲讀的同時,也不能忽略教師的引導。從閲讀的'方法來看,教師要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速讀博覽。葉聖陶説“此等書籍,但需泛覽,不必精讀,然則足以補充,可作參考。”指的就是快速閲讀的作用。回到語言文字的特點來分析,主體所感知的語言文字並不是孤立零碎的單個文字符號,而是由字、詞、段所構成的篇章整體及其意義整體,在閲讀時,“不必逐個破譯每個文字符號代碼,而利用與直覺思維相關的預見、猜測、期待的外在表現,可以活躍主體的直覺思維”,而這種直覺思維就是語感的心理表現。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則欣然忘食”,其“不求甚解”指的就是簡化了的閲覽過程,“有會意”則是對篇章整體意義整體的準確把握。所以,我們在引導學生閲讀時,要有意識培養學生速讀的習慣。有了速讀的基礎,博覽也好辦了。廣泛瀏覽、轉益多師,能拓展閲讀範圍,擴大學生視野,豐富其感知對象,增加詞彙、句式的儲備,促進語言經驗、知識向語言能力轉化,從而提高語感。

4、積極評價,提供動力。

從非智力因素來講,在學生閲讀過程中,還要求教師要給予及時評價,欣賞成功的學生,鼓勵沮喪的學生,喚醒自卑的學生,愛護“出錯”的學生,時刻給他們提供閲讀的動力,讓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閲讀熱情。

三、走進生活——積累語言

魯迅先生説:“必須如蜜蜂一樣,採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在語言積累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廣泛地觀察、傾聽,主動地積累,養成“採蜜”的好習慣。教師要指導學生在平日生活中做語言積累的有心人,教給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使他們採集到更多的原材料,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語言倉庫。

當今傳播媒介豐富多彩,電視、廣播、錄音機等都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語言文字傳播手段。通過這些傳播媒介學習語言,對學生來説是沒有負擔的,反而能從聲情並茂的講解中瞭解情節,認識人物的個性,知道事物的善惡,對所聽的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對未講的內容產生強烈的好奇心,會有再聽的慾望。學生耳熟能詳,就會從中積累語言文字,有時會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感受。這些都有賴於教師對學生的引導,特別是要努力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我充分利用學校的廣播、電視,組織學生認真收聽、收看美文欣賞、童話故事、新聞報道等,在收聽、收看完後做適當講解賞析、摘抄記錄,讓學生獲得活生生的語言文字積累。

善聞、誦讀、博覽、多説、常寫,多管齊下,又都以語言積累為軸心。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加之教師適當指點,何愁學生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不能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呢?

總之,閲讀既是心靈感悟的過程,也是語感實踐的過程,我們要在平日裏多鼓勵學生看書,培養學生閲讀的興趣,讓學生在大量閲讀中提高語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