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調研報告: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情況(市級)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7.23K

調研報告: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情況(市級)

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一、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概況

目前,市形成了以化橘紅、羅非魚、特色水果為主的特色農業產業體系。獨特的地理條件及其適宜的氣候條件,決定了xx農業的多樣性和發展特色農業的獨特優勢。

一是資源優勢。xx地處羅江、鑑江、陵江三江匯聚之地,地形以丘陵低山為主,平原面積較廣闊,水力資源豐富,更具有獨特的“硒”“鍺”和礞石資源。優勢的土地資源成就獨特的農業資源,xx特產化橘紅具有祛痰止咳的良效,被稱為廣東道地藥材“十大廣藥”之一,吸引了香雪集團、深融生態等企業集團投資建廠;茂名羅非魚年產量約佔全國的九分之一,佔全球的十二分之一,有“中國羅非魚之都”之美稱,其中xx羅非魚產量約佔茂名市羅非魚產量的42.2%,可稱為“羅非魚之鄉”;xx為亞熱帶季風氣候,並且土地肥沃,土壤具有富硒、富鍺等健康元素,可大力發展妃子笑荔枝、龍眼、香蕉、番石榴、蜜柚、柑橙、紅楊桃、黃皮、紅寶石青柚等熱帶、亞熱帶特色水果產業,有利於打出“富硒富鍺·長壽之鄉”的健康水果品牌。

二是規模優勢。經過多年開展,在穩定糧食生產的根底上,初步形成了化橘紅產業為主、羅非魚養殖業和特色農業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截止2023年5月,全市化橘紅種植面積11.62萬畝,年產鮮果6萬噸,乾果1.2萬噸,種植、加工、銷售企業達499家,其中加工企業384家,藥字號4家,食字號10家,產品系列60多種,包括藥品、食品、工藝品等,化橘紅加工轉化率達100%,年加工能力達10萬噸,全市良種覆蓋率98%,標準化生產水平達到95%,已建成種源復壯育苗基地25個,全產業鏈產值72億元;xx於2021年成功創建xx市水產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市水產養殖面積12.5萬畝,超50畝的養殖場283家,其中羅非魚養殖面積達到9.7萬畝,優質羅非魚產量達到9.97萬噸,年加工羅非魚切片達7萬噸,羅非魚“一條魚”深加工年產值規模達到20.7億元,水產品抽檢檢測合格率達100%,銷往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及歐盟、中東、非洲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產業鏈初步成型;2022年全市水果種植面積達79萬畝,產量達84萬畝,水果電商銷售額逐年提升。

三是制度優勢。制定《化橘紅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5》致力於開展標準化種植、精深加工等行動,xx市先後制定了地理標誌產品種植、生產加工、經營管理等領域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團體標準,加強化橘紅產品質量管控。制定《xx特色農業發展總體規劃(2018-2035)》,分析xx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優劣勢,指導全市特色農業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積極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創新農業生產託管“三大模式”,成立農業生產託管服務中心,公開遴選有實力的服務主體承接服務中心,推動本地區生產託管服務規模化、專業化、規範化,目前,xx市糧食作物託管面積18356畝,經濟作物託管面積6500畝,整村推動託管服務的行政村有132條,服務環節覆蓋耕種防收等多環節和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全市生產託管服務組織發展至62家,2022年社會化服務項目實施主體增加至6家,託管員發展至368名。

四是技術優勢。開展覆蓋生產、儲存、加工、銷售、品牌運營等涉及全產業鏈的化橘紅高質量發展“七大行動”,陸續制定化橘紅、羅非魚、沉香、特色水果等生產種養、加工倉儲、分揀流程等標準,如化橘紅產業在2023年12月通過了《化橘紅烘乾加工技術規程》《化橘紅乾果技術規範》兩項標準,加上之前的《化橘紅育苗技術規程》《化橘紅種植技術規程》《地理標誌產品化橘紅》等地方標準,以及《化橘紅追溯信息要求》等標準文本,已經初步形成了化橘紅產業的全標準體系,此外也有《xx市無公害妃子笑荔枝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等其他產業的生產標準。通過舉辦培訓班、邀請大學教授、農技專家進行現場培訓等方式進行示範帶動和技術培訓,將一項項技術和標準傳遞到了千家萬户。新安番石榴主栽品種經過更新換代,現在主種為胭脂紅番石榴和珍珠番石榴等在口味、儲存方面有優勢的品種。環球水產公司即將建成智能水產及數控倉儲示範項目,建設冷藏庫和加工車間面積共3.5萬多平方米,年生產5萬噸水產品車間一座,3萬噸自動化水產品低温冷藏庫一座,配套一座日處理量3000噸的生產生活廢水站,將實現生產加工倉儲保鮮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帶動xx、茂名乃至周邊地區的羅非魚、金鯧魚等養殖產業向標準化、產業化、規模化方向健康發展。

五是品牌優勢。成立市“富硒富鍺·長壽橘鄉”產業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各項工作,併為首批55個富硒富鍺產業基地授牌,迅速形成“富硒富鍺·長壽橘鄉”品牌效應,吸引國內眾多企業來化考察。目前,全市農產品註冊商標涵蓋化橘紅、沉香、羅非魚、特色水果如荔枝、龍眼、番石榴、黃皮、蜜柚等主要農產品,化橘紅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21年,化橘紅入選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示範區籌建名單,2022年化橘紅全產業鏈產值72億元。2023年,對接京東集團,簽訂《xx市人民政府京東集團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創建“化橘紅”區域公用品牌。

二、xx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問題

當前,“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深入推進實施,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來審視,我市特色農產品供應與需求還不匹配,有的優而不多,有的多卻不優,優質不優價;產業鏈仍不完整,產前農資供給缺乏,精深加工能力不強、農業二三產業發展不足、產業融合綜合影響力不大。當前,要推動產業振興、補強農業產業鏈條,還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

化橘紅產業方面,化橘紅產量較低,化橘紅種植大部分畝產800到1000斤,對於整個化橘紅市場來説,產量供不應求。化橘紅產業生產供給端,主要由個體農户、農業生產合作社和相關農業公司自身的生產基地組成,其中主要以個體農户和小規模農業生產合作社居多,大規模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和生產基地相對有限,產能供給量並不突出,單位面積產量提不上去,加工原料不足。傳統手工加工模式和機械自動化加工模式並存,精深加工比例較低,加工標準化建設程度較弱,標準化車間較少。化橘紅市場流通產品魚龍混雜,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現象,將廣西橘紅或者其他產地的橘紅充當化橘紅產品。由於化橘紅產量不足和生產成本較高,個別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還會將產自其他地方的橘紅充當原料製作化橘紅製品。

果業方面,公共品牌建設弱,水果地理標誌在鎮級有比較強烈的申報意願,但是鎮級力量較為薄弱,申報材料和申報程序缺少相關部門指導。合作社制度不完善,部分合作社不重視制度建設,個別合作社生產製度標準都沒有制定,水果產品質量參差不齊,不利於水果市場的深化拓展。全市有工商註冊農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1688間,但是省級及以上示範合作社或家庭農場只有34間,佔比較小,示範帶動作用發揮不明顯。水果種植散户比較多,導致水果生產種植同質化和惡性競爭情況比較嚴重,為了提升銷量會出現低價壓價促銷情況。

羅非魚產業方面,目前,水產品出口形勢複雜,羅非魚受到國外產品積壓、通貨膨脹、低價肉類競爭等多種因素制約,導致國外市場風險較大。環球水產、新海水產等我市水產龍頭企業將銷售目標調轉至國內市場,但國內市場有待開拓。羅非魚育種過於追求生長速度、忽略了其他性狀,如出肉率等。羅非魚預製菜產業存在問題主要表現為產品同質化嚴重,質量安全與標準化體系不完善,冷鏈、裝備技術不發達等。

與此同時,從產業要素來看,推進xx市特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也面臨人才、市場、產業意識等方面的制約。

一是高素質勞動力不足。目前形成的產業格局根本屬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隨着農村優秀青年流失、青壯年勞力轉移,務農勞動力素養逐年下降,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必須走高素養農民培育和社會化託管服務相結合的路子。企業要做大做強,實際上非常依賴於企業內部專業技術人員的價值貢獻,xx農業加工企業研發和管理專業技術人員配置明顯不足,這樣產業鏈在生產培育技術的研發、技術加工優化、技術創新應用、企業管理等方面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並阻礙整條產業鏈的延伸發展。並且由於待遇晉升與人才培養設施缺乏等原因,很多外地的高技術人員不願意來xx發展,即使是招進來的技術人員也留不住。

二是市場發展預期不明朗。一方面,勞動力、土地流轉、生產資料、物流運輸等本錢“地板”不斷攀升,農業生產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農產品銷售競爭加劇,化橘紅面臨來自廣西雲南等地橘紅的競爭,荔枝、龍眼、番石榴、紅橙等水果都有來自其他地方相應的競爭產品,本地特色農產品優勢不明顯。

三是品牌意識未塑造完成。由於歷史原因,本地民眾長期對本地特色農產品抱有不好的看法,加上以往政府缺乏本地特產進行大力度宣傳的意識,所以本地特色農產品在本地知名度不高,不像高州荔枝、信宜三華李一樣,民眾和政府、企業合力推介本地特產。而品牌宣傳塑造需要政府主動引導、企業積極推動、民眾自發宣傳三方面支撐。雖然政府在今年來通過化橘紅賞花活動、水果旅遊文化節等各種活動和方式推介本地特色農產品,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品牌意識塑造仍需要繼續努力。

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按照全產業鏈打造、全價值鏈提升的思路,從產前、產中、產後全環節入手,從標準、科技、經營、品牌、人才、物流全要素集成,實施產業鏈培育開展七大措施。

(一)提升標準化水平。按照新“三品一標”(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的要求,面向高端和特定市場,加快調優產品結構、調精品質結構、調適產業結構,擴大高端水果、化橘紅生產規模,打造精品水果和化橘紅產品訂單直供基地,增強綠色優質農產品供應能力。圍繞三個重點產業鏈,在原有標準基礎上,推進完善產地環境、投入品管控、農藥殘留、產品加工、儲運保鮮等環節標準制(修)訂工作,帶動產業質量效益全面提升。出台政策鼓勵扶持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和標準化程度,實施農產品分級收購行動,高質量對應高價格,以市場收購價格倒逼生產端生產標準的打造。鼓勵環球水產、新海水產等龍頭企業以羅非魚等有出口根底的水產品為依託,維護原有國際市場,積極開拓國內市場,乘上國內預製菜市場迅猛發展的東風,利用預製菜標準制定空窗期,積極開發符合國內市場需求的羅非魚預製菜品,搶佔以羅非魚為主的水產品預製菜標準制定高地,以特色菜品佔領國內市場。

(二)提升科技支撐能力。以產業鏈為載體,以節本增效、質量提升、產品研發為主攻方向,積極聯繫華南農業大學、廣州國家農業科創中心等研究機構,採取多種形式打造產學研融合的特色農業科技創新團隊或產業聯盟,集中優勢力量攻克品種更新、產品研發、農機農藝融合、工藝改變提升等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加速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有關部門積極對接上中下游各類企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成果落地落實。加強基層農技推廣隊伍建設,健全完善供需精準對接的科技推廣機制,健全覆蓋所有鄉村、服務到户到田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

(三)創新現代經營制度。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全覆蓋行動,支持供銷、農民合作社及鄉村企業等,開展農技推廣、土地託管、烘乾收儲等農業生產性服務以及市場信息、農資供給、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機作業及維修、農產品營銷等服務,推動託管服務由產中向產前、產後環節延伸,以服務規模化帶動經營規模化。補強產業聯盟或產業協會,在原有產業聯盟或協會的基礎上,深化成員合作程度,廣泛吸收有影響力的產業鏈企業、協會、商會、協會、金融機構等單位加入,與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户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產業化聯合體,整合建設種養技術推廣交流、市場信息共享平台,定期開展產業發展交流研討會,提高xx特色農業產業的規模化水平和內部整合力度。支持規模經營主體通過訂單、入股、合作等方式帶動小農户分享全產業鏈經營收益,打通小農户從生產向加工、流通、營銷等二三產業環節鏈接的路徑。

(四)打造農產品品牌。圍繞重點產業鏈,建立以區域公用品牌為主體,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為支撐的產業鏈品牌體系。參考笪橋黃瓜公用品牌,着力打響“新安番石榴”“新安黃皮”“中垌紅楊桃”等公用品牌,爭創省級以上區域公用品牌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引導企業與農户等共創企業品牌,樹立一批名、特、優、新高端精品品牌,滿足差異化、個性化需求。深層次挖掘品牌文化內涵,創新品牌營銷推介方式,以新安水果文化旅遊節和化橘紅賞花節為參考,主動對接主流媒體以及各類新型媒體,多渠道多方式開展xx特色農產品公益宣傳推介活動,通過博覽會、交易會、展銷會等平台,以及網絡視頻、直播帶貨、大V推介等形式,講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溢價能力。制定覆蓋政府、企業、民眾三大主體的特色農產品宣傳計劃,形成政府高位指導、企業積極推進、民眾自發參與的特色農產品宣傳氛圍,提高xx本地農產品的知名度,提高xx產品品牌價值和地方價值。

(五)實施人才吸引計劃。根據每年畢業的本市或茂名市户籍的高素質大學生和研究生,引進農業管理、育種育苗、農藥使用、加工生產方面的人才,按時發放人才補貼,防止高素質人才外流;藉助xx市電子商務協會、xx市農業生產託管中心、新安鎮農業青年創新創業孵化園等“新農人集聚平台”,發揮好“新農人1234工作法”實施經驗,吸引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回鄉創業;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打造農村文化品牌,從而建設美麗農村、創造宜居環境和舒適工作氛圍,提升農村吸引力;建立農村人才聯盟、農業合作社等機構,將相關人才、企事業單位、政府等資源整合起來,探討解決農村發展難題的辦法,支持事業單位專業人才、企業家、專家、技術人才到農村創新創業;提升農民素質,培養農業人才,鼓勵農民繼續深造,提供農民學習補貼,減少農民學習後顧之憂。

(六)加強產品貿易與流通。建設樞紐型粵西農產品集散配置中心,構建完善“大流通”體系。利用xx臨空經濟區這個區域樞紐物流優勢,培育粵西農產品集散樞紐,推動大宗農產品流通交易。打造大宗農產品交易中心,提升價格話語權,拓寬農產品銷路,增加農民收入。

(七)推動多元業態融合。按照功能多元、業態多樣、服務創新的思路,積極開展創意農業、休閒農業、勞動體驗等業態,推進農業與鄉村旅遊、康養、人文等產業融合,推動休閒農業串珠成線、集羣成鏈。實施鄉村休閒旅遊精品工程,重點打造水果休閒採摘、化橘紅文化旅遊、民俗文化體驗、農業自然景觀、現代農業觀光等精品旅遊線路,推動休閒農業串珠成線,集羣成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