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羅定市紡織服裝行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45W

為加快我市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我市工業高質量發展,為市委、市政府出台相關政策措施提供依據,我局近期組織工作組對全市紡織服裝行業發展情況開展調研活動,主要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座談交流等方式,全面瞭解我市紡織服裝行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困難、企業意見訴求等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羅定市紡織服裝行業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一、我市紡織服裝行業整體情況

1、發展歷程。

紡織服裝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二十世紀80、90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隨着中國改革開放和加入WTO,我市敞開山門招商引資,紡織服裝產業得到快速發展,湧現出一大批“三來一補”企業和“三資”企業,規模較大的有羅定銀河紡織總廠、羅定麻紡廠、羅定繅絲廠、羅定織布廠、祥發彈力針織廠、捷龍毛氈廠、德發泳衣製造有限公司等企業,紡織服裝業發展成為我市的優勢主導產業之一。據統計,鼎盛時期全市紡織服裝行業企業有800多家(其中規上企業17家),2003年全行業完成工業總產值24.04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3%,實現銷售收入21.6億元、税收0.44億元、利潤0.12億元。企業積極引進法國、意大利、日本、德國等國家的先進設備,能生產絹、毛、麻、棉、化纖五大系列、60多個品種,覆蓋紡紗、織絲、染布、印花、泳衣和四季時尚服飾等產品,產品暢銷國內及出口東南亞、歐美等地。紡織服裝行業發展成為我市工業龍頭行業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一派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不僅解決了20000多人的就業問題,而且在外引內聯、增加税收、出口創匯、振興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羅定也成為廣東省四大服裝生產、出口基地之一,我市羅城鎮還被評為廣東省“紡織服裝專業鎮”,併成立“羅定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促進行業的規範快速發展。

2、發展現狀。

進入新世紀後,特別是近年受國內外經濟大環境和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疊加環保嚴管、用工成本和原材料價格攀升、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抱陳守舊等因素,我市紡織服裝行業發展呈現出明顯的萎縮狀態,企業訂單不穩定,經營效益下滑,相當部分企業逐漸被市場淘汰。據統計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市紡織服裝企業僅剩300餘家(其中規上企業僅存5家,港資企業6家),全行業僅實現工業總產值3.5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比例不足2.5%,紡織服裝行業已日漸式微,雄風不再,退出我市主導產業地位。

目前我市大大小小的紡織服裝企業數量仍有300多家,以家庭小作坊模式為主,達到規模以上企業僅5家,分別為羅定市銀利紡織有限公司(國營羅定麻紡廠轉制)、羅定市嘉達紡織廠有限公司(國營羅定銀河紡織總廠轉制)、羅定市附城泰昌服裝廠、羅定市華昌經編織造有限公司、羅定市鴻源織造有限公司。我市紡織服裝企業主要集中分佈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羅城、附城、素龍街道;主要生產紡紗、織布、染布、各式毛衣和流行服飾;訂單主要來自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東莞、中山和佛山等國內市場,部分企業產品訂單來自韓國及歐美國家。大部分企業產品質量信譽好,物美價廉,客源穩定,產品比較暢銷,行業企業尚有一定的生存能力和發展潛力。

二、主要存在問題及根源

1、經營理念落後。我市紡織服裝行業缺乏長遠發展規劃目標,長期處於各自為戰、小打小鬧的狀態;企業普遍缺乏現代企業管理觀念,經營方式以家庭作坊式為主,訂單要等、場地要租、員工隊伍不穩定;經營手段傳統落後,設備舊、員工老、生產效率低;經營利潤微薄,沒有品牌戰略和名牌意識,設計、營銷和管理人才短缺,沒有與時俱進建立先進的企業文化和電商營銷渠道,大部分企業依靠賺取微薄的加工費維持生存。主要原因是政府不夠重視,行業組織管理軟弱;業主缺乏企業家素養,缺乏資金積累和投入,缺乏專業技術人才。

2、發展質量不高。我市紡織服裝行業產業鏈條短小,企業普遍規模小、實力弱、質量差。企業以小微企業為主,缺乏龍頭企業,集聚效應和帶動作用十分有限;企業不重視商標註冊、品牌培育和產品開發;目前全市只有羅定市恆匯行服裝有限公司擁有註冊商標,分別為“凱奇仕”和“藍仕萊”,佔比明顯偏低,其他大部分企業依賴訂單加工,小部分貼牌生產,均處於價值鏈的低端環節,容易受宏觀經濟政策波動影響,抵禦市場風險能力差。主要原因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觀念方式陳舊,缺乏自主創新精神和市場競爭能力。

3、經營困難重重。我市紡織服裝企業普遍沒有固定用地,大都是臨時租借廠房,租金貴且租期不穩定;一些企業想購地建廠和更新換代生產設備,但由於多種因素導致難以落實;近年受中美貿易摩擦影響,企業訂單持續減少;勞動力短缺、原材料漲價造成企業經營成本上升,減產明顯;企業普遍缺乏自主品牌,銷售渠道單一,管理手段落後,成本控制不穩定,行業整體面臨生存發展困境。主要原因是我市工業用地指標有限,企業等地時間遙遙無期,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也缺少資金扶持政策,企業增資擴產的意願和積極性不高。

4、發展後繼乏人。我市紡織服裝企業普遍存在人工成本高企的問題,平均工資3500元/月左右,部分熟練工、技術工能達到7000元/月以上。雖然人工不低(相對電子加工等行業),但大部分企業仍然存在招工難問題,在職員工大部分是中年婦女,青年工人短缺問題突出。主要原因是紡織服裝行業起步工資較低,按件計算工資,多勞多得;而且工作重複單調,輕工重罪,年輕人怕辛苦缺耐性而不願從業。

三、紡織服裝行業發展趨勢及建議

服裝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紡織服裝工業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民生產業,是市場永恆的長青產業,是科技和時尚融合、消費與生產並舉的行業,在美化人民生活、帶動經濟發展、拉動內需增長、增強文化自信、促進就業與社會和諧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面對全球單邊主義抬頭、中美貿易摩擦擴大、世界經濟發展動盪、我國消費升級內需擴張的形勢,紡織服裝行業正面臨新的挑戰,站在新的起點,迎來新的機遇。我市紡織服裝行業要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新理念指導下,搶抓機遇,整合資源,集羣優勢,轉型升級,攜手共進,重振雄風。 

1、推動企業轉型升級。我市紡織服裝全行業要以全省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為契機,堅持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產業佈局,堅決向高質量發展邁步奮進。發展理念上要跟上時代節奏,發揚時不我待、敢闖敢拼的企業家精神;市場定位上要由低端向中高端開拓邁進;資金上要加大自身積累,控制成本,千方百計拓展多樣化融資渠道;技術上要建立公共服務平台,大膽創新,不斷研發新產品,敢於引領消費潮流,主動適應市場變化和消費者需求;設計上要追求特色時尚,體現大眾化審美和個性化需求;設備上要及早更新換代,推行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生產,降低人工依賴,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水平;人才上要加強引進和培育,探索開展校企對口培訓;供應鏈上要構建質優價穩貨足、花式品種繁多的體系;銷售上要搭建自營、代理、電商、個性化訂製、訂單加工和貼牌生產等多種經營渠道和平台;管理上要現代化、扁平化、信息化,推行績效管理和職業經理人制度;產品質量上要精益求精和注重產品細節;品種上要適應消費者市場多樣化、個性化選擇需求;發展戰略上要注重培育自主品牌和樹立誠信形象。通過多措並舉促整體產業轉型升級,激發我市紡織服裝行業發展潛力。

2、提升產業集聚能力。要依託產城融合和廣東省粵瀧發電有限責任公司熱電優勢,充分利用羅定產業轉移工業園的產業集聚效能,實施好“三舊改造”,依法依規“關停並轉遷”城區的紡織服裝企業,逐步把我市現有的紡織服裝企業都轉移到園區集聚發展;要適度擴大工業園紡織印染區的用地規模,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打造紡織印染和服裝生產集聚區;同時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帶動行業發展,不斷延長擴大產業鏈條,逐步形成幅射擴張能力,努力建設粵北和“兩廣”紡織服裝生產貿易基地,使我市紡織服裝企業重新煥發生機,集聚升級,再創輝煌。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地方政府要加大對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在技術開發、設備引進、人才招聘培養、科技研發創新、銀行貸款擔保、企業用地招工、企業權益保護、供應鏈構建和銷售渠道搭建等方面出台政策,引導和激勵企業增資擴產加快發展;要加強與珠三角地區的產業轉移對接,通過降低用地價格、税收負擔、簡化辦事手續、加強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等途徑,培育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把傳統產業建設成優勢產業。

4、發揮行業協會作用。要支持我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協會對行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要積極開展調查研究,主動徵詢意見,傾聽訴求,採納建議,及時向政府部門反饋信息;要因地制宜制定產業發展規劃、行業標準、管理制度;要組織技術人才和產供銷信息交流、員工招聘培訓,協調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和配套技術研發,積極搭建紡織服裝行業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工藝設備,推動產品升級和產業優化;要大力推廣企業文化,倡導開展誠信經營,形成企業發展與員工權益命運共同體;要密切同國內外行業協會的聯溝通聯繫,加強全方位對外合作與交流,建立行業上下游銷鏈網的磋商機制,為我市紡織服裝產業振興發展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