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生假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43W

高中生假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多篇)

高中生假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

調查主題:

關於高中生兼職

調查目的:

時下,高中生通過利用課餘時間找份兼職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打暑期工、實習體味生活已經成為了一股熱潮。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認為掙錢並不是高中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

調查對象:

在校高中生,而高中生社會實踐已成為培養合格高中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高中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在讀高中生30名,分別分為高一10名,高二10名,高三10名。

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通過對高中生有否參加過暑期工、兼職或實習,最想參與何種社會實踐,所參與的打工或實習是否與所學專業相符,能否體現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及在工作或實習中獲得了什麼等問題進行展開。

調查方法:

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30份,收回有效問卷30份。

調查結果:

從調查中發現,許多高中生都認為兼職是高中生的第二個“課堂”,通過兼職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存在就是合理”,職業沒有高低之分,無論什麼職業都有其可取與不可取之處,就看自己的需求。從調查中數據顯示,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願意參加社會實踐打工的活動。

調查結果分析:

當代高中生與以往的高中生相比較,他們的求學經歷、生活條件、所處社會大環境都相對優越,也沒有經過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們意志往往比較脆弱,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較差,常常是對社會的要求較高,對自我的要求較低。

當前,高中生的責任意識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成為不少地方採用人才的兩個新標準。高中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促進高中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結論與建議:

這樣可以使同學在實踐中更好的認識國情,貼近社會,從而確定比較正確的人生前進方向。作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導大學生將強烈的使命感轉化為學習、服務、實踐、奉獻等實實在在行動,把行動變為責任,將會使大學生在人生軌跡上樹立起更高的起點。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應該説不僅有助於他們較快適應、融入社會,同時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由之路。

高中生假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2

調查主題:關於高中生兼職

調查目的:時下,高中生通過利用課餘時間找份兼職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打暑期工、實習體味生活已經成為了一股熱潮。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認為掙錢並不是高中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

調查對象:在校高中生,而高中生社會實踐已成為培養合格高中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高中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在讀高中生30名,分別分為高一10名,高二10名,高三10名。

調查內容:本次調查通過對高中生有否參加過暑期工、兼職或實習,最想參與何種社會實踐,所參與的打工或實習是否與所學專業相符,能否體現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及在工作或實習中獲得了什麼等問題進行展開。

調查方法: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30份,收回有效問卷30份。(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詳見附錄)

調查結果:從調查中發現,許多高中生都認為兼職是高中生的第二個“課堂”,通過兼職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存在就是合理”,職業沒有高低之分,無論什麼職業都有其可取與不可取之處,就看自己的需求。從調查中數據顯示,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願意參加社會實踐打工的活動。

調查結果分析:

當代高中生與以往的高中生相比較,他們的求學經歷、生活條件、所處社會大環境都相對優越,也沒有經過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們意志往往比較脆弱,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較差,常常是對社會的要求較高,對自我的要求較低。當前,高中生的責任意識日益成為社會問題,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成為不少地方採用人才的兩個新標準。高中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促進高中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

結論與建議:

這樣可以使同學在實踐中更好的認識國情,貼近社會,從而確定比較正確的人生前進方向。作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導大學生將強烈的使命感轉化為學習、服務、實踐、奉獻等實實在在行動,把行動變為責任,將會使大學生在人生軌跡上樹立起更高的起點。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應該説不僅有助於他們較快適應、融入社會,同時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由之路。

高中生假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3

一、活動背景

節日是一種文化現象,春節更是如此。春節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語境下,是最隆重的節日。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與宗教、祭祀、慶典、聚會等相聯。傳統的春節,有關於“年”獸、萬年創建曆法、熬年守歲、貼春聯、賞冰燈等各種傳説;有掃塵、春聯、門畫、倒貼“福”字、守歲、爆竹、拜年、看大戲、鬧元宵等習俗;有臘八粥、年糕、餃子、元宵、春餅等食俗;還有大年七年級不掃地、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萬事如意等風俗……

二、活動目的:

瞭解春節的習俗

三、活動形式

1、瞭解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也是每一個華夏兒女最期盼的日子。讓學生較全面地瞭解與新年有關的知識,從形式上的過新年到走近新年、研究新年,進而瞭解春節的由來、禮節及相關習俗。

2、到超市、飾品屋、節日禮品屋等進行參觀、調查、訪問,上網查詢有關資料,培養學生收集整理資料並根據資料進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能利用信息技術收集有關各地民族春節的信息。培養學生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處理、彙總和應用的能力。

春節習俗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户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

拜年

新年的七年級,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四、活動結果

通過本次活動讓更多的同學瞭解春節文化,領略中國文化魅力,讓我們更加熱愛我們的節日,春節。通過這次活動,讓同學學會自主學習,形成良好的溝通與合作的互動能力,增進同學間的感情。

高中生假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4

一、調查人:

二、調查時間:

三、調查方式:網上調查、摘集資料。

四、調查結果

1、大部分中學生(包括上過網的和未上過網的)喜歡上網。

2、中學生上網的目的:

⑴中學生上網,查閲自己愛好的信息或玩遊戲者較多,其次是聊天、娛樂、收發郵件、下在音像資料或圖片,再次是查閲資料、做網頁、查閲有關知識的信息、瀏覽新聞等等;

⑵大部分男生上網是為了玩遊戲;一多半女生上網是為了聊天;

3、比較熱門的網站搜狐、新浪等;

4、中學生上網的時間:

大部分中學生上網是在節假日,還有一部分是在放學後和同學一起上網;

5、中學生上網的途徑大部分中學生在家裏上網,其次是去網吧或在同學、朋友家上網;

6、(非中學生)是否支持中學生上網:

支持者居多,反對者較少,大部分支持者的前提是“要正確對待,有限制地上網”。但很多中學生的家長反對或控制孩子上網。其反對原因大多是“上網耽誤學習”及“上網容易受不良信息影響”;

7、網絡對中學生的好處

⑴可以開闊視野,擴大知識面;

⑵因特網信息量大,信息交流速度快,中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快速的查閲相關信息,並能及時瞭解世界新聞信息、科技動態,不受時空限制,這給中學生的生活、學習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⑶由於網絡的虛擬性,中學生在網上與其他人交談時,不受時空的限制,方便的與其他人交流看法、心得,可以把平時不便於説的話説出來。從某一方面來講,教師、學生家長可以在網上更好的瞭解學生的意見、建議,以及思想情況;

⑷可以促進中學生的學業。在網上查閲信息非常方便,學生可以根據學習的需要,找到合適的學習資料,甚至是合適的老師。這可以增加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效率。

8、網絡對中學生的壞處

⑴容易上癮。

許多中學生沉迷於網絡遊戲、聊天室,不知不覺的出現了精神和身體上的病症,影響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⑵容易受網上不良信息的影響。

許多網站(包括許多著名的大網站)的頁面甚至主頁上,都有一些不健康的內容,中學生很容易受它們的影響。有一些中學生受網上暴力內容的影響,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⑶容易荒廢學業。

許多中學生自控能力不強,上網經常着了迷,晚上經常拖得很晚,不但影響了這一天的寫作業和複習,還影響到第二天的學習。

⑷網吧問題。

現在網吧的數量日漸增多,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法的網吧。許多中學生在放學後、節假日和同學一起去網吧上網聯機打遊戲、聊天等等,,且上網時間很長。這不僅浪費錢財,而且在網吧裏更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在調查過程中,許多接受調查的人都表示,很多網吧裏電腦上的主頁就是不良的網頁。

⑸網上交友問題。

許多中學生在網上都有網友。而網絡畢竟是一個虛擬世界,網上許多人説的都是謊話,很容易是中學生説謊、受騙,甚至在這些人的“引導”下誤入歧途。

9、網絡對中學生心理的影響

⑴許多網絡遊戲都含有暴力的內容。很多中學生上網就是為了玩遊戲,經常接觸這些遊戲,就有可能使一些中學生摻入恐怖、暴力、以強凌弱等等不好的思想,給中學生的心理造成了較大危害。

⑵在調查中發現,聊天室中,許多人幾乎句句不離髒話,而且經常談論一些不良的內容。許多中學生長期沉迷於聊天室,不可能不受其影響。

⑶在網上,一切事物都是虛擬的。一些中學生長期沉迷於網絡的虛幻世界裏,有的人就會逐漸形成孤僻、沉默、不善於於別人溝通等性格。

五、調查分析

由調查可以看出

1、中學生上網主要還是處於好奇心和愛玩。

2、中學生由於上網而出現的問題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影響了學習;二是受到網上不良信息的影響。

但是調查表明,受到網絡影響的中學生並不太多。一般中學生上網是出於好奇和網絡信息量大且速度快。絕大部分中學生上網還是非常正經的。

少數由於網絡而出現問題的中學生,他們的問題一般是出在了“玩”上。網絡吸引他們的不是知識,而是其他他們所看到的事物。中學生好奇心強、愛玩,自控能力又不太強,這使這些過於沉迷於網絡的中學生在生活、學習,乃至思想上出了問題。而且,促成他們出現了問題的不只是在於他們本身,其根源問題是在於,現在針對中學生乃至青少年的網站實在太少。一般上網,如果不是有明確目的地搜索信息,充斥於中學生眼中的網絡世界的,更多的還是過於成人化的東西。真正能讓中學生感興趣,並能牢牢吸引住他們的有益的專門網站寥寥無幾。正因為如此,許多感到寂寞、無聊而上網的中學生,才會被吸引到網絡遊戲、聊天室中來,或是在無意的瀏覽中,被不良信息所影響。而且,玩遊戲、聊天時都很容易上癮,時間往往在不知不覺中過去,這樣就使一些中學生的身體受到影響,還影響到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3、一些中學生迷戀網吧的原因

⑴假期缺少能使中學生感興趣的活動。

⑵缺少可以供中學生們娛樂、活動、放鬆的有益的免費活動場所。

許多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大,因此在節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鬆一下。但現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讓他們放鬆而且能在玩中學到知識的場所。而像科技館等場所,雖然比較好,可是門票往往很貴,而且展品也很少更新,中學生不可能經常去。所以,正是這種“真空”使網吧得到了機會。而且網吧為了增加顧客,上網的價格不貴,還增加了許多能滿足學生們“愛玩”性格的遊戲,這更使中學生經常“光顧”網吧。

⑶對非法網吧的打擊力度不夠。許多非法網吧已轉到了“地下”,這更使執法人員無法清除它們。

六、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

1、中學生自己要加強自控能力,上網避免瀏覽不良信息,並要少玩遊戲,安排好上網的時間,不要太長。

2、老師和家長應該引導學生上網,不能盲目的“堵網”,而應該通過各種培訓教育,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接觸、瞭解並使用網絡,並通過教育,提高學生的素質,重點培養他們的判別是非的能力,增強道德判斷能力,使中學生能自動遠離網上的不良信息,並能熟練的使用網絡來為自己服務。

3、應多多建立一些針對中學生的網站。

這些網站不應該是説教式的,而應該是非常有趣味,能吸引住中學生,並能使中學生在“玩”中學到知識,受到教育。應該調查中學生更喜歡什麼樣的網站,更喜歡什麼內容的網站,並將這些有益的內容加到這些針對中學生的網站中,使它們能真正貼近中學生,把他們從網絡遊戲、聊天室中吸引過來。

可以在這些網站中加入一些論壇,是中學生能在其中暢所欲言,發表對網站,對老師、家長、學校的看法和建議,傾訴自己的想法和苦惱,這樣就能用許多中學生都喜歡的方式,不但是中學生遠離不良網站,還能更實際的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改進老師、家長的'教育方法,改進網站的內容、效果。這樣做往往是事半功倍。

4、應該努力監督網絡中網站的內容,淨化網上環境,如果發現對中學生思想、行為有誤導作用的網站,應該把它們清除。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5、針對網吧的問題,應該加強對非法網吧的監管力度,一發現非法的網吧,就要堅決清除。可以發動中學生“舉報”非法網吧,給監察網吧提供便利。

其實,只要全社會的人都來關注中學生上網,不久以後,網絡必將成為中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個必要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