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習作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6.52K

習作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國小生習作評改有效性研究調查報告

一、調查意義

評改學生習作,對廣大語文教師來説是一件繁重而複雜的工作,耗費了老師們大量的精力。但是很遺憾,大部分學生對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評充耳不聞,對習作中的批語 不屑一顧。何以如此?只要審視一下習作教學過程便可明白。傳統習作教學的一般過程為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評改。很明顯,教師評改是習作教學的終結環節,是對學生習作的終審判決。學生們普遍認為,既然自己的習作優劣已定,再聽講評再看批語還有何用?更何況馬上又開始下一次習作訓練了,根本無暇彌補這次習作的不足。於是,教師的評改意見無人顧及,學生在這次習作中所暴露出的問題在以後的習作中仍會再現。

看到學生們對自己盡心盡力、嘔心瀝血的評改視若無睹,有的教師在評改作文時便不再用心,批語套用模式,沒有針對性,書寫潦草難辨,課堂上的講評輕描淡寫,習作評改純粹應付領導的檢查。學生則認為作文寫成後不必再去下功夫,評改作文是老師的事情與己無關,無形之中缺乏自主評改的意識,這很不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而教師體無完膚的評改並沒有起到實效性,學生當作耳邊風,作文本發下來只看看分數,沒有二次修改和二次習作的習慣,老師的勞動大多付諸東流水,事倍工連半都達不到,許多習作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為了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發現問題,瞭解師生習作評改的方法,探索適合師生評改習作有效性的捷徑,提高國小作文教學的效率,減輕老師的勞動負擔。我對振興聚寶國小中年級段的習作評改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目的

1、瞭解國小生高年級段習作自評互改的現狀。

2、尋找提高國小高年級學生習作水平的對策,尋求一條適合師生評改習作有效性的捷徑,促進我校學生作文水平的的全面提高。

三、調查形式、內容

對聚寶國小五年級一班38名同學進行調查,採用談話、訪問、目測等方法進行調查。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生的作文水平差距很大

這種差距表現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年級與年級之間。一個班中,成績高與低的差距較明顯。2527分的一等作文僅僅6人,而24分以下的作文居多,有32人,佔全班人數的84%,其間最高與最低相差約20分左右;班級之間,五二班一等的作文多,而五一班三等的作文佔一大半;學生優秀的作文可以寫五、六百字,書寫乾淨整齊,選材新穎,語句通順,有真情實感。而成績差的學生作文則是二、三百字左右,書寫凌亂,龍飛鳳舞,難以辨認,根本沒有中國漢字方正的特點,錯別字、病句也多。

2、學生作文內容貧乏、空洞

從抽樣的作文來看,學生作文最大的問題還是沒內容好寫。作文材料貧乏,不夠典型,內容空洞,泛泛而談,認真閲讀學生的作文分析原因便一目瞭然。究其根底,關鍵是不具備獨立選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視而不見,不會發現、捕捉有價值的寫作材料,更不要説對事物的敏感和認識的分析了。

3、學生沒有修改習作的習慣

在學校存在一種現象,每次教師批改後的作文本發下去,有的學生只是修改了習作中的錯別字;有的學生只顧分數,感覺自己能得七八十分就可以了;有的學生連看都不看,直接完成下一次的習作。據課後訪問調查,90%以上的學生寫完作文後從來沒有修改的習慣。長此以往,學生的習作水平永遠沒有進步,學生也厭倦了習作。

4、學生寫作後不會修改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見,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們要讓學生養成修改的習慣。修改的形式多樣,可自改、互改,也可集體改。而學生寫完後就認為是老師的責任了,草草了事,態度不端正,有的是錯別字特多,而自己卻熟視無睹。

5、學生不會運用教師所教的習作評改方法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習作中指出: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教師教給了學生習作評改的方法,可是學生在評改習作時,只是注重錯別字、詞、標點符號的修改,忽略了習作構思、選材、詳略、語句通順與否等的修改,更有甚者根本不會修改作文。

6、老師評改習作的評語不能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老師以成人的思想認識和寫作能力去評改學生習作,常常改得滿紙通紅,耗時耗力,收效甚微,而教師體無完膚的評改又往往很容易挫傷學生寫作積極性。學生根本不接受教師的評改意見,把評改意見當作耳邊風,教師的評語常常是:語句通順,故事完整,中心明確,詳略得當等老一套評改語言,根本不能激發學生習作興趣,提高學生修改習作的積極性。

7、評改習作的方式多樣,但多流於形式

雖然習作評改方式多樣,有教師自行評改、面批面改、學生分組評、集體評、互評、自評、家長評等方式。可是在大部分學校,由於時間緊,教學任務重,學生學習任務多,教師經常使用的還是課後自行批改習作,採用其他評改習作的方式只是偶爾進行,很多情況下只是部分學生參與。而家長由於知識層面不同,加上工作、大量家務活,很難做到認真細緻地評改孩子的作文。

五、改進作文評改的思考與建議

1、加強多方位引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作文的內驅力。《語文課程標準》一再強調:習作要把重點放在培養寫作興趣和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上。因此,我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加強讀寫結合

以閲讀促寫作,以寫作促閲讀,使閲讀與寫作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教材中的每課文都是精品,都是作者細心觀察、認真思考、親身感悟寫出來的。教學時,我們除了讓學生從字裏行間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外,還要認真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即看看作者為什麼這樣寫?又是怎樣寫具體的?如果文章能引起學生共鳴的,就不失時機地練一練,可仿寫、續寫、補寫等。

(2)積極開展課外閲讀,積累寫作素材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國小生的課外閲讀量不少於150萬字,這就要求教師平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地引導學生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並要求學生在讀書時遇到好詞、佳句多讀讀、多記記、多品品,並逐步把書面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必要時,老師跟學生一起賽跑,看誰讀得多、記得多。這樣習作時就能做到先積而後發,厚積而薄發。另外,教師還要成為學生閲讀的促進者,可經常給學生找些精彩片段讓學生賞析,提高鑑賞能力。還可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讓學生體驗到讀書的樂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3)加強實踐活動,豐富寫作題材

葉聖陶先生説過:生活如泉湧,文章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創作理論強調:創作的源泉來自生活。這都是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一些豐富而又充滿童真、童趣的活動,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如春天野外踏青;夏天聆聽鳥叫蟲鳴;秋天漫步田園;冬天雪中即景。那種感覺別提有多愜意!也可根據需要有的放矢組織一些有益的實踐活動,如做家務、種花、養小動物、辦小報、貼葉子畫、粘種子畫等。並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留心觀察、體驗,同時把感受寫下來。這樣不僅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能力,還做到了説真話我口説我想,表達真情實感 我筆寫我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讓學生天天堅持寫日記,並每天在班上交流,及時點評,多鼓勵,激發習作興趣。

2、注重修改,使學生養成修改的習慣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見,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們要讓學生養成修改的習慣。修改的形式多樣,可自改、互改,也可分組改、集體改、家長改、老師改。好的文章是修改出來的。

(1)學生自改、互改

學生自改和互改的過程,實際上是習作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語文課程標準》在的第三階段目標中提出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那麼,教師如何指導學生自改和互改呢?

葉聖陶先生説: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 學生自評自改習作很關鍵。對於學生自評自改,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自評自改的意義,教給他們評改習作的方法,使學生樂於、善於評改自己的習作。可以讓學生通過誦讀法、推敲法等方法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並做出評價,寫上評語!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要求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因此,在學生自評自改的基礎上,教師還要指導學生互評互改。讓學生認真閲讀、思考、研究別人的習作,找出優缺點。推己及人,汲取別人的精華,去其糟粕。這種平等地位的評改,學生沒有心理壓力,可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們既是作者又是讀者,評改中角色不斷轉換,相互啟發,互相合作,集思廣益,有利於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發展。

(2)家長評改習作要講究方法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家長們,可以説對於孩子的一切都瞭如指掌。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溝通交流,如果方法得當,相信孩子很願意把自己剛剛完成的習作讀給爸爸媽媽聽,這時,父母可以不失時機地對孩子的習作進行點評,真正成為孩子習作起步的領路人。凡是有家長指導的學生,習作水平進步很大,家長不在家或指導不了的,就可以讀給哥哥、姐姐聽,讓他們幫助修改。

( 3)教師評改方式要靈活多變

首先,教師可以採用面批面改。面批面改是一種直觀、互動、有個性、針對性強的作文指導方式,對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作文能力、修改能力都會有很好的效果。具體做法是:可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後,找幾個學生進行面批面改,爭取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至少一次面批面改的機會。對個別學生的作文還可以進行重點輔導,對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反覆修改的優秀習作,還可以向有關報刊雜誌投稿發表,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其次,教師可以在快速瀏覽全班學生習作的過程中,隨機簡單批閲部分作文,再挑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習作在全班講評。再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挑選一些他們認為有代表性的習作在全班講評。最後,教師的評價語要克服俗套,多用鼓勵表揚語言,以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激發學生寫作熱情。總之,教師評價方式的靈活多變,利於客觀地、多角度地評價學生的習作,能使習作評改更紮實有效。

要注重習作評價方式的改革,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通過適當的評價誘發學生的習作動力,激起學生奮發向上的習作熱情。要根據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切忌用一把尺子去量水平各異的學生。對每個層面的習作都應該作縱向比較,發現進步及時鼓勵。此外要多渠道、多層次地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讓孩子們品嚐到了習作的樂趣,激發了強大的創作動力。

【第2篇】農村國小生習作調查的問卷分析報告

農村國小生習作調查的問卷分析報告

一、調查的目的

國小習作教學一直是困擾語文老師的一個老大難,但習作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中之重,國小以字、詞、句、篇循序漸進的進行語文教學,其最終目標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會篇,如何自己撰寫篇,而大多數國小生,尤其是農村的國小生就在這個重中之重的關節被卡住難以前進。針對此種情況,我校的幾位資深教師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

二、調查的內容

本次調查問卷主要分成中年段、高年段兩部分進行。問卷內容共21道小題。分別從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留心觀察的品質,勤於動筆和收集資料的習慣三方面着手設計,全面地、有層次地對學生目前作文學習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

三、調查的方法及對象

1、調查方法:調查採用集體開卷式問卷的方法。共發下中年段25份,高年段25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所有數據全部採用人工統計處理分析,有效率達100%。

2、調查對象:五里國小四、六年級部分學生參加。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關於閲讀

本次問卷的前五道題都是有關閲讀的,通過問卷體現出學生還是有讀書的習慣,只是讀的片面性太強,而且在讀的時候只是單純的讀,沒有動腦、動手的`習慣,所以閲讀就沒有起到為習作打基礎的作用。另外,農村學生的閲讀氛圍也欠缺,很少有喜歡閲讀的家長,陪孩子一起讀書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大多數學生只是選擇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書籍閲讀,或是在家長老師的要求下走馬觀花的通讀全書。

(二)關於對習作所持的態度

通過問卷調查,大多數學生在家長與老師的教誨下認識到作文的重要性,因此很少有學生説自己討厭習作,甚至大多數學生還説自己很喜歡習作,其實,這是與現實不符的。大多數學生提到習作就開始發愁,要不就是敷衍了事,根部談不上喜歡習作,而在問卷中學生填的虛假信息卻能體現出他們知道習作雖然難,但還是要學好。

(三)關於習作內容和習作習慣

本次問卷的大部分內容是圍繞這兩點來調查的,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喜歡的習作內容大都是不收約束的,喜歡自由發揮,想寫什麼就是什麼,可以是自己的心情,可以是感興趣的事,甚至喜歡以自己想象的內容為題材。

而習作習慣卻並不好,許多學生誠實的説了自己時常會摘抄別人的文章,其原因是自己沒有題材,或是有話説不出來,但現實中有自己感興趣或是驚奇的事情發生時,又不能按時記錄下來,以至於等到要寫習作的時候,腦子一片空白,沒有題材可寫。

五、針對情況採取的應對措施

調查表明,我校中段學生對於課外閲讀都有興趣,但在閲讀時不能及時積累,將知識技能進行遷移,雖能關注周圍發生的事情,但還未能做到細緻;而高段的學生普遍能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有較濃的課外閲讀興趣,但不能較好的積累身邊的寫作素材,開發利用生活中生成性的資源,積累身邊的寫作素材,蒐集素材的能力也欠缺。這種種分析結果,都反映了現今學生習作內容枯燥、虛假,脱離生活、了無生氣的根本原因。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有效地提高我校習作教學水平,我們思考對策如下:

1.鼓勵學生多讀書,與家長多聯繫,讓學生在家儘量有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2.在學校讓學生積極去圖書室借閲,開始由班幹部督促,逐漸演變成一種習慣。

3.在班級建立一個讀書一角,讓孩子把自己的圖書放到讀書一角處,可供孩子互相交換閲讀,力爭培養出孩子的閲讀興趣。

4.每天輪流讓幾個孩子説一説,可以説説自己想説的話,也可以説説書中所寫的內容,還可以説説自己所見所聞的事,或者是新奇的事,這樣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鍛鍊孩子説的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孩子對材料的積累。

5.利用學校活動、假日活動、社會活動,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

6.每天讓學生堅持摘抄、並記憶一部分的好詞佳句,隔一段時間進行評比,真正做到日積月累。

7.每週進行日記、週記的評比,促使學生養成勤練筆的習慣。

8.學期末進行作文展評,讓學生展現自己一學期中最好的或幾篇文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9.每一學期進行一次現場作文比賽,讓愛習作的學生再一次發出自己的光芒。

【第3篇】習作農村環境調查報告示例

習作農村環境調查報告示例

調查目的:

通過對家鄉環境情況的調查,瞭解家鄉環境中存在的問題,認識到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加強我們的環保意識。同時希望通過我的調查和宣傳,提高家鄉農民的環保意識,改善農村環境的現狀,把農村建設成子孫後代嚮往的美麗樂園。

調查地點:我村和周邊村。

調查時間:20xx年9月

調查背景:我居住在農村,大大小小的池塘、小溪隨處可見。可是近幾年,池塘的水由清澈變為渾濁泛黃,泛黑的池水長滿水草,隨處漂着骯髒的雜物,泛着農藥的惡臭,學校周遍的土地裏也是垃圾遍地。環境問題現在已經成為危害人們身體健康地頭號殺手。

調查過程:

(一)制定調查表

(二)走訪調查

(三)實地調查。

(四)統計分析

主要是對調查表和實地調查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探究整理,從而得出結論。

調查結果:

一、家鄉環境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生活垃圾因為基礎設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露天堆放,造成嚴重的“髒亂差”現象,使農村周圍的環境質量嚴重惡化。

2、大量的生活污水和鄉鎮工業廢水排入自然水域,從而造成大面積的水域受到污染。生活污水主要來自農家使用的農藥和化肥,農藥、化肥、工業廢水中含有大量有害的化學物質,因此,使大量水域造成嚴重的化學性污染。

3、近幾年在農村興起的畜禽養殖業,由於沒有足夠的`地方消納畜禽糞便,養殖地點又離人的住所近或者乾脆處於同一個院子中,到處臭氣熏天,蚊蠅亂飛。同時也給地表水帶來有機污染和富營養化污染以及大氣的惡臭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畜禽糞便中所含病原體也對人羣健康造成了極大威脅。

4、由於污水灌溉、堆置固體廢棄物、承受了大量工業污染的轉移,農村土壤的重金屬污染已經延伸到了食品污染。

二、造成環境問題的原因。

1、由於農民思想意識落後,大部分都沒有環保意識,對環境污染的危害性認識不足,他們不知道一旦環境遭到破壞,是幾十年甚至幾百年都恢復不起來的。

2、農民是被忽視了的環保羣體,各種環保宣傳在農村幾乎是一片空白。這也許是人們的眼睛都專注在工業污染和城市污染上了,對於人口相對比較稀疏,面積比較大的農村來講還沒有引起重視。然而誰會知道每天隨意丟的一個塑料袋,每次無意的扔一個農藥瓶,日積月累,也可以使天堂變成地獄呢?

3、從調查結果看,更讓人擔心的是,有環保意識的人與擁有環保知識的人由於產生從眾心理,別人怎樣自己就怎樣,所以同樣沒有任何的行動。比如知道塑料袋危害的佔40%左右,但每個人卻仍然亂丟,如何讓每個人自覺保護環境,值得每一個環保人思索。現在農村環境確實不讓人樂觀,必須想辦法解決這一棘手問題。

【第4篇】國小生習作現狀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一、調查目的:

學生習作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習作能力是國小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重要體現。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國小生的習作評改已經被賦予更豐富的內涵,本次問卷調查按照課改要求,結合我班學生作文現狀入手,主要了解學生習作的評改現狀和學生對不同方式評改習作的看法。調查問卷的目的是為更科學、更準確地反映課題研究的有效性,為今後更好的進行推廣國小生自我習作評改提供依據,為課題研究奠定實施的價值基礎。

二、調查的內容

本次調查問卷表共20題。其中調查表15題,問卷5題,分別從學生的習作態度、評改方式、習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設計,有側重,有層次地對學生目前習作評改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

三、調查的方法及對象

(一)、調查方法:調查採用集體開卷式,共發59份,收回有效問卷59份,所有數據全部採用人工統計處理分析,有效率達100%。

(二)、調查對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附屬國小六年級一班。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我瞭解到85%的學生喜歡寫作文,90%的學生願意為他人批改作文,學生對當別人的“小老師”有很大的興趣。82%的同學認為通過互評的方式,能夠使自己的習作水平有有所提高,學生們認為自己能在這個過程中吸收他人的寫作經驗,對自己很有幫助,還有28%的學生不願意讓別人批改自己的習作,是因為他們羞於把自己的習作公開出來給別的同學看,這一現象其實也正常,畢竟孩子的性格有所不同。也有學生提出了自評,互評後,家長批改,教師再改,教師跟蹤反饋的作文評改模式,這一點很有參考價值,可見這種評改方式調動了學生的思維,讓他們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這也為我今後的工作制定了更高的目標。

五、思考與對策

(一)激發評改熱情

習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反映,習作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語文新課程標準》着重指出:“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重視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學會習作。”由此可見,重視習作的評價與修改,創新評改方法,讓學生學會對自己與他人的習作進行評價、欣賞與修改,實際上就是教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而激發學生評改興趣,增加學生習作評改的參與度,提高學生的評改能力,既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國小生習作水平的有效途徑。學生自改、互評的過程,就是讓學生真正經歷一次次語言加工的過程,就是讓學生經歷發現與吸收、鑑賞與提高的過程!因此,在平時的習作中我會積極調動學生的習作積極性,對於寫得好的、改的好的,我都會在班級裏進行展示,還會將優秀習作上傳到班級的共享羣裏,讓家長去感受孩子習作的快樂!同時,鼓勵孩子積極參加各種作文競賽,發表自己的小習作等。

(二)授予方法

俗話説: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修改文章不僅是一種技能,也是一種值得培養的好習慣。《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要重視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可見,語文教師應充分重視對國小生修改習作能力的培養。以往的很多時候學生寫完作文後交上,沒有想過修改的問題,交給老師就完事大吉。針對這些問題我主要通過以下方法來告訴孩子如何自改、互評習作:

1、課堂練。習作,很多老師都是要求學生回家先寫草稿,到校後再抄寫在正式作文本上。其實學生在家寫的草稿都是由父母一句一句拼湊出來了,這樣“湊出來”的習作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所以我將習作這項作業全部放在學校完成——當堂寫,當堂評,當堂講。學生在寫完之後先自我評、互相評,再通過老師面對面的從習作技巧上進行輔導,從而真正的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

2、範改。教學評改課上,結合此次的習作要求,傳授學生習作評改方法。先對學生範讀有問題的習作,要求學生先説優點(哪些地方符合本次習作要求),再説缺點(逐條記錄)。然後,讓學生將“逐條記錄”的問題提出口頭修改建議,還可以與自己的習作情況結合起來,最後教師再給予指導。

3、自改。可以通過七個方面進行評改:①審題是否正確;②選材是否恰當;③語句是否通順、是否有節奏感、段落是否清晰;④全文是否有真情實感;⑤中心是否明確;⑥能否做到首尾呼應,並能做到開頭新穎、結尾昇華主題;⑦消滅錯別字及使用不當的標點符號。經過這樣詳細有步驟的批改實踐,學生就能夠很快掌握習作評改的基本要求。學生依據評改順序,逐條修改自己習作中存在的問題,老師要對“學困生”給予具體及面對面的指導。學生通過自我修改的實踐,改正習作中的問題,掌握修改的方法,提高自改習作的能力。

4、互評。①同桌之間互相讀文,按照自修的要求去評改習作中的明顯錯誤;②可進行眉批並説明理由;③尋找同學習作中的可取之處並取長補短,在自己的習作中加以運用。

經過此次調查研究,我對學生習作現狀更加了解了,對學生關於習作評改方面的心裏有了具體的瞭解,以便我及時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我感謝本次小課題研究給了我更多的思路和想法。我還將不斷努力,力爭圓滿完成本次小課題研究工作。國小生作文改革任重而道遠,還需我們教師努力研究新課標,不斷探索經驗,反覆實踐,勇於創新,根學生自身的特點,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探索出一條特色的作文教學之路。

【第5篇】農村國小生習作調查問卷分析報告

農村國小生習作調查問卷分析報告

一、調查的目的

國小習作教學一直是困擾語文老師的一個老大難,但習作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中之重,國小以字、詞、句、篇循序漸進的進行語文教學,其最終目標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會篇,如何自己撰寫篇,而大多數國小生,尤其是農村的國小生就在這個重中之重的關節被卡住難以前進。針對此種情況,我校的幾位資深教師對此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

二、調查的內容

本次調查問卷主要分成中年段、高年段兩部分進行。問卷內容共21道小題。分別從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留心觀察的品質,勤於動筆和收集資料的習慣三方面着手設計,全面地、有層次地對學生目前作文學習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

三、調查的方法及對象

1、調查方法:調查採用集體開卷式問卷的方法。共發下中年段25份,高年段25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所有數據全部採用人工統計處理分析,有效率達100%。

2、調查對象:五里國小四、六年級部分學生參加。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關於閲讀

本次問卷的前五道題都是有關閲讀的,通過問卷體現出學生還是有讀書的習慣,只是讀的片面性太強,而且在讀的時候只是單純的讀,沒有動腦、動手的習慣,所以閲讀就沒有起到為習作打基礎的作用。另外,農村學生的閲讀氛圍也欠缺,很少有喜歡閲讀的家長,陪孩子一起讀書的家庭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大多數學生只是選擇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書籍閲讀,或是在家長老師的要求下走馬觀花的'通讀全書。

(二)關於對習作所持的態度

通過問卷調查,大多數學生在家長與老師的教誨下認識到作文的重要性,因此很少有學生説自己討厭習作,甚至大多數學生還説自己很喜歡習作,其實,這是與現實不符的。大多數學生提到習作就開始發愁,要不就是敷衍了事,根部談不上喜歡習作,而在問卷中學生填的虛假信息卻能體現出他們知道習作雖然難,但還是要學好。

(三)關於習作內容和習作習慣

本次問卷的大部分內容是圍繞這兩點來調查的,調查結果顯示孩子喜歡的習作內容大都是不收約束的,喜歡自由發揮,想寫什麼就是什麼,可以是自己的心情,可以是感興趣的事,甚至喜歡以自己想象的內容為題材。

而習作習慣卻並不好,許多學生誠實的説了自己時常會摘抄別人的文章,其原因是自己沒有題材,或是有話説不出來,但現實中有自己感興趣或是驚奇的事情發生時,又不能按時記錄下來,以至於等到要寫習作的時候,腦子一片空白,沒有題材可寫。

五、針對情況採取的應對措施

調查表明,我校中段學生對於課外閲讀都有興趣,但在閲讀時不能及時積累,將知識技能進行遷移,雖能關注周圍發生的事情,但還未能做到細緻;而高段的學生普遍能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有較濃的課外閲讀興趣,但不能較好的積累身邊的寫作素材,開發利用生活中生成性的資源,積累身邊的寫作素材,蒐集素材的能力也欠缺。這種種分析結果,都反映了現今學生習作內容枯燥、虛假,脱離生活、了無生氣的根本原因。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有效地提高我校習作教學水平,我們思考對策如下:

1.鼓勵學生多讀書,與家長多聯繫,讓學生在家儘量有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

2.在學校讓學生積極去圖書室借閲,開始由班幹部督促,逐漸演變成一種習慣。

3.在班級建立一個讀書一角,讓孩子把自己的圖書放到讀書一角處,可供孩子互相交換閲讀,力爭培養出孩子的閲讀興趣。

4.每天輪流讓幾個孩子説一説,可以説説自己想説的話,也可以説説書中所寫的內容,還可以説説自己所見所聞的事,或者是新奇的事,這樣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可以鍛鍊孩子説的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促進孩子對材料的積累。

5.利用學校活動、假日活動、社會活動,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使學生學會從生活中積累習作素材。

6.每天讓學生堅持摘抄、並記憶一部分的好詞佳句,隔一段時間進行評比,真正做到日積月累。

7.每週進行日記、週記的評比,促使學生養成勤練筆的習慣。

8.學期末進行作文展評,讓學生展現自己一學期中最好的或幾篇文章,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9.每一學期進行一次現場作文比賽,讓愛習作的學生再一次發出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