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生調查報告典型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1W

學生調查報告由本站的會員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6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學生調查報告典型

第1篇:學生調查報告

猜你正在找學生調查報告的怎麼寫?那麼就給你這篇範文參考。

摘要:本調查報告是在對賓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學生的學習現狀情況進行了調查的基礎上寫的。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現狀,調查從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偏好、學習方法、學習結果五個方面進行。

關鍵詞:賓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中職學生學習;思考建議

我於20xx年5月,在我校對我教的60名學生進行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現狀有了一定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現狀,提高職業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方法

本調查主要在xx採取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的,同時輔以訪談法和文獻法。在調查時還對學校領導、老師和部分學生進行了訪談。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9份,回收有效問卷38份,接近理想的樣本數。

二、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學習動機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動機,50%的學生學一門技術,40%的學生為了將來有所成就,10%的學生學習是非自願的。

調查還顯示,50%的學生認為最能促使自己努力學習的原因是自己遠大的理想,35﹪的學生把家長的期望當成自己努力學習的原因,有15%的學生老師和同學的認同能促使他們努力學習。總體來看,中職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明確的。

(二)學習態度

讀書學習時,20%的學生感到充實有意義,28%的學生感到辛苦,但是還是堅持在學習,42%的學生本不太願意學習。但在各種壓力還是在學習,10%的對學習厭煩,上課就想睡覺。對於課後作業:29%的學生能夠按時獨立完成作業,23%的學生能和同學討論完成作業,38%的學生參考同學的作業才能夠完成作業,有10%的同學平時很少做作業。通過問卷還發現,願意學習的學生基本上是獨立完成作業的。可以看出,超過一半的學生學習態度比較端正,另一部分則有待改善。

(三)學習偏好

學習中最在乎誰的看法調查顯示。52%的學生在乎自己對自己的看法,23%的學生在乎老師的評價,14%的學生在乎家長的評價,11%的學生在乎同學的意見。讀書學習時,對某門課感興趣的原因時,54%的學生是因為對學習內容感興趣,25%的認為上課氣氛融洽、教學生動有趣。在對老師的教學意見中,35%的學生希望老師能夠加強課堂的管理,嚴格要求自己的同學;40%的學生希望老師講課能夠生動有趣。

(四)學習方法

有無學習目標和計劃是學習方法好壞的重要表現,所以學習方法主要從學習目標的和計劃方面展開調查。21%的學生有自己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並且能夠堅持執行;25%的學生曾制定過計劃,但未能堅持執行;44%的學生有目標但是沒有計劃;10%的學生重來沒有制定目標和計劃。綜合來看,一半的學生注重學習方法,但很少有學生付諸行動。

(五)學習結果

對於自己目前的成績和技能時,12%的學生對自己的現狀感到滿意,42%感到比較滿意,38%對自己學習的現在不滿意,8%的學生對自己目前的學習情況感到無所謂。總的來看,一半學生對自己目前的成績(技能)表示比較滿意。另一部分表示不滿意或者無所謂。而且成績(技能)的滿意度與學習態度基本相對應。

三、中職學生學習現狀的成因分析

(一)中職學生基礎偏差

隨着我國普通高中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發展,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生源變的很窄,一般情況下,進入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絕大部分為在國中學習中的“差生”。少數學生成績根本沒有達到入學要求,中職學校為了完成招生任務,將其留校讀書。極少數學生由於家庭條件優越但年齡又偏小,無法做其他事情,他們來職校只是為了消磨光陰。

總體來看,中職生在生源和質量上表現出“差生”多而優等生少的現象。這種現象除了會使中職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整體上表現的不盡如人意之外,還會生髮出負面帶動影響,即在多數學習甚至行為不良學生的負面影響下,有些學習本來很優秀的學生也被“同化”,進而在學習的各個方面都出現下滑現象。

(二)中職學生的心理

1、自卑心理。進入職校的學生,絕大多數都是人們所謂的“學習差生”。這些學生中相當部分的人在其以前的學習生活中經常受到其周圍人不公平的言語或行為對待以及貶抑性評價,進而使他們普遍產生了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中職學生進校之前就已經存在的心理現象,對其在職業學校中的學習狀況必然會有這樣那樣的影響。有些中職學生帶着這些以往在心理上所受到的挫折進入職業學校後,如再遇到不被重視、被人鄙棄的行為,往往表現的較為消極、自卑,思想上不積極、學習上無動力、生活上無目標。情況嚴重的甚至會產生心理障礙。

2、厭學心理。進入職校學習的學生學習基礎不甚牢固,再加上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接受新知識、學習新技能時往往感到很吃力。這些學生一般都有較長的學習挫折經歷,大多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信心,再加上自己毅力不強、意志薄弱等因素,面對學習困難時厭學心理便產生了。厭學心理對中職學生學習的破壞力是很大的,不但影響了他現在的學習,而且對以後的繼續學習和就業也會產生不利影響。當代職校生在心理上呈現出複雜而又脆弱的現象。這些心理使中職學生對學業的學習失去信心,並進而會影響到其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其對以後的生活、學習和就業也沒有了信心和動力。

3、叛逆心理。中職學生一般15~18歲之間,他們在心理的發展上。缺乏自控力;他們渴望自由,卻沒有翱翔的翅膀;他們有想法,卻有太多的限制;他們很多懷着美好的嚮往來到學校,開始新的生活,表現的很上進,但苦難總是比他們方法多,結果情緒一落千丈;出現叛逆心理和一些不健康心理。

四、思考和建議

以上對影響中職學生學習現狀的因素進行了分析和討論。在此基礎上,這裏展開進一步的總結性思考,提出一些建議,希望對改進和提升中職學生學習現狀能起到一定的啟示作用。

(一)對學生進行分層

分層教學的前提是做好學生分層,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分層。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知識面等個性差異,按課程標準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求,可將學生依上、中、下按一定的比例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基礎紮實,接受能力強,學習自覺,方法正確,成績優秀;B層基礎一般,學習較自覺,成績中等;C層知識基礎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欠佳。分層是相對的,並非一成不變的。經過一段學習後,由學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變化情況,引入適當的競爭機制,作必要的層次間的升降調整(一般是半個學期或一個學期為一次),激勵學生上進,最終達到C層逐步解體,A、B層不斷壯大的目的。

(二)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

在對學生分層的基礎上制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分為基本目標、中層目標與發展目標三個層面。基本目標是全體學生可以掌握的較為簡單淺顯的部分,;中層目標是指大部分學生可以掌握,B層以上的學生一定要達到;發展目標是對大綱範圍的拓寬和教材內容的加深,A層學生要達到。目標的確定對於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挑戰性,適合學生自身又高於現有發展水平。根據目標C層學生的學習要求是:認真預習,完成作業,認真聽課。B層學生除了以上要求外還應加上學習主動自覺,會主動總結,主動提問。A層學生學習講求實效,獨立鑽研,練習能自評自改。

(三)教師備課分層

明確目標後教師就要備課。除了做到備大綱,備教材之外,更應該備學生。對班內的學生一定要做到胸中有數。還要考慮授課程序,不能顧此失彼。備課時根據學生水平準備不同的教案,做到“一大多小”,即一個大教案,多個小教案。大教案針對全體同學準備,小教案針對不同學生準備,穿插在大教案中。例如,針對全體學生的大教案,要求他們掌握“四會”單詞、做遊戲、回答閲讀理解的yen/no question和較容易的及課文中的重要語言點;針對差生的小教案,讓他們在教師指導下掌握“四會”單詞、簡單短句;針對中等生的小教案可與大教案要求一致;針對優生的小教案,則讓他們回答較難的who question。

(四)授課分層

外語教學的具體實施過程主要在課堂。課堂是我們教師和學生交流的主要場所。大部分學生都要老師進行導學,在老師的幫助下進行學習。在上課過程中,學生的反應不一樣。有的喜歡從老師的講解中獲取知識,有的喜歡有獨立學習的時間,有的更喜歡參加羣體活動。因此,老師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應有相應的方法。外語課堂教學的層次一般可分為三個:理解性層次、操練鞏固層次和交際性層次。(陳仕清,20xx)理解性層次主要指教師利用實物、圖片、幻燈及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創設,讓學生通過感知和觀察,識記語音、詞彙、語法知識和進行機械性句型操練.操練鞏固層次主要指在情景中通過聽、説、讀、寫技能訓練,鞏固所學知識。這兩個層次多適用於C、B層學生。交際性層次指的是在真實的情景中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進行交際活動,學生可自由選擇詞彙和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意思。A層學生較多運用。

(五)作業分層

A.作業的分層主要表現在學生有選擇作業的權利。作業選擇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促使教師精心設計作業,減少無效勞動。

B.作業要求:作業有統一也有彈性的地方。統一即作業要求採用相同的原則,規範、整潔、格式。有彈性表現在60%的為基本題,20%的為加深題,20%的為拓展題。並以必做題和選做題的形式給出。如新字詞習得的形式多樣化,遍數、數目不必限死。一篇課文,學生可以全文抄寫,也可只寫易錯的地方。省下的時間做提高題。

(六)評價分層

評價分層是分層教學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它能給老師和同學雙方面的反饋,能讓老師更加明白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需求,不同層次學生掌握了什麼,還缺什麼,進一步明確下一步學生該怎麼做。老師及時肯定,更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從而促進C層學生向B、A層轉化。

五、結語

中等職業教育是現代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中等職業教育要長足、健康的發展,需要我們全社會、全體職教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第2篇:學生調查報告

給你一篇學生調查報告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一、調查目的

瞭解中國春節有哪些習俗,這些習俗的由來,感受人們過春節時的喜悦心情和歡樂氣氛。

二、調查時間

xx年春節期間

三、調查方式

1、利用談話的形式,詢問長輩。

2、跟爺爺奶奶準備、幹活,親身感受迎接新年的到來。

3、查閲資料,瞭解春節習俗。

四、調查內容

1、除塵

臘月二十四這天,爺爺早早把我叫起來,我們一同打掃衞生,房間的裏裏外外、旮旮旯旯徹底清掃一遍。我問爺爺這時打掃有什麼講究呢?

爺爺告訴我説: “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除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户户都要灑掃庭院,疏浚明渠暗溝,撣拂室內塵垢蛛網,清洗鍋碗瓢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等。年前打春時,各家再忙也得趕在打春前徹底整理一下室內外衞生,立春後就不可再打掃了,防止把新春的財氣、新春的喜慶掃了出去。”原來是這麼回事,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2、貼春聯

臘月二十九這天,吃過早飯,我就和爺爺忙着貼春聯和福字。

“爺爺,‘福’字為什麼要倒着貼呢?”

“哈哈,這是因為‘福’到了”。“哈哈……”“哈哈……”

臘月二十四這天,爺爺早早把我叫起來,我們一同打掃衞生,房間的裏裏外外、旮旮旯旯徹底清掃一遍。我問爺爺這時打掃有什麼講究呢?

“爺爺,你給我講講貼春聯的來歷吧!”

“你呀應該多讀書了,等會兒我給你一本書,你自己好好查查吧!”

原來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王安石“千門萬户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説的就是這件事。每年春節,家家户户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據説有一位農民在一個風雪交加的聖誕夜裏接待了一個飢寒交迫的小孩,讓他吃了一頓豐盛的聖誕晚餐,這個孩子告別時折了一根杉樹枝插在地上並祝福説:“年年此日,禮物滿枝,留此美麗的杉村,報答你的好意。”小孩走後,農民發現那樹枝竟變成了一棵小樹,他才明白自己接待的原來是一位上帝的使者。這個故事就成為聖誕樹的來源。在西方,不論是否基督徒,過聖誕節時都要準備一棵聖誕樹,以增加節日的歡樂氣氛。聖誕樹一般是用杉柏之類的常綠樹做成,象徵生命長存。樹上裝飾着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掛上各種聖誕禮物。聖誕之夜,人們圍着聖誕樹唱歌跳舞,盡情歡樂。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户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3、守歲

年三十的晚上,媽媽做了一大桌好吃的,瓜果點心應有盡有。一看到好吃的,我狼吞虎嚥的吃起來。奶奶説,你這孩子,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吃,還要守歲呢!

“守歲什麼意思?快給我説説。”

爸爸説:“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我國至少在南北朝時已經有吃年夜飯的習俗。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樂,談笑暢敍。”

我們有説有笑的吃着年夜飯。“媽媽,蘋果我們總吃,今晚你怎麼還擺一大盤呢?”“這你不懂了吧,這叫作‘平平安安’這桌上的瓜果可都有説法”。

“年夜飯這麼有講究?”我纏着奶奶給我説道説道。

原來在守歲時所備的糕點瓜果,都是想討個吉利的口彩:吃棗(春來早),吃柿餅(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長生果(長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

20xx年年暑假,為了積極配合校團委科技三下鄉精神,豐富我院學生暑期活動,我們經團委批准組織了一支由6名學生組成的實踐團隊赴洛陽嵩縣萬安國小開展了支教活動,經過團隊成員的塌實工作,當地人們的大力支持,我們順利的完成了這次義務支教活動,並達到了預期目的。

現在除夕之夜,一家老小,邊吃邊看晚會,談笑暢敍。

4、放爆竹

12點的鐘聲剛敲響,爸爸就去點響了鞭炮,“啪”“啪”……聲音真大,我趕緊捂住了耳朵。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相傳此舉是為了驅逐“山魈”。山魈,據説是古時深山裏的一種兇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藥後,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後用紙製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到現代,人們已不相信什麼“山魈”了,但還是習慣在春節放鞭炮,藉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所以,從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七年級清早,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

5、拜年

七年級那天,我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媽媽、奶奶也打扮得整整齊齊,我們出去拜年了。我之所以這麼積極早起,是因為這一天我會收到好多的壓歲錢。

通過查閲資料,我瞭解了拜年的許多知識。新年的七年級,人們穿戴整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

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經分析,到網吧上網的大多數是偷偷去的,而且那些上網的錢都是父母給他們買早餐的。為了玩遊戲,他們將早餐費節省下來。而且上網都瞞着父母,私自一個人去了。

五、調查結論

隨着社會水平的不斷提高,環境污染也不斷遭到破壞,我們中國春節的這些習俗,其實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未來的美好祝願。

第3篇:學生調查報告

學生調查報告怎麼寫?以下是我們給你的範文格式參考。

一、 調查目的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還有手機的普遍使用,為了某些原因,越來越多的中學生擁有手機。手機在方便他們與家長和同學溝通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其他的不便,甚至會帶來不良的影響。在數字產品的衝擊下,人們的生活只會越來越數字化,要想電子產品完成推出作為學生的年青人人的生活,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由於手機的強大功能,又不多不少會影響到中學生的學習。權衡利弊,到底應該怎樣去處理好這個問題?現在我們就中學生使用手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調查,希望能從中得到解決問題的一個提示。

二、 調查對象與方法

我和同級同學在路上發不記名的問卷調查,只要求顯示被調查學生的性別。同時告訴學生這次調查是不記名調查,不會影響他們的隱私,儘量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真實情況進行答卷。

這次我們總共發發放問卷30份,回收30份,回收率達到了100%。問卷分為:第一卷和第二卷。第一卷為有手機的同學填寫,而第二卷為沒有手機的同學填寫。人工統計所有選項的答案,進行累加。然後用Excel對所得的數據進行處理,結果保留兩位小數點。

三、 調查內容

學生使用手機所會涉及到的一些問題:使用手機所要付出的費用,學生對手機功能的期望和利用方面,使用手機的目的和學生認為使用手機是否會對學習造成影響等方面去進行調查。

四、 調查結果分析與建議

(一) 調查結果的分析

根據上面的調查結果,知道在回收的30份調查問卷中,填寫了第一問卷的總共有25個學生(不分性別),而填寫第二問卷的只有5個學生(不分性別),可以看出在中學生中擁有手機的學生還是佔了絕大部分,只有很少部分的學生沒有手機,而沒有手機的原因原因有多方面。

首先分析一下有手機的學生對使用手機的一些情況。有超過74%的學生購買手機的費用是來自家長,而接近5%的學生購買手機的費用是來自親戚,而還有超過20%的學生購買手機的費用是來自其他方面的。那麼説明了家長在對學生擁有手機這一情況並不排斥,甚至有的家長會自願提出給子女購買手機。同一性質問題第8題的分析中可以知道,很多學生購買手機的目的都是為了方便與家長和朋友聯繫,這一部分的學生高達90%,這就更加肯定了家長願意給學生購買手機的費用是為了更多隨時隨地地與子女保持聯繫。而在第9題中,可以看到有25%的家長對學生使用手機的態度是“不管”的,而只有66%的家長會“稍加詢問”,只有9%的家長才會是“嚴加干涉”子女使用手機。從這些方面都體現了家長對子女使用手機的默許,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更多的學生擁有手機。在擁有手機方面看學生的態度:同樣是在第8題中可以看出,中學生使用手機更多的是與家人與朋友的聯繫,但是也不排除他們會使用手機來進行其他方面的活動。例如有2%的學生是為了炫耀而購買手機的,而同樣也有2%的學生是受了周圍同學的影響去購買手機,6%的中學生是為了交異性朋友而購買手機。從這裏可以看出,炫耀的攀比和受周圍同學的影響而隨波逐流抑或是交異性朋友可能會釀成早戀,這些都是不好的結果,在這裏已經初見中學生使用手機弊端的倪踹。因為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都沒有發育成熟,他們對好與壞,罪與惡的判斷還沒有成熟,過度使用手機往往會引起更大的其他的事端。而在學生方面對擁有手機這個問題,基本超過一半多也就是56%的學生認為學生應該擁有手機,而38%的學生對是否擁有手機沒有明確的態度,只有6%的學生堅決認為中學生不應該配備手機。綜合上面家長和學生的意願和態度,可以推測,中學生擁有手機並不是某一方的意願,更多的是出於家長和學生雙方的選擇結果。

而中學生的購買手機是一般關心和注重的問題有以下一些:中學生在購買手機時更優先第考慮的是手機的性能這一因素,對這一因素的關注高達61%。而價位排第二佔20%,品牌第三佔13%,服務和流行趨勢分別佔5%和2%。關聯第3題學生可以接受的手機價格中,可以看到1000元以下的佔44%,1000—1500元佔39%,1500—20xx元佔12%,2500元以上的只佔6%。可以看出中學生在選擇手機的時候更偏向於低價格多功能,而在這裏手機的功能性越多越受到中學生的影響,從中可以看出,中學生使用手機更多時候是為了娛樂而不是隻是用於通訊聯繫。在第6題中問到有關於手機功能的使用中,最希望手機具有的功能,有24%的學生都選擇了上網功能,在這裏更深一個層次的凸顯出中學生使用手機是用於娛樂,而有20%的學生會希望手機能用於即時的翻譯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也説明了手機也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一定的做用,但是總的來説,他們使用手機更多的是為了娛樂,因為他們更希望手機具有MP3播放功能和拍攝的功能都達到20%以上。

在使用手機方面:中學生一般手機月消費為50元以下,這部分的學生佔調查人數的69%,佔了調查人數的絕大部分,而在50—80元之間佔21%,80—100元佔6%,100—200元佔2%,而200元以上只佔1%。在這裏可以看出,中學生使用手機的消費額還是不少的。因為即使是50元以下的部分佔了絕大部分,但是比較高層次的消費的比例也不少。作為沒有收入的中學生每個月假如都要消費50元左右的手機通訊費,無疑對一般家庭也是一個比較大的經濟負擔。

中學生使用手機有40%的人是用於上網,其次是29%的人用於打電話,接下來的是用於發短信。在使用手機發短信的這一部分中,有84%的學生每天收發的短信在十條以內,而超過十條的情況還是比較少的。有52%的學生都是在校外才使用手機,但是也有22%的學生想用就用,不論時間,也有16%的學生曾在上課的時候使用過手機且影響老師的講課。只有18%的學生會在上課的時候一定關機,而65%的學生都會把手機調成震動,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上課的質量, 在對手機對上課質量和學習效果的影響中,認為影響不大的人佔45%,而認為影響很大的人佔24%,這在一定的程度上説明了,認為手機對上課和學習有影響的學生還是佔絕大部分的,只是由於他們都沒有學會很好地處理好使用手機的問題。

在第22題中提到一個敏感的問題,那就是是否使用過手機作弊。調查結果顯示,有15%的學生曾經使用過手機作弊,而剩下的85%的學生是沒有用手機作弊過的。可以看出,手機作弊的情況並不稀奇,從中可以看出,手機的廣泛使用使學生的誠信度也出現了問題。

在對於沒有手機的學生的調查中,在298份回收的問卷中,只有80份是填寫第二卷的。在沒有手機的原因有50%都是因為家長不同意,而38%是因為學生自己本身不感興趣,而12%是因為家庭的經濟不允許。而68%的學生都表示偶爾想過希望擁有手機。51%的學生對上課時候其他同學的手機來電持無所謂的態度,但是也有42%的學生認為這樣打擾了自己的學習。在沒有手機的學生調查中,假如他們擁有手機大部分使用也是與家人和朋友聯繫,也有佔少部分的人會使用於娛樂。在對中學生應否配備手機的問題上,認為應該和不應該的比例持平,分別為45%和55%,而認為不應該配備手機理由大多都是怕使用手機會影響學習,而且手機的使用會增加日常的消費。

(二) 建議

通過上面的結果分析,可以知道中學生使用手機有很大部分是家長為了方便聯繫子兒,而給學生配備手機。但是學生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並不是都很很好地處理好手機對學習的影響這一問題,所以建議學校應該和家長、學生多溝通,使學生能正確認識到手機在生活中的作用只應該用於有必要的聯繫和溝通,而不是把手機用於娛樂。還有,學校有必要為中學生開展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的課程,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楚滴了解自己,瞭解周圍的社會,對目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做一個規劃,讓學生樹立一種健康的心理。

第4篇:學生調查報告

本文是本站的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範文精選,僅供寫作參考。

一、前言

大學生是中華民族的建設者,他們在祖國未來的發展中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關注這一羣體從本質上來講就是關注我們祖國的發展,我們民族的發展。本課題研究的意義就在於通過對本校大學生上網情況的調查分析,揭開大學生沉溺於網絡的緣由,重新反思高校,家長,學生,網吧,社會管理部分所承當的責任,並進一步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二、調查研究相干説明

1、研究目的

本次調研活動由《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緣由及對策研究》SRT課題組實施,具體目標以下:

(1)通過調查研究瞭解本校學生網癮現狀,把握網癮比例在年級、地域和性別上的散佈情況。

(2)通過對不同上網目的、網民分類(非網癮、網癮偏向、低度網癮、中度網癮、高度網癮)的交叉對照分析,探索上網成癮與網上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繫。

(3)通過對不同程度網民的家庭狀態等題目進行分析對照,調查家長對大學生消費及上網題目的態度。

(4)通過對調查對象平時的在校情況及上網情況進行分析,調查學校及社會其他方面對大學生網絡成癮題目的影響。

(5)通過對不同程度網癮大學生網民的人格因素進行對照分析,探究人格因素對網絡成癮程度的影響。

2、調查實施方法

本課題組於20xx年6月成立,在徵求指導老師意見以後確定操縱程序,設計調查問卷,並於10月份進行試點調查,在總結試點調查工作以後重新修改調查問卷,並終究確定調查方案。

本調查為自填問卷的方法。問卷發放方式以實地面訪為主。調查的範圍為本校除大四年級、碩士生、博士生之外的在校學生。訪問地點為學校、網吧和其他公共場合。實地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35份,有效問卷387份回收率為88.9%

(1)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次調查主要觸及到三大類共五個指標。分別是:1、核心指標――網癮;2、參考指標――網癮程度與網癮偏向;3、其他相干指標――上網目的特點與調查對象自然狀態、人格因素等。

(2)核心指標:網癮

網癮是本次研究的核心題目。網癮的概念,最初由美國心理學家咯噔博格(Goldberg)提出,隨後,匹茲堡大學的金伯利?揚博士(Dr. Kimberly Young)發展完善了他的這一概念。

網絡成癮(internet addiction,簡稱 IA)、網絡成癮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簡稱 IAD)或病態網絡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簡稱 PIU),指在無成癮物資作用下的上網行為衝動失控,表現為由於過度使用互聯網而致使個體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侵害。

依照金伯利?揚的觀點,上網成癮者主要有以下特點:(1)耐受性增強,即上癮者要不斷增加上網的時間才能取得和以往一樣的滿足;(2)出現戒斷症狀,假如一段時間(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不上網,就會變得煩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網,時刻擔心自己錯過甚麼;(3)上網頻率總是比事前計劃的要高,上網時間總是比事前計劃的要長;(4)企圖縮短上網時間的努力總是以失敗而告終;(5)花費大量時間在與互聯網有關的活動上,比如安裝新軟件、整理和編輯下載大量的文件等;(6)上網使其社交、學習、工作等社會功能遭到嚴重影響;(7)固然能意想到上網帶來的嚴重題目,依然繼續花大量時間上網。

在這七個標準和研究所遵守的網癮定義的基礎上,本課題組在多方徵求意見以後設計了相應的問卷。

固然金伯利?揚博士很早就對網癮概念進行過界定,並且在網癮調查研究方面獲得了豐富成果,但由於美國和中國的實際情況差異較大,因此其實不能直接拿來作為我國網癮狀態的研究根據。因此,根據指導教師意見和課題小組成員的屢次深進探討,制定了以下網癮評判標準:

網癮評判標準的條件(必要條件)為:上網給大學生的學習、工作或現實中的人際交往帶來不良影響(問卷第5.7題)。

在這一條件下,只要網民滿足以下三個條件(補充條件)中的任何一個:(1)總是想着往上網(問卷第5.1題);(2)覺得在網上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快樂或更能實現自我(問卷第5.5題);(3)每當因特網的線路被掐斷或由於其他緣由不能上網時會感到煩躁不安、情緒低落或莫衷一是(問卷第5.6題)。即判定他屬於網癮。

調查問卷中,針對這些標準設置了組合型的或然題項。在第5.7題選是的情況下,第5.1題、第5.5題和第5.6題中只要有一個選是,即判定該網民屬於網癮。

(3) 輔助指標:網癮程度和網癮偏向

分析中所使用的兩個輔助指標,分別是描寫網癮羣體和非網癮羣體的。對已被界定為網癮的個案,我們考察他的網癮程度有多深;而對還沒有成癮的個案,我們考察他是不是具有網癮偏向。

網癮程度的丈量方法是:在網癮的三個補充條件中,滿足的條件越多,則其網癮的程度越深。即:被訪者在對問卷中第5.7題回答是的條件下,第5.1、5.5、5.6題回答是的題項越多,其網癮程度越深。

網癮偏向的丈量方法是:在非網癮羣體中,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向親人隱瞞自己的上網時間(問卷第5.4題);(2)實際上網時間常常比自己預期的時間長(問卷第5.9題)則表示該被訪者具有網癮偏向。之所以這麼確定,是由於這兩個選項可以反映出網民在上網時行為和心理上的一種失控趨勢,即:行為上沒法控制自己的上網時間;心理上固然已意想到過度上網的危害卻沒法自拔,因此才向親人隱瞞上網時間。

(4) 其他相干指標――上網目的特點與調查對象自然狀態、人格因素等。

本次調查中,上網目的被分為文娛性目的和實用性目的兩類。

文娛性目的包括:(1)玩網絡遊戲,(2)聊天或交友,(3)看動漫、電影、下載音樂等;

實用性目的則包括:(1)獲得信息,(2)學習或工作,(3)通訊或聯絡。

網上活動豐富性通過參與各種類型網上活動的數目體現出來,參與的種類越多,表示活動越豐富,反之則越單一。

調查對象的自然情況由以下幾方面的題目加以體現,包括其性別、年級、籍貫、月生活費等。

而研究發現,一些消極人格特質與網絡成癮有關。網絡成癮者具有自持性、敏感、謹慎、個人主義等特點,喜歡單獨生活,限制自己的人際關係途徑,特別具有抽象思惟能力,較遵守社會風俗,相對其他人更輕易情感化。

對調查對象的人格因素的調查,主要體現在題目1318當中,本次調查主要是從調查對象對本身狀態的滿意程度情況進行分析的。

(5)數據預處理

在所有調查問卷回收後,經過數據登錄和邏輯查錯與淨化處理構成終究數據庫,研究進程中使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6)數據處理説明

本報告對問卷調查的樣本結構進行了描寫,但在後期分析的同時,又對身邊已知沉溺網絡程度較深的同學進行了個別訪談,訪談的結果主要作為問卷調查的補充和參考。

三、我校學生上網情況分析

1、具有網癮和網癮偏向的學生範圍

(1)我校學生網癮比例約16.3%

從下圖可以看出,目前我校網癮學生約佔學生網民總數的16.3%,網癮現象在我校已不容忽視,需要引發多方關注。

以往研究顯示,我國青少年中約有10%15%的網民上網成癮。例如,有報導稱,整體而言我國上網人羣中大約有6%的網癮用户,而在青少年中這個數字更高達14% 。另外,民盟北京市委20xx年的一項抽樣調查也顯示,北京市中學生中網絡成癮者比例達14.8% 。本次研究實地調查和網絡調查的結果都與以往相干研究的結果比較接近。

(2) 我校學生網癮偏向比率為8.6%

除現有的數目龐大的網癮學生羣體外,調查結果顯示,在非網癮羣體中,約8.6%的學生存在網癮偏向。可見,加強對在校大學生的網癮預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網癮羣體散佈情況及生活用度狀態

(1)性別散佈

可以看出,男同學網民上網成癮的比例(66.7%)比女同學網民(33.3%)高出約33個百分點。在具有網癮偏向的網民中男同學比例一樣高於女同學。

第5篇:學生調查報告

本文是本站網友推薦,並由本站編輯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範文精選,僅供參考。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藍;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綠;陽光的幸福是鑲一身金黃;而我們所擁有的幸福卻是五彩繽紛的。

小時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後,也許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能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後,能夠一家人熱熱鬧鬧地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就幸福。這種幸福雖然平淡、簡單,但是卻很充實。

而現在呢?一個個獨生子女,一個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如今的大學生面對了來自父母,社會,個人,等多方面的壓力。我們正處在學習專業知識與人格塑造的關鍵階段,是未來社會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現狀將會影響到未來社會的各個方面。而近年來關於大學生的問題層出不窮,我們對大學生幸福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了。

為了瞭解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狀態,構建和諧校園,本組對我校大學生進行調查,重點分析我校大學生在社人際關係、自我價值、健康關注等方面的情況。基於調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學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議。

一、調查研究內容、對象及方式

調查內容:個人基本資料包含年級、性別、專業等,其它情況如生活狀況、人際關係、性格等自我評定。你對幸福生活的理解,當前幸福感狀況,影響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調查對象:瘦西湖校區全體學生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問卷採用選擇題形式,附加主觀題一題,本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實際回收的有效問卷為97份,有效回收率為97%。

二、結果與分析

(一)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

對於即將邁人社會、走向生活的大學生來説,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學裏的奮鬥拼搏就是為了以後的幸福生活,就目前來説,大學生是否幸福決定着他們能否更好的學習生活,能否很好的為將來奠定基礎,據此,我們調查了大學生的總體感覺。1.就總體感覺來説,8.25%的人選擇了對生活質量非常滿意,非常幸福,47.42%的人選擇了比較幸福,39.18%的人選擇了一般幸福,5.16%的人選擇了不幸福2.就學校和專業的滿意程度來説,3.09%的人選擇了非常滿意,38.14%的人選擇了比較滿意,19.59%的人選擇了無所謂,34.02%的人選擇了比較不滿意,6.19%的人選擇了很不滿意,3.就人際交往環境來説,6.19%的人選擇了比較不融洽,16.50%的人選擇了一般融洽,75.26%的人選擇了比較融洽,12.37%的人選擇了很融洽。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直接反映了學生的幸福狀態,值得我們關注。

(二)大學生對主觀幸福感的理解

20世紀50年代初,心理學研究新領域——主觀幸福感在美國興起,一直無法量化的幸福感成為一個可操作、評估、實證研究的科學指標體系。主觀幸福感指評價者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體生活質量的重要綜合性心理指標。主觀幸福感研究檢視人們在情意與生活品質方面的整體評價,探討包括正向情意、負向情感以及生活滿意的認知評價。關於主觀幸福感結構,一般認為主要有三個維度: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生活滿意度是個體對生活總體質量的認知評價;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是指對個體生活中的情感體驗。我國關於幸福感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年羣體,而大學生人羣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於90年代中後期逐漸展開。根據此次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為經濟狀況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可見當前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片面,但不能説是完全錯誤的,這跟現在學生的人格特徵以及時代特徵有關。

(三)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影響我校大學生幸福快樂的主要原因,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就業壓力、學習壓力、家庭情況、心理問題、戀愛問題、人際關係等各方面因素都制約着我們的心理狀況,對我們的幸福指數產生一定影響。1就業壓力方面,11.34%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很大,因為感到前途渺茫,55.67%的人覺得就業壓力大,因為擔心找不到一份好工作,20.62%的人覺得就業壓力不大,因為我有信心可以找到一份好工作,12.37%的人覺得沒什麼就業壓力,因為船到橋頭自然直2戀愛問題方面,20.6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34.02%的人認為談戀愛能增加幸福感,但不是很多,27.84%的人認為還可以,17.53%的人認為不能3心理問題方面,就對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評價來説,3.09%的人很滿意,43.30%的人比較滿意,29.90%的人一般滿意,22.68%的人不滿意。可見就業壓力對大學生來説是主要的,因為這是大家即將面對的現實問題,而戀愛等問題只是附加因素,個人觀點不一。

三建議

針對我校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建議從學校和大學生本身兩方面進行教育和引導。

從學校教育而言,應該積極引導大學生認識幸福的內涵,這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體驗幸福,增強主觀幸福感的前提;加強大學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養,提高他們追求幸福的挫折心理承受力,教育學生正確看待家庭與事業的關係,引導大學生正確協調自己的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認識和處理好個人需要和集體、社會需要的關係,使個人需要自覺地服從和融合於集體和社會需要之中;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挫折與成功的關係,充分認識自己,明確方向,避免盲目,引導學生對挫敗正確歸因,消除悲觀,振奮精神,增強韌性,並及時為大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和幫助,保證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適應環境,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從不同側面與不同層次為大學生創造參與社會生活、提高環境適應能力的條件和機會;使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參與各種活動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在一定的集體或社會活動中的價值,使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社會規範和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為他們開設大學生心理衞生、人際關係心理學、職業心理學等課程,以幫助大學生了解和把握自身發展規律,改善自我認識方式,從而能夠促進自我調適,更好地順應社會發展。

從大學生自身而言,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家對提高幸福感做出了不同的回答。比如:改變自己,有目標,為之努力,腳踏實地的學習,能夠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個女朋友,考上研究生,尋找生活激情,充實生活,找到好工作,加強與人溝通能力,保持心態年輕……總的來説,應該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確立自己的人生理想,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係,防止個人主義、悲觀主義和虛無主義,在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拼搏、努力、奮鬥和奉獻中追求人生幸福,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保持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態;抓住在校期間一切發展、提高自己能力和素質的機會,同時多關注企業單位用人的要求、標準,把自己培養成符合企業單位需要的人才,努力加強與同學、朋友、師長和社會的溝通與交往,在平時的生活中積累人際交往經驗,不斷提高人際交往技巧與能力;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磨練意志,提高容忍挫折,克服困難,戰勝失敗的能力,正視自己的人格缺點,不斷完善自己,培養積極、樂觀、嚴謹、開放、自信、自強、獨立而穩定的有利於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質。

綜上所述,從對瘦西湖校區的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當代大學生大都滿意現在的生活,主觀幸福感較強,這歸功於當代大學教育體制的完善,大學生的自身素質水平的提高以及學生家長管理能力的增強等等諸多因素。整個學校的主氛圍是愛好學習,勤奮上進,雖然有少部分奢靡攀比之風,但畢竟是少部分。在學術方面,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指導;在課外活動方面,愛好體育運動,增強身體素質;在社會實踐方面,大多數學生通過做家教一方面減輕家庭負擔一方面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的幸福感的提升是有跡可循的,今後的大學生活將是以積極健康,幸福舒適為主旋律。

第6篇:學生調查報告

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學生調查報告範文,希望能幫助到你。

一、調查原因

在我們學生中間,有好多人缺乏安全知識、安全意識、認知行為及態度現況,經常到校外買一些不衞生的小食品吃,影響了自己的身體健康。於是,我們就此問題進行了一系列地調查。

二、調查對象:以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

三、調查時間: 9月 ——10月

四、調查方法

1.向同學發放調查問卷,針對如何合理支配零花錢設置問題。

2.走訪調查。選擇一個路邊攤,在放學期,開展為期一週的觀察,計算購買零食的學生人數。

五、調查的結果

我們就對於這些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的喜歡程度,調查了1-6年級的150名同學。情況如下: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經常到學校周邊小賣部買這類食品吃的同學比較多。在問到原因時,同學們有的説“好吃”,有的説“因為好玩”,還有的説“便宜”。這些便宜的食品,真的那麼好吃嗎?它們衞生嗎?經常吃這些食品對我們的健康有什麼影響嗎?帶着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更加細緻的調查。

我們暗訪了學校的周邊的小店以及街攤,而且特意購買了一些食品進行分析。來回的路上,我們看到很多小朋友把這些街攤圍得水泄不通,都搶着購買。我們親眼看見了營業者用剛抓了錢的黑乎乎的手剝

香腸,因為反覆利用,鍋裏的油已經變了顏色,就連馬路邊上交通安全也成了隱患我們將買回的食品,經過仔細觀察、分析,發現這些食品的安全不合格,如“飲料“的色彩過於鮮豔,明顯是色素超標;“辣條”屬於典型的“三無”產品,既沒有生產廠家,也沒有生產日期和任何的安全合格標誌;那些油炸食品製作相當粗糙,根本談不上衞生

帶着調查的結果,回來後我們上網查找了相關資料。據網上資料表明,這些小店裏出售的食品主要存在色素超標、重金屬含量超標、防腐劑超標、衞生指標不合格等多項問題。一些生產廠家為了追求食品的顏色、口感、新奇等,在生產小食品過程中不按國家食品標準使用添加劑,或濫用不合格、不允許使用的添加劑,致使大量不合格甚至有害的食品損害我們的健康。因此我們為了自身的安全着想,不要再去購買那些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危害的小食品。

六、調查分析

1. 因為同學們中午挑食或者不好好吃飯,直接導致同學們下午放學時,肚子餓了、想吃。

2. 這些食品中添加了一些添加劑,使得食品顏色鮮豔、“口感較好”,因此會吸引很多的學生們。

3. 很多食品中附帶一些小玩具,有的同學為了攢這些玩具,於是就來購買。

4. 同學們互相攀比,也有學生請客的情況。

七、調查建議

從上面的結果與分析可以看出,多數同學還是注重食品安全的,極少數同學有時會忘記一些食品安全的問題。為了我們的健康,為了我們能夠健康茁壯地成長,在這裏我們要提幾個建議:

1、請各位家長叮囑自己的孩子注意食品安全問題;

2、請同學們時刻告訴自己要注意食品安全問題,堅決不要購買學校周邊質量不過關的小食品,吃好正餐,多吃水果。

3、學校召開相關班隊會,學生加強食品健康安全的知識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

4、 食品安全部門應當加強對學校周邊商店的檢查與處理力度,使同學們免受這些垃圾食品的危害。

同學們,讓我們在買東西時,選擇大型超市購買。在購買貨物的時候,要仔細觀察產品的廠址,保質期和生產日期等等。另外希望同學們不要亂花錢呀。

本站的小編希望以上6篇學生調查報告範文能夠幫到你,當然,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看更多學生調查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