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生生命觀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94W

大學生生命觀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大學生生命觀調查報告 篇一

摘要:本文從大學生生命觀現狀的調查設計與組織實施出發,通過對調查結果的統計與分析,併為高校大學生有效開展生命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啟示。

關鍵詞:調查設計 統計 分析 結論與建議

一、大學生生命觀現狀的調查設計與組織實施

為了更好地瞭解大學生的生命觀現狀,加強和諧理念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工作機制研究,2013年3月份我們作了大學生生命觀現狀的調查。調查主要採用問卷形式。本問卷選取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學一年級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有效問卷為95份。在被調查的對象中,男生75人,佔78.95%,女生20人,佔21.05%;機電專業56人,佔58.95%,電子商務專業39人,佔41.05%。由以上可見調查對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並區分了不同性別和專業結構,使本問卷更具科學性、合理性。

本研究採用自編問卷對大學生的生命觀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被試的基本資料,包括被試的年齡、性別、年級和專業。第二部分是問卷的基本內容。在問卷編制之前筆者先進行了一定的訪談,在此基礎上編制了此問卷。本問卷共有20個涉及有關生命的問題,包括大學生對生命的認識,是否具有生存技能,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大學生對自殺的態度、對暴力傷人的態度,大學生的人生價值標準等等,能比較真實客觀地反映出大學生的生命觀現狀。其中第9題和第20題為多選題,其餘為單選題,要求被試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問題進行回答。問卷回收後,由筆者逐一對問卷檢查,剔出了無效問卷。

二、調查結果統計與分析

由於本問卷的選取被試較少,可能不能很好的反映當代大學生生命觀的總體情況,但從中我們依然可以看出一些問題。通過本次的問卷調查,筆者瞭解到目前被試大學生的生命觀具有以下特點:

首先,被試承認在大學實施生命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有76.84%的被試認為在大學中有實施生命教育的必要,6.32%的被試認為無所謂,16.84%的被試認為沒有必要,可見大學生生命教育的實施是非常必要的。生命教育在我國港台地區起步較早,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內地的生命教育還剛剛起步,有關中國小生的生命教育已取得一定進展,但有關大學生的生命教育還是一片空白。從被試大學生反映的情況看,他們對生命教育有強烈的渴求。

其次,大部分被試對生命有一個比較正確地認識,比較關心自己的身心健康。有85.47%的被試認為生命是精神與肉體的統一,可見大部分被試對於生命的看法是正確的。認識人的生命是自然生命與價值生命的統一。然而仍有7.37%的被試認為生命僅是精神的,3.16%的被試認為生命是物質的,這些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存在一定誤差,作為新一代的大學生對生命認識存在這種偏差,這必須引起我們的注意。在是否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感到擔憂上,10.53%的被試選擇經常有,52.53%的被試選擇偶爾有,22.11%的被試選擇較少有,14.74%的被試選擇沒有,説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

的健康狀況不是很滿意。在對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上,有84.21%的被試認為身體健康非常重要,11.58%的被試認為身體健康一般重要,僅有3.16%的人認為身體健康不重要。大學生普遍來説對自己的身體健康都比較重視,身體健康是人生命的本錢,重視身體健康説明能夠愛惜自己的生命;在心

理健康方面,有25.26%的被試認為自己的心理很健康,63.16%的被試認為自己的心理比較健康,僅有5.26%的同學認為自己的心理不健康。同時7.37%的人表示經常遇到心理問題,66.32%的被試表示偶爾遇到心理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從整體上還是比較樂觀的,但是大學生心理脆弱的現實依然存在,我們對這一問題不能掉以輕心。

第三,大部分被試在學習、生活中承受一定壓力,生活狀態欠佳。11.58%的被試承認在學習生活中壓力非常大,22.10%的被試經常感到壓力,53.68%的學生有時會感到壓力,12.63%的被試表示基本不會感到壓力。在壓力的主要來源中,其中58.95%的被試選擇就業,42.11%的被試選擇人際關係,38.95%的被試選擇學業不順,有35.79%的被試選擇情感問題,從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的主要壓力來源是就業。在當今社會中競爭非常激烈,有壓力並不是一件壞事,有壓力才有動力,關鍵是怎樣知道學生將壓力轉換為動力。從被試對每天生活的地評價看來,當前大學生的生活狀態欠佳。62.11%的被試認為自己每天過得生活馬馬虎虎,12.63%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非常無聊,僅有25.26%的人認為自己的生活非常地充實。

第四,在對待自殺的態度上,大部分被試都能夠有比較正確的態度,但仍有學生存在輕生的念頭。30.53%的被試認為完全不理解自殺行為,認為自殺是一種愚蠢的行為,67.37%的被試表示可以理解這種行為,但自己絕對不會自殺。但依然有2.11%的被試認為自殺是一種脱痛苦的方式,或許自己會做,同時有23.16%的被試表示自己曾有過輕生的念頭。可見從整體上説大部分的大學生對於自殺這種行為都有比較理智、比較正確的看法,但依然有人存在錯誤的認識。在對待死亡問題上,大部分被試都能夠正確的態度。13.68%的被試選擇害怕死亡,15.79%的被試選擇忌諱談死,但並不害怕,72.63%的被試選擇順其自然,坦然面對。

第五,在與班上及宿舍同學相處關係問題上,大部分被試都有比較好的人際關係。38.95%的被試表示很好,58.95%的被試表示還可以,只有2.11%的被試表示不太好。在同學遇到困難是否給予幫助問題上,大部分被試都能夠有比較正確的態度。58.95%的被試表示會主動幫助,40.00%的被試表示視與同學的關係而定,只有1.05%的被試表示不會主動幫助。

第六,在人生的價值標準問題上,存在一定功利化的傾向。51.58%的被試認為人生的價值標準是對社會貢獻的多少,10.53%的被試認為是社會地位的多少,

9.47%的被試認為是金錢的多少,28.42%的被試表示説不清楚。大學生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逐漸走向成熟的階段,功利化的人生價值追求不利於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三、結論與建議

通過本次調查可以發觀,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時期,當代大學生在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衝突、困惑等生命困境,不少大學生仿徨、無奈、消沉,感到“活得沒意思”。當大學生無法合理排解這種種壓力、焦慮、衝突時,便極有可能採取自殺或殺人的方式來尋求解脱。因此加強高校大學生的生命教育已刻不容緩。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讓大學生更加熱愛生命、尊重生命、珍視生命和感恩生命,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加強高校大學生生命教育, 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更新觀念,準確把握生命教育的本質。有人認為高校生命教育就是對學生自然生命安全保護的教育。其實不然,高校生命教育主要應是關於人的生存能力、生活體驗、生命價值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須更新觀念,準確把握生命教

育的本質屬性。我們認為,大學生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生存教育,要讓受教育者掌握生存技能,提高自我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樹立正確的生存觀。第二層次是生活教育,幫助學生了解生活常識,掌握生活技能,獲得生活體驗,樹立正確生活觀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追求個人、家庭、社會的幸福生活。第三層次是生命價值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命、珍愛生命,提升生命的質量,實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達到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加強生命教育課程規劃,構建生命課程。一方面開設生命教育課程是高校實施生命教育的基本途徑。通過專門的高校生命課程將生命教育的基本內容系統呈現出來,從而引起人們對生命教育的重視,將生命教育的基本內涵落實。另一方面由於生命教育內容廣泛,單靠幾門獨立課程很難完成任務,所以還應將高校生命教育滲透到各專業課程的教學中,特別是語文、哲學、藝術、體育等人文素質課程的教學中。這就能使生命教育成為高校日常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高校學生的日常學習行為,從而引導大學生珍愛生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生命教育應是每一個教師在每一門科目中都應融入的內容,做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教學都能把生命教育融入之中。

3、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建構生命課堂。目前,我國高校還沒有對大學生開設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生命教育主要是通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形式來進行的。為了提高生命教育的實效性,必須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改革機制。第一是加強教學內容創新。以加強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為重點,同時充實豐富的貼近大學生生命發展實際的內容,構建大學生的生命課堂。第二是以生命教育為主體,改進教學方法。採取案例教學、專題討論、辯論、演講、自由發言等靈活多樣的課堂教學方法,增強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4、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創造生命校園。第一是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建立一個健康向上、生動活潑的校園精神文化,為大學生的生命發展創造良好的氛圍。第二是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社團活動。通過組織體育比賽、歌詠比賽、觀看愛國主義影片、書畫攝影展、志願者服務、社會調查等各種校園社團活動和舉辦一些關於生命的專題講座,促進大學生生命的和諧發展。通過這些活動,使大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獲得人生感悟、實現自己生命價值,為大學生生命的全面發展開闢新的道路。

5、加強與家庭和社會的聯繫,構築保護生命的立體網絡。形成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關愛大學生生命發展的“合力",使大學生的生命得到全面、自由、和諧的發展。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要加強高校與家庭、社會的聯繫,調動高校、家庭和社會的一切力量,形成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關愛大學生生命發展的網絡系統,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大學生的生命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鄭曉江.生命教育刻不容緩——從汶川大地震談起[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1)

[2]劉大中.和諧理念下的高校生命教育工作機制淺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1,(10)

大學生生命觀調查報告 篇二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於幫助生命力的正常發展,教育就是主張生命力發展的一切作為。”的確,教育以育人為根本,讓學生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完整的人,這是教育的初衷,也是其最本質和最高的價值與目標。大學生是否有明確的生命意識和正確的生命價值觀,關係到他們一生的命運,也關係到無數家庭的幸福和諧,更關係到國家的前途與未來。所謂生命意識,就是讓個體意識到自己生命的存在,意識到他人生命的存在,意識到世界上一切生命的存在,以及生命間錯綜複雜的聯繫和關係。生命意識是生命認識、生命情感和生命行為的統一。當人們具有生命意識時,他們才會理解生命的價值,從而珍惜生命、保護生命。因此,培養、發展、提升生命意識乃是生命教育的目的。

一、研究設計

1、研究方法

本研究屬於基於定量研究基礎上的解釋性和探索性相結合的研究。研究過程中,通過問卷調查、文獻分析的定量方法來實現客觀描述與宏觀預測;同時,考慮到研究事實的豐富靈活性,輔之自由訪談,以實現對於社會事實的深入細緻理解。

2、樣本的抽取與資料的收集處理

本研究使用的數據來源於2005 年10 月進行的“上海市高校大學生生命意識狀況調查”。該調查的問卷發放、回收及訪談在上海市10 所高校進行。調查的抽樣方式是先選取10 所比較有代表性的大學,然後再在這10 所高校內隨機抽取學生。問卷採用無記名方式,由被調查人員自行填寫,然後再由工作人員收回。

本次調查在10 所大學等量發放問卷1100 份,共回收有效問卷1008 份,有效回收率為91.6% 。全部問卷資料經過核實編碼後,輸入Spss13.0 統計軟件包進行邏輯糾錯處理,並加以統計分析。

3、樣本的基本情況

調查樣本中,男女性別比例適當,涵蓋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和研究生各年級段學生,文科和理工科學生比例比較合理。其中男生佔54.4% ,女生佔45.6% ;文科學生佔38.5% ,理工科學生佔61.5% ;大一學生佔15.0% ,大二學生佔15.2% ,大三學生佔31.9% ,大四學生佔24.1% ,研究生佔13.8% 。

二、當代大學生生命意識狀況描述

1、對生命現象的理解

人總是要認識到某種對象,並具有一定的知識時才有意識,生命意識的核心是生命認識。人對某一生命對象的意識,總是將其納入到客觀事物中去感知、觀察,從而認識到這一生命對象的意義。但凡生命都是有始有終,對生命現象的基本認知就是對生與死的認知。

對於死亡現象,調查顯示,有69.30% 的大學生認為“人死了,生命就結束了,不會再活過來”,有25.10% 的大學生認為死亡是“在這個世界消失,去了另一個世界”,甚至還有5.60% 的大學生認為“人能死而復生”。大學生由於閲歷的增加、各種宗教思想的影響,對此問題的思索更為複雜,更易產生困惑。大學生不再像中國小生那樣對死亡這一抽象概念的認識僅僅停留於機械記憶水平。而這從另一方面也反映我們對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價值觀、人生觀教育的薄弱與缺失。

大學生雖然已經成年,有了一定的生存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較未成年人成熟、自我意識強。然而,當今世界經濟、社會、科技的發展,使大學生面臨着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使他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困境。甚至有的大學生由於缺乏對生命應有的熱愛、尊重和珍惜,一旦遇到挫折和委屈,就會做出極端行為,甚至走上人生的不歸路。調查顯示,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6.80% 的大學生“經常有”自殺念頭,“偶爾有”的佔25.40% ,“沒有”的僅為67.80% ,不到七成;當遭到別人嚴重冒犯時,7.40% 的大學生“經常有”殺死別人的念頭,“偶爾有”的佔27.20% ,“沒有”的為71.10% 。

性別差異和自殺念頭產生頻率交互統計及檢驗表明,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有7.7% 的男生“經常有”自殺念頭,女生為5.9% ,略低於男生。由此可以看出,性別差異和產生自殺念頭頻率並沒有顯著相關。

性別差異和殺死別人念頭產生頻率交互統計及檢驗表明,當遭到別人嚴重冒犯時,10% 的男生“經常有”殺死別人的念頭,“偶爾有”的佔25.9% ,“沒有”的為64.1% 。在女生中,“經常有”殺死別人念頭的佔4.6% ,“偶爾有”的佔16.3% ,“沒有”的為79.1% 。由此可以看出,性別差異和殺死別人念頭產生頻率有顯著相關。

調查顯示,大學生自殺的主要原因居首位的是“生活壓力大”(27.2% ),接下來依次為“看不到前途”(26.6% )、“學業壓力大”(20.6% )、“失戀”(15.4% )、、“其他”(10.2% )。大學生是處於成熟與不成熟、獨立與不獨立之間的特殊羣體,特定的時代背景使他們承受着更加尖鋭的挑戰:他們必須努力完成學業,同時還要關心所學知識能否適應未來需要;必須掌握最基本的專業知識,同時還要具備信息時代獲取新知識的基本素質;必須擁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同時還必須塑造能夠融入和諧社會的健全人格。諸如此類的高期望值,必然給他們帶來心理的緊張和壓力。

2、對生命價值的感知

生命價值,簡言之,就是活得有意義。霍普金斯大學的社會科學工作者曾經對48 所學院的7948 名學生作過一次調查,當問及他們目前最重要的是什麼時,78% 的學生回答他們的首要目標是尋找人生的目的和意義。[2] 本研究對“生命價值”的操作定義首先是肯定自身存在的價值,其次是肯定自己從事的活動的價值,再次是肯定自己之於他人的價值。調查問卷涉及生命價值的項目有:是否自信、對學習生活的評價、朋友關係、生活的主體性等。

(1 )“你喜歡自己嗎?”

是否喜歡自己,是自信的。基礎。調查顯示,67.1% 的大學生喜歡自己,23.1% 的大學生不置可否,還有9.8% 的大學生稱“不喜歡自己”。交叉分析發現,在這個問題上男女生存在性別差異,其中喜歡自己的女生佔68.8% ,男生佔65.6% ,相比較而言,女生更為“自戀”,高出男生近3 個百分點。

(2 )“當你把一件事情做得很糟糕時,你會如何?”

是否自信,還體現在遭遇挫折時,是否仍能相信自己並願意努力克服困難。調查結果顯示,64.60% 的大學生的態度較為積極,認為“沒關係,下次會努力做好”,其中男生佔65.90% ,女生佔63.30% ;27.80% 的大學生因此否定自己,覺得自己“無用”,其中男生佔28.40% ,女生佔27.20% ,性別差異不顯著。年級比較來看,76.90% 的大學一、二年級學生態度較為積極,大學三年級以上對待挫折的態度較為積極的學生為52.30% ,年級差異明顯,低年級態度更為積極,高年級則趨向消極對待挫折和採取無所謂的態度。

(3 )“你有幾個好朋友?”

人際交往,尤其是同齡人之間的交往,也是體現自身存在價值的一個重要方面。調查發現,幾乎所有大學生都有好朋友,並且好朋友的數量較多,擁有超過10 個好朋友的人數百分比最高,佔34.80% ,其次是有3 ~6 位好朋友的,佔34.40% 。

交叉分析表明,具有較多好朋友的大學生經常產生自殺念頭的比率為1.80% ,而沒有好朋友的學生經常產生自殺念頭的比率卻高達26.10% 。因此,培養大學生積極樂觀的性格,營造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利於緩解大學生的壓力,減少大學生自殺機率。

(4 )“你自己能做主嗎?”

生活的自主性和主動性也是體現自身生命價值的重要方面,“自主”指的是自己有決定權,而“主動”則反映積極的生活態度。大學生身心已基本發育成熟,有60.10% 的大學生認為“有自己的主見”,但同時也有28.60% 的大學生“容易被別人的看法左右”,甚至還有2.80% 的大學生“一切聽父母的”。

3、對生活質量的體驗

生活質量(Quality of Life, QOL) 又稱生存質量、生命質量, 它是在WHO 提倡的健康新概念的基礎上構建的,是醫學模式由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變的體現。大學生的生活質量是指大學生現時生活經歷的客觀狀態及其主觀感受。為全面瞭解大學生的生活質量狀況,本次調查作為衡量大學生生活質量的指標有基本心境、對生活的滿意度、日常生活的充實程度等。

快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生活質量。美國心理學家威斯曼用“個人感受”量表測量得出:快樂被感受為生活是充實的體驗。快樂能激勵人前進,積極向上;快樂能使人精神振奮,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快樂能激勵人努力完成任務;快樂能使人承受生活的壓力和負擔,提高經受挫折、克服痛苦的能力和耐力。快樂的人善於適應困境,能在黑暗中尋求光明、等待光明。但在我們的調查中,只有34.7% 的大學生表示“經常很快樂”,58.10% 的大學生“有時快樂有時不”,7.20% 的大學生則“經常不快樂”。

關於“今天有沒有讓你開心的事”,36.50% 的大學生能在平常的一天中感受到快樂的情緒。那些“有開心的事”的大學生,他們的開心大多來自日常的生活,比如“吃了一頓熱乎乎的早飯”、“和朋友一起玩”、“看了炫目的繪畫,令人傾心”、“和男/ 女朋友散步”、“購物”等。但29.20% 的學生直言當天“沒有快樂的事”,還有34.30% 的學生不置可否。一個人快樂與否,取決於他的心態是否積極。生活中並不缺乏快樂,而是缺乏發現的眼睛和感受快樂的心。快樂和生活的滿意度是直接聯繫的,是否擁有快樂積極的心態會對大學生的生活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

根據被訪者所填內容進行歸類,發現大學生的煩惱主要來自四個方面,其中最大的煩惱是“對自己的某些方面感到不滿意”,佔45.10% 。首先是對自己的外貌不滿意,比如個子矮、太胖、鼻子塌等;其次是粗心馬虎;再次是身體或個性方面的某些欠缺,如性格孤僻不愛説話、太笨、結巴等。需要指出的是,這些不滿意都是大學生的主觀感受,與他們的客觀實際情況並無絕對關聯。

第二大煩惱與學習有關,佔21.50% 。學習是大學生羣體最基本的任務,儘管這一壓力的強度有張有弛,並非永恆不變,但由於持續時間很長,其影響之大不可低估。尤其是大學生為了適應社會激烈競爭的需要,必須進一步創造條件,作出進一步努力。他們或是拼搏於考研,或是參加各種技能的培訓班,為的是努力獲取各種“證書”。過多的學習頭緒、過重的學習任務都給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第三大煩惱來自人際交往,佔15.60% ,主要包括和同學鬧矛盾、被人冤枉或嘲笑、受委屈、被人欺負、沒人玩、沒有朋友、怕孤獨等。

第四大煩惱是家庭,佔9.00% ,主要包括父母處處干涉自己、和父母交流困難、父母不瞭解自己、父母關係不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