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生職業職業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94W

學生職業職業調查報告多篇

學生職業職業調查報告篇1

【摘要】當前大多數高等院校已開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但基本還處於起步和探索階段。外交學院針對在校本科學生對“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需求狀況做了全面詳細的調查,本文就學生對開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實際需要、對課程內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了彙總,供即將開設或正在完善就業指導相關課程的同仁參考。

【關鍵詞】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

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已經成為高校教育和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這個問題不僅關係到廣大學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而且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如何更好地利用和發揮大學生羣體的資源優勢和潛能,使他們的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一直是國家、高校和社會非常重視的問題。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和越來越激烈的就業競爭,大學生對就業指導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大學是人生髮展的重要階段,是大學生進入職業生涯的重要準備期。為不斷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幫助學生儘早為就業做準備,引導學生進行長遠的自我發展規劃,以利於他們更好地發揮個人潛質,充分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外交學院對在校本科學生進行了“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需求狀況調查,以此作為開設相關課程的基礎工作。

1.調查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700份,回收568份,均為有效問卷,回收率81.1%。囿於時間限制,我們從回收問卷中抽取了261份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抽取問卷時為兼顧到各個專業、各個年級的學生情況,我們按照從各系各專業各年級回收問卷中抽取約1/2的原則,使得問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抽取的被調查者中,男生126人,女生135人,各自所佔總數的百分率分別為48.3%和51.7%,比較均衡。

2.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

2.1 學習生活規劃:多數學生有動力和目標

“規劃”強調的是制定一定的方向和目標,有比較詳細的打算、計劃以及實施的步驟。“規劃”是一種意識和習慣,有了這種意識和習慣,有助於個人儘早為即將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做準備,能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制定科學合理的規劃,意味着個人成功的機率會更大。對於大學生來説,進行良好的學習生活規劃是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和前提,因為只有把現階段的任務完成好,才能更好地進行長遠的職業生涯規劃。為了解學生學習生活規劃狀況,問卷中我們設計了“你對目前的學習生活有規劃嗎?”一問,61.69%的學生選擇了“有”,19.92%的學生選擇了“沒有”,18.39%的學生選擇了“説不清楚”,這個數據説明學生中的大多數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的自主性、自覺性較強,這與現代大學生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比較自主自由的性格特點有關。同時,這個數據也讓我們看到還有三成多的學生沒有或沒有明確的學習生活規劃,這説明還有一部分學生缺少學習的目標和動力,對目前的學習和生活感到迷茫和困惑。如果這些學生對自身的認識更清楚一些,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更明確一些,他們對於學習和生活的態度將會更積極。

2.2 職業生涯規劃:七成多學生感到迷茫

對於“你畢業之後的打算”的選擇,49%的學生選擇了“就業”,選擇國內升學和出國留學的分別為29%和14%。近年來就業壓力的增大,社會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學歷的期望值有所提高,使得選擇升學和出國留學的學生比例比較高。這組數據還表明絕大多數學生對於畢業之後的選擇都有了初步的打算,沒有打算的學生僅佔7%。

對畢業之後打算的選擇

然而,畢業後有了初步的打算並不等於有了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到什麼領域就業?對想要從事的職業瞭解多少?自己將來的職業角色定位是什麼?還要做哪些準備?研究生畢業或留學生涯結束後,同樣會面臨“就業”。調查統計數據顯示,雖然有80.08%的學生“考慮過將來從事什麼職業”,但是,對於想從事的職業“很瞭解”的僅佔4.6%,“有一點了解”的佔61.69%,“不瞭解”的佔5.75%。可見,對於想要從事的職業及外部職業環境的瞭解和認識,大多數學生還不夠深入。這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為求職做準備造成很大的障礙。

對於“你認為職業生涯規劃有必要嗎”一問,選擇“有必要”、“沒有必要”和“無所謂”的學生分別佔88.89%、3.07%和8.04%,可見,絕大多數學生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然而,與此相矛盾的一組數據是:在問答“你是否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問題時,僅有25.29%的學生選擇了“有”,“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説不清楚”是否有、或是否明確的學生佔了七成多。可見,絕大多數學生認為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有必要,但是又有大多數學生還沒有明確的職業生涯規劃。這個矛盾表明:多數學生對於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還處於迷茫狀態,不知道從何下手。

談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障礙,“缺乏指導”、“缺乏實踐經驗”、“缺乏信息”都是重要的原因,其中,選擇“缺乏實踐經驗”的頻數最高,表明很多學生希望通過參加實習、社會實踐等方式來認識自己、認識職業,從而進行自我規劃的務實態度,同時也表達了學生希望能更多專業實習、社會實踐的機會提供給他們,以進行自我鍛鍊、自我積累的願望。此外,還有不少學生寫下了別的原因:缺乏自信和勇氣;對專業的發展去向不是很清楚;現在的能力與夢想的職業存在差距;理想與現在所學的專業偏差太大;還處於低年級,思想不夠成熟,專業不夠硬;關鍵還是缺乏指導,等等。這些原因一方面表明他們已經在認真地對待和思考這個問題,並且已經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對於他們來説雖然顯得有些遙遠,但是也是很現實和重要的話題;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迫切需要學校提供給他們相關的信息資源、科學的引導和幫助。

2.3 對“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需求

目前,全國多數高校都已經開設了職業規劃指導的相關課程,但基本還處於起步和探索階段。學生對此有多大的需求,他們最想從中獲得什麼,具體開設的內容、形式是什麼,學生對此又有些什麼期望和建議。只有通過調查和研究,回答好這些問題,才能更好地為開設課程做好準備,也才能更深入地完善課程設置,達到課程目標。對此,我們在問卷中設計了相關問題。

(1)是否應該開設課程以及在哪個年級開設比較合適。根據表6和表7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認為學校應該開設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課程,並且佔51.72%的學生認為在大三年級開設此課程更合適,贊同大二年級和大一年級開設的學生分別佔34.1%和11.11%,這説明更多學生認為剛入學的第一年主要精力在於適應大學生活、熟悉環境、熟悉專業;在第二年開始在瞭解一定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開始探索自我、探索未來的發展方向,並開始關注未來的發展方向;而第三年則是通過實踐、實習,以及在瞭解到更多信息的基礎上,通過明確方向來集中精力為第四年的畢業做準備。因此,學生的選擇也體現了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普遍的發展規律。

(2)課程的內容和形式。對於課程應該包含的內容,學生都不僅僅選擇一項,為了能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內容應該是豐富並且對於學生是具有實際意義的。從表8中,我們可以看到,“求職技巧”、“行業、職業、單位的相關信息”、“用人單位的需求信息”、“個性化的職業指導”受學生認可度更高,也有學生寫下別的內容:職業測評或個人就業能力的測評;用人單位對求職者所要求的能力有哪些;他人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都應該共享,等等,都是學生需要的內容。這表明,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期望豐富而務實。

這門課程應該作為專業指導課、公修課、還是公共必修課?對此,學生們更多地都不僅選擇一項(詳細數據見表9),這也表明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這門課程,由於其特殊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形式應該是更為靈活並且是多元化的,因為他的對象是具有發展差異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發展軌跡。因此,有學生希望從專業的角度及其發展方向來明確所學專業的發展趨勢,有的學生希望通過公選課的形式來了解更為豐富的信息,有的學生希望它是必修課(也有的學生註明因為擔心公選課選不上而希望是必修課),不少學生希望以系列講座的形式來及時解決所面臨的難題和困惑。由此也可以看出,對於學生來説,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於他們具有實際的意義,能真正地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困惑,並直接有利於他們以後的就業和發展。

3.對學校開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意見

對這個開放式問題,不少學生認真地提出了意見,總結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要符合學生實際需要。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使得學生和家長都非常關心學校的就業狀況,因此,越來越多的學生剛進大學就會關注專業的發展方向和就業情況,同時在學習生活中他們也需要有明確的目標以增強自身的動力,這使得大多數學生急切地需要相關方面的指導。比如,學生通過以下建議表達了希望:“提早開設,越早越好,為迷茫的學生們指明道路”;“在低年級多進行一些如公務員考試、外交部入部考試、求職技巧等方面的講座,不然低年級很茫然,沒有發展動力”;“從大一抓起,給新生樹立起職業規劃的概念,增強他們在學習中的目標性和緊迫感”;“大一、大二甚至大三學生很迷茫,想有方向支持。”在提出自身需要和希望儘早開設的同時,學生也給這門課程的開設提出了建議,比如“少些大而空的理論課,最好不要過於形式、過於籠統,職業生涯規劃是應該針對個人的優缺點、能力、個性、品行而製作的,所以最好少而精”;“要針對學生專業,就業指導要具體化,有針對性”;“避免過於狹窄,希望提供職業能力測評”;等等,這表明學生對這門課程期望值非常高,希望能實實在在地得到幫助。

(2)提供更多的實習、實踐機會。出於更多地獲得社會職業信息,在體驗中認識職業和鍛鍊自己,從而為今後就業積累更多的資本,絕大多數學生都迫切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參加實習和實踐,例如,不少學生提出“在校學生缺乏工作經驗和對具體工作的瞭解,應多給我們提供實習的機會,並傳授工作經驗,讓我們對未來的職業有感性和理性的認識”、“更多一些的實際模擬活動”、“對學生實習加大力度引導”等類似的建議,這表明學生希望在實習、實踐中積累經驗,儘早為就業做準備。

(3)信息資源和就業指導形式多元化。“信息量更大”、“詳細瞭解往屆畢業生就業去向”、“多舉辦往屆畢業生求職經驗講座”、“開展更多的交流――求職者與用人單位”,這些建議都表明學生希望通過獲得更多相關的信息資源來幫助自己瞭解職業情況和就業形勢,也希望能通過更多的就業指導形式來拓寬對職業的認識,比如與師兄師姐的交流、與用人單位的交流等,以此來更有目標性、更有針對性地為就業做準備。

(4)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繫與合作。“擴大校園招聘的範圍”、“擴大學校的社會影響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用人單位來學校招聘人才”、“雙選會可以更多,考慮不同的時期,比如考研前後,針對不同學生羣體的需要”,學生希望擴大對職業領域的瞭解,減少就業領域的限制,所以建議學校通過多渠道比如挖掘校友資源、加強對外宣傳等方式來更多地向社會推薦學生,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就業市場。

4.結論與建議

通過此次問卷調查,深入地瞭解到學生對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需求和期望,綜合起來,我們提出以下結論和建議。

(1)學生普遍關注就業問題,這是開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的契機。調查顯示出學生關注自身職業發展和就業去向的緊迫意識,他們普遍希望開設相關的指導課程,因此,儘早開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將會受到學生的歡迎,進一步完善有關課程也會更容易得到他們的認可。

(2)開設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責任重大。學生對這門課程表達出了迫切的需要,但同時對之抱有較高的期望值。由於這門課的特殊性,對課程的實踐實效性要求較高,與學生的實際需求聯繫緊密。因此,要備好這門課,上好這門課,真正發揮對學生的重要作用,任重道遠。

(3)開設好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需要與院系專業教師密切配合。各院系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直接面對學生,對於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有更為細緻的瞭解,對於學生的認識和了解也更加深入,這是備好就業指導課的前提。同時,各學科的專業教師對於本專業的發展方向有比較清楚地認識和獨到的見解,因此要把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開設好完善好,需要各部門的密切配合,形成眾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氛圍。

學生職業職業調查報告篇2

一、前言: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在大學生明確自己興趣、愛好的前提下,在認真分析個人性格特徵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專業特長和知識結構,對將來從事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大學生在走向社會前,將現實環境和長遠規劃相結合,給自己的職業生涯一個清晰的定位,是求職就業乃至將來職業升級的關鍵一環。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在於尋找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職業,實現個體與職業的匹配,體現個體價值的最大化。為此必須明確職業生涯規劃的任務,做到有的放矢。

二、調查目的:

隨着大學生就業壓力的加大,各種為大學生“量身打造”的“方法”、“方案”層出不窮。“職業生涯規劃”被證明是一種幫助大學生認識自我、明確目標、制定方案,以達到理想的職業生涯,實現自身人生價值的有效方法。在嚴酷的就業環境下,“職業生涯規劃”熱了起來。許多高校、社會機構紛紛向大學生們推出了報告、講座。但究竟有多少大學生真正瞭解自己,真正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又有多少大學生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知道它的真確步驟,能根具自身與環境情況為自己打造一份合理而又遠大的藍圖。為了探究這些問題,我決定就當前大學生對自身的瞭解程度,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程度等中心進行調查,一探“職業生涯規劃熱”的虛實。

三、問卷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通過網絡進行,為期為五天,共六十五人蔘與了答題本次試卷分為三大部分:

(1)答題者基本情況;

(2)答題者對自身情況的認識程度;

(3)答題者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瞭解程度。

其中答題者的學歷及專業背景為:理科29.2%,工科35.4%,文科29.2%,其他6.2%;大一14人佔21.5%,大二26人佔40%,大三23人佔35.4%,大四2人佔3.1%。從專業背景可以看出,忽略“其它”類不計,文理工三科的成分基本一致,表示無論文理工都對“職業生涯規劃”或自己的人生目標、走向比較關注;從年級可以看出,對“職業生涯規劃”最感興趣的年級,為大二與大三,處於這兩個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個人理想與人生事業目標,所希望從事的職業的漸漸確立時期,也有同學面對這類問題仍在探索,或直接沉浸在迷茫之中。

四、問題分析

(1)設置三、四、五題的目的在於,調查答題者對自身的性格,優勢與劣勢,能力是否清楚。因為認識自我的個性特徵是對自己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基礎。性格是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中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職業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職業有不同的`性格要求。可以依據自己的性格來看出一個職業是否適合自己,這與自身的才能在日後職業生涯的發揮程度,發展的順利程度密切相關。三四五題的結果如下:

第3題您對自己的性格

第4題您對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第5題您對自己的能力

上述三題中選擇“比較瞭解”的答題者均佔大多數,而“非常瞭解”的也有不少,“完全不瞭解”者幾乎沒有。這説明目前大學生對自身的瞭解程度比較好。結果較樂觀,大部分人有為自己做好規劃的基礎。

(2)第七題調查同學們是通過什麼渠道來了解自己的,瞭解自己的渠道的多樣性與正確性有助於對自己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本題中大多數人選擇了“自己體會”(66.2%),而“他人評價”僅有23.1%,沒有人通過“測試”手段瞭解自己。這説明目前學生了解自己的手段太單一,也間接説明了自身與他人在這方面溝通太少,大多數人不願去做測試或諮詢。只通過“自己體會”難免太主觀,不易發現自己的隱藏的優缺點,很難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

(3)六、八、九題主要通過學生對自己本專業,以及對打算從事的職業,行業的確定程度調查學生職業興趣及職業定位(九題)是否明確。興趣是人們積極地接觸、認識和研究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求職者是否具有與所求職位相匹配的興趣,是持續完成工作的重要動力之一。

正確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初步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職業生涯目標在職業生涯規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目標不確定,則必然導致職業生涯之路不規則。典型的表現就是頻繁跳槽,頻繁更換工作,使職業生涯始終在低層次徘徊。調查結果如下:

第6題您知道自己喜歡哪些職業嗎?第8題您是否喜歡現在的專業?

第9題您對自己的將來的發展方向是否明確?

以上結果顯示,大多數同學對自己的愛好,職業定位的確定性處於中游水準(不能説完全不知道)。

(4)第十題“您對自己的打算進入行業的趨勢、背景是否瞭解?”本題限定為第六題選擇“比較瞭解與非常瞭解”同學回答。對於確定了自己方向的同學,深入的瞭解做選擇的行業與職業非常必要,這是真正的實現自己規劃的第一步。本體調查結果:

從上表可以看出對此“非常瞭解”的相當少,“比較瞭解”和“不帶了解”的佔大多數,並基本持平,這説明同學們在這方面有大大加強。要落實職業生涯規劃,實現自己的夢想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5)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鬥才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第十二題“您在大學中的學習生活中有明確的目標嗎?”本題數據: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都有清晰的目標,但是很多的都是短期目標。明確的目標和興趣一樣,是努力和追求成功的動力。有明確的目標才能夠不渾渾噩噩的度日,才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才能清楚自己每個階段的任務。

(6)第十三、十四題“您知道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嗎?”“您認為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重要嗎?”這兩題主要調查“職業生涯規劃”在大學生心中的分量以及瞭解程度。本題數據如下:

十三題十四題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目前大學生普遍認為“職業生涯規劃”非常重要,認為其“不重要”

學生職業職業調查報告篇3

當今,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個時髦的話題,許多大學開設了相關的課程或是專題報告與講座,網絡上也大肆炒作,一時間職業生涯規劃成了大學畢業生最為關注的熱點之一。但不少大學畢業生還沒有真正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確切含義,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瞭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程序,缺乏進行規劃的具體技巧。所以不少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或冷眼相對,或茫然無以適從,或使規劃流於形式,或不顧主客觀條件任意隨自己的興致來"規劃",這都會導致職業生涯規劃的應有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職業生涯規劃及其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設計的目的絕不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達到與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為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大學生首先要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職業生涯活動將伴隨我們的大半生,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才能實現完美人生。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一,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①引導你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你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並使其持續增值;②引導你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③使你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④引導你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⑤引導你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索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⑥使你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你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第二,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

生涯發展要有計劃、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運",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生涯受挫就是由於生涯規劃沒有做好。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始,古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

當今社會處在變革的時代,到處充滿着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流程與主要內容

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必須按照職業生涯設計的流程,認真做好每個環節。職業生涯設計的具體步驟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評價

也就是要全面瞭解自己。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幹什麼、在眾多的職業面前我會選擇什麼等問題。

2、確立目標

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通常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鬥才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3、環境評價

職業生涯規劃還要充分認識與瞭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瞭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

4、職業定位

職業定位就是要為職業目標與自己的潛能以及主客觀條件謀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職業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為依據的。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專業與職業的匹配等。職業定位應注意:①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係;②比較鑑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③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職業;④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

5、實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要有具體的行為措施來保證。沒有行動,職業目標只能是一種夢想。要制定周詳的行動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實這一行動方案。

6、評估與反饋

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與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個規劃流程中正確的自我評價是最為基礎、最為核心的環節,這一環做不好或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整個職業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問題。

職業錨對大學畢業生職業規劃的啟示

職業錨的概念是由美國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認為職業規劃實際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在根據自己的天資、能力、動機、需要、態度和價值觀等慢慢地形成較為明晰的與職業有關的自我概念。隨着一個人對自己越來越瞭解,這個人就會越來越明顯地形成一個佔主要地位的職業錨。所謂職業錨就是指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他或她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正如"職業錨"這一名詞中"錨"的含義一樣,職業錨實際上就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一個人對自己的天資和能力、動機和需要以及態度和價值觀有了清楚的瞭解之後,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職業錨到底是什麼。施恩根據自己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要想對職業錨提前進行預測是很困難的,這是因為一個人的職業錨是在不斷髮生着變化的,它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探索過程所產生的動態結果。

有些人也許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職業錨是什麼,直到他們不得不做出某種重大選擇的時候,一個人過去的所有工作經歷、興趣、資質、性向等等才會集合成一個富有意義的模式(或職業錨),這個模式或職業錨會告訴此人,對他或她個人來説,到底什麼東西是最重要的。施恩根據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種職業錨:

1、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

具有較強的技術或功能型職業錨的人往往不願意選擇那些帶有一般管理性質的職業。相反,他們總是傾向於選擇那些能夠保證自己在既定的技術或功能領域中不斷髮展的職業。

2、管理型職業錨

有些人則表現出成為管理人員的強烈動機,承擔較高責任的管理職位是這些人的最終目標。當追問他們為什麼相信自己具備獲得這些職位所必需的技能的時候,許多人回答説,他們之所以認為自己有資格獲得管理職位,是由於他們認為自己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1)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確定的情況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人際溝通能力(在各種層次上影響、監督、領導、操縱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際危機面前只會受到激勵而不會受其困擾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較高的責任壓力下不會變得無所作為的能力)。

3、創造型職業錨

有些大學生有這樣一種需要:建立或創設某種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一件署着他們名字的產品或工藝、一家他們自己的公司或一批反映他們成就的個人財富等等。

4、自主與獨立型職業錨

有些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時似乎被一種自己決定自己命運的需要所驅使着,他們希望擺脱那種因在大企業中工作而依賴別人的境況,因為,當一個人在某家大企業中工作的時候,他或她的提升、工作調動、薪金等諸多方面都難免要受別人的擺佈。這些畢業生中有許多人還有着強烈的技術或功能導向。然而,他們卻不是到某一個企業中去追求這種職業導向,而是決定成為一位諮詢專家,要麼是自己獨立工作,要麼是作為一個相對較小的企業中的合夥人來工作。

5、安全型職業錨

還有一部分畢業生極為重視長期的職業穩定和工作的保障,他們似乎比較願意去從事這樣一類職業:這些職業應當能夠提供有保障的工作、體面的收入以及可*的未來生活。這種可*的未來生活通常是由良好的退休計劃和較高的退休金來保證的。對於那些對地理安全性更感興趣的人來説,如果追求更為優越的職業,意味着將要在他們的生活中注入一種不穩定或保障較差的地域因素的話,那麼他們會覺得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中維持一種穩定的、有保障的職業對他們來説是更為重要的。對於另外一些追求安全型職業錨的人來説,安全則是意味着所依託的組織的安全性。他們可能優先選擇到政府機關工作,因為政府公務員看來還是一種終身性的職業。這些人顯然更願意讓他們的僱主來決定他們去從事何種職業。

職業錨理論對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帶來了許多啟示:

首先,職業生涯規劃要進行自我定位。

自我分析、自我定位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首要環節,它決定着個人職業生涯的方向,也決定着職業生涯規劃的成敗。求職之前先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之前先要進行準確的自我定位。先要弄清自己想要幹什麼、能幹什麼,自己的興趣、才能、學識適合幹什麼。可通過自我分析與可*的量表工具的測量,評估自己的職業傾向、能力傾向和職業價值觀,這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

其次,職業生涯規劃是一個動態變化過程。

當今社會處於激烈的變化過程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也要相應地改變,打破傳統的"一業定終身"的理念,就業、再就業是大趨勢,職業生涯規劃也隨之根據各種變化來調整。所以環境的變化導致自我觀念的變化,反映到職業生涯規劃上來,就不能一次把終生的職業生涯的每一個具體細節都確定下來。

再者,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點內容是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與職業適應。

從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來看,職業生涯發展經歷了不同時期,一種觀點認為職業生涯的階段主要可分為:①職業準備期:職業準備期是形成了較為明確的職業意向後,從事職業的心理、知識、技能的準備以及等待就業機會。每個擇業者都有選擇一份理想職業的願望與要求,準備充分的就能夠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順利地進入職業角色;②職業選擇期:這是實際選擇職業的時期,也是由潛在的勞動者變為現實勞動者的關鍵時期。職業選擇不僅僅是個人挑選職業的過程,也是社會挑選勞動者的過程,只有個人與社會成功結合、相互認可,職業選擇才會成功。③職業適應期:擇業者剛剛踏上工作崗位,存在一個適應過程,要完成從一個擇業者到一個職業工作者的角色轉換。要儘快適應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環境、工作方式、人際關係等。④職業穩定期:這一時期,個人的職業活動能力處於最旺盛時期,是創造業績、成就事業的黃金時期。當然職業穩定是相對的,在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人才流動加快的今天,就業單位與職業崗位發生變化是很正常的。⑤職業結束期:由於年齡或身體狀況原因,逐漸減弱職業活動能力與職業興趣,從而結束職業生涯。

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側重點在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職業適應三個階段。大學生要對職業進行物質、心理、知識、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準備,還要根據各方面的分析與自己的職業錨合理客觀地對職業做出選擇。對即將踏入的職業活動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預期,包括工作的性質、勞動強度、工作時間、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級關係都要快速適應,迅速成為一個成功的職業者。

學生職業職業調查報告篇4

不少大學畢業生還沒有真正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確切含義,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瞭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程序,缺乏進行規劃的具體技巧。所以不少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或冷眼相對,或茫然無以適從,或使規劃流於形式,或不顧主客觀條件任意隨自己的興致來"規劃",這都會導致職業生涯規劃的應有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職業生涯規劃及其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設計的目的絕不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達到與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為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大學生首先要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職業生涯活動將伴隨我們的大半生,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才能實現完美人生。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一,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

① 引導你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你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並使其持續增值;

② 引導你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

③ 使你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

④ 引導你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⑤ 引導你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索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

⑥ 使你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你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第二,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

生涯發展要有計劃、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運",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生涯受挫就是由於生涯規劃沒有做好。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始,古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

當今社會處在變革的時代,到處充滿着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職業活動的競爭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後。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脱穎而出並保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打無準備之仗。而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不是首先坐下來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是拿着簡歷與求職書到處亂跑,總想會撞到好運氣找到好工作。結果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資金,到頭來感歎招聘單位是有眼無珠,不能"慧眼識英雄",歎息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部分大學畢業生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與重要性,認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學識、業績、耐心、關係、口才等條件,認為職業生涯規劃純屬紙上談兵,簡直是耽誤時間,有那時間還不如多跑兩家招聘單位。這是一種錯誤的理念,實際上未雨綢繆,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標之後再把求職活動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經濟、更科學。

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流程與主要內容

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必須按照職業生涯設計的流程,認真做好每個環節。職業生涯設計的具體步驟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自我評價

也就是要全面瞭解自己。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幹什麼、在眾多的職業面前我會選擇什麼等問題。

2、確立目標

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通常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鬥才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3、環境評價

職業生涯規劃還要充分認識與瞭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瞭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

4、職業定位

職業定位就是要為職業目標與自己的潛能以及主客觀條件謀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職業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為依據的。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專業與職業的匹配等等。職業定位應注意:① 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係;② 比較鑑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③ 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職業;④ 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

5、實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要有具體的行為措施來保證。沒有行動,職業目標只能是一種夢想。要制定周詳的行動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實這一行動方案。

6、評估與反饋

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與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個規劃流程中正確的自我評價是最為基礎、最為核心的環節,這一環做不好或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整個職業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問題。

學生職業職業調查報告篇5

90年代新好青年,獨生子女第一代……現在的大學生們即將走上工作崗位。11月20日後,各招生單位將會蜂擁進入各高校搶人才。那麼究竟大學生們最喜歡去什麼企業?他們的就業價值觀是什麼?他們怎麼找工作?最近,由教育部主辦的《中國大學就業》雜誌所做的一份《首屆大學生就業首選企業調查報告》就對此給出了答案。

大學生最希望從事什麼職業?

不同單位之間存在着各種差別,而同一個單位內部職位也是千差萬別的。就像計劃經濟時代工廠裏“坐辦公室”與“進車間”一樣,這中間不僅有工作環境、工作待遇的差別,同時還有工作地位的差別。這次調查的職業問卷欄中專業技術(26%)、管理(24%)和策劃(19%)等位於前列,而這三種職業也是目前社會上比較吃香、發展前景較好的,現在大學生在職業的選擇上更加趨於實際,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理想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職業價值觀方面大學生對社會的趨同。其結果必然造成學生擇業期望值居高不下,擇業與畢業生本身之間存在着一定的距離。

前三位之下順延為銷售人員8%、行政人員8%、公關人員7%、財務人員4%和其他4%。

大學生選擇職業的標準是什麼?

高校學生職業價值觀隨着社會的發展近幾年有了較大的變化。據1995年浙江大學學生就業價值調查和1996年《北京大學生畢業生的調查》,收入高是影響畢業生選擇職業的第一因素。而對這次大學生首選企業調查結果分析表明,影響畢業生就業的第一因素為發展前景(19%),其次為施展才幹(18%)、薪酬福利(16%)。雖然收入(薪酬福利)依然是影響畢業生選擇就業的主要因素,但已退居第三位。這種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是雙方面的,對學生來説,就業的心態理性化,心理上比較穩定;對用人單位來説,則個人事業發展前景上更多,變提供高薪福利為提供人才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從而迎合畢業生在事業成功和實現個人價值上的追求。

除前三位外,工作環境佔13%、經濟效益佔11%、所在城市佔9%、專業對口占4%、出國機會佔4%、解決户口占4%、知名度佔2%。

大學生最願意去哪個城市工作?

在吸引人才的城市中,傳統的三強依然沒有改變,只是上海已取代北京成為有吸引力的城市,32.37%的大學生將它作為第一就業目標,北京(27.67%)和深圳(12.13%)緊跟其後,廣州、大連等城市也是大學生比較嚮往的就業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上海憑其獨特的城市魅力和人才政策的調整走在了其他城市的前面。

地位排行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廣州6.85%、大連5.01%、西安1%、重慶0.94%、武漢0.52%以及其他城市共佔13.79%。

大學生想掙多少錢?

大學生對職業的報酬最直接的認識就是工資待遇。在調查數據中大學生對工資待遇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異性,工資底線從300元到4000元以上不等。如果我們考慮一些專業、學歷的差異以及地區間的差異,依然可以認為,文科不及理工科,本科生不及研究生,發達地區、大城市的學生工資要求遠遠高於其他城市和西部地區學生的要求。

本次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們對薪水的要求並不低,在回答“您求職要求的工資底線”時,近六成(56%)人的選擇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間,工資底線平均值為2244.6元。19.59%的人可以接受自己的工資在1500-xx元,認為-3000元比較合理的佔20.94%;另外,希望自己的月薪在3000元到4000元的佔17.22%,希望在每月4000元以上高收入的人數和1000-1500元其中認為每月能掙4000元以上的與希望值在1000-1500元的大學生數量相當,各約佔15%。只有9.4%的人滿意每月1000元以下的工資。

據國家城調總隊的xx年全國抽樣調查資料表明,在全國36個大中城市中,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是深圳,人均為21577.24元。我們僅與深圳進行比較,他們的平均月收入也不過1798元,可見,大學生對自己薪金的期望是比較理想化的。

大學生,一定得“專業對口”嗎?

那句成語“學以致用”在找工作中似乎沒有得到太多體現。當問到大學生對“專業對口”的看法時,44%的人回答“找工作儘量專業對口,但不必強求”。30%的人認為“專業並不重要,只要工作合適就行”,也就是説有近3/4的人並不強求專業要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學了4年的專業知識。而認為“應該專業對口,在工作中發展自己的專業知識”的人只有兩成。甚至為了某種原因願意放棄專業的佔5%。經常聽到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生説,最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

第一個單位能留大學生多久?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職業穩定性相對來説在1-3年。充滿着機遇和挑戰的時代,死守飯碗已經成為過去時,不跳槽才難。

當被問到“您打算在第一個單位工作多久?”時,25%的人回答1-2年,29%的人回答2-3年。6%的人回答3-4年。還有18%的人回答在“合同期內”,如果按照通常情況下大學生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為5年的話,再加上還有2%的人只想在第一個單位工作“一年以下”,5年之內會有70%的人離開第一份工作。希望“儘量穩定下去”的只有兩成。

大學生們希望多大歲數功成名就?

59%的人希望能在28-35歲間打拼出一番事業。20%的人希望成功時間是25-28歲。大部分人期望的成熟期集中在25-35歲間。在35-45歲間磨練有成的佔9%,無所謂的佔9%,希望25歲以下年少即得志的佔2%,希望自己在45歲以上才成功——宛如姜太公垂釣遇文王者最少,只佔1%。

大學生找工作準備什麼?

大學生們清楚地定位了自己應該具備的個性品質,他們認為企業看重的個性應該是“勇於創新”(18%)、踏實(17%)、合作(16%)、樂於參與競爭(10%)等,與信息時代倡導的個性特徵相吻合。

而面試是將這些自信和氣質的外在化體現。要做好充分的物質準備。1/4的人覺得在求職過程中最有必要購置的是“面試服裝”,22%的人覺得手機是必不可少的,還有15%的人一定會在找工作過程中添置bp機,13%的人會特意購買電腦,當然書籍(8%)、上網卡(6%)、化粧品(3%)等也是不可少的。他們為找工作做了預算,四成人準備花500-1500元,還有23%的人準備花1500元以上,只有8%的人準備花100元以下。

學生職業職業調查報告篇6

圖書館學畢業的學生到底到哪裏去了?三個大的方面:圖書館,考研、出國,其他。其他是指就業未在圖書館的。這幾年變化的一個趨勢,從02-xx年,到圖書館的趨勢有所下降,不去圖書館的有所上升。

有些人認為圖書館學教育適應面很廣,這一點我不敢苟同。圖書館學學生大量不去圖書館,不能説是圖書館學教育的成功。

畢業的碩士生的去向,從這個圖來看,48%到圖書館。還有一些教學,14%。還有13%的讀博或者出國。25%其他行業。研究生是報了這個志願,為什麼還有25%的學生去了其他行業,值得我們思考。

圖書館學專業教育與職業需求調查

這些年圖書館新進的員工中,圖書館學專業的學生偏少。圖書館學畢業在圖書館任職情況來看。怎麼發揮圖書館學畢業的專業特長,還是值得領導者思考的問題。

從圖書館學畢業發揮作用的情況來看,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發揮作用最好的崗位是分類編目,其次是文獻採訪和參考諮詢。圖書館學畢業難以發揮作用的崗位是系統和網絡維護和軟件開發,還有一些是流通閲覽。雖然流通閲覽是佔比例最多的崗位,還是有一些館長認為他們沒有很好地發揮作用。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圖書館學畢業生不能勝任所在崗位工作的原因:

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學得不繫統、不紮實;

圖書館學專業的課程設置與圖書館實踐脱節;

圖書館學專業知識陳舊,跟不上圖書館實際發展的需要;

圖書館學課程太偏重理論性、方法與技術的內容偏少;

圖書館學專業學生缺乏其他學科知識背景。

對圖書館學專業的畢業生的工作表現請館長進行了評價。認為他們圖書館學專業知識優秀的佔61%,不斷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88.6%,其次是團隊精神與溝通協調能力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錄用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的研究生 32.54%。

調查設計了一個問題:如果貴館招收從事專業性工作的新員工,在求職者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您更傾向於?共設計了5個選項。共有112份問卷參與回答了此問題。錄用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的本科生 30.95。不考慮專業背景,關鍵看能力 20.63%。

圖書館學專業畢業生對圖書館職業的滿意程度,47%滿意,51%基本滿意,不滿意的只有2%。

圖書館員眼中的職業競爭力,認為不斷地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是最多的,跟對館長的調查一致。不斷學習和獲取新知識的俄能力,還有過硬的專業技術工作能力。圖書館學專業畢業認為自身從事圖書館職業的優勢是系統的的圖書館學知識。

圖書館學專業課程與圖書館員的職業競爭力,方法類的課程,圖書館員們認為非常重要,接受過圖書館學專業教育的人可能理解得更深一些,圖書館學專業教育不是一種職業培訓。專業課程對於職業競爭力的重要程度來看,他們認為實用性強是最重要的。還有就是課程內容新穎。

最後一個是,不同教學形式對圖書館員職業競爭力的影響。最有收穫的教學方式是課程實習。最不看重的是畢業論文。

畢業生對圖書館學專業教師應該具備的素質提出意見。認為最多的是要掌握本學科的前沿知識。加強實踐知識也是佔比例比較多的。

學生職業職業調查報告篇7

一、前言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儘管如此,大學畢業生數量仍在逐年上漲,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而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此,我們小組的成員對身邊的同學就職業生涯規劃問題展開了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調查內容: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情況。

調查目的:瞭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情況,提高大學生規劃職業生涯的意識。調查方法:通過網上派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統計分析。

二、本次調查意義

當今社會正處在變革的時代,到處充滿激烈的競爭,職業活動的競爭尤其突出。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脱穎而出並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但是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相對薄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加強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勢在必行。

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個人意義有以下幾點:首先,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大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從而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其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大學生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從而合理利用學習時間和學習資源。再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可以使職業目標和實施策略瞭然於心,並便於從宏觀上予以調整和掌控,能讓大學生在職業探索和發展中少走彎路,節省時間和精力。最後,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能對大學生起到內在的激勵作用,是大學生努力學習、不斷奮鬥的動力,同時也能促進大學生不斷完善自我。

另一方面,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也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首先,規劃職業生涯有利於大學生建立科學正確的擇業觀。許多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就是因為他們眼高手低,沒有看清就業形勢,沒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其次,規劃職業生涯有利於提高就業市場配置的成功率,降低離職率。大學生對職業目標相對模糊,自我認識不足造成就業市場配置率低。同時,部分大學生盲目就業和擇業造成人職不匹配,草率跳槽,使得離職率不斷攀升。最後,規劃職業生涯有利於降低就業壓力。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就能夠儘早為就業做準備,有針對性的提高自己的某項技能,從而在畢業時能夠積極應對企業的考驗。

綜上,我們小組就這個問題進行了一次調查,在此基礎上分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與形成原因,並提出一些建議,以達到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減輕大學生就業壓力的目的。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大學生對未來有無規劃?有又是如何規劃的?

從從問卷1、2題調查統計結果可知,約74%對的大學生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的規劃”,其中有“長遠大致或細緻規劃”的同學佔63%,而有“長遠或短期細緻規劃”的同學只有27%。這一結果顯:當代大學生對自己人生的規劃意識是較強的,但是在細緻規劃未來這點還有待加強。比較細緻的規劃大學生的未來有利於幫助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實現目標的決心,有利於大學生收穫一個美好的未來。

(二)大學生對未來規劃的理解以及途徑是什麼?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的大學生認為做事前規劃是有必要的。近半數的同學“大致瞭解職業生涯規劃”,其主要了解途徑是學校的宣講;有39%的同學“不太瞭解或不瞭解職業生涯規劃”。這一結果説明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瞭解的較少且不夠全面,學校應進一步加強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宣講力度,同時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課外閲讀、影視報紙媒體等方式加強同學們對職業規劃認識的廣度和深度。

(三)大學生對自己生涯的部分具體規劃情況

70%的大學生“想或已經選擇第二專業”以加強自身的工作能力,説明大學生對嚴峻就業形勢有所認識並通過提高自身能力以適應社會需求。大學生對畢業後“考研”、“出國”、“就業”的選擇較為相當,分別約佔總人數的1/3,在此特別提醒打算畢業後出國的大學生要注意自身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家庭經濟能力。70%的大學生在選擇工作時“優先考慮工資、福利和個人發展空間”。69%的大學生認為“選擇工作以自己決定為主”,認為“選擇工作以父母建議為主”的同學只有12%,説明大學生們的獨立自主意識較強,但是建議大學生們在選擇工作時也應辯證的聽取父母建議和接受學校的引導。這有利於加強大學生了解社會對工作崗位的需求狀況,幫助大學生選擇自己勝任的工作崗位、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實現人生價值。

(四)大學生在職業規劃中的憂慮以及其相應的解決的方式

68%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生涯規劃的前景“壓力與希望並存”,只有少部分約4%的大學生對大學生生涯規劃的前景“不清楚”。而且87%的大學生面對目前緊張的就業情況寄希望於“自己能力的提升”。這説明絕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認識比較全面,並且選擇了正確的並且是最有效的解決途徑即加強自身能力。我們認為,大學生作為年輕的一代、是充滿生命力的一代,應該增強自己對未來的信心,相信自己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對未來有美好的憧憬。

四、建議

根據問卷調查與結果分析,我們發現了大學生生涯規劃中展現的一系列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國家方面

(1)國家要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國家應加強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擇業觀的宣傳與教育,讓大學生認識到實現社會價值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的重要地位,更深地考慮社會需求,並結合主觀條件與客觀實際規劃職業生涯,從而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2)國家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況制定積極的就業政策,增加就業崗位,創造穩定的就業環境。從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近半數學生擔心的就業問題是客觀環境艱難。因此,國家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就業政策,才能從從本質上改變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

(3)國家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並加強宣傳力度,保證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與社會上有經驗的工作者都能夠平等的進入勞動力市場。

(二)學校方面

(1)學校應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更多開展相關課程講座,進一步加深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瞭解並引起大學生的重視。

(2)學校應注重培養大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學校在傳授大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要增加應用性課程,為大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從而減輕大學生在規劃職業生涯時對自身實踐不足的憂慮。

(3)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多學習課外知識。

(三)大學生自身方面

(1)大學生一定要注重職業生涯規劃做好充分的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大學生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職業傾向等,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並明確實現目標的方法、途徑,使自己在成長成才的道路上儘可能地少走彎路。大學生在校期間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就業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

(2)大學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調查結果表明,很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實力有所擔憂,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在學習中完善與發展自我,打造屬於自己的創新精神和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汲取書本以外的營養,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

(3)大學生要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在十餘年的求學生涯中,我們充分接觸社會的機會比較少,所以,大學生要積極主動地進行社會實踐,以增強自己的適應能力。

(4)大學生要增強自主創新的能力。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很多大學生會選擇自主創業。自主創業能夠減輕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但是自主創業也有更高的要求,其中創新能力是最重要的一點。

(5)大學生要培養責任意識。這需要大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從小事做起,在社團活動、班級工作中勇於承擔責任。大學生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責任感,能夠為自己的求職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五、結語

由於調查範圍有限,加之小組理論水平還有待提高,對有些問題的認識不夠深刻,因此反映的問題是否具有普遍性、提出的對策是否具有科學性還有待驗證。但是,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瞭解了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現狀,為老師以及學校提供資料,有利於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制定計劃,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選擇職業就是選擇人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可以使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也能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通過本次對大學生生涯規劃的調查分析,希望大學生能夠提高競爭意識,儘早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為進入社會做好準備。在此祝願廣大大學生,擁有一個輝煌的職業生涯。

學生職業職業調查報告篇8

一、自我分析

1、我的性格:我很開朗,很外向,十分擅長與人溝通。能夠在短時間內結交他人,使他人注意並瞭解我。可以説我是一個氣場很強的女孩兒。而且對他人的言語敏感度很強,能夠在短時間內反應出別人字裏行間的語義。但是,我過於倔強,過於自我,不願意聽從別人意見,不喜歡受他人擺佈。,一旦自己可以勝任一項工作,就不願他人插手。

2、我的事業傾向:由於我們家裏的緣故,我從高中就開始獨立管理一個小型商場,而且覺得自己很喜歡並擅長這個工作。而經過一系列的測試,我是企業型,適合從事企業管理,銷售,談判,律師等工作。

3、我的家庭狀況:小型城市,父親自己創業,有多家商場和幾項工程,主要經濟來源是商場,和做工程。有自己的教育存款,足夠完成學業。母親是老師,父母從小對我管理很嚴,期望很高。

4、我的人脈資源:因為我從國小到高中一直是班長,高中也一直擔任學生會主席,大學也在學生會任職。而且初、高中一直在快班,同學都是多輪選拔來的精英,現在一般都就讀於全國前三十五所名校之內。並且我和同學關係都特別好,所以這是很寶貴的一筆財富。爸爸在社會上的朋友在中國個大城市、美國、澳大利亞、新加坡、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均有,為我留學、工作打下很堅實的基礎。我的親戚們,不僅可以給我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更是我經濟和關係上堅強的後盾。

二、我現學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的就業前景。

專業介紹: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是以信息領域為背景數學與信息,管理相結合的交叉學科專業。該專業培養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數學基礎,能熟練地使用計算機,初步具備在信息與計算科學領域的某個方向上從事科學研究,解決實際問題,設計開發有關軟件的能力。

畢業生在畢業以後,大概有以下就業方向:

1、可以在信息與計算科學、計算機信息處理、經濟、金融等部門從事研究工作。

2、專業從事應用軟件的開發程序的編寫

3、是在管理部門從事一些實際應用、開發研究工作。

4、或從事數學與計算機方面的教育工作;

5、或轉業從事管理工作。

三、我選擇的職業——it企業部門經理——到it企業的的經理——最終做到it企業ceo

ceo定義:席執行官(chiefexecutiveofficer,縮寫ceo)是在一個企業中負責日常經營管理的最高級管理人員ceo的主要職責是:

1、對公司的一切重大經營運作事項進行決策,包括對財務、經營方向、業務範圍的增減等;

2、參與董事會的決策,執行董事會的決議;

3、主持公司的日常業務活動;

4、對外簽訂合同或處理業務;

5、任免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

6、定期向董事會報告業務情況,提交年度報告。

ceo的其他職責還可以包括樹立、鞏固或變更企業文化,團隊建設等等。

ceo近年來多為管理、經濟學、法學等方面專業的知名人士。

四、走近ceo的人生步驟

我19歲,大一。主修數學,計算機。大一、期間把專業課,數學計算機等學好,爭取拿到專業一等二等獎學金,即使拿不到,專業課也都要在八十五分以上。

大一,即這個暑假,在北京環雅把雅思考到7分左右,拿到一個語言成績。大二三月份申請美國狄克森大學的交換生,讀工商管理專業一年,並一定要拿到它所承認的雙學位,既能應用自己的數學方面的知識,又可以補充自己管理知識的不足。

大二選修商法,並不能以選修課對待,一定要掌握儘可能多的商法知識,並儘可能瞭解關於國際法的知識。並且不計學分,儘量多選擇軟件專業選修課,對軟件有充分的瞭解。大二暑假走之前,去儘可能大的企業實習,瞭解企業管理人員的工作流程,以及其素質要求。

大三在美國,不僅要好好學習管理知識,更要好好練習自己的英語,為將來考gre,再出國讀研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四回來,繼續在學校完成學業,拿上學位證,並準備考託福和gre。之後回美國讀研,讀市場營銷,瞭解企業和市場的運作方式和規則。碩士畢業後選擇回國,因為畢竟父母在這邊,而我是女兒,他們為了我一生,他們不出國,我的根就在中國,一定要回來。回國後第一年不遺餘力的為自己爭取去大企業實習的機會,即使沒有報酬。

五、我選擇的原由

我自身有很強的溝通和判斷能力,一直學習理科,有很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自身有很強的數學基礎,對經營和管理有很強的興趣,並有這方面的經驗;對法律不排斥,並且願意去了解;英語一直很好,大學聯考132分,且預感和速記能力較強;從小在爸爸的影響下相對同齡人有更強的處事能力;長期擔任班長,學生會主席等職務,有領導能力與組織能力;家裏有一定的經濟和人脈基礎,可以為我提供留學、實習和工作的基礎;而且這一直是我夢想的職業,我會很努力很積極的去追求

六、我要克服的困難

1、過於自信和倔強的性格,學會謙虛謹慎——在學生會工作,儘可能提醒自己多去聽取別人的想法和見解。

2、有些虛弱的身體——每天好好吃飯,堅持鍛鍊,早睡早起。

3、一直以來的優越感——多於強人接觸,學習,更瞭解人外人,天外天!

4、有些匱乏的法律知識——去聽法學院的知名教師的課,多讀相關書籍。看法律報紙等。

七、遠期目標的近期學習計劃

早:6:30起牀晨讀,讀新概念二,增強加快口語。

上午:8:00——12:00一般是四節數學課,認真做筆記,主要偏聽邏輯思維和計算方法。

中午:12:40——1:40午睡(20xx關於水污染的調查報告)一個小時,保證下午的學習效率。

下午:2:00——4:00倆節軟件課,下課後去機房自己操作一次。

晚上:7:00——22:30預習複習,讀類似於《分析蒙牛的十年》等企業的書籍。

23:00睡覺。

週末:

1、去環球雅思練口語

2、去國家圖書館讀書

3、利用同學關係去周邊名校多聽好的講座。

目前,雖然我離目標還很遠,但是我在一步一步靠近它。我會努力去做,為了自己的人生,為了父母的期望,為了花開的那一刻,所有的澆灌都值得!

用汗水澆灌夢想,它在青春裏發芽,拔節,生長,成熟。我也在青春裏,努力,付出,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