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老人生活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5.85K

老人生活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2022年關愛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範文

在xx縣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晉城、雙鳳等代表團李豔秋、馮小軍代表,提出了《關愛空巢老人》的議案。面對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的現狀,對空巢老人這一特殊羣體的特別關愛,縣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認真踐行黨的羣眾路線,組織了七個調研小組,開展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引起了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縣人大機關也積極開展系列關愛空巢老人活動,送醫送藥、送款送物、幫扶慰問,並組織駐縣的各級人大代表參與到關愛空巢老人、化解民生難題的活動中,充分彰顯了xx人大關愛空巢老人的為民情懷、化解民生難題的履職舉措、代表人民利益的工作性質。現就xx縣關愛空巢老人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縣空巢老人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據實地調研,全縣共有60歲以上老人13.27萬人,其中空巢老人5.1萬人,這些老人80%以上都身患高血壓、心臟病、癌症病、糖尿病、偏癱、老年痴呆、耳聾眼瞎以及其他慢性病,他們過着“重病纏身無錢治,是死是活無人問,生活居住無人管,遇到難事無人幫”的窘困淒涼日子。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情況和問題。

一是重病纏身,治病較難。空巢老人在70歲以上的95%都患 有上述各種疾病,因居住偏僻,行走不便,無人聯繫,加之經濟困難等諸多因素,使得治病艱難;再者村級衞生站名存實亡,缺乏有效監管,全縣611個村, 僅有近十分之一的村衞生站符合標準,其餘的設備簡陋,或擺在家中當“副業”,還有的鄉村醫生常住場鎮開診所,有的長期在外掙錢,離崗離職不盡責,有的年老多病,根本無法行醫;有的村上不管,放任自流,報酬照領等。醫生因患得患失,不在崗位履職,使治病難的問題更加突出。

二是生活孤獨,死活無人知曉。因外出打工人員多,有的村社院落只有兩三户人家,三四個“空巢老人”居住,平時很少往來,生瘡害病無人知曉。如金山鄉三村九社74歲老人張澤舉,因突發腦溢血病,一天晚上幾次從牀上暈倒在地,後被小孫子發現後求助鄰居送往醫院才得救。近年來,雙鳳、義興等地先後發生過痴呆老人出走後下落不明者有之;槐樹、多扶等地還發生過老人病死家中腐爛發臭後才被發現有之;古樓、晉新等地發生老人因病未及時施救而亡者有之。這些悲景慘事,真的讓人觸目驚心。

三是生活無助,寂寞無奈。因年老多病體弱,有錢也難買回生活品,致使生活枯燥無保障;未實施人飲工程的地方,因挑不起水,老人吃水都困難;因居住分散且偏僻,老人十天半月無人説話,只好與貓狗作伴;還因有的地方電視信號不好,廣播不通,老人文化生活枯燥乏味、寂寞冷清、無助無奈。

四是子孫不孝,生活淒涼。空巢老人中有的因子女不盡贍養義務,外出打工長期不與老人聯繫;有的因打工效益不好,也不給錢給物,撒手不管;有的甚至消息全無,杳無音信。這類雖為數不多,但情況極差,生活艱辛淒涼,僅靠“低保”、“農保”過日子,若生了病,只好等死。

五是空巢老人苦中熬,個個期盼受關愛。一盼加大尊老愛老宣傳教育,營造尊老愛老良好風氣;二盼建立關愛“窩巢老人”服務組織,實現有病有難有人幫;三盼建立鄉村衞生醫療組織機構和服務監管機制,用活政策實現就近就醫;四盼建立村級老年協會和“老年活動室”,填補情感空白,改善孤獨冷清;五盼農村社保擴面提標,減輕政府及家庭負擔;六盼出台優惠政策,吸引業主建立養老服務場所;七盼改善村社人行通道,實現路暢車行人走快捷方便;八盼搞好廣播電視村村響户户看,填補精神空虛,無言無語;九盼子女常回家看看,哪怕電話問候一聲也可;十盼村社黨員幹部多關心,上門詢問,講些政策,送點愛心。

二、全縣關愛空巢老人取得的明顯成效

縣委高度重視人大相關調研報告,政府狠抓落實,社會各界積極參與,xx縣關愛空巢老人的工作進入了“組織領導有力、各項機制建立、關愛職責明確、工作健康有序”的良好軌道。

(一)健康檔案建立齊備

全縣5.1萬空巢老人,每個人都建立了健康檔案。主要以鄉鎮為主體,村(居)黨組織具體實施,其內容包括姓名、健康狀況、年齡、病史、監護人姓名、地址、聯繫方式等基本信息,並將空巢老人健康狀況劃分為健康、一般、較差、失能四個類別,及時更新登記,檔安一式三份,由鄉鎮黨委備案、村(居)黨組織留存,鄉村醫生使用。

(二)鄉村醫生隨叫隨到

鳳鳴鎮雙龍橋村空巢老人何致芬來到村委會旁的衞生室看病時説:“我得了小感冒,來看病開藥,只用了三分鐘不到,不僅方便,而且藥價便宜,平時有個急事,村醫生也一喊就到。”全縣鄉村醫生有統一制發的“巡診簽到簿”,空巢老人現場簽字確認鄉村醫生巡診情況,鄉村聯動考核小組,結合巡診簽到情況,每季度對鄉村醫生集會考核,以各季度平均分作為年終考核得分。對考核分值低於80分的扣除獎勵資金,對不駐村行醫、不履行職責的,由村委會提出書面解除意見,報縣衞生局依法註銷行醫資格;縣衞生局和老齡辦組建督查小組,對各鄉鎮村醫巡診情況進行明察暗訪,督查督辦。

與此同時,全縣統一要求鄉村醫生每週一至週五上午坐診、下午巡診,每週巡診不少於兩輪,要100%覆蓋轄區空巢老人,每週上門問候老人,掌握健康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每週至少要組織老人體檢1次,並進行健康諮詢,行為干預,排除疾病隱患;每週上門問診,對健康狀況較差和失能老人進行指導用藥,隨時回訪恢復情況。縣上切實採取擇優競聘,鄉衞生院派駐和鄰村調配等方式簽約839名鄉村醫生,實現了村(居)醫生全覆蓋,通過新建和改建廢棄學校等方式,全縣村(居)都有了衞生醫療陣地。同時充分利用縣級醫療衞生機構、醫學院校平台,採取臨牀進修、集中培訓等不同形式,為提高鄉村醫生業務技能搭建平台,並明確了每年至少2次的硬性培訓任務,農村空巢老人的醫療服務等到了有力保障。

(三)緊急情況一鍵呼救

鑑於空巢老人健康狀況不一,縣委政府為全縣有智障、行動不便的空巢老人購了600多部“愛心卡片機”,由聯絡員負責教會使用,如若緊急情況,老人只需一鍵撥號,就可呼叫村幹部、鄉村醫生、愛心聯絡員等上門服務。

【第2篇】2022關愛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

面對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的現狀,對空巢老人這一特殊羣體的特別關愛狀況如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2022關愛空巢老人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歡迎閲讀!

在xx縣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晉城、雙鳳等代表團李豔秋、馮小軍代表,提出了《關愛空巢老人》的議案。縣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認真踐行黨的羣眾路線,組織了七個調研小組,開展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形成了專題調研報告,引起了縣委、政府的高度重視。縣人大機關也積極開展系列關愛空巢老人活動,送醫送藥、送款送物、幫扶慰問,並組織駐縣的各級人大代表參與到關愛空巢老人、化解民生難題的活動中,充分彰顯了xx人大關愛空巢老人的為民情懷、化解民生難題的履職舉措、代表人民利益的工作性質。現就xx縣關愛空巢老人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縣空巢老人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據實地調研,全縣共有60歲以上老人13.27萬人,其中空巢老人5.1萬人,這些老人80%以上都身患高血壓、心臟病、癌症病、糖尿病、偏癱、老年痴呆、耳聾眼瞎以及其他慢性病,他們過着重病纏身無錢治,是死是活無人問,生活居住無人管,遇到難事無人幫的窘困淒涼日子。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情況和問題。

一是重病纏身,治病較難。空巢老人在70歲以上的95%都患 有上述各種疾病,因居住偏僻,行走不便,無人聯繫,加之經濟困難等諸多因素,使得治病艱難;再者村級衞生站名存實亡,缺乏有效監管,全縣611個村, 僅有近十分之一的村衞生站符合標準,其餘的設備簡陋,或擺在家中當副業,還有的鄉村醫生常住場鎮開診所,有的長期在外掙錢,離崗離職不盡責,有的年老多病,根本無法行醫;有的村上不管,放任自流,報酬照領等。醫生因患得患失,不在崗位履職,使治病難的問題更加突出。

二是生活孤獨,死活無人知曉。因外出打工人員多,有的村社院落只有兩三户人家,三四個空巢老人居住,平時很少往來,生瘡害病無人知曉。如金山鄉三村九社74歲老人張澤舉,因突發腦溢血病,一天晚上幾次從牀上暈倒在地,後被小孫子發現後求助鄰居送往醫院才得救。近年來,雙鳳、義興等地先後發生過痴呆老人出走後下落不明者有之;槐樹、多扶等地還發生過老人病死家中腐爛發臭後才被發現有之;古樓、晉新等地發生老人因病未及時施救而亡者有之。這些悲景慘事,真的讓人觸目驚心。

三是生活無助,寂寞無奈。因年老多病體弱,有錢也難買回生活品,致使生活枯燥無保障;未實施人飲工程的地方,因挑不起水,老人吃水都困難;因居住分散且偏僻,老人十天半月無人説話,只好與貓狗作伴;還因有的地方電視信號不好,廣播不通,老人文化生活枯燥乏味、寂寞冷清、無助無奈。

四是子孫不孝,生活淒涼。空巢老人中有的因子女不盡贍養義務,外出打工長期不與老人聯繫;有的因打工效益不好,也不給錢給物,撒手不管;有的甚至消息全無,杳無音信。這類雖為數不多,但情況極差,生活艱辛淒涼,僅靠低保、農保過日子,若生了病,只好等死。

五是空巢老人苦中熬,個個期盼受關愛。一盼加大尊老愛老宣傳教育,營造尊老愛老良好風氣;二盼建立關愛窩巢老人服務組織,實現有病有難有人幫;三盼建立鄉村衞生醫療組織機構和服務監管機制,用活政策實現就近就醫;四盼建立村級老年協會和老年活動室,填補情感空白,改善孤獨冷清;五盼農村社保擴面提標,減輕政府及家庭負擔;六盼出台優惠政策,吸引業主建立養老服務場所;七盼改善村社人行通道,實現路暢車行人走快捷方便;八盼搞好廣播電視村村響户户看,填補精神空虛,無言無語;九盼子女常回家看看,哪怕電話問候一聲也可;十盼村社黨員幹部多關心,上門詢問,講些政策,送點愛心。

二、全縣關愛空巢老人取得的明顯成效

縣委高度重視人大相關調研報告,政府狠抓落實,社會各界積極參與,xx縣關愛空巢老人的工作進入了組織領導有力、各項機制建立、關愛職責明確、工作健康有序的良好軌道。

(一)健康檔案建立齊備

全縣5.1萬空巢老人,每個人都建立了健康檔案。主要以鄉鎮為主體,村(居)黨組織具體實施,其內容包括姓名、健康狀況、年齡、病史、監護人姓名、地址、聯繫方式等基本信息,並將空巢老人健康狀況劃分為健康、一般、較差、失能四個類別,及時更新登記,檔安一式三份,由鄉鎮黨委備案、村(居)黨組織留存,鄉村醫生使用。

(二)鄉村醫生隨叫隨到

鳳鳴鎮雙龍橋村空巢老人何致芬來到村委會旁的衞生室看病時説:我得了小感冒,來看病開藥,只用了三分鐘不到,不僅方便,而且藥價便宜,平時有個急事,村醫生也一喊就到。全縣鄉村醫生有統一制發的巡診簽到簿,空巢老人現場簽字確認鄉村醫生巡診情況,鄉村聯動考核小組,結合巡診簽到情況,每季度對鄉村醫生集會考核,以各季度平均分作為年終考核得分。對考核分值低於80分的扣除獎勵資金,對不駐村行醫、不履行職責的,由村委會提出書面解除意見,報縣衞生局依法註銷行醫資格;縣衞生局和老齡辦組建督查小組,對各鄉鎮村醫巡診情況進行明察暗訪,督查督辦。

與此同時,全縣統一要求鄉村醫生每週一至週五上午坐診、下午巡診,每週巡診不少於兩輪,要100%覆蓋轄區空巢老人,每週上門問候老人,掌握健康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每週至少要組織老人體檢1次,並進行健康諮詢,行為干預,排除疾病隱患;每週上門問診,對健康狀況較差和失能老人進行指導用藥,隨時回訪恢復情況。縣上切實採取擇優競聘,鄉衞生院派駐和鄰村調配等方式簽約839名鄉村醫生,實現了村(居)醫生全覆蓋,通過新建和改建廢棄學校等方式,全縣村(居)都有了衞生醫療陣地。同時充分利用縣級醫療衞生機構、醫學院校平台,採取臨牀進修、集中培訓等不同形式,為提高鄉村醫生業務技能搭建平台,並明確了每年至少2次的硬性培訓任務,農村空巢老人的醫療服務等到了有力保障。

(三)緊急情況一鍵呼救

鑑於空巢老人健康狀況不一,縣委政府為全縣有智障、行動不便的空巢老人購了600多部愛心卡片機,由聯絡員負責教會使用,如若緊急情況,老人只需一鍵撥號,就可呼叫村幹部、鄉村醫生、愛心聯絡員等上門服務。

(四)老年活動有聲有色。

xx多數鄉鎮均設立了空巢老人服務中心,以村(居)為單位設立了服務站,建立了老年協會和老年活動室等。太平、仁和等鎮充分發揮鎮村兩級老年協會作用,積極豐富老年活動內容,幫且解決空巢老人的具體困難和問題。如仁和鎮大灣頭村老年協會活動豐富多彩,農曆每月十九日定期相聚,打牌下棋、看書讀報、喝茶聊天非常熱鬧,有平時自願主動去的,也有三五成羣相約而去的,空巢老人結對互助,空巢不空,老人不孤。有些老人去逝,協會還免費敲鑼打鼓送上山,很受子女的歡迎和社會的讚譽,有的子女向協會捐款捐物,支持該村老年協會建設和活動開展。

(五)人大參與愛心彰顯

根據全縣落實的情況,按行業性質分類表明,全縣44個鄉鎮人大主席團成員均參與了該工作,在關愛空巢老人的服務隊伍中,國省市縣鄉鎮人大代表參與人數就達1538人,佔駐縣鄉鎮代表總數的67%。國大代表李曉華結對幫扶常林鄉張家店村空巢老人3個,省人大代表張雲定點聯絡空巢老人2人,市人大代表馮小軍負責的仁和鎮大灣頭村關心空巢老人的工作成為全縣的榜樣,受到省市縣領導檢查後的高度讚許和肯定。太平鎮人大代表李樹元負責兩位因病卧牀的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顧等等。一個個不是親生勝似親生的兒女、一樁樁感動人心的場景、一件件激動人心的真實故事,充分體現在人大代表中有挑水的、喂藥的、陪聊的、噓寒問曖的、幫忙洗衣煮飯的,真是不勝枚舉。一場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切實關愛空巢老人的風氣正在xx大地蔚然成風、愈演愈烈。

三、關愛空巢老人的幾點建議

空巢老人量大面廣,關愛活動涉及單位和部門較多,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縣人大常委會把關愛空巢老人活動作為一項解決服務羣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民生事項,反覆研究討論,主動徵求社會各界意見,為有效推進空巢老人關愛活動,提出建議如下。

(一)高度重視,增強認識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時代,解決老年人問題是重大社會道德課題,也是一項關係千家萬户的民生工程,更是踐行黨的羣眾路線、執政為民的政治責任。解決好空巢老人養老問題是以人為本的具體實踐,也是讓外出創業鄉友安心發展的有效舉措,更是破解老年人問題、弘揚社會新風的重大課題,需要政府、社會、家庭三者緊密結合。黨政應高度重視,各級應列入議事日程,層層狠抓落實。要堅持愛心覆蓋、孝字為先、社會關注、鄰里照看、政策配套、整合資源的思路,重點解決空巢老人困難有人幫、生產有人管、外出有人知、有話有處説等主要問題。要以老年人子女為主體、政府社會及各界輔助,形成齊抓共管,孝敬互助的新風尚、新格局,努力破解養老難題。

(二)強化宣傳教育,開展孝兒孝媳評選

縣人民政府及鄉鎮人民政府每年應開展一次評選孝兒孝媳活動,並利用重陽節一併表彰獎勵,以此作為載體,弘揚全社會孝敬之風,使愛心覆蓋全社會;以《xx時報》等宣傳媒體,重點宣傳趙鳳林先進事蹟及評選孝兒孝媳典型事蹟,以鄉友聯誼會為平台,向旅外鄉友發起關愛空巢老人倡議書,同時對不孝兒媳 的典型人事進行抨擊,切實維護老人合法權益。

(三)建立村規民約,明確贍養主體責任

各鄉鎮、村、社應儘快制定村規民約,利用節假日作好宣傳,從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的角度和中華民族百善孝為先的傳統教育中,喚起兒女們感恩父母,孝字當先的傳統美德,切實承擔起養老敬老第一責任人的義務和責任。

(四)建立關愛機構,制定工作職能職責

縣上應成立關愛空巢老人領導小組,並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事務監督管理,綜合協調,各鄉鎮應成立關愛空巢老人服務中心,負責對村的指導和監督;各村(居)要成立關愛空巢老人服務小組,各社應確定關愛聯絡員,形成以村(居)社幹部、縣鄉人民代表、村老協、村衞生站四位一體村級服務小組,統攬並具體開展服務工作,服務小組成員每人要聯繫一個村民小組或一個院子,組上的聯絡員要做好結對幫扶、信息反饋、對外聯絡等工作,形成一竿插到底,層層狠抓,整體聯動的工作機制。在工作職責上應明確。一是統籌關愛工作、建立老人檔案、實施分類管理、任務對象到人;二是各聯絡員每週進行一次檢查、每月進行一次總結;三是及時處理本村(居)空巢老人重要事項和突發事件;四是讓村醫生定時開展醫療服務管理;五是支持老協會引導、溝通、處理和教育老人和子女之間的不和諧問題;六是向社會募集愛心人士的捐款捐物,切實解決一些具體問題和改善老年活動室的環境條件。

(五)配套政策,整合資源

一要用活政策。民政及有關職能部門,要把低保、養老金及農合等相關政策向空巢老人傾斜,縣農合辦應切實降低農合救助門檻,國土局要做好紅層找水工程,教體科局要切實解決老協健身器具缺乏等問題,形成部門齊肩配合的關愛格局;二要整合資源。要充分利用養老院資源,讓全喪失能力的空巢老人在徵得子女同意後,駐進養老院,按政策不能享受五保户經費的缺口部分,由子女補貼到位;三要緊密配合。村(居)老協與服務小組要配合作業,充分利用自己的陣地和服務項目,解決空巢老人孤獨和生活枯躁問題;四要建立救助機制。以鄉鎮為單位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檔案、老人網、愛心呼叫救助站、聯繫卡,方便老人生病求醫和困難求助;五要加大招引力度。吸納社會力量興辦養老事業,政府應從政策傾斜、土地供給、税費減免、審批立項、辦證登記等方面給予優惠和便捷。

(六)資金扶持,勞酬掛鈎

縣人民政府應從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村(居)空巢老人服務組織的工作。一是必要的通訊及交通費補助;二是村衞生站的必要物資購進補助;三是老年協會必要活動設備添置經費等。建議每村(居)每年定補3000元,做到專款專用、考評定酬、勞酬掛鈎、象徵補貼、重精神獎勵。縣上也要對相關職能部門就此項工作開展納入年終目標考核,形成長效機制。

【第3篇】調查報告:空巢老人生活現狀的調查

核心提示:天開始冷了,忙碌中的你是否還記得家中牽掛你的老人?社會中有一個羣體值得我們倍加關愛,這就是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隨着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劇,“空巢老人”越來越多。

據全國老齡委統計和信息工作座談會公佈的數字顯示,目前,我國有2340多萬65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全國城市空巢家庭已達到49.7%,個別老城區的“空巢老人”家庭已達到80%以上。據瞭解,我市空巢老人在常住老人中的比例也不小。近日,本報記者帶着一份關注走訪了部分“空巢老人”。

見習記者 肖莎莎 羅誠浩

【空巢老人】

精神空虛大於物質匱乏

很多空巢老人都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也許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每天都覺得無所事事,要麼在家靜靜守着空蕩蕩的房子,要麼在養老院裏等待吃飯的時間。

在西江南路居委,已獨居生活了13年的黃伯昌老人跟其他空巢老人一樣,無法與兒女共享天倫之樂,只有閒時與社區工作人員開開玩笑逗逗樂,才是他一天最開心的事情。

住在清寧坊的樑秀霞説,自己今年七十七歲了,退休也已二十七年了,本來可觀的退休金足以支撐日常的生活,但是兒子下崗,兒媳婦又身患重病,昂貴的治療費用致使家裏生計困難,後來兒子不得不外出打工,二十年來自己獨自生活。平常打掃自己門前的街道和摘曬雞蛋花是唯一的樂趣。隨後,記者走進樑秀霞的家,粗糙的水泥地,破舊的瓦片屋頂,窄小的客廳裏擺放着掉了漆的破舊的桌椅,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只有瓶瓶罐罐擺放得整整齊齊。

城西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像樑秀霞這樣的空巢老人,很少跟周圍的老人聊天,即使城區有親戚也很少走動,因為他們一個人生活慣了,沒有什麼事,不願意去麻煩“別人”。

【生活依靠】

熱心鄉鄰及時相幫

由於沒有電話,樑秀霞基本上聯繫不了自己的兒子,“有什麼特別的事,只能去鄰居家裏‘借打’。”樑秀霞説,附近的街坊人都很友善,平常有什麼事情,也是鄰里互相幫助。

鄰里的幫助也許是空巢老人解決一些困難最快捷最有效的辦法了。(範文網 )城西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我們的上班時間,許多事情居委會可以幫老人家解決,但是晚上或者週末就很難了,而且老人的病痛發作大多在夜晚,鄰里間及時的幫助是最有效的辦法。”

而對於黃伯昌老人來説,鄰居都是些上班族,所以他只能求助於鄉里,倔強好強的他説:“認識的一個鄉里住得離我家不近,偶爾他會問我要不要幫忙,有沒有困難,但真是有困難了打電話過去,等他趕過來,恐怕也不及了。”

【問卷調查】

過半空巢老人孤獨感強烈

現代生活節奏較快,許多子女忙於工作,對家中老人的關心不夠,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孤獨,不良情緒找不到宣泄渠道。“作為子女的我們即使再忙,也應該抽空看望父母,多聊天,多交流感情,盡孝要及時。”市老齡辦工作人員説道。

在記者開展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我市的“空巢老人”中,58.6%的老人感到孤獨或非常孤獨,精神缺乏慰籍;在與子女的交流方面,子女偶爾探望或者很少探望的為37%;在人際交流與健身娛樂參與方面,很少參加或者不參加的達50.6%。由於與子女來往交流不多以及對外互動活動參與率不高,超過半數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獨,精神生活缺乏慰籍。在入户走訪幾位“三無”空巢老人時瞭解到,端州區政府僱請專人每天為其提供免費上門搞衞生、買菜等服務。但是,政府提供的免費服務目前僅限於“三無”老人,絕大部分有此需求的困難“空巢老人”未能享受該項服務,居家養老服務未能全面鋪開。

【外地遊子】

兒女不在家,健康是牽掛

“高中時候的願望,就是儘自己的能力考一個遠一點的大學,越遠越好。結果就在這個地方紮根了,結果遠離父母了”,2002年來到肇慶學院唸書的陳女士,如今已經是孩子的媽了,來自山東的她鄉音未改,卻已經離開家鄉10年了,每逢佳節,陳女士總會在電話裏給父母道一聲節日快樂,因為現在也有了固定的工作,只能是過年的時候回家看望二老,陳女士的孩子已經5歲了,可每次見到外公外婆仍感到很陌生。

“我不在家了,爸媽菜都少吃了幾個,炒一次菜要吃上一天”,的哥李永生是河南人,來肇慶工作有3年了,他説自己是家中獨子,父母對他的牽掛特別強烈,經常打電話要他回家,“現在父母還能自己照顧自己,我出來想多賺點錢。”李永生説他每個月都會寄錢回去給父母,讓他們生病了也能夠放心去看病,因為不能陪在老人身邊,老人健康是他工作時最大的牽掛。

龍應台這麼比喻:“父母親,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裏面,它為你擋風遮雨,給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説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記者接觸過許多在肇慶定居的外地人,他們其實是很關心家中老人近況的,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父母與遊子們的距離也許是一條河、一座山、一條路,身在外地的他們,也許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常伴父母左右,可只要聽到父母在家鄉過得健康平安,就是他們最大的安慰。

【機制探索】

健全制度是“老有所養”的根本

高齡老年人口的急劇增長,人口老齡化的迅速發展,以及老人空巢化的進一步凸顯,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將產生廣泛深遠的影響。市老齡委副主任、市民政局局長黃學武在《2022—2022年度肇慶市老齡工作目標責任考核情況彙報》中提到,如今全市總人口422萬人中,60歲以上的常住老年人口就有50.5萬人,佔常住總人口的12.9%;到2022年末,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58萬人,約佔常住總人口的13.8%;8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到6.5萬人,佔常住老年人口的13.8%,空巢家庭老人已經超過30%。

在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把“老齡事業”列入了“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明確提出了“關於加強老齡工作”的要求。2022年,全市共投入老齡工作經費104萬元。全市城鄉貧困老人共有1200多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2022年全市已把年人均收入低於2200元的農村家庭納入低保救助範圍,全市城鄉人均月低保標準273元、226元;人均月補差173元、108元,能夠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全市各級共投入老年福利事業建設資金1500多萬元,全市現有老年活動中心(站、室)151個、門球場48個、敬老院110間、星光老年之家118間、光榮院6間、老年公寓1間,新成立的市安老康復中心,設置牀位有100張,對緩解城區養老牀位緊缺問題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位從事民政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員認為,建立健全關注空巢老人的制度,是實現“老有所養”的根本所在。

【記者手記】

在採訪中,許多老人總是説“很怕生病,怕自己走不動路,到那時一邊怕遠在外地的孩子擔心,一邊怕自己不能再兩地跑”。雖衣食無憂,但親情的別離讓他們的生活總徘徊在一句古話中:“相見時難別亦難”,這詩句在空巢老人的生活中不是形容愛情,而是作為現在生活最真實的寫照。不管兒孫身在何地,總讓老人們牽腸掛肚。其實每一位空巢老人都是這樣,心裏非常渴望兒孫陪伴左右,思念的煎熬是無法言語的,在外的遊子們常回家看看吧。面對這些曾經為兒女奔波辛苦的老人,我總是在想他們的今天就是我們的明天,如果我們今天不做好養老工作,那明天我們自己又如何養老呢?

“勞我以少壯,息我以衰老”,如何讓更多的老年人,甚至是空巢老人得到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健康保健、法律援助等服務,將成為今後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大厄待解決的問題。

【第4篇】天津市失能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據測算失能老人超14萬

重度失能者佔36.82%

市老齡辦副主任郭寧介紹,本次調查對象界定的失能老年人是指年齡在60歲及以上,由於年老、疾病、傷殘等原因,日常活動必須由他人協助或者完全依賴他人的協助才能完成的老人。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分析,吃飯、穿衣、上下牀、上廁所、室內走動、洗澡6項指標,一到兩項做不了的,定義為輕度失能,三到四項做不了的定義為中度失能,五到六項做不了的定義為重度失能。

九成失能老人不願去養老院

被調查老人中,93.59%的不願意住養老機構,而他們的子女也不願意送老人去養老機構,怕被周圍人認為不孝順。同時,由於老人的收入低,決定了其不可能支付太多費用入住養老機構。

部分受訪老人表示自己生活比較困難,需要子女或親屬經濟上的資助。不願意或沒有能力購買一些保險保障服務或是養老服務、保健品等,對自身健康方面的投資很少。

照顧者平均年齡59.47歲

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佔53.22%,享有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佔35.44%。

居家養老要進行多項改革

市老齡辦副主任郭寧介紹:在家庭規模小型化,尤其是獨生子女家長進入老年以後,家庭急需社會提供有效的支持。應對這一挑戰,需要家庭、社區、養老機構、社會力量、政府共同構建積極有效的社會支持網絡,更全面、更系統、更深入地推動養老服務發展來破題化解。

本市還將對已建的日間照料中心按照4+4模式開展實施改革,逐步完善其功能。一個4指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專業化管理、市場化經營、志願者參與的運營機制,由政府購買服務,街道(居委會)監管,委託社會組織、養老機構、村委會運營,實現管辦分離。第二個4指試點日間照料中心需具備呼叫、配餐送餐、家政服務、便利店4項基本功能,重點對行動不便、空巢和失獨等老年人開展養老服務。日間照料中心由過去主要面對自理老人,逐步調整為主要面向半失能老人。今年全市所有區縣都將拿出2-3個日間照料中心作為運營機制改革試點,每個日間照料中心都要拿出10張左右的牀位,面向半自理老人進行護理。

【第5篇】2022調查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報告範文

此次xx社會實踐對空巢老人的關注活動旨在呼籲全社會共同關心空巢老人並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決此越發嚴重的社會問題,老年人過去都為社會創造過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他們有享受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權利,如果一個社會的老年羣體晚境淒涼,勢必嚴重影響勞動人口的積極性,不利於生產力的進步和發展。如何解決打工子女外出掙錢與陪在父母身邊成了一個深思之待解決的問題,從諸多方面講我團隊對空巢老人的調研幫扶活動意義深遠。

總之,在現代新農村的建設中,農村空巢老人的問題是不可忽視的,農村留守老人作為老人這一弱勢羣體中的一個脆弱羣體,我們必須採取措施為這一羣體做些幫助,為促進和諧老齡生活做貢獻,為老齡事業的發展做貢獻,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分別選取以郚山鎮黃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為本次調查的個案。

吾山鎮隸屬於山東濰坊安丘市,位於安丘市西南部,西與臨朐交界,南與沂水接壤,面積113平方公里,該鎮有10886户,人口3.7萬,耕地面積5.6萬畝。下轄店子村,亭子村, 小窪村,卜家莊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黃皿旺村,閉門山村等68個村委會。

郚山鎮是典型的以農業經濟發展為主的偏僻鄉鎮,產業結構單一,剩餘勞動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黃皿旺村位於郚山鎮的東北方向,距離郚山鎮中心位置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買賣,是典型的農村自足型發展方式。由於地方經濟發展的停滯青壯勞動力流失顯現存在上升趨勢,留守家庭在全鎮具有代表意義。

2. 調查方法:

二、留守老人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分析

(一) 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

隨着子女紛紛外出務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後,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親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據研究表明,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各種身體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趨於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顧。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過對空巢老人的調查問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務工子女經常給父母打電話。子女外出後,電話成了老人與子女的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時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沒有,老人大多過着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勞動,但經濟收入低、生活質量差

通過我們的問卷調查,大部分空巢老人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由於目前絕大部分農村老年人沒有社會養老保障,老人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補貼。老人的勞動主要是種地,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許多農活要請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掙錢不多,還要承擔自己的家庭開支,能給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 生活缺乏照顧、孫輩撫養負擔重

由於子女不在身邊,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諸如提個水,有些農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較困難。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更顯得孤獨無助。例如,我們團隊調查的一個張爺爺,早上下着濛濛細雨,他獨自一人拄着枴杖提着摺疊椅,走了近兩個小時的路來鎮上輸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時,老人的行路艱難卻沒有子女照料,讓人心酸。在農村留守老人中,諸如此類的情況普遍存在,老人們沒有子女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四)就醫難、醫療費用不足問題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狀況整體較差,通過我們對外來務工子女調研的結果顯示84.6%的留守老人身體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較高,很多老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留守老人最擔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幾乎可以導致一切困難:經濟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負擔加重等等。目前我國針對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但是由於現階段我國財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基層實施環節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由於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和封頂制度的制約,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實質幫助非常有限。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導致老年人的經濟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時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勞動、生活負擔及撫養孫輩的負擔。因此,為了適應這些變化,社會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

(一)政策方面

社會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政府在制定政策是應該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到農村的實際情況,統籌城鄉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出台相應的政策,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待遇,敦促各企事業單位必須按時按量發放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保證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只有這樣,農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贍養老人,儘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

(二) 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過我們對城鎮居民的調查,社會對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級政不夠完善,因此政府應該出台相應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慈善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農村社會救助和農村社會福利投入,保證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條件的農村留守老人納入低保範圍,從經濟上保證留守老年人達到基本生活水平。大約有60%城鎮居民對農村留守老人不關注,因此必須增強社會尊老愛老的意識,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會大眾宣傳尊老愛老,例如:每年評選出尊老愛老模範家庭,給予該家庭經濟上幫助,給予該家庭子女就業就學上的優先選擇權利等等。

(三)經濟供養

1. 增加農業創收,提高農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當地的特色農業,可由當地的農業致富能手或專門的技術人員真正的下地下鄉為農民講解有關農業作物的種植方法和作指導。這樣就可以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外流,為農民發家致富創造條件,提高農民收入,為養老奠定經濟基礎。

2. 增強子女支付養老費用的能力

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目前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證,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邊,就應該增加對老人的供養的費用,尤其對於那種身體狀況不佳,要照看子孫,幫子女料理紅白事的老人。這當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國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諧社會的進程。

(四)生活照顧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對老人進行照顧,是值得我們進行思考並提出可行解決方案的。而這就要充分考慮老人的生活特點,結合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的力量,給老人創建美好的生活。

由於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願意將花部分錢保證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對此進行引導,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託老所等,對於老人特別是獨立生活能力較差的老人進行照顧。

(五)精神慰藉

經我們走訪服務的20家留守老人情況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而這一點恰恰是政府部門和外出務工子女忽視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問題是很多方面因素導致的,根本的解決措施還是在經濟、醫療等方面上,上面已詳細闡述,以下介紹解決當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體措施。

1. 當地政府可以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心理諮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鄉鎮政府領導和村委會成員可以經常下鄉慰問留守老人。此外,村委會可以開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動員會,喚起人們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意識,從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 還應加強孝道宣傳。教育外出務工人員尊重父母,時時與父母保持聯繫,大事與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見;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讓老人無後顧之憂。常回家看看,記得掛念家庭,時常打電話回家瞭解父母的生活狀況及身體狀況,更好地敬老愛老。更要加強宣傳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的力度,通過學習提高整體素質,關注留守老人,共創和諧社會。

結束語:

老齡化問題是人口老齡化加劇並引起人們普遍關注的影響國家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研究該問題的一批專家學者在研究時採用慣用的基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但由於部分人數據統計的出入較大,所以多數的研究稱不上典型,結果也就沒了意義。

在研究農村老人生活現狀這一問題時,團隊初步分析歸納了農村老年人的構成後發現其存在很大共性。考慮到基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較差不利於驗證。團隊決意跳出基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另闢研究蹊徑,從以户為單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實證的方法解構農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間。

團隊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對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個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發現了老人們的幾個問題:一,經濟收入不高,生活質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時還要管護孫輩;三,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四,醫療問題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決等幾個問題。當然,各級黨委,政府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如採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難幫扶等具體的措施。而為了解決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問題,提出了以下幾個建議:多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實施電信問候,推進入户撫慰活動等。

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不僅深切的體會到團隊團結起來無與倫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體會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難。團隊成員從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關愛留守老人,幫助老人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增強了服務意識,並在深層挖掘出留守老人的問題。在與鎮政府,村大隊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提升了我們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當然,對老人盡一些綿薄之力,也使我們更明瞭自己的能力有限,關注留守老人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從最初的一個想法到一紙策劃案,從一紙策劃案到一個暑期的調研考證,從調研考證到厚厚的一摞調查報告,整個團隊一路走來,收穫頗豐,感觸最深的還是實踐出真知。

為期一週的社會暑期實踐活動圓滿結束。經過團結合作、調查配合,我們對留守老人問題有了更深的瞭解,有效的實現了了解社會、鍛鍊自我、增長才幹、學以致用的實踐目的,認真履行了作為一名大學生的責任與義務,為我們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在此,我們由衷的感謝學校以及學院給予我們這麼好的機會出去鍛鍊、體驗生活。

【第6篇】關於調查解決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辦法報告範文

當我們在關注農民工問題,關注“80後”成長曆程,關注經濟發展、城市變革時,我們的目光是否錯過了他們?他們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後”、“80後”的雙親,是數目不斷增長的龐大羣體;他們在城鄉各處靜靜地生活,數着日子盼兒女回家,守着電話等兒女的問候;因為孤單,面臨着很多問題:生活無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時妥善治療、抑鬱煩悶的情緒無法排遣……空巢老人生存現狀已成為我們無法避開的社會命題。

空巢老人苦楚知多少?

所謂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現在被引申為子女離開後家庭的空虛、寂寞的狀態。空巢老人即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1.無人照料,生活不易

20xx年x月,75歲的中科院院士、被國際醫學界譽為“世界斷肢再植之父”的陳中偉教授,在上海獨居的家中意外墜樓不幸去世。87歲的許大爺獨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個小區,今年冬天連續的大雪讓許大爺家裏“斷糧”了,老人無法外出買菜,到了深夜,剛剛忙完工作的外孫才給老人送來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現問題後久等未能解決,無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窩裏,給兒子打去求助電話。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説,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為生活的最大困境。

如果説,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夠艱難克服,那麼在遭遇突發狀況甚至發生意外時,空巢老人常無招架之力,難免產生髮生在陳教授、許大爺這樣獨居空巢老人身上的悲劇。

2.精神寂寞,鬱鬱寡歡

“人老了還能有什麼盼頭呀,瞎過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涼心態。據報道,今年年初,在山東濟南,一週內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殺;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為太想兒女,屢次輕生,在今年重陽節時跳樓自殺。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

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户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3.疾病困擾,就醫困難

浙江衢州的空巢老人柳大爺曾因高血壓兩次昏倒在家,“一個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柳大爺常説。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於“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為無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為明顯。以湖北省農村空巢老人為對象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就醫方便的僅佔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採用“正規治療”,另有6.4%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進行調研時發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到底有多少空巢老人?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佈的統計數據,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將達到25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40%。寧波老齡辦調查表明,寧波空巢老人家庭已佔老年人家庭的35%,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80%以上。

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着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誰來關愛空巢老人?

在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有更多人伸出援手。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家庭、政府和社會對空巢老人的關愛顯然不盡如人意。

1.子女照顧不周

一項對空巢老人的調查結果顯示,感到家庭關係融洽的僅僅50.1%,對子女的照顧表示滿意的僅9.2%。經濟支持、精神贍養等方面,子女對獨居父母虧欠不少。

目前,由於獨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日趨小型化,傳統家庭養老方式面臨挑戰,代際之間的孝道、贍養、照料老人的觀念日益淡化。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調查,城市空巢老人獲得子女經濟支持的比例較高,但在農村,由於子女自身經濟壓力,相當一部分空巢老人還得不到子女的經濟救助。以廈門市農村空巢老人為例,只有43.0%的空巢老人主要靠子女贍養,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勞動和養老金等度日。

經濟支持之外,許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們的精神需要。據全國老齡辦統計,僅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如上文提到的福州空巢老人,其兒女在經濟上很寬裕,經常給老人寄錢,每次都説:“想吃什麼儘管買,錢不用擔心!”卻忽略了老人精神需要。

【第7篇】2022年調查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報告

此次xx社會實踐對空巢老人的關注活動旨在呼籲全社會共同關心空巢老人並能制定系列有效措施解決此越發嚴重的社會問題,老年人過去都為社會創造過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他們有享受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權利,如果一個社會的老年羣體晚境淒涼,勢必嚴重影響勞動人口的積極性,不利於生產力的進步和發展。如何解決打工子女外出掙錢與陪在父母身邊成了一個深思之待解決的問題,從諸多方面講我團隊對空巢老人的調研幫扶活動意義深遠。

總之,在現代新農村的建設中,農村空巢老人的問題是不可忽視的,農村留守老人作為老人這一弱勢羣體中的一個“脆弱羣體”,我們必須採取措施為這一羣體做些幫助,為促進和諧老齡生活做貢獻,為老齡事業的發展做貢獻,為構建和諧社會做貢獻。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 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分別選取以郚山鎮黃皿旺村的留守老人作為本次調查的個案。

吾山鎮隸屬於山東濰坊安丘市,位於安丘市西南部,西與臨朐交界,南與沂水接壤,面積113平方公里,該鎮有10886户,人口3.7萬,耕地面積5.6萬畝。下轄店子村,亭子村, 小窪村,卜家莊村,河西村,小吾山村,黃皿旺村,閉門山村等68個村委會。

郚山鎮是典型的以農業經濟發展為主的偏僻鄉鎮,產業結構單一,剩餘勞動力大量外流,空巢家庭比例逐年上升。

黃皿旺村位於郚山鎮的東北方向,距離郚山鎮中心位置較近,附近村民平日可以在集市上做些小買賣,是典型的農村自足型發展方式。由於地方經濟發展的停滯青壯勞動力流失顯現存在上升趨勢,留守家庭在全鎮具有代表意義。

2. 調查方法:

2022年6月,中新網公佈了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統計結果,結果顯示了全國人口老齡化持續增加的態勢。不同於部分學者將調查方向聚焦在城市老年保障體系的研究上,本調研團深入基層,親身觸及農村養老機制的方方面面。本次調查主要是採取走訪、問卷調查、查閲文獻及入户典型調查的方法,而且也向鎮醫院的院長、鎮政府祕書長、鎮敬老院的院長做了相關的瞭解。調查涉及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醫療及社保、留守老人生活負擔及“老有所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思考等。在入户典型調查中,從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醫療保障、養老現狀和精神文化生活四個方面採用結構式訪談的方法,入户典型訪問了20户老人。

二、留守老人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分析

(一) 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

隨着子女紛紛外出務工,一旦家庭“空巢化”後,家庭養老功能就被弱化,老年人需要親情的尉籍和生活照料。據研究表明,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各種身體器官的衰弱,老人在某些方面趨於孩童化,更需要子女的照顧。因此子女在老年人心目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但通過對空巢老人的調查問卷的分析,只有34.8%的外出務工子女經常給父母打電話。子女外出後,電話成了老人與子女的交流溝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有時甚至連這些基本的精神慰藉都沒有,老人大多過着“出門一孤影,進門一盞燈”的寂寞生活。

(二)留守老人仍需要勞動,但經濟收入低、生活質量差

通過我們的問卷調查,大部分空巢老人從事體力勞動,仍然要承擔農業生產的重擔。由於目前絕大部分農村老年人沒有社會養老保障,老人的經濟主要依靠自己勞動所得和子女微薄的補貼。老人的勞動主要是種地,由於子女不在身邊,許多農活要請人,成本高,收入低.,一般子女在外一年中也掙錢不多,還要承擔自己的家庭開支,能給予老人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

(三) 生活缺乏照顧、孫輩撫養負擔重

由於子女不在身邊,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諸如提個水,有些農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比較困難。尤其是老人生病,需要子女陪同上醫院治療時,子女不在身邊,更顯得孤獨無助。例如,我們團隊調查的一個張爺爺,早上下着濛濛細雨,他獨自一人拄着枴杖提着摺疊椅,走了近兩個小時的路來鎮上輸水,而正常人只需半小時,老人的行路艱難卻沒有子女照料,讓人心酸。在農村留守老人中,諸如此類的情況普遍存在,老人們沒有子女在身邊,只有靠老兩口互相扶持。而如果老人喪偶,日子就過得更加艱難。

(四)就醫難、醫療費用不足問題突出

目前留守老人的健康狀況整體較差,通過我們對外來務工子女調研的結果顯示84.6%的留守老人身體不佳,其中患慢性病的比例較高,很多老人處於亞健康狀態。留守老人最擔心的就是生病,生病幾乎可以導致一切困難:經濟拮据,缺少照料,心理負擔加重等等。目前我國針對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制度主要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但是由於現階段我國財政投入水平的限制、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以及基層實施環節中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由於合作醫療按比例報銷和封頂制度的制約,使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患大病的老年人的實質幫助非常有限。

三、解決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導致老年人的經濟拮据和情感的缺失,同時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勞動、生活負擔及撫養孫輩的負擔。因此,為了適應這些變化,社會必須作出相應的調整。

(一)政策方面

社會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政府在制定政策是應該堅持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考慮到農村的實際情況,統籌城鄉發展,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出台相應的政策,加大政策的執行力度,提高外出務工人員的工資待遇,敦促各企事業單位必須按時按量發放外來務工人員的工資,保證外出務工人員的合法利益。只有這樣,農民工才更有能力去贍養老人,儘量提高老人的生活質量。

(二) 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

通過我們對城鎮居民的調查,社會對留守老人的保障制度級政不夠完善,因此政府應該出台相應的政策,建立健全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慈善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加大農村社會救助和農村社會福利投入,保證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把符合條件的農村留守老人納入低保範圍,從經濟上保證留守老年人達到基本生活水平。大約有60%城鎮居民對農村留守老人不關注,因此必須增強社會尊老愛老的意識,政府制定政策定期向社會大眾宣傳尊老愛老,例如:每年評選出尊老愛老模範家庭,給予該家庭經濟上幫助,給予該家庭子女就業就學上的優先選擇權利等等。

(三)經濟供養

1. 增加農業創收,提高農村家庭收入

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當地的特色農業,可由當地的農業致富能手或專門的技術人員真正的“下地”“下鄉”為農民講解有關農業作物的種植方法和作指導。這樣就可以減少農村勞動力的外流,為農民發家致富創造條件,提高農民收入,為養老奠定經濟基礎。

2. 增強子女支付養老費用的能力

“贍養老人”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目前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保證,所以如果子女不在身邊,就應該增加對老人的供養的費用,尤其對於那種身體狀況不佳,要照看子孫,幫子女料理紅白事的老人。這當然在大的方面需要國家的良好政策,加快和諧社會的進程。

(四)生活照顧

老人的生活很重要,而其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如何在生活上對老人進行照顧,是值得我們進行思考並提出可行解決方案的。而這就要充分考慮老人的生活特點,結合社會、家庭和個人共同的力量,給老人創建美好的生活。

由於打工子女家庭收入的增加,有些子女更願意將花部分錢保證老人的生活。政府可對此進行引導,建立老年公寓、敬老院、託老所等,對於老人特別是獨立生活能力較差的老人進行照顧。

(五)精神慰藉

經我們走訪服務的20家留守老人情況的分析,老人精神方面的問題比較突出,而這一點恰恰是政府部門和外出務工子女忽視的。而老人精神慰藉上的問題是很多方面因素導致的,根本的解決措施還是在經濟、醫療等方面上,上面已詳細闡述,以下介紹解決當前老人精神方面的具體措施。

1. 當地政府可以以鄉鎮為單位設立心理諮詢機構專門為留守老人服務,定期下鄉主動了解老人的內心世界,發現問題就及時解決。鄉鎮政府領導和村委會成員可以經常下鄉慰問留守老人。此外,村委會可以開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動員會,喚起人們關注身邊留守老人的意識,從而改善留守老人精神生活。

2. 還應加強孝道宣傳。教育外出務工人員尊重父母,時時與父母保持聯繫,大事與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見;按時給老人寄錢送物;讓老人無後顧之憂。“常回家看看”,記得掛念家庭,時常打電話回家瞭解父母的生活狀況及身體狀況,更好地敬老愛老。更要加強宣傳鄰里之間要互相幫助的力度,通過學習提高整體素質,關注留守老人,共創和諧社會。

結束語:

老齡化問題是人口老齡化加劇並引起人們普遍關注的影響國家全局的一個重大問題。研究該問題的一批專家學者在研究時採用慣用的基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但由於部分人數據統計的出入較大,所以多數的研究稱不上典型,結果也就沒了意義。

在研究農村老人生活現狀這一問題時,團隊初步分析歸納了農村老年人的構成後發現其存在很大共性。考慮到基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較差不利於驗證。團隊決意跳出基尼係數及大數研究方法,另闢研究蹊徑,從以户為單位的典型案例研究入手,用實證的方法解構農村老年人生活的空間。

團隊深入留守老人的家中對老人的生活和精神各個方面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發現了老人們的幾個問題:一,經濟收入不高,生活質量差;二,生活缺乏照料,有時還要管護孫輩;三,家庭氛圍缺失,精神生活單調;四,醫療問題突出,健康保障亟待解決等幾個問題。當然,各級黨委,政府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如採取最低生活保障,困難幫扶等具體的措施。而為了解決老人“空巢空心”的精神方面的問題,提出了以下幾個建議:多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實施電信問候,推進入户撫慰活動等。

在實踐活動過程中,我們不僅深切的體會到團隊團結起來無與倫比的凝聚力,而且深切體會到老人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困難。團隊成員從生活和精神方面入手關愛留守老人,幫助老人解決一些實際的困難,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增強了服務意識,並在深層挖掘出“留守老人”的問題。在與鎮政府,村大隊進行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我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提升了我們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當然,對老人盡一些綿薄之力,也使我們更明瞭自己的能力有限,關注留守老人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從最初的一個想法到一紙策劃案,從一紙策劃案到一個暑期的調研考證,從調研考證到厚厚的一摞調查報告,整個團隊一路走來,收穫頗豐,感觸最深的還是'實踐出真知'。

為期一週的社會暑期實踐活動圓滿結束。經過團結合作、調查配合,我們對留守老人問題有了更深的瞭解,有效的實現了了解社會、鍛鍊自我、增長才幹、學以致用的實踐目的,認真履行了作為一名大學生的責任與義務,為我們大學畢業走上社會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在此,我們由衷的感謝學校以及學院給予我們這麼好的機會出去鍛鍊、體驗生活。

【第8篇】關於調查解決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辦法的報告

當我們在關注農民工問題,關注80後成長曆程,關注經濟發展、城市變革時,我們的目光是否錯過了他們?他們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後、80後的雙親,是數目不斷增長的龐大羣體;他們在城鄉各處靜靜地生活,數着日子盼兒女回家,守着電話等兒女的問候;因為孤單,面臨着很多問題:生活無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時妥善治療、抑鬱煩悶的情緒無法排遣空巢老人生存現狀已成為我們無法避開的社會命題。

空巢老人苦楚知多少?

所謂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現在被引申為子女離開後家庭的空虛、寂寞的狀態。空巢老人即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1.無人照料,生活不易

20xx年x月,75歲的中科院院士、被國際醫學界譽為世界斷肢再植之父的陳中偉教授,在上海獨居的家中意外墜樓不幸去世。87歲的許大爺獨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個小區,今年冬天連續的大雪讓許大爺家裏斷糧了,老人無法外出買菜,到了深夜,剛剛忙完工作的外孫才給老人送來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現問題後久等未能解決,無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窩裏,給兒子打去求助電話。

如果説,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夠艱難克服,那麼在遭遇突發狀況甚至發生意外時,空巢老人常無招架之力,難免產生髮生在陳教授、許大爺這樣獨居空巢老人身上的悲劇。

2.精神寂寞,鬱鬱寡歡

人老了還能有什麼盼頭呀,瞎過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涼心態。據報道,今年年初,在山東濟南,一週內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殺;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為太想兒女,屢次輕生,在今年重陽節時跳樓自殺。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

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户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3.疾病困擾,就醫困難

浙江衢州的空巢老人柳大爺曾因高血壓兩次昏倒在家,一個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柳大爺常説。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於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為無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到底有多少空巢老人?

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着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誰來關愛空巢老人?

在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有更多人伸出援手。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家庭、政府和社會對空巢老人的關愛顯然不盡如人意。

1.子女照顧不周

目前,由於獨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日趨小型化,傳統家庭養老方式面臨挑戰,代際之間的孝道、贍養、照料老人的觀念日益淡化。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調查,城市空巢老人獲得子女經濟支持的比例較高,但在農村,由於子女自身經濟壓力,相當一部分空巢老人還得不到子女的經濟救助。以廈門市農村空巢老人為例,只有43.0%的空巢老人主要靠子女贍養,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勞動和養老金等度日。

經濟支持之外,許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們的精神需要。據全國老齡辦統計,僅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如上文提到的福州空巢老人,其兒女在經濟上很寬裕,經常給老人寄錢,每次都説:想吃什麼儘管買,錢不用擔心!卻忽略了老人精神需要。

贍養父母、關愛雙親是子女們應盡的責任,面對空巢父母,作為子女是否應該自問做了多少?

2.政策保障不足

我國作為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決養和醫的問題。 我國城鄉養老保障現狀不容樂觀。目前,養的保障主要包括城鄉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據統計,城市中約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沒有養老金,農村老年人中約有80%以上沒有任何養老金,許多農民根本不知道養老保險為何物。

醫的保障包括城市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城鄉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醫療保障。近年來,黨和政府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類醫療保障制度、醫療救助制度和推進醫療衞生體制改革,使老年人醫療保障狀況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沒有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數以上。老人看病難、看不起病的難題仍待緩解。

3.社會幫助缺位

機構養老,主要是指通過開辦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醫療和娛樂休閒等全方位服務。據調查,全國每年約有xx00多萬老年人要求進入老年福利機構養老,而各類福利院的牀位只有一百多萬張,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目前,居家養老是我國老年人主要的養老方式,受傳統習慣的影響,超過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夠居家養老。

英國等國非常重視居家養老服務,政府依託社區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物質支持、整體關懷等,具體提供服務的有政府僱員,還有大量的志願服務者。近年來,我國空巢老人的居家養老服務開始興起,各地也在逐漸摸索有效的服務方法。例如,杭州依託社區,以志願者行動、低齡老人照顧高齡老人的時間銀行互助、鄰里關照、託老服務和無償或低償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為居家養老構建生活照料網絡。

據全國老年人社區服務需求調查顯示,老人們最需要的服務包括法律援助、上門看病、上門做家務、服務熱線和聊天解悶等,分別達到了22.2%、20.5%、18.8%,17.1%和16.8%。但是這些服務需求的總滿足率目前僅為15.9%,換句話説,仍有84.1%的服務需求沒有被滿足。

空巢老人中或許就有你我的父母、你我的長輩,有一天,你我也會老,可能也會成為空巢老人中的一員。尊老愛老,既是為人的基本道德準則,更是建設和諧社會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所以,請伸出關愛的手,陪他們一起走,在他們老了孤單了的時候,遠離困苦和憂愁。

【第9篇】2022天津市失能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據測算失能老人超14萬

重度失能者佔36.82%

市老齡辦副主任郭寧介紹,本次調查對象界定的失能老年人是指年齡在60歲及以上,由於年老、疾病、傷殘等原因,日常活動必須由他人協助或者完全依賴他人的協助才能完成的老人。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分析,吃飯、穿衣、上下牀、上廁所、室內走動、洗澡6項指標,一到兩項做不了的,定義為輕度失能,三到四項做不了的定義為中度失能,五到六項做不了的定義為重度失能。

九成失能老人不願去養老院

被調查老人中,93.59%的不願意住養老機構,而他們的子女也不願意送老人去養老機構,怕被周圍人認為不孝順。同時,由於老人的收入低,決定了其不可能支付太多費用入住養老機構。

部分受訪老人表示自己生活比較困難,需要子女或親屬經濟上的資助。不願意或沒有能力購買一些保險保障服務或是養老服務、保健品等,對自身健康方面的投資很少。

照顧者平均年齡59.47歲

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佔53.22%,享有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佔35.44%。

居家養老要進行多項改革

市老齡辦副主任郭寧介紹:在家庭規模小型化,尤其是獨生子女家長進入老年以後,家庭急需社會提供有效的支持。應對這一挑戰,需要家庭、社區、養老機構、社會力量、政府共同構建積極有效的社會支持網絡,更全面、更系統、更深入地推動養老服務發展來破題化解。

本市還將對已建的日間照料中心按照4+4模式開展實施改革,逐步完善其功能。一個4指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專業化管理、市場化經營、志願者參與的運營機制,由政府購買服務,街道(居委會)監管,委託社會組織、養老機構、村委會運營,實現管辦分離。第二個4指試點日間照料中心需具備呼叫、配餐送餐、家政服務、便利店4項基本功能,重點對行動不便、空巢和失獨等老年人開展養老服務。日間照料中心由過去主要面對自理老人,逐步調整為主要面向半失能老人。今年全市所有區縣都將拿出2-3個日間照料中心作為運營機制改革試點,每個日間照料中心都要拿出10張左右的牀位,面向半自理老人進行護理。

【第10篇】2022關於縣城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報告

每個鄉鎮選定條件各異的2個村)通過進村(社)入户、深入訪談,分別從空巢老人的基本情況、社會成因、精神慰籍、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等問題進行問卷調查,現將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二、基本現狀

1、空巢老人的養老意願主要為居家養老。有些老人目前居家生活但有社會養老意願;居家養老的空巢老人考慮到將來的身體狀況下降、需要別人照顧及自身安全出現問題時,表達了將來的養老意願為僱傭保姆、居家養老或機構養老,但對機構養老尚存在一些心理顧慮,包括不習慣、受限制、入住難、服務差、費用貴、對家庭的名聲影響不好等因素。

2、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困難較多。包括在家料理家務困難、外出購物困難、參加社會活動困難;當老人遇到困難時,首先會選擇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夫婦分工合作來解決問題,當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而不能自行解決時,會選擇求助子女、親戚、鄰居來應對困難;空巢老人都表示遇到困難時會盡量自己解決,不願求助別人,主要原因是認為對其不放心、自己也覺得不大習慣;更不想欠親戚鄰居的人情。面對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他們希望村(社區)能夠解決老人生活上的困難、豐富業餘生活、掌握基本信息、幫其出謀劃策等。

3、在情感方面表現複雜化。多數空巢老人大都處於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獨出獨進的生活狀態,面對着冷清淒涼的家,老人很容易產生寂寞、孤獨之感,導致情緒低落、焦躁不安、無精打采、鬱鬱寡歡、孤僻抑鬱等心理問題,常常表現出焦慮恐懼、孤獨、抑鬱、恐病、情感飢餓等特徵的空巢綜合症。空巢老人在遇到情緒不好時會採取各種措施進行調適,但是他們的娛樂方式單調,只能向家人、鄰里、親朋好友傾訴心中苦悶。

4、在醫療治病方面希望以鄉村衞生所為主,鄉鎮衞生院為輔。空巢老人首選到農村衞生所看病就醫,是因為農村衞生所便捷、費用低,能夠診斷治療常見疾病,可以取到常規的基本藥品。空巢老人希望政府加大力度建設鄉村衞生所和鄉鎮衞生院,他們真心希望農村衞生所在醫療條件、服務水平、服務內容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和改善。

三、形成原因

1、有女無兒户。女兒出嫁,嫁出去女兒潑出去的水,很難經常照顧孃家,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由於女兒出嫁它村距孃家較遠,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時、家務料理靠自己外,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老年人還要承擔生產勞動,自食其力。

2、有兒有女户。女兒出嫁,男孩成家,因為代際關係造成的生活習慣不同,尤其是婆媳關係難處,兩代人選擇分家單過,形成空巢老人家庭。這部分佔大多數。

3、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時期,青壯年等主要勞動力人員外出經商、務工,留下老人在家,既要幹農活,又要幫助照料教育孩子,形成空巢老人。

四、存在問題

1、精神慰籍問題。一是國情與風俗習慣決定我們的老年人,不僅生活上依賴子女,精神上也一樣,兒孫繞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較寂寞。分家單過的情況還稍好,畢竟兒女都在身邊,隔三岔五還能見着。關鍵是外出務工、經商不常回家的這些人,一年到頭跟父母見面的時間比較少,老人們確實很可憐,盼來盼去,也就過年過節時能見到兒女。平日裏,只能老倆口説説話,或者和村裏的老人們在一起聚聚聊聊,這在農村是常見的現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個人的,就更加孤單寂寞。空巢老人普遍缺少親情,感到晚年生活淒涼孤獨,缺乏精神安慰,常常表現出焦慮恐懼、孤獨、抑鬱、恐病、情感飢餓等的空巢綜合症。 二是子女不孝是對老人最大精神打擊。老人因為子女不孝而苦悶。農村大部分老年辛苦一輩子把子女拉扯大,兒女成雙成對,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人卻成了子女的負擔,於是就另家單過,平時不幫耕幫種,病時不虛寒問暖,雖在同村居住,但視同路人,老死不相往來,往往兒子想管老人,兒媳婦不允許,甚至有的兒媳沆瀣一氣,拒不贍養老人;還有少數兒女不僅不贍養不孝順甚至打罵自己老人;有的子女只在過年時才來看望父母,這種現象在農村比較普遍。一位老人感慨地説能幹活,是兒女的勞力;不能幹,就成了兒女的累贅;能動一天就得幹,不能幹躺下就等死。

2、生活照料問題。對於低齡老人來説,影響不是太大,因為老年人身體條件還相對較好,生活還能自理,大多還能參加生產勞動,除非生病,不存在生活照料問題。但對於高齡老人、尤其是身體狀況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確實成為大問題。

3、看病難困難。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率非常高,大多數患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老年性疾病,有的甚至多病纏身。由於醫療費用高,只能是小病忍,大病拖。雖然絕大部老年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仍有大部分的老人有病沒錢醫治。有的老人患頭疼腦熱、身體不適等一般的病痛時選擇忍着,扛一扛就過去了,只有扛不過去的病痛才去買點便宜的退熱止痛類藥物。

4、經濟困難問題。空巢老人普遍經濟收入不高或缺乏獨立的經濟收入。絕大部分農村空巢老人把一生勞作收入都奉獻給了社會和子女,到年老時卻沒有什麼積蓄,經濟收入低,養老問題得不到有效保障。空巢老人的支出集中在飲食、水電、日用品等必須品的開銷上。既使有農村低保、五保供養和臨時救助等社會保障,但由於保障水平較低,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五、對策建議

1、加大《老年法》的宣傳力度,維護老人合法權益。

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大力宣傳、表彰和推廣老年優待先進典型,加大普法宣傳教育力度,推動《老年法》宣傳進社區、進農村,形成敬老法制觀念,讓全社會形成尊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圍。加大對《老年法》和涉及老年人的優待政策的宣傳落實,讓更多的老年人在物質生活、精神文化生活,醫藥保健以及維護權益等方面享有實惠,弘揚中華民族敬老、助老、養老的美德,形成全社會樹立尊重、關心、幫助老年人的社會風尚。加大執法維權力度,依法處理和打擊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不法行為。基層老年組織要經常開展法制教育,幫助老年人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廣泛開展對老年人家庭的一訪四查活動,對不盡贍養義務的家庭、子女進行批評教育,責其改正。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服務網絡,拓展老年人申請和獲得法律援助渠道,擴大老年人法律援助覆蓋面,積極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務。縣、鄉司法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對老年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請,要給予優先審查、優先受理、優先指派服務。司法機關繼續推行和完善涉老案件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制度,提高涉老案件辦案質量和效率。有效地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2、進一步建立健全養老保障體系,讓空巢老人安度晚年。

一是政府要繼續加快推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以解決農村家庭養老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使農民在年老時,也能像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一樣領取養老金,這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主要途徑。我縣去年已開始實現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每位老年人每月可領取60元的養老保險金,但標準較太低,60元根本解決不了什麼問題,應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養老金額度。二是要進一步擴大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範圍,提高低保標準,讓生活困難的老年人都能得到低保待遇。三是應加大對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補助力度,可考慮對8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一定數額的生活補貼,因為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一般都喪失了勞動能力,沒有獨立生活能力和經濟來源,政府應當給予適當的高齡老人生活補助。

3、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醫療救助水平。

儘管大多數的老年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住院需首先墊付醫療費,受藥品報銷目錄、起付線和封頂線限制,報銷額也較低。針對這種情況,應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快探索實現降低老年人醫保報銷起付線和封頂線、擴大藥品報銷目錄、提高醫療費報銷補償比例、門診藥費報銷,解決醫療費墊付問題,減輕老年人醫療費用負擔,讓老年人看得起病。對生活困難的空巢老人,其參加合作醫療費用應予全免。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城市醫療衞生下鄉巡迴義診等活動,為年老體弱、經濟困難的農村老年人送醫上門。農村地區大多數散居,特別是空巢老人重病後無力上醫院,甚至無人知曉。應建立農村公共醫療上門服務制度,實行區域管理,與村醫生、鄉鎮衞生院簽訂責任書,定時為空巢老人免費體檢,重病時減免一定的費用。解決其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從根本上緩解農村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4、不斷完善和拓展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滿足空巢老人的生活需要。

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隨着家庭功能的弱化,養老方式是現在急需探索和解決的問題。目前我們應該推崇以居家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方式,因此要着力打造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這個平台,同時逐步向農村延伸。認真總結試點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經驗,在條件成熟的村(社區)加以推廣,力爭擴大居家養老服務範圍和項目,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服務平台。整合社會和村(社區)資源,建立老年人基本情況、求助熱線和為老服務信息的網絡平台,形成縣、鄉鎮、村三級聯網的基本養老服務信息系統,為老年人提供便捷實用的養老信息服務,促進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化、規範化、集約化發展。各鄉鎮要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各村要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站,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為重點,提供助餐、助潔、助醫、助行、助急等服務,兼顧老年人的多種需求,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緊急援助、心理諮詢、文化學習、體育健身、娛樂休閒、精神慰藉、代購代辦等無償、低償、有償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為老年人居家養老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可採取專人上門包户的方式提供服務。對孤寡等特殊老年人,鼓勵和倡導政府購買、志願者、鄰里互助等多種方式實施服務。

5、興辦農村養老福利事業,走家庭養老與社會化養老相結合的路子。

繼續加大投入,進一步調整結構,完善服務功能,增加養老機構牀位供應量,切實提高入住率和服務水平。部分空巢老人喜歡住進養老機構,也有相當一部分的子女願意將老人送到養老機構。老人到了養老機構有人管理,有人照顧,老人舒心,子女放心,但是我縣目前還沒有一處自費代養福利機構。如今農村集中供養僅限於五保老人,孤兒。空巢老人無法進入此行列,應適度拓寬集中供養範圍,特別是對農村空巢老人實行集中供養制度,建立有償服務機制,其子女向供養機構提供生活補貼,讓高齡空巢老人受到妥善的照顧。有條件的地方,可由鄉、村組織牽頭,通過招商引資及當地能人投資等多渠道興辦養老院、託老所。要大力新、改擴建鄉鎮敬老院,接納更多的生活困難空巢老人、五保户、鰥寡孤獨老人,國家負責這些老人的基本生活費。老人們在這裏實行個人開灶,自己煮飯,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顧,互相幫助。應鼓勵已經富裕起來的村民興辦家庭托老院,為老人提供日間照料服務,白天老人聚在一起學習、娛樂,晚上回家休息。

6、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家庭的作用,構築全方位多層次為老服務大格局。

要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要樹立關心今天的老人就是關心明天的自己道德理念,老年人問題不僅僅是單個家庭問題,更應該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要形成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運行管理機制,要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家庭各自的職能和作用,任何環節都不缺位,努力構築全方位多層次為老服務大格局,保證老年人工作層層有人抓,老年人的事有人管,老年人的需要有人知,老年人的困難有人幫良好社會風尚,這樣才能弘揚老吾老及人之老的傳統美德,才能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目標,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的諧、更加美好。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將會進一步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也必將使農村空巢老人越來越多,這是農村經濟社會轉型時期的必然現象。這決定了她們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養老問題,需要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才有可能實現他們安享晚年的願望。我們堅信,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為老年人營造一個好的贍養環境,空巢老人就不再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第11篇】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據全國老齡委統計和信息工作座談會公佈的數字顯示,目前,我國有2340多萬65歲以上的空巢老人。全國城市空巢家庭已達到49.7%,個別老城區的空巢老人家庭已達到80%以上。據瞭解,我市空巢老人在常住老人中的比例也不小。近日,本報記者帶着一份關注走訪了部分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

精神空虛大於物質匱乏

很多空巢老人都面臨一個同樣的問題:也許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每天都覺得無所事事,要麼在家靜靜守着空蕩蕩的房子,要麼在養老院裏等待吃飯的時間。

在西江南路居委,已獨居生活了13年的黃伯昌老人跟其他空巢老人一樣,無法與兒女共享天倫之樂,只有閒時與社區工作人員開開玩笑逗逗樂,才是他一天最開心的事情。

住在清寧坊的樑秀霞説,自己今年七十七歲了,退休也已二十七年了,本來可觀的退休金足以支撐日常的生活,但是兒子下崗,兒媳婦又身患重病,昂貴的治療費用致使家裏生計困難,後來兒子不得不外出打工,二十年來自己獨自生活。平常打掃自己門前的街道和摘曬雞蛋花是唯一的樂趣。隨後,記者走進樑秀霞的家,粗糙的水泥地,破舊的瓦片屋頂,窄小的客廳裏擺放着掉了漆的破舊的桌椅,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只有瓶瓶罐罐擺放得整整齊齊。

城西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像樑秀霞這樣的空巢老人,很少跟周圍的老人聊天,即使城區有親戚也很少走動,因為他們一個人生活慣了,沒有什麼事,不願意去麻煩別人。

生活依靠★★★

熱心鄉鄰及時相幫

由於沒有電話,樑秀霞基本上聯繫不了自己的兒子,有什麼特別的事,只能去鄰居家裏借打。樑秀霞説,附近的街坊人都很友善,平常有什麼事情,也是鄰里互相幫助。

鄰里的幫助也許是空巢老人解決一些困難最快捷最有效的辦法了。 (範文網 ) 城西街道辦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在我們的上班時間,許多事情居委會可以幫老人家解決,但是晚上或者週末就很難了,而且老人的病痛發作大多在夜晚,鄰里間及時的幫助是最有效的辦法。

而對於黃伯昌老人來説,鄰居都是些上班族,所以他只能求助於鄉里,倔強好強的他説:認識的一個鄉里住得離我家不近,偶爾他會問我要不要幫忙,有沒有困難,但真是有困難了打電話過去,等他趕過來,恐怕也不及了。

問卷調查★★★

過半空巢老人孤獨感強烈

現代生活節奏較快,許多子女忙於工作,對家中老人的關心不夠,老年人很容易感到孤獨,不良情緒找不到宣泄渠道。作為子女的我們即使再忙,也應該抽空看望父母,多聊天,多交流感情,盡孝要及時。市老齡辦工作人員説道。

在記者開展的問卷調查中發現,我市的空巢老人中,58.6%的老人感到孤獨或非常孤獨,精神缺乏慰籍;在與子女的交流方面,子女偶爾探望或者很少探望的為37%;在人際交流與健身娛樂參與方面,很少參加或者不參加的達50.6%。由於與子女來往交流不多以及對外互動活動參與率不高,超過半數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獨,精神生活缺乏慰籍。在入户走訪幾位三無空巢老人時瞭解到,端州區政府僱請專人每天為其提供免費上門搞衞生、買菜等服務。但是,政府提供的免費服務目前僅限於三無老人,絕大部分有此需求的困難空巢老人未能享受該項服務,居家養老服務未能全面鋪開。

外地遊子★★★

兒女不在家,健康是牽掛

高中時候的願望,就是儘自己的能力考一個遠一點的大學,越遠越好。結果就在這個地方紮根了,結果遠離父母了,2002年來到肇慶學院唸書的陳女士,如今已經是孩子的媽了,來自山東的她鄉音未改,卻已經離開家鄉10年了,每逢佳節,陳女士總會在電話裏給父母道一聲節日快樂,因為現在也有了固定的工作,只能是過年的時候回家看望二老,陳女士的孩子已經5歲了,可每次見到外公外婆仍感到很陌生。

我不在家了,爸媽菜都少吃了幾個,炒一次菜要吃上一天,的哥李永生是河南人,來肇慶工作有3年了,他説自己是家中獨子,父母對他的牽掛特別強烈,經常打電話要他回家,現在父母還能自己照顧自己,我出來想多賺點錢。李永生説他每個月都會寄錢回去給父母,讓他們生病了也能夠放心去看病,因為不能陪在老人身邊,老人健康是他工作時最大的牽掛。

龍應台這麼比喻:父母親,對於一個二十多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裏面,它為你擋風遮雨,給你温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説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記者接觸過許多在肇慶定居的外地人,他們其實是很關心家中老人近況的,可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父母與遊子們的距離也許是一條河、一座山、一條路,身在外地的他們,也許因為種種原因而不能常伴父母左右,可只要聽到父母在家鄉過得健康平安,就是他們最大的安慰。

機制探索★★★

健全制度是老有所養的根本

一位從事民政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員認為,建立健全關注空巢老人的制度,是實現老有所養的根本所在。

【第12篇】社區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與心理調查報告

養老問題,尤其是空巢老人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新津縣空巢老人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問題:生活保障、日常照料服務、精神慰藉問題。針對這三個方面的問題,我縣對城市社區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與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調查與分析,並針對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通過調查,瞭解城市社區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狀況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為社區開展空巢老人關愛服務提供背景資料和依據;另一方面瞭解社會不同羣體對於空巢現象的觀念和態度,探討讓空巢老人生活更幸福的出路 。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

(一)在生活來源和醫療保障方面

空巢老人大都年輕時候在某企業上班,退休之後享有退休金,其生活來源63.2%來自退休金(只有剩下的極少部分是來自子女負擔和自己的積蓄),大致在1000-3000元左右,但退休老幹部或者公務員的退休金一般都較高,在XX-4000元左右,部分較貧困的空巢老人享有國家的200-400元不等的低保金。而在醫療費用問題的解決上,有56.1%是來自醫保,但每個月的醫保費用只有90元;29.8%是單位或者街道社區部分報銷;極少部分是由子女負擔的。空巢老人們普遍覺得醫療費用高,生不起大病。

(二)在生活開支和經濟壓力方面

空巢老人們生活開支總體處於中、低等水平,除了害怕生病,大部分空巢老人不覺得有什麼經濟壓力。但部分空巢老人們經濟壓力相對較大。

(三)在生活照顧與子女關係方面

1、在生活照顧方面。因調查的絕大部分是中低齡空巢老人,其生活自理能力較好,調查中87.9%的空巢老人能自己照顧自己。且因被調查的空巢老人有62.1%配偶健在,故在其生病的時候,有39.7%的空巢老人是由老伴照顧,36.2%的是由子女照顧,另有8.6%的是由醫療護理人員照顧。在此基礎上,數據顯示,78.6%的老人不願意住在養老機構,其原因主要有:主觀方面來講,受傳統養老模範影響,入住機構養老的觀念沒有改變,怕別人説,沒有自由,且照顧和伙食也有所欠缺;客觀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因為養老機構花銷太大,經濟上無法負擔,有的是因為子女不同意。剩下的21.4%的老人願意住在養老機構,大都認為住在那裏的都是老人,可以聊天做伴,且這部分老人認為養老機構的伙食比自己現在的狀況要好。

2、在與子女關係方面。空巢老人們的子女一般是生活在本地的,只有極少數的生活在外地或者國外。數據還顯示,造成空巢老人與子女分開住是多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是同子女相處方面,52.7%的空巢老人是因為與子女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有差異,為避免造成衝突而與子女分開居住,同樣的47.3%的老人空巢是因為子女學習工作忙,壓力大無暇照顧老人。二是綜合各方面原因,37.9%的空巢老人是因為自己希望獨立生活,還有26.5%的空巢老人是因為子女住房條件緊張等約束而與子女分開居住,而19.2%的老人空巢是因為子女在外地求學或工作需要在異地就業就職,只有9.1%的空巢老人是因為子女婚嫁在異地成家而與子女分開去住,剩下的7.3%的老人空巢是因為子女具備所需物資條件,但贍養老人觀念淡薄所致。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老人與子女分開居住大部分是客觀原因造成的,只有極少數老人是因為自己的主觀原因想自己獨立生活而與子女分開居住的。從調查中我們還得知,空巢老人們的子女很少與其聯繫的比率佔37.9%,而空巢老人們經常主動和子女聯繫的比率佔44.8%。這説明很多空巢老人迫切希望與子女保持更多的聯繫,儘管大部分空巢老人理解並習慣了子女不在身邊。

(四)在社區服務設施與其休閒娛樂方面

1、在社區服務設施上。從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在硬件設施方面,社區針對老人們的休閒娛樂設施很少,老人們提到的休閒活動場所主要是公園、廣場之類的,但離老人們生活的社區有一定的距離,身體好且喜歡運動的老人們會去走走,絕大部分的老人們覺得太遠了不想去。另外,城市社區都沒有安裝類似求救門鈴、求助遙控器之類的針對空巢老人在緊急情況下呼叫幫助的系統;而在軟件設施方面,是依靠社區或社會志願者給空巢老人提供服務。大學生為空巢老人提供的志願服務較多,但大部分老人對大學生的服務感到不習慣。問到其原因,空巢老人們表示,因為自己的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不需要大學生提供服務,且大學生提供的服務一般都是打掃清潔之類的。除此之外,還有些老人希望過安靜的生活不希望被別人打擾。

2、在空巢老人的休閒娛樂上。73.2%的空巢老人們的休閒娛樂方式是聊天串門,有60.7%的會在閒暇時間看看電視和報紙書籍,同時,50%的會選擇打太極,散步之類的放鬆方式,還有33.9%的空巢老人喜歡聚在一起打牌,只有極少數的約為1.8%的空巢老人會選擇出遠門旅遊。

二、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

整體上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程度達到66%,處於中等水平。有約42.4%的老人估計今後的生活無法預料或變壞,34.5%的老人有時感到孤獨,7.1%的老人經常感到孤獨,59.4%的老人感到生活無目的,老人們的總的幸福滿意度為69.4%。其中,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和生活幸福滿意度明顯低於非空巢老人,且受教育程度高的空巢老人其心理健康狀況和生活幸福滿意度明顯高於受教育程度低的空巢老人。

(一)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與心理健康狀態的關係

1、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直接影響其心理健康狀況。空巢老人的整體生活狀況處於能基本上滿足需要的水平,因生活困難而產生的悲觀、焦慮、無望等心理問題較少,但這種因為生活得不到保障而影響心理健康狀況的現實還是存在於一部分空巢老人身上。

2、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間接影響其生活狀況,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會促進其生活質量的提高。從我們調查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的空巢老人在與我們的交談中表現得很積極、樂觀、豁達。談到子女不在身邊,都表示很理解;在談到對現在生活的滿意度上,都覺得自己是很幸福的了;而談到未來生活的變化時,都持較樂觀的態度;最大的願望是一直淡然、平靜而從容地生活着。但這部分的空巢老人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

(二)預計未來空巢發展趨勢

我們針對18歲以上的其他社會羣體以及非空巢老人進行了社會調查,以便全面的瞭解到社會上其他羣體對空巢老人現象的看法以及預測未來空巢老人的發展趨勢。

1、在社會不同羣體在對空巢老人的瞭解程度上。52.8%的人是對空巢老人基本瞭解的,38.8%的人是對空巢老人幾乎不瞭解或者完全不瞭解的,只有8.5%的人是很瞭解空巢老人的。但同時,有68.6%的人們都表示擔心空巢老人的生活。

2、在中青年羣體對待與父母一起生活的認識上。77.2%的人認為自己可以和自己的父母居住在一起,只有22.8%的人覺得自己不能和父母居住在一起。其中,不能和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原因,1.7%的人是因為自己在外地求學或因工作需要在異地就業就職而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0.9%的是因婚嫁在異地成家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5.2%的人是因為父母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有差異,為避免產生衝突與矛盾選擇獨立生活而不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12.4%的人是因為自己學習,工作忙,壓力大,無暇照顧老人,或老人不願加重子女的負擔而不能生活在一起,還有2.6%的人受自身住房條件緊張等條件約束無法與子女或老人同住。

3、在對非空巢老人的調查上。結果顯示,非空巢老人和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基本相同,但唯一不同的是心理狀況。非空巢老人因為有親人的陪伴而沒有孤獨感,這恰恰是空巢老人多數所面臨的心理問題。非空巢老人大多因為住房條件緊張而與子女居住在一起,老人們同樣享有退休金和醫保之類的社會保障,並且大部分存在“啃老”現象,子女因下崗等其他原因經濟條件不好,老人的退休金不僅要保證自己的生活,有時候還要補貼子女。

4、在對待有老年人家庭將空巢化的現實問題上。調查顯示,75.4%的人表示可以接受現在或將來不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他們大都表示因為自己比較希望獨自過自由自在的生活,只有12.7%的人認為自己不可以接受現在或將來自己的子女不和自己住在一起,剩下的11.9%的人認為將來的事情不可預測,因而不清楚。

(三)調查結論

1、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以企事業單位的退休金為主,一般都在1000元以上,基本生活需要能滿足,經濟壓力相對較小。但在醫療費用的解決上,雖然每個月90元的醫保佔了一半以上,但只能用於看小病,空巢老人們普遍醫療費用花銷大,生不起病仍成為其最大的擔憂。

2、絕大部分中低齡空巢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較好,能自己照顧自己;在與子女的關係上,一半以上的空巢老人的是因為與子女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有差異為避免衝突或因為子女學習工作忙,壓力大無暇照顧老人而獨自居住的,有相當一部分的子女很少與空巢父母們聯繫,老人們迫切希望與子女保持更多的聯繫。

3、絕大部分的空巢老人不願意住在養老機構,究其總的原因,從主觀方面來講,觀念未轉變,認為住在養老機構沒有自由,且照顧和伙食也有所欠缺;而從客觀方面來講,有的是因為養老機構花銷太大,無法負擔,有的是因為子女不同意。

4、部分社區針對空巢老人的休閒娛樂及安全方面需要的服務設施很少,空巢老人們的主要休閒娛樂方式是聊天、看電視、打牌,休閒娛樂方式較單調。

5、社區或社會志願者給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務較少,而大學生志願者雖然給空巢老人提供的服務較多,但大多是陪同聊天打掃清潔之類的,絕大部分的空巢老人們感到不習慣。

(四)對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的分析

1、總體上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其對生活的幸福滿意度處於中等偏上的水平。

2、非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好於空巢老人,受教育程度高的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狀況比受教育程度低的空巢老人好,男性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比女性空巢老人好。

(五)對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與心理健康狀態關係的分析

1、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直接影響其心理健康狀態,生活狀況越差,其心理健康狀態也越差。

2、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態間接影響其生活質量,心理健康狀態越好,其生活質量越高。

(六)對預計未來空巢發展趨勢的調查分析

1、社會人羣對空巢老人的關注程度較低,對其瞭解較少。

2、大部分的中青年人目前認為自己可以和父母居住在一起,至於少部分覺得自己不能和父母住在一起主要原因是覺得與父母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有差異,難以與父母生活在一起;次要原因則是由經濟條件及其他客觀因素的限制而導致不能與父母生活在一起。

3、18歲以上的中青年羣體絕大部分可以接受現在或將來不和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表示希望將來過自由自在的獨立的老年生活。

三、建議和對策

(一)在子女關懷和照顧方面

1、空巢老人的子女必須盡到經常聯繫老人、看望老人,照顧老人,給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的義務。在這方面,輿論可以監督,社區可以根據空巢老人的具體需要,幫助空巢老人與其子女聯繫,比如可以按照為其建立的信息資源庫,定期與空巢老人們的子女聯繫,提醒其要慰問父母或者來看望父母等。

2、對於高齡、喪偶、有疾病的空巢老人,子女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儘量為老人請受過專業培訓的家政護理或保 姆,以盡孝心。

3、子女應支持喪偶空巢老人再婚。對於喪偶的長輩,家庭成員應排除社會偏見和傳統家庭觀念的束縛,支持老人尋找合適的生活伴侶,安度晚年。

(二)在社區服務方面

1、一方面,社區應當建立準確的老人信息庫,特別是“空巢老人信息庫”。信息庫應當包括:老人姓名,年齡,性別,身體狀況,身份證號碼,社會保險號碼,學歷,專業,愛好,電話,子女情況,子女的聯繫電話、地址,退休前的供職單位等等。基層政府機關根據社區提供的信息備份,必要時予以核對,並根據信息庫的信息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另一方面,推廣和建立空巢老人信息服務網站,為空巢老人的家屬提供反饋信息的服務。

2、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統籌規劃在每個社區建立多功能的老年服務中心是較為有效的措施,使老年人的一般醫療保健可在社區服務中心解決,同時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等服務,實現一條龍式的服務,使空巢老人得到妥善照料;由國家補貼,社區執行,把社區一些下崗職工和閒散人員組織起來,對他們進行培訓,為行動不便、生活不能自理以及高齡老人提供代請保姆、鐘點工、家庭就醫等護理服務;設立呼叫救助系統,使空巢老人的安全隱患問題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鼓勵和接納社區、學校及社會志願者為空巢老人開展關愛服務;在社區多發展老年羣體文藝活動組織等,豐富老年人的休閒娛樂方式。

(三)在政府服務方面

解決好空巢老人最迫切最需要的“養”和“醫”的問題。

1、關於“養”的問題,政府要做好健全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的最低生活保障體系的工作,確保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同時要增加對社區養老服務資金的投入,另外,要制定相關的規劃和落實有關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多渠道、多形式辦社會養老福利事業,與此同時,政府有關的宣傳部門要正面宣傳養老機構的形象,消除空巢老人對養老機構的不良看法。

2、關於“醫”的問題,建立和完善城市醫療保險、城市貧困空巢老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醫療保障,減輕空巢老人的負擔,使老人們看得起病。而對那些情況特殊,在醫療上特別需要幫助的空巢老人,可以通過社區建立的“空巢老人”的信息資料,篩選出真正因病致貧、因吃不起藥而飽受病痛折磨的人羣,然後政府給予救濟。

(四)在社會力量系統服務方面

1、在志願者服務上,社區志願者,比如那些具有奉獻意識,想要發揮餘熱,服務社會的中低齡老人可與本社區的高齡空巢老人或其他有需要的空巢老人結成對子,以“老老互助”的方式幫助空巢老人。學校志願者,比如大學生志願者為空巢老人開展有針對性的關愛服務,如心理、法律、醫療等方面的諮詢、文藝匯演等。社會志願者,比如紅十字會、老年人志願者服務協會等一些在老年康復、護理、保健、營養、心理方面的專業人士加入到服務隊伍中,為空巢老人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2、新聞媒體要多渠道關注和報道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及時披露空巢老人的問題,以引起社會的重視;或為空巢老人刊登尋求社會經濟救助的啟事等。

3、社會興辦多層次多樣化的社會養老機構,增加養老機構的數量並提高其服務質量,實現社會化養老與居家養老的有效結合。

(五)在空巢老人自身方面

1、積極調整自己的心態,減少對子女的情感依賴。

2、採取恰當的方式表達對子女的愛,避免一意孤行,把自己的主觀要求和願望全加在子女身上。

3、重新確立自己生活的目標,培養興趣,廣交朋友,積極參與文體和社交活動。

【第13篇】2022年關於縣城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報告範文

每個鄉鎮選定條件各異的2個村)通過進村(社)入户、深入訪談,分別從空巢老人的基本情況、社會成因、精神慰籍、生活照料、家政服務等問題進行問卷調查,現將情況總結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目前,全縣共有老年人6.31萬人,佔總人口的12.09%,高於國際上規定的老齡化社會標準2個百分點。其中空巢老人19435人,佔老年人口的30.8%;身體狀況較差的有1.4萬人,佔總數的22.19%;經濟狀況較困難的有1.2萬人,佔總數的19.01%;特困的有3827人,佔總數的6.06%。現在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時期,越來越多的青壯年外出經商、務工,空巢老人也隨之與日俱增,這種現象在農村尤為突出。

二、基本現狀

1、空巢老人的養老意願主要為居家養老。有些老人目前居家生活但有社會養老意願;居家養老的空巢老人考慮到將來的身體狀況下降、需要別人照顧及自身安全出現問題時,表達了將來的養老意願為僱傭保姆、居家養老或機構養老,但對機構養老尚存在一些心理顧慮,包括不習慣、受限制、入住難、服務差、費用貴、對家庭的名聲影響不好等因素。

2、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困難較多。包括在家料理家務困難、外出購物困難、參加社會活動困難;當老人遇到困難時,首先會選擇依靠自己的力量或夫婦分工合作來解決問題,當超出自己的能力範圍而不能自行解決時,會選擇求助子女、親戚、鄰居來應對困難;空巢老人都表示遇到困難時會盡量自己解決,不願求助別人,主要原因是認為對其不放心、自己也覺得不大習慣;更不想欠親戚鄰居的人情。面對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他們希望村(社區)能夠解決老人生活上的困難、豐富業餘生活、掌握基本信息、幫其出謀劃策等。

3、在情感方面表現複雜化。多數空巢老人大都處於“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獨出獨進的生活狀態,面對着冷清淒涼的家,老人很容易產生寂寞、孤獨之感,導致情緒低落、焦躁不安、無精打采、鬱鬱寡歡、孤僻抑鬱等心理問題,常常表現出焦慮恐懼、孤獨、抑鬱、恐病、情感飢餓等特徵的“空巢綜合症”。空巢老人在遇到情緒不好時會採取各種措施進行調適,但是他們的娛樂方式單調,只能向家人、鄰里、親朋好友傾訴心中苦悶。

4、在醫療治病方面希望以鄉村衞生所為主,鄉鎮衞生院為輔。空巢老人首選到農村衞生所看病就醫,是因為農村衞生所便捷、費用低,能夠診斷治療常見疾病,可以取到常規的基本藥品。空巢老人希望政府加大力度建設鄉村衞生所和鄉鎮衞生院,他們真心希望農村衞生所在醫療條件、服務水平、服務內容等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和改善。

三、形成原因

1、有女無兒户。女兒出嫁,嫁出去女兒潑出去的水,很難經常照顧孃家,剩下老人,形成空巢老人家庭。由於女兒出嫁它村距孃家較遠,除去生活照料不方便、精神慰籍不及時、家務料理靠自己外,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老年人還要承擔生產勞動,自食其力。

2、有兒有女户。女兒出嫁,男孩成家,因為代際關係造成的生活習慣不同,尤其是婆媳關係難處,兩代人選擇分家單過,形成空巢老人家庭。這部分佔大多數。

3、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時期,青壯年等主要勞動力人員外出經商、務工,留下老人在家,既要幹農活,又要幫助照料教育孩子,形成空巢老人。

四、存在問題

1、精神慰籍問題。一是國情與風俗習慣決定我們的老年人,不僅生活上依賴子女,精神上也一樣,兒孫繞膝是最大的安慰,所以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比較寂寞。分家單過的情況還稍好,畢竟兒女都在身邊,隔三岔五還能見着。關鍵是外出務工、經商不常回家的這些人,一年到頭跟父母見面的時間比較少,老人們確實很可憐,盼來盼去,也就過年過節時能見到兒女。平日裏,只能老倆口説説話,或者和村裏的老人們在一起聚聚聊聊,這在農村是常見的現象。如果老伴去世,只剩下一個人的,就更加孤單寂寞。空巢老人普遍缺少親情,感到晚年生活淒涼孤獨,缺乏精神安慰,常常表現出焦慮恐懼、孤獨、抑鬱、恐病、情感飢餓等的“空巢綜合症”。 二是子女不孝是對老人最大精神打擊。老人因為子女不孝而苦悶。農村大部分老年辛苦一輩子把子女拉扯大,兒女成雙成對,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人卻成了子女的負擔,於是就另家單過,平時不幫耕幫種,病時不虛寒問暖,雖在同村居住,但視同路人,老死不相往來,往往兒子想管老人,兒媳婦不允許,甚至有的兒媳沆瀣一氣,拒不贍養老人;還有少數兒女不僅不贍養不孝順甚至打罵自己老人;有的子女只在過年時才來看望父母,這種現象在農村比較普遍。一位老人感慨地説“能幹活,是兒女的勞力;不能幹,就成了兒女的累贅;能動一天就得幹,不能幹躺下就等死。”

2、生活照料問題。對於低齡老人來説,影響不是太大,因為老年人身體條件還相對較好,生活還能自理,大多還能參加生產勞動,除非生病,不存在生活照料問題。但對於高齡老人、尤其是身體狀況不太好的老人,日常生活照料確實成為大問題。

3、看病難困難。空巢老人中,常年患病的比率非常高,大多數患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老年性疾病,有的甚至多病纏身。由於醫療費用高,只能是小病忍,大病拖。雖然絕大部老年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仍有大部分的老人有病沒錢醫治。有的老人患頭疼腦熱、身體不適等一般的病痛時選擇忍着,扛一扛就過去了,只有扛不過去的病痛才去買點便宜的退熱止痛類藥物。

4、經濟困難問題。空巢老人普遍經濟收入不高或缺乏獨立的經濟收入。絕大部分農村空巢老人把一生勞作收入都奉獻給了社會和子女,到年老時卻沒有什麼積蓄,經濟收入低,養老問題得不到有效保障。空巢老人的支出集中在飲食、水電、日用品等必須品的開銷上。既使有農村低保、五保供養和臨時救助等社會保障,但由於保障水平較低,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五、對策建議

1、加大《老年法》的宣傳力度,維護老人合法權益。

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大力宣傳、表彰和推廣老年優待先進典型,加大普法宣傳教育力度,推動《老年法》宣傳進社區、進農村,形成敬老法制觀念,讓全社會形成尊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圍。加大對《老年法》和涉及老年人的優待政策的宣傳落實,讓更多的老年人在物質生活、精神文化生活,醫藥保健以及維護權益等方面享有實惠,弘揚中華民族敬老、助老、養老的美德,形成全社會樹立尊重、關心、幫助老年人的社會風尚。加大執法維權力度,依法處理和打擊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不法行為。基層老年組織要經常開展法制教育,幫助老年人學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廣泛開展對老年人家庭的“一訪四查”活動,對不盡贍養義務的家庭、子女進行批評教育,責其改正。建立健全老年法律服務網絡,拓展老年人申請和獲得法律援助渠道,擴大老年人法律援助覆蓋面,積極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務。縣、鄉司法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對老年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請,要給予“優先審查、優先受理、優先指派”服務。司法機關繼續推行和完善涉老案件優先立案、優先審理、優先執行制度,提高涉老案件辦案質量和效率。有效地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2、進一步建立健全養老保障體系,讓空巢老人安度晚年。

一是政府要繼續加快推行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以解決農村家庭養老的不穩定性和脆弱性,使農民在年老時,也能像機關企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一樣領取養老金,這是解決農村養老問題的主要途徑。我縣去年已開始實現農村養老保險試點工作,每位老年人每月可領取60元的養老保險金,但標準較太低,60元根本解決不了什麼問題,應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養老金額度。二是要進一步擴大農村低保和五保供養範圍,提高低保標準,讓生活困難的老年人都能得到低保待遇。三是應加大對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補助力度,可考慮對8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一定數額的生活補貼,因為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一般都喪失了勞動能力,沒有獨立生活能力和經濟,政府應當給予適當的高齡老人生活補助。

3、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醫療救助水平。

儘管大多數的老年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但住院需首先墊付醫療費,受藥品報銷目錄、起付線和封頂線限制,報銷額也較低。針對這種情況,應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加快探索實現降低老年人醫保報銷起付線和封頂線、擴大藥品報銷目錄、提高醫療費報銷補償比例、門診藥費報銷,解決醫療費墊付問題,減輕老年人醫療費用負擔,讓老年人看得起病。對生活困難的空巢老人,其參加合作醫療費用應予全免。要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城市醫療衞生下鄉巡迴義診等活動,為年老體弱、經濟困難的農村老年人送醫上門。農村地區大多數散居,特別是空巢老人重病後無力上醫院,甚至無人知曉。應建立農村公共醫療上門服務制度,實行區域管理,與村醫生、鄉鎮衞生院簽訂責任書,定時為空巢老人免費體檢,重病時減免一定的費用。解決其老有所養,老有所醫,從根本上緩解農村因病致貧、返貧問題。

4、不斷完善和拓展居家養老服務項目,滿足空巢老人的生活需要。

面臨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隨着家庭功能的弱化,養老方式是現在急需探索和解決的問題。目前我們應該推崇以居家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養老方式,因此要着力打造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這個平台,同時逐步向農村延伸。認真總結試點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經驗,在條件成熟的村(社區)加以推廣,力爭擴大居家養老服務範圍和項目,為老年人提供優質的服務平台。整合社會和村(社區)資源,建立老年人基本情況、求助熱線和為老服務信息的網絡平台,形成縣、鄉鎮、村三級聯網的基本養老服務信息系統,為老年人提供便捷實用的養老信息服務,促進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化、規範化、集約化發展。各鄉鎮要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各村要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站,以老年人的生活需求為重點,提供助餐、助潔、助醫、助行、助急等服務,兼顧老年人的多種需求,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務、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緊急援助、心理諮詢、文化學習、體育健身、娛樂休閒、精神慰藉、代購代辦等無償、低償、有償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為老年人居家養老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可採取專人上門包户的方式提供服務。對孤寡等特殊老年人,鼓勵和倡導政府購買、志願者、鄰里互助等多種方式實施服務。

5、興辦農村養老福利事業,走家庭養老與社會化養老相結合的路子。

繼續加大投入,進一步調整結構,完善服務功能,增加養老機構牀位供應量,切實提高入住率和服務水平。部分空巢老人喜歡住進養老機構,也有相當一部分的子女願意將老人送到養老機構。老人到了養老機構有人管理,有人照顧,老人舒心,子女放心,但是我縣目前還沒有一處自費代養福利機構。如今農村集中供養僅限於五保老人,孤兒。空巢老人無法進入此行列,應適度拓寬集中供養範圍,特別是對農村空巢老人實行集中供養制度,建立有償服務機制,其子女向供養機構提供生活補貼,讓高齡空巢老人受到妥善的照顧。有條件的地方,可由鄉、村組織牽頭,通過招商引資及當地能人投資等多渠道興辦養老院、託老所。要大力新、改擴建鄉鎮敬老院,接納更多的生活困難空巢老人、五保户、鰥寡孤獨老人,國家負責這些老人的基本生活費。老人們在這裏實行個人開灶,自己煮飯,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顧,互相幫助。應鼓勵已經富裕起來的村民興辦家庭托老院,為老人提供日間照料服務,白天老人聚在一起學習、娛樂,晚上回家休息。

6、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家庭的作用,構築全方位多層次為老服務大格局。

要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理念深入人心,要樹立“關心今天的老人”就是“關心明天的自己”道德理念,老年人問題不僅僅是單個家庭問題,更應該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幫助,要形成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運行管理機制,要充分發揮政府、社會、家庭各自的職能和作用,任何環節都不缺位,努力構築全方位多層次為老服務大格局,保證老年人工作層層有人抓,老年人的事有人管,老年人的需要有人知,老年人的困難有人幫良好社會風尚,這樣才能弘揚“老吾老及人之老”的傳統美德,才能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目標,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的諧、更加美好。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將會進一步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也必將使農村空巢老人越來越多,這是農村經濟社會轉型時期的必然現象。這決定了她們很難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決養老問題,需要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才有可能實現他們安享晚年的願望。我們堅信,只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為老年人營造一個好的贍養環境,空巢老人就不再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第14篇】2022年空巢老人生活現狀調查報告

當我們在關注農民工問題,關注“80後”成長曆程,關注經濟發展、城市變革時,我們的目光是否錯過了他們?他們是外出打工子女的父母,是在城市中打拼的“70後”、“80後”的雙親,是數目不斷增長的龐大羣體;他們在城鄉各處靜靜地生活,數着日子盼兒女回家,守着電話等兒女的問候;因為孤單,面臨着很多問題:生活無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時妥善治療、抑鬱煩悶的情緒無法排遣……空巢老人生存現狀已成為我們無法避開的社會命題。

空巢老人苦楚知多少?

所謂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現在被引申為子女離開後家庭的空虛、寂寞的狀態。空巢老人即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1、無人照料,生活不易

XX年3月,75歲的中科院院士、被國際醫學界譽為“世界斷肢再植之父”的陳中偉教授,在上海獨居的家中意外墜樓不幸去世。

87歲的許大爺獨居在北京石景山的一個小區,今年冬天連續的大雪讓許大爺家裏“斷糧”了,老人無法外出買菜,到了深夜,剛剛忙完工作的外孫才給老人送來了食物。家住北京五棵松的王奶奶家中供暖出現問題後久等未能解決,無奈中只能抱着暖水袋躲在被窩裏,給兒子打去求助電話。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説,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為生活的最大困境。

如果説,日常生活的不便自己尚且能夠艱難克服,那麼在遭遇突發狀況甚至發生意外時,空巢老人常無招架之力,難免產生髮生在陳教授、許大爺這樣獨居空巢老人身上的悲劇。

2、精神寂寞,鬱鬱寡歡

“人老了還能有什麼盼頭呀,瞎過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涼心態。據報道,XX年初,在山東濟南,一週內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殺;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為太想兒女,屢次輕生,在重陽節時跳樓自殺。

身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

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户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3、疾病困擾,就醫困難

浙江衢州的空巢老人柳大爺曾因高血壓兩次昏倒在家,“一個人在家,最怕的就是生病。”柳大爺常説。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於“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為無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為明顯。以湖北省農村空巢老人為對象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就醫方便的僅佔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採用“正規治療”,另有6.4%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進行調研時發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到底有多少空巢老人?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佈的統計數據,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將達到25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40%。寧波老齡辦調查表明,寧波空巢老人家庭已佔老年人家庭的35%,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80%以上。

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着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誰來關愛空巢老人?

在人口老齡化加劇的大背景下,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有更多人伸出援手。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家庭、政府和社會對空巢老人的關愛顯然不盡如人意。

1、子女照顧不周

一項對空巢老人的調查結果顯示,感到家庭關係融洽的僅僅50.1%,對子女的照顧表示滿意的僅9.2%。經濟支持、精神贍養等方面,子女對獨居父母虧欠不少。

目前,由於獨生子女家庭增多,家庭日趨小型化,傳統家庭養老方式面臨挑戰,代際之間的孝道、贍養、照料老人的觀念日益淡化。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調查,城市空巢老人獲得子女經濟支持的比例較高,但在農村,由於子女自身經濟壓力,相當一部分空巢老人還得不到子女的經濟救助。以廈門市農村空巢老人為例,只有43.0%的空巢老人主要靠子女贍養,50%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自己勞動和養老金等度日。

經濟支持之外,許多子女常常忽略了老人們的精神需要。據全國老齡辦統計,僅10%左右的子女能注意滿足老人的精神需求。如上文提到的福州空巢老人,其兒女在經濟上很寬裕,經常給老人寄錢,每次都説:“想吃什麼儘管買,錢不用擔心!”卻忽略了老人精神需要。

贍養父母、關愛雙親是子女們應盡的責任,面對空巢父母,作為子女是否應該自問“做了多少”?

2、政策保障不足

我國作為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決“養”和“醫”的問題。

我國城鄉養老保障現狀不容樂觀。目前,“養”的保障主要包括城鄉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據統計,城市中約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沒有養老金,農村老年人中約有80%以上沒有任何養老金,許多農民根本不知道養老保險為何物。

“醫”的保障包括城市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城鄉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醫療保障。近年來,黨和政府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類醫療保障制度、醫療救助制度和推進醫療衞生體制改革,使老年人醫療保障狀況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沒有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數以上。老人看病難、看不起病的難題仍待緩解。

3、社會幫助缺位

空巢老人養老主要有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兩種方式,而我國現有社會養老機構的牀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養老仍面臨投入服務平台匱乏、專業服務水平不高等系列難題。

機構養老,主要是指通過開辦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醫療和娛樂休閒等全方位服務。據調查,全國每年約有1400多萬老年人要求進入老年福利機構養老,而各類福利院的牀位只有一百多萬張,遠遠滿足不了需求。

居家養老,是指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託、以專業化服務為依靠,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決日常生活困難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化服務。目前,居家養老是我國老年人主要的養老方式,受傳統習慣的影響,超過80%的老人仍希望能夠居家養老。

英國等國非常重視居家養老服務,政府依託社區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物質支持、整體關懷等,具體提供服務的有政府僱員,還有大量的志願服務者。近年來,我國空巢老人的居家養老服務開始興起,各地也在逐漸摸索有效的服務方法。例如,杭州依託社區,以志願者行動、低齡老人照顧高齡老人的“時間銀行”互助、鄰里關照、託老服務和無償或低償上門服務為主要形式,為居家養老構建“生活照料網絡”。

據全國老年人社區服務需求調查顯示,老人們最需要的服務包括法律援助、上門看病、上門做家務、服務熱線和聊天解悶等,分別達到了22.2%、20.5%、18.8%,17.1%和16.8%。但是這些服務需求的總滿足率目前僅為15.9%,換句話説,仍有84.1%的服務需求沒有被滿足。

空巢老人中或許就有你我的父母、你我的長輩,有一天,你我也會老,可能也會成為空巢老人中的一員。尊老愛老,既是為人的基本道德準則,更是建設和諧社會中不可忽視的一環,所以,請伸出關愛的手,陪他們一起走,在他們老了孤單了的時候,遠離困苦和憂愁。

【第15篇】空巢老人生活情況調查報告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調查報告1

所謂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現在被引申為子女離開後家庭的空虛、寂寞的狀態。空巢老人即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生活不便、精神寂寞、病痛折磨空巢老人冷暖往往只有自己知道。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佈的統計數據,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將達到25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40%。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專家預計,到2030年我國老齡人口將近3億,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將達到90%,這意味着屆時將有超過兩億的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現在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子女照顧不周,生活不易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對他們來説,吃飯、洗澡、做簡單家務已成為生活的最大困境。

“人老了還能有什麼盼頭呀,瞎過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涼心態。據報道,今年年初,在山東濟南,一週內有三位空巢老人自殺;福州的一位空巢老人因為太想兒女,屢次輕生,在今年重陽節時跳樓自殺。

體機能衰退、個人價值喪失,沒有子女陪伴,都讓空巢老人倍感失落,對生活失去希望。據北京、上海、武漢、廈門等多個地方對城鄉空巢老人的精神狀況調查顯示:心情暗淡、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脾氣暴躁或愁眉不展,不好與人相處,得過且過等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見的心理體驗與情緒狀態,一些空巢老人甚至想到了自殺。

上海老齡辦、寧波老齡辦入户調查顯示,90%以上的空巢老人都希望與人交流、老有所樂、老有所用。南京鼓樓區對空巢老人的活動需求調查顯示:希望子女多打打電話、常回家看看成為眾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託;多組織老年公益活動、創辦老年活動室則成為空巢老人排遣孤寂生活的主要心理訴求。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於“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病。據福建省城鄉空巢老人調查報告顯示:54.64%的老人表示,因為無人照料,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

空巢老人面對病痛常面臨三大“無助”困境:急病突發無人知曉、慢性疾病無人照料、醫療費用過高無法承擔。疾病問題在農村空巢老人身上表現尤為明顯。以省農村空巢老人為對象的一項調查顯示,認為就醫方便的僅佔40.7%;面對疾病,有55.6%的受訪老人選擇“簡單治療”,16.2%的老人會選擇“間歇性治療”,僅21.8%的老人採用“正規治療”,另有6.4%會“放棄治療”。上海市老齡辦對居家養老服務項目進行調研時發現,超過90%的空巢老人選擇需要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包括常規體檢、定時上門護理、應急救助等等。

二、政策保障不足,社會幫助缺位

我國作為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決“養”和“醫”的問題。我國城鄉養老保障現狀不容樂觀。目前,“養”的保障主要包括城鄉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據統計,城市中約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沒有養老金,農村老年人中約有80%以上沒有任何養老金,許多農民根本不知道養老保險為何物。“醫”的保障包括城市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城鄉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醫療保障。近年來,黨和政府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類醫療保障制度、醫療救助制度和推進醫療衞生體制改革,使老年人醫療保障狀況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沒有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數以上。老人看病難、看不起病的難題仍待緩解。

空巢老人養老主要有機構養老和居家養老兩種方式,而我國現有社會養老機構的牀位尚不及需求的1/12;居家養老仍面臨投入服務平台匱乏、專業服務水平不高等系列難題。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調查報告2

農業,目前在很多鄉村仍是一種重體力勞動。當需要重體力勞動者的鄉村,因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打工而只剩下老人、婦女和孩子時,老年人——這個體力和健康正走向衰弱的羣體,將面臨怎樣的困難?湖南醴陵市不久前的調查結果,有些沉重,令人感慨,也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不久前,湖南省醴陵市民政局成立20個調查小組,分赴全縣各鄉村,入户調查農村“空巢老人”生活狀況。調查顯示:農村“空巢老人”普遍存在“四難”——生活難、看病難、辦事難、得到情感慰藉難。

由於經濟欠發達,大量青壯年外出打工,全縣60歲以上農村老人有4、9萬人,其中“空巢老人”1、88萬人,佔農村老年人口總數的38、39%。

(一)收入不足

近九成仍須從事農業生產。

100元能幹什麼?對城裏人來説,可能買件衣服都不夠,可在竹溪,很多“空巢老人”,一個月的所有“收入”加起來,也就百元左右。

調查隊員走進王仙鎮油司徒村2組李發普的家。這是一個“冬冷夏熱”、年久失修的土房子,81歲的李發普和他84歲的瞎眼老伴生活在這裏。雖然有四兒兩女,但子女生活都很困難,無力將他們接到身邊贍養。“大兒早就下崗了;三兒、四兒多年外出打工,也不富裕;四兒老大不小了還娶不上媳婦;兩個女兒也嫁在農村,生活比較困難。”老人一臉無奈地説,“只有二兒有工作,條件好點,現在每月給我們50元養老錢。”這50元孝敬錢,加上老兩口每人每月55元新農保和45元農村低保,就是他們的所有收入。算下來,每人每月125元。

李發普夫婦在竹溪縣的“空巢老人”中,還算是“富裕户”。調查隊員統計,全縣60週歲以上的農村老人每人每月都享受了55元的養老保險金,30%左右的農村困難“空巢老人”享受了農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45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養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這點錢用於買油、買鹽、穿衣、治病等都很緊張,更不要説其他方面了。從經濟上説,王仙鎮6200多名鰥寡孤獨的老人,在“空巢老人”中待遇相對要好。他們有的被安排到福利院居住,衣食無憂,有的居家養老也享受了國家五保政策。有子女而“空巢”的老人反而生活更為困難。

收入不夠靠什麼?醴陵1、88萬“空巢老人”中,必須從事生產勞動的就有1、68萬人,佔到近九成。這些六七十歲乃至七八十歲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種糧、種菜生活將更加艱難。

政府應進一步調高新農保養老金標準、農村低保標準,解決他們目前的基本生活問題。

(二)看病太難

“小病拖、大病熬”仍十分普遍。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雖然農村老人絕大多數參加了新農合,可由於自費部分難以承擔,門診費用又不能報銷,竹溪的“空巢老人”仍然普遍存在“小病拖、大病熬”的現象。此外,“空巢老人”生病在家,只能由老伴照顧,老伴年紀大,為患者熬藥、喂藥等都很費力,幫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難了。而獨身“空巢老人”生病後,則幾乎無人照料。

除了收入太低導致“看病難”,竹溪是山區,交通不便,更加劇了“空巢老人”的“看病難”。在大山裏,有的農户家距村衞生室超過5公里,到鄉衞生院、縣醫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們得了急性病常常會耽誤治療,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交通問題不僅加劇看病難,老人們領農保金、低保金等也很不方便。有的邊遠地區的“空巢老人”到銀行代發點領款,所領資金還不夠往來車費。交通條件較好的王仙鎮油司徒村,“空巢老人”到鎮裏領款一次往返也要花20元車費。

衞生醫療部門應加強村級醫療網點建設,讓“空巢老人”小病不出村。開展巡診活動,定期為“空巢老人”檢查身體,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檔案。提高“空巢老人”醫療費報銷比例,減少自費數額,減輕其經濟壓力;銀行代發部門應開展送款上門活動,讓行動不便、路途遠的“空巢老人”在家領款等。

(三)子女在外

精神“空巢”最難熬。

醴陵“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於忙於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王仙鎮司徒村1組的郭承全夫婦就是如此,兩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並將小孩也帶到打工處上學,幾年時間不回家探視老人,老人反而天天為兒孫的生活狀況擔憂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老人們只能圍着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裏,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鬱鬱寡歡。

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受經濟發展水平低的限制,醴陵市絕大多數農村沒有活動室,沒有圖書室,更沒有健身、康復的器材設備。王仙鎮司徒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20户家裏連電視機都沒有。

醴陵市居家養老的“空巢老人”主要依靠和溝通的對象就是村幹部。為此,縣裏要求村幹部或老人的親屬與村組簽訂聯繫責任書,聯繫者承諾經常到被聯繫的“空巢老人”家中走訪瞭解,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政府還應加強老齡服務機構、隊伍、項目建設,保障村級老年協會正常運轉,逐步培養專業服務人員。同時,逐步開展村級老人活動室、文化圖書室、健身運動場所建設,豐富“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使“空巢老人”也能老有所樂、安享晚年。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調查報告3

一、調查長安區空巢老人的目的

(1)隨着社會的發展, 我國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尤其是'空巢'老人的問題更是值得人們關注。他們有的沒有兒女,孤苦無依;有的想念自己的子女,卻可能遠隔天涯或因工作忙碌沒有在身旁;他們渴望溝通交流,卻找不到能夠訴説的對象;他們希望能夠融入社會,然而他們能做的越來越少。空巢老人孤獨、寂寞,生活中有許多困難與不便,需要獲得精神上的慰藉,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關愛。

(2)通過此次對長安區周邊社區空巢老人的走訪調查,能使我們提高自身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強我們對空巢老人這一弱勢羣體的認識與關注,提高我們自身尊老愛老的意識,更好的為我們身邊的空巢老人獻出愛心。

二、關於調查長安區空巢老人的背景及意義

(一)調查長安區空巢老人的背景

隨着我國人口生育水平持續下降和老年人口平均期望壽命不斷延長,我國人口年齡結構老化也日趨明顯,我國老年空巢家庭數量也呈上升之勢。所謂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長大成人後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出去、只剩下老人獨自生活的家庭。可以預料,空巢家庭將逐步在我國城市地區成為主要的家庭形式之一。因此,我們需要了解長安區空巢老人的生活基本狀況,分析影響長安區空巢老人生活質量提高的因素,進而實現長安區的進一步和諧構建。

(二)關愛長安區空巢老人的意義

關愛空巢老人,是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國家、社會、家庭和每個公民的應盡責任;是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國家、社會、家庭和每個公民的應盡責任。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空巢老人的問題需要社會各界的關注,作為新一代大學生,我們更要起到帶頭作用,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一份力量。

三、當前空巢老人生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條件相對較差

城鎮空巢老人生活條件相對好些,大部分的老人家庭靠退休金,10%左右靠社會救濟,9%左右為其它來源。而農村空巢老人收入來源少,經濟非常拮据,生活條件相對較差,他們的生活簡陋,穿的都是好多年前的衣服,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種的糧食和蔬菜,平時也很難吃上一次肉,逢過年過節,人來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並且大多農村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但無奈收入菲薄。

(二)身體健康狀況堪憂

在空巢老人中長年患病的比率高達70%-80%,雖然大部分老人都參加醫療保險,但報銷比例很低,到醫院看病又需要支付昂貴的費用,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受疾病折磨。更多老人是怕給兒女添負擔,每次病痛發作,吃一些廉價的止痛藥,隱瞞自己病情不説,寧願自己受苦,也不願給兒女找麻煩。子女外出謀生通常是一年回來一次,也沒有太多錢給父母看病,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三)隔代教育心理負擔重。

如果僅僅照顧孫輩的生活起居,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壓力,增加勞動強度。但對小孩的教育卻增大老年人的心理負擔:一是因為老年人沒有足夠的精力教育小孩,二是老年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識字不多,無法輔導小孩學習。如果小孩比較調皮,老年人根本無法管教。同時,當前科技飛速發展,手機、網絡等各種負面的信息都對孩子造成一定影響,不少老年人都對管理小孩力不從心。

(四)安全問題存在隱患

由於空巢老人年齡較大,行動不便,極易成為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對象。針對老年人的人身傷害、盜竊、搶劫、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也較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穩定受到一定影響。同時,一些老人身體素質差,身體狀況一旦出現危險信號,身邊又沒有親人在,很容易出事,每年空巢老人因心肌梗塞、腦血栓等急性病搶救不及時病逝的都有十幾至幾十例。

四、關愛長安區空巢老人實踐內容

(1)走訪了長安區部分社區,如鑫園小區、君悦花園、金堆城小區等,看望了這些社區的空巢老人,幫助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掃房間、清洗衣物、為老人購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陪他們聊天,散步,傾聽並瞭解空巢老人的內心想法。

(2)根據空巢老人的經濟狀況、日常生活狀態、健康與醫療問題、心理狀態、娛樂活動等方面做了問卷調查,共計18個題目。調查問卷共計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並且全部回收的問卷有效。問卷回收後,我對問卷進行了認真的整理和統計分析,對每個指標進行加總,並計算出各項比重。

五、調查長安區空巢老人的結果

經過對所有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歸納整理,結果顯示他們面臨的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經濟沒有足夠來源,生活拮据。

調查中我們發現65%的空巢老人沒有收入,35%有經濟收入。他們的經濟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於500元,而沒有經濟來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費用則全部來自子女的供養。60%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醫是家庭支出最大項,空巢老人的消費水平相對較低,就事實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飲食都不能滿足身體營養需要,住所也十分簡陋。

(二)日常生活難以自理,行動不便

在被調查的空巢老人中,70歲以上的老人居多,佔了總數的1/3,然而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的生活卻越來越難以自理。在調查中顯示18%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2%的空巢老人生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40%,而當他們需要照料時,他們的的子女大多在外地務工或定居,老伴也同樣年邁或纏綿病榻。

(三)心理孤獨難受,終日難以釋懷。

在本次調查的時候我發現將近一半的老人常有壓抑、焦慮、煩躁感,沒有安全幸福、舒適滿足感,幸福指數偏低。所調查的社區中有室外活動場所的很少,只有少數規模較大的社區有比較完善的活動器材,所以老人的文體娛樂公共設施較少。他們平時的娛樂方式主要集中在散步、聊天、打牌。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壓力無處宣泄,導致他們心理缺乏安全感。從與子女溝通的頻率上來看,只有少數的空巢老人與子女溝通頻繁,因此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較貧乏。

六、體會

在這次社會實踐調查中,我感觸頗深,接觸了自己身邊的空巢老人,深切的體會了他們目前的處境;我也收穫了許多,我覺得不僅是完成了一次社會調查,更是從中獲得了一次品德的昇華,還鍛鍊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在今後的日子裏,我要讓身邊的人瞭解到空巢老人的`難處,不讓空巢老人也成為我們父母的代言詞。許多大學生身在異鄉上學,不能隨時感恩自己的親人,但是我們可以把這份愛給更需要的空巢老人們,給這樣一個弱勢羣體。讓我們相信,也堅信,祖國的明天會更美好!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調查報告4

由於農村地區長期以來一直實行以家庭為主的養老方式,子女供養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隨着承擔主要贍養義務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的大量外流,長期兩地分離使得外出子女無法為留守父母提供經常性的照料和關懷,家庭養老的基礎受到了動搖,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空巢老人的健康和福祉。在老齡化、空巢化現象日益嚴重的今天,重視並採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空巢老人的各種問題,是加快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關係到能否成功應對老齡化問題,關係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敗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一、農村空巢老人基本情況

全縣老年人口76521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3.999%,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的0.179個百分點。老齡化進程逐年加快。

調查顯示,全縣農村60歲以上空巢老人32753人,佔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15828人,佔48.3%,女性16925人,佔51.6%。配偶健在18377人,佔56.11%,與孫子們同住xx2人,佔61.1%,(主要留守照顧孫子所至),單身獨居8176人,佔25.14%,失能或半失能10900人,佔33.27%。(主要是80歲以上空巢老人5534人,佔50.77%),必須參加勞動生產的13906人,佔42.46%。既要勞動又要照顧孫子11925人,佔36.41%。有經濟收入4321人,佔13.1%,依靠子女提供16887人,佔51.5%。感到寂寞孤獨8340人,佔25.4%,需要生活照顧7454人,佔22.7%,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2690人,佔3.6%,空巢老人身體健康良好的10523人,佔32.13%,健康一般、較差、非常差的佔大多數。

二、農村空巢老人家庭現狀

1、經濟狀況

經濟支持是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安度晚年的物質基礎。農村空巢家庭老人大多依靠田間勞動所得獲取經濟收入或依靠子女給予的生活費作為生活來源。其收入分佈不勻,36.4%的老人收入在3200元以上,24.2%的老人在1200元以下,貧困的還有12925人,佔39.4%。享受低保的1231人,佔3.75%。因此有78.8%的農村空巢老人仍然經常參加勞動和既勞動又照看孫子。主要原因是:家庭經濟狀況差(雖然子女外出打工但其收入主要用來供養孩子上學,對家庭裏日常生活開銷主要還是老人耕種所得)。

2、健康狀況

農村空巢老人中96.49%的老人生活能夠自理,32.13%的老人身體健康,55.8%的基本健康,12.07%為較差或非常差。當遇到疾病時,多采用簡單治療,小部人因為經濟原因放棄治療。99.3%的空巢老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98%以上的老人對新型農村合作比較滿意,認為能解決看難問題,尤其是“復明工程”對農村白內障老人來説是福音,免費摘除白內障,普遍反映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真好。

3、需求狀況

從調查結果來看,農村空巢老人有權益保障要求8491人,佔25.9%,感到寂寞孤單8340人,佔25.4%,需要生活照顧7454人,佔22.7%。從老人們的需求程度上看,主要是精神慰籍,子女常回家看看,基本醫療保障,養老金和需要人照顧,分別佔52.3%、49.2%、41.3%、33.8%和22.7%。由此可見農村空巢老人最需要的就是精神慰籍,老有所養、老有所醫。

4、閒暇狀況

農村空巢老人因文化水平較低和經濟有限原因,絕大部分老人以串門聊天為主,家庭經濟好點的以打牌為次之。加之村級老年協會的文體活動中心、室、場地不健全,不配套等原因,老人們户外活動只好如此。在精神層面上,76.5%的老人感覺生活有壓力,壓力主要來自經濟收入,照顧孫子,忙於種地、又怕生病等幾個方面,因為子女多在省外務工,所以子女們主要是給生活費和打電話來慰問老人,很少能親自照顧,幾乎都是一年回來一次,空巢老人中有49.2%的人希望子女能常回家看看。

空巢老人生活情況調查報告5

我國農村正經歷着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高齡化和老年人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轉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高齡老年人和老年空巢家庭比例的較快增長將直接影響到我國養老保障體系和養老服務體系的構建,以及農村老齡問題的綜合解決。為了解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發展情況及其對農村家庭養老的影響,20xx年,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實施了農村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狀況的調查研究。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調查運用國家統計局批准,中國老齡科研中心20xx年和20xx年實施的兩次中國老年人口狀況調查數據,結合北京、河北、江蘇、浙江、黑龍江、江西、河南、安徽、重慶、甘肅等1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典型調查,調查對象為農村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即老年人無子女(包括兒媳、女婿),或有子女但不同吃同住者。

老年空巢家庭包括兩類:1、獨居户;2、夫妻户。

老年類空巢家庭包括三類:

1、隔代户(老年人與未成年孫子女或外孫子女同住,多稱“留守家庭”);

2、兩代老人户(老年人與父母同住);

3、與其他人同住户(老年人與其兄弟姐妹或照料者等同住)。

20xx年,全國農村老年空巢和類空巢家庭共3288萬户,佔農村老年人家庭總户數的48.9%,比20xx年的44.9%提高了4個百分點。空巢、類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共4742萬人,佔全國1.08億農村老年總人口的43.9%。其中,空巢家庭老年人佔38.3%,類空巢家庭老年人佔5.6%。除隔代户從20xx年的4.4%下降到20xx年的3.7%外,其餘幾類家庭户的比例均有所上升。獨居户從13.3%提高到14.7%,夫妻户從26.7%提高到27.7%,與其他人同住户從0.5%提高到2.1%,兩代老人户從0.4%提高到0.7%。

空巢、類空巢家庭分佈呈現較明顯的地區差異。東部和中部省份空巢比例相對較高,如山東、河北、江蘇的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的比例超過了60%,北京、河南、浙江、安徽、遼寧等也超過了50%。西部一些省份如陝西、廣西、雲南不足30%。各省份內部的分佈差異也較明顯。嚴重的地方,村外出青壯年比例達到90%,留在家裏的幾乎都是老人和孩子。

隨老年人年齡提高空巢、類空巢家庭比例呈減少趨勢。農村60至69歲的低齡老年人中有50.2%居住在空巢、類空巢家庭中,在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中減少到40.5%。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以有配偶同住為主佔64.9%,喪偶的佔28.8%。

老年空巢、類空巢家庭內部差異明顯。約有2/5的老年人自願與子女分開居住。這類家庭以夫妻户多見,低齡老年人為主,身體狀況和生活狀況相對較好。有48.3%的老年人被迫與子女分開居住。其中,有30.7%的老年人想與子女同住,但因子女不孝,婆媳關係緊張,或子女外出發展等原因而不得不獨守空巢。有17.6%的老年人願意入養老院,但因經濟條件不允許加之不是收住對象,或當地沒有養老機構而不能如願。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中的問題既有作為農村老年人面臨的共性問題,也有因子女“缺位”帶來的特殊問題。

(一)養老保障不穩定問題。

農村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從事生產勞動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近5個百分點,佔47.4%,得到子女經濟幫助的比例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低6.6個百分點,佔59.5%。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年人均收入2373元,約為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4/5。受自我養老能力以及子女自身經濟狀況和養老意識淡薄等影響,39.6%的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感到經濟困難,49%的人認為經濟上缺乏保障,得到政府和集體救助的只佔13.6%。

(二)基本醫療缺乏保障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中健康狀況差的佔27.2%,患慢性病的佔65.5%,57.8%的人未享受任何形式的醫療保障,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老年人多數反映合作醫療報銷起付線高,報銷比例低,報銷程序過於複雜,門診取藥花費多但不能報銷,住院治療又需要先墊付大筆押金。因為上述原因,有70%的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患病後不去就醫,“拖”病現象比較普遍。

(三)照料服務供求矛盾突出問題。

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生活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的佔xx年人需要照料,其中11.3%的人得不到照料,比非空巢家庭老年人高8.4個百分點。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靠配偶,佔52.3%,國家、集體、養老機構上門服務合計僅佔2.9%。與此相對,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照料主要依靠子女,佔64.1%。

(四)獨居老年人面臨高生活風險問題。

獨居老年人(包括散居“五保”老人)約1004萬人。其中,覺得經濟困難的佔52.4%,需要照料但無人照料的佔18.4%,經常感到孤獨的佔53.6%,感到不幸福的佔21.0%,有過自殺念頭的佔7.5%,這些指標均顯著高於其他老年人。統計分析顯示,有60%的農村獨居老年人生活中面臨着經濟非常困難、健康狀況極差、需要照料和孤獨寂寞中的至少一種問題,近19%的獨居老年人面臨兩種以上的上述生活風險。

(五)隔代户和兩代户老年人生活壓力大問題。

子女外出務工,留下祖孫在家的“留守”老年人佔農村老年總人口的3.7%,接近400萬人。他們既要從事農業生產勞動,又要照看孫子女,身心壓力很大,健康狀況也最差,54.7%的老年人認為健康狀況較前一年變差,69.3%的人患有慢性病,41.7%的人在調查前兩週處於帶病狀態,這些指標均明顯高於其他空巢、類空巢家庭。兩代户老年人既要自養還要贍養其高齡父母,他們參與農業勞動的比例高達80%,得到子女經濟支持的只佔44.3%,醫療費開支最大,年人均住院費支出達到1827元,遠高於其他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的1068元。

三、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現象及問題成因分析

(一)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是人口、經濟、社會等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這種態勢仍將持續。

造成農村老年人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的原因一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生育高峯人口,同時也是70年代以來實施計劃生育的獨生子女父母相繼進入老年,老齡化加快發展。二是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高齡老年人口增長,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長,同時兩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三是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大量農村勞動年齡人口向城鎮遷移,留守老年人增加。四是隨着居住條件改善以及人們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變化,兩代人願意分開居住的家庭增多。上述因素的持續存在,必將推動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的繼續發展,空巢、類空巢將成為我國農村地區老年人家庭的一種重要居住形態。

(二)子女“缺位”削弱了家庭養老的作用。

老年人勞動自養、夫婦互相扶養和子女贍養是傳統家庭養老的三大支柱,由於子女在家庭生活中的“缺位”,喪失了支撐家庭養老的穩定結構,影響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突出地表現為缺乏照料者和精神慰藉,同時加重了老年人勞動自養的負擔。獨居老年人更失去了配偶的扶養,與孫輩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加重了代撫育負擔,兩代老年人户則是“以老養老”,困難相對更多。

(三)農村社會保障與社會服務發展滯後導致部分老年人養老和照料服務的“真空”。

家庭養老功能不足,老年人對社會保障和社會服務的需求增加。由於農村社會養老保障覆蓋面窄,水平低,社會福利服務基礎設施短缺,社會養老服務不發達,使老年人的養老特別是服務需求得不到保障。調查發現,空巢、類空巢家庭老年人需要上門家務服務的佔32.8%,而當地有此服務的僅佔7.0%,需要上門護理的佔35.4%,能提供上門護理的僅佔6.3%,需要入住養老機構而不能如願的佔17.6%,離老年人的需求差距很大。

(四)對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現象及其問題重視不夠,措施不力。

主要表現為一是政策“缺位”。各地關於居家養老和老年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適合農村實際情況的政策較少。二是觀念落後。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養老”上,對農村老年人“空巢”問題重視不夠。三是缺少有力措施。農村社會保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明顯落後,社會組織很不發育,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服務問題難度很大。基於以上原因,老年空巢家庭增加帶來的照料服務等問題在許多地方沒有擺上議事日程。

(五)敬老意識和贍養觀念淡化。

農村“重小輕老”現象比較普遍,少數子女視老年人為累贅,一些多子女家庭互相推諉贍養義務。婆媳關係緊張,“媳婦當家,養兒防不了老”。外出務工子女忽視家中老年人的生活安排,與老年人缺少聯繫。還有“外嫁女兒不養娘”的傳統習俗,等等。這些因素導致部分老年人的贍養得不到落實。

四、對策與建議

農村老年人家庭空巢化伴隨着農村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在城鎮化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等因素影響下,農村以家庭養老為主,依靠老年人勞動自養、子女贍養和土地保障的傳統養老模式受到進一步挑戰,需要從整個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服務的建構上綜合考慮和應對。在繼續鞏固家庭養老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社會養老保障和公共服務,建立健全社會養老和家庭養老相結合的養老保障體系,是新時期保障包括農村空巢家庭老年人在內的廣大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服務需求,解決農村老齡問題的必由之路。

(一)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為農村老年人生活提供製度保障。

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把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全部納入保障範圍,並考慮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採取措施給予優待和照顧。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對貧困老年人降低門檻,提高補助標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考慮免除70歲以上老年人的參合費用,並對參加合作醫療的老年人在個人賬户計入金額及報銷比例等方面予以優惠,適當擴大老年人常見慢性疾病門診報銷的病種。醫療衞生機構應為急重病貧困老年人開闢綠色通道。積極探索建立農村老年人非繳費型養老金制度,對於不享受社會保障待遇的農村80歲以上高齡老年人可採取發放生活補貼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和基本醫療需要。

(二)加快建立農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加強農村綜合性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在服務好“三無”老人等傳統服務對象的基礎上,把服務對象擴展到高齡、病殘、獨居、生活不能自理的社會老年人。

在農村社區建設綜合性養老服務活動設施,以此為依託為老年人就地就近提供生活照料、文體娛樂、法律服務和宣傳教育服務,逐步形成住養、定點與上門服務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和村集體要積極出資設立養老服務公益崗位,同時積極倡導鄰里互助、志願者幫扶和老年人互助,以獨居户、隔代户、兩代老人户特別是高齡、貧困、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為重點,建立聯繫和幫扶制度,制定緊急事件的有效應對辦法,照顧好他們的生活。

(三)充分發揮家庭養老的基礎性作用。

進一步推進農村家庭贍養協議書籤訂工作,鞏固家庭贍養,督促外出務工子女妥善安排好留守老年人的生活和生產。加強涉老法制教育和敬老道德宣傳,把敬老孝親納入文明家庭和文明村鎮的評選表彰內容,轉變不良習俗,和諧家庭關係。加強對老年人的宣傳教育,幫助老年人加強生活安全的自我保護,掌握緊急情況下的應急處置辦法,提高老年人依法維護自身權益的意識和能力。

(四)加強對農村老齡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把農村老齡問題納入農村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研究和解決。要制定農村養老服務機構、設施發展規劃和推動農村養老服務的政策措施,將相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將保障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發展農村為老服務納入部門工作安排,切實承擔起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會保障、福利服務、醫療衞生、安全保護、權益維護、活躍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責任。要建立健全縣、鄉兩級老齡工作機構,保證必要的人員和經費,發揮好綜合協調和檢查督促作用。在農村基層,要普遍建立起農村老年人協會,在村委會的領導和支持下,實現自我組織、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積極調解涉老糾紛,維護老年人權益,活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組織老年人自助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