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2022春季學期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指引

欄目: 學校管理公文 / 發佈於: / 人氣:1.3W

一、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指引

2022春季學期學校傳染病防控工作指引

2021年上半年發生新冠肺炎疫情風險極高。學校根據《學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應急處置預案(試行)》(穗防控辦〔2020〕62號)和《關於印發高等學校、中國小校和托幼機構春季學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三版)》(國衞辦疾控函〔2021〕102號)做好以下防控工作。

(一)日常預防工作

1.做好防疫物資儲備(口罩、洗手液、消毒劑、非接觸式測温設備等),制定應急工作預案,完善疫情防控聯合工作機制,落實學校主體責任,加強對各疫情防控工作小組成員的培訓,確保措施部署到位、責任明確到位、人員組織到位、設施完善到位、物資儲備到位、制度落實到位、風險評估到位、應急預案到位。

2.建立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的健康監測制度。做好晨、午檢工作,實行“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做到傳染病聚集性疫情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完善學生及其共同生活居住的家庭成員及相關人員健康狀況和風險接觸信息檔案,重點監測師生員工有無發熱、乾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對因病缺勤缺課的師生員工要密切追蹤診斷結果和病情進展。嚴格執行復課證明查驗制度,做好登記台賬。對曾經患病的師生員工密切長期跟蹤,及時掌控其健康狀況。

3.做好校門口體温監測工作。對進入校園的教職員工、學生和外來人員進行體温檢測,體温正常者方可進入。體温異常者,建議及時就醫,就醫途中正確佩戴口罩,做好手衞生。

4.加強校內課室、圖書館、辦公室、食堂、宿舍、和衞生間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流通。如使用集中空調,開啟前檢查設備是否正常,新風口和排風口是否保持一定距離,對冷卻塔等進行清洗,保持新風口清潔;運行過程中以最大新風量運行,加強對冷卻水、冷凝水等衞生管理,定期對送風口等設備和部件進行清洗、消毒或更換。

5.在食堂、衞生間等場所應設置洗手設施,有條件時配備速幹手消毒劑或感應式手消毒設備,安排人員定期對校內食堂、宿舍、衞生間等公共場所以及水龍頭、門把手、樓梯扶手等高頻接觸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

6.加強食堂監管,學校要加強對食材採購、存儲、加工和銷售等環節衞生安全管理,強化進口冷藏冷凍食品源頭管控;食材要做好索證索票工作,保證食材來源可追溯;嚴格做到生、熟食物相分離,防止食物的交叉污染;烹飪食品時,做到燒熟煮透,確保食品中心温度應達到70℃以上。師生就餐時,採取錯峯、分散用餐方式,減少聚集。

7.學校合理管控人員密度,儘可能實施最小單元羣體管理。在校期間引導學生保持安全社交距離,隨身備用口罩。

8.積極開展疫情防控知識防控宣傳,可通過校訊通、微信公眾號、海報和宣傳欄等方式開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識宣傳,強化師生手衞生、一米線、開窗通風、清潔消毒、生病時減少去人員聚集場所和佩戴口罩等健康防護和意識,養成勤洗手、咳嗽和打噴嚏時注意遮擋等良好衞生習慣和行為。

9.校園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加強垃圾分類收集、及時清運,並做好垃圾盛裝容器的清潔消毒。

10.設立應急區域。教職員工及學生出現發熱、乾咳、乏力、腹瀉等可疑症狀時,立即在應急區域進行暫時隔離並及時就醫。

(二)發生疫情後學校應採取的措施

教職工或學生出現發熱、乏力、乾咳及胸悶等可疑新冠肺炎症狀時,須採取以下措施:

1.出現可疑症狀的教職工要立即佩戴口罩,離開工作場所,引導到學校的臨時隔離室。經詢問,一旦發現14天內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或途經史或有與確診、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接觸史時,應立即聯繫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或社區“三人組”,由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或社區“三人組”核實後撥打120通知相關醫院派車接診;如暫無上述情況,患者自行到醫院就診排查。患者離開後立即對臨時隔離室進行消毒,與患者接觸的所有人員均應做好防護措施,按要求戴醫用外科口罩。

2.出現可疑症狀的學生應立即帶上口罩並送到學校的臨時隔離室。經詢問,一旦發現14天內有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或途經史或有與確診、疑似病例、無症狀感染者接觸史時,應立即聯繫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或社區“三人組”,由社區衞生服務中心或社區“三人組”核實後撥打120通知相關醫院派車接診,並與監護人聯繫溝通。如無上述情況,則在隔離室觀察,電話通知監護人領返回家,儘早到醫院或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就診治療。部分路途較遠的,監護人不能在短時間內到校的,可與其電話溝通,由學校安排專人協助送醫。患者離開後立即對臨時隔離室進行消毒,與患者接觸的所有人員均應做好防護措施,按要求戴醫用外科口罩。

3.將出現可疑症狀人員情況通過晨檢系統及時報告當地疾控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並在疾控機構指導下,對相關密切接觸者進行排查。

4.若出現可疑症狀人員診斷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應立即上報教育行政部門,對相關密切接觸者進行健康告知。

5.若出現可疑症狀人員診斷為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應立即上報教育行政部門,配合屬地疾控機構對其密切接觸者進行14天的集中醫學觀察,並由疾控機構對學校相關場所進行終末消毒。

6.加強晨檢和午檢工作,切實落實日報和零報制度,掌握病例每日增減情況。

7.有專人負責與離校或離園教職工、學生進行家訪聯繫,瞭解其每日健康狀況。

8.配合衞生健康部門做好疫情處理工作,在當地疾控機構的指導下做好衞生室(保健室)、教室、宿舍等場所的消毒和通風工作。

9.如教職員工、學生及其家長中有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疑似病例或密切接觸者,學校應在疾控機構指導下立即啟動應急處置預案,配合做好密切接觸者排查和終末消毒等工作。對共同生活、學習的一般接觸者要及時進行風險告知,如出現發熱、乾咳、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症狀時要及時報告、及時就醫。按照屬地疾控機構要求做好終末消毒。學校應配合做好病例或者密切接觸者的心理安撫和學業輔導工作,並做好學生隱私信息保護。師生員工病癒後,返校時要對其查驗由當地具備資質的醫療機構開具的相關證明。

二、季節性流感防控工作指引

1月至6月(2月份寒假除外),中國小、托幼機構存在發生暴發疫情的風險。學校根據國家衞生健康委《流感樣病例暴發疫情處置指南(2018年版)》(國衞疾控傳防便函〔2018〕164號)《廣東省2020-2021年流行季流感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粵衞疾控函〔2020〕220號)《關於印發廣東省流感防控相關指引(2015年版)的通知》(粵衞辦〔2015〕10號)做好以下防控工作。

(一)日常預防工作

1.根據教育行政部門的部署,制定本單位流感應急預案,建立領導責任制,並將責任分解到部門、單位和個人。

2.每年開學後應立即組織教職員工學習流感防控知識。

3.落實晨檢制度,發現發熱、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狀的學生和幼兒,立即電話通知其家長領返回家,儘早到醫院或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就診治療。

4.做好因病缺勤及病因登記追蹤制度,發現流感樣病例異常增多要及時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

5.加強各類學習、生活、娛樂、工作場所(如教室、音樂室、舞蹈室、閲覽室、保育室、宿舍、教研室)的衞生與通風,保持空氣流通,保持室內外環境衞生整潔。

6.加強師生健康知識教育,教育學生打噴嚏時要主動掩住口鼻,提高防病意識。

7.落實手部衞生,設置充足的洗手水龍頭,配備洗手液或肥皂供師生使用,托幼機構由保育員每日落實幼兒勤洗手,推行七步洗手法。

8.在流感流行季節,集體性活動儘量安排在室外進行。

(二)出現發熱、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狀病患者異常增多時防控措施除做好上述日常防控措施外,還須實施:

1.儘快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2.避免舉辦全校或全園性的室內集會等活動。

3.實施晨檢和午檢制度,發現發熱、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狀立即電話其家長領返,儘早到醫院或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診治。

4.學校和托幼機構由專人負責與離校或離園的學生進行家訪聯繫,瞭解其每日健康狀況。

5.確定暴發疫情後,根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要求實行日報和零報告制度,掌握流感樣病例學生每日增減情況。

6.配合衞生部門做好暴發疫情的處理等工作。

(三)臨時停課後的措施

1.提倡學生個人患病停學休假。如出現暴發疫情,在衞生部門科學評估提出停課建議後,由學校對應的教育主管部門確定並宣佈停課,如需多所學校大範圍停課則應報當地政府決定實行臨時停課措施。停/復課標準建議如下:

班級停課:達到以下標準之一者,經評估疫情存在進一步擴散可能,該班可實施停課,並立即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停課期限一般為4天。

(1)該班級當天新發現流感樣病例達5例及以上;

(2)該班級現症流感樣病例達30%及以上;

(3)一週內發生2例及以上實驗室確診流感住院或死亡病例(不包括門診留觀病例)。

復課標準:停課期限屆滿可復課。仍有流感樣症狀的學生,需體温恢復正常、其他流感樣症狀消失48小時後或根據醫生建議方可恢復上課。

年級/學校停課:疫情如持續發展影響學校正常教學活動時,教育部門應組織對疫情風險進行評估,可逐級實施停課措施。停課期限一般為4天。停課期限屆滿後,經評估來確定是否復課。

2.建立學校、托幼機構與學生及其家庭的聯繫制度。停課前,應告知幼兒、學生、家長及教職員工流感防控相關知識。

3.停課期間,學生、家長等應主動向學校分管的專人報告其是否出現發熱、咳嗽或咽痛等流感症狀。

4.停課期間,學校、托幼機構應組織專人負責每天跟蹤學生的健康狀況並按要求實行日報和零報告。同時,對校內各類場所應進行徹底清掃消毒。

三、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防控工作指引

1月至3月學校和托幼機構發生諾如病毒聚集性疫情風險高。學校根據《廣東省衞生健康委關於印發廣東省諾如病毒感染日常預防系列指引的通知》(粵衞疾控函〔2020〕239號)和《廣州市教育局關於進一步加強學校諾如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做好以下防控工作。

(一)日常預防工作

1.制定學校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防控預案,建立領導責任制,並將責任分解到部門、科室和個人;建立環境衞生和清潔消毒管

理制度,由專人負責學校清潔消毒工作。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防治知識。

2.設置充足的洗手水龍頭,配備洗手液或肥皂供使用。

3.學校學生與教職員工要養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堅持勤洗手、勤剪指甲;進食或處理食物前,如廁後須用肥皂及清水徹底洗淨雙手。

4.搞好課室及宿舍環境衞生。每日至少清潔地面、門窗和桌面一次;保持廁所清潔衞生;加強通風,保持空氣流通;加強對重點部位(如們把手、樓梯扶手、水龍頭、便器按鈕、電梯按鈕、上下牀扶手等)清潔及消毒;生活垃圾應集中存放並加蓋,每日清理生活垃圾,保持衞生。

5.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做好學校的食品及飲用水供應管理,確保其衞生安全。

6.學校及托幼機構應常規儲備一次性嘔吐袋、嘔吐污染物應急處置包。設置充足的洗手設施和洗手液、肥皂。

7.若有教職員工(尤其是廚工)、或學生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不得帶病上班(課)。患者隔離至症狀消失後3天方可復課(工)。

8.學校要落實晨、午檢制度、因病缺勤登記追蹤制度,發現嘔吐、腹瀉病例異常增多時(3天超過5例)立即報告當地疾控機構及教育行政部門。

9.嘔吐腹瀉物處置應嚴格按照《學校及托幼機構諾如病毒感染病例嘔吐物處置指引》執行。

(二)疫情發生後學校應採取的措施

學校出現嘔吐或腹瀉患者異常增多或證實疫情流行時,除繼續做好上述日常預防措施外,還須實施:

1.病例及隱性感染者均應暫停上課/上崗,原則上隔離期為症狀完全消失後72小時;其中從事食品操作崗位的病例及隱性感染者須連續2次糞便/肛拭子諾如病毒核酸檢測陰性後方可解除隔離。

2.做好隔離場所和污染場所的消毒工作。至少由專人每天兩次對隔離場所的廁所、牀鋪、課桌(椅)、門把手等清潔消毒,並配備必要的消毒藥品;清理病人嘔吐物及糞便時要做好防護,要佩戴好一次性外科口罩、橡膠手套、一次性帽子、工作服、一次性防水鞋套,處理完後要及時用肥皂、消毒洗手液等清潔和消毒雙手;被患者嘔吐物和糞便污染的被服、地板等物體表面以及清潔用具均用含氯消毒液浸泡清洗。被污染的衣物也可採用煮沸消毒的方法。

3.學校學生和教職員工(尤其是廚工)要做好自我防護和健康監測。如有腹瀉、嘔吐等胃腸症狀,應儘早到醫院就診,切勿上班(課)。學校指定專人負責與離校或離崗的人員聯繫,瞭解每日健康狀況。

4.確定聚集性或暴發疫情後,根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要求實行日報和零報告制度,掌握病例每日增減情況;對本單位內外環境進行徹底清潔消毒,配合做好暴發疫情的處置工作。

5.在疫情流行期間,停止舉辦各種聚餐和集會等活動。

四、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指引

4月至6月托幼機構和多孩家庭為暴發疫情的高風險場所,學校及托幼機構應根據《廣東省學校及托幼機構手足口病防控指引》(粵衞辦〔2015〕19號)做好以下防控工作。

(一)日常預防工作

1.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通風。

2.每日對玩具、個人衞生用具、餐具等物品進行清洗消毒。

3.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

4.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的習慣。

5.每日進行晨檢,發現可疑患兒時,要對患兒採取及時送診、居家休息的措施;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

6.患兒增多時,要及時向衞生和教育部門報告。

(二)疫情發生後學校應採取的措施

1.加強晨檢工作,做好考勤和登記工作,及時全面掌握學生健康狀況。

2.按照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相關文件要求,及時發現和報告聚集性病例疫情(指同一托幼機構1周內有10例或同一宿舍/班級1周內有3例及以上手足口病病例)。

3.發現以發熱,手、足、口、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可能還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的學生時應立即通知家長及時送診,患兒要在家隔離治療,直至病癒方返校。通常待皮疹結痂後1周或自發病之日起2周,憑返校證明才能復課。

4.發生疫情的單位應每天對新增的患兒進行登記並上報至屬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教育行政部門。

5.教室和宿舍等場所要保持良好的通風。

6.加強消毒工作,適當增加消毒頻次。對患兒所用的物品要立即進行消毒處理。每日對玩具、個人衞生用具、餐具等物品等進行清洗消毒,每日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等物體表面進行擦拭消毒,特別要加強電腦室、音樂室等公共場所的物品擦拭消毒,以減少間接接觸傳播。進行清掃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掃廁所)時,工作人員應戴手套,清洗工作結束後應立即洗手。

7.開展手足口病預防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教育指導兒童養成正確洗手等個人衞生習慣,做到“洗淨手、喝開水、吃熟食、勤通風、曬衣被”等。同時積極對兒童家長進行預防知識宣傳。

五、登革熱防控工作指引

2021年上半年學校托幼機構存在病例輸入的風險,學校及托幼機構應根據《廣東省登革熱防控專業技術指南》(粵衞辦〔2015〕20號)做好以下防控工作。

(一)日常預防工作

1.確定滅蚊工作目標。宣傳動員師生參與清除蚊患工作,消除蚊子的孳生地。提高全校防蚊特別是登革出血熱的警覺意識,利用學校電子屏滾動播放防控登革熱知識要點。鼓勵學校佈置學生清積水滅蚊家庭作業,把預防登革熱知識滲透到千家萬户。

2.定期開展校內愛國衞生運動,防蚊滅蚊。指定專人負責校園防蚊滅蚊工作,落實滅蚊週記制度,落實週末衞生日製度。制定學校滅蚊計劃並指導督辦,同時與有關職能部門聯合搞好預防工作。

3.開展健康教育,促進學校和家庭共同防蚊滅蚊。學校每學期開學前應對師生員工開展預防登革熱健康教育,上一堂健康教育課,圍繞核心:

(1)登革熱是由蚊子傳播的。

(2)傳播登革熱的蚊子生長在水缸、水盆、罐等小積水容器中。

(3)每隔3-5天清缸換水,倒置積水容器,可以控制蚊子,預防登革熱。

4.午睡或晚上休息應掛蚊帳,在户外活動場所應預防蚊蟲叮咬。

5.有發熱等不適須及時就醫,明確診斷,發現登革熱等傳染病應立即停止上學,並前往醫院接受隔離治療。

(二)發生疫情後學校應採取的措施

學校一旦出現可疑登革熱疫情時,除做好以上常規預防措施外,還需加強預防控制措施:

1.加強校園蚊媒孳生地巡查。指定專人負責校園內的防蚊工作。檢查人員應登記每週發現的問題,並在下次檢查時跟進上週發現的問題,檢查防蚊措施的執行。同時按要求做好登記表的記錄、彙總和存檔工作。

2.加強蚊媒孳生地整治。改善校內各場所防蚊條件,如加裝防蚊網等。家庭或隱蔽處(如牀底、門背)等不易清理的地方可用氣霧殺蟲劑噴殺成蚊(須在專業人員指導下)。若發現蚊子孳生或可能有蚊子孳生的地方,應立即採取以下滅蚊防蚊措施:

(1)清除積水;

(2)妥善處理垃圾如玻璃瓶、空罐和空飯盒;

(3)把可貯水的容器用適當的蓋蓋好或倒置擺放,以免積水;

(4)把地面不平處填平,將樹洞及竹洞堵塞;

(5)排水渠的淤塞物應每週至少清理一次,以防淤塞;

(6)花瓶裏及花盆托盤的水應每週至少清倒、更換一次。

3.加強校內晨檢工作制度。學校和托幼機構應建立學生晨檢、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學校和托幼機構的老師發現學生有登革熱早期症狀、疑似患者以及因病缺勤等情況時,應及時報告給學校疫情報告人,學校疫情報告人應及時排查,並將排查情況記錄在案,如將傳染病早期症狀、疑似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結果進行登記。

4.加強疫情和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報告制度。學校校長或者托幼機構主要領導是登革熱疫情的第一報告責任人。衞生保健人員、班主任應瞭解師生、員工缺勤情況和原因,一有可疑病例或師生中有多人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時應立即報告屬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同時建立、健全本單位登革熱疫情的發現、收集、彙總與報告制度,指定專人或兼職教師負責本單位內登革熱等傳染病疫情突發公共衞生事件和因病缺勤等健康信息的收集、彙總與報告工作,協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對本單位發生的可疑登革熱疫情進行調查和處理,並接受教育行政部門與衞生行政部門對學校疫情的督促、檢查。

5.隔離復課時間。病程超過5天且熱退24小時以上可解除隔離。

六、水痘防控工作指引

1月至6月中國小校為水痘暴發疫情的高危場所,學校及托幼機構應根據廣東省教育廳《關於印發當前新冠肺炎防控常態化下有序做好學校常見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工作指引(第一版)的通知》(粵教防組〔2020〕68號)要求做好一下防控工作。

(一)日常預防工作

1.托幼機構、學校應登記兒童水痘免疫史、患病史,對兒童水痘免疫水平有客觀瞭解。在水痘流行期間提高對易感兒童關注度,做好保護工作。對易感兒童應建議去預防接種單位接種水痘疫苗,在疾控機構指導下倡導兒童進行二劑次疫苗接種。

2.水痘流行季節托幼機構、學校要加強晨(午)檢工作,落實因病缺勤登記制度,及時發現患病學生,及時隔離治療,並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

3.注意教室通風換氣,尤其是水痘等呼吸道傳染病流行季節。

4.開展對學生及其家長健康教育活動,宣傳水痘預防知識。

(二)疫情發生後學校應採取的措施

1.嚴格按規定隔離病人,從出疹起隔離至水痘皰疹全部結痂為止。

2.加強疫情監測,發生水痘疫情後要加強對學生晨檢工作,動員學生自覺報告;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21天,包括問診、皮膚檢查。由於水痘皮疹是向心性分佈,軀幹最早出疹,皮疹形態初始為紅斑疹,因此,為及時發現新發病人,醫學觀察重點檢查軀幹是否有紅色斑疹。按屬地疾病預防控制部門佈置定時報告疫情。

3.加強教室通風換氣,避免與急性期病人接觸,並根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指導,對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和污染用品進行消毒。幼托機構宜用紫外線消毒或用非臭氧型空氣淨化機淨化空氣。取消室內聚會,要求學生不要串班。

4.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5.應急接種水痘疫苗是控制水痘疫情最有效的措施,流行早期要儘快進行,根據疾病預防控制部門安排,做好水痘疫苗查漏補種或應急接種組織工作。由於水痘疫苗需要自費接種,應做好家長思想工作。

七、麻疹防控工作指引

4月至6月評估為麻疹高發季節。學校根據《關於印發廣東省麻疹監測方案(2014年版)的通知》(粵衞辦〔2014〕41號)做好以下防控工作。

(一)日常預防工作

1.加強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對逾期未接種兒童及時追蹤補種。

2.充分利用電子屏幕、校訊通、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開展麻疹防治知識宣傳,增強防護意識。

(二)疫情發生後學校應採取的措施

1.學校要加強晨(午)檢、通風、手衞生等日常防控措施落實。

2.學校發現麻疹學生應及時安排學生隔離,及早就診,減少外出,避免傳播。

3.麻疹流行期間學校要加強宣傳教育,易感者不要去人羣密集的場所。

八、風疹防控工作指引

4月至6月,中學、職校、高校存在出現大規模聚集性疫情風險。學校應根據《關於印發廣東省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暴發疫情調查處理技術指引(試行)的通知》(粵疾控〔2012〕156號)做好以下防控工作。

(一)日常預防工作

1.加強查驗預防接種證工作。對逾期未接種兒童及時追蹤補種。

2.充分利用電子屏幕、校訊通、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開展麻疹防治知識宣傳,增強防護意識。

3.學校要加強晨(午)檢工作,落實因病缺勤登記制度,及時發現患病學生。

(二)疫情發生後學校應採取的措施

1.學校要加強晨(午)檢、加強學生健康監測,落實通風、手衞生等日常防控措施。

2.學校發現風疹學生應及時安排學生隔離,及早就診,減少外出,避免傳播。

3.風疹流行期間學校要加強宣傳教育,易感者不要去人羣密集的場所。

九、食源性疾病防控指引

(一)嚴格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學校嚴格按照《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落實各項食堂管理制度,進一步強化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深入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全面落實校園食品安全校(園)長負責制,健全食品安全管理機制,加強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研究部署,制定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進一步規範內部管理,明確責任分工,落實崗位責任。

(二)規範食堂從業人員管理

嚴格落實從業人員持有效健康證明上崗,嚴禁有發熱、咳嗽、嘔吐、腹瀉等感染症狀的從業人員上崗,嚴格對從業人員晨檢和隨機檢查,並做好記錄。加強從業人員疫情防控期間食品安全的培訓及健康教育。所有從業人員應嚴格按規範洗手消毒後方可進入食堂工作,工作過程必須佩帶口罩,並按規定時間更換口罩。

(三)嚴格做好食品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工作

落實採購各環節索票索證制度並存檔記錄。對每天送貨原材料做好索證索票工作,提倡無接觸收貨。選擇具有合法經營資質的供貨商採購原材料,拒絕三無產品。嚴禁採購未按規定進行檢驗檢疫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畜禽肉。不採購四季豆、發芽馬鈴薯、野蘑菇、鮮黃花菜等高風險食品。儘量避免採購和使用進口冷鏈食品。

(四)嚴格規範加工過程及落實餐品留樣規定

加工過程中防止待加工食品與直接入口食品、原料與成品或者半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觸有毒物、不潔物,使用的刀具、砧板、盛放容器等應生熟分開,肉蛋等菜品加工必須燒熟煮透。要嚴格落實《廣州市冷凍冷藏肉品和冷鏈物流環節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指引(第一版)》要求,從業人員要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可能被污染的冷鏈食品,必須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操作規範的相關要求,加工製作食品(含冷鏈食品)。學校不得製售冷葷類食品、生食類食品、裱花糕點。落實餐品留樣規定,每個品種留樣量125g以上,留樣48小時,留樣記錄完整、準確,確保可追溯。

(五)加強食堂消毒工作

食堂啟用前應加強清潔衞生消毒,餐用具宜採用高温熱力方法進行消毒並做到一用一消毒。強化飲用水監管。保持就餐場所通風良好,對食堂內外環境、地面、餐桌椅每天進行全面消毒。配備足夠的洗手消毒設施,洗手設施上方張貼規範洗手步驟示意圖,引導師生餐前餐後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