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花的學校》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欄目: 學校管理公文 / 發佈於: / 人氣:1.71W

《花的學校》教學反思(精品多篇)

《花的學校》教學反思 篇一

《花的學校》是二年級下冊的自讀課本,我把自讀課本中和小動物有關的一個單元,給它命名為“動物篇”,本單元的課文都是科普類的文章,通過小動物之間的故事,告訴小朋友一些科學現象。在這次的統評課中,我從中選出了三篇課文執教。

沒有教師教學用書,沒有任何可以參考的教學模式,一直在嘗試着課堂教學中增大閲讀的容量,根據本班學生已經閲讀了大量課外書,並且擁有了一定的閲讀能力的實際情況,我制定如下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讀懂三篇課文,並能明白其中的科學現象。

2、學會積累課文中的好詞。

3、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本節課的課堂教學,突出了單元組教學的主題性,順利完成三個教學目標,在達成教學目標的同時,對三篇文章的教學,沒有平均用力,教學重點放在第一課《“偷看大王”》中對學生教學方法的引導,通過小組檢查讀,教師指導讀等多種方式的朗讀,特別是對重點段落的齊讀,使學生明白了什麼是複眼。後兩篇課文的教學,採取小組合作解決和個人默讀了解課文內容的方式,加強了學生默讀能力的培養。

不足之處,《“偷看大王”》的教學指導略顯過細,特別是對學生的感情朗讀的指導,好在及時調整了教學思路,後兩課的教學沒有再出現這種現象。

在本單元剩餘的幾課教學,我採取了由學生自己找出課文中的好詞來替代教師指定的詞語,先是個人劃出,然後小組討論,最後全班交流,提高了學生對妙詞佳句的鑑賞能力,效果不錯。

《花的學校》教學反思 篇二

《花的學校》是一首優美而富有童趣的詩歌,作者用擬人手法,展開了豐富的想象。以兒童的眼光描繪了花孩子們的美麗、活潑、調皮。這首詩共有四節,詩歌的語言和所描繪的情境很能調動學生相關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對學習內容產生親近感。對《花的學校》一文,我是非常喜愛的,我反覆認真地讀了這首詩,根據課後要求,我也背了這首詩,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感受,每背一遍都會想到孩子們在背誦時會遇到哪些困難,什麼地方要給予幫助。

站在孩子的角度讀,也站在老師的角度讀,在這樣的閲讀中,我被作者感動着,也被自己感動着。我想,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只有自己走進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動,才能夠感動學生,帶動學生。所以課堂上,當我要求孩子們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麗的花,聽我認真地範讀完後,孩子們好似剛從睡夢中醒來,一個個打着哈欠,伸着懶腰,那舒服勁,讓人看着都羨慕。

在課堂上,作者與我,我與孩子們都成了花園中的一份子,孩子們彷彿走進了文本,隨着作者的語言狂歡,嬉鬧,生長。我想,這應該是我理想中的靈動的語文課堂,我們的語文課應該是踏踏實實地立足課內,放眼課外,展望未來,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

《花的學校》教學反思 篇三

《花的學校》選自《新月集》,《新月集》是泰戈爾一部著名的兒童散文詩集,也是他眾多散文詩的第一本。詩集出版的1886年,正是他春風得意時。又值他的第一個女兒出生。新的生命和不斷取得成功的事業帶給年青的詩人陽光般的心情,這本詩集也為泰戈爾贏得了“兒童詩人”的稱譽。《花的學校》以孩子天真的口吻向媽媽描述自己童心感受的自然和學校。讀着詩,似乎看見在十八世紀末,一位年青的父親,在雨後的綠地上,聽着孩子歡快的聲音,一臉慈祥。整首詩洋溢着嚮往自然的熱烈,折射着美妙童心的幻想和憧憬,同時也流露出濃濃的母愛親情。詩句在靈動童心的引領下,把我們帶進神祕恍惚的仙境,讓人浮想聯翩。

《傾聽自然》

大自然是所有生命的家園(包括我們人類),它因為擁有了多彩的生命而美麗,一草一木,一花一草,都是生命的一種形式。你聽:“綠葉在狂風裏颯颯地響,雷雲拍着大手”,“潤濕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你看:“樹枝在林中互相碰觸着”“這時花孩子們便穿了紫色的、黃色的、白色的衣裳,衝了出來。”詩人用孩子的口吻、擬人化的手法將世界描繪:大自然是五彩繽紛的,紫色的、黃色的、白色的……烏雲猶如慈祥的長者,拍着大手,是在為花孩子們在風雨中的舞蹈和歌唱喝彩鼓掌嗎?或是對花孩子們輕輕的召喚?於是,它們再也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花孩子們便穿了紫色的、黃色的、白色的衣裳,衝了出來。”破土而出的欣喜躍然紙上。面對如此可愛的小精靈,詩人又怎麼忍心把他們關在地下的學校裏,“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衝了出來”的花兒們可以在雨後的清新裏,在廣闊的大自然中盡情地歡快舞蹈。藍天、雲朵、綠樹、紅花,大自然的一切像靈動的畫卷一樣美好;雷聲、風聲、笛聲、笑聲,大自然又宛如跳躍的變奏曲一樣美妙。

《觸摸童心》

詩裏的孩子是如此好奇、富於幻想,如此可愛迷人,詩人借用孩子天真的雙眼,用豐富的聯想告訴每個人:這就是孩子心底純淨的世界。它從更高的層次上表現了孩子們陽光般的童心。“媽媽,我真的覺得那羣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裏上學”這是怎樣大膽的想象啊,花兒也有學校!花兒也有可愛的小夥伴!這個充滿幻想的孩子在我的面前越來越清晰起來:他仰着頭,望着母親,小臉蛋因興奮而漲得通紅通紅,渴望着母親輕輕頷許。“他們的家在天上,在星星住的地方”孩子想象的翅膀又從地面飛向遙遠的天際。花兒的家在天上,在星星住的地方。那裏,花兒和星星可以捉迷藏,可以和着音樂翩翩起舞……多麼引人遐想,多麼令人嚮往。幻想之餘,詩人站在孩子的心底,寫出真實的童心:“它們關了門在做功課,如果它們想在散學前出來遊戲,它們的老師是要罰它們站壁角的。”花兒就是“我”,“我”就是花兒,世界的本真就藴藏在這幼稚甚至在成年人看來顯得有些可笑的話語中。詩人是否在用這種方式告訴所有愛孩子的人們:給孩子的童年少一些禁錮,多一些自由和歡笑。或者也告訴所有的教育者:孩子的童年應該在遊戲裏,他們不喜歡“關了門在做功課”,不喜歡“罰他們站牆角”,他們“想在散學前出來遊戲”想“放假”。泰戈爾此時儼然是孩子質樸心聲的代言人,這聲音來自孩子心靈的深處,帶着對兒童深深的熱愛和濃濃的呵護。試問:如果不曾把孩子一言一行、一顰一笑載入父親的柔腸,如果不曾入情入心地捕捉孩童心裏靈動的火花,又怎能恰到好處地勾勒出這一顆無邪純真的童心?

《感受母愛》

“媽媽,我真的覺得那羣花朵是在地下的學校裏上學”“你可知道,媽媽,它們的家是在天上。”在孩子的眼裏,母親永遠都是自己最忠實的聽眾,她不會因孩子的幼稚甚至有些荒唐的念頭而譏笑他,不會因為孩子離奇的想象而斥責他。她始終微笑着,用温暖寬廣的胸懷,擁抱着孩子稚嫩而美麗的世界。“我自然能夠猜得出它們是對誰揚起雙臂來:它們也有它們的媽媽,就像我有自己的媽媽一樣。”在孩子的心中,花孩子的家也許就在遙遠的星空,在無邊的宇宙,廣袤的大自然便是它們最最親愛的媽媽,就像自己的媽媽,孩子走得再遠,母親依然在家裏守望着,期待着……這條長長的親情線從頭至尾貫穿其中,讓我們感受到“我”和母親的真摯情感,“我”的形象也因此更惹人疼愛。

童眼看自然,童心想世界。詩人用兒童的邏輯,通俗的語言,歡快的格調,描繪出孩子的奇思妙想。一遍,兩遍……與其説是在讀詩,不如説是在認真地傾聽着孩子們説不完的童言稚語,是在傾聽大自然美麗神奇的交響奏鳴,是在傾聽母親深情的甜蜜呼喚。

《花的學校》教學反思 篇四

任勇先生所著的《優秀教師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兒》中説“教學中,要有教材,要信教材,但不唯教材,而是要活用教材。”我特別喜歡這段話,因為教材內容的編排畢竟是有限的。但是隻要我們靈活的使用教材,適度的拓展教材,做教學的有心人,就一定會收穫別樣的精彩。

語文教學的重要憑藉是課文,它是現成的語言作品,可以説,語文教學活動就是憑藉言語作品的開展以提高言語交際能力(聽、説、讀、寫能力)為主要目的的言語活動。語文教學過程,包含聽、説、讀、寫能力的訓練,與求知者的思維緊密聯繫在一起。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能動性起關鍵作用,他們需要主動地感知、思考、理解、消化和吸收知識,才能獲得語言知識和能力。

《花的學校》是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寫得一篇散文詩。它的特點是具有詩歌的音韻美和節奏感,但是又沒有分行和押韻。然而形式的不同,並不影響詩歌帶給我們的視覺和心靈的美的享受。文中想象豐富而奇特,表達巧妙,充滿兒童情趣,賦予“雷雲,東風,花朵”人的行為,運用“走過,吹着,一來”,惟妙惟肖地寫出了東風吹過原野的動態和花朵們趕赴宴會的生動。這樣的文字自然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開發,有助於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針對這一特點,我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閲讀時注意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讓語文要素成為操練學生思維能力的'平台,即美妙的想象和有效的仿寫練筆讓課本里長出小詩。

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接着根據語文要素,畫出自己認為有新鮮感的文段。孩子很容易就找到了以下句子“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我順勢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雨一來,他們便放假了呢?”通過之前對課文的理解,孩子們不難知道,因為在雨水的滋潤下,花朵們不斷生長,越長越高,最後高出了地面,就像從地下跑出來了一樣。為了進一步拓展孩子們的思維,鼓勵他們大膽想象,激發他們的表達慾望,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我拋出課後小練筆:

清風一吹------------------------------------

蝴蝶一來-------------------------------------

太陽一來-------------------------------------

通過小練筆的練習,孩子們的思維始終處於活躍狀態,思考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表達的慾望越來越強,不知不覺中他們想得更多,更深,更奇。我們的小詩也不知不覺的長成了。

清風一來,他們便跳起了歡快的舞來

蝴蝶一來,他們便綻開了美麗的笑臉

太陽一來,他們便羞紅了臉蛋

小溪一來,他們便唱起了歡樂的歌

小花一來,他們便多了一位朋友

花瓶一來,他們便有了幸福的家

雪花一來,他們便又回到了大地媽媽温暖的懷抱裏······

看着意猶未盡的孩子,我又拋出孩子們勾畫的文中另一句有新鮮感的句子“潤濕的東風走過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讓孩子們仿照這句話接着想象東風還可能走過哪些地方?又會幹些什麼?孩子們這樣寫道:

東風走過田野,在稻田裏畫畫

東風走過樹林,在樹葉間翩翩起舞

東風走過沙漠,帶着黃沙去旅行

東風走過桃林,它讓桃花變成了桃花雨

東風走過小河,它讓河水唱起了歡快的歌

東風走過學校,它伸出小手,調皮的掀起了孩子們的衣角······

其實,打開三年級語文課本,我們不難發現,每篇課文都有值得拓展和關注的點。這些點都能成為訓練孩子們語文能力的有力平台。把這些閃光的,美好的點,通過語文教學活動昇華成孩子們對美的語言文字的創造中來,再由文本拓展開,經由想象給孩子們一個無限廣闊的世界。這樣才能真正的藉助語文課本這個媒介,對孩子們的語文素養進行全方位訓練,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也只有這樣紮紮實實教語文,認認真真學語文,才能讓語文教育成為一首最清新的小詩。

《花的學校》教學反思 篇五

對《花的學校》一文,我是非常喜愛的,我反覆認真地讀了這首詩,根據課後要求,我也背了這首詩,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感受,每背一遍都會想到孩子們在背誦時會遇到哪些困難,什麼地方要給予幫助。

站在孩子的角度讀,也站在老師的角度讀,在這樣的閲讀中,我被作者感動着,也被自己感動着。我想,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只有自己走進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動,才能夠感動學生,帶動學生。所以課堂上,當我要求孩子們把自己想象成一朵美麗的花,聽我認真地範讀完後,孩子們好似剛從睡夢中醒來,一個個打着哈欠,伸着懶腰,那舒服勁,讓人看着都羨慕。

在課堂上,作者與我,我與孩子們都成了花園中的一份子,孩子們彷彿走進了文本,隨着作者的語言狂歡,嬉鬧,生長。我想,這應該是我理想中的靈動的語文課堂,我們的語文課應該是踏踏實實地立足課內,放眼課外,展望未來,為孩子的生命奠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