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數學的教學論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53W

國中數學的教學論文

在國中數學教學中,只有把數學理論知識和現實問題相結合,才能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下面要為大家分享的就是國中數學的教學論文範文,希望你會喜歡!

國中數學的教學論文篇2

摘要

本文從國中數學出發,針對現在中國國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進而對於怎樣提升學生對於數學課堂的興趣落實探索。國中數學體系十分基礎,知識結構十分嚴謹並且緊密結合,所以需要學生維持對於數學堅持不懈的興趣,通過這種方式才可以緊跟教學進度,從而提升學生的主動學習的動力。

關鍵詞

國中數學;教學;學生;學習興趣

1、使用多媒體教學辦法激發興趣

當前普遍應用於課堂的多媒體教學能夠將難以理解的抽象知識更加形象地表現給學生,展現的辦法更加直接和容易理解,除了可以輔助學生更加直觀地深入觀察空間以外,還可以提升學生在學習中視覺以及聽覺的輔助效果,並可以幫助學生深入構築的數學知識的課堂情景當中,從而幫助學生創設更加活潑的課堂氣氛,輔助學生獲得更多學習方面的經驗,極大限度地提升學生對於數學的興趣。譬如説,數學教師在國中課堂上講述關於行程方面的數學題時,如果學生無法精確地明晰什麼是兩地、同時出發等概念,就一定會阻礙學生獲得正確的解題辦法。這個時候數學教師就能夠通過使用多媒體的辦法放映動畫版的解題過程,其成果必然十分顯著。教師在數學課堂中通過使用多媒體辦法的先進的影像技術,能夠把關於行程方面題目的不同狀況更加形象深刻的顯示在數學課堂之中,通過把數學知識通過更加新奇的娛樂辦法解答出來,幫助學生構築更加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增強學生針對數學概念和相關知識點的學習興趣,極大程度增強了學生的好奇心,從而高度提升了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興趣。

2、使用語言藝術激發興趣

在國中數學的課堂上,數學教師若具備較強的語言藝術,使用更加幽默的教學語言能夠產生對於學生求知的誘惑力,一方面可以調整學生對於數學學習的心情,另一方面還可以構築更為和諧的數學課堂氣氛,從而提升學生課堂數學知識掌握的效率,這也成為了教師使用語言藝術的魅力。語言藝術能夠輔助數學知識更加形象具體的實現,能夠幫助教師將較為抽象難以理解的數學教學內容通俗化,也能夠推動課堂中難以理解的數學理論更加通俗易懂,這在極大意義上可以高度激發學生對於數學知識的興趣。因此,數學教師在國中教學課堂中,可以更頻繁地使用一些生活中較為常見的案例,這樣才可以激發學生對於數學的興趣。譬如説,教師在進行樣本這一節的講授過程中,能夠通過將生活中購買葡萄的案例進行輔助講授,買家往往會詢問“葡萄甜不甜”,此時的賣家往往會讓買家進行品嚐,而這種品嚐自然只能是一個或者幾個,無法進行全部品嚐,此刻就展現了樣本的含義——僅僅抽取主體的部分當做調查課題就可以估計總體,這樣就能夠輔助學生對其進行理解,也可以高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展現日常使用的數學知識激發興趣

學習是為了能夠切實地運用知識。因此國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上,必須更加看重如何引領其學生正確使用課堂數學知識,進而理解日常生活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疑問,必須幫助學生明白數學知識是怎樣使用的,他們才可能更加主動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吸收,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極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好奇心,增強並培育學生對於數學知識的興趣。譬如説,學習了“三角形”的數學知識,教師能夠引領學生走入日常生活,譬如要求學生去測量並通過計算得到河岸寬度等一些很難直接測量的事物。教師還能夠鼓勵學生進行必要的討論課,引領學生搜尋生活中可以看到的數學知識進行探討。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能夠將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情況加入進數學教學中,推動學生更深層地明白數學其實在生活中隨處可見,這就提升了學生對於數學知識的使用意識以及創造意識,從而激發學生對於數學知識的興趣。

4、使用分層教學辦法激發興趣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具有其獨特個性的,當然從教學角度來説,每個學生接收知識的層次也不盡相同。因此身為國中數學教師,必須高度明白這一特性,在數學教學中更加看重使用分層教學的辦法,依據學生的現實狀況依據其所在層次實現不同地教學。針對數學基礎知識掌握不紮實的學生,教師在進行課堂提問以及作業批改的時候需要相對寬鬆,通過這種方式維護學生的自尊心以及學習自信心,推動學生可以更加深刻地體驗學習的趣味;針對數學知識接收較快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適當提升難度,進而激發這類學生對數學更加深層次的探索。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適當鼓勵學生。在學生在接受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陷入困境時,教師必須激勵學生主動克服困難;學生有所進步的時候應當對學生進行表揚。教師必須更多地看重學生具備的優點,在學習過程中重視表揚的作用,輔助學生產生得到學習成就的快樂,從而高度鼓勵學生產生對於數學學習的熱忱,激發其興趣。

5、結語

綜合上文,在國中數學的教學進程中,學生對於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是能夠更快接收課程知識的關鍵條件。所以,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進程中,必須使用不同的辦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潛力,經過以上辦法激勵學生針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通過這種方式學生才可以推動學習興趣變為動力,才可以更加主動地落實課堂知識的實踐,從而高效增強數學課堂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趙雲濤.新課改下國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學週刊,2017(23).

[2]李燦釗.國中數學教學要注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J].中國教育學刊,2017(06).

國中數學的教學論文篇3

摘要:

隨着時代進步,教育理念改革的`提出,怎樣有效提高國中數學教學課堂效率成為每個人心中越來越重要的一個問題。其中,提高老師教學課堂有效的教學方法之一就是問題導學法。運用導學法不但能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能增強學生自覺找到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應該在實際教學中充分運用問題導學法進行教育,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效提高國中數學課堂的效率。

關鍵詞:

國中數學教學;問題導學法;應用策略

在運用問題導學法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引導性的作用,對學生有一定的啟發,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數學知識的效率。另外,教師應該合理的運用這一方法,讓課堂氛圍變得生動有趣,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更好的去分析解決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善於運用問題導學法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有效提高數學學習成績。

一、現階段的問題導學法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隨着素質教育化的不斷改革,教師要摒棄老舊式的教學理念,學習創新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其特有的課堂魅力提高學生對國中數學知識的興趣,這樣不僅能夠幫助提高課堂效率,還能促進問題導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充分運用。但是,有些教師並沒有摒棄老舊式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只是一味的給學生進行理論教學,以至於學生覺得數學課堂枯燥乏味,不願意學習數學知識。教師依然佔據主體,掌控課堂,讓學生被動學習,不能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這不但不利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還不能使問題導學法在課堂中合理應用。因此,教師們要認真瞭解現階段數學導學法在國中數學課堂的應用,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在課堂中多運用問題導學法。

二、問題導學法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提高導入問題的質量。教師在選擇課堂導入問題的時候,要選擇跟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問題,而且要能夠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問題要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進一步提高問題的難度,這樣學生會更好的學習教學內容。例如:在對七年級下冊《相交線與平行線》進行教學時,教師要提出能夠分層次的問題,先提出簡單的問題,再在此基礎上增加難度,幫助學生分析問題,這樣做不但可以增強課堂效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對教學內容感興趣,提高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2、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教師要想更好的運用問題導學法,就要把怎樣通過引導讓學生積極分析思考問題放在重要的位置,所以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先對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和研究。一方面,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瞭解問題,就可以先讓學生提前預習,讓學生對要學的知識有個大概的認知。另一方面,在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把教學內容跟之前提到的問題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思考,然後進一步幫助學生找到答案。

3、做好課堂提問。在運用問題導學法時,教師要提前準備好課堂提問的內容,使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感興趣,加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可以進行多樣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數學新知識的積極性。例如,在對七年級“平面直角座標系”進行教學時,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具體的圖像,讓學生進行觀察,通過觀察提出一些問題,這樣不但能讓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也能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遊戲的方法進行提問,讓學生在做遊戲中輕鬆學習數學知識。

4、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在通過問題導入法課堂教學後,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要進行鞏固訓練,一般就會通過讓學生完成課後習題的方法進行考核。因此,老師要佈置一些跟教學知識點相關的習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對所學內容進行練習和鞏固。另外,經過分析學生的解答,可以瞭解到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然後針對學生沒有很好掌握的地方,再次進行詳細講解,提升國中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

5、因人施教,重視每一個學生。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是不同的,但是,這不是説要把學生分成幾個不同的層次,而是説要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重視每一個學生,不能只注重學習好的學生,也要把學習基礎差的同學放在重點。所以,在課堂上要找好問題的切入點,不同學生不同要求。起點比較低的教學,能夠讓每個同學都參與進來,可以讓學生更輕鬆的學到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三、結束語

經過上邊的綜合分析,問題導學法在國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要認真學習並應用問題導學法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僅能改變老舊式的教學模式,讓國中數學課堂的效率更高,還能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福利.問題導學法在國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要點分析[J].求知導刊,2015,(23):12-23.

[2]唐茜.談國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雅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02):46-67.

[3]王琪華.關於國中數學教學應用問題導學法的思考[J].知識文庫,2015,(23):78-89.

國中數學的教學論文篇4

摘要:

學習習慣和學生的智力沒有直接聯繫,而是指學生為了使學習更有效率在學習上形成的個人的一種自覺學習的習慣。現在,大家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非常重視,嘗試着讓學生用更好更有效率的學習方式去學習,並使之成為一種習慣,自覺地去遵守,最終讓學生受益匪淺。數學解方程教學在國中數學中佔據重要的地位,本文結合中學生性格特徵和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積極探索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國中數學解方程教學的影響。

關鍵詞:

國中數學;學習習慣;解方程

我在國中數學解方程教學中對於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學生認真預習的好習慣

預習是學生自己摸索、自己動手、動腦、自己閲讀課文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上新課前,我深鑽教材,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設計導學案,在學習新課的前一天把學案發給每一位學生,引導學生根據學案內容結合本節課本進行思考,探究,並把結論(還要附帶解題思路)標註在學案相對位置,然後把一節課的主要內容總結出來,把疑難問題記錄下來,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自己先完成課本的隨堂練習。

二、培養學生認真聽課的習慣

眾所皆知,讀書有三到,也就是非常重要的三點,只有這三點學生都具備了,那麼他們才會在學習時更加認真,完全沉浸在學習中。但是這三點學生自己具備是比較困難的,必須還要有老師的指導,如對學生的課堂表現作出一定的評定,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們形成良好的習慣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老師還要更加細心,對學生的各種表現加以留意,並從中發現學生的優點,從各個方面去觀察,對有進步和表現較好的同學進行誇獎。舉個例子,如果一個成績靠後的學生舉手想要回答問題,那麼我會讓他第一個起來回答,並且對他這一勇敢的表現進行誇獎。如果一個害羞的學生回答問題,我就會對他這一表現進行誇獎,讓他更有勇氣。即使有些學生會答錯或者不知道回答什麼,我都不會對他們抱怨,而是對他們更加耐心,並且加以引導。總的來説,在多種情況下會給他們多種誇獎和鼓勵,這樣,他們就會更加自信勇敢地回答問題,並且對課堂也會充滿了興趣,學習也就會更加認真。

三、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習慣

在教學中,我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自主探究,讓他們經歷觀察、描述、思考、推理、交流和應用等等,讓學生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如何實現數學的再創造,這樣就使學生從逐步學會到自己會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學習解一元一次方程x-5=8時,起初學生會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做題,在等號左右兩邊同時加5,後來經過觀察、思考、交流,學生能發現常數項-5從等號左邊移到右邊變為+5,從而總結出可以通過移項變號解這道方程,也知道解方程的每一步變形是根據等式的基本性質得到的。

四、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

做題時,首先要求學生認真看清楚題目,然後理解其中的含義,看清楚題目是算對題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而,進行這一方面的培訓可以讓學生們培養細心嚴謹的習慣,讓學生把學過的知識和題目緊緊聯繫在一起,從而舉一反三,讓學生計算速度得到提高,並且準確率大大提升。例如解方程,對於一部分不認真審題和觀察題的學生,他們會先用完全平方公式展開得到,再去括號得,最後通過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出x的值,認真審題和觀察題的學生會在方程兩邊同時除以4得,再開方就可以解出x的值,這樣既能使運算簡單化又能提高做題的質量。

五、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

“查”就是在做完題後從頭再檢查一遍,因為不可能所有人一次就能算對,每個人都有馬虎的時候,所以檢查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學生在做完題目後好好看一看,一般就能找出馬虎而造成的錯誤並且改正錯誤,使正確率提高。但是一些學生認為太過麻煩,從不檢查,或者自己覺得自己檢查不出來,就讓自己的父母檢查,要不就等老師檢查,過後再去改正這些錯誤。有些學生驗算,只不過是一種形式,比如解方程的x等於多少時,解得x=0是錯誤的,學生代入方程中檢驗,右邊=4+0=4,最終得出方程左邊等於右邊。學生根本就沒有好好計算一下左邊究竟等於多少,而是看右邊等於多少,就直接寫左邊等於多少。針對這些不檢查的壞習慣,教師佈置作業時要少而精,使學生能有時間驗算;批改完作業後如發現錯誤,發給學生自己檢查,找出錯誤所在,草稿紙上訂正後再交給老師批改,訂正後全部正確再讓學生訂在作業本上,這樣不僅能促使學生通過自己的檢查找出錯誤所在,引以為戒,而且能培養學生認真負責,自覺檢查的習慣。

六、培養學生自主複習的習慣

我們的學生絕大多數來自鄉鎮,周圍學習環境較差,父母文化程度低,他們既沒精力也沒能力去管孩子的學習,因此這些孩子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他們的學習主要靠老師在抓,在查,在督促,在鼓勵他們多思考、多做練習、多問問題,在幫助孩子養成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數學學習習慣。總而言之,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生取得優秀成果的最重要的一點,只要這樣,數學對於學生來説也就更加簡單有趣,最終老師才會培養出在數學方面非常優秀的學生。當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一段時間,這個過程是比較漫長複雜的。因此教師要針對學生們的不同情況,不同階段,做出切實可行的方針,不能超出他們的能力範圍之外,讓學生們慢慢在這個過程中一步步養成,並且讓這些習慣慢慢滲透到他們的各個方面,最終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數學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2]顧雲燕.新課程背景下“解方程”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河北教育,2009.

[3]趙辰虎.國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J].學週刊b版,2013.

國中數學的教學論文篇5

摘要:

文章從四個方面探究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中數學教學策略,即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開展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掌握有效的學習技能;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加速學生知識的形成,開拓學生的思維模式。

關鍵詞:

新課程;國中數學;培養興趣

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理論的進一步研究和學習,筆者意識到想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數學教學必須轉變觀念,真正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如何有效地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積極參與,自覺地學習數學?筆者談談幾點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

《數學課程標準》對廣大數學教師提出了“情境教學”的教學建議。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立足於現實情境,從學生的經驗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例如,在講授“面面垂直判定定理”時,教師情境引入“建築工地上,工人師傅正在砌牆,為保證牆面與地面的垂直,用一根吊着鉛錘的繩子,來看看細繩和牆面是否吻合…”伴隨着教師的敍述,向學生展示與敍述對應的圖片。接下來,教師拋出問題“工人師傅或許不知道其中的祕密,但同學們能找到理論依據嗎?”教學期間,教師利用話語描述並結合圖片展示創設教學情境,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只有這樣,學生的認知過程和情感過程才會統一,才會為創造性思維的形成增添動力。當然,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必須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出發,從知識形成的過程出發,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挑戰性。

二、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思維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上進行根本性變革,打破傳統師生關係的舊模式,架起架子,重塑師生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所以,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啟發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思維主動性,鼓勵學生思考,爭當學生的顧問。例如,當學生學完“圓的本質”之後,教師提出了“車輪為什麼要變成圓形”,讓學生充分發揮自由的想象力,自由交流和溝通。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學生敢於思考,勇於發表見解。無形中營造了一個富有生命活力的嚴謹又活躍的教學氛圍。在這種和諧的師生關係下,數學思維和方法的滲透,良好思維品質的培養,學習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三、開展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技能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有效的數學教學應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具體地説,在開展一個實踐教學活動時,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首先,學生自己觀察物體或現象,或操作某些學習裝置,在觀察過程中要獨立思考,及時與同伴進行討論交流[1],以彌補他們在單純的觀察和操作中的不足。第二,教師按一定的順序給學生們推薦活動,最好是課堂內外形式相結合,保證整個學習過程中活動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第三,每位學生都要記錄活動的過程,進行反思,彌補不足。例如,在“軸對稱圖形”教學中,教師首先摺疊一張方格紙,然後用剪刀隨機切割一個圖形,最後展開方格紙。這時,一個軸對稱圖形便出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觀察並鼓勵做出類似操作。通過動手實踐,學生雖然剪出的圖形的形狀不同,但它們都具有共同的對稱性。在此基礎上,推導了軸對稱圖形的有關知識,學生對其抽象概念和性質產生了深刻的印象[2]。

四、運用信息技術教學,加速學生知識的形成,激發學生數學思維

《新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學不能僅靠傳統的粉筆和黑板來實現。在教學中,教師經常會遇到要用更多的語言來解釋的概念、動態圖形及公式等知識點,而這往往也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所以教師必須掌握現代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輔助,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和材料。例如,“2017年晉江質檢的數學試卷”中最後一道填空題中,在求EF的取值範圍過程中,絕大部分學生能正確求解最小值,但在求最大值時,需要不斷地作圖加上合情的推理才能快速找到最大值的特殊位置。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教師能恰當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對這類題目進行展示並講解其變化的過程,就能增加學生對這類動點問題的內在認識,減少恐懼心理,形成足夠的幾何動態意識,做到“動中取靜,以靜制動”,從而達到解題目的。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策略,合理應用不同課型的特徵及相關理論,使教師的教學與時俱進,更能融入學生的思維中,從而達到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向愛民.國中數學教與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8(1):104-105.

[2]吳開國.在國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實施創新教育的研究[J].金色年華:教學參考,2010(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