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淺談培育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途徑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97W

淺談培育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途徑

淺談培育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有效途徑

太和縣桑營中學**

家長在子女的幼小期間,應當注重培養什麼優秀習性呢?以下五個方面特別重要:規矩習慣、文明的禮貌習性、好動作習慣、閲讀學習習慣、飲食習慣。那我們應當如何培養兒童正確行為呢?做法如下:

一、家長應針對兒童的年齡特徵,及時給兒童建立規則。

央視的《生活空間》節目中報導了一個五歲兒童日常生活很井井有條,身邊的玩具箱、小書櫃、抽屜等也會自已主動收拾,很小的年齡就開始形成了愛清潔、愛勞作和井井有條的美好行為,值得表揚。從報告中可知,從小孩二歲起老媽就對他立下了規定,要求是他玩完的東西就一定歸還原處,如果不收,媽媽就把東西全部沒收。就是因為這位媽咪很注重立規定和嚴格要求,所以孩子們才慢慢形成了對自己的小物件自己收拾和愛收拾、有條理的習慣。對教育必須一致養成孩子習慣的統一標準是施教原則者必須在家庭教育中的統一。首先是,家庭內部(父母親、祖輩及家裏的他人)對子女的教育必須統一,如養成了子女不隨意吃零食的良好習慣,但一旦孩子家屬嚴厲規定或爺爺奶奶放縱,那就不能夠養成起好習慣的。其次是在家中和幼兒園裏的教學都要統一。現在,很多小朋友在幼兒園裏都可以自己做飯、自己穿衣服,但一到了幼兒園裏則判若二人。如果幼兒在家、在園的成績不一,就表示還未能形成好習慣,也表現出家庭雙方在方面還沒有很好協調。但假如家裏和幼兒園之間彼此密切配合,也可以達到比較好的教育效果。

二、方法對頭養成孩子習慣要依據孩子的年齡段特點,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文明禮貌習慣的培養採取幼兒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指導養成慣。就是養成了二三歲的小孩玩完了玩具就回到原處的良好習慣。在進行練習時,家長用遊戲的口吻對小孩説:"玩具要回來了,你幫它找找家在哪兒,把它送回來去吧!"這樣就比干巴巴地給小孩提出的請求,效率好得多。在寶寶將玩具收放好之後,父母一定要適時予以肯定與讚揚,當孩子獲得表揚後,下次定會再重複這個好動作的。

三、堅持不懈的動作習慣是在持續反覆中,慢慢形成的一個比較穩定的好動作傾向。所以,訓練小孩習慣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身為父母不要設想一下子又需要一次,想不起來的就聽之任之,而要自始至終如一,堅持不懈,日復一日地加以鍛鍊,讓小孩逐漸形成好習慣。當前,對於家長來講最難做的事情是嚴格要求子女,是把愛和嚴融合起來的。這主要原因是由於家長在對自身子女的培養上,最易心理情感失控。許多家長也懂得應當怎樣要求子女,但做出來卻又常常以感情取代了理智,這在家庭中是很普遍的狀況。比如,雙方説好了不要隨意吃零食,可每當子女一哭一鬧,家長卻又心軟了,總是遷就、退讓,最後甚至"敗下陣來",以折衷的方案結束,進而發展到了有求必應,終於導致子女們形成了隨意吃零食的惡習。也有許多家長在訓練兒童的習慣方面獲得了成功,這是家長們有理智地關愛兒童,將愛和嚴結合,自始至終如一,通過努力不懈的教育和耐情培養的結果。

四、培養幼兒好讀書學習習慣形成的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調節興趣愛好、教育活動與思想。興趣愛好什麼?興趣愛好,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有選擇心態,是人們主動了解某種事物或進行某些社會活動的一個心理趨向,是充分調動孩子們主動思維、探究求知的內心動機。如果老師能引導他們的興趣愛好,就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因為興趣有了,學生興趣自然會產生,而興趣有了也就不必擔心學生不會去學習了。所以,我覺得,學習興趣愛好才是孩子養成好學習習慣的根本,對學習缺乏興趣,孩子也就缺乏了學習基礎,良好習慣也就無法養成,所以,身為家長先要發現孩子的真正興趣愛好,然後研究孩子興趣愛好的優缺點,再積極地培養,調動孩子積極性,所以他雖然已經是個國中生了,但是判斷鑑別興趣好壞的水平還是很有限的,應該做好這個事情。

2、確定目標、有的放矢。目標是什麼?目標就是必須跑出來,才可以得到的好果子。順手就可以摘到或跳得再高,也不會夠得着的都不能叫目標。而學習目標也是這樣,所以我們對孩子的目標既不要過高,也不要過低。太高就會感覺缺乏自信,過低就會感到很輕鬆,感覺缺乏積極性,所以如果你的小孩目前是中下游水準,那目標就應該是進步,如果是中上水準,目標應該是穩步。平時我的小孩考得好,我能表揚他,但是説了你考的好還有嗎?考的不好,我總問盡力了嗎?問心無愧了嗎?失誤是在哪裏?給他們一個引導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方向,把學習變成培育他們的學習行為的一種方式。

3、巧學、會學、掌握新知識。達爾文曾講過:"最有藝術價值的東西是有關技巧的學問"講真,現在的國中生唸書真是夠辛苦的,起早摸黑,做不畢的作業,看不完的經驗信息,有好心父母請來家教加壓,(某班據查有百分之八十四隻眼的中國小生),但我覺得,只能停滯在苦研,勤奮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巧學、會做,這只是個技術提問。當一個個以正確的學習方式堅持下來時,好學習習慣也就養成了。

4、創造氛圍、鼓勵學習。父母是子女的第一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逃不出兒女清亮純淨的雙眼。所以,喊破嗓子沒有做好樣子,需要兒女做好的,父母先要做好了,父母的行為可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兒女形成好的讀書習慣至關重要。建立學習型的父母,才能推動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我覺得,這就是為家長們營造了一個智力生活的良好環境,以調動子女的積極性,身教重於言傳。家長的自身素質既能到達了規定的水平,而子女也能有意識地以他們為楷模,從而自覺地培育與保證了子女良好積極性的建立與發揮。

綜上所述,雖然優秀學習習慣的養成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養成如此優秀的行為卻需要小孩一生一世的心事,所以值得父母特別重視,培養與指導。

五、飲食習慣"給孩子吃什麼,怎麼吃?"這種讓很多父母頭痛的問題直接關係嬰兒的健康成長以及孩子長大後的健康狀況。是良好生活習慣養成的重要一環。

1、按時定量定點吃飯一日三餐定量,就可以建立一定的生活紀律,讓時間成為條件刺激,到了就可以吃饅頭充飢並引起性慾望。按時進餐良好習慣的養成從哺乳期開始,由幼兒在出生後的"餓了就喂"有意識地向按"頓"吃轉變。按照他們的胃口給予合理的膳食,並堅持讓孩子們頓頓吃完。但千萬不可一味強迫他們吃多,也不可依着他們喜歡吃什麼就吃多少,一頓飽一頓餓,再以零食補充,這將是下一次的飲食。同樣也會形成任性浪費的不好習性!

2、教導小朋友,不能偏食偏食就是專挑喜愛吃的一些食物吃飯,而對不喜愛吃的事物就碰也不碰。長時間偏食不但會導致兒童營養素比例嚴重失調而出現消瘦貧血,對疫病抵抗力低下表現,嚴重影響生長髮育,還易使兒童產生任性、依賴、神經質等情況。偏食習慣也是引起兒童成年後諸多病症的重要原因,但絕對不能忽略,據相關醫療資料報道,現在的臨牀病症中有一零點五以上都是由於不良飲食習慣-偏食所造成的。

3、讓寶寶孩子自己吃飯什麼時候讓寶寶孩子學會了自己吃?最正確的方法是,時間越早愈佳,當他們可以把小勺子往孩子嘴裏送的時候,就可以開始了。小孩並非天生就是有依賴性的,每一位兒童從七八個月時就有了自己拿勺"吃飯"的願望,在週歲左右就尤為突出了,由於那時的成人總是怕弄髒衣物、怕麻煩、怕把湯勺卡在口中等,從而影響了兒童的這種願望,久而久之,兒童們便習慣於餵飯的現實了,讓孩子自己動手也就不願意了。事實上,兒童最初的這種自主慾望是非常可貴的,只要把握機會因勢利導,就會讓兒童在"喜歡自己吃飯"的前提下,一點點地進步出來。父母只有貫徹讓幼兒自己進餐,好好用餐的要求,動點腦筋,運用已有資料創設遊戲氛圍,持之以恆正面引導,持續強化,就會讓幼兒形成自己吃飯的習慣。

4、慎選零食與飲品目前我國市場上的孩子食品已經鋪天蓋地,而家裏經濟條件又大多能達到孩子的需求,所以,不讓小孩吃零食的確很不易辦到,至於這種"禁不了"的零食,我們也要一分有二地看,一是零食的確能夠為小孩帶來愉悦與開心,從而調動了小孩的味覺體驗;二則現在的點心比零食更加充實,精緻,還帶有一定量的營養價值,可當做輔助食品,所以適時適量地讓小孩食用一些是應該的,但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