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有效教學論文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36W

目錄

有效教學論文
第一篇:有效教學論文第二篇:教學論文第三篇:教學論文第四篇:教學論文第五篇:教學論文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有效教學論文

國小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教育目的,全面發展教育是有效教學的依據。人的全面發展只有落實各方面素質的全面提高上,才有真正意義的全面發展。着眼有效教學工程,根據國小語文學科特點,現在我就國小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好有效教學談幾點自己的粗淺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眼點,以改革教學過程和教學體系。明確語文教學的本質就是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的目標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是綜合的,而不是單一的,這就是“九義”大綱指出的:“促進學生德、智、體諸方面生動活潑地發展。”國小語文教學應服務於有效教學的大工程,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作為基本的着眼點。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用改革的觀點,改革的行動,去克服教學過程中的毛病,去建立嶄新的教學體系。這就需要處理好教書與育人、教師與學生、課內與課外三個關係。

1、克服重教書、輕育人的片面性,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做到“教書又教人”。為此,應注意研究和運用“情知教育”等理論。這是説,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應準確把握教材和知識因素、能力因素、情感因素、既注意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又注意滲透思想教育,把認知性學習和情感性學習有機地統一起來。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應明確自己的角色是:知識的傳授者,能力的培養者,情感的薰陶者。一定要轉變只管教、不管育人的單純的教學觀念。

2、克服重教師、輕學生的片面性,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做到“教與學統一”。克服重教師、輕學生的片面性,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做到“教與學統一”,應注意研究和運用“愉快教育”等理論。這是説,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情感,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尊重孩子的智慧潛能,突出學生的積極參與性,把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機地統一起來,力求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穫,有所進展。

3、克服重課內、輕課外的片面性,樹立正確的語文觀,做到“課內外結合”。克服重課內、輕課外的片面性,樹立正確的語文觀,做到“課內外結合”,應注意研究和運用“大語文教育觀”等理論。這是説,教學不能把兒童關閉在教室裏,侷限在教科書上,對學生課堂之外的活動和社會交往不聞不問;而是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全方位地把學生的語文學習與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一種整體性的、開放型的語文教學新體系,以使學生接受全面的、能動的、網絡式的、強有力的培養訓練。

二、以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為着力點,切實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

“九義”大綱指出:“國小語文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素質教育工程賦予國小語文教學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計劃,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去實現和完成的。因此,在國小語文教學中實施有效教學,要以改革課堂教學為突破口,努力改革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方法。要把“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課堂教學原則,按照小語學科特點和教學要求,再具體化為“以語言訓練為主,以學生實踐為主,以指導讀書為主”。

1、語文教學的目標,要始終(請關注:)以語言訓練為主。這是説,小語教學的目標,從整體看包含思想素質的培養、語文素質的培養、心理素質的培養這三個部分;從它自身的基本任務來看,則主要是語文素質的培養。因此,小語教學要始終把握住語言文字訓練這條主線,在訓練的過程中,進行思維訓練,滲透思想教育。為此,要注意克服國小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三個偏向:(1)把語文課上成思想品德教育課;(2)把語文課上成語文知識講授課;(3)把語文課上成科學常識介紹課。可以説,語言訓練是語文教學的生命所在。離開了語文訓練,僅僅以讀懂課文內容為目標,那語文課就不叫語文課,而叫思想品德課、常識課、歷史課、故事課或別的什麼課了。

2、語文教學的過程,要始終以學生實踐為主。這是説,要變教師的單向活動為師生的雙向活動,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教師必須確立這樣的觀念:“教師不再是隻傳授知識的?嚴師?,不是隻顧眼前現實利益的?靈師?,而是立足於造成一種有利於學習氣氛的?促進者?。”國小語文的教學,最終是為了轉化學生的自學能力。應注意的是:強調以學生實踐為主,並不意味着要削弱教師的作用,而恰恰是對教師如何發揮主導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語文教學的方法,要始終以指導讀書為主。用“九義”小語大綱作個註釋,即“朗讀和默讀是閲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所以,必須研究和指導學生讀書。説具體點,就是如何加強朗讀和默讀訓練,在這樣的前提和教學思想指導下,去選擇、運用與讀書相關的講解、提問、議論、演示、練習等教學方法。這就是我們説的:從讀中學讀。如果從作文教學來看,那就是要注意與閲讀教學密切結合,從讀中學寫。為此,要走出學生學習活動中的誤區:答問多,讀書少;聽得多,練得少……應讓讀書進課堂,讓練習進課堂。

以上關於“國小語文教學中如何落實有效教學”的幾點看法,是我在多年語文教學過程中,通過閲讀語文教學參考資料以及關於語文教學研究的報刊、雜誌等資料,並結合自己在語文教育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實際狀況總結出來的一些體會,很不成熟。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第二篇:教學論文

教育類型:基礎教育

論文類型:學科類別

論文題目: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

作者姓名: 宋亞玲

族別: 漢族

性別:女

學校名稱:吉木薩爾縣第一中學

聯繫方式:15292598596

郵政編碼: 831700

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

吉木薩爾縣第一中學宋亞玲

【摘要】創新思維,是創造力的源頭活水。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必先培養其創新思維。高中語文教學,培養創新思維的責任在教師;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必須創設良好課堂氛圍、多角度加強訓練、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善於質疑的習慣。

【關鍵詞】 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創新思維 培養能力

時代越是發展,科技越是進步,對人才應具有語文技能的要求就越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既要培養學生敏鋭的語感,更要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語文教學應更多地注重人文精神的薰陶與情感的交流,注重以真情感染讀者,以形象喚起美感,以意境領悟主旨,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標。只有在教學中把握好這些因素,才能扣擊學生的心絃,點燃智慧的火花,使其產生求知慾望,最終實現語文教學的目的。要實現這一目的,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 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培養思維能力的基礎。

良好的教學氛圍的創設,是教師高潮的教學藝術得體現。正如名人所説:語文課堂教學中,導思的過程,若起伏跌它,有張有弛的流動感,若清新別緻,能充溢着靈動和詩意的光輝,則必將營造出朝氣蓬勃的課堂氛圍。對學生的思維能力的開發將大有裨益。那麼如何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呢?

1、精心設計導語。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課堂導入語的設計,其實就是成功的課堂教學的開端。精彩的導入往往能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成為激發學生思維的動力。例如:我在講《飛向太空的航程》一課時,先創設教學情境:播放視頻“神五飛天”,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要求學生仔細看,看完後讓學生談觀後感

2、在教學中創設情景,感染學生進入角色。

很多優秀的教師都提倡情景教學,在教學中努力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景,創造和渲染氣氛,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學生被教材中的情景所感染,與作者的情感產生了共鳴,因而學生會進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思維最活躍,從而迸發出智慧的火花,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教《再別康橋》一課時,讓學

生以筆為畫筆為每一小節“繪”一副畫,接着出示一些優美圖畫,讓學生挑選合適的詩節配上,讓優美的畫面引領學生進入了課文構築的情感世界,化“彼情彼景”為“我情我景”,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思維能力。

3、善於捕捉思想火花,因勢利導激活思維是創設良好課堂氛圍培養思維能力的又一策略。

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思維不夠活躍,思路不夠開闊,學習質量不是很高,表現在學習上,懶於動腦,可是他們也時而閃爍出智慧的火花,教師應善於捕捉這一智慧的火花,點亮他們智慧的心燈,開啟他們思維之扉。

二、多角度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1、積累生活用語

語言是思維的外在體現,語言與思維有着密切的內在聯繫。而生活語言是最具生命力的語言。俗語説“胸有詩書氣自華”。平時,我注意運用各種方法幫助學生積累:引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句、好片斷,寫讀後感,不動筆墨不讀書;教給學生觀察方法,留心身邊事物,勤寫日記,自覺積累生活素材;經常抽查學生的背誦和默寫,特別是優秀的優美的哲理的詩文;鼓勵學生把所寫的作文裝訂成集,並設計漂亮的封面,給自己作品集起個好聽的名字,激發學生積累的樂趣。

2、善於類比。

類比即求同,事物之間共同點很多,語文學科涉及面廣,包羅萬象,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可類比之處甚繁。如,《別了,不列顛尼亞》、《奧斯維辛沒有什麼新聞》、《飛向太空的航程》是典型的類比新聞。此外,語言的反覆推敲、比較、品味,都是類比教學。橫向類比思維訓練有利於在比較的基礎上推陳出新,逆向求異。

3、大膽求異。

求異思維是一種不墨守成規,敢於創新的思維方式。教師應多啟發學生在求同基礎上多角度思考問題,養成“求異”的思維習慣。在語文課中可進行課題變換訓練,如學習《荊軻刺秦王》,學生將文章加工成一幕三場的劇本,有第一場《義激勇士》,第二場《易水訣別》,第三場《大殿刺秦》,既培養了概括思維能力;又有系統的調整了文章的詳略和層次結構。

4、.教給學生創新思維的方法。俗話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培養創新思維,教會方法也很重要。要讓學生丟掉過去的思考“習慣”,擺脱思維單向的干擾,進行“反向”、“多向”、“發散”、“超前”、“綜合”、“變異”、“變通”思維。

三、培養質疑習慣

教育家朱熹説:“讀書與疑須教有疑,有疑卻要無疑,到這裏方是長進。”“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深入學習知識的起點。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問,有問才有得。因而懷疑是發現新知的鑰匙,是尋求智慧的動力,也是培養創新的前提。 思維的培養,不是簡單地要求學生應付老師的提問,不是被動地接受問題,而是主動積極地進行探索。自己去發現問題並學會分析、研究,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1、 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就是要提倡學生獨立思考問題並要敢於大膽質疑。 指導學生質疑,就是指導學生去發現課文中的矛盾。利用事物間的內在聯繫來找到疑問,讓學生的問題能夠緊扣課文。

有位科學家説過,“正確地提出問題等於解決了問題的一半。”而實際生活中,很多學生卻沒有問題。是不是他們真正沒有問題呢?其實,恰恰是學生提不出問題。不能提問或提不出問題,一方面反映了該學生學習能力有待提高,學習的主動性還需加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其思維上不夠活躍,不能轉變僵硬的思維、觀念。

2、學生質疑,也不能僅侷限於課本,而要把眼光放到現實生活中,可以去考慮電腦普及的利弊、日本人在教課書裏歪曲歷史而我國的教課書裏是否也要加強這方面的內容等等。

3、多角度質疑。 教學中,我要求學生預習課文時,用圈點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可對作者、作品的內容或形式、語言運用、插圖安排、練習題設計等等質疑。在複習時,可站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高屋建瓴地去思考作者為什麼這樣寫,用體悟式來設想假如自己就是作者,面對此時此地此景此情時,該怎樣下筆。

4、恰到好處的評議,將鼓勵學生勇敢質疑。在評析中多給學生鼓勵,對

質量高的問題則給予熱情的表揚。從而來提高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使之養成“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求索精神。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獨闢蹊徑,探新求知,標新立異,而排斥那種人雲亦云、亦步亦趨的做法。激發學生積極思維,探根究底,並促進學生勇於實踐。打破思維定勢,從而讓創新思維天馬行空,不受約束、不受限制。讓習慣思維不再習慣,那麼創新思維將源源不斷而來。

參考書目:

1、《創造性思維與創造力開發》(江西省人事廳 1998.6出版)

2、《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2014年頒佈)

第三篇:教學論文

優秀的教師能主動為學生減負

要改變教育,必須從改變自身開始

在教室的引導下,班裏的孩子互相學習,積極與老師進行互動,成為佐藤學先生所提倡的交響樂團式的教學

這種教研活動展示的成分多反思的成分少

研究形式的東西多解決具體實際問題的研究少

胸懷一顆尊重學生的心,從一個個個體開始,進行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歷史不能重現,但可以想象。

學習歷史是否需要想象力?歷史想象力具有什麼特點?表現在哪些方面?歷史想象力與創新思維是什麼關係?與歷史情境是什麼關係?與時序性思維是什麼關係?與時空概念是什麼關係?與歷史理解能力是什麼關係?中學歷史教學怎樣培養想象力?在初高中各階段怎樣培養想象力?在具體的課程內容裏如何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在教學設計中如何體現培養想象力?發達國家的中學教育如何看待歷史想象力?

本刊編輯部認為,明確歷史想象力在學科能力中的地位,開展對歷史想象力的教學研究,很有必要。徵文不限於上述問題,希望有志於歷史教學研究的中青年教師積極思考,撰寫論文。教學研究要理論聯繫課程內容,切忌空談。

第四篇:教學論文

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要“努力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而師德,是教育的核心,是教育的根本,是教育的靈魂。師德興,則教育興;師德衰,則教育衰。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就意味着選擇了神聖的責任——愛崗敬業、為人師表。在黨中央和全社會高度重視師德師風建設的今天,我們應該增強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職業道德學習,提高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切實做到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教書育人,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首先應該用高尚的師德感染學生。學生心中,教師是行為的典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這就要求我們要為人師表,以身作則,要循循善誘,誨人不倦,更要躬行實踐,注意提高自身修養。常言道,身教重於言教。在學生面前,教師的思想言行、着裝,就像一本立體教材,無時無刻不在影響着學生。如果教師能使自己的修養真正達到為人師表的境界,那學生就會“不令而行”,自覺地、暗暗地去修正自己的不良行為和習慣,向好的方向轉化,這樣才有可能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由“自律”影響“他律”的良好效果。例如我們要求學生不遲到,那麼教師就應該堅持提前進教室;我們要求學生書寫工整,自己就不應該在黑板上龍飛鳳舞??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並在潛移默化和耳濡目染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其次要用無私的愛心打動學生。“愛”是教育最美麗的語言。冰心説過:“愛是教育的基礎,是老師教育的源泉,有愛就有了一切。”的確,熱愛每一位學生是搞好教學的必要前提,但這種愛不是寵愛、溺愛,而是“兼有父母親親暱的温存和睿智的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熱愛學生,必須瞭解學生,尊重學生,時刻把學生放在心上,體察學生的內心世界,關注他們在學習、生活方面的健康發展,分享學生的成功和進步,同情學生的痛苦和不幸,與他們建立和諧、友愛的師生關係。教師只有對學生施之以愛, 1

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才會願意聽其言,遵其囑,自覺愉快地接受教師的教誨。e·弗羅姆在他的《愛的藝術》中認為:“愛是無條件地給予,是永恆長存的創造性需要,愛是後天習得的。愛的教育就是要用愛去感染學生,培養他們愛的意識,發展他們愛的能力。”著名特級教師李吉林説:“真情的交融,使師與生雙方都同時感受教與學的無窮趣味與自身的無法估量的潛力,使教學活動進入師生對話、充滿生命活力的完美的境界。”這就是教育中的愛的獨特之處。可以説,教師對學生髮自內心的愛,能讓學生髮揮出超乎尋常的潛能;學生對教師純真的愛,也能使教師心情愉悦,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無怨無悔。記得去年五月時,我的小孩患重感冒發燒近半個月,在縣城連續輸液十天不見好轉,萬般無奈之下,心急如焚的我只得向學校請假,帶小孩兒去省兒童醫院就診。就在我佈置完學習任務匆匆離開教室的時候,學生們團團圍住我,默默地把一大堆卡片、幸運星、千紙鶴遞到我的手裏。卡片上寫着:“老師,感謝您對我們的愛,我們也相信小弟弟有您這樣偉大的媽媽很快就會康復的!”“老師您放心去吧,我們會自覺學習的!”“老師,我們支持你!”??看着眼前的情景,我的眼眶濕潤了,多麼懂事的孩子啊!

教育的結果嗎?

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再次應該用淵博的知識征服學生。人們常説,學高為師,技高為師。這就要求我們要有淵博的知識和精深的學業,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則不僅要具備一桶水,而且還應該是“一條源源不斷的小河”。唯有學而不厭,才能做到誨人不倦。要崇尚科學精神,嚴謹篤學,潛心鑽研,做熱愛學習、善於學習、終身學習的楷模。要積極學習新知識、新科學、新技能,不斷提高教書育人的本領。教師只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以豐富的文化底藴站在講台上,侃侃而談,深入淺出,遊刃有餘,教學方能如魚得水。

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還必須用精湛的藝術啟迪學生。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指出:“教育方式不一,但教育方法要新,教師要激活靈感,激發智慧,給人以啟迪、以啟發、以思考,讓其頓悟,讓其覺醒,讓其豁達。”課堂是教師展示綜合素養的重要平台,是錘鍊教學能力的主要陣地。我們應該積極投身教學改革,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學習反思,提升自己,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潛能的挖掘者。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想、敢説、敢問、敢做、敢於創新、敢於創造。

2 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盡心盡力地愛他們呢?這不正是愛心

總之,教書育人的工作,是一項長期細緻的工作。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要以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為榜樣,牢固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自覺加強師德修養,用真情、真心、真誠關愛每一位學生,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努力做好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第五篇:教學論文

成功從這裏起航

——淺談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石樓縣義牒中心校

成功從這裏起航

—淺談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有效策略

【摘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素質教育的目的以及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課堂是實施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主渠道,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國小語文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成為學生髮展的平台。

【關鍵詞】 有效的課堂教學課程標準核心理念教材教學目標

重難點創新能力想象能力學生髮展教學質量

【正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為了學

生的發展”,這一素質教育的目的以及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其實就是對“有效性” 的最好註釋。課堂是實施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主 渠道。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千千萬萬語文教師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義 不容辭的職責。抓準“三點”,即重難點、切入點、讀寫結合,是提高課堂教學 的有效策略。

一、定準重難點——咬定青山不放鬆

確定好重難點,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教師確定一堂課的重難點時要 注意三個方面的要求;培養語文素養的要求,這是方向;教材的要求,這是依據;學生的需求,這是核心。

確定教學重難點首先要吃透新課標。教師要能準確把握國小語文學科、教材、教學的性質、規律、特點、重點、難點、要點等。特別是新教師一般在把握“雙基”(拼、點、字、詞、句、段、篇、修辭等基礎知識和聽、説、讀、寫等基本能力)上容易忽視,有一定難度。因此,在備課和上課時要特別注意確定教授和訓練的雙基內容,並一一落實,切忌浮在思想、情感、情節等的表面上。只有明確了這節課的完整知識體系框架和教學目標,並把課程標準、教材

整合起來,才能科學確定靜態的教學重點難點。

其次,確定教學重難點要以學生的需求為依據。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能的狀況;瞭解他們的興趣、需要和思想狀況;瞭解他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教師要在瞭解學生的基礎上,作出預見,預見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困難、產生的問題,以便對症下藥。避免教學中的主觀主義和盲目性,切實做好理論聯繫實際。“咬定青山不放鬆”,教學設計的形成,教學方式的選擇都要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緊緊圍繞教學重點難點,以效益為核心。唯有如此,實現有效教學才不會成為一句空話。

二、找準切入點——牽一髮而動全身

選好切入點,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途徑之一。教師該做的如葉聖陶所言:“惟 在啟發誘導”,用一兩個能牽動、覆蓋全文的線索或問題去引導學生解決一堂課 的重點難點目標,每堂課學生獲益不求多、只求好,長此以往,必能厚積薄發,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課文中都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切入點。或一詞,或一句,或一段;或開篇,或總結,或承上啟下。找准以上切入點,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就會讓學生對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切入文本:

1.從題目切入。題目是課文的眼睛,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緊扣題目,就能抓住課文的重點,使教學設計清晰,課程目標得到整合。

2.從中心句切入。中心句的呈現方式因文而異。有的開篇點題,有的篇末總結。有的是全文的概括,有的是段落的小結。

3.從重點語段切入。重點語段大多是思想內容精深,表現手法高超,令人讚歎的語段。教師在鑽研教材時,可圍繞教學目標和任務,精心設計,對教材進 行一番大膽的“剪裁”指導學生反覆誦讀、賞析。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品味。

4.從過渡段切入。有些課文結構嚴謹縝密,段落之間還巧妙地安排了過渡段,

使文章前後內容緊密相連,又概括了主要內容,標明瞭關鍵之所在。教學時可以 從過渡段切入,雙向擴展,讀懂文章。分三步組織教學:①解題設疑,切入中間; ②雙向推進,理解內容;③讀議首尾,明確中心。

5.從課文插圖切入。課文插圖所表現的大都是文章中最精彩的片斷,講讀課 文時,引導學生從插圖切入,引導學生從這幅圖中看出了什麼?這樣從畫面切入 引導,學生很容易尋覓到“入迷——”迷戀——痴迷”這三個關鍵詞,這就抓住了 學習的重點。

三、把準讀寫結合點——要把金針度與人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品味語言文字就是引導學生感受、理解和欣賞,學習和領悟作者的寫法,遷移運用。“要把金針度與人,”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精心選擇, 給學生提供有效借鑑的對象和創造的依據,及時有效地進行模仿和創造性練筆, 習得自主作文的方法,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多層次仿寫

1、仿寫句子。

我們在閲讀教學中,往往會對課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精心品味,這種品味不僅要讓學生讀通讀透,更應指導學生在讀的基礎上,悟出寫法,領會意圖,進而學會運用,不斷豐富、積累詞彙量及修辭手段。

2、仿寫段落。

在寫好句子的基礎上,隨着積累的增加,我也注重結合課文的特點,選擇一些符合學生認識規律,與學生寫作結合比較緊密的段落,讓學生進行仿寫。這樣 的訓練為學生今後的寫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仿寫思路。

課本中有很多文章,作者的寫作思路非常清晰、明瞭,而且學生很容易就能

理解並能接受和運用。所以,在教學中,我就抓住了這一寶貴的資源。如教學《草 原》時,引導學生按照“景——人”的順序學習課文,課後則要求學生介紹家鄉 蘇州,寫家鄉的風景美麗,人民勤勞樸實。 這樣的訓練可以促進學生舉一反三, 學習的遷移,培養讀寫的能力,為學生今後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 想象補空

讀寫是互相聯繫,互相促進的。讀寫結合的方法很多,可以對課文中一個簡單的句子進行擴充和發揮,可以給課文續寫,或假設另外一種情況進行寫作,也可以填補課文的空白點。根據課文內容,對文中沒有繼續説下去或沒有説出的部分展開想象,這是學生比較喜歡的一種寫作方式。愛因斯坦曾經説過:“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而且是知識的源 泉。”想象力不僅對作文極其重要,也對創新力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所以,我 們必須去啟迪、開發、提高、發展學生的想象能力。利用課本內容便是最直接最 有效的一種方法。

(三)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是指引導學生把課文的內容從課內延伸到課外,做進一步的挖掘。 這既是對課文的更深層次的理解,又是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一種好形式。

1、續寫。

依據原文,進行創造性的續寫,對於發展孩子的創造性、合理性思維, 培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幫助。

2、寫感想。

待學生讀懂全文後,可以隨機提問:學了這篇課文,你讀懂了什麼?把 自己想説的寫下來。

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古今中外為師者永恆的課題。為了提高課堂的 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

斷完善和創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國小語文教學》會刊中國語文報刊協會2014總第499期

本站推薦更多精彩內容:

2014年教學專題論文格式要求

教學論文

教學論文

教學論文

教學論文

Tags:教學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