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數學老師教案(精選9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08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9篇《數學老師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數學老師教案》相關的範文。

數學老師教案(精選9篇)

篇1:二年級數學老師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需要幾個輪子”的具體情境,經歷3的乘法口決的編制過程,會用三的乘法口決進行表內乘法的口算,能夠發現乘法口決的排列規律。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歸納總結和知識遷移的能力,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關係。

教學重點:

編制和掌握3的乘法口訣,記憶3的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

理解3的乘法口訣的意義並熟練運用。

教具準備:

紙張、多媒體課件、

教學學法:

1.教法:本節是3的乘法口訣的編制,學生通過實際的看一看、數一數,自己歸納編寫乘法口訣的方法。因此,在教學中,將採用啟發式教學,直觀教學的教學原則,在教學中採取半扶半放--放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活動體系。

2.學情:我班的學生大多來自於農村,很多孩子都沒有乘法的基礎。因此在教學時,對於這一特點,要多組織學生理解、記憶和運用。 學法:在本課的學習中,通過讓學生動手畫,動筆完成表格,動腦編制並且記憶3的乘法口訣的過程,充分的發揮了學生的學習自主。通過同桌練習乘法口訣對應的乘法算式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與競爭意識。

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習動機,導入新課。

我是這樣導入的:(出示圖片三輪車)同學們,你們見過三輪車? 1輛三輪車需要3個輪子, 2輛三輪車需要6個輪子,那麼3、4、5、6、7、8、9輛三輪車需要幾個輪子?(板書:需要幾個輪子)

【設計意圖:從孩子的生活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出3的乘法。吸引了學生的興趣的同時也把本課的主要研究問題引了出來。】

二、實踐,編寫3的乘法口訣。

1、填一填

(電腦出示表格)

説清楚表格的意思。每個數字代表什麼,讓我們求什麼。用三根小棒來代替三個輪子。三根小棒就組成了三角形。那麼有幾輛車就要擺幾個三角形。接下去,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小棒,一邊擺三角形,一邊完成表格。全班反饋。

(電腦填好表格)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表格的意思,找出數學信息和數學問題,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

2、説一説,寫一寫

根據表格,一輛車有3個輪子,讓學生説是1個3。並且列出兩個乘法算式。先讓學生説一説編制乘法口訣注意的方面再編制乘法口

訣。2輛車需要6個輪子,也就是幾個3?學生列2個乘法算式並編制乘法口訣。説一説口訣的意思。接下去,同桌一人説算式,一人編口訣,並把算式和口訣填寫在課本16頁試一試的第2小題中。 全班反饋。(師板書3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訣)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真正的讓孩子動手去畫、去説、去寫。教師在一三得三、二三得六的時候可以採取半扶半放的方法,引導孩子編制口訣。以後的口訣完全放手教給孩子自己去做。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含義。注意找2-3個孩子説,加深理解,也有利於記憶。教師在這一環節要巡視,瞭解口訣的編制情況。】

3、集體交流並記憶。

先讓學生自己讀一讀3的乘法口訣。説説你是怎樣記住3的乘法口訣的?發現什麼規律了?同桌交流,全班反饋。提出問題:如果你記住了三五十五,不知道三四多少怎麼辦?用你喜歡的方式記一記口訣。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要給孩子充分的時間去記憶乘法口訣。進一步體會3的乘法口決的規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也可以提高孩子記憶的興趣。】

4、鞏固練習

設計了以下幾個小活動

(1)小兔過河,蝸牛找家,找朋友,採蜜

(2)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同桌練習

一生説口訣,同桌説兩個乘法算式。看誰説得好。練習2-3組。

【設計意圖:用學生所熟悉的漢字進行3的乘法口訣的練習,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轉動乘法轉盤,動用了孩子的眼和腦,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順便也對2和5的乘法口訣進行了複習。同桌練習加深了對3的乘法口訣的記憶和理解。】

三、課後小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總結本節課的主要知識,既是複習的過程,也可以看到哪個知識點學生有困難,練習課重點複習。】

板書設計:

需要幾個輪子(3的乘法口訣)

1×3=3 一三得三

2×3=6 二三得六

3×3=9 三三得九

4×3=12 三四十二

篇2:二年級數學老師教案

教學目標:

1. 通過回答與“可愛的小青蛙”有關的三個問題,掌握已學過的口訣,進一步熟悉3的乘法口訣。

2. 能利用口訣正確、熟練地計算。

3. 滲透愛護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點:

熟練地運用乘法口訣準確地計算。

教學難點:

學會看圖提出問題,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故事導入)

池塘裏有一羣可愛的小蝌蚪,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小蝌蚪想快快長大,它們每天都學習文化知識,希望早點找到媽媽,回到媽媽的身邊……

二、利用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一羣小蝌蚪離開媽媽太久了,心裏非常想念自己的媽媽,它們在池塘裏四處尋找,可是忘記了媽媽的模樣,怎麼也找不到。請小朋友幫忙把小蝌蚪送回媽媽的身邊,好嗎?

1. 連一連

彙報交流,説一説是怎麼想的,集體訂正。

你們真了不起,做了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青蛙媽媽帶着小蝌蚪在岸邊向我們招手,表示謝意呢!

2. 比一比(滲透愛護動物,保護動物的德育教育)

(1) 談話:請觀察教材中的圖,兩隻青蛙要過河,他們要比一比誰先到達對岸。同桌之間各代表一隻青蛙比一比。

(同桌之間互相比賽,優勝者得到一個學習小五星,彙報結果,説出用的是哪一句口訣。)

(2) 學生做,教師巡視

(3) 彙報訂正

3. 算一算

(1)讀題:每隻青蛙吃9只害蟲,3只青蛙吃幾隻害蟲?

(2)請學生獨立列式計算,允許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算法。

(3)彙報訂正

進行環保教育: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保護它。

三、提高練習

1. 完成第1題,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2. 把口訣補充完整。

二三( ) 三九( ) 五八( ) ( )八二十四

( )五一十 ( )七三十五 ( )七二十一 二( )十六

3. 想一想,填一填,能填幾個就填幾個。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 = 12 □×□ = 18

4. 完成第3、4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進行了關於2、3、5的乘法口訣的練習,你有哪些收穫?

五、作業

練習有關練習。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2、3、5乘法口訣的鞏固課,教材通過與小青蛙有關的三個問題進行已學過的乘法口訣的鞏固練習,大部分學生都能熟背下來口訣,並運用到式子中,課堂氣氛活躍,順利完成教學任務。

篇3:六年級數學老師教案

六年級數學1

教材簡析:

本節內容包括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利用公式直接計算圓柱的體積,利用公式求:圓柱形物體的容積。教材充分利用學生學過的知識作鋪墊,採用遷移法,引導學生將圓柱體化成已學過的立體圖形,再通過觀察、比較找兩個圖形之間的關係,可推導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教學目的:

1、運用遷移規律,引導學生藉助因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方法來推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並理解這個過程。

2.會用圓柱的體積計算圓柱形物體的體積和容積,運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引導學生逐步學會轉化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藉助實物演示,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

教 具:圓柱的體積公式演示教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圓柱形水杯。

(1)老師在杯子裏面裝滿水,想一想,水杯裏的水是什麼形狀的?(2)你能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計算出這些水的體積嗎?

(3)討論後彙報:把水倒入長方體容器中,量出數據後再計算。(4)説一説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

2、創設問題情景。(課件顯示)

如果要求壓路機圓柱形前輪的體積,或是求圓柱形柱子的體積,還能用剛才那樣的方法嗎?剛才的方法不是一種普遍的方法,那麼在求圓柱體積的時候,有沒有像求長方體或正方體體積那樣的計算公式呢?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出示課題:圓柱的體積)(設計意圖:問題是思維的動力。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舊知,積極思考,去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並能製造認知衝突,形成“任務驅動”的探究氛圍。)

二、新課教學:

設疑揭題:我們能把一個圓採用化曲為直、化圓為方的方法推導出了圓面積的計算公式,現在能否採用類似的方法將圓柱切割拼合成一個學過的立體圖形來求它的體積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板書課題:圓柱的體積。

1.探究推導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課件演示拼、組的過程,同時演示一組動畫(將圓柱底面等分成32份、64份……),讓學生明確: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體圖形就越接近於長方體。C、依次解決上面三個問題。①把圓柱拼成長方體後,形狀變了,體積不變。(板書:長方體的體積=圓柱的體積) ②拼成的長方體的底面積等於圓柱的底面積,高就是圓柱的高。配合回答,演示課件,閃爍相應的部位,並板書相應的內容。)③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字母公式是V=Sh(板書公式)

討論並得出結果。你能根據這個實驗得出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嗎?為什麼?讓學生再討論:圓柱體通過切拼,圓柱體轉化成近似的 體。這個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圓柱體的底面積 ,這個長方體的高與圓柱體的高 。因為長方體的體積等於底面積乘以高,所以,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是: 。(板書: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 。(板書:V=Sh)(設計意圖:在新課教學中,先讓學生通過複習舊知識,在觀察中理解,在比較中歸納,通過這些措施可以使學生切實經歷圓柱體積公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這樣的教學,不僅有利於學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且在公式的推導過程中,領悟了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要用這個公式計算圓柱的體積必須知道什麼條件?

填表:請同學看屏幕回答下面問題:

底面積(㎡) 高(m) 圓柱體積(m3)

6 3

0.5 8

5 2

(設計意圖:設計練習能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從而訓練學生的技能。這是第一層基本練習,通過這道題可以使學生更好的掌握本課重點,夯實基礎知)

例:一個圓柱形油桶,底面內直徑是6分米,高是7分米。它的容積約是多少立方分米?(得數保留整立方分米)

解: d=6dm,h=7dm.r=3dm

S底 =πr2=3.14×32 =3.14×9 =28.26(dm2)

V =S底h =28.26×7 =197.82198dm3 答:油桶的容積約是198立方分

(設計意圖:使學生注意解題格式,注意體積的單位為三次方)

三、鞏固反饋

1. 求下面圓柱體的體積。(單位:釐米)

同學板演,其餘同學在作業 本上做。板演的同學講解自己的解題方法題,教師歸納學生所用的解題方法,強調在解題的過程中格式。(設計意圖:這是第二層變式練習。是讓學生在掌握公式的基礎上理解公式,學會靈活運用公式的訓練題。通過對公式的拓展性理解,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圓柱體積公式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練習:(回到想一想中) 圓柱形水杯的底面直徑是10cm,高是15cm.已知水杯中水的體積是整個水杯體積的 2/3 計算水杯中水的體積?

六年級數學2

一、教學內容:

1、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2、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繪出物體的距離。

3、體會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4、描述並繪製簡單的路線圖。

二、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瞭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學生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並能描述、繪製簡單的路線圖。

三、教學重點:

1、體會位置關係的相對性。

2、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並在圖上繪出物體的距離。

四、課時安排:

1、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1課時

2、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繪出物體的距離。1課時

位置與方向(一)

教學內容: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2、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

如果你是賽手,你將從大本營向什麼方向行進?你是怎樣確定方向的?

小組討論: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得到大致方向。

1、訓練加方向標的意識:加個方向標有什麼好處?

2、突出以大本營為觀測點:為什麼把方向標畫在大本營?

探究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質疑:

1、知道吐魯番在大本營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了嗎?

2、如果這時就出發可能會發生什麼情況?

小組討論:

沿什麼方向走就能保證賽手更準確、更快的找到目的地。

研究時,可以用上你手頭的工具。

吐魯番在大本營東偏北30度

練一練:你説我擺,為小動物安家。

(課前剪好小圖片,課上動手操作。)

例:我把熊貓的家安在偏,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貓的家安在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熊貓擺在哪?討論:為什麼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度,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度的方向?

解決問題,尋找得出距離的方法。

如果你的賽車每小時行進200千米,你要走幾小時能到達考察地?

圖上沒有直接標距離,你有什麼辦法解決它呢?

仔細觀察地圖,你發現了什麼?小組試一試解決。

二、練習:

1、以雷達站為觀測點,填一填。

護衞艦的位置是偏度,距離雷達站千米。巡洋艦的位置是偏度,距離雷達站千米。魚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離雷達站千米。

2、以電視塔為觀測點,按要求填空。

文化廣場在電視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體育場在電視塔東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館在電視塔東偏南60度的方向;動物園在電視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三、課後延伸:

遊樂場要新建兩個遊樂項目:一個在觀覽車西偏北40o方向

上,約200米處新添一個“登月艙”,另一個“天外來客”在觀覽車南偏東20o方向上,約150米處。請你在平面圖上標出這個新項目的位置。

位置與方向(二)

教學內容: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繪出物體的距離

教學目標:

1、能繪製平面示意圖,通過製作平面圖的過程,使學生知道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標出物體的位置。

2、通過繪製平面圖,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3、通過解決問題,使學生體會所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和意識。

教學重、難點:根據方向和距離,繪製平面示意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合作繪圖、練習鞏固

目的是通過看圖回答問題,複習、鞏固有關圖上方向、角度、距離等知識,為下面自己繪製平面圖作準備。

(1)停車場在廣場的方向,距離大約是米。小紅家在廣場的偏方向,距離大約是米。

(2)地鐵站在廣場東偏南45度方向,距離廣場100米。你能在圖上標出地鐵站的位置嗎?並説一説是怎麼想的。

1、出示學校的錄相或圖片

問:學校中有哪些建築?現在有一些數據,能根據這些數據將這些建築物在平面圖上標出來嗎?

出示數據:教學樓在校門的正北方向150米處。圖書館在校門的北偏東35度方向150米處。體育館在校門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處。活動角在校門的東偏北15度方向50米處。

2、小組討論:你們打算怎麼完成任務?有什麼問題要解決嗎?

3、小組彙報完成平面圖繪製的計劃,教師進行梳理:

(1)繪製平面圖的方法:

先確定平面圖上的方向,再確定各建築物的距離。如果學生沒有説道,老師可以進行引導:你們打算怎樣在圖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從而幫助學生確定比例尺,和圖上距離。

(2)小組合作完成,可以怎樣分工,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務。

4、小組活動,繪製平面圖。

5、展示各組繪製的平面圖,集體進行評議。

(1)評價繪製的正確性,如果平面圖有問題,説一説問題是什麼,應該怎樣確定位置。

訂正後交流:你們組認為在確定這點在圖上的位置時,應注意什麼?怎樣確定?

教師小結:繪製平面圖時,一般先確定角度,再確定圖上的距離。

(2)比較各個平面圖,為什麼有的圖大,有的圖小?

小結:1釐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圖的大小也不同。

二、練習:

1、完成書上習題21頁3、4題並訂正。

2、在紙上設計小區,並説明各個建建築的位置。

老師提供給學生一些建築物的圖片:如醫院、學校、商店、銀行、郵局、藥店等。

教後記:

“位置”的教學內容是第一學段相應教學內容的擴展和提高。學生在低年段已經學習瞭如何根據行、列確定物體的位置,並通過中年級“位置與方向”的學習,知道了在平面內可以根據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本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用數對錶示具體情境中物體的位置,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已有經驗,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單元小結

通過學習,大部分學生基本能夠正確判斷物體的方向和距離,能夠在方位圖上按照有關要求正確畫出物體的位置並正確繪製方位圖,判斷比較準確,繪圖規範,但是個別學生總是找不準方向,因而不能判斷方向,也不能夠正確繪製方位圖。

六年級數學3

教學目標:

1、學會用方向與距離來確定物體的位置。

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瞭解確定位置的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學會用方向與距離來確定物體的位置。

一、複習導入

1、用學過的數學知識表示出班級“-x”同學的位置?指一生説。(這位同學是用數對錶示的)

2、以學校為參照點點,説一説旗醫院的位置?指一生回答。(旗醫院在學校的西北方向)(這位同學用方向表示,為什麼不用數對錶示了?反之,第一問為什麼沒有用方向表示?)

3、師小結引出新課,表示位置的時候,區域小,沒有參照點時可以用數對錶示,比如第一小題。區域大有參照點時要用方向表示,如第二問,可是在學校西北方向的建築還有很多,比如水泵廠家屬樓,錦山市民廣場,西府加油站等等,怎樣能更具體的表示出旗醫院的位置呢?這節課我們就來探究一下。

二、新課探究

1、出示課本情境圖,説一説圖中講述的是什麼事?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你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學生提出問題)

預設1:A市東偏南30°是什麼意思,怎樣確定?(學生先説,説的不準確不完整。師:説的有道理,你的意思是不是這樣。課件演示:A市東偏南30°是以A市為頂點,以正東方向為起始邊,向南旋轉30°的過程。)

預設2:在圖中怎樣畫東偏南30°?(這個問題稍後解決)

預設3:是以誰為參照點的東偏南30°。(誰能回答他的問題?“A市”你們是這樣想的嗎?不錯)

預設4:颱風中心在哪個大的區域內?(誰能回答他的問題?“A市及周邊”你們是這樣想的嗎?你的想法與老師的不謀而合)

預設5:能不能説南偏東?(你的這個想法很有創新,能不能這樣説?“能”誰知道用“南偏東”應該如何表示?學生先敍述)(説的不錯,看來用圖結合着説會更好。課件展示:南偏東60°,南偏東60°是以A市為頂點,以正南方向為起始邊,向東旋轉60°的過程。與東偏南30°,他們表示的是同一條射線.因此東偏南30°亦可以表示為南偏東60°。那麼北偏西20°,還可以表示為什麼?生説“西偏北70°”像這樣你還能舉個例子嗎?)(同學們真厲害,能夠舉一反三,老師也要向你學習。)

2、我們理解了題意,把不明白的問題也解決了,考驗大家的時刻到了,(教師出示只有4個方向的方位圖,學生每人一份)你能用方位圖表示出台風中心的具體位置嗎?請同學們獨立思考並完成。

3、選取有代表性的圖在展台展示,並説一説這幅圖能不能表示出颱風中心的具體位置,為什麼能,為什麼不能?(預設:1、沒標名稱的;2、沒標度數,距離的;3、東偏南30°畫錯的;4只有方向沒有距離的等等)

4、現在同學們知道怎樣才能準確的表示出颱風中心的具體位置了嗎?

5、修改自己的圖,並在小組內説一説你是怎麼畫的?

6、展示兩個組的圖,並説説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7、小結:怎樣確定物體的具體位置?

先畫出4個方向的方位圖;再畫出方向,標出度數;用一條

線段表示一定的距離,標出圖上的距離;標出各個名稱。

想一想:確定物體的具體位置需要哪幾點?方向、距離

二、鞏固練習

獨立完成課本20頁的“做一做”,再在小組裏交流。

想一想:確定物體的具體位置需要哪幾點?方向、距離

四、我的收穫與思考

五、板書設計

位置與方向

六年級數學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結合教材提供的素材,會確定物體的位置,並能利用方格紙依據兩個數據確定物體的位置。

過程與方法:能把自己的思維過程與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並與同伴進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較熟練地在方格紙上確定物體的位置,初步體會座標的思想。

教學重點:瞭解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

教學難點:能根據描述,在平面圖上標出物體的具體位置。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導學(導學)

課前兩分鐘

一、舊知鋪墊、導入複習課

1、説一説自己的家在學校的什麼位置?

出示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結合教材提供的素材,會確定物體的位置,並能利用方格紙依據兩個數據確定物體的位置。

過程與方法:能把自己的思維過程與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並與同伴進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較熟練地在方格紙上確定物體的位置,初步體會座標的思想。

前置學習(自學)

(1)教師肯定以上學生描述的方式。

(2)明確説明本節課我們要進一步複習確定位置的有關知識。

讓學生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還有什麼不足,一起討論。

小組合作

學習

(互學)

1、教學例1實物投影出示主題圖:

(1)説一説主圖中所説的含義:

颱風中位於A市東偏南30度方向,距離A市600千米的洋麪上,正以20千米每小時的速度沿着直線向A市移動,

(2)學生觀察座位圖,想説誰的位置就跟同伴説一説。

(3)理解題意,確定觀測點,建立方向圖。

(4)颱風在A市的東偏南30度距離600千米的地方。

(5)圖例要弄懂。

(6)探索用數據表示位置的方法。

颱風中心在A市的什麼地方?並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認識用數據表示物體物體的位置的方法。

全班交流

展示學習

(展示)

2、完成教材第20頁做一做,

3、複習教學例2

投影出示課本中主題圖

(1)觀察示意圖,説一説那看到了什麼。

(2)説一説本題的含義。

(3)互相討論方法。

4、完成21頁中的做一做。

1)你是怎樣做的?

2)集體訂正。

5、學生自學教材第22頁例題3.

(1)、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颱風的經過路線圖。

(2)、同坐互相説一説颱風的經過路線圖。

完成教材22頁的“做一做”。P23第2,4,6,7題

集體訂正。

挑一道典型的求平均數的題目進行練習,如求平均速度;複習一下畫角的過程,會描述小林家在小強傢什麼位置,小強家在小林傢什麼位置?

拓展檢測

學習

(測評)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剛才,我們是怎樣探究出表示物體物體的位置的方法?

畫平面圖的方法:先確定方向,再確定距離,確定距離的時候可以用一條標有數量的線段表示地面上的距離。

篇4:幼兒數學老師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係;瞭解一年有12個月,一個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通過遊戲,知道日曆等是記錄或查看日期的工具;學習查看它們的方法。

3、培養幼兒觀察和想象能力,發展幼兒的交往能力。

活動準備:

1、字卡(年、月、日)各一份、自制外型似房子關的1月―12月的月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區分);年曆、枱曆和掛曆各一份;

2、小字卡(年、月、日)和數字卡片(12、28、30、31、365)鉛筆、人手一份;

3、20xx年年曆人手一張;

活動過程:

一、以到朋友家做客的形式,引導幼兒觀察十二座“房子”,引起興趣。

1、説一説,你發現了什麼?

2、哪幾座房子大,哪幾座房子小,最小的是哪一座房子?

二、以“年媽媽”贈禮物的方式,出示數學卡:12、28、30、31、365,猜猜與“房子”有什麼聯繫,明確探索任務。

1、幼兒擺弄數字卡並認讀。

2、T:你認為數字與房子有什麼關係?(鼓勵幼兒大膽想象)

三、講述故事,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瞭解數字之間的關係。

1、教師利用大字卡(逐一出示)講述故事,在講述過程中,設置問題,引導幼兒發現大、小“房子”裏日娃娃數量的差異和聯繫。

2、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來回答問題:

20xx年媽媽的孩子叫什麼名字?年媽媽共有多少個日娃娃?

20xx年媽媽為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媽給房子起了什麼名字?

20xx大月房子有哪幾座?為什麼這些房子比較大?

20xx小月房子有哪幾座?為什麼這些房子比較小?

20xx最小的月是幾月?為什麼二月房子是最小的?

四、學習查看年曆的方法。

1、認識日曆、枱曆和掛曆。

2、學習查看年曆的方法:認識年份、生肖、月份

3、幼兒嘗試在年曆上找節日和自己的生日(五・一、六・一)。

附故事:

年媽媽的孩子真多呀!她給孩子起了一個奇怪的名字叫做“日”。年媽媽到底有多少個“日”娃娃呢?數呀數呀,一共有365個日娃娃。

這365個日娃娃住在一起嗎?不不,那麼多的日娃娃擠在一起怎麼能行呢?於是,年媽媽就為它們蓋了12座小房子,讓所有的日娃娃分別住到這12座房子裏,並且給這些房子起名:一月,二月。三月……十二月。

咦?這些房子怎麼看起來有的大,有的小?而且還有一座頂小頂小的房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啊?原來,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房子住的娃娃多一些每座有31個日娃娃。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房子裏住的日娃娃少上點兒,每座有30個娃娃。那座頂小的二月房子裏只住了28個日娃娃。

年媽媽是那麼地疼愛自己的孩子,它常常擔心她的孩子因貪玩而找不到家。於是,房子蓋好了以後,年媽媽就人一月房子開始數着自己的孩子的名字:一月、二月、三月……從早數到晚。當它數到第十二個月裏的最後一個娃娃時,就要帶她的所有孩子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再也不回來了。到那個時候就會有一位新的年媽媽,帶着她自己的孩子又住進這十二座漂亮的月房子裏,重複過着同樣的生活……

篇5:大班數學老師教案

活動目標:

1、通過交流國慶出外旅遊的情況,激發幼兒對旅遊景點的嚮往,培養幼兒(幼兒食品)熱愛祖國的情感。

2、對已有的簡單資料進行彙總,學習用最初步的統計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活動準備:

1、前一階段都在進行“我是中國人”的主題活動。

2、國慶放假以前發過一張旅遊去的統計表,國慶過後資料已回收。

3、前一次活動中幼兒對去過的地方進行過交流,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旅遊景點。對每一個旅遊景點都統一了標記。

4、幼兒操作用的統計表、筆等。

活動過程:

一、問題討論,集體探索

1、提出問題:今年國慶節,很多小朋友都跟着父母外出旅遊去了。隔壁班的老師問我,你們班到底有幾個小朋友出去了,有幾個人沒去?都到哪幾個地方去過了?去哪個地方的人最多?我一下子回答不出,小朋友,你們幫幫忙,你們能幫我算一算嗎?

2、展示幼兒有關旅遊去的繪畫作品以及交來的表格。告訴幼兒凡是旅遊去的孩子都交來了一張表格,請幼兒用自己的辦法統計。(1)逢雙數(2)5個5個數(3)逢單數(4)6個6個數(5)一個一個數

3、我們班共有35個小朋友,外出旅遊的有26個,那麼沒有出門的有幾個呢? (1) 減一減(2)數用來表示沒去的人的花片等

4、26個出去玩的小朋友當中,有的去的地方是一樣的,那麼26個人一共去了幾個地方?去哪個地方的人最多?(1)教師出示空白統計表格。告訴幼兒小格子裏表示旅遊景點,用標記表示,大格子裏用畫勾的方式統計去過的人數。(2)按着順序統計,從第一張第一個景點開始統計,再一張一張往下。(3)統計人數時,也要挨着順序往下找,有1個人打一個勾。(4)不重複景點,也不重複人數。

5、觀察得出結論:一共去過18個地方,到杭州去的人最多。。屈,老師.教案.網出處。驗證:看一共有幾個勾,是否是26個?

二、提出問題,小組積累資料

1、現在我想知道,我們在座的小朋友中,弟弟朋友一共去過幾個地方?去哪個地方的人最多?妹妹朋友一共去過幾個地方?去哪個地方的人最多?

2、分成弟弟組,妹妹組,分別把自己旅遊去的景點和弟弟妹妹的標記做出來,分別帖到兩塊黑板上去。

三、個別探索,集體交流,瞭解統計小方法

1、弟弟拿着表格,統計妹妹去過哪幾個地方,去哪個地方的人最多?

2、妹妹拿着表格,統計弟弟去過哪幾個地方,去哪個地方的人最多?

3、兩個兩個交流檢查,看統計結果是否一樣。

4、小組繪製成一張大統計表。

5、交流弟弟組和妹妹組的統計結果。若發現不同答案,則及時尋找原因:景點重複記或去過的人重複統計等。

活動反思:

數學來源與現實,存在於現實,並且應用與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充分利用幼兒現實生活中的資源,通過作用於幼兒的活動對幼兒發生實質性的影響,讓幼兒在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體驗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篇6:大班數學老師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將收集的種子分類,排列,並做記錄。

2、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種子(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各十顆)。

2、紙板;大書4本、小書五本。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師:看看桌上有什麼?幼:南瓜子、葵瓜子、西瓜子。師: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什麼?幼:種子。

2、第一次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講解操作要領。師:現在請你們做件事,給這些種子分分家(出示圖一)。請你們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麼?為什麼?幼:南瓜子,因為有南瓜子標記。師:那第二、第三條線呢?幼:葵瓜子、西瓜子。師:排隊的時候要從黑線開始,一個靠着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三個全排完了,不要收,數一數,把數字記到後面的格子中。

(2) 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3)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師:南瓜子有幾顆?(幼:十顆),葵瓜子有幾顆(幼:十顆),西瓜子呢?(幼:十顆)它們都是十顆啊?那它們排的隊伍一樣長嗎?(幼:不一樣)

(4)討論為什麼都是十顆,隊伍不一樣長呢?幼兒A:因為西瓜子小,所以排得最短。幼B:因為南瓜子大,所以排得最長。幼C:因為葵瓜子不大也不小,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

(5)老師小結: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3、第二次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請幼兒把紙板翻過來,觀察另一面。師:看看紙板上有什麼?;本文.來源:屈,老,師.教案網;幼:種子標記,線。師:這三條線怎麼樣?幼:一樣長。

(2) 設疑、引導幼兒思考。師: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它們用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幼A:一樣,幼B:不一樣。

(3) 交代探索要求,幼兒操作。師:請你們用不同的種子分別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列,看看它們用的數量到底會不會一樣多呢?

(4) 講述操作結果。幼A:不一樣多。幼B:西瓜子用得最多, 南瓜子最少。

(5)討論“為什麼排一樣長的隊伍時,西瓜子用得最多,南瓜子用得最少呢?”

(6) 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種子用得多,大種子用得少。

4、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1)師手拿大書、小書。

提問a:如果用相同數量的大書和小書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為什麼?幼:小書小,排的隊伍短;大書大,排的隊伍長。

提問b: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大書和小書誰用得多?為什麼?幼:隊伍一樣長時,大書用得少;小書用得多。

(2)遊戲《過小橋》。

師:老師和幼兒一起走獨木橋從起點處腳跟對腳尖走到終點線,數數你用了幾步?(師生遊戲)師:為什麼老師用的步子小,你們用的多呢?(老師腳大,用的步子少;幼兒腳小,用的步子多)

5、遊戲結束。

師:小朋友們今天學得都很認真,也很愛動腦筋,現在我們一起去玩《過小橋》的遊戲吧!

活動反思:

在這個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很大的發揮。特別是孫海昕,以前上公開課總會“出狀況”,這會兒喜歡動手的他可謂是“如魚得水”,操作起來一絲不苟,小腦筋也動得特別快。在得到我的肯定與讚許後表現也越來越棒了。

在活動中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他們的發現,同樣非常精彩。當我在指導過程中問起一組幼兒:“為什麼都是10顆,隊伍不一樣長呢?”周俊傑搶先回答:“因為南瓜子很胖,他的隊伍就排得很長。”呂晨曦大笑:“就象周俊傑一樣胖!”宋佳洪接着説:“就是,10個周俊傑排的隊就比10個呂晨曦排得長。”看來,孩子們已經會活學活用了。 這次活動雖然我考慮到了材料的準備,選取的種子也是南瓜子最大,西瓜子最小,但是在幼兒操作過後,我發現情況並不是我預想的一樣,有的幼兒把南瓜子豎着排隊,把葵瓜子橫着排隊,結果發現葵瓜子排的隊比南瓜子長。講評的時候,我沒有把這個現象拿出來討論,只是在幼兒操作中幫他們重新排了一下,個別指導了一下。

篇7:一年級數學老師教案

一年級數學老師教案

6、7的認識教案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7~28頁及練習六的第1~2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能正確地數出數量是6、7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6、7,知道6、7的兩種含義。

2.掌握7以內數的順序,並會比較7以內數的大小.,進一步認識並運用“《”“》”“=”。

3.結合主題圖,對學生進行講衞生、愛勞動的.思想品德教育.

4、在活動情境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識、問題意識。體驗數學學習的愉悦。

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電腦及自制課件、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複習舊知

1.談話激趣:有首童謠大家一定聽過,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再聽聽這首童謠。

出示課件: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2.我們幫他數一數吧。

出示松鼠課件。好多哦,咱們按順序把松鼠找出來!

123456

咦,除了可愛的小松鼠之外還有什麼呢?生回答有櫻桃對呀小松鼠手裏還有好吃的櫻桃呢。小朋友都會數數了,那咱們就把櫻桃的數量也數出來好不好?

1234567

寶貝們太了不起了,竟然把松鼠和櫻桃都數出來了。松鼠有6只櫻桃有7個。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兩個新朋友6、7

(板書課題:6、7的認識)

二、觀察思考,探究新知

1.認識6、7的基數含義.

(1)請同學們觀察主題圖,想一想老師和同學們都在幹什麼?回答後及時進行思想教育:這幅圖上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在認真地打掃衞生,我們小朋友也應該向他們一樣講衞生、愛勞動,把自己的教室打扮得更漂亮.數一數,這幅圖上有幾個人?幾張桌子?

教師歸納:同學們數的很對,6個同學,7個人,6張桌子,7把椅子,他們的數量都可以用6和7來表示。

(2)從不同事物中抽象出“6”、“7”.

我們已經能準確數出數量是6和7的的物體了,現在請你從學具盒中數出6根小棒,一邊拿,一邊數。

請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體的數量可以用6來表示?

教師小結:不論是6節課,6個人,還是6只蜜蜂……只要他們的數量是6,就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

(3)計數器演示.

請一位學生上台撥出5顆珠子,要求邊撥邊數,然後仔細觀察,又添上了一顆珠子,現在有幾顆珠子了?同學之間互相討論:6是怎樣得來的?撥去一顆,還有幾顆?再撥上一顆呢?

學生動手操作具體學會5添上1就是6.6添上1就是7。

(4)説説生活中的6和7。

2.認識6、7以內數的順序.

(1)我們接着學習在尺子上表示數的順序,(出示直尺圖),請學生回答“0”在尺子上表示什麼?請學生從大到小,從小到大讀出0~5這些數.

(2)學生在直尺上找一找,6應該排在哪裏?

請學生把0~6這些數從大到小,從小到大讀一讀.

(3)練習.

3.比較6與7的大小。

(1)出示點子圖,先出示兩張都是5個點子的圓比,請學生進行觀察比較,然後給其中的一張點子圖添上1個點子,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明確:5<6,

6>5,並及時追問:還有幾小於6?6還大於幾呢?

(2)鞏固練習.

比較5與6,6與7的大小。

學習6、7的書寫方法。

出示課件6、7的寫法。提問:你看6和7像什麼?(6像哨子嘟嘟吹,7像鐮刀手中拿)

6和7都是一筆寫成的,請你看清楚起筆和收筆的位置。

然後描寫6、7,最後在聯繫本上寫兩遍。

(三)、課堂作業新設計

1、鞏固練習。

出示直尺圖。給直尺上的數填完整

出示金魚圖

(四)、課堂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

(2)請同學們回去找一找家中的事物有哪些可以用6、7來表示,下節課回來我們再相互交流。

篇8:幼兒數學老師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大嘴巴比多少(10以內數)

活動目標:

1.第一層次:能正確判斷10以內數量的多少,並會用“〈”“〉”表示其關係;第二層次:嘗試用“〈”“〉”表示10以內數量的多少;第三層次:在成人指導下,學習判斷10以內數量的多少。

2.養成玩完活動後按類收拾的習慣。

活動準備:

教具:大的點點比較圖三張,方格紙,數字(1—9),符號“〈”“〉”。

學具:“大嘴巴比多少”(2組12套),每個幼兒2張,每張作業上包括點點比較圖和方格紙;符號“〈”“〉”;水彩筆6支;印台每組2個,數字章1—9。

配組學具:回形針拼圖形(1組);數字臉譜連線(1組);大嘴巴比多少(1組提高型)。

活動過程:

一、玩遊戲,複習有關數量關係

1.玩拍手數數遊戲(1—20):集體。

2.序數遊戲(1—10的接數):集體、小組、個別。

3.根據點卡上的點子數做動作:集體、個別。

二、介紹新遊戲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號名稱,並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邊。

2.提出問題,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今天‘點點比較圖’上蓋了兩組點子,它們分別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請仔細看一看,它們分別是多少?”(請幼兒個別回答)

3.介紹新遊戲玩法。

根據點子數,知道相應的格子中應該用數字幾表示。再根據比較點子的多少,知道是用“〈”還是“〉”,並把符號放在數字之間。

4.請兩到三名幼兒上來再次嘗試。

三、介紹配組遊戲及玩法

1.介紹配組遊戲。

“今天我們有兩組新遊戲,在第一組和第二組,其中,第一組中的‘〈’和‘〉’是直接擺放的,第二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筆去寫的。其他組還有回形針拼圖形和數字臉譜連線的活動。”

2.鼓勵幼兒去嘗試玩新遊戲,並抓緊時間玩遍所有的遊戲。建議玩的快的幼兒,鼓勵他們去玩難度高的一組新遊戲。

3.提出要求,玩過的遊戲要按類收拾好。

四、循環遊戲

教師重點觀察幼兒參與新遊戲的活動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幼兒,對個別有困難的幼兒通過啟發性的提問,幫助他們完成遊戲,掌握方法。

五、活動小結

1.教師對幼兒遊戲中好的行為、方法予以表揚。

2.再次強化幼兒新遊戲的方法。

3.請幼兒為新遊戲起一個名字。

篇9:國中七年級數學老師教案

直線平行的條件(一)

[教學目標]

3. 藉助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的過程,,得出直線平行的條件.

4. 會用直線平行的條件來判定直線平行.

5.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理解直線平行的條件.

難點: 直線平行的條件的應用

[教學設計]提問

複習題:

1.如圖,已知四條直線AB、AC、DE、FG

(1)∠1與∠2是直線_____和直線____被直線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2) ∠3與∠2是直線_____和直線____被直線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3) ∠5與∠6是直線_____和直線____被直線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4) ∠4與∠7是直線_____和直線____被直線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5) ∠8與∠2是直線_____和直線____被直線________所截而成的________角.

2.下面説法中正確的是 ( ).

(1)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有相交、平行、垂直三種

(2) 在同一平面內, 不垂直的兩條直線必平行

(3) 在同一平面內, 不平行的兩條直線必垂直

(4) 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一定不垂直

3.如果 a∥ b ,b ∥c ,那麼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導言: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平行線的意義,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以及平行公理,

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來研究直線平行的條件.

新課:

直線平行的條件

演示用直尺和三角板畫平行線的過程,

如果∠4+∠2=180°, a∥ b嗎?

三種方法可以簡單地説成:

例題 已知:如圖,直線AB ,CD,EF被MN所截, ∠1=∠2, ∠3+∠1=180°,試説明CD ∥EF.

解:因為∠1=∠2,

所以 AB ∥CD.

又因為 ∠3+∠1=180°,

所以 AB ∥ EF.

從而 CD ∥EF (為什麼?).

課堂練習:

1.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

A. 因為∠1和∠2是同旁內角,所以∠1+∠2=180°

B. 因為∠1和∠2是內錯角,所以∠1=∠2

C. 因為∠1和∠2是同位角,所以∠1=∠2

D. 因為∠1和∠2是補角,所以∠1+∠2=180°

2.如圖:(1) 已知∠1=65°, ∠2=65°,那麼DE與 BC平行嗎?為什麼?

(2)如果∠1=65°, ∠3=115°,那麼AB與DF平行嗎?

為什麼?

(3) )如果∠4=60°, ∠2=65°,那麼DE與BC平行嗎?

為什麼?

3.

4.如圖所示:

(1)如果已知∠1=∠3,則可判定AB∥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已知∠4+∠5=180°,則可判定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已知∠1+∠2=180°,則可判定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已知∠5+∠2=180°那麼根據對頂角相等有∠2=__,

因此可知∠4+∠5= ____,所以可確定 ___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已知∠1=∠6,則可判定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第4題圖 第5題圖

5.如圖,(1)如果∠1=________,那麼DE∥ AC;

(2) 如果∠1=________,那麼EF∥ BC;

(3)如果∠FED+ ∠________=180°,那麼AC∥ED;

(4) 如果∠2+ ∠________=180°,那麼AB∥DF.

6.

7.

課後作業:習題5.2 第1,2,4題.

補充練習:

已知:如圖,AB ∥CD,EF分別交 AB、CD

於 E、F,EG平分∠ AEF ,

FH平分∠ EFD EG與 FH平行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