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九年級語文教案上冊(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95W

國中九年級語文教案上冊(多篇)

語文版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一

一、説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變幻多彩的地球》是一篇科普説明文,文章以樸素自然,清新流暢的語言,向我們介紹了地球不同顏色的衣服,衣服的顏色來源及其作用,讓我們感受到地球的神奇、美麗和可愛。文章內容新穎、別緻;全文筆調流暢,融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旨在培養學生熱愛地球,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使人讀後深受啟發。課文采用了擬人化的手法,並列式的結構,運用“作比較”、“列數據”、“舉例子”等説明方法,具體介紹了地球外表不同顏色的形成原因,對氣候的影響以及與人類的關係。

2.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

①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②結合課文內容,瞭解地球外表不同顏色的衣服,衣服顏色的來源及其對氣候的影響,明確不同色彩的變化與人類生存的密切關係。

③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3、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是

聯繫課文內容探索地球不同顏色的衣服對氣候的各種影響和作用,明確不同色彩的變化與人類生存密切相關。

二、説教法、學法

1.學生狀況分析隨着年齡的增長和學校學習常規的訓練,中年級兒童學習的自覺性、組織紀律性有所增強。與此同時,中年級兒童的學習能力伴隨着生理的發育和心理素質的完善逐步發展起來。感知能力的發展,注意品質的進步,記憶中有意識記憶能力的提高,都為國小生的學習進步創造了條件。尤其是思維能力的發展,更使國小生學習方法有了新的特點。地球總是充滿着神祕感,學生往往會被這種神祕感吸引住,學生對地球很感興趣,學生對地球的相關知識也有一定了解,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學生的興趣點還是處於相對比較感性的層面,真是遇到這樣的文章卻很少靜下心來去閲讀去思考。在他們的概括中,抽象的本質特徵增加不明顯。特別是科普類文章理論性強,有的概念抽象難懂,學生不愛聽。

2.教學方法選擇:今天在這裏我要同大家一起探討的就是新課改下科普類文章的課堂教學課型模式,我以《變幻多彩的地球》為例進行課堂教學設計,請諸位老師批評指正。

Ⅰ.首先從整體上介紹我的課堂教學設計基本模式,總共有七步:

第一步:制定目標。

第二步: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第三步:聲文結合,整體感知

第四步:圖文結合,滲透學法。

第五步:質疑交流,點撥釋疑。

第六步:深入研討,探究拓展。

第七步:課後延伸,深化感情。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他們自覺地探索精神,訓練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我主要運用情境教學法、發現法、啟發式談話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

3.學習方法指導

( 1)通過朗讀體會作者語言的精妙,進而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抓住特徵。

(2)訓練用多種方法自學課文。

本課教學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朗讀訓練,朗讀是國小生的`重點,拿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朗讀。

2.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重視自讀感悟,運用啟發性教學原則。

下面我就這七步的具體內容來談談我對本課的理解和設計:

1.在教材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課標制定目標。

瞭解地球外表不同顏色的衣服,衣服顏色的來源及其對氣候的影響,明確不同色彩的變化與人類生存的密切關係。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知識、感悟科學精神的興趣。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作者對地球和人類的思考,並啟發自己的思考。在閲讀中,體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激發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科學中的美,提升審美境界。激發學生探求未知世界的興趣,感受科學中的美,擴展學生的思維層次和文化素養。

2.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任何一篇科普文,尤其是這樣一篇有點難度的科普文,老師最難的就是如何喚醒學生的閲讀興趣,所以在導入文本時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們應抓住對地球的好奇心及解説詞的本身特點來設置情境導入。所以我就播放了地球向我們走來,既有畫面又有聲音,並有老師的激趣談話,這樣就在自然導入文本的同時既激發了學生探索地球的興趣,又對激趣談話在電腦畫面中的特點有了直觀的感受。

3.聲文結合,整體感知。

課程標準強調要發展獨立的閲讀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所以在導入文本後就要求學生快速瀏覽全文,通過回答課文寫了地球哪幾種顏色的衣服這個問題來梳理文章,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引導學生自學,讓學生走進文本,通過理清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培養了學生整體感知的能力。

4.圖文結合,滲透學法。

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之後,還僅僅停留在面上,還須進一步地去解讀文本,構建開放的課堂,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培養髮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強化合作交流意識。為此要求學生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速讀課文,找出自己疑惑不解的地方,在小組中交流利用集體的智慧去解決,教師走下講台,參與到各組的交流中,適時進行點撥釋疑。同時篩選出有價值的問題,面向全體學生討論明確。

5.深入研討,合作探究。

上一個環節深入到了文本的一些細節之處,但還略顯散亂,對文本的精髓之處也未完善,這就要求進一步深入解讀文本,構建開放的課堂,抓住一些關鍵問題進行研討。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增強學生的求知慾,培養髮現問題、探究問題的能力,強化合作交流意識。為此要求學生在學習藍色衣服的方法的基礎上自讀課文,找出衣服對氣候的作用和影響,所以設計兩道討論題。

問題一:找出有關於介紹地球其它顏色衣服指的是什麼?這道問題的設置既是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是對地球有較深的瞭解。

問題二:地球其它的衣服對氣候有什麼作用和影響。認真品讀這些句子,同時思考本文運用。這道問題的設置是讓學生通過跳讀關鍵段落,篩選信息,在瞭解地球知識的同時理解作者對地球與人類的思考,並引發自己的思考。

第六步:深入研討,探究拓展。讓學生總的學習課文後,説出自己喜歡什麼樣的衣服,並講明喜歡它的原因,旨在喚起同學們對環保的認識。

第七步:課後延伸,深化感情。通過討論,啟發學生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以表達自己對地球,對大自然的關愛之情。好的語文教學,應該是引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本課教學意在引起學生對大自然感興趣,激發學生查找資料的願望。

語文版九年級下教案 篇二

1.知識和能力:誦讀、涵泳詩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鑑賞作品的美點和意境。

2.過程和方法:

教學過程主要包括以下三個環節:

首先,朗誦詩詞,感受語言美。

其次,品析詩詞,體味情感美。

再次,拓展延伸,理解意境美。

組織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圍繞重難點開展合作探究,教師進行學法指導。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品讀古詩詞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培植學生熱愛中國古典文學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1.重點:強化朗讀指導訓練,引導學生品味詞的語言美和情感美。

2.難點:點撥學生掌握吟誦、品析詩詞的技巧和方法。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準備:

1.教學媒體資源選擇:

(1)硬件:計算機、無線網、電子白板、iPad

(2)軟件:SMART Notebook 10,iTools 4

2.製作微課《古詩詞朗誦技巧指導》。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歌曲導入

播放《月滿西樓》的歌曲,展示歌詞,導入作者——李清照。

這樣多愁善感、登峯造極的萬古愁心,恐怕非“婉約詞宗”李清照莫屬。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曠世才女,拾起從她衣袖中飄落的這枚花瓣,咀嚼她千古流芳的英華雅句,聆聽她跌宕坎坷的人生傳奇。

【信息技術運用】播放音樂,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二)朗誦詩詞,感受語言美

1.聽讀錄音,感受氛圍。

2.男女生賽讀,師生共評。

3.學習微課,學法指導。

4.學生齊讀,配樂朗誦。

【信息技術運用】從教學大師下載課程資源,播放音、視頻。

(三)品析詩詞,體味情感美

1.詞中哪一句最直接、烈地抒發了這種“愁”情?

預設:“載不動許多愁。”

2.除此之外,詞中還有哪些地方也體現了作者的愁思?

組織學生分組,合作探究。

預設1: “欲語淚先流”(表情傳愁)

①這句話重音應該落在哪個字上?——“淚”。

②詞人還未開口,為何就淚流滿面?—— “物是人非事事休”。

③動畫展示“李清照的傳奇人生”,啟發學生結合作者生活經歷和寫作背景理解“物是人非事事休”。

【信息技術運用】展示動畫,知人論世,理解情感。

預設2:“日晚倦梳頭”(行為表愁)

①這句話的重音應落在哪個字上?——“倦”。

②“倦”是什麼意思?(1.疲乏 2.對某種活動失去興趣)

這裏哪種更適合呢?

③對古代女子來説,梳頭是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一個動作。《望江南》中,女主人公也是“梳洗罷”才“獨倚望江樓”,而作者日頭已高卻“倦”梳頭,從中你能體會到作者什麼心情?

所謂“女為悦己者容”,而如今丈夫已經不在了,她縱然梳粧打扮,又給誰人看呢?

由此可見,倦不是身體的疲乏,而是心靈的倦怠,是因為晚年孤苦無依生活的愁苦。

預設3:“風住塵香花已盡”(觸景生愁)

①這句話的重音應落在哪個字上?——“盡”。

①能描述一下“風住塵香花已盡”這個景象嗎?

②對比賞析清照早年寫就的一首《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兩首詞中共同寫到的意象是什麼?(風、花)

作者前後看“花”的情感是一樣的嗎?(《如夢令》傷春,《武陵春》傷己。)

【信息技術運用】電子白板展示圖片,對比賞析。

預設4:“聞説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一波三折只為愁)

①找出能體現詞人心理變化過程的詞語(“聞説---也擬---只恐”)

②愁是一種情緒,看不見摸不着,怎麼能用船去載?而且船都載不動,説明了什麼?

體會一波三折的情感變化,理解愁的“重量”和化虛為實的手法。

(四)拓展延伸,眾口説愁

回憶、積累古詩詞中,古人寫愁的句子有哪些?

預設: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謝眺樓做官別校書叔雲》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唐]李白《秋浦歌》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南唐]李煜《虞美人》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李煜《相見歡》

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唐]杜牧《贈別》

人到愁來無處會,不關情處總傷心。——[宋]黃庭堅《和陳君儀讀太真外傳》

可見,古人寫“愁”擅長用誇張、比喻等手法,化無形為有形。請學生運用誇張或比喻的手法,別出心裁描寫一下自己的“愁”。

【信息技術運用】運用同屏軟件,展示學生即時書寫成果。

(五)課堂小結,寄語鼓勵

今天通過學習《武陵春》,感受了李清照內心無盡的愁苦,領略了古典詩詞優美的意境,也學習了朗誦、知人論世、對比閲讀等賞析詩詞的方法。

如果同學們想要更多瞭解李清照,這裏為大家提供了一些資源,打開手機微信掃描二維碼,就可以學習更多知識了。

中國古代詩詞很多都是配樂歌唱的,一起欣賞別人譜曲歌唱的《武陵春》。

語文版九年級下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散文詩的誦讀訓練。

2、學習本文擬人手法的精妙應用。

3、激發孩子們熱愛生活感受愛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朗讀的訓練:

以讀入境,讀中悟情,以豐富多彩的方式讀出詩歌優美的意境和美妙的情感。

2、擬人手法的精妙應用。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以古詩詞中的含“雨”的詩句導入

1、同學們,古往今來,雨都是自然的精靈,文人詩人們用最細膩的感情感受雨,用無數美妙的詩句描繪雨。比如:

⑴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⑵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⑶小樓昨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⑷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2、簡介鄭愁予:

鄭愁予,1933年生人,原名鄒文滔,河北人,中國台灣當代詩人。其父為國民黨軍官,詩人隨父親奔走於戰場中,在炮火聲中度過青少年時期。1949年詩人去台灣,1955年服役。1958年畢業於台灣中興大學商學院,在基隆港務局任職。詩人從15歲就開始發表詩歌,1956年參與創立現代派詩社,任《現代派》刊物編輯。1968年到美國愛荷華大學學習,畢業獲碩士學位並留校任講師。後任耶魯大學教授。1965年,詩人停止寫作,到20世紀80年代才重操詩筆。有詩集《夢土上》、《衣缽》、《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詩人有“中國的中國詩人”稱號,其詩風深受宋詞風格的影響。

二、誦讀入境

1、自由誦讀:

自由誦讀課文,感知詩歌內容,體會感情基調。

2、選擇的朗誦背景音樂:

教師給出幾段音樂,有豪放的,有激烈的,有憂鬱的,有舒緩的,有明快的……請學生選擇並且談談理由。

明確:這首詩歌活潑歡快,充滿情趣,比較適宜明快的背景音樂。

3、學生選擇喜歡的段落自由組合誦讀。

4、全班分角色配合誦讀。

三、理解詩情

1、“雨”説了什麼?

請用一組比較整齊的句子概括一下 “雨説”的內容,比如:

雨説了它來的目的

雨説了它來的心情

雨説了它來的希望

雨説了它來的地方

雨説了它來的任務

……

2、你認為“雨”説得如何?

引導學生找出最有創意和特色的句子進行咀嚼和評價:

雨説得很藝術,比如“小溪漸漸喑啞歌不成調子”,寫出了冬天枯水季節的河流特點。

雨説得很生動,比如“我來了,雷電不喧嚷,風也不擁擠”,寫出了春雨的輕柔。

雨説得很親切,比如“為什麼不揚起你的臉讓我親一親”,寫出了春雨的温柔。

雨説得很熱情, 比如“柳條兒見我笑彎了腰啊,石獅子見了我笑出了淚啊”,寫出了春雨的活潑。

雨説得很甜蜜,比如“你們嘴裏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寫出了春雨的誠摯。

雨説得很中肯,比如“我還要教你們勇敢地笑啊”,寫出了春雨的殷切。

……

引導學生概括和再次朗讀:

⑴這首詩賦予了雨以靈氣和愛心,擬人手法的巧妙應用,聯想想象的詩意表達,讓整首詩靈慧活潑深情。

⑵春雨的形象是春天使者的形象,是天使的形象,是母親的形象,是老師的形象,是夥伴的形象,是愛的形象,是生命的形象,是幸福的形象……

⑶再次帶着感情朗讀全詩。

3、以“我對雨説……”的句式完成下面兩個練習:

⑴你聽懂了雨對你説的話嗎?把全詩中的“我”改成“你”,“你”改成“我”,改變部分內容,變換人稱,自由朗讀,體會詩意。然後同桌配合,就原詩和改後的詩對應着讀。比如:

你來了,你走得很輕,而且温聲細語地

你的愛心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

你呼喚每一個孩子的乳名又甜又準

你來了,雷電不喧嚷,風也不擁擠

談一談這樣改變方式的朗讀體會:人稱改變之後的呼應朗讀,形成了一唱一和的態勢,讓人和雨形成了交流。

⑵你選擇其中的某一小節寫幾句“我説”,作為對“雨説”的回答,要求飛揚想象力,巧妙應用擬人手法,並選擇具體的生活場景和細節作為詩歌內容,學生自由創作並朗讀。

教師示範:

我説,雨來了,你來了就不要再回去了

你就是我們辮梢上的珍珠啊

你就是我們嘴裏的糖啊

有一天,我們尋找春天的影子

原來它被你帶到我們的心裏了

四、總結全詩,配樂詩歌朗誦

這首詩歌寫於20世紀70年代末,當時正值我國結束“災難”不久而開始新的歷史時期,詩人在海外關注中國大陸。經歷十年浩劫後的中國,一切都開始顯露生機,正如春雨降臨大地,萬物復甦。這首詩,是詩人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兒童”的祝福,也是他對中國美好未來的祝願。這是生命的頌歌,生活的頌歌。

在配樂詩歌朗誦中結束學習。

五、作業

網上查找鄭愁予的資料,誦讀他的代表作《錯誤》等詩歌,寫《鄭愁予詩歌短評》一則。

語文版九年級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