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語文文學地下森林斷想精品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71W

語文文學地下森林斷想精品教案多篇

語文文學地下森林斷想優秀教案範文3篇一

【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地下森林的特點和品質。

2、反覆朗讀,體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長的艱難歷程。

3、感悟地下森林給我們的人生啟迪。

【教學難點】

反覆朗讀,體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長的艱難歷程。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課件展示精美圖片,教師適時導入。同學們,剛才我們看到的是鏡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稱火山口原始森林,屬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鏡泊湖……

二、整體感知

1、展示學習目標。

2、檢查字的注音和詞語解釋。

3、同學們,課前我們都做了詳細的預習,我請一位同學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一下文章的大意。

明確:

面對大自然創造的地下森林的奇蹟,作者展開了豐富的想象,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述了地下森林形成的過程,滿懷激情歌頌了地下森林頑強不屈的生命力。

4、同學們在讀文章的過程中,令你最感動的是哪部分內容?原因是什麼?

明確:地下森林形成的歷史這段文字。作者憑其想象敍寫了地下森林是怎樣在逆境中誕生、成長、崛起的。

原因:大自然生命的偉大力量就是在這艱辛的歷程中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感動我們,引發我們的思考讓我們一起回顧地下森林艱辛的歷程,感受生命的最強音。

三、精讀賞析

1、教師朗讀“那一定是遙遠的年代了”……“叫做地下森林”

學生思考:

⑴地下森林經歷了怎樣的歷史過程。

⑵在這個歷史過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與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幫助?

2、學生討論,師生共同明確:

⑴地下森林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毀滅、沉寂、沒有生命;山頂上有了泥土和種子、有了生命;峽谷裏有了泥土和種子、發出了小苗;最後長成了參天大樹。

⑵不公:陽光的不公和無情、寒冷的霜凍

⑶幫助:長空的大風將石塊碾成粉末

潔淨的山泉將粉末滋潤成泥土

山頂的魚鱗松將種子撒入峽谷(白楊、青楊、黃菠鶯)

就這樣,幽谷裏的樹木突破黑暗和冰冷的封殺而發芽生長並蔚然成林,險惡的環境,艱難的成長都沒有阻擋地下森林腳步,這正展示地下森林神奇偉大的生命力。從中我們同學們也應該得到了或多或少的啟迪。請自由朗讀你喜歡的語段,品味語句、字詞,談談你的感受。

3、學生自由朗讀(5分鐘~3分鐘)。

4、學生自由發言,找出自己喜歡的語段,品析關鍵詞句,字詞的深刻含義,談感受。

例如:

⑴它懂得陽光雖然嫌棄它,時間卻是公正的,為此它寧可付出幾萬年的代價。析:詳見教參144頁

⑵“它本可以變成一串明珠似的小湖……”教參P146

⑶“總有強者活下來了,長起來了。從沒有陽光的深坑裏長大了”教參P146

⑷太陽的不公一部分課文P82

明確:學生可以自由地暢談自己喜歡的語段,抓住語段中的關鍵詞語,主要用來突出成長的艱辛,表現地下森林的堅韌不屈,分析感受頑強的生命力。總結地下森林的品格:堅忍頑強,沉着謙遜,樂觀豪邁,無私奉獻。

教師小結:像地下森林一樣,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常常會墮入低谷,像大自然的風雲變幻、地質變遷考驗森林,禽獸的生命適應性一樣,考驗人羣的品質、適應性、耐力,錘鍊人羣的意志、生命力。滄海橫流,天翻地覆,方顯英雄本色;人煙盡滅,劫後餘生,更知生命可貴。正如本文的作者張抗抗,19歲的如花歲月正植“wenge】”,命運之不公,使她在北大荒艱難地生活工作了38個年頭,委屈了一個有才華的女青年,但她懷有遠大的志向,不羈于田壟之間,在wenge】結束後憑藉自己的寫作才華脱穎而出,走出了人生的低谷,為什麼這篇文章寫得如此動情?作者正是將自己的生活感受寫了進去。親愛的同學們,在讀了文章聽了作者張抗抗的切身經歷後,你有怎樣的感受或是啟發嗎?

四、拓展延伸

學生結合自身談對本文的感受?

例:

學生實際:自己遇到困難,面臨人生的第一次選擇,面對挫折。

學生感受:甘於寂寞等待;堅韌頑強、樂觀、沉着謙遜。

五、小結

看着眼前這難以形容的地下森林,感慨萬千,他不媚俗,陽光不給他光輝,火山製造峽谷、深淵,不給他留下任何生命的痕跡。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他沒有屈服於自己的命運,歷經磨難,終於發出“我是森林”的豪邁宣言,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即將踏上人生的征途,人生的路,路漫漫其修遠兮,在你們啟程之際,老師衷心祝福你帶着對地下森林的解讀勇敢的上路,相信終有一天,你們也會有“我是森林”的豪邁宣言!

.語文文學地下森林斷想優秀教案範文3篇二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對地下森林的精彩描寫,感受地下森林頑強的生命力。

2、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頑強忍耐、堅守信念的意義。

3、品味本文規範而優美的語言。

【教學重點】

1、學習本文對地下森林的精彩描寫,感受地下森林頑強的生命力。

2、品味本文規範而優美的語言。

【教學難點】

1、體會作者的情感,領悟頑強忍耐、堅守信念的意義。

2、作者在行文上安排的問句的作用。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本文優美的語言可以作為朗讀的好材料,可讓學生在讀中品味、理解、感悟。

2、討論點拔法:

對於一些比較難理解的語句,以及含蓄表達作者情感的內容,可讓學生深入探討,再理解掌握。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去過黃龍洞嗎?不去真遺憾!那是武陵源風景區這一王牌景區的核心。深藏地下億年,八十年代初由張家界的對外開放而得以蠻聲海內外。洞中有洞,樓上有樓,各種洞穴奇觀玲琅滿目、美不勝收。洞內的迷宮、天仙水、龍宮等,令人歎為觀止,你看到這樣的自然景象,你不能不被大自然的威力所折服。

今天我們見識另一種神奇的自然景觀──地下森林。”在我國鏡泊湖西北約50公里的張廣才嶺東南坡的深山中,就有一座火山原始森林。這節課,我們將隨張抗抗女士去那裏看看。

二、作者簡介

張抗抗,女作家,浙江杭州人,1950年生。1969年中學畢業後到黑龍江國營農場勞動八年。1977年到黑龍江省藝術學校編劇班學習一年,1979年調到黑龍江作協從事專業創作。作品《夏》獲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説獎,《淡淡的晨霧》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説獎。1988年英國劍橋大學國際名人傳記將其收入“世界名人錄”。

三、感知文本

1、釋題:老師一開始沒注意題目,把它看成了“狂想”你們覺得這兩個詞有什麼區別,如果改成“狂想”是否適合?讓學生看完課文後再思考這個問題。

──看後討論,斷想即片斷感想。狂想,是不着邊際的想法吧。本文主要是圍繞森林而展開的很多聯想,用狂想更不適合吧。但是“狂想”,有一種更開放的境界,什麼奇思妙想都可以!

2、作者由地下森林而產生怎樣的斷想?文中哪些部分是描寫地下森林的奇異景色,哪些部分是作者的斷想?

⑴ 理清文章的思路:

第一部分(1~2段):(描寫森林部分)文章總起,點明地下森林奇特的特點,表達作者驚訝的感受。

第二部分(3~20段):(斷想部分)描寫地下森林形成的歷史,突出其“艱辛”的特點。

第三部分(21~27段):(描寫森林部分)親眼所見蔚為壯觀的地下森林的狀貌,還揭示了作者悟出的深刻哲理。

⑵ 理解相關的問題。

A、文中有很多個問句,各有什麼意味?在文章中起什麼作用?

如“可是你,為什麼長在這裏?”“你從哪裏飛來?……熬過那漫長的歲月?”一方面改變陳述句帶來的閲讀的沉悶,提醒讀者的閲讀注意,另一方面也提示了地下森林的形成歷史。

其它問句也多有提示下文的作用。

B、為什麼行文結束才正式對地下森林作正面描寫?

作者有意暫且不表,先寫地下森林的黑暗、艱辛、險惡的經歷,在極寫這種經歷之後再順勢展現地下森林的壯觀景象,從而突出地下森林頑強的生命力,頑強忍耐、堅守信念最終獲得的劫後餘生,慶幸之至。 這樣寫來更痛快淋漓,讀者讀來更覺新奇。

四、品讀課文

1、學習本文豐富的想像力。

作者由地下森林想到了什麼呢?朗讀課文3~20段,按順序説説作者想到的。

想到在遙遠的年代這裏也許是一片芬芳的草地,也許是一個肥美的湖沼。

想到了億萬年前這裏火山爆發,然後這裏就成了沒有生命沒有顏色的地方。

想到了風兒把山頂上巖石的表層化作泥土,又捎來了種子。

想到灰黑的火山石變綠,懸崖上、山嶺間又是一片鬱鬱葱葱。

想到幽暗的峽谷因為陽光的不公和無情,依舊死氣沉寂。

想到長風、清泉終於理解了峽谷,伸出援助的手。

想到山頂的魚鱗松、白樺、青楊、黃菠蘿們仗義行俠,送來了成千上百粒的種子。

想到了在經過了幾萬年的努力與考驗後,峽谷裏終於成了現在的情形:柞木蒼鬱,松樹成林。

想到了這峽谷及地下的森林不抱怨陽光,不豔羨讚美之聲,而是歷盡磨難百折不撓地存活。

……

2、體會作者熱烈的情感。

朗讀《地下森林斷想》,可以受到作者情感的巨大沖擊力,作者是如何來表達她的景仰之情的呢?

再次朗讀課文,説説“我從……之中,讀出了作者的……之情

如:我從“它懂得陽光雖然嫌棄它,時間卻是公正的,為此它寧可付出幾萬年的代價。”這句話當中,讀出了作者對具有頑強忍耐力意志力的森林的欣賞讚美之情。

3、品味本文優美而規範的語言。

本文的語句非常優美,可以作為我們學習的典範。説説你最喜歡本文的哪些語句,它好在哪裏,請你找出來,把你的感悟和大家共欣賞。

如:“純潔的白樺、挺拔的青楊、秀美的黃菠蘿”,“墨綠的鬆、金色的唐棋、橘黃的楊、火紅的楓”,準確形容詞的應用,構成排比的句式,豐富描寫的

內容,讀起來琅琅上口。再如“風來似一片綠色的海,夜靜如一堵堅固的牆”等,如詩一般的語言,工整對偶,又有很

語文文學地下森林斷想優秀教案範文3篇三

知識能力目標:

1、反覆朗讀,體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長的艱難歷程。

2、品味理解文中的關鍵語句,從幾個方面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感悟地下森林給我們的人生啟迪 。

4、作者在文中插入了不少景物描寫,讓學生感受文章中精彩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

通過作者對地下森林的形成歷史的描寫,讓學生感受到地下森林頑強的生命力,領悟到頑強忍耐的可貴,領悟到堅守信念,堅守未來光明的重要。

二、?【教學重點難點】

反覆朗讀,體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長的艱難歷程。?

面對大自然創造的地下森林奇蹟,作者展開豐富的想像,用優美生動的語言,描寫了地下森林形成的歷史,滿懷激qing地歌頌了地下森林的頑強不屈的生命力,表達了對孕育地下森林的峽谷的無限景仰之情。

三、【教學設計(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面對森林,我們便不由地會被它那雄偉壯麗,遮天蔽日、浩瀚無垠的氣勢所震撼。然而,你們見過地下森林嗎?在遙遠的年代的火山爆發的火山口裏長出了一片片參天大樹,連成了一片地下森林。那種蔚為壯觀的景象更是震撼人心。今天,就讓我們隨着著名作家張抗抗的筆觸,一起走進地下森林,共同去感受那非同尋常的力量吧!

【作品簡介】1.作者介紹

張抗抗,1950年生,浙江杭州人。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1969年到黑龍江一國營農場當農工,在那裏生活了8年。1972年10月在上海《解放日報》上發表第一篇小説《燈》。1975年出版反映邊疆農場建設和知青生活的長篇小説《分界線》。

1977年入黑龍江省藝術學校編劇班學習。1979年發表短篇小説《愛的權利》,反映在新的歷史時期,青年們對不同的婚姻愛情的認識與追求。從此以後,她一直將思考的重心放在當代青年事業與愛情的矛盾衝突上。1986年出版了長篇小説《隱形伴侶》,在更加廣闊的社會背景上,展示了一代知青輾轉矛盾的內心歷程,運用細膩的精神分析手法,揭示了他們內心的創傷和追求。

後來在中國作家協會黑龍江分會任職,成為專業作家。1988年英國劍橋大學國際名人傳記中將其收入“世界名人錄”。

2.時代背景

和所有的同齡人一樣,張抗抗沐浴過燦爛的陽光,遭遇過wenge】的苦痛,人人都是中國生活舞台中的一個角色。然而張抗抗能成為一個作家,達到思想與藝術的輝煌,卻有着大背景下屬於她自己的生動故事。七十年代末,她寫出《地下森林斷想》,坦坦蕩蕩地泄露愛與憎,表現與天地山林融洽無間的情致。

(二)?整體感知

1、?同學們,課前我們都做了詳細的預習,大家在讀文章的過程中,令你最感動的是哪部分內容?原因是什麼?

明確:地下森林形成的歷史這段文字。作者憑其想象敍寫了地下森林是怎樣在逆境中誕生、成長、崛起的。

原因:大自然生命的偉大力量就是在這艱辛的歷程中生動地展現在我們的眼前,感動我們,引發我們的思考讓我們一起回顧地下森林艱辛的歷程,感受生命的最強音。

2、下面我們就來聽聽這部分錄音,感受一下地下森林的成長,並學會用關鍵詞短語描述地下森林成長的歷程。

(三)?精讀賞析

?1、?朗讀“那一定是遙遠的年代了”……“叫做地下森林”。

思考:(1)地下森林經歷了怎樣的歷史過程?(用關鍵詞、短語描述)

地下森林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毀滅、沉寂、沒有生命;山頂上有了泥土和種子、有了生命;峽谷裏有了泥土和種子、發出了小苗;最後長成了參天大樹。

(2)在這個歷史過程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與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幫助?

不公:陽光的不公和無情、寒冷的霜凍?

幫助:長空的大風將石塊碾成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