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97W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多篇】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 篇一

活動目標:

1、體驗水墨混合後的神奇變化,並大膽嘗試吸附畫。

2、充分發揮藝術想象和創造力,體驗創作成功的樂趣。

3、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4、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5、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體驗水墨混合後的神奇變化,並大膽嘗試吸附畫。

活動難點:

1、如何將抽象的活動生動化、形象化。

2、操作性:吸附畫的操作。

形成原因:

由於本次活動加入了深奧的科學原理,因此易造成活動的單一、刻板,對幼兒來説也有一定的難度;而吸附畫式的繪畫方式對於幼兒來説接觸比較少,經驗積累少,掌握這種繪畫的技能也就成了本次活動的難點。

解決策略:

1、詩歌融入法

教師利用優美的詩歌來營造一個唯美的氣氛,並透過詩歌來告訴幼兒操作的步驟,使活動生動化、趣味化。

2、隱性提示法

教師提供兩種不同的牙籤,讓幼兒自動的區分運用;另將宣紙兩邊折起,引導幼兒正確操作的方法。

活動準備:

盤子、水、桶、墨汁、宣紙、兩種有區別的牙籤、肥皂、抹布、展示板等。

活動過程:

一、詩歌引題,激發興趣

1、欣賞發現

師問:在森林裏住着一個可愛的小精靈,他有一根神奇的魔杖,你們想看他表演魔術嗎?

教師邊唸詩歌邊操作,激發幼兒興趣。(可愛的小精靈,有一根神奇的魔杖,魔杖在水面上輕輕一點,水面上出現了美麗的花紋,就像黑絲絨般的花朵。哇,可真神奇,你們想試試嗎?)

2、操作探索

用詩歌來引導幼兒操作。(魔杖在水面上輕輕一點,水面上出現了美麗的花紋,小精靈想讓這些美麗的花紋都跳起舞來,你們有什麼好辦法?)

幼兒嘗試操作,教師引導語:你想了個什麼好辦法,都跳起舞來了,像什麼?

二、再次操作,啟迪靈感

1、操作反饋(師生反饋操作結果)

師:好,請小朋友輕輕地回到位置上。

師:你是用什麼方法讓美麗的花紋跳舞的?(幼兒講述)

師:你的這個方法真(好)不錯!你真會動腦筋!哦,你是用xx讓墨汁圓擴散開來的,(真棒)做得不錯~~~~~~

2、表面展開(教師操作表面展開)

師:小精靈也想了一個好辦法,你們想知道嗎?(想)

師:魔杖在水面上輕輕一點,水面上出現了美麗的花紋,魔杖施加魔法,在花紋中輕輕一點,哇!怎麼樣?美麗的花紋跳起了圓圈舞。你們想試試嗎?

3、激勵創新(幼兒操作表面展開)

(1)在幼兒活動過程中引導幼兒用正確的方法操作。

師:魔杖在水面上輕輕一點,水面上出現了美麗的花紋,魔杖施加魔法,在花紋中輕輕一點,像什麼?

(2)鼓勵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根據自己的構思,在水面上畫出美麗的畫。

你可以在四周多點幾下,在顏色濃的中心點再點一下,嘿,你水中的圖案可真漂亮!

4、吸附成畫

師:水裏的圖案可真美啊,有什麼辦法把這美麗的圖案保存下來?

師:快看看,我是用什麼方法把這美麗的圖案保存下來的。我把宣紙平平地放在水面上,等它把水中的圖案吸到紙上後,再輕輕地拿好兩邊揭起,一張不用筆畫的畫就做成了。你們也試試吧。(幼兒操作)

三、作品展示,藝術想象

師:這是誰的畫,你的畫像什麼?你覺得這副畫像什麼?(幼兒想象描述)

師:我們像變魔術一樣,把水中的圖案吸到了紙上,真是些有魔力的畫。這樣,我們把它們拿給其他小朋友去看看,讓他們猜猜我們是怎麼畫出來的好嗎?

活動反思:

幼兒教學概念的建構是階梯式的,是一級一級逐步建立起來的。大班幼兒知識的遷移,知識容量的擴大,有利於幼兒認識能力的提高。因此,我按幼兒的認識規律,把操作活動分成若干個層次,通過一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靈活地掌握知識,並使之昇華為能力。

願望是一切活動順利開展的前奏曲,當幼兒願意嘗試時,就會產生愉快的情緒,爭着想去“試一試”。因此,我在環節安排上運用分層式的教學模式,在一個活動之後出現又一個新的亮點,讓幼兒不斷地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打破了以往教學中“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模式,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我們也可以看到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處於興趣高漲的氛圍當中。積極主動地探索着、發現着、操作着。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 篇二

情感目標: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認知目標:大膽嘗試瞭解鹽溶於水中會增加水的浮力,水中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並能初步瞭解死海讓人漂浮的成因。

能力目標: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幼兒已有經驗:知道有些物品在水中會浮於水面,有些物品會沉在水底的淺顯知識2、物質、材料準備:

水、葡萄若干、一次性水杯、一次性碗、盤子、糖、鹽、味精、抹布、水桶、勺子、小物品若干(核桃、泡沫塊、樹葉等)、PPT、動畫。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1、謎語《水》

一種東西清又清,沒有味道很透明。

大家每天都要喝,一天少它都不行。

2、簡單説説水的特點: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水有哪些特點嗎?

(小結:水不僅沒有顏色、沒有味道而且還有浮力呢,所以我們可以在水裏游泳,東西還可以浮在水面上。)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幾樣東西,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會浮起來?哪些東西放在水裏會沉下去?

二、基本部分:

(一)讓幼兒感受物品在水中的“沉”與“浮”。

1、教師做實驗,幼兒觀察物體沉浮現象。

2、教師提問:為什麼泡沫、核桃、樹葉會浮在水面上,而葡萄會沉在水底呢?

(小結:因為泡沫、核桃、樹葉這幾樣東西很輕,它們的重量比這杯水的浮力小,所以能浮在水面上,而葡萄的重量大過了這杯水的浮力,所以它會沉在水底。)

(二)小魔術“葡萄浮起來了”

1、你們有什麼辦法讓葡萄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幼兒討論)

2、教師演示(變魔術)我也有辦法讓葡萄浮起來。

小魔術,出示一杯放了鹽的水,葡萄放進去立刻就浮了起來。

(原來我在水裏加了一種神祕的東西,你們猜一猜是什麼?)教師出示鹽、糖、味精(用不同顏色的碗裝着)。

問:我剛才就是往水裏加了這三個“好朋友”中其中的一個,你們猜猜我放的會是誰呢?我現在先不告訴你們,我請小朋友們都來做一個小科學家,自己動手,去試試,發現我的祕密,你們有興趣嗎?

(三)、第一次探索:鹽可以增加水的浮力幼兒分成三組,每組6人,幼兒人手一個杯子、一顆葡萄、一把勺子、一杯清水、每桌放置一種調料,幼兒開始試驗,把這三種調料各倒進水杯中攪拌,到它們完全溶解後再放入葡萄,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

師幼共同總結:從剛才的探索結果我們可以知道,原來老師放的那個神祕的東西是鹽,鹽水能增加水的浮力。

鹽能增加水的浮力,那麼鹽的多少和浮力有關係嗎?(遞進的提問引出下次試驗)(四)、第二次探索:鹽越多浮力就越大幼兒給水中加鹽,逐步越加越多,並攪拌完全溶解,看葡萄沉浮情況,教師逐一指導

師幼共同總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後葡萄才會浮起來,説明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五)、擴展經驗:觀看死海圖片及PPT《死海的祕密》。

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鹽含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三、結束部分: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並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後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就越大。

活動延伸: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的材料,如玻璃球、雞蛋、橡皮泥、玩具等等,我們都可以去試一試,加幾勺鹽能讓它們浮起來,同時也可以想一想,我們能讓葡萄浮起來,那有什麼辦法讓葡萄沉下去呢?小朋友們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去試一試吧,找到辦法了帶來給我們大家分享吧。

活動背景:

在玩水的活動中,常常發現孩子們對“沉浮”的現象非常感興趣,在遊戲中他們瞭解到有的東西放在水裏會沉下去,而有的東西放在水裏會浮起來。我抓住幼兒的這一興趣點,引導孩子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沉與浮”這一現象不是絕對的,它會因為某些條件的改變而發生變化。而鹽又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也是最為熟悉的東西。也許大家會覺得這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説太難了,但我的目的並不是要他們掌握深奧的科學知識,而是要培養孩子對科學知識探究的願望,願意探索、嘗試。因此在本次活動中設計了讓孩子嘗試實驗,親歷探究活動。這樣可以使孩子學會主動探索、獨立思考,提高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初步的科學探究精神。

活動目標:

1、樂於探索科學現象,體驗與同伴交流、合作的樂趣。

2、在實驗中發現鹽溶於水後會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浮力越大。

3、能實驗操作,並能運用相應的詞彙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大小土豆塊、碗、勺子若干;鹽、味精、糖。

2、記錄紙、筆。

3、有關死海PPT。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活動內容:

1、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教師出示一塊土豆塊,這是一塊土豆,如果我把它放到水裏,會沉下去還是浮起來?(沉)那你們有沒有什麼辦法,讓它不沉下去,浮在上面呢?

2、教師演示。出示兩隻注滿水的杯中(一杯是自來水,一杯是鹽水)師先故意將土豆放在自來水中,土豆沉於杯底,再將土豆放於另一杯鹽水中,土豆浮於水面。

二、小組合作,操作探索-實驗:鹽能使土豆塊浮起來。

1、説明實驗規則:出示鹽、糖、味精。逐一介紹:紅-鹽,黃-糖,綠-味精。在這三種東西里有一種可以使土豆塊浮起來,請你們來做小科學家,分組合作進行實驗。先把碗裏的鹽、糖、味精分別舀進和它們相同標記的三個杯子中,用筷子攪拌到它們完全溶解後,再放入土豆片。看看有什麼有趣的現象?然後把你觀察到的現象用喜歡的圖畫或符號記錄在這張記錄表上。比如沉下去可以用(X)浮起來用(√)2、幼兒進行實驗,師巡視,發現問題。

3、彙總幼兒實驗情況,請幼兒説説在實驗中發現了什麼?

師生共同小結:從剛才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放了一樣多的糖、味精和鹽,但糖和味精都沒能使土豆塊浮起來;只有鹽溶解在水中讓土豆塊浮起來。

為什麼鹽能讓土豆浮起來呢?

師生共同小結:只有當鹽達到一定濃度后土豆才能浮起來,説明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

三、擴展經驗:死海看一段有關“死海”的介紹。師邊給幼兒看邊進行解釋。

幼兒邊看課件邊聽老師介紹:剛才我們從實驗中知道:鹽溶解在水中後能增加水的浮力,鹽越多,水的浮力越大。下面請大家一起來看一段影片:這是大海,我們都知道海水裏有鹽,如果人躺在海面上一動不動會怎麼樣?可是有一種神奇的海叫死海,聽説過沒有?人在死海中躺着一動不動,它也能讓你漂浮在海面上,看還能浮在海面上看書看報呢,真神奇。為什麼死海能讓人漂浮在海面上呢?

師小結:死海里有非常非常多的鹽,它的含鹽量是普通海水的十倍,死海里的水浮力非常大,所以人能漂浮在海面上。

活動延伸:

讓幼兒在科學區繼續探索鹽的奇妙之處。

在我們的科學角里,有土豆、鹽、玻璃球等材料,遊戲的時候你們可以去試一試:讓整個的土豆浮起來需要加幾勺鹽?有什麼辦法讓浮起來的土豆再沉下去?玻璃球、雞蛋也能浮起來嗎?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 篇三

活動設計意圖《綱要》中指出:

在終身教育背景下的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強調科學教育首先要精心呵護和培植幼兒對周圍事物及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在一次三八家長助教活動中,班上有位家長為孩子表演了一個小魔術,在魔術表演過程中孩子們異常地認真,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表演,他們對這個魔術表現出了濃厚地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孩子才會積極關注,主動思考,並自覺採取行動。因此根據孩子對魔術的熱衷我設計了這節大班的科學活動《神奇的藥水》。本次活動是把化學實驗活動引進到幼兒科學教育活動領域的一項實踐活動,在本次活動,我不是追求一種嚴謹的化學實驗程序,而是把側重點放在讓孩子感知化學變化的奇妙上,通過孩子感興趣的“變魔術”的遊戲形式,貫穿活動始終,不僅可以使孩子自始至終保持濃厚的探究興趣,真正感受到世界的奇妙,還充分激發孩子探索科學現象的興趣和慾望。

活動目標:

1、運用化學小魔術,使幼兒瞭解碘酒遇到另一種藥水(澱粉溶液)會變成藍色的現象。

2、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變色”的奧祕,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3、通過遊戲活動,充分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探究興趣和積極嘗試的慾望。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悦。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運用化學小魔術,使幼兒瞭解碘酒遇到另一種藥水(澱粉溶液)會變成藍色的現象。

2、難點:學習積極主動地探索“變色”的奧祕,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

1、碘酒、澱粉溶液(米湯)、清水。

2、毛筆、杯子、雙面膠;

3、水彩紙數張,教師示範畫一張(事先均用彩筆畫好樹林、房屋等,用毛筆蘸取米湯畫狐狸、老虎、大灰狼隱藏在樹林中,晾乾),白紙數張(事先用米湯畫上小動物,晾乾)。

經驗準備:知道米湯、麪湯內含有澱粉。

活動過程:

第一個環節:教師做化學小魔術,激發幼兒興趣。

1、製造神祕效果,引發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件禮物,看看是什麼呢?(教師出示一張已用米湯畫了小動物的白紙)教師:“看,這是什麼呀?你覺得這白紙裏有東西嗎?”“這可不是一張普通的白紙,它裏面藏着許多小動物呢,這些小動物們非常想出來玩玩,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請它們出來嗎?”(幼兒自由暢想)。

2、教師演示小實驗,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

教師:“老師帶來了一樣工具,我來試一試能不能把小動物請出來。”(教師操作)教師:“哇,它們真的出來了,是誰呀?”(三條毛毛蟲)提問:“老師用什麼方法把毛毛蟲請了出來?”

3、用試一試、看一看、聞一聞的方法比較水和碘酒,瞭解碘酒這一藥水。

注意教給孩子正確聞化學藥品的方法:一隻手將瓶子放在鼻子附近,另一隻手左右煽動,以免藥品氣味過大,刺激幼兒鼻腔粘膜。

教師小結:剛才老師請毛毛蟲用的不是水,而是一杯神奇的藥水,它的名字叫碘酒。

第二個環節:幼兒實驗探索,發現其中奧祕。

1、幼兒實驗操作,請出小動物。

(1)教師:“小朋友看,這些白紙裏還藏着很多小動物,我們一起來把它們請出來好嗎,請小動物們出來需要用到什麼工具呢?”(碘酒)“老師為你們每人都提供了提供了一張隱藏着小動物的白紙和一杯碘酒,請你們自己動手把小動物請出來。”

(2)幼兒操作,老師巡迴指導。

2、幼兒互相交流實驗結果。

3、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實驗過程。

提問:“你請出來的小動物是誰?你是怎樣把它請出來的?”

4、引導幼兒歸納得出結論。

提問:“這些小動物都是什麼顏色?是誰把它們變成藍色的?他們是怎樣隱身的?”

結論:用米湯液畫的畫遇碘酒後變成藍,顯示出小動物。

5、老師實驗論證。(兩種溶液直接反應)第三個環節:遊戲挑戰,體驗活動的樂趣。

1、教師故事導入,引出遊戲“捉小偷”。

2、教師提問:

(1)猜猜可能是誰把小雞偷走了?

(2)小偷可能隱身在哪裏?

(3)我們用什麼辦法讓小偷顯身呢?

(幼兒自由討論,各抒已見)

3、幼兒運用剛學過的辦法,開展“尋找小偷”的遊戲。

(1)幼兒“搜索”。

(2)幼兒講述自己“搜索”的經過和結果。

最後一個環節:簡單小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碘酒遇到另一種藥水(澱粉溶液)會變成藍色。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許多的變化,只要我們小朋友仔細的觀察,還會發現許多奇妙的現象。請小朋友回去後找一找、看一看,把你的發現來告訴大家。

活動反思:

科學活動《奇妙的水》很適合大班的孩子,大班的孩子好奇心強,也很想自己有機會動手製做出他們自己喜歡的東西。本活動難度不大,但很容易看出結果,使孩子們通過成功的結果加強他們的。自信心。通過本活動使幼兒在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也使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小百科:詞語“神奇”,表示“神妙奇特”的意思。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 篇四

【設計意圖】

生態環境的平衡與否直接關係到人類的健康和生存,當今世界,人類面臨生態平衡的破壞,嚴重的環境污染等一系列全球性的環境問題,為此,環境保護已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成為教育界共同重視的問題。

水——神祕寶貴的物質;動植物的生命之源;孩子眼中的可愛之物。出於孩子喜歡水的天性,在玩水時的情緒更加高漲,頑皮的孩子在洗手時也想方設法變着法子玩水。針對這種情況,我想,利用玩水作為加強環保教育,萌發孩子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促進人與自然可持續發展的環保意識不失為是一條良計,於是在世界水日即將來臨之際,我便設計了《神奇的水》這一活動。

【活動目標】

1、在體驗玩水的樂趣的同時瞭解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創造性地將沉的物體變成浮,浮的物體變成沉。

2、提高孩子諮詢、交流、上網等查找資料的能力,引導孩子學會學習的方法。

3、知道動植物及人類都離不開水,瞭解水管理不當會對人類造成危害。

4、通過了解水資源的短缺,萌發幼兒保護水資源的環保意識。

5、瞭解水污染,激發幼兒從小樹立防治水污染的願望。

【活動準備】

1、師生自帶各種無毒無害的玩具,例:充氣泳具、皮球、各類積木、橡皮泥及各種無毒無害的廢舊物品。

2、大而深水桶兩個以及可以改變物體改變沉浮現象的物品。(泡沫、鎖等)

3、師幼分頭查找資料。

4、視屏展示儀、大屏幕以及關於水的音像資料。

活動過程:

一、玩水。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水嗎?

師:那大家做好玩水準備了嗎?

師:待會兒啊,玩水時你們會不會和好朋友講講玩水的感覺呢?

師:好……帶上你們自己喜歡的玩具出發吧!

(孩子們體驗、交流玩水的樂趣。)

二、引導孩子觀察“沉”、“浮”現象,啟發孩子改變“沉”、“浮”現象。

師:小朋友,玩水時我們都用了自己喜歡的玩具,那你們有發現自己的玩具放到水裏後,有什麼不同呢?

師:什麼東西浮到水面上了?什麼東西沉到水底下了呢?

師:你們有沒有辦法將浮在水面上的東西讓它沉下去,沉到水底下的東西讓它浮起來,如果需要的話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東西,可以去拿自己需要的東西。

(讓孩子探索並交流自己的成功與失敗,用自己的語言歸納、總結成功的經驗。)

三、組織幼兒帶上自己的玩具,自由結伴回活動室。總結並引導孩子説出水的重要性。

師:小朋友,玩水有趣嗎?

師:那麼水除了可以玩,還有什麼用?

師:水和動物、花草樹木、我們人類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四、交流各自收集的關於水的資料,瞭解水與動植物及人類的關係。

1、幼兒間交流

師:小朋友你們前兩天找到了那些關於水的資料呢?我們一起來講講好嗎?引導幼兒個別介紹、同伴相互交流。

2、師幼交流

師:小朋友真能幹,找到了那麼多關於水和動物、花草樹木以及和我們人類關係的資料,老師也找到了許多關於水的資料。你們想看嗎?

(1)選擇有代表性的人、動物、植物離不開水的錄像資料讓幼兒觀看。

(2)觀看水資源短缺後造成的後果及水對人類、動植物發生危害的一些資料(缺水引起大批莊稼枯死、荒漠中大批動植物面臨死亡的可能等;生態環境破壞後造成洪水、泥石流等現象;水污染後水生動物的呻呤現象等。)

五、討論並交流如何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可供我們人類使用的淡水資源是很少的,如果我們再去浪費它或再去污染它的話。我們總有一天會沒水喝,那是多麼可怕的事啊!我們該如何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呢?

六、討論結果

1、節約用水,隨手關閉水龍頭。

2、不亂扔垃圾。

3、告訴大人不要污染河道。

《神奇的水》大班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碘灑與澱粉所產生的變化,並且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含澱粉的食物。

2、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主動發現問題,探索實踐來尋找答案,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課件

2、碘灑、土豆、青菜、鏝頭、蘋果、筆、記錄紙人手一份

3、寫字板、紅旗若干

活動過程:

一、結合故事,瞭解澱粉的作用

1、教師講述故事一遍,提問;彬彬長得怎麼樣?為什麼?

2、教師簡單介紹澱粉的作用。

二、幼兒猜測

1、出示記錄紙,引導幼兒一一指認記錄紙中的食物。

2、請幼兒猜一猜,哪些食物中含有澱粉?

3、引導幼兒將自己的猜測在記錄紙中進行記錄。

4、各自交流自己的猜測。

三、實驗驗證

1、出示碘灑教師以神祕的語氣告訴幼兒這是“魔水”。

2、引尋幼兒記錄“魔水”的顏色。(荼褐色)。

3、介紹“魔水”遇到澱粉時會變成深藍柴色。

4、幼兒實驗,並將實驗結果記錄。

四、交流討論

1、介紹自己的實驗結果。

2、根據幼兒的介紹,教師一一驗證。

五、遊戲:找一找

1、出示課件:引導幼兒猜測哪些食物中含有澱粉?

2、點擊課件:一一驗證

3、賽一賽:看看哪組找到的含澱粉食物多?

(1)介紹比賽規則;根據課件和食物,各組討論並將猜測的結果寫在寫字板上,哪組猜對的多,就在哪組上插上一面紅旗。遊戲共進行四次,哪組旗幟多,哪組就贏。

(2)幼兒比賽延伸:當碘灑遇到澱粉時,有時變色深,有時變色淺,為什麼?

活動反思:

首先,導入部分。活動一開始,引出孩子的興趣。小朋友們好,今天呀,我們來了一位魔法師,它給我們班的每一位小朋友送了一種紫色的魔法水。他告訴老師,你們的魔法水遇到會是你們手裏一模一樣白色的水變出不同的顏色,你們想不想試一試呀?那現在請你來們試一試吧,把你們的魔法水倒進另一個杯子裏吧!到的時候沒有聲音,倒好之後放在自己的前面。你們的水顏色發生變化了嗎?變成了什麼顏色?你們想知道這是為什麼嗎?請小朋友來看,這裏有四杯一模一樣的水。第一杯水,我請一個做得端正的小朋友來看一看,聞一聞。它聞起來怎樣呢?第二杯水,再請一個小朋友上來。第三杯,我再一個小朋友上來。你覺得是什麼呢?第四杯,在請一個小朋友上來。這個東西太多了,孩子有點迷糊。孩子的操作性太多了,孩子發揮的空間有點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