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阿長與《山海經》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8K

阿長與《山海經》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圍繞中心選取材料;選取材料詳略得當。

2、學習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2、掌握文中出現的陌生字詞,達到會讀、會寫、會用。

3、能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合作解決文章理解上的疑難,培養學生問題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深入領會作者對阿長的感情,建立樸素的階段意識,熱愛勞動人民。

教學重點

學習魯迅通過人物動作、語言描寫來塑造人物的寫法,即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

教學難點:

學生對文章主題的領會。

教學方法

1、閲讀領悟法

2、互動研討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型:新授。

方法:自學指導

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在七年級時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回憶性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給美麗的百草園蒙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而故事的講述者長媽媽,在魯迅先生的作品中幾次都提起,可見她是一個對自己很有影響的人物、那麼她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今天就走進魯迅先生為她專門寫的《阿長與<山海經>》。

二、檢查預習

(一)注音:

擄(lu)去震悚(song)惶(huang)急瘡(chuang)疤

詰(jie)問懼憚(dan)霹靂{pili}

(二)為下列詞語中加括號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將序號填在括號內。

1、莫(名)其妙()A名字B説出C名譽D有名的

2、(念)念不忘()A惦記、常常地想B念頭C讀D“廿”的大寫

3、(疏)懶()A分散B不親密C粗心D不熟悉

4、煩瑣之(至()A極B以至C到D至於

三、查工具書,解釋下列詞語:

惶急:恐懼着急。

詰問:追問、責問。

懼憚:懼怕。憚,害怕。

渴慕:迫切地羨慕。

霹靂:雲和地面之間發出的一種強烈的雷電現象。

煩瑣:繁雜瑣碎。

瘡疤:瘡口表面所結的痂。

毫不相干:一點關係也沒有。

情有可原:這種情況有可以原諒之處。

深不可測:深度大,難以測量。形容深奧難以理解。

莫名其妙:沒有人能説明它的奧妙{道理}。名,説出。

四、品味細節

1、讀課文,要求找出作者感情變化的原因。

教師提示:我們知道,“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作者的感情變化是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也就是説,這些事情就是我感情變化的原因。下面請同學們分小組聯讀課文,用簡要的話概括出這些事情。

明確:一共寫了七件事。

①常喜歡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動

③睡覺時擠得我無法翻身

④懂得許多規矩和麻煩的禮節

⑤講長毛攻城時護城

⑥謀害我的隱鼠

⑦為我買《山海經》

2、這些事中哪些地方寫得最細,最精彩。

五、小結

這節課我們理出了事件,認識了人物。

六、佈置作業

研討與練習一、二。

第二教時

課型:新授、練習。

方法:自學指導。

過程:

一、複習導入。

二、整體感知:

文章主要描寫的對象是長媽媽,作者幾乎是按生活的原樣,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自己童年時期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請同學們在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描寫長媽媽的事件或細節,並説説這些事件或細節體現了長媽媽什麼樣的性情。

1、長媽媽是一個沒有名字的人

長媽媽地位低下

2、長媽媽睡覺時總是“在牀中間擺成一個‘大’字,擠得我沒有餘地翻身”(長媽媽睡相不好)

長媽媽是一個粗人。

3、長媽媽“常喜歡切切察察”

長媽喜歡饒舌多事。

4、長媽媽“逼”着我吃福桔

長媽媽有着太多的繁文縟節

5、長媽媽給我講長毛的故事

長媽媽是無知而又淳樸的。

6、長媽媽給我買來《山海經》

長媽媽是一個真誠,善良,關心孩子,儘可能幫助孩子的好人。

四、想象創新

我們假設阿長現在還健在,她讀了魯迅這篇文章,會對魯迅説什麼?

請同學們緊扣課文內容與人物性格特徵,放飛想象的翅膀,賦予人物新的時代特色,代長媽媽説些話。

教師舉例:

哥兒啊,我雖無名無姓,但經你一寫,現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説我無名無姓,生得黃胖而矮倒也罷了,怎麼連頸上的灸瘡疤也寫進去了呢?説我規矩多、煩瑣、迷信也罷了,那時誰不迷信啊?可是你,怎麼連我睡相不好這種私事都寫進去了呢?特別是給你講長毛故事時,講的將我們擄去後,讓我們脱下褲子站在牆頭,大炮就放不出來,你也照實寫下來了,你不怕人笑話我還怕人笑話呢!

1、文章前兩段介紹了“長媽媽”稱呼的由來,從中可看出“長媽媽”怎樣的社會地位?

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視

2、作者寫了阿長的哪些令“我”討厭的生活習慣?可看出長媽媽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切切察察的毛病擺成“大”字的睡相

饒舌多事,粗俗、不拘小節

3、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1)元旦道恭喜、吃福橘

(2)説人死了必須説“老掉了”……

真誠和善良

4、我為什麼對長媽媽產生了“特別的敬意”?這些描寫可以看出長媽媽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長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讓我感到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從此對於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

無知、淳樸

5、最讓“我”對她產生敬意的是什麼事情?

為“我”買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經》。

6、當阿長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表現了“我”什麼心理?

她並非學者,説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説了。

我對從她那裏得到《山海經》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説説而已。

7、阿長把《山海經》買回時,“我”有什麼反應?體現了怎樣的心情?

“我似乎遇到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震驚、感動的同時進而對長媽媽產生了新的敬意。

買《山海經》一事寫出了長媽媽熱愛、關心孩子的美好品質。

五、師生作結

魯迅先生對阿長的熱愛與悼念融在了課文的字裏行間。

六、佈置作業:

以“我的母親”為題,仿寫課文,寫一段話。

阿長與《山海經》優秀教案 篇二

阿長與《山海經》一文出自國中語文課本第三冊第二單元,體裁為敍事散文,根據素質教育要求:語文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得到聽説讀寫能力的良好訓練,培養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以及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有關精神: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本文的課堂教學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文自學能力;在合作討論等活動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悦。

本文體裁是敍事散文,語言平實自然、樸素親切,其中所藴含的感情需要學生通過聽、讀、説去分析去品味。對文章的閲讀練習,《語文課程標準》就此提出如下要求: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感受課文的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大體瞭解課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

這篇課文主要通過寫長媽媽的幾件事,表達了對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的懷念之情。作者圍繞中心選材,有詳有略,通過對人物的刻畫,很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並且記敍時有一定的順序,這也是本文的重點;在寫人記事的過程中,本篇運用了許多帶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和句子,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把握語句中藴涵的感情。

綜上所述,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有:

1、找出文章圍繞阿長所寫的事情,哪些詳,哪些略。

2、分析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重點)

3、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

4、作文片段練習:針對本文所學,進行作文訓練。

【説教法】

1、聽説讀寫結合法:

這是針對本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聽説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以本文所學進行作文片段練習為手段,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2、提示法:

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陷入迷茫時,教師在一旁給予必要的引導、點撥,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賞識成功教育:

學生在討論合作,解決疑難問題過程中,適當的給予表揚鼓勵,讓其體會到合作與成功的喜悦,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説學法指導】

1、圈注法:

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2、小組合作討論法:

通過探究、討論,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本課課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具】

多媒體。

【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魯迅除了寫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在長媽媽去世三十年後,作者仍寫此文來紀念她,可見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厚感情。那麼,長媽媽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請看課文:阿長與《山海經》

這樣設計,與以前所學知識很好的聯繫在一起,讓知識成為一個整體。(約需1分鐘)

二、板題,解題

根據預習作業,學生七嘴八舌起來介紹魯迅,同時教師給以補充,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自主能力。(約需3分鐘)

三、電腦出示目標

為了加深印象,學生默讀識記,約需2分鐘。

四、整體感知

為了讓學生,瞭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結構,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1、文章寫了長媽媽的哪些事情?各用一句話説出來。這些事表現了長媽媽是個怎樣的人?

2、文章寫長媽媽的事情哪些事是詳寫?哪些事是略寫?為什麼要這樣安排?

題1,讓學生速讀課文,然後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並將討論的要點批註在書上相應的位置,第一問比較簡單,學生自己就可解決,第二問教師給以適當的點撥提示,比較容易。

題2,回答前兩問,較容易;第三問,學生理解較難,為解決這一難點,我引導提示學生從選擇材料突出中心方面來考慮,學生就比較好理解。

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小結:作者圍繞中心選擇了5個事例,有詳有略,詳寫了長媽媽買《山海經》,很好的突出了中心,我們在寫作文時,也應注意詳略得當。通過小結,學生明白了怎樣圍繞中心來選材,為下面的作文練習打好基礎。

這一環節中較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批註能力,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重點研讀

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精讀能力,刻畫人物的方法,仔細品味本文的語言。我讓學生抓住重點,精讀課文,因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閲讀的:

1、全文中找出描寫長媽媽品格風貌的句子,並體會所用的刻畫人物的方法。

2、點研讀長媽媽買《山海經》部分,進一步體會文章刻畫人物的方法,把握重點語句體會藴含的作者的感情。

第一方面,讓學生速讀全文,用筆勾畫出你認為在刻畫人物方面最精彩的語句,並做簡單批註,學生獨立完成,然後讓學生七嘴八舌起來發言,暢所欲言,教師在一旁進行點撥提示。我着重從描寫法和對比映襯法方面指導,描寫法有對長媽媽進行的細節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心理描寫,這一點以前訓練過較為容易;對比映襯法,學生接觸不多,能説到這一點較難,因此我提出幾個問題:

⑴ 文中“叔祖”的疏懶與長媽媽的熱情形成了什麼?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怎樣的感情?

⑵ 《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形成了什麼?突出了“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通過這一提示點撥,學生容易理解兩者的“對比”關係,對這種刻畫人物的方法有了瞭解,有完整的印象。

這時教師小結:長媽媽這一形象主要通過描寫法和對比映襯法來刻畫的。

這樣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圈點批註能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終身受益。

解決1後,請學生找出給你印象最深的部分,有些學生可能會説長媽媽買《山海經》部分,我順勢導入第二方面,主要讓學生根據上面的方法,進行小組討論自學,質疑,教師巡迴指導,點撥。指導學生通過重點語句,把握作者所藴含的感情時,我在一旁加以提示,如⑴“當長媽媽給我買回了《山海經》之後,這又使我產生了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我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以及作者的感情變化角度來考慮,學生能較好理解。特別是文章最後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讓學生聯繫上文內容,加以體會。在理解這些語句藴含的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感情的大聲朗讀,細細品味,通過讀更好的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深地懷念之情。

這樣教師教給方法後,由學生自學,質疑,很好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口頭作文練習

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講述她的一二件事,看誰講的真實生動傳神。然後推舉出幾名學生口頭作文,學生和教師圍繞本節課的訓練重點加以評價。這樣對本課所學知識加深了理解,學會了應用,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七、教師總結

1、教師對照板書總結:這篇文章按生活的本來面目,選了5個事例,有詳有略,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通過苗寫法和對比映襯法,刻畫出了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為人誠懇、熱情、樂於助人,有着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文中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

2、對學生本節課的學習表現進行總結,表揚鼓勵,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3、對學習方法進行總結。讓學生自己站起來歸納總結,用已有的學習方法去指導今後的學習。

八、佈置作業

把課堂上的口頭作文,寫在週記本上。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紀實性文章選材、組材的特點。

2、瞭解作品內容的時代背景。

3、瞭解文學作品的細節描寫。

4、瞭解先抑後揚的寫法。

二、能力目標

1、提高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

2、提高用簡明的語言概括文章事件的能力。

3、提高分析語言藴含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

認真體會魯迅先生對一位勞動婦女的深深的懷念之情。

教學建議

一、主題思想

文章真實地再現了作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一方面批評了她饒舌、多事、多繁文縟節的缺點,另一方面主要讚美她爽朗、熱情的性格和純樸、寬厚、仁慈、樂於助人的美德,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勞動婦女的深深的懷念之情。

二、思路結構

三、善於抓住細節描寫人物

作者善於抓住富有特徵性的細節,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人物的個性。例如長媽媽夜間在牀中間擺成一個“大”字,經旁人提醒以後,依然如故,“一條臂膊還擱在我的頸子上”,這似乎是涉筆成趣,其實表現了長媽媽的。粗魯和不拘小節。

四、教法建議

1、用三個課時。

第一課時:介紹時代背景,朗讀課文,學習字詞,熟悉、梳理全文內容。

第二課時:進一步熟讀課文。分析課文。

第三課時:總結歸納。完成課後練習四。

2、由《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導入 。

3、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地研讀課文。

①學生朗讀、默讀課文,熟悉內容,把握整體思路,整理出課文的材料。

②討論、確定詳寫、略寫的內容,分析這樣安排的作用。

③重點研讀記敍《山海經》的部分,分析典型的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和表情達意的作用。

④迴應全篇,體會先抑後揚的寫法。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一、掌握課文的生字生詞,整體感知課文。

二、準確把握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體會作者“不虛美、不隱惡”真實寫人的主張。

三、領會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體會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領會作者圍繞人物特點選擇典型材料的方法。

五、學習用一兩件事真實、生動、傳神地寫熟悉的人物。

重點:目標二、目標三

難點:目標四

課時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完成目標一、二、三;第二課時完成目標四;課後完成目標五。

第一課時

一、引入:有誰還記得我們七年級學過的,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寫的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美女蛇的故事?記得這故事是誰講的嗎?我們今天來學習魯迅先生專門

寫她的一篇文章。板書課題:阿長與《山海經》。在學習課文內容之前我們先來複習一遍生字生詞。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二、檢查預習,完成目標一:點名回答

(一)注音:

擄去震悚惶急瘡疤

詰問懼憚粗拙疏懶駭

(二)為下列詞語中加括號的字選擇正確的解釋,將序號填在括號內。

1、莫(名)其妙

A名字B説出C名譽D有名的

2、(念)念不忘

A惦記,常常地想B念頭C讀D“廿”的大寫

3、(疏)懶

A分散B不親密C粗心D不熟悉

4、煩瑣之(至)

A極B以至C到D至於

(三)點評檢查情況並一分鐘記憶。

三、導入:

現在我們看到課文的標題。作者將阿長與《山海經》連在了一起,那麼,她與《山海經》有什麼關係呢?

她除了給我講過美女蛇的故事還為我做過什麼事?在少年魯迅的眼裏,她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請大家將課文仔細地閲讀一遍,解決下列問題。

四、課文講解,完成目標二、三:

(一)、仔細閲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可以自由討論。

1、看看文章寫了阿長哪些事情?重點寫哪些事情?依課文記敍順序列出。

2、依次領會並歸納每件事情所刻畫出的阿長的形象特徵,再總結歸納阿長的形象,

再體會這樣寫真人實事的好處。

3、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劃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態度的詞句,對比前後的感情有什麼變化。

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這是一種什麼寫法?

4、領會作者對阿長的思想感情。

(二)學生回答,教師歸納。

1、明確問題一:適當引導,大概意思正確即可。從記敍事件的篇幅的長短、情節的具體

及表達的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點。

喜歡切切察察。不許我走動。睡覺擺大字。

懂得許多規矩如元旦吃福橘,還教給我很多道理。

給我講長毛的故事。

給我買來《山海經》。

其中“給我買來《山海經》”一事是重點。

2、明確問題二:引導歸納,教師小結

“切切察察”“豎起第二個手指,在空中上下搖動,或者點着對手或自己的鼻尖”的神態――饒舌多事。

擺“大”字等細節描寫――不拘小節。活畫出她的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徵。

元旦吃福橘,將福橘“塞在我嘴裏”,雖是迷信卻是真誠善良的祝福。教給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於對

我的關心愛護。

講長毛的故事,講到“脱下褲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來,再要放,就炸了!”的話,更是讓人

看到長媽媽的無知和淳樸。

寫到買《山海經》時,作者用了相當多的篇幅和非常具體的細節來寫,作者只是隨意地告訴阿長

《山海經》的事,她卻真的買了回來,而令作者對她產生了衷心的敬意。體現了這位長媽媽的善良、熱心和

對孩子的關心、愛護。

而文章自始至終就一直在刻畫她對孩子的關心愛護的品質:從她“不許我走動”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曬褲子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道理及後來買《山海經》都充分體現出來。

所以她雖然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於助人、關心愛護孩子的科學態度,而且這樣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後的醜相摻雜,沙裏淘金似的讓她閃爍出美的光輝,將阿長這個人物寫得更加真實感人。因此本文是寫真人實事散文的典範之作。

3、明確問題三:

作者對她的“喜歡切切察察”和“不許我走動”及“睡覺擺大字”是“實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討厭”的。

對她的煩瑣的規矩和很多道理也覺得“非常麻煩”;

而後對她講的“長毛故事”卻產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顯這並不是真正崇敬和敬愛的心意,

因為“這種敬意”,後來竟“淡薄起來”,甚至“完全消失”。

最後她買來《山海經》時,作者產生了“新的敬意”,這才是真正的崇敬和敬愛,才是發自內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因為作者説:書的模樣,到現在還在眼前。這樣才有作者後來的真摯的感激、懷念之情,所以最後作者發出一聲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

這樣欲褒先貶,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歎,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種先抑低後揚起的寫法就叫先抑後揚。

4、明確問題四:

總觀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後來發生“新的敬意”,到最後發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來刻畫阿長這一封建社會的普通勞動婦女形象,刻畫出了一個淳樸熱情、善良仁慈、關愛

小孩的長媽媽形象,抒發了自己對長媽媽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懷念。

五、作業:鞏固性訓練

1、語文練習冊本課練習一、二、三、四,鞏固訓練目標一、二、三。

2、課文後面的練習一、二,鞏固訓練目標二、三。

六、板書設計:

見附表一。

附:參考資料及文章:潘旭瀾《朝花夕拾的藝術》施承權、黃政安《魯迅散文、散文詩選讀》

《語文第三冊教師教學用書》越國旗主編的八年級語文(上)《中學教材全解》

第二課時

一、回顧目標二、三,導入本堂課的講述內容:

(一)設計問題,在思考中回顧舊知識,在思考中導入新內容:

1、上節課我們分析了阿長這個人物形象,誰能夠口頭表述出她的形象特徵?

2、作者在刻畫阿長這個人物形象時,用了一種什麼寫法?

3、作者敍述的幾件事情中,屬於“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屬於“揚”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4、如果要在課文中將這些事件劃分開來怎麼劃?可以將課文劃成幾個部分?

(二)明確問題,導入新課:

1、明確: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於助人、關心愛護孩子;

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後的缺點,但更有淳樸、善良、仁慈的美德。

2、明確:先抑後揚。

3、明確:屬於“抑”的方面的事件有:A、喜歡切切察察;B、不許我走動;C、睡覺擺大字;

D、懂得許多規矩,教給我很多道理;E、講“長毛”的故事

屬於“揚”的方面的事件有:F、買《山海經》

4、明確:這些事件可以劃分成兩部分:抑一部分;揚一部分。

根據這些事件的劃分,又可以將課文劃分成三部分或四部分:開頭部分,介紹阿長的稱呼、

稱呼的由來和她的外形特點。然後是“抑”的部分。再就是“揚”的部分。最後是結尾部分

補敍她的身世,並抒發懷念之情。其中“抑”的部分又可以劃分成三個小層。

讓學生自己歸納段意及層意。

(三)導入:現在請同學們仔細閲讀課文第三部分--“揚”的部分。

二、閲讀課文第三部分,完成目標四:

(一)、檢查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解釋下列詞語並給加括號的字注音:

(霹)(靂)____:震(悚)__:

粗(拙)__:孤(孀)__:

(二)、設計問題,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及對藝術特色的體會。

1、當阿長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麼心理?

2、當阿長説“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麼反應?表現出怎樣的心情?

3、“這又使我發生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為什麼會產生“新的敬意”?為什麼説“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4、“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麼這麼説?

5、文中哪句話抒發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之情?

6、劃出描寫阿長的句子,判斷這些句子運用了哪幾種描寫方法?

7、分析“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處,寫出了人物的哪些特點?

(三)、解決問題,學生自由討論,老師歸納作答。

1、明確問題一:“我知道她並非學者,説了也無益;但既然來問,也就都對她説了。”

説明我對從她那裏得到《山海經》沒抱任何希望,只是説説而已。

2、明確問題二:“我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

説明我聽到以後很震驚,很感動,表現了我極度驚喜、興奮的心情。

3、明確問題三:為我買來《山海經》,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

4、明確問題四: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非常大

的震動,讓我產生過感激和“新的敬意”

5、明確問題五: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

6、明確問題六:“她穿着新的藍布衫回來了,……我給你買來了!”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

語言描寫。

“穿着新的藍布衫”寫一人普通婦女的打扮。

“一見面,就將一包書遞給我”寫她對我的關切、愛護之情。

“高興”寫為我買來了而高興,可見長媽媽的仁慈、善良。

“哥兒,有畫兒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寫出了一個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阿長。

7、明確問題七:“哥兒”的稱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長對我的親熱、疼愛之情。

“三哼經”的説法非常傳神地展現了一個不識字的普通婦女形象。但就是這麼一個不

識字的人竟給我買到了《山海經》,所以當聽了這話時,“似乎遇着了一個霹靂,

全體都震悚起來。”就顯得真實自然,毫不誇張了。

因此這處語言描寫生動傳神地展現了阿長雖然不識字沒文化但卻淳樸、熱心、

關愛孩子的形象特徵,非常吻合人物的特點。

(四)小結:這部分圍繞阿長的淳樸熱心、關愛孩子的性格特點寫了阿長給我買《山海經》一事,通過具體

的細節描寫,生動傳神地刻畫出了一個善良、仁慈、關愛孩子的長媽媽的高大形象。

三、作業:

1、課文後練習三,鞏固目標四。

2、課六後練習四,完成目標五。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的

(一)知識教學點

1.圍繞中心選取材料;選取材料詳略得當。

2.學習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的作用。

(二)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於平凡的人物,如何選取典型的材料表現其人品美。

難點:通過觀察和感悟生活,透過生活現象,挖掘深刻的主題。

二.課時安排

3課時

三.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本課時目標:閲讀課文,看全文是怎樣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哪些材料是詳寫,哪些材料是略寫,體會作者緬懷思念長媽媽的深沉感情。

(一)導入新課

可由長媽媽講美女蛇的故事導入到本課的學習。

(二)整體感知課文

1.認真默讀課文,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幾件事情,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為什麼這樣寫?

2.從本文的題目看,文章可分哪幾部分?(可對照《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3.阿長是怎樣的一個人?“我”對阿長的感情發生了哪些變化?從這些變化中可看出作者對阿長抒發了怎樣的懷念之情?

4.作者是怎樣引出《山海經》的?

閲讀要求:

1.讀書前仔細閲讀“預習提示”“課後練習”及教師提供的“閲讀提綱”,抓住本文寫作的重點;

2.閲讀時把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圈點出來,藉助工具書自己解決。

3.默讀時看到有註釋的地方,要認真讀註釋,並結合具體的語境,掃除閲讀障礙。

4.默讀時將你最喜歡、最能給你啟發和力量的句子標記出來,然後在旁邊作批註。

(三)課外作業

要求課外再次閲讀課文,同桌之間互相複述阿長的故事。

阿長與《山海經》語文優秀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的:

1、誦讀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體會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

2、理解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把握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

3、認識人物的品格風貌,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同情和讚美之情。

4、學習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真實、生動、傳神地刻畫人物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3、4

三、教學時間:

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提到魯迅,大家並不陌生,誰來説説你瞭解的魯迅的相關知識?(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我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2、那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呢?(《風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在這些文章中,你們覺得魯迅先生對他的家鄉,家鄉的親人懷有一種什麼樣的情感?(深深的眷戀、無盡的思念)

3、魯迅先生的文章在過去被譽為“匕首”、“投槍”,但在這些作品中,尤其是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社戲》中,我們看到的已不再是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戰士,而是一個浪跡天涯的遊子,心中充滿了對家鄉的人和事的眷念。在他的記憶中,家鄉幾乎已經幻化成了一個夢境般的美好世界。

4、大家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祕莫測的美好蛇的故事嗎?(指名複述故事)它給百草園蒙上了一層面紗。講這故事的人是誰呢?(長媽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情。

5、板書課題,作者。

二、檢查預習。

駭擄悚惶急瘡疤詰問渴慕疏懶霹靂孤孀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錄音範讀課文。學生認真體會文章中所藴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懷。

並思考:作者是懷着怎樣的心情的去寫的?(懷念)

2、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寫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嗎?

A、交待“阿長”的來歷;B、阿長喜歡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態;C、她懂得許多規矩;D、講“長毛”的故事;E、給“我”買《山海經》。其中給我買來《山海經》一事是重點。

四、合作探究,微觀體察。

設置問題情景一:

文章圍繞阿長寫了那麼多的事,那麼在你的眼裏,阿長是怎樣一個人呢?

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可用“阿長是一個的人”説話。可以用課文中的詞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從外貌、身份、細節、性格等各方面説,從而全方位感知阿長。

學生可能會這樣説:阿長是一個一向帶領着我的人;阿長是一個黃胖而矮的人;阿長是一個別人不注意姓名的人;阿長是一個喜歡切切察察的人;阿長是一個睡相不好的人;阿長是一個不許我走動的人;阿長是一個懂得許多規矩的人;阿長是一個煩瑣之至的人;阿長是一個迷信的人;阿長是一個善良的人;阿長是一個樸實的人;阿長是一個熱情為“我”着想的人;阿長是一個具有偉大神力的人;……

教師小結:長媽媽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後的缺點,但更有着純樸、善良、仁慈的美德。

設置問題情景二:

教師:總之,阿長是一個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個複雜的人。那麼這樣一個人,作者對她的感情怎樣呢?(試從課文中標出表示作者對阿長感情的詞句。)

討論明確: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變化的,從“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教師補充:1-17段對阿長多用抑筆,大寫他如何“憎惡”“討厭”阿長,但在這些充滿貶義的文字後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和懷念嗎?

討論交流:“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魯迅在具體描寫中卻流露着同情和懷念。魯迅透露了阿長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適合兒童心裏,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來做女工,沒有別的奢望,“但求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的描寫中包含同情。

設置問題情景三:

你是怎樣理解作者的感情的?

參考:文章自始至終一直在刻畫他對孩子的關心愛護的品質:從她“不許我動”到吃福桔的祝福,以及“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道理和後來買《山海經》中都充分體現出來。所以她雖然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於助人、關心愛護孩子。

設置問題情景四:

你認為本文的'題目好不好?為什麼?

對於買《山海經》,作者用了相當多的篇幅和非常具體的細節描寫,作者只是隨意的告訴阿長《山海經》的事,他卻真的買了回來,這令作者對他產生了衷心的敬意。體現了這位長媽媽的善良、熱心和對孩子關心、愛護。

第二課時

一、語言品味,方法借鑑。

本文的語言有的含義深刻,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感情濃烈,請你細細品味,你將會感受到無窮妙趣。請同學們試着美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小組交流,並説出喜歡的理由。

例1:“這實在是出於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對於她就有物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的伸開手腳,佔領全牀,那當然是情有可原了,倒應該我退讓。”

這是“我”聽了長媽媽給“我”講了長毛的故事之後的心理反應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兒童的心理來認識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實際上是對長媽媽的愚昧迷信以一種苦笑進行諷刺。整段文字寓莊於諧,增添了幽默風趣之感。

例2:“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這是對長媽媽能做成“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偉大神力”,中華民族“最值的寶貴的民魂”:對青少年的關心愛護和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的歌頌。

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採用了多種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你能分析一下嗎?

A、傳神的描寫:

①細節描寫:

②本文中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

③心理描寫,突出中心。

B、對比、映襯法:

本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心,《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進行對比映襯,突出“寶”的特殊意義。

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

C、先抑後揚法: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歎,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種寫法可以使文章有層次,形成跌宕。

二、體驗拓展,互動釋疑。

1、體驗拓展: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像阿長這樣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樣看待他們?談一談你的想法和感受。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我們假設阿長現在還健在,她讀了魯迅這篇文章,會對魯迅説什麼?

請同學們緊扣課文內容與人物性格特徵,放飛想象的翅膀,賦予人物新的時代特色。

代長媽媽説的話:哥兒啊,我雖無名無姓,但經你一寫,現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説我無名無姓,生得黃胖而矮倒也罷了,怎麼連頸上的灸瘡疤也寫進去了呢?説我規矩多、煩瑣、迷信也罷了,那時誰不迷信啊?可是你,怎麼連我睡相不好這種私事都寫進去了呢?特別是給你講長毛故事時,講的將我們擄去後,讓我們脱下褲子站在牆頭,大炮就放不出來,你也照實寫下來了,你不怕人笑話我還怕人笑話呢!

♂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並不多,這就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想像的空間,大家想像一下她是怎樣到處打聽,怎樣跑書店書攤,操了多少心才買到這本書的?先自己想一想,然後四人小組交流,並選出代表全班交流。

2、互動釋疑: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三、交流心得,課外延伸。

1、交流心得:學了本文後,你有哪些收穫呢?

長媽媽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這是生活中真實的阿長,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事實。儘管阿長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作者寫得卻十分親切自然,讀者從她身上看到了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直率。《山海經》是作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他將對長媽媽的感激變成永久的懷念,以濃情的筆墨為長媽媽的在天之靈祝福。

從整體説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讀後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後,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於字裏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2、課外延伸:

①當有一天阿長為“我”買到繪圖的《山海經》時,如果“我”想對她説句話,會是什麼話?請寫幾句話表達一下。

②課外可推薦魯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或散文詩集《野草》讓學生閲讀。下面是選自《野草》的《好的故事》,讀後思考:“好的故事”是否記敍了一個故事?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 篇七

一、教學目的:

1、誦讀感知課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體會先抑後揚的表現手法。

2、理解文中帶有感情色彩的詞句,把握作者情感變化的過程。

3、認識人物的品格風貌,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同情和讚美之情。

4、學習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真實、生動、傳神地刻畫人物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3、4

三、教學時間:二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提到魯迅,大家並不陌生,誰來説説你瞭解的魯迅的相關知識?(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我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説《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

2、那我們學過魯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呢?(《風箏》《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社戲》)在這些文章中,你們覺得魯迅先生對他的家鄉,家鄉的親人懷有一種什麼樣的情感?(深深的眷戀、無盡的思念)

3、魯迅先生的文章在過去被譽為“匕首”、“投槍”,但在這些作品中,尤其是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社戲》中,我們看到的已不再是一個“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戰士,而是一個浪跡天涯的遊子,心中充滿了對家鄉的人和事的眷念。在他的記憶中,家鄉幾乎已經幻化成了一個夢境般的美好世界。

4、大家還記得《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那個神祕莫測的美好蛇的故事嗎?(指名複述故事)它給百草園蒙上了一層面紗。講這故事的人是誰呢?(長媽媽)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感受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情。

5、板書課題,作者。

二、檢查預習。

駭擄悚惶急瘡疤詰問渴慕疏懶霹靂孤孀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錄音範讀課文。學生認真體會文章中所藴涵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懷。

並思考:作者是懷着怎樣的心情的去寫的?(懷念)

2、學生自讀課文,思考:本文圍繞長媽媽寫了哪幾件事?重點寫哪些事情?你能概述一下嗎?

A、交待“阿長”的來歷;

B、阿長喜歡切切察察和她夏天的睡態;

C、她懂得許多規矩;

D、講“長毛”的故事;

E、給“我”買《山海經》。其中給我買來《山海經》一事是重點。

四、合作探究,微觀體察。

設置問題情景一:

文章圍繞阿長寫了那麼多的事,那麼在你的眼裏,阿長是怎樣一個人呢?

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可用“阿長是一個的人”説話。可以用課文中的詞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從外貌、身份、細節、性格等各方面説,從而全方位感知阿長。

學生可能會這樣説:阿長是一個一向帶領着我的人;阿長是一個黃胖而矮的人;阿長是一個別人不注意姓名的人;阿長是一個喜歡切切察察的人;阿長是一個睡相不好的人;阿長是一個不許我走動的人;阿長是一個懂得許多規矩的人;阿長是一個煩瑣之至的人;阿長是一個迷信的人;阿長是一個善良的人;阿長是一個樸實的人;阿長是一個熱情為“我”着想的人;阿長是一個具有偉大神力的人;……

教師小結:長媽媽有無知可笑、愚昧落後的缺點,但更有着純樸、善良、仁慈的美德。

設置問題情景二:

教師:總之,阿長是一個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個複雜的人。那麼這樣一個人,作者對她的感情怎樣呢?(試從課文中標出表示作者對阿長感情的詞句。)

討論明確:作者對阿長的感情是變化的,從“不大佩服——不耐煩——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教師補充:1-17段對阿長多用抑筆,大寫他如何“憎惡”“討厭”阿長,但在這些充滿貶義的文字後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對阿長的同情和懷念嗎?

討論交流:“憎惡“”討厭“是兒時的心理,魯迅在具體描寫中卻流露着同情和懷念。魯迅透露了阿長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適合兒童心裏,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來做女工,沒有別的奢望,“但求順順流流”,魯迅在具體的描寫中包含同情。

設置問題情景三:

你是怎樣理解作者的感情的?

參考:文章自始至終一直在刻畫他對孩子的關心愛護的品質:從她“不許我動”到吃福桔的祝福,以及“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道理和後來買《山海經》中都充分體現出來。所以她雖然饒舌、多事、有許多令人生煩的規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熱心、樂於助人、關心愛護孩子。

設置問題情景四:

你認為本文的題目好不好?為什麼?

對於買《山海經》,作者用了相當多的篇幅和非常具體的細節描寫,作者只是隨意的告訴阿長《山海經》的事,他卻真的買了回來,這令作者對他產生了衷心的敬意。體現了這位長媽媽的善良、熱心和對孩子關心、愛護。

第二課時

一、語言品味,方法借鑑。

本文的語言有的含義深刻,有的詼諧幽默,有的感情濃烈,請你細細品味,你將會感受到無窮妙趣。請同學們試着美讀自己喜歡的語句,小組交流,並説出喜歡的理由。

例1:“這實在是出於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驚異。我一向只以為她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罷了,卻不料她還有這樣偉大的神力。從此對於她就有物特別的敬意,似乎實在深不可測;夜間的伸開手腳,佔領全牀,那當然是情有可原了,倒應該我退讓。”

這是“我”聽了長媽媽給“我”講了長毛的故事之後的心理反應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兒童的心理來認識長媽媽的“偉大神力”,實際上是對長媽媽的愚昧迷信以一種苦笑進行諷刺。整段文字寓莊於諧,增添了幽默風趣之感。

例2:“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

這是對長媽媽能做成“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偉大神力”,中華民族“最值的寶貴的民魂”:對青少年的關心愛護和腳踏實地的“實幹”精神的歌頌。

作者在刻畫長媽媽的形象時,採用了多種方法,使人物形象生動、鮮明。你能分析一下嗎?

A、傳神的描寫:

①細節描寫:

②本文中對人物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別具特色。

③心理描寫,突出中心。

B、對比、映襯法:

本文中將“叔祖”與長媽媽進行了對比,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熱情和關心,《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進行對比映襯,突出“寶”的特殊意義。

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

C、先抑後揚法:使描寫的人物形象給人意外的驚喜和驚歎,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實可感,鮮明突出。這種寫法可以使文章有層次,形成跌宕。

二、體驗拓展,互動釋疑。

1、體驗拓展:

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沒有像阿長這樣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怎樣看待他們?談一談你的想法和感受。四人一組討論交流。

我們假設阿長現在還健在,她讀了魯迅這篇文章,會對魯迅説什麼?

請同學們緊扣課文內容與人物性格特徵,放飛想象的翅膀,賦予人物新的時代特色。

代長媽媽説的話:哥兒啊,我雖無名無姓,但經你一寫,現在也成了名人了,可是你説我無名無姓,生得黃胖而矮倒也罷了,怎麼連頸上的灸瘡疤也寫進去了呢?説我規矩多、煩瑣、迷信也罷了,那時誰不迷信啊?可是你,怎麼連我睡相不好這種私事都寫進去了呢?特別是給你講長毛故事時,講的將我們擄去後,讓我們脱下褲子站在牆頭,大炮就放不出來,你也照實寫下來了,你不怕人笑話我還怕人笑話呢!

寫阿長買《山海經》的筆墨並不多,這就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想像的空間,大家想像一下她是怎樣到處打聽,怎樣跑書店書攤,操了多少心才買到這本書的?先自己想一想,然後四人小組交流,並選出代表全班交流。

2、互動釋疑:將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來,與小組、班級同學共同探究解疑。

三、交流心得,課外延伸。

1、交流心得:學了本文後,你有哪些收穫呢?

長媽媽這個人物寫得栩栩如生。這是生活中真實的阿長,都是“從記憶中抄出來的”事實。儘管阿長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作者寫得卻十分親切自然,讀者從她身上看到了那種難能可貴的純樸和直率。《山海經》是作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他將對長媽媽的感激變成永久的懷念,以濃情的筆墨為長媽媽的在天之靈祝福。

從整體説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讀後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後,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於字裏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 篇八

下面是第一範文網小編整理的國中語文《阿長與山海經》説課稿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説課堂教學指導思想及課程標準教材:

阿長與《山海經》一文出自國中語文課本第三冊第二單元,體裁為敍事散文,根據素質教育要求:語文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得到聽説讀寫能力的良好訓練,,培養學生的各種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最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以及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有關精神: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本文的課堂教學指導思想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語文自學能力;在合作討論等活動中,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悦。

本文體裁是敍事散文,語言平實自然、樸素親切,其中所藴含的感情需要學生通過聽、讀、説去分析去品味。對文章的閲讀練習,《語文課程標準》就此提出如下要求: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容,感受課文的語言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大體瞭解課文的思路和中心意思。這篇課文主要通過寫長媽媽的幾件事,表達了對一個勞動婦女的深深的懷念之情。作者圍繞中心選材,有詳有略,通過對人物的刻畫,很好的突出了文章的中心,並且記敍時有一定的順序,這也是本文的重點;在寫人記事的過程中,本篇運用了許多帶有感情色彩的詞語和句子,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把握語句中藴涵的感情。

綜上所述,確定本文的教學目標有:1、找出文章圍繞阿長所寫的事情,哪些詳,哪些略。2、分析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重點]3、理解重要語句的深刻含義。4、作文片段練習:針對本文所學,進行作文訓練。

二、説教法

1、聽説讀寫結合法。這是針對本文內容和語言上的特點,課堂教學中主要通過聽説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以本文所學進行作文片段練習為手段,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2、提示法。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疑難問題,陷入迷茫時,教師在一旁給予必要的引導、點撥,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3、賞識成功教育。學生在討論合作,解決疑難問題過程中,適當的給予表揚鼓勵,讓其體會到合作與成功的喜悦,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説學法指導

1、圈注法。指導學生在對課文的分析中,用符號圈點出重點詞、句,以助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養成圈點批畫的良好習慣。

2、小組合作討論法。通過探究、討論,培養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本課課型:新授課課時安排:2課時 教具:多媒體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在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裏,魯迅除了寫自己的老師壽鏡吾先生之外,還寫到一個人,這個人是誰呢?對,是長媽媽。阿長,是魯迅兒時的保姆。在魯迅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是一個很有影響的人物。在長媽媽去世三十年後,作者仍寫此文來紀念她,可見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厚感情。那麼,長媽媽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請看課文:阿長與《山海經》 (這樣設計,與以前所學知識很好的聯繫在一起,讓知識成為一個整體。)(約需1分鐘)

(二)板題,解題:根據預習作業,學生七嘴八舌起來介紹魯迅,同時教師給以補充,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自主能力。(約需3分鐘)

(三)電腦出示目標:為了加深印象,學生默讀識記,約需2分鐘。

(四)整體感知:為了讓學生,瞭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結構,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

1、文章寫了長媽媽的哪些事情?各用一句話説出來。這些事表現了長媽媽是個怎樣的人?

2、文章寫長媽媽的事情哪些事是詳寫?哪些事是略寫?為什麼要這樣安排?題1,讓學生速讀課文,然後分小組討論解決問題,並將討論的要點批註在書上相應的位置,第一問比較簡單,學生自己就可解決,第二問教師給以適當的點撥提示,比較容易。題2,回答前兩問,較容易;第三問,學生理解較難,為解決這一難點,我引導提示學生從選擇材料突出中心方面來考慮,學生就比較好理解。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小結:作者圍繞中心選擇了5個事例,有詳有略,詳寫了長媽媽買《山海經》,很好的突出了中心,我們在寫作文時,也應注意詳略得當。通過小結,學生明白了怎樣圍繞中心來選材,為下面的作文練習打好基礎。這一環節中較好的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批註能力,同時及時對學生進行表揚鼓勵,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重點研讀:

為了更好的培養學生的精讀能力,刻畫人物的方法,仔細品味本文的語言。我讓學生抓住重點,精讀課文,因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引導學生閲讀的:1、全文中找出描寫長媽媽品格風貌的句子,並體會所用的刻畫人物的方法。2、點研讀長媽媽買《山海經》部分,進一步體會文章刻畫人物的方法,把握重點語句體會藴含的作者的感情。第一方面,讓學生速讀全文,用筆勾畫出你認為在刻畫人物方面最精彩的語句,並做簡單批註,學生獨立完成,然後讓學生七嘴八舌起來發言,暢所欲言,教師在一旁進行點撥提示。我着重從描寫法和對比映襯法方面指導,描寫法有對長媽媽進行的細節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心理描寫,這一點以前訓練過較為容易;對比映襯法,學生接觸不多,能説到這一點較難,因此我提出幾個問題:

①文中“叔祖”的疏懶與長媽媽的熱情形成了什麼?突出了長媽媽對“我”的怎樣的感情?②《山海經》的模樣和“寶書”形成了什麼?突出了“寶”的特殊意義――-視“長媽媽”給“我”買書的偉大神力為“寶”,視《山海經》的內容為“寶”,通過這一提示點撥,學生容易理解兩者的“對比”關係,對這種刻畫人物的方法有了瞭解,有完整的印象。這時教師小結:長媽媽這一形象主要通過描寫法和對比映襯法來刻畫的。

這樣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圈點批註能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終身受益。

解決1後,請學生找出給你印象最深的部分,有些學生可能會説長媽媽買《山海經》部分,我順勢導入第二方面,主要讓學生根據上面的方法,進行小組討論自學,質疑,教師巡迴指導,點撥。指導學生通過重點語句,把握作者所藴含的感情時,我在一旁加以提示,如①“當長媽媽給我買回了《山海經》之後,這又使我產生了新的敬意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卻能夠做成功。她確有偉大的神力。謀害隱鼠的怨恨,從此完全消滅了”。我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以及作者的感情變化角度來考慮,學生能較好理解。特別是文章最後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魂靈!”讓學生聯繫上文內容,加以體會。在理解這些語句藴含的感情的基礎上,讓學生有感情的大聲朗讀,細細品味,通過讀更好的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深深地懷念之情。這樣教師教給方法後,由學生自學,質疑,很好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六)口頭作文練習: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熟悉的人物,講述她的一二件事,看誰講的真實生動傳神。然後推舉出幾名學生口頭作文,學生和教師圍繞本節課的訓練重點加以評價。這樣對本課所學知識加深了理解,學會了應用,又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七)教師總結:1、教師對照板書總結:這篇文章按生活的本來面目,選了5個事例,有詳有略,真實而親切地再現了魯迅童年時與長媽媽相處的情景,通過苗寫法和對比映襯法,刻畫出了一個真實、生動、鮮活的普通勞動婦女--長媽媽的形象。她饒舌多事、不拘小節,有許多繁文縟節,但為人誠懇、熱情、樂於助人,有着淳樸、寬厚、善良、仁慈的美德文中表達了作者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其詞懇切,其情真切,十分感人。2、對學生本節課的學習表現進行總結,表揚鼓勵,發揚優點,克服缺點。3、對學習方法進行總結。讓學生自己站起來歸納總結,用已有的學習方法去指導今後的學習。

(八)佈置作業:把課堂上的口頭作文,寫在週記本上。

板書: 阿長與《山海經》 魯迅

事例 品格風貌 描寫方法 感情

1.喜歡切切察察 不拘小節 細節、語言、對長媽媽的

2.夏天的睡態 誠懇、熱情 動作、心理 深切懷念之情

3、懂得許多規矩 寬厚、善良 對比映襯法

4、講“長毛”故事 仁慈

5、買《山海經》

《阿長與山海經》教案 篇九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瞭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2.瞭解課文的記敍線索。

3.總體把握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中心,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瞭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瞭解課文圍繞中心選擇材料、安排材料,詳略得當的寫作特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3分鐘)

導入語:

同學們,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的一篇魯迅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嗎?裏面有位講美女蛇故事的長媽媽還有印象嗎,這個長媽媽在魯迅先生的文章裏多次提到,魯迅先生還專門為她寫了一篇文章。在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中,長媽媽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今天讓我們通過學習《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來全面地瞭解這個有趣的人物。

板書標題、作者,簡介作者和題目。

1、魯迅:

(1881-1936)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2、《山海經》

《山海經》是我國第一部描述山川、物產、風俗、民情的大型地理著作,又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神話傳説的大彙編。全書共十八篇,分為《山經》和《海經》兩個部分。它以描述各地山川為綱,記述了許多當地的神話傳説。如《精衞填海》、《夸父逐日》、《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黃帝擒蚩尤》等神話傳説。

3、介紹背景資料

阿長(?~1899),魯迅稱她為長媽媽,浙江紹興東浦大門樓人。她是魯迅兒時的保姆。

長媽媽的夫家姓餘,有一個過繼的兒子叫五九,是做裁縫的,她有一個女兒,後來招進了一個女婿。

魯迅對長媽媽懷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幾篇文章回憶到與長媽媽有關的往事,其中《阿長與〈山海經〉》是專門回憶和紀念她的。

二、學生自己查字典,掌握下列詞語。

駭擄悚煌急瘡疤詰問渴慕霹靂煩瑣懼憚

三、仔細研讀課文第1-5自然段,並思考長媽媽的名字,長媽媽長什麼樣子,長媽媽有什麼特點?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

明確:從這幾個自然段的描寫中,可以瞭解到長媽媽“生得黃胖而矮”;喜歡“切切察察”;對“我”管得很嚴,喜歡到母親那兒告“我”的狀;夏天睡覺喜歡在牀中間擺“大”字,擠得“我”無法翻身。這些描寫真切生動,作者採用戲謙謔的口吻來描寫,又顯得很風趣,刻畫出長媽媽饒舌多事而又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徵。

四、仔細研讀課文第18自然段到28段,並思考,這裏寫了一件什麼事?

分析買山海經這件事,並從中體會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

買《山海經》的起因是什麼?

“我”渴慕着繪圖的《山海經》了。

“這渴慕是從一個遠房的叔祖惹起來的。”

當阿長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時,“我”是怎樣想的?這種想法表現了“我”的什麼心理?

“我”認為和她説了沒什麼用處,但既然來問,又不好不説。可是説者無心,聽者有意。

説明“我”對從她裏得到《山海經》沒抱希望,只是説説而已。

當阿長説:“哥兒,有畫的‘三哼經’,我給你買來了”,“我”有什麼反映?表現出怎樣的心情?

“我似乎遇着一個霹靂,全體都震悚起來;趕緊去接過來,打開紙包。”

説明“我”聽到以後很震驚,很感動,別人做不到的事,這樣一個不識字的普通人居然做到了,“我”由此對她“發生新的敬意了”.

“我”為什麼因此説“她確有偉大的神力”?

“我”對她根本沒抱希望,她卻給“我”弄來了最想要而又最難弄的《山海經》,這在孩童的眼裏,似乎“有偉大的神力”.

“這四本書,乃是我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為什麼這麼説?

這四本書雖然很粗拙,但卻是由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給我買來的,當時給了“我”很大的震動,讓“我”產生過感激和“新的敬意”;而且也確是當時“我”渴慕已久的。

綜前所述,作者詳寫買《山海經》的事件,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同學們,你們能説説作者為什麼要詳寫這件事嗎?

這件事更能表達作者對長媽媽的敬佩和感激,也能表現長媽媽對一個孩子真誠熱情的幫助和關愛。

五、總結。

這節課我們瞭解了課文的前半部分和後半部分,並對長媽媽其人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通過作者對長媽媽的描寫以及通過詳細地敍述長媽媽為作者買《山海經》這件事來了解作者對長媽媽的態度和感情,下節課,我們將貫穿全篇課文來了解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以及長媽媽的生動的人物形象。

七、作業。

課後練習四,選擇一個你熟悉的人物,寫一兩件事,儘可能寫得真實、生動、傳神。通過細節表現人物特點,標題自擬,字數在400字左右。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對文章作進一步理解。

2、複述課文,分析長媽媽的性格。

3、理解作者對長媽媽的懷念,學習長媽媽真誠、善良淳樸、關心孩子的性格。

教學重點:重點了解阿長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文章的特色和敍事手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導入新課(3分鐘)

教師:長媽媽給人的初步印象是什麼?(指名回答)

長媽媽喜歡饒舌多事、不拘小節。那麼,長媽媽還具有哪些性格特徵呢?

二、學習新課。

(-)請學生分角色朗讀6-17自然段。其他學生思考:

1、長媽媽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煩的規矩?從對這些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什麼樣的性格特點?

元旦除夕吃福橘,説是吃了它,一年到頭,順順溜溜……

2、文中描寫了長媽媽塞給“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樣描寫的?她的這一舉動寄託了她怎樣的願望?

明確:文中寫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將我按住”“惶急地看着我”?quot;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搖着我的肩“。焦急的神態躍然紙上。而當”我“説:”阿媽,,恭喜……“之後,”她於是十分歡喜似的,笑將起來,同時將一點冰冷的東西,塞在我的嘴裏。“

欣喜之態溢於言表。作者雖然認為這是”元旦闢頭的磨難“,但正是這”磨難“中,寄託着長媽媽怎樣善良真誠的願望啊!她希望自己和孩子”一年到頭,順順流流“,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為並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裏“。

説人死了必須説”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裏,不應該走進去;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是吃下去;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是萬不可鑽過去的……。

從對這些煩瑣的規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長媽媽是關心愛我”的,不然她也不會這樣“切切察察”、不厭其煩地告誡“我”。

3.作者還用詼諧的筆墨敍述長媽媽講“長毛”的故事,令人捧腹的同時,又使人看到了長媽媽的無知、淳樸。這在一個孩子的眼中,她有“偉大的神力”,從此對於她就有了“特別的敬意”。然而,最讓“我”對她產生敬意的是什麼呢?

買山海經這件事

1、這裏,作者詳細敍述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經過。提問:文中哪些地方抒寫

了作者這種懷念之情?有感情地朗讀出來。

2、學生髮表意見後,教師明確:最後兩個自然段,直接抒發了對長媽媽的深切懷念之情。文章最後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的懷裏永安她的魂靈!”這正是作者深沉懷念的真實寫照。

3、請你説説:長媽媽是個什麼樣的人?(指名回答)

三、總結全文。

1.本文的記敍線索是什麼?

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變化為線索的。

2.看看文章圍繞阿長寫了哪些事,略寫哪些,重點詳細寫哪些。有什麼好處

文章先介紹了人們對長媽媽的稱呼,稱呼的由來和她外形的特點,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習慣。如寫她喜歡“切切察察”、喜歡“告狀”、睡覺愛擺“大”字等;接着寫她懂得的許多“我聽不耐煩”的規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説“老掉了”等;“長毛”的往事最後寫了長媽媽為“我”買《山海經》的事,而且敍述得很詳細,是課文記敍的重點。

略寫的那些內容能使人對長媽媽有個初步瞭解,她的外形特徵,真實地反映長媽媽的一些毛病,但這些並不能削弱對阿長媽媽的敬意,而詳寫買《山海經》一事,卻令人對長媽媽刮目相看,在作者看來“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情,她卻能夠做成功”

3、作者先寫討厭、憎惡,但結尾又寫“仁厚黑暗的地母啊,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靈魂”抒發出一種深沉的懷念之情。你是怎樣理解作者的感情的?在作者眼裏阿長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是本課難點)

“先抑----後揚”的手法,在對比互襯中刻畫人物形象。(難點突破了)

阿長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可讓學生根據幾件事討論歸納,不要求全面,説到一點就表揚。

阿長是個饒舌、多事、有許多繁文縟節,愚昧無知、略帶粗野,但又爽朗、熱情、樂於幫助別人,她有着淳樸、寬厚、仁慈的美德,

從整體説來,本文詼諧而富有情趣,但又不失深沉莊重。“切切察察”的神態,睡相的描寫,吃福橘時的緊張心情,“長毛”的故事等,讀後令人捧腹開懷,忍俊不禁。可是,當長媽媽為“我”買回《山海經》後,作者的感情變得深沉莊重,深切懷念之情流露於字裏行間,這種色彩的變化,使得作者對長媽媽的感情表達得更加真實感人。

補充:(為什麼文題是“阿長與《山海經》”,而文中卻寫了幾件似和《山海經》無直接聯繫的事?記敍文的中心是作者通過記敍人和事體現出來的對生活的一定看法。中心思想貫穿着文章始終,是文章的靈魂。作者是根據中心思想來選擇材料和安排材料的。

記敍文的詳略安排,是根據中心來確定的。對錶現中心意思有較大作用的,為了突出重點,就要詳細描述;與中心意思有些關係的次要材料就要寫得簡略些,詳略配合得當,才能更好地突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更好地表達中心意思。略寫往往是記敍文中的烘托部分,沒有略寫,文章內容就會呆板,頭緒就會不清,情節就會不連貫。如果説詳寫是紅花,略寫就是不可少的綠葉。如文中略寫的“我”不大佩服阿長的三件事就起到了豐富文章內容,更全面完整地刻畫阿長這個人物形象,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的作用。)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題三。

2、選擇一個你熟悉的人物,寫一兩件事,儘可能寫得真實、生動、傳神。

板書

阿長與《山海經》魯迅

內容(幾件事)人物性格特徵

a、愛説閒話(表現阿長)→饒舌、多事

b、“大”字睡相令人討厭、憎惡

c、我所不耐煩的規矩有許多繁文縟節

d、“長毛”的故事愚昧、無知、淳樸

e、買《山海經》(詳寫)→熱情、樂於幫助別人

總之(歸納):長媽媽是--勞動婦女

刻畫人物:“先抑--後揚”,對比、互襯

(1)寫的幾件事(2)文章的線索,作者的感情變化

a、愛説閒話→不大佩服、

b、“大”字睡相→討厭、不耐煩-

c、我所不耐煩的規矩→非常麻煩

d、“長毛”的故事→空前的敬意(善良的諷刺)

e、買《山海經》→產生新的敬意(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