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多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9W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多篇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篇1

在懷集丘紅慧名師工作室跟崗學習的這段時間裏,我非常榮幸有機會聽了廣東省國小特級教師、肇慶市端州區教研室教研員楊曉紅老師關於“閲讀教學”的精彩講座。我受益匪淺!楊老師不僅以生動的語言、大量的實例和多年的教研經驗向我們詮釋了各個時間階段語文閲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閲讀教學的方向,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一位名師的敬業、樂業、創新、奉獻的情懷。

楊老師在講座中明確了閲讀教學的三個層次以及課標中閲讀教學的要求,使我們每個教學段的教師都能夠清晰地瞭解到我們的語文課堂該教什麼,該達到怎樣的教學目的。楊老師列舉了大量的比賽課例,具體分析了課改背景下的閲讀教學趨勢,使我對語文閲讀教學所走過的路程有清晰的瞭解,更明白到國小語文閲讀教學任務的艱鉅。

在聽了報告後,我深受啟發,就談談我的學習體會。

一、閲讀教學中應該從教學生學會知識轉向教會學習。

我對這個觀點的理解是:閲讀教學中要滲透學法指導。學法指導要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材為情感載體的原則。一方面教師要因勢利導,另一方面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課本讓學生讀,思路讓學生講,規律讓學生找,學法讓學生悟,使閲讀方法真正成為學生可貴的精神財富。但是,學法指導時僅教給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還不夠,還應注意以下三點:第一、學法最好是引導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生硬傳授的。第二、要重視學習品格的培養,即培養學生的自主精神、創造精神,努力上進精神,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保證。第三、學法指導要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這是學法指導取得成效的必要條件。

二、閲讀教學要以語言學習為中心。

“語文”就是指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語文教學就是語言運用的教學。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要求語文教學要着眼於培養學生語文運用能力的實用功能。語言學習得好,運用語言的能力就強。可是目前在國小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由於認識的偏差,出現了人文性過度,工具性不足的傾向。表現為:重感悟,輕訓練;重內容,輕語言;重閲讀,輕作文等。國小語言訓練要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有目的有順序地進行語言學習,幫助學生積累詞彙,正確、熟練地運用語言。

三、語文教師是閲讀教學的關鍵,語文課要表現語文老師的高度與深度。

楊老師聯繫自己的實際,談了語文教師該如何提高的文化底藴,提高素質修養。最令我難忘的是她自己不僅僅深入課堂聽了兩千多節課例,還經常實踐研究,上課、研討、讀書、提高。令我深感欽佩。我心中的語文教師應該是擁有一股自由的情感,一片思想的天空,進行專業的探索,不斷提升專業水平,具有大家風範,沒有匠氣,沒有俗氣,只有一股真正的人文氣質的形象。要達到這個高度,我們首先要做到:永葆激情,忠誠教育。語文教師要有“天高雲淡,笑看雲捲雲舒,潮起潮落,立於潮頭寫春秋”的胸懷與氣度。不會因為壞境的改變,經濟的衝擊,地位的升降而改變,永遠保持一顆敬崗愛業的熱情的心。然後還要做到:張揚個性,業精於勤。張揚個性,鋭意改革,創意教學,形成風格。潛心靜慮,默默努力,靜靜成長。最後還要做到:博覽羣書,內省致遠。教師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博覽羣書,內省言行,將我們的言行內化為學術的性格,在反思中成長。

聽了這個講座,我想到的是:要是我們能夠多一些這樣的機會聆聽專家的指點,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會更有信心;我們的語文教師要是都能在實踐中總結,反思,提高,那麼,我們的國小語文教學將會走上一個更高的台階。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篇2

3月25日到28日,有幸到賀州參加了廣西國小語文低年級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活動。三天聽了15節課,賽課內容限於低年級的語文課,執教老師都是來自廣西各地市選撥出來的優秀選手。這次賽課共有8節課獲一等獎,7節課二等獎。下面談談我們學習之後的收穫:

一、每位選手的教學設計精巧,課堂中能緊扣低年級的教學目標,創設不同情境滲透識字和寫字的教學任務,以自己的紮實基本功和教學風格營造一個富有感染力的識字寫字課堂,把原本枯燥的識字教學變得鮮活靈動,充滿童趣,讓觀摩的老師享受了一次精神盛宴。如第一節桂林龍隱國小麥茜老師的《歡樂潑水節》,將識字與學文融合,滲透了多種識字方法,巧妙設計拓展訓練,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柳州的《鳥島》一課,運用編口訣、形聲字相比較看圖理解等形式識記漢字,尤其是“密密麻麻”一詞的理解:藉助圖片理解到表示多的詞語有密密麻麻、到處、一羣羣,明白不同的詞語可以表達同一個意思。藉機運用密密麻麻造句,進行説話訓練,最後看視頻感受鳥島的熱鬧景象。這樣把識字、學詞和理解課文、積累語言有機結合起來,體現課堂的高效。還有貴港的選手是根據單元特點進行整合,整體識字,這是主題式閲讀教學的一種課型。老師讓學生利用原有生活經驗、形聲字的特點,注重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反覆和生字見面,以達到大量識字的效果。

二、專家評課中提到低年級閲讀教學就是識好字、寫好字、讀好文、理解少量重點詞句、積累運用語言。識字: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寫字:體現識寫分家。注意寫字姿勢的訓練;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亂加減字,讀出韻律;理解詞句:採用多種方式選擇適合年齡特點的方法理解詞句,如結合生活體驗、聯繫生活實際等;積累:巧妙滲透説話訓練,在口語表達中學會運用剛學的詞語或句式。

專家提出五點建議:

1、教師做到心中有學生,遵循學生的記憶特點、年齡特點,把我10-15分鐘的黃金記憶時間進行教學;

2、老師書寫示範時考慮全體學生是否看得見;

3、課件製作要適當,為課堂服務;

4、教學中面向全體,關注所有學生的學習狀態;

5、注意傾聽,抓住課堂生成的亮點,因“學”就導。

同時專家也提出:

1、低年級閲讀教學要把握年級學段目標、關注教學目標的落實;

2、關注學習過程——識字寫字要保證時間,閲讀體驗也要給足充分時間,交流合作不能流於形式,好好落實聽説讀寫的能力培養。

3、關注課堂的時效性。

總之,精雕細琢的課是一種美,樸實自然的教學風格同樣耐人尋味!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篇3

國小中年級是義務教育進入第二個學段的起始年級,學生已從幼童時代進入了孩童期,他們的獨立意識開始萌發。接受新信息的能力也在增強。對一些問題升始有了自己獨立的理解,甚至對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在文化知識方面,他們有了第一學段學習的積累。語文教學如何抓住這一年齡段的孩子特點進行課堂教學,使他們成為有一定閲讀能力的、能與人大方交流的、會正確表達思想感情的、具有一定閲讀能力的學生,就必須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開闢一條新的教學途徑。傳統的國小語文教學強調知識灌輸,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導致學生機械接受、死記硬背。教師主導着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缺乏自主性,嚴重妨礙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一、課前預習,課前蒐集

我們的語文教學內容必須立足於開放,即意味着書本世界向生活世界、整個社會的迴歸,才能適應當今飛速的信息時代。新課標也給提出了要注意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建議語文教學“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化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教師引導學生課前蒐集信息,讓學生在探索中主動學習,能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也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全過程的有效手段。蒐集的信息,一方面是與課文主題相似的文章,另一方面是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背景材料及其它資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調動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去與課題或文本碰撞,從而引發學生對文本的猜想,形成閲讀期待。

? 初讀課文,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第一步:先放手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1-2遍,要求學生邊讀邊畫出生字詞,教師出示課文難讀的,易錯的詞語全班指導,掃清讀書的障礙。

第二步:交流朗讀課文情況。一般以指名讀書為主,檢查中下等學生讀書為主要目標,隨時糾正學生讀錯的字,注意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第三步:指導學生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自己先想一想,再與同桌商量商量,用一至兩句話來描述主要寫了什麼人、什麼事,然後寫在課本上,最後交流。

第四步:再次讓學生瀏覽課文,對全文進行質疑,確定課堂學習的目標。

三、精讀課文,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來體驗

圍繞話題,選擇重點,以多種形式的讀為基礎,引導學生髮現段、詞句之間的內在聯繫,一步步引導學生熟讀課文,把課文語言初步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這一步是閲讀教學的重頭戲。在此環節中,教師要緊扣文本的主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段,反覆研讀,調動學生的認知、想像和情感,含英咀華,細細揣摩、體味,不斷深化對文本主題的認識。同時依據課標對不同學段擬訂的教學目標,結合文本的特色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確立文本閲讀訓練項目,同步憑藉語言文字對學生進行聽、説、讀、寫基本功的訓練,使學生習得一些閲讀方法,提升學生的閲讀能力,形成閲讀積累。

要根據文本的特色來確立文本主題。文本主題確立後,教學中要圍繞這條主線引導學生整合文本信息,抓語言文字訓練,優化教學環節,有層次地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作者、文本對話,形成情感碰撞,使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落到實處。在精讀感悟中要以讀書作為教學的主要手段,在讀書中感悟,在感悟中培養讀書能力。以讀為本,自主閲讀,以讀代講。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運用多種閲讀方式,如默讀、個別讀、齊讀、競賽讀、快速讀、分角色讀、聽錄音讀、教師範讀、自由練讀等等,並且注意培養閲讀技巧,使學生在讀中生疑,讀中釋疑,讀中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四、回顧全文,形成積累,啟發感悟

在學生熟讀全文的基礎上,摘記優美詞語、背誦精彩段落。閲讀教學要以讀書訓練為重點,教給讀書方法,注重讀書質量,紮紮實實地落實閲讀教學。引導學生平心靜氣地讀、整體聯繫地讀,步步深入地讀;因此,要做到活記樂背,主動積累,熟讀成誦,水到渠成,堅決扭轉和反對唱讀課文的現象。

五、課堂總結,激勵實踐

傳統的教學模式在“課堂總結”這部分總是教師歸納課文中心思想、寫作方法,給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等。而我認為在這部分教師提出一些問題:比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麼?接着,讓學生暢所欲言去談體會。當然,教師也可適當啟發學生,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識進行歸納、整理,使之系統化。

總之,經過有機的閲讀訓練,國小生的閲讀能力會得到有效提高,也為學生進入國小高年級閲讀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篇4

20xx年5月31日全縣國小語文教師很榮幸的獲得了一次寶貴的提升專業素質和業務素質的機會,參加縣培訓中心組織的培訓學習。對我來講這是一次來之不易的機會,通過培訓學習可以充實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昇華自我。此次培訓使我感悟多多,這一天主要聽了王琴玉專家的一節理論指導課及課堂實踐課,親身體驗了一些活動,使得我更深刻、更透徹的領會了她所講的內容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

一、重新對孩子有了新的認識

通過學習使我的思想有了一個新的轉變,作為一位國小語文教師及班主任,除了具有淵博的知識,良好的思維品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現在的孩子有一個正確的科學的認識。就如王老師所講一樣“現在的孩子就是具有兒童精神的大人”,所以我們不再把知識的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任務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費在檢查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上,而是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成員,在問題面前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尋找答案,在探究的道路上教師成為學生的夥伴和知心朋友。

二、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我通過此次學習之後,明確了國小語文課最終的落腳點是不僅僅在知識上,還要能解決將來在工作、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最終讓孩子通過學習來達到的目的:“學以致用”。以此為最終目標,教師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好習慣:

(1)養成善於關注的習慣。

(2)養成以培養學生興趣的習慣。

(3)養成課前預習、課堂記筆記、課後整理的促進學生知識積累的習慣。

(4)養成每天自覺聽、讀、寫的習慣。

下午聽了王師們精心準備的課,讓我明確了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同時還是一個師生情感共融、共同成長、共同探求新知的完整的生活過程。因此,教師教學行為將發生巨大的轉變,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選擇,要超越書本,發表獨立見解,教師要大膽創新,使教學成為充滿創意和激情的過程,要解放學生,為學生創設自由思想和自由選擇的空間,學會容忍學生的錯誤,鼓勵學生質疑,學會以孩子的眼光看孩子。還要注意向學生學習,師生共同成長。放眼看周圍世界,要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在教學總體目標上注意興趣,體驗成功和培養自信;在課程實施上注重創造學習環境和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模式與方法上注重參與實踐和創新發展;在語言教學的目標上,注重培養語感和交際能力;在教學評價上,注重運用激勵機制和多元評價。教師應具備的聽、説、讀、寫的教學技能,給教師指明的努力的方向,明確了作為一名合格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三、對課堂教學設計有了新的認識

聽了王老師的指導課後,我才知道遊戲設計環節中要設計出高層次的活動,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能通過遊戲,學到實質的東西。語言學習只有在有意義和有目的的活動中才會發生。通過教師的精心講解,讓我瞭解瞭如何較好的進行的聽、説、讀、寫的教學,從教學法解放學生沉重的壓力,使他們感到學習的快樂,事實上每一項能力的教學都可以教得非常有趣。王老師的做法讓我很受啟發。很多時候我們的學生不願開口交流是因為沒有安全的語言環境。教師經常當眾打斷學生的發言,讓學生覺得很尷尬,長此以往,學生就不願當眾交流了。因而,要提高學生的説能力,首先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安全的語言環境。在安全的語言環境,教師注重交流的內容而不是正確性。利用自我糾錯能力,學生在不斷的交流中就能提高聽説能力了。只有在不斷的練習中,學生的口語能力才會不斷的提高。

總之,通過培訓,使我明白了,我要用教材教學生,而不是教教材,可以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圍繞課標可刪可增,另外要鍛鍊學生的實踐能力,也就是聽、説、讀、寫的能力,也就是説在課堂中,有些部分不但要練,還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勇於張口,使課堂氣氛活躍而有秩序,讓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真正喜歡上物理課堂。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把學到的知識,多用在實際教學中去,力爭使自己和學生共同進步,為教學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篇5

學習了“國小語文知識的教學策略”報告後,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對語文低年級的教學又有了新的認識,讓我在迷茫中找到了方向。通過學習,我知道,新課程不僅僅是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對教師的生存和發展提出了更高層次的新的要求。我不由得內心生成了一種緊迫感,必須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鑽研。李老師對語文低年級知識的教學做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與講解,下面我針對閲讀教學這一方面結合自己的教學談談我的體會。

一、閲讀興趣的激發

“閲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國小低年級閲讀教學應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讀促學,以讀促思。要使這些識字少,好奇心強的孩子愛閲讀,會閲讀,進而形成閲讀能力,首先要激發他們的閲讀興趣。

閲讀教學中,我採用了猜謎、看圖、講故事、設懸念等多種方式,激發他們閲讀的願望。如教《畫》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大家喜歡猜謎嗎?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大家猜一猜。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我話音剛落,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把小手舉了起來,搶着説謎底。之後我又順勢利導問:“你是從哪裏看出是寫畫的?”隨即引導讀文,在反覆閲讀中理解了詩句。又如在《小松鼠找花生》一課,也是採用猜謎的形式導入,孩子們的興趣一下自被調動起來了,為上好一堂課打下了基礎。

除導入外,其他環節也要注意調動孩子們閲讀的興趣,因為低年級的學生好奇、好動,缺乏耐力和持久力,很難堅持較長時間的閲讀活動。我根據他們愛看圖的特點,引導他們會看圖説話,看圖複述,這樣不但培養了他們説話的能力,也提高了他們閲讀的效率。如《小小竹排畫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爺爺和小樹》等課文,讓學生看圖並稍加啟發,學生就能把課文的內容説出來,課文內容通過圖畫深印在學生的腦海裏,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再閲讀,整個課堂生動活潑,學生感到輕鬆。隨文識字也是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之一。還有采用形式多樣,豐富多采的閲讀活動,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到閲讀的樂趣,從而樂讀。如分角色朗讀、小組競賽、表演、男女輪讀等,都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還注意了勞逸結合,如演一演、唱一唱、玩一玩、畫一畫、動一動等。《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一課在學生反覆讀文後,學生的興致減弱了,我突然想起兒時學到的這首歌,便問他們聽過嗎?孩子們睜大了眼睛好奇的説沒聽過,並示意想聽一聽,我便輕輕的唱了起來,孩子們一聽興致高起來,讓我再唱一遍,於是我就把這首歌教給了他們。這樣學生們不僅記住了課文內容,而且激發了他們的興趣。

此外,我還注重了實施鼓勵性語言評價孩子,因為低年級學生好表現愛表揚,發展波動大,鼓勵性的語言可以使他們走進一個閲讀樂園。

二、低年級學生是學讀的開始

對兒童來講初讀很難,讀好一篇文章更是不容易,所以另一方面我加強了讀書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我由讀準一個音節開始,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一段話到一篇短文,做到嚴格要求,精心指導。

1、教會學生正音,就是讀準字音,用普通話去讀課文。在學習生字時,字音讀得很準確,但一讀課文時,平翹舌音、多音字及變調字、輕聲、兒化音等就讀不準了,因此,每學一個字,我都把它放在特定的語句中進行訓練。如學“一”字時,便出示了“想一想”、“算一算”、“一隻鳥”、“一個蘋果”等詞語,讓學生感知“一”是變調字,不同的語言環境用不同的音。

2、教會學生停頓。低年級的孩子往往不知什麼是停頓,為什麼要停頓,而往往是一個字一個字地讀,讀熟了以後又快如流水,一口氣讀完。根據兒童特點,我教給他們“逗號”停一停,“句號”換口氣的方法,長句子如何斷句。如《小熊住山洞》一課中,有一長句,“我們去砍些樹,造一間木頭房子住”。孩子們讀起來很困難,於是我採用看圖理解句意,再讀詞語,最後讀句子。

3、教會學生讀出文章的感情色彩。我認為讀文時,流利和有感情應同步進行。

首先要掃清詞語障礙,不理解詞語無法讀通,讀出感情。理解詞語時,我一般採用直觀形式,把字詞同相應的事物建立聯繫。如《我多想去看看》一文中,學生對“壯觀”一詞不理解,我藉助錄像讓他們通過觀看畫面感受升旗儀式的壯觀,這比教師講解的效果好的多。

其次,讓學生與書中的角色產生共鳴,自己去體會。我主要採取下面的形式:配樂朗讀、師範讀、指名讀、小聲讀、默讀、分組讀、同桌讀、分角色讀、引讀、齊讀、賽讀、表演讀、講故事等,在實踐中,我體會到範讀、分角色讀、賽讀、表演讀效果較好,比較適合一年級孩子的特點。如《四季》一課中雪人一段,我讓孩子們表演讀,邊挺着肚子邊讀文,很快就把雪人頑皮勁兒體會、表達出來了。《自己去吧》、《一次比一次有進步》等課,讓孩子們分別扮演文中的角色,各自用不同的語氣讀,學生讀得繪聲繪色,在情緒高漲中組成了課文內容,體會到了感情也學會了朗讀。

4、教會學生在閲讀中合理想象的方法。如讀到《小松鼠找花生一課結尾時,我問“是誰把花生摘走了呢?”有的學生説:“是鼴鼠把花生摘走了。”有的説:“花生還沒結出來呢!”還有的説:“花生結在土裏,看不見。”……最後老師再總結。再如《小熊住山洞》一課,結尾動物們給小熊一家送花來了,表示他們對小熊一家的讚揚與感謝。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森林中的一種動物,森林受到保護,對我們有什麼好處?將自己對小熊一家的讚揚與感謝説出來。這樣,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又學會了在閲讀中合理想象的方法。

國小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範文篇6

我有幸參加了我縣組織的“國小語文教師培訓”。通過本次的學習,不僅使我對國小語文教學的理念,有了更新的認識,也為我在以後的教育之路上,立起了一盞指明燈。下面就本次的培訓收穫略談一二。

培訓中老師再一次強調了《新課標》的重性,説起新課標,可以説人人皆知,可具體實施的人又有幾個?通過培訓我想我們每個老師都應重視起來,重新認識《新課標》的重要性,認真領會《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的傾向,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展學習和應用的領地,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生受用的語文能力。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

聆聽名師的課堂,使我受益匪淺。丁穎老師的《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親切,自然。老師從“花”切如課文,緊緊抓住“花”這一切入點,圍繞學習寫花的幾個重點句段,進而層層遞進,自然深入地挖掘出花後面的民族精神,主線清晰,層層深入,看出丁老師課前對教材的鑽研把握,明確了對這篇課文要“教到什麼程度”的問題。而且對於“怎麼教”的細節處理,也是預設的精妙無痕,讓人覺得那是課堂隨機生成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丁老師重視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讓孩子學會讀書,她説:“會讀書的孩子讀着讀着會想到畫面,自由讀想畫面,你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象?”讓語言文字有生命力,語言變化成形象才具生命力,而畫面的記憶比文字符號的記憶強多了。

聽了丁老師的課,回想自己的課堂,自課改以來,只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小組合作能力的培養。課堂的連貫性卻忽視了,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的能力好像喪失了,覺得什麼問題都應該是學生小組合作討論出來的。以至於每節課下了,我都有支離破碎的感覺,總覺得缺少了什麼,感覺沒有給學生一個完整的課堂。通過聽丁老師的課,我想如果我能將丁老師的優點融入我的課堂,我的課堂是不是就會比以前更精彩呢?可是如何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