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中班教學反思(精選55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34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5篇《中班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中班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中班教學反思(精選55篇)

篇一:中班教學反思

這是一個對“對稱”含義理解的活動,而“對稱”的物體、圖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告訴幼兒“對稱”的條件,幼兒能容易找到,但是這種方法回到了原來的“灌輸、傳授”式,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於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現,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如今有了首席備課人,但設計的活動思路不屬於自己,要使這活動儘量減少紕漏,那就精心的構思活動方案,琢磨活動過程,把握每個活動中每個環節,活動後進行反思。因此活動前我仔細琢磨了原活動方案,總覺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應手去實施,因此對活動進行了修改調整,讓幼兒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的幾個環節中,引導他們發現了“對稱”所需的條件,每個環節清晰、明瞭,重點突出。

活動目標的反思:活動的目標實而在,不空不廣也不難,並已在過程中很好的體現,特別是“發現物體的對稱性”我覺得非常好,都是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而得到的正確答案。是一種主動學習的反映。

活動過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節。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快樂的“猜一猜”後,自己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因為我對幼兒的猜測答案都沒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們就特好奇,給下面的“尋找”增加了更大的興趣。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都積極主動的尋找着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同,最終自然的發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同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麼不一樣”,因此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同,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們“看看小鳥吧朝哪邊”,幼兒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這環節讓我滿意的是話比較簡潔不多,靈活的面對幼兒的“猜測”。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找一找”是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後的初次應用。我就請班上學習、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兒回答,結果是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錯誤,()因此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並極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

“做一做”是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前二個環節都是以説為主,而做一做即是讓他們鞏固“對稱”的理解,又是能讓他們好動的身體能得到輕鬆片刻。雖是動的一刻,但師幼配合非常默契。

“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有看、想、找、塗色、畫的過程,是前面學習的綜合反映。在此中我覺得不足的是:在幼兒操作前沒有再次或是小結一下對稱條件,也沒有示範,因此很多幼兒出現了對稱的顏色沒有用上,他們只是塗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許幼兒塗色時會主意到色彩的變化與對稱。

這就是我對“有趣圖案”整個活動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幼兒大班教學反思託班教學反思學前班教學反思

篇二:中班教學反思

班裏的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個體差異導致了他們有着不同的發展,有的能説能唱又能跳,有的只有頑皮的勁不喜歡學習,而有的從不做聲,在這個小家庭裏,我們老師就是家長,就是媽 媽,該如何引導如何教育呢?尤其是一些比較內向,不做聲的孩子,更應該是我們關注的對象,並不是他們不會,而是不善表現而已。

做早操時,由於要全面觀察孩子們,老師所用的小啞鈴一直是由站在排頭的小米負責幫忙帶過來的,小米呢比較聰明伶俐,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任務,我們也喜歡安排給她,因為她可以完成的又快又好,是老師的好幫手。有一次,小米因為感冒請假沒來幼兒園,在做早操的時候,又到的啞鈴操的時間了,我依舊站在原地等待孩子們那好啞鈴就位做操,不一會兒,段春夷小朋居然給我送來了小啞鈴,這時我萬萬沒想到的,因為她平時一直是默默無聞,不管是上課時還是在遊戲時,很少聽到她的聲音,今天居然是她先發現小米沒來,而且給我送來了小啞鈴,這讓我又驚訝又歡喜,然而,這又讓我深思,對於像她一類的孩子,乖巧、聽話、不頑皮,平時很少會注意到他們,可以説有一些忽視。其實她們也很想表現自己,可能由於膽小,不自信,丟失了許多表現自己的機會,那麼我們教師又應該如何對待呢?我想,還是應該多提供孩子們鍛鍊的機會,在不斷的嘗試中,能找到真我,做個自信開朗的小寶寶。

篇三:中班教學反思

是一節中班語言活動,我把其目標定位為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同伴之間的誇獎帶來地快樂情感體驗。拿到這節課後,我反覆整理、理清上課的思路,前後反覆修改了3次教案,從教態方面出發,無疑我的教態是端正的,我也儘可能地想把這節課以最好的面貌展現給我的孩子們。上好課後,我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認真自我反思,與同事們、師傅的交談中,我發現,確實我作為一名新教師以我目前的教學水平上來看,真是以為地道的“新手”,為何這麼説,其原因很多:

首先是因為我剛跨入工作崗位,在這個工作崗位上我立足不久,我是一名新手;其二,我對於自己現有的教學水平、班級管理來看無疑也是給新手。所以,我要學得東西餓、很多,在不斷地反思與改進中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作為一名新教師就應該多學、多讀、多聽、多反思,這樣才會不段地提升自己。儘管這節亮相課上得並不盡人如意,但之所以有了這樣的失敗與挫折才會讓我在挫折中成長與進步,所以對於這點我還是很欣慰的。這節語言課,對於自己肯定地地方在於:我的教態比較自然,不至於我和幼兒們地距離會很遠,我不斷拉近我與幼兒的距離,使他們覺得我不是老師更像是一位大朋友;我的故事講得還算生動,但是由於情節的關係,我沒有很好的把握好課中的各個環節。

對於自己應該好好地反思在於:我對課地設計方面,可能作為教師,我急於想讓幼兒明白這故事其中的道理,囉嗦地就、重複講了一大堆,顯得課堂氣氛頗為緊張;

再次,對於幼兒的回答,我採取了積極鼓勵幼兒的方式,這一點我認為也是不錯地一點,但是當我面對着我提地問題幼兒無法解答時,

我沒有作出很好地迴應,我應該在幼兒無法猜測地時候,婉轉巧妙地回答:“那接下去老師來猜一猜,你們看看我猜對了沒有!”這不僅是一個巧妙地迴應也能更好的為我接下去的環節做一個好地鋪墊作用,可是我並沒有做好。然後,在於邊看圖片邊講故事的環節,我生動地講述故事,並伴有動作讓幼兒加以理解,這應該也是好的地方;到後來,我比較注重讓幼兒學説小動物們之間的對話,老師重複的遍數太對,讓幼兒感覺煩躁,而忽略了我當初的設想與目標,是在學説對話的過程中感受這種誇獎給夥伴帶來的快樂情感體驗。

或許是急於求成,總是做不好的,這點我深知自己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活動的最後環節,我最初設計的是讓幼兒先去找個好朋友,然後大家誇誇自己的好朋友,而後是請幾名幼兒到上面來説説朋友最棒的地方在哪裏。結果我直接過度到了請幾名幼兒到上面來講,這樣使得其餘幼兒沒有了參與度,坐着乾巴巴地等下去,感覺有些冷場,我覺得作為教師就應該讓幼兒全員參與,激發幼兒的興趣與情感,這點,我深知做得很不好。

對於這節最初的亮相課,存在很多的不足,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所以,課後我立即進行了課後反思,感觸很多收穫很多。為何這麼説:原因有二。

其一:在課中我看到了自己地不足、課後聽取了同事們對自己的評價以及師傅耐心地指點與教導;

其二:收穫在於,我深知自己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我就有了下節課改進的目標,知道自己的不足才有改進的機會;有了改進的機會,才會有提高的機會;有了提高的機會才會有收穫、獲得的機會。這就是我們新教師應該做好的,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中成長自我。

篇四:中班教學反思

班級自開展彩泥活動以來,幼兒的泥塑特色成效已顯現。我一直清晰地記得一句話:我們的生活中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的眼睛。作為教師,如何在幼兒的泥塑世界裏,引導和激發幼兒發現美。在《綱要》中指出;教育內容的選擇應遵循“即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這一原則。幼兒園泥塑教學作為一種藝術教育的內容之一,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着眼於幼兒的可持續發展,提升幼兒的美感已成為班級教育的一個目標。

第一:在幼兒泥塑的過程中,幼兒從揉、捏、搓、壓等粘合彩泥的過程中,幼兒體驗到了捏泥的快感和遊戲感。彩泥本身也藴藏着色彩美,線條美,造型美,彩泥的趣味性又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孩子盡情的玩彩泥,從生活中最熟悉又讓幼兒感興趣的物體開始製作。例如:在安排教學內容時,也是把相同或者相似類型的物體安排在同一個主題單元裏進行練習。經過這樣一系列的分析比較練習後,不但讓孩子比較方便的掌握了同一類型或相似類型物體的基本捏法,而且也提高了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第二:從立體到平面。由於幼兒的蘇思維是直覺的半邏輯思維特點,因而很少出現“胸有成竹”的狀況,大多數是在行動中“遷想狀物”。在泥工活動中,幼兒將在手中團、搓、捏、壓,隨着粘土的變長,他們會聯想到“小棒”的形象,隨着粘土的變圓,他們會聯想到“皮球”“圓宵”等形象。根據這一特點,我們的教學都是從立體到平面。例如:從立體的茄子、蘋果、小雞、麻花等等,到平面的各種動物的塑造。

第三:泥工與繪畫結合。在進行幼兒泥工教學的同時,我們根據泥塑作品內容的不同,將泥工和繪畫相結合。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幼兒對泥塑的基本特徵掌握較好。同時在已經有了捏泥的基礎上,幼兒能將泥工的作品一繪畫形式表現出來。同時,也通過繪畫的基本步驟,幼兒能自己製作出平面的泥塑作品。例如:小兔字、小豬等多種動物。通過這樣的交替練習,不僅提高了幼兒的繪畫與泥塑製作技能,更大程度上鍛鍊了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這對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着促進的作用。幼兒在泥塑的創造過程中,能真正體會到創造性活動的愉悦,享受着成功的快樂。

第四:環境的薰陶。除了在教學過程中設置泥塑課程,我們還在環境佈置中讓幼兒感受,薰陶泥塑藝術,讓幼兒在耳濡目染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如:我們在班級的特色牆中設置了彩泥藝術,又在班級中創設了美工小區。主題環境佈置中也融入了濃濃的泥塑特色。幼兒在寬鬆愉快的環境中,不知不覺的喜歡上泥塑,慢慢的學會用泥塑表達生活。

總之,班級在開展泥塑活動以來,我們欣喜的發現,幼兒的雙手變靈巧了,思維更活躍了。幼兒將心中美好的事物通過泥塑的製作,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讓思維產生興趣,對於生活中的美,幼兒的關注逐步從無意到有意,對美的探究更主動。如果説,童年是一幅畫,幼兒的泥塑特色就是畫中色彩墨線勾勒的最美風景。

篇五:中班教學反思

目標:

1、學唱歌曲,在角色情境中感受歡快的旋律。

2、初步嘗試簡單的創編。

活動準備:

1、爸爸、媽媽、哥哥、姐姐、我的頭像圖片各一

2、音樂

活動過程:

一、遊戲引入

1、師:聽我説,跟我做 “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舉起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放下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前伸。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往後伸。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抱起來。小手小手拍一拍,我把小手藏起來。”

2、師:小朋友都有兩隻手,比一比你的兩隻手是不是一樣大(師教幼兒比的方法,將手掌合起來,手指對手指) 兩隻手一樣大,所以也叫一雙手。

二、介紹五個手指頭

師:我們的一隻手上有多少手指頭啊?這五個手指頭可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哦!

1、伸出大拇指,“它叫什麼名字呀?像家裏的誰?”讓幼兒知道大拇指是爸爸,並把爸爸的頭像圖片貼在大拇指上。

2、伸出食指,“它叫什麼名字呀?像家裏的誰?”讓幼兒知道“爸爸旁邊是媽媽”,並把媽媽的頭像圖片貼在食指上。

3、照上面的方法介紹“中指是哥哥,無名指是姐姐,小小指頭就是我”。

三、欣賞歌曲

1、師:這五個手指頭啊不僅相親相愛,而且它們的本領都很大。你們來聽聽看,它們都有什麼本領?老師唱一遍,然後請幼兒回答。

2、師:大拇指爸爸會開汽車,那麼開汽車的聲音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一起再來聽一遍歌曲,然後告訴我,你聽到了什麼聲音?

3、師:開汽車的聲音是怎樣的呀?開汽車的動作是怎樣的?強調象聲詞的節奏。

4、回答剩下四個手指頭的本領的聲音和動作。強調節奏和發音。

四、學唱歌曲

師:你們説的真好聽,下面我們把它唱出來,一起來學一學,好嗎?幼兒跟唱歌曲兩遍。老師根據情況糾正。

五、創編歌曲

1、師:你們太厲害了,一學就會,而且唱得很動聽。來,表揚下自己。

2、師:我們回到位子上休息一會吧。

3、師:我們的爸爸除了會開汽車,還會幹什麼?啟發幼兒想想其聲音和動作。

4、同上,説説媽媽、哥哥、姐姐、我。

5、請幼兒根據自己説的,跟着音樂來唱一唱。

六、結束

師:我們家裏每個人的本領都好大啊,等下我們把他們的本領唱給其他小朋友聽,好嗎?

篇六:中班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於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並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開展的拼圖遊戲環節,比較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經驗,激勵了幼兒自主探索。

中班數學《給圖形分類》是要求幼兒能夠按形狀、顏色特徵進行圖形分類與排隊的一次活動,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動的興趣,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用幫圖形寶寶排隊的情景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輕鬆愉悦的氣氛中學習,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在組織形式上,我採用集體活動、遊戲活動、小組操作。在活動中,幼兒的的思維很活躍,能把自己的發現主動的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幼兒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發展。在活動中我通過個別回答和集體回答提高表達的機會,提高幼兒口語表達能力,反應能力和觀察能力能得到發展。

在拼一拼這個環節,有很多幼兒拼出了房子、汽車、大樹等,並且能講述是用圓形做輪子、用長方形做車廂,來拼一輛貨車。我感覺的幼兒的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得到了發揮。進一步鞏固幼兒對圖形的認識。

不足之處:

教師在電子白板上操作演示的活動由於提前沒有做好準備,有點讓幼兒冷場,此時應該立刻變通,讓幼兒自己拿着卡片操作。操作活動結束後,我設計的是讓幼兒把圖形寶寶都收了起來,不僅鍛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培養了幼兒良好的學習。但是由於時間緊張,這一環節就沒有實施。

在授課後,也從授課過程中折射出一些自己平時沒注意的習慣,比如,最大的就是我在語言方面不夠幽默,幼兒操作時間不夠充足,沒有創設幼兒交流的機會。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應該多多注意,加以改進,向有經驗的老師多請教。合理安排活動時間,為幼兒預留充分的自護空間,日常活動中規範語言,為幼兒傳遞良好的語感。

篇七:中班教學反思

要求

1、在遊戲中,聽聽、看看、玩玩,感受樂曲的情緒和結構。

2、理解簡單圖譜的含義及下行旋律。

3、體驗分享創造和交流的快樂。

活動流程

欣賞音樂及熟悉樂曲——跟畫圖譜,進一步理解——分段遊戲,激發再聽興趣

活動過程

一、傾聽熟悉音樂

1、讓幼兒聽音樂,跟着音樂拍手,聽後談談感受。

教學反思:這項活動前,由於欣賞過其他曲子,許多幼兒對此樂曲均有較好的感受,有的説:“音樂很快的”;有的説:“音樂很有力”,等等。

2、讓幼兒再次完整欣賞,老師提問:聽着這樣的音樂你可以幹什麼?

教學反思:幼兒對這段音樂很感興趣,想象出魚遊、魚吹泡泡等各種動作,氣氛很活躍。

3、學節奏兒歌

老師將遊戲的主題《石頭和泡泡》提煉成一首節奏兒歌,讓幼兒跟學。

教學反思:此環節為本次活動的重點之一。這首節奏兒歌表現的是樂曲A段的節奏。由於樂曲A段是幼兒學習難點,老師教幼兒學節奏兒歌,目的就在於幫助幼兒掌握音樂。通過學習,幼兒對音樂的平均節奏掌握很好。

4、聽音樂念兒歌

教學反思:此環節是讓幼兒把節奏兒歌合入音樂之中,難度有所提高,但有節奏兒歌的基礎,幼兒適應得很快,基本能跟上音樂節奏。

二、出示圖譜

1、老師引導幼兒討論途中符號

教學反思:老師根據音樂,以小丑魚為主要形象表現圖譜,由於幼兒對小丑魚這一形象很感興趣,所以觀察圖譜十分積極投入,老師在其中音樂之處讓幼兒回憶鋼琴譜中的三連音記號,使幼兒更為清楚地瞭解了一連三音的含義。

2、幼兒聽音樂,老師用手指在圖上移動,指示音樂與圖譜的匹配關係。

3、幼兒與老師其演示圖表AB段。

三、分段遊戲

1、老師分析A段:小丑魚是怎樣走和跳舞的?

2、老師分析B段:小丑魚變魔術了,他們變了幾個小動物,有幾句?

(1)師生共玩小丑魚變魔術的遊戲:老師做小丑魚,幼兒變,要求幼兒在每一句的第一拍上變換動作,做好後不能動。

(2)老師請個別幼兒做小丑魚,老師與其他幼兒變換動作。

篇八:中班教學反思

又到了孩子們鍾愛的“玩具分享日”,康康帶來了媽媽才給他買的奧迪雙鑽陀螺,和同伴琅琅進行終極PK比賽。康康的“烈風天翼”戰勝了琅琅的“青藍冰傘”,康康高高舉起自己的陀螺歡呼起來:“我是冠軍,我贏了!”。這時凱凱走過來什麼也沒説,伸手想要搶康康的玩具。康康緊緊地抓住自己的陀螺,連聲説:“這是我的!我的新陀螺。”凱凱見康康不放手,就張嘴去咬康康的手。

凱凱沒有使用交往語言和有效的交往動作,試圖達到自己的目的——分享同伴的玩具或將同伴玩具佔為己有。在幼兒同伴交往活動中,不乏出現類似的案例。究其原因,幼兒處於“自我中心”的心理髮展階段,表現為幼兒與同伴交往以自己為主,只顧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為出發點,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甚至採取攻擊性行為傷害同伴。凱凱是在家中“獨二代”,“421”的家庭模式使得凱凱成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以及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6個成人圍着1個孩子轉的家庭教育模式,使得大家對凱凱比較溺愛,凱凱的各種要求都會得到滿足。加上凱凱平時缺乏與同齡人交往的機會,使凱凱與同伴交往能力缺失,不能用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與需要。於是便出現了案例中試圖用攻擊性行為實現自己擁有“冠軍陀螺”的目的。

篇九:中班教學反思

美國教育家杜威説過:“教師不替學生説學生能説的話,不替學生做學生能做的事。”確實,這是實現“幼兒為本”教學理念的正確方法。在追求幼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今天,有效教學引領我們在教育中實踐智慧,在教育中體驗世界,在教育中開啟新的行程。通過有效教學,來促進幼兒可持續的、全面和諧的、富有個性的發展。實踐中,我這樣讓有效教學行動起來。

1.關注興趣,有效組織。

杜威説過“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景,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科學探究活動大多數比較抽象,以遊戲化的方式來組織科學探究活動,能極大地調動幼兒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使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探究活動之中,感受活動的樂趣。

上面活動的開始部分,我提供“下雨啦”多媒體動畫課件,巧用小雞淋雨的情景,使孩子在同情心的驅使下產生強烈的探究慾望,激發出強烈的學習興趣。孩子們看着雨中四處躲避、凍得瑟瑟發抖的小雞,為小雞做小傘的慾望一下被激發了。他們利用廢舊材料探究製作小傘,並邊做傘邊安慰小雞:“小雞、小雞彆着急,馬上就有小花傘啦。”要想吸引幼兒全身心投入活動,教學所呈現的情景除了能激發幼兒興趣,還要能喚醒幼兒已有的相關經驗或知識,讓幼兒內在的創造衝動釋放出來,陶醉在充滿樂趣的探究活動中。

幼兒的情感總是處於變化之中。往往是“生成一淡化一泯滅”。為使幼兒在導入活動時被激發出來的熱情保持不減,我將情境性貫穿活動的始終。雖然是科學探究活動,但孩子們在認知、語言、情感、操作等方面有了向“最近發展區”挑戰的機會。

2.關注能力,有效體驗。

認識傘,傳統教法往往是教師讓孩子從觀察入手,而此活動一開始就遵循皮亞傑的建構理論,即通過情景導入,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傘,讓孩子在主動探究、主動建構中獲取知識。

第一次探索製作後,幼兒交流,再與實物傘比較,瞭解傘的結構。通過嘗試,孩子們發現傘不僅要有傘面、傘柄,還要有傘骨。

幼兒第二次探索,嘗試用多種材料製作傘骨,然後交流製作小傘的方法。活動中,教師與幼兒、學習與探究之間不再是灌輸與被灌輸的關係,而是一種平等、對話式的雙向交流關係,這種體驗式學習使教學更有效。

3.關注問題,有效引導。

為保證活動的有效、高質,教師要運用智慧把要幼兒學的內容轉化成幼兒願意學的內容,讓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情境、學習的方式貼近生活,聯繫生活,表現生活。教師要在保證教學科學性的前提下,以“趣”引路,以“情”導航,通過多種手段與方法去追求實效性。在科學活動“傘”中,我實施了這樣幾個策略:

(1)讓幼兒主動提出問題。問題是產生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識的種子。因此活動中我注意營造幼兒主動探索的氛圍,讓幼兒帶着疑問去探索,比如:“為什麼我做的小傘撐不起來?”“拿什麼樣的材料做傘骨更合適?”鼓勵幼兒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問題,比如:“和實物傘比比,哪裏不一樣?”發展幼兒的類比、聯想等思維能力。

(2)讓幼兒主動解決問題。合理運用指導策略,能有效地促進幼兒主動學習。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強調以幼兒發現學習為主,並不是不要教師的指導,只是教師的作用由直接指導變為間接指導,讓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活動中,幼兒第一次做傘送給小雞後,我設置了小雞仍然急聲高叫的情境,啟發孩子思考:小雞為什麼拿到了傘還是急得嘰嘰叫?此時,再出現實物傘讓孩子撐一撐、轉一轉,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並找出原因:沒有傘骨的傘,小雞是撐不開的。於是,孩子們又迫不及待地第二次為小雞做傘。這一教學環節,教師很自然地間接指導了孩子,讓孩子發現問題後主動解決問題。

在操作過程中教師不限制幼兒的自由討論、隨機提問,對於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幼兒進行討論,如:用哪些材料做傘骨能撐開傘面?鼓勵幼兒與同伴一起比較、分析、交流與合作。同時,積極引導幼兒在分析討論的基礎上,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另外隨時捕捉孩子不同的表現和發現,讓幼兒在寬鬆的環境中探索,促進主動學習能力的提高。

整個活動過程都是讓幼兒自己思考所能解決的問題。幼兒知道“學什麼”和“怎麼學”,從願意學、喜歡學到主動學,自然會將自己從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學習效率大大提高,教學也就變得更加有效。

有效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門讀懂幼兒心靈、創造教學奇蹟、共享教育幸福的藝術。讓我們在工作中,更多一些有效鑽研,為平淡增添光彩,將了無生趣引導得生機盎然,讓師生都能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彼此受益!

篇十:中班教學反思

對於梯形,大多數孩子都對它有着感性的認識。這節課我結合幼兒的這種感性認識,設計了找圖形、剪圖形和畫圖形等環節。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強化這種感性認識,同時,通過比較,通過老師的點撥,把這種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整節課由“找圖形”導入,學生在找的過程中,能體驗到一種親身參與,獲得成功的體驗。在找圖形的過程中,讓幼兒把梯形和其他圖形分開來,這樣很大程度上結合了幼兒對梯形的感性認識。在找圖形之後,我沒有讓幼兒直接拿材料出來剪,而是讓他們把梯形和長方形重疊起來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認識梯形的一些特徵,這樣更強化了幼兒的感性認識。

在剪梯形環節中,讓幼兒拿一張圖形紙把它剪剪,讓它變成梯形。這個過程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對梯形基本特徵的認識能力。幼兒剪梯形雖然有的剪的不是很到位,浪費了些時間,但我認為這很真實,這是他們很寶貴的一個自主探索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自己就獲得了對梯形特徵的直接經驗。

在畫圖形的環節中,讓幼兒在很多圖形中選出是梯形的給予塗色,進一步加深對梯形的判斷和認識。

學是幼兒對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成的主要途徑.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地教學設計.梯形對中班的孩子來説並不陌生,因為現在的家長也很重視這方面的教育,但是幼兒對體型的認識可能只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其真正的一些特徵。所以通過這次活動,讓幼兒對梯形有一個更深入的認識。這節課我設計了認識圖形、區分圖形、給圖形塗顏色和剪圖形、遊戲、活動延伸等環節。讓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強化感性認識並通過自己親身參與,獲得成功的體驗。在給圖形塗色的環節中,讓幼兒在多個圖形中選出梯形並給予塗色,進一步加深對梯形的判斷和認識。因為時間的關係我沒有讓小朋友在課上剪圖形,而把這個過程放到活動區中作為活動的延伸,讓小朋友自主的進行,在活動區中,很多小朋友模仿着老師在課上變魔術的樣子,熟練地使用着剪刀,一絲不苟認真的剪着,這個過程充分激發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對梯形基本特徵的認識能力。雖然有的小朋友剪的不是很到位,但我認為這是他們很寶貴的一個自主探索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獲得了對梯形特徵的直接經驗。值得説明一點的是希望各位家長多給孩子們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

當然,在設計問題這塊上,我做的還很不夠,很多問題問的比較隨意,並且沒有什麼明確的目的性與引導性,這點還需在今後的教學中,認真鑽研教材,精心設計。

篇十一:中班教學反思

——語言活動《我想》

兒童詩歌的教學,使孩子更富情趣,對生活更加熱愛,它能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走向自信。詩歌《我想》就是這樣的一首充滿了純真幻想的兒童詩歌,語言純淨優美,富於韻律美。詩歌每一節的結構基本相同,用詞也非常講究,讀起來琅琅上口。儘管在活動前進行了充分的備課,精心的準備,可還有很多不盡人意之處,儘管設計過程中一再努力以孩子為主體,使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體現出孩子是學習的主人,但在有些環節還是指導的不到位。通過今天的活動,我發現了很多不足之處,我把這些牢牢地記在心中,作為我今後教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的問題。

一、教師的提問語言設計得不夠精細,對圖片排隊這個環節的意圖不夠明確。這一問題主要表現在問題設計時,封閉性問題多,開放問題少,問題的針對性還不夠。如片段:教師在展示圖片之後問道“XX的什麼地方最好玩”,“如果你也有,你想要做什麼”等,這一類問題的針對性還不夠,提出的問題應與內容有搭勾。打亂圖譜時應讓幼兒來學習,並應讓幼兒進行驗證。

二、對活動上學習詩歌的細節處理得還不到位。活動上還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給他們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孩子們暢所欲言,表達交流。中班的孩子們在聽過教師示範朗讀之後,他們不可避免的會忽視詩歌中的一些其它段落,從而沒有整體的認識,所以在再現表達的`時候往往會説的不清晰、不完整甚至是不正確,而我不管是檢查性的朗讀還是講析、答問之餘的感情朗讀,因為怕孩子的亂無章法的回答自己會沒有辦法當場給予恰當的迴應,所以導致我只關注少數能力較強的孩子,請他們發言,片面的將他們的回答拉到自己原先設定的軌道中來,使得多數孩子得不到自由發言和朗讀練習的機會。幼兒園《新綱要》強調教師要面向全體孩子,所以我的語言活動也必須想方設法調動全體孩子來全身心地投入,還要多思考活動上如何調動每個孩子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孩子在每天的活動上都有收穫。

通過詩歌《我想》這節課,我對中班的語言課教學又找到了一些方式方法,中班後期幼兒已經能夠完全欣賞理解短小的詩歌的涵義和意境,對詩歌已經產生興趣了,他們愛聽,喜歡朗誦,教師就可以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基礎上熟記詩歌內容,並學會有表情地朗誦,更是對詩歌意境的深入。同時,教學時可用身體動作表演,體驗多樣的情緒,我想用不同藝術形式的同構活動,會讓幼兒在欣賞活動中多一份真切的感受。總之,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一定會在教育教學中有所突破與長進的。

篇十二:中班教學反思

《做個好吃的漢堡包》是中班的數學活動,本活動主要是引導幼兒學習區別物體的厚薄,並能用正確的詞語表達出來,知道比較物體的厚薄是具有相對性的。讓幼兒通過進行物體和物體之間的比較發現問題,瞭解一些邏輯知識,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發展特點,他們對一些簡單的邏輯知識已有了初步的瞭解,例如高低、大小等,所以我覺得選這個活動讓幼兒知道物體厚薄的比較是具有相對性的是很有必要。

中班的幼兒缺乏對物體測量的認識,在比較厚薄時,應引導幼兒感知被比較的物體應放在同一平面上,通過目測、觸摸、操作比較等方法,理解厚薄是相對性的,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活動中第一個環節,我創設了開漢堡店的情景,讓幼兒幫忙評選出漢堡王。(就是選出最厚的那個漢堡)我一一出示厚薄不同的漢堡圖片,讓幼兒比一比,然後按照從厚到薄的順序排列漢堡。本以為很簡單的一環節,沒想到出現了點意外。因為比較時既要清點漢堡的層數,又要按數字排列,所以幼兒們一下子有點反應不過來,時間有點拖沓,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進程。

第二個環節,是讓幼兒自己做漢堡,也就是讓幼兒自己動手用瓶蓋疊漢堡。目的是將同一物品放置在同一平面上進行厚薄比較。由於瓶蓋都比較小,所以疊放起來不太容易,疊不了幾層,而且容易倒,所以以後再上這堂課的話,應該用其它的東西代替,比如用同樣厚薄的大塊的積木,或者用一樣的紙盒等。

第三個環節,是幼兒動手操作,區分厚薄。這裏我選擇了讓孩子將幼兒用書結合起來,直接拿裏面的物品進行比較,並且用數字“1、2、3、4、5、6”來表示物體的厚薄程度。“1”表示最厚的,“6”表示薄的或者是最薄的,以此類推,將數字運用進來,這是對孩子們知識掌握程度的一個檢查,大部分幼兒在帶領下能正確的標記出來。

這次活動第一環節逆向排列時出現的問題,是我一開始沒想到的,課後我在想,如果第一環節時,我先從正向排列開始,再慢慢過渡到逆向排列,可能效果要好些,這樣就能給幼兒提供點經驗,讓幼兒有了準備,課堂環節就能更緊湊、流暢!

篇十三:中班教學反思

今天執教了一個語言活動《大樹和小鳥》,因為今天的半日活動是由我自己備的,因此,我也花了一定的時間進行了仔細的分析,還在網上找了一個語言的課件,一切準備工作做的還可以,心裏就美滋滋的。

早上,我到了班裏,突然想起上次那個修電腦的師傅好像沒有把電視機和電腦連上。於是馬上試了以下,真的不行。心中難免着急了起來,跑到各個班級裏去問了一下,只有兩個班級連上了,可是其中一個班級放不出那個課件。失望地回到教室,只能用圖片將就一下了。

活動開始,本來的遊戲改掉了,我結合圖片,把大樹和小鳥的詩歌進行擴充,以故事展開。然後再進行詩歌的朗誦欣賞。詩歌很簡單,幼兒們很喜歡。特別是互動角色遊戲環節。我扮演大樹,幼兒扮演小鳥,把活動推到了高潮。

可是在仿編環節,我遇到了困難。當我問“大樹和小鳥是一對好朋友,還有誰和誰也是好朋友呀?”寶寶説:“大海和魚”。然後我們一起仿編了一首詩歌。“大海和魚兒/大海大大,游來魚兒,魚兒遊遊,大海笑笑,大海翻翻,魚兒跳跳,大海魚兒,快樂陶陶。”這首還算比較順利,特別是蘇小朋友用“大海翻翻”來表示大海的運動。當我第二次問“還有誰和誰是好朋友呀?”有的説“鯨魚和魚”“青蛙和癩蛤蟆”……這些是好朋友,而且第一天的時候正好上了《有朋友真好》裏面就是講“青蛙和癩蛤蟆是一對好朋友”。我不能否認孩子們的錯,可是這首詩歌的意圖是讓孩子們瞭解朋友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在學習這首詩歌的時候,我把重點忘了。可是一時我卻不知道怎麼來表達這個意思,怎麼説孩子能明白。回憶起當時的情景,真的覺得自己語無倫次。一會説“兩個好朋友之間誰也離不開誰”,一會説“一個是動物,一個是植物,他們是好朋友”,一會説“草地的好朋友是誰更合適?”一會説“誰離不開花兒,和它在一起”……在我的亂七八糟的引導下,反應快的幼兒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可是還有好多幼兒似乎似懂非懂。那麼到底該怎麼來引導,怎麼突破這個難點呢?回家再打開了課件,覺得如果用上課件,紡編時出示相應的畫面,如花兒和蜜蜂,也許仿編會更有針對性。如果提問的指向再明確點也許不用解釋的這麼複雜。如果事先能再考慮周全點,也許不會這麼無助。現在還是沒有找到最好的解決方法,真想找師傅幫忙,可是師傅最近很忙,記錄下來,等師傅空點好好請教請教吧。

告誡自己以後心中一定要裝着活動的重點,活動前要想想用怎樣的方式、怎樣的語言來突破這個重點,怎麼樣説孩子才能明白,才能理解。

篇十四:中班教學反思

今天我給孩子們講了一個故事《龜兔賽跑》。故事中的角色烏龜和兔子,是小朋友再熟悉不過的小動物了。因此,在講故事之前我便引導幼兒來猜一猜,如果它們兩個賽跑,誰會拿第一名?結果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説是兔子,因為兔子跑的快。在故事的講述時,我運用了手偶邊講,邊進行表演,講完故事後,我再提問幼兒,孩子們很自信的説是烏龜,為什麼呢?因為在比賽跑時,兔子睡覺了,烏龜沒睡覺,烏龜第一個到達了菜市場,當講到這裏時,我便問:小朋友,烏龜和兔子你們喜歡誰?為什麼?

多多説:“我喜歡小兔子,因為它長的漂亮。”

琨琨説:“我也喜歡小兔子,因為它願意吃蘿蔔”我又問:“為什麼兔子喜歡吃蘿蔔,你就喜歡它。”他想了想説:“我也喜歡吃蘿蔔。”

“那你們還有沒有不同的意見,就因為小兔子漂亮、喜歡吃蘿蔔你們就喜歡它嗎?”

融融説:“我喜歡小兔子,因為它跑的快。”“它跑的快,可最後它跑了第一名了嗎?”“沒有”,“沒有你為什麼喜歡她?”還是那句話,因為她跑的快。

這時的我,多麼希望孩子能説一下喜歡小烏龜呀?

彭成將小手高高的舉起,我問她“你喜歡誰,為什麼?”“我喜歡烏龜,我長舒了一口氣,因為它爬的慢,”當時的我説真的要急壞了,為什麼,為什麼孩子不能跟着老師的引導進行回答,是孩子不理解?還是……最後,我請潘曉洋回答,它説喜歡小烏龜,因為小烏龜勤快、不偷懶,得了第一名。我長歎了一口氣,説實在的聽了他的回答我才感覺有一絲安慰。

活動結束後,針對孩子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我想了很多,也由此引發了一些思考:

1、當孩子們聽到教師的提問“你喜歡誰”時,他們由於年齡(小班)的特點,思維還處於一種尚可被動接受的狀態。孩子對於“喜歡”,往往會從自身出發並聯繫到實際的情景中。如漂亮、喜歡吃青菜、聽話的孩子老師就喜歡,因此,當他們在考慮類似的問題時,成人們的影響,就會引發了他們現在的這種思考問題的定位性。而對於其中的道理,它們在理解上還有一定的難度。

2、孩子有自己的所謂的審美觀念,“喜歡兔子,因為它長的漂亮”孩子從這兩種動物外形中去做比較,説出自己的想法。喜歡烏龜爬的慢,這也可能從個人喜好所做出的回答。(個別孩子做事情比較慢)

3、 我在提問問題時,語言是否嚴謹?如果在恰當些,針對性強一些,(如在“這個”故事中你喜歡誰?)也許效果會好一些。

4、作為老師,在活動中,我們可能要求孩子要按着老師的思路走,其實仔細想一下,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種想法”。作為老師,我們沒有必要讓孩子都順着自己的思路走,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支持、理解孩子恰當的獨特想法。

未來的社會是一個充滿着富有挑戰,富有創新、富有激情的時代。我們不可能把孩子都培養成一個類型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培養幼兒的個性的主動發展,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篇十五:中班教學反思

星期二我邀請了結對老師來我們班聽體育隨堂課,這次的活動的內容是“我喜歡的遊樂場”。活動主要是通過幼兒回憶遊樂場的各種場景,來達到運動身體的目的。一開始我選用了前不久孩子喜歡的一個歌唱韻律活動“伸伸轉轉”,孩子們特別喜歡這個活動,給開始部分的活動帶來激情。説起遊樂場孩子們都説出了很多好玩的玩具有:鞦韆、木馬、翹翹板、滑滑梯、等。我把每個孩子想到的玩具都帶他們模仿玩了一遍,重點玩了翹翹板和旋轉木馬,由於一開始就估計到翹翹板對孩子的運動量不能達成,所以我就把旋轉木馬放在了活動的重點。

我首先讓孩子兩人合作,我來做遙控員。當我説“快轉”時“木馬”就轉的快;當我説“慢轉”時“木馬”就轉的慢;當我説“停”時“木馬”就停止不動。為了增加活動難度,我請幼兒在兩人合作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多人合作變成“大的旋轉木馬”。本來打算最後大家一起合作再變“超級大木馬”的,但是由於前面的時間較長所以沒有實現。從活動的整體來看,雖然活動的準備只有音樂,有個別孩子沒能積極的參與,但是孩子們還是很喜歡,這種貼近幼兒生活的活動是最好的活動教材。

篇十六:中班教學反思

幼兒建構遊戲的主題,通常是以教師的語言啟發,故事講述,物體認識,情景渲染等形式烘托產生的。語言、數學教學所形成的知識

印象是結構遊戲開展的基礎,而美術的構圖、佈局,計算的空間圖形及數量認識又是結構遊戲得以發展的條件。

各科教學活動為幼兒建築遊戲的順利開展打下了紮實的基礎,反過來,建築遊戲的開展也同時鞏固深化了各科教學。幼兒在裝飾美化遊戲環境和建築物的活動中,必須充分運用美術教學中所學到的造型設計、佈局變化、色彩搭配、整體與局部的正確處理等一系列知識技巧,來提高建築水平,這樣,同時也促進了美術教學的發展。因而,遊戲的`開展和教學是對立而又互為統一的。

幼兒園中班教學反思教學反思

總之,結合各科教學活動進行建築構造,在利用建築成果進行其它遊戲,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建築興趣,而且促進了孩子的思維和想象的發展,發展了遊戲,使孩子身心各方面得到極大的滿足。

篇十七:中班教學反思

體育活動前我都會告訴孩子們:如果你們累了,你們熱了,一定要坐着休息會,好嗎?孩子們都會異口同聲的回答:好的。但是孩子們一到操場上就使勁的跑啊、鬧啊,把剛才老師講的事情當做了耳旁風。每次到操場上總會有孩子跑來跟我説:“老師我好累、好熱哦!”這時我都會再次告訴他們:“去休息會”。有時候我看見孩子們跑得太熱,往往會打斷他們的活動,命令他們去休息會,每次活動結束後,我都會發現很多孩子的背都是濕的,這時為了預防孩子們會感冒,就會給孩子用毛巾墊背。有時候我會問問孩子:“你熱了,不知道休息會啊!”孩子往往會説:“老師,我忘了,下次不會了。”可是下一次還是有很多孩子是這樣的。

活動後,我都在反思,為什麼每次都講,可是孩子們還是不知道累了、熱了要休息呢?問了很多孩子後我才發現孩子們由於年齡太小很多事情都是需要老師進行提醒的,往往由於專注於某些事情而忘記其他的事情。在體育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是比較高的,這時候他們往往會忽略其他的問題,比如休息、安全的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我經常性的觀察他們是否已經熱了、累了,一旦發現他們有這些問題就需要及時的去提醒孩子們了。孩子們在體育活動時不知道休息,可能也是由於我對孩子沒有進行這方面形象體具的教育,沒有讓他們理解為什麼累了要休息,往往只是單純命令他們--累了要休息。

在以後的體育活動當中,我應當用豐富形象的語言的去教育孩子,多跟孩子説説,多讓孩子體會,比如可以用故事、兒歌、小電影的形式讓孩子們進行理解為什麼累了要休息。

篇十八:中班教學反思

過河》一課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國小二年級數學下冊混合運算這一單元內容。本單元通過實際情境,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運用混合運算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瞭解先算乘除後算加減的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並掌握相應的運算。

本課教材創設了“學生過河”這一學生感興趣的情境導入新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充分體現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並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彙報→驗證→猜測→嘗試”等多種方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

不足之處:我沒有很好的把學生出現的錯誤作為教育資源因勢利導幫助學生學習。學生都能明白小括號的含義,但是我通過教學覺得單從一道計算題中理解起來是不難,如5 ×(36-29),(83-35)÷6,學生都知道要先算小括號裏的,可是把兩個算式合併成一個帶小括號的綜合算式就不會了。如果能利用這些錯誤的資源讓學生動手去算一算,親自探究自己出現的問題,自然就能更好的理解小括號了。應用起來也就不難了。

篇十九:中班教學反思

——科學活動《小球站穩了》

在五大領域中,其實對於教師來説,並沒有好上與難上教學活動的區別,只不過每個老師的性格、特點不一,有些喜歡語言,有些喜歡美術等。為了嘗試一個新領域,這次我挑選了一堂中班的科學活動《小球站穩了》,來挑戰自己。一個新的嘗試,又是一次新的收穫。

科學活動,重點在於幼兒去探索、發現問題,在剛開始出示三個球的環節中,激發了幼兒極強的好奇心。在讓幼兒説一説小球可以怎麼玩時,有的幼兒説:“往上拋。”有的説:“一個傳,一個接。”還有的説:“你拋給我,我拋給你。”在讓幼兒自由玩時,我發現孩子們用了剛才幼兒説的那幾種方法,沒有嘗試新方法。在玩後,我讓幼兒説説自己的玩法時,發現跟前面幼兒回答的問題,有點類似。其實,這個環節更需要教師的引導。

在第二環節中,我讓幼兒説一説如何讓小球站穩了,有位幼兒説:“用手做成愛心,把球放在上面。”對於這個回答,其實小球也是站穩的,只不過用的東西不一樣,隨後,我又問了句:“我們也可以想一想利用些什麼材料,我們可以讓小球站穩了呢?”在我引導後,一位幼兒隨即説:“用一個瓶子,把乒乓小球放在瓶口上。”此時,一下子又把問題拉入了教學狀態中。後來,我又準備了一些輔助材料,讓幼兒借用材料自主找一找、玩一玩,只見有的幼兒選擇了毛線,有的幼兒選擇了毛巾,有的拿了瓶蓋,還有的拿了沙包。孩子們通過這些材料,終於使小球站穩了。在讓孩子們展示自己的作品時,幼兒非常開心,因為,他們成功了。

後來,為了增加難度,我發放給幼兒每人一張白紙,讓幼兒嘗試用一張紙如何使小球站穩,我剛提出問題後,孩子們都一一舉手了,有些幼兒邊舉手邊説:“我知道啦,我知道啦。”我原以為幼兒都想到了好辦法,在讓幼兒幼兒操作中,絕大部分幼兒都用一張紙,然後把小球放在紙上,就是所謂的小球站穩了,其實,我只要稍微動一動桌子,小球仍會掉下來的。就在此時,我靈機一動,故意用氣吹了下一位幼兒的小球,輕輕晃動桌子,頓時,小球掉下來了。這一次的失敗,似乎在提醒孩子們想一想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在波折後,孩子們又重新玩起來,這一次,孩子們想到了好辦法,有的把紙張團起來,球放在上面,也有的把紙弄皺,小球放在裏面,孩子們看到自己的成果,別提有多開心啦。

科學在於探索,科學在於發現,其實,有些我們無需説得過於清楚,孩子們只要在實踐中多看、多學、多玩,他們便能知道這其中的奧祕,一些疑問也就迎刃而解了。

篇二十:中班教學反思

在開展水粉畫活動《彩色噗噗車》活動之前,我首先進行了材料的收集,也就是收集各種各樣的玩具汽車。在收集玩具汽車的時候,我就想到汽車不宜過大,因為孩子的作畫紙只有A3那麼大;汽車的輪胎最好有各種花紋,這樣留在紙上的花紋才會更加美麗。但觀察收集上來的汽車,小汽車的輪胎基本上沒有紋路,大汽車雖然輪胎有紋路,但是又太大,沒有那麼大的顏料盤可供浸染,而且作畫紙也不夠大。權衡以後,我選擇了適合顏料盤的儘量大一點的汽車。調顏料的盤子我選擇了相對較大的花盆托盤。

在活動中,我進行了講解示範,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活動,沒有任何技能上面的要求,孩子們只需要將汽車的輪胎沾滿顏料,然後在紙上開動就可以了,因此,我的講解比較簡潔,之後就讓孩子們操作了,結果問題出現了。

1.很多孩子只將汽車的輪胎在顏料盤裏面浸一浸,沒有滾動,因此在紙上出現的紋路就是斷斷續續的,不連貫。

2.有些孩子的汽車總是在同一個地方開,因此紙上的紋路全都擠在了一起,空的地方很空,滿的地方很滿。

3.由於孩子面前只有兩種顏色,雖然老師提醒可以走動調換顏色,但是還是有很多孩子只是站在自己的桌子前面沒有走動,因此紙上也只有兩種顏色。

針對這些情況,我進行了反思,首先我覺得自己沒有進行嘗試,因此忽略了輪胎蘸顏料的要領;其次,自己在示範的時候要求不夠明確,沒有提出小汽車要在不同的地方開;最後就是高估了孩子的能力,小班孩子第二次接觸水粉畫,他們根本不會拿着作品在教室中走動去變換顏色,教師應該自己幫助幼兒調換顏料盤。

一個看似簡單的活動其實一點也不簡單,只有深入挖掘,積極嘗試,才能夠使活動開展得更加順利!

篇二十一:中班教學反思

買菜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遇見的事,放學回家後大人去菜場買菜都會帶着孩子,孩子們對買菜這種活動已經耳濡目染,耳熟能詳了,平時在幼兒園的角色遊戲中也會扮演成人進行買菜活動。在這樣一個大的前提下,讓幼兒進行音樂活動,對幼兒來説是既熟悉又陌生,孩子們可以在熟悉的背景下學習新的音樂技能,何樂而不為呢?選擇的內容來既自於幼兒的現實生活,又為生活所服務。活動開始,我以“媽媽”帶孩子們去“買菜”的形勢導入,小朋友們的積極性一下就被激發出來了。

《買菜》這首歌曲歌詞內容雖然簡單,但是很多菜名連在一起説,幼兒容易混淆,不易掌握。如豌豆蘿蔔花菜、番茄玉米白菜,這些菜雖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但要每個幼兒清楚地按規定的節奏來唱,卻存在困難。於是我把這些菜名按照節奏分別畫出,如蘿蔔就畫兩個並列的蘿蔔,用圖形具體形象地表達了歌曲的節奏,使幼兒容易掌握,不易混淆。視覺的參與幫助了幼兒清晰地分解了節奏,而且這張圖譜又成功地為創編歌詞打下了基礎。

為了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創設一種非常寬鬆、活潑的氛圍,以民主的態度、商量的口吻、輕鬆的語言,指導幼兒進行音樂活動,放手給幼兒一個充分自由發揮的空間,使幼兒的思維一直處於一種積極的活躍的狀態,這樣既充分激發了幼兒主體意識,又使幼兒學得開心、學得主動。

篇二十二:中班教學反思

《軲轆軲轆》主題中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設計了語言活動《了不起的輪子》、《人體軲轆轆》、《輪子歌》、《快樂輪胎》,音樂活動《歌曲:這是什麼車》,美術活動《繪畫:氣球娃娃》、語言活動《輪子歌》、紙工《汽車畫廊》、體能《遊戲:拖拉玩具來追我》。通過引導幼兒去觀察、去操作、去發現、去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活動中,幼兒既獲得了極大的情感滿足,也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寶寶們看到各種各樣的汽車,高興極了,也看到了大大小小的圓圓的輪子,知道了獨輪車、自行車、三輪車、汽車、火車,它們的輪子都是不同的。並告訴他們一些交通常識以及各種汽車的名稱,我們還讓寶寶説説自己認識的汽車。

今天的這個活動是《了不起的輪子》,課前我和孩子們收集了很多有關輪子的圖片和實物,如:各種各樣的汽車圖片;玩具汽車、火車;實物:滑板車、自行車、溜冰鞋等等。孩子能通過圖片及實物認識很多有關輪子的車。在課前孩子對有輪子的車有了一定的瞭解,這也是我在課前給孩子的一個知識的鋪墊。

在整節課的環節上,孩子們是很自然的進入主題。首先我告訴孩子我還請了兩位小客人,從而引出動物小烏龜和小蝸牛,就因為這兩個動物走路慢的特徵,我設計了一個提問,讓孩子為小動物想出一個走路快的辦法來幫助它們解決問題,孩子們表現非常好,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為小動物想出了很多有關有輪子的車來幫助小動物。老師進一步提出為什麼這些車能幫助小動物走得快,從而進入正題--因為有了“輪子”。通過輪子的自訴,讓孩子們體會到輪子的自豪;知道輪子給我們帶來了方便,輪子又是如何來幫助我們的。

通過前一個環節,孩子對輪子有了初步的瞭解,接下來我讓孩子給圖片分類(有關有輪子的和無輪子的各種圖片),通過給圖片分類讓孩子進一步瞭解、加深對輪子的認識。最後讓孩子給少了輪子的汽車添加輪子,要求孩子可用不同的方法如:貼輪子、畫輪子等。孩子可自由選擇,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充分發展。

不足之處:

1、在第一個環節,當我出示小動物烏龜和蝸牛的頭飾提出誰知道它們走路是怎樣的時,有的孩子説它們走路慢,可也有的孩子説它們走路快的,孩子們為什麼會出現這一問題,我想對於一個小班的孩子來説,他們能從圖片上認識烏龜和蝸牛,但他們可能沒有真正看過烏龜和蝸牛走路的樣子,所以會説他們走得快。如果在課前我讓孩子親眼看看烏龜和蝸牛走路,就不會出現以上的問題了。

2、在孩子進行圖片分類時,我讓孩子把圖片分成兩類貼在黑板的左、右兩邊時,沒有考慮到小班孩子的高度,部分孩子不夠高,出現貼不到的現象。

通過這節課讓我真正體會到上好每節課,教師都要考慮到每個環節、甚至每個細節,如老師的每個提問,孩子會出現什麼樣的回答,老師的提問孩子是否能聽懂,老師的提問是否為了目標而進行的等等。

篇二十三:中班教學反思

這學期我被調配到了中一班。對於一個剛剛帶完大班的教師而言,總覺得中班孩子們在自理本事方面有些欠缺,加上經常聽到家長來傾訴孩子在傢什麼事都不做,不會自我吃飯,不會自我穿衣,自我的玩具不會整理等等,所以我針對這些情景,對這節課進行了精心安排。

在活動中我首先用了提問的方式導入,“你們的小手會幹些什麼”,讓幼兒為活動中兒歌進行仿編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也讓幼兒領悟到自我在身體方面的成長。

我根據兒歌的資料進行了活動前教具的準備,用圖片的形式將兒歌表現出來,順利地引導幼兒理解並掌握了兒歌的資料,簡便地解決了活動的重點。在我的引導下,活動中幼兒能將自我的照片、物品進行簡單的講述和比較,並能説説“自我在家會做哪些事”。經過讓幼兒自由講述,滿足了孩子們“我要説、我想説”的慾望。之後我就藉助課前根據兒歌的資料製作了相關的圖片(爸爸、媽媽、奶奶、我、衣服、小腳、桌子、花燈),在我朗讀兒歌時,按兒歌順序一一出示,這樣幼兒就能很容易的看着圖片把整首兒歌念出來。我還在活動中帶孩子們團體朗讀,並且採用了接力朗讀和單人朗讀的方式,激發了幼兒朗讀的興趣,加深了幼兒對兒歌的記憶。

活動結束後,我發現我在活動只重視了幼兒的記憶詩歌資料,卻把仿編忽視了,只是我把孩子們會做的事,編入兒歌中,卻對於教學目標沒有完整地完成。我覺得,在活動中應當讓幼兒用“我會xx”的句式進行大膽的表述,並根據孩子們説的資料及時的,使幼兒把兒歌中的資料自然的遷移到了自我的現實生活經驗中,也自然地進入了第三大環節創編兒歌中。這樣孩子們才能進取地創編出自我的兒歌,讓他們體會到了創編的歡樂和獲得成功的喜悦。

下次在開展這個活動時,我必須會圍繞目標來實施教學活動,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篇二十四:中班教學反思

設計理念:幼兒的健康成長是家長和老師共同關注的話題,“健康寶寶”這一主題透過“愛護身體少生病”“安全辦法牢牢記”“天天開心不生氣”等系列活動,讓幼兒從小懂得有健康的心理和強壯的身體才是一個健康的寶寶,並能瞭解一些疾病的預防知識,會進行自我保護。此刻的孩子甜食吃得太多,牙齒早早的就壞掉了,我想透過這節活動,讓幼兒明白刷牙的好處,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保護牙齒的良好習慣,並能堅持早晚刷牙。

本節課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我透過邊畫邊講的方式,向幼兒介紹新朋友“牙寶寶”,並講述牙寶寶的故事,激發了幼兒興趣,從而引出問題。這一環節中幼兒聽得十分認真,並能正確回答提出的問題,初步瞭解了牙疼的原因。第二環節,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齲齒的照片,透過照鏡子,讓幼兒瞭解自我牙齒的狀況,及時發現牙齒存在的問題。這一過程中幼兒表現的十分用心,觀察的很仔細,明白了齲齒對身體的傷害。第三部分是本課的重點環節之一,在教師的幫忙與鼓勵下,幼兒能大膽的表達自我的想法,説出保護牙齒的好方法,並能決定出正確及錯誤的做法。在第四環節中,我首先引導幼兒説一説自我是如何刷牙的,然後運用大嘴狗的手偶道具,教幼兒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部分幼兒上台示範。最後我和幼兒一齊用歌唱表演的形式鞏固刷牙的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大部分幼兒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這一環節中幼兒對大嘴狗的手偶十分感興趣,並能用心地和老師一齊討論正確的刷牙方法。課堂氣氛活躍,到達了教學目標。第五環節是課堂小結和延伸,在這一環節中我先引導幼兒認識了一些堅固牙齒的食物,然後小結了本課的教學資料,在歡快的音樂中幼兒走出活動室繼續練習刷牙的方法。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幼兒明白了刷牙的好處,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了保護牙齒的良好習慣,到達了本節課的活動目標。思考到衞生的原因,在課堂上我並沒有讓幼兒直接用牙刷刷牙,而是和幼兒一齊利用手偶做動作模擬刷牙的方法,雖然形式不一樣但教學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整個課堂上幼兒表現用心踴躍,能夠認真準確的回答我的問題。我想如果在示範講授刷牙方法這一環節中能夠再細緻再全面些(刷牙不僅僅要裏裏外外刷還要前後左右都刷到),課堂效果會更好。課後我認真聽取了聽課老師和輔導員的意見,期望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能夠揚長避短,做得更好。

篇二十五:中班教學反思

今天我觀察的是別的班級幼兒的角色遊戲。我發現有個孩子很特殊,他參與了多個角色遊戲。

區域遊戲開始,他選擇了“兵工廠”,剛開始他非常投入地在“兵工廠”裏製作“子彈”,但是不一會兒他就從“兵工廠”走出來,參加了兩個“陣營”的對壘。他把手中的紙團扔向對方陣營,並開心地喊:“總司令,你看我炸死敵人了。”接着,他莫名地把手裏的“槍”扔給我,“指揮”我跟他戰鬥。我並沒有行動,這時一個紙團投中了我。他看見我被“手榴彈”投中了,便帶着我到了“醫院”,還告訴“醫生”我的手臂受傷了,問我疼不疼。等“醫生”幫我“包紮”後,他帶我走出“醫院”。來到“超市”門口,他問我:“你餓不餓,要吃什麼口味的麪包?”然後他幫我選擇了幾個“麪包”,接着開始和“店員”討價還價。“這三個麪包多少錢?”“八十五塊。”“那麼貴,便宜一點吧,打個折吧,老闆。”“好吧,算你八十好了。”聽到“店員”給八十的價格,他特別開心,轉過頭來得意地看着我説:“我厲害吧,我很會砍價的。你有帶錢嗎?”我搖搖頭。他説:“那你跟我回‘兵工廠’拿錢吧。”接着,他帶我回到“兵工廠”拿了八個雪花片,又回到“超市”説:“老闆,八十給你,三個麪包我買走了。”他把三個“麪包”塞給了我,然後帶着我到了“娃娃家”,拍了拍帳篷説:“這是琪琪家,這是他們的院子。喂,琪琪,客人來了,快出來迎接啊。”看到琪琪從帳篷裏走出來,這個孩子又問我:“你要留下來做客嗎?還是跟我去‘遊樂園’玩?”做好客,他帶我來到“遊樂園”,走到幾個紙箱前説:“這是遊戲機,這樣打一下就可以抓到很多玩具了。”説完他玩了一遍讓我看,然後讓我嘗試。他自己則又回到“兵工廠”製作“子彈”。遊戲結束時,他把“子彈”收進籃筐,把錘子送回“遊樂園”的箱子,把我手上的麪包送回“超市”,把我手臂上的紗布送回“醫院”……看到這一切,我忍不住問他名字,看見我在寫他的名字,他接過我的筆説“我來寫吧”,然後歪歪扭扭地在我的紙上畫了他的名字,而我也記住了這個孩子。

如果以我往常的思路、以旁觀者的身份來看待這個孩子的遊戲行為,我會認為他漫無目的,一會兒到“兵工廠”“醫院”“超市”,一會兒又到“娃娃家”“遊樂園”,然後又回到“兵工廠”,整個遊戲過程中,他在各個區域間竄走,而且似乎並沒有認真地投入到遊戲中。但是在今天,我參與他的行動,觀察他的遊戲情況,關注到他最真切的反應,發現其實這個孩子的遊戲水平是很高的。首先,他能扮演多重角色。在“兵工廠”時,他是工人,能參與制作“子彈”;到了“醫院”,他是家屬,會介紹傷情,懂得關心“傷者”;到了“超市”,他是顧客,會討價還價;到了“娃娃家”,他是客人,懂得敲門;在“遊樂園”,他是“遊客”,會玩遊戲機。其次,他會以物代物,把雪花片做成“槍”,把紙團當作“手榴彈”,把雪花片當成“錢”,把箱子當成“遊戲機”,等等。再次,他具有豐富的生活經驗,能假想很多遊戲情節和行動方式,不僅懂得自己所選角色兵工廠工人的職責,也知道有人受傷時該把傷者送到醫院處理,買賣東西時可以討價還價,到了人家家裏要敲門,到了遊樂園可以玩遊戲機,等等。最後,他有非常好的整理習慣,能把用過的材料分別送回不同的區域分類歸放。

今天的觀察分析讓我想起了自己班上也有幾個串區奔走的孩子,我總認為他們是“問題”幼兒,不認真參與遊戲,遊戲水平低。現在看來,我對於他們的行為關注太少,沒有發現他們遊戲的真實細節。應放下偏見,走近他們,去發現不一樣的精彩。

篇二十六:中班教學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我所設計是的中班語言活動小土坑,活動的目標為三點:1、學習看書,能理解圖意,根據圖意進行簡單講述。2、理解故事資料,初步瞭解水面會成像的趣味現象並嘗試進行故事表演。3、提高幼兒的閲讀本事及語言表達本事。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我根據我班的學習特點提出了在活動中需要探究的問題,即: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閲讀本事的發展?在活動後,我根據活動中情景圍繞所提出的問題作以下反思。

1、幼兒閲讀時間的把握及形式的調整。

在活動開始的第一個環節中,我預設的資料是讓幼兒閲讀故事、講述故事。在實施的過程中,我所留給幼兒的時間卻較少,使得許多幼兒沒有了講述的機會。分析情景能夠看出,幼兒與幼兒之間的學習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師在指導過程中應研究到幼兒存在的差距,並進行相應策略的調整,即:能夠經過形式上的調整來保證每位幼兒有講述的機會,讓先看懂圖意的幼兒自我講,後看懂圖意的幼兒在團體中講或者相同速度的幼兒互相講,有了這樣一種互相協調的過程,就能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了。

2、目標設定與方案設計中的一致關係。

在活動中,我所提出的問題是如何結合故事教學提高幼兒閲讀本事的發展?,並且在設計活動方案時根據問題制定了目標,可是從活動開展的情景來看,所設計的環節多數還是比較傳統的,所要體現的閲讀要求並沒有明顯地表現出來,閲讀的分量與表演的分量沒有什麼輕重,所以根據這類情景,我試想在設計環節中,需要與目標的制定達成一致,如能夠嘗試這樣來調整環節:幼兒在初次閲讀後,就能夠安排幼兒表演的資料,幼兒在經過表演後就能積累較多的語言經驗,然後教師在安排幼兒的閲讀活動,並重點放在指導幼兒的閲讀順序上,經過這樣的一種調整,就可能會更貼切於目標,更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經過這次活動,我嘗試了新的教學方法,所做的嘗試也是比較貼合我班幼兒的學習水平的,所以,在以後的故事教學中,我會再次運用這樣的教學模式,並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善的。

篇二十七:中班教學反思

又是一次公共課,由我設計並上第一節。吸取上次的教訓,這次,我特意選擇比較容易折的,還可以進行表演的小兔。這也是為了讓幼兒,更有興趣地探索摺紙兔子的方法,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求,又能培養他們認真觀察、學會計劃、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件事的習慣。

本節課的活動我是這樣開展的:首先,採用歌曲問答的方式,根據小兔的長耳朵特徵引出主題。幼兒回答後,展示範例摺紙小兔,充分調動幼兒學習摺紙的興趣。其次,中班幼兒仍處於具體形象思維,好奇心強,喜歡探索,可嘗試讓幼兒學習看示意圖摺紙。在折兔子之前我們先來認識幾種摺紙符號,學習會看示意圖步驟,理解幾種表示折線和分清箭頭的方向,更調動了幼兒想折小兔的慾望。在這個環節裏,幼兒的智慧和教師的動手示範是緊密相聯的。在幼兒觀看圖譜的回答和教師的操作下,一隻可愛的小兔變出來了,自然也就引起了幼兒折小兔的慾望。這時,我再加以引導,請幼兒説説折可愛的小兔的步驟和方法,這樣,幼兒便可以對摺小兔的方法更進一步瞭解。

可愛的小兔看似簡單,但有些幼兒在第一步“集中一角折”和第六步“沿虛線摺疊出耳朵方向”上有些困難,翻來翻去、來來回回嘗試了好幾次。幼兒摺好一個作品,通過:折、剪、畫。幼兒需要有很強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表現力。

從作品可以看出,孩子們的觀察力、創造力和表現力都很強,對可愛的小兔的折法已有很好的理解和把握,且成功地折出來了。作品中長長的耳朵、形象的身體、立體感完美的結合起來了。小兔的耳朵有長有短,有平穩站的、躺的,有耳朵往下的,有尾巴在上面的,有精製的,有粗糙的……幼兒把自己的經驗和心靈感覺相組合,創作出了一隻只生動有趣的小兔形象,賦予了作品無窮的魅力。

因為本節課我設計的重點是培養幼兒看圖摺紙的技能,並用剪、沿虛線摺疊出耳朵。因而忽略了評價這一環節。其實,我認為這節課在課的結尾處,可以加上評出不同標準的小兔,如最有趣的小兔、最特別的小兔、最可愛的小兔等這一環節,我在折範例時畫了紅眼睛,看起來不清楚,所以改用了黑眼睛,導致小兔應有的紅眼睛沒有設計好。如果畫上紅眼睛和評價這些環節的話,我想,這節課會更顯得完美。

篇二十八:中班教學反思

秋天的水果,這個活動進行完後,漏洞及不足之處頗多,我從以下幾方面做一下反思,以待在以後的工作教學中取得更大的提高。

1、準備不足。在講課之前就應當做到熟記教案並且做到備學生,並且在講課之前就應當預設到教學中的每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怎樣對待。

2、注重表皮,無本質。本節教學目標應當讓幼兒更深層次的去認識一到兩種水果,經過一種水果深入到對其它水果的認識。能夠認識水果的果皮、果核、果肉。3、教師對待課堂的突發情節不能靈機對待。像幼兒到超市一個擠一個的拿水果,有個別幼兒拿起後還咬了一口水果對待這種突發環節,教師不知所措,這時完全能夠引導孩子,到超市選水果應當是有規則的,能夠讓孩子們説説應當怎樣做,而不是一味的埋怨與訓斥。

4、缺少適當評價。我在活動中缺少教育機制,教育評價語言匱乏。像你太棒了、你的手真靈巧、你真不錯。評價語言單一。在活動中對於幼兒的每一次回答和表現沒有即使給予評價。在每個環節完成後沒有即使給予小結,尤其是作品完成後沒有給予總結性評價。《綱要》中指導教師評價應自然伴隨整個教育過程中,讓幼兒時時獲得成功體驗。

5、問題提出注意有效性。問題的提出總有指示性屬於無效提問。像你喜歡嗎?你感覺漂亮嗎?活動過程中問題的提出對於幼兒來説缺乏有效性,活動中讓幼兒帶着問題進行實踐性觀察與思考,明確參與目標,這樣活動有針對性,結果才會更有效。

6、上課下課毫無界限,應當做到有緊有鬆。

以上幾點不僅僅是在公開課活動後進行反思,更應當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多注意多積累多學習,從而提高自我的教學質量。

篇二十九:中班教學反思

隨着社會生活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現代生活給幼兒帶來的潛在危險日益突出,像火災、溺水、拐騙、突發事件等一系列危險時刻威脅着年幼的孩子。中班幼兒年齡小,還處在未成年期,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保護本事,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然而,孩子的安全是幼兒園的首要任務,我們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轉,僅有教給他們學會自我保護的本事。在圍繞着幼兒園課題充分挖掘幼兒、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這一主線,我設計了本次社會活動--《神奇的電話號碼》,經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讓每個幼兒都能真正動起來,使每個孩子都主動、進取地去記住這些報急電話,才能使幼兒自我遇到緊急問題時會使用這些號碼,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首先,在本次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能充分研究幼兒的學習特點,注意資料的綜合性、趣味性,寓教於生活和遊戲之中。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孩子是社區的一分子,在社區這個大環境中的一切人和事物,也都對孩子起着無聲的教育作用。我發此刻生活中,幼兒雖然明白了一些急用電話,但還不會正確使用,為此,我利用經常發生在孩子周邊的生活經驗,專門組織了本次專門教育活動,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報警知識。從而,真正體現《綱要》中提出的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精神。

眾所周知,這些安全知識比較抽象,光靠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我們都明白興趣是人們進取、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幼兒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幼兒產生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首先引導幼兒將日常社會生活常發生的具體事件進行分類,明白當突發事件發生時會迅速求助相關部門。再而,利用遊戲、情景表演等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學習撥打110、120、119電話進行求救的正確方法。

活動中,教師觀察到幼兒已掌握了初步的報警知識的,便設置了遊戲活動--打電話是小朋友常見而感興趣的,所以,整個學習過程中幼兒熱情高漲,興趣很濃,進取參與整個遊戲活動,樂意的表現自我,到達了活動目標,學具的供給滿足了孩子動手的需要。從而,讓幼兒在遊戲過程中真正體現是學習的主人,發揮主體作用,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

其次、為幼兒供給相互交往、共同活動的機會與條件。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努力建構進取、有效的師幼互動。在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寬鬆自由、進取互動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引導幼兒與別人討論,充分調動幼兒看、聽、説、動腦等各種感官進行探究問題。當教師提問:該怎樣辦,我們一齊來想想辦法?我們應當怎樣正確撥打電話呢?讓幼兒相互討論,教師、幼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構成合作學習機制。連平時膽小的都忘乎所以地和同伴討論,幼兒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發展了口語表達本事。

另外,中班幼兒年齡較小,對這些報急電話號碼不必須全記住,僅有經過反覆練習、強化,才能牢記。所以,在延伸活動中,我在活動室擺放許多電話玩具,供幼兒遊戲時練習撥打電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隨時提醒幼兒、教育幼兒,並爭取家長的配合和支持。

篇三十:中班教學反思

這二個星期我們的主題活動是彎彎繞繞,許多活動開展開展以後,孩子們瞭解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物體都以一定的形態呈現在人們的面前,同時,他們也發現了彎繞既是許多物體的自然形態,又有人們的刻意創造,這種富有變化的形態,使幼兒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們都急切的想表現出來。

怎樣來滿足他們的創作慾望呢?在藝術《自由自在的電線》活動中,我結合電線本身的特點--有一定的剛性又柔軟易曲折,是彎折造型的好材料,幫助、支持幼兒自由、充分地進行造型,讓幼兒把自己嚮往的刻意創造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進一步深化活動的主旨。

在活動中,幼兒們饒有興趣對電線造型,我也充分給了幼兒自由的空間,讓幼兒自主的想象、去創造,使幼兒的探索事物的興趣增強,嘗試觀察事物的方法在創新,他們的想象和創造在豐富,幼兒玩得不亦悦乎而且意猶未盡。

縱觀整個活動,讓我深深感悟到:教師要在幼兒的學習過程中善於發現幼兒的興趣點,只有抓住幼兒興趣點,就能激發幼兒的求異思維。而幼兒求異思維無疑和創造能力相輔相承,有了求異的思維,創造就隨之而產生了。可見求異思維對一個人來説是相當重要的,有了它,你就不會一味的模仿別人成為別人思維結果的附屬品。因此,要培養幼兒勇於創新、開拓,敢於標新立異,探索不同的答案,從而促進幼兒思維的靈活性、擴大幼兒思維的廣度和寬度,以適應現代人才的需要。

篇三十一:中班教學反思

《綱要》中指出幼兒教育應與生活相結合,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素材,我認為從生活中選擇內容是最有價值的。而運動在我們的身邊無處不在,有些幼兒對各種運動項目還不是很瞭解,參加運動的慾望也不夠強烈,因此設計活動《猜猜他們做的運動》。本活動選自主題《快樂運動每一天》中的一個社會活動,通過活動讓幼兒知道生活中常見的運動項目,能通過各種形式來判斷運動項目,共同參與探索各種運動項目的姿勢,通過遊戲的形式揭示運動的意義,同時也感受活動帶來的樂趣,從而使幼兒愛上運動,知道多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

本次活動我定了兩個目標:1.認識常見的運動項目圖標,説出項目的名稱。2.能運用肢體動作表現各種運動項目,激發幼兒喜歡運動,體驗運動帶來的快樂。此次活動我是以PPT的形式呈現的,這樣就可提高孩子們的興趣,使他們始終處於認真傾聽的狀態。

我認為社會領域的活動主要是通過生活事實和生活情景培養幼兒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技能,增進幼兒的相關知識,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教師充分利用生活中可以利用的機會,讓幼兒鞏固、形成基本社會行為,比如現在正在進行的主題《做個好孩子並不難》,在涉及到的活動中,我製作了小值日、小班長、小組長,通過一日活動的實踐中,提高幼兒的能力。

以三個環節來完成此次活動,一、幼兒經驗導入,激發興趣;二、認識運動項目,表現運動姿勢;三、主題延伸,體驗快樂。活動一開始,我以簡單的提問方式來引出主題:“孩子們,你們做過哪些運動?”將孩子們的回答做了小結,並解釋“剛剛小朋友説的的跑步、拍球、跳繩等這些項目都叫做運動項目”,在活動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老師沒有預設的情況,這在執教中也是常見的事,請孩子們在講運動項目的時候,有位孩子講到爬樹,我就把爬樹指正過來了,讓他們知道爬樹並不是運動項目。第一環節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激發興趣。我以出示小紙人為線索,將活動過渡到第二環節,“小紙人蔘加了很多運動項目,看看它都參加了哪些運動項目?”根據設定的活動目標,將圖片一一呈現,請孩子們來猜猜運動員做了哪些運動?由於本次活動的任務就是讓孩子們認識常見的運動項目,我把形式單一的過程,以多種形式逐一揭示。有的是隻出示照片,不出示圖標,有些是先出示圖標再出示圖片,有些是以視頻的方式來引導,還有些是讓幼兒看圖片來選擇相應的圖片,以這樣方面的形式來學習的話,緩解了活動的枯燥乏味,使孩子保持集中注意力。在請孩子學動作時也是一不同的形式展開的,學游泳的動作是大家一起來完成的,並介紹了游泳的多種方法。打羽毛球就是結合實際生活,兩個人對打羽毛球。舉重是以紙棒為工具進行活動,同時也講解了舉重的不同動作。我覺得擊劍項目以視頻方式更能讓幼兒直觀的瞭解動作姿勢,所以我在執教過程中加了一個擊劍視頻,激發孩子們的興趣,也請了兩位孩子把紙棒作為劍進行比賽。接下來的兩個運動項目比較簡單,一看就能看懂,在其中也多加了一個小問題,來學習動作要領。當然依據社會領域的要求,通過活動來達到一個情感教育,本次活動不要是在認識運動項目的基礎上讓幼兒喜歡上運動,知道運動帶給人們的好處。最後播放音樂《健康歌》,一起來做各種運動結束此活動。

整個活動下來,思路非常清晰,教態親切,孩子思維很活躍,反應也很好。以遊戲的形式展現課堂,符合《綱要》精神,始終以《綱要》為核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使孩子們在玩中學習知識,達到“趣中求效”的效果。

在不斷的執教經驗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提高社會活動的有效性。

篇三十二:中班教學反思

幼兒對於圖形,有着一種與眾不一樣的興趣,而《找圖形》這個活動正好迎合了小朋友的興趣,在遊戲中讓幼兒能夠認識圖形,瞭解圖形,感知圖形的特點。!.屈教師.教案網!我精心準備了這個活動,提前準備了很多的教具、學具。在活動的一開始,我經過圖形國王送來的禮物這一遊戲來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再引導他們根據禮物的特點認識三角形、正方形、圓形。這首先為下頭的奇妙的箱子游戲打下了一個基礎,鞏固了幼兒對圖形的認識、感知圖形的特點,利用圖片、周邊環境等讓幼兒找圖形。在接下來的過程中,我又用尋找圖形遊戲(一個由三種圖形拼接的機器人),讓幼兒認識各種圖形,明白圖形的結合能夠構成不一樣的形體。在過程中,我讓幼兒自我去操作,自我去觀察發現問題,做到讓幼兒自我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在最終的幼兒自我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我給每組小朋友都分配了任務,準備了可操作的活動材料,讓每個幼兒都有參與操作的機會,最終完成任務。我發現我班的小朋友都掌握地較好,在幼兒動手操作時,小朋友完成的都比較好。

在每一次上課後,我們就會發現自已要改善的地方和注意的地方,於是為下一次的活動而努力。在本活動中,幼兒對圖形的認識和特徵已經有了必須的認知,能根據圖形的特徵,找出各種圖形。課堂上經過生動的談話、遊戲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經過供給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進行活動的製作過程。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為幼兒學得簡便、學得愉快,幼兒的進取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保護幼兒的意見,開發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善於發現與眾不一樣的現象。可是本節課,我的語速有點快,語言不夠精練,語言不夠生動,環節的設計還能夠更加生動趣味,並且我的應變本事也有待加強,在複合圖形的識辨中卻暴露了一些不足:我展示的是一個複合圖形(機器人),由於臨時改變了教學思路,再加上勾勒線條的不太明顯,之後讓幼兒都難以數清楚機器人是由多少塊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組成的,所以我將自由練習改成了團體練習,讓大家一齊來數一數,做一做。

本次《找圖形》活動讓我明白了,僅有在不斷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教育不斷在更新發展,也正是因為一次次的總結經驗,我們才能在其中得到培養,漫漫成長,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

篇三十三:中班教學反思

這是一次平時開展的教研活動。

在學校的課題《利用現代傳媒手段,培養幼兒的語言素養》的引領下,我們每一個研究成員都確立了自己的小課題。我這人喜歡與別人與眾不同,同時也是偷懶。選擇散文,兒歌,故事有時沒有配套的課件,就需要自己製作。要設計一個好的動畫課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化我好長的休息時間,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脖子受不了,會連帶着頭疼,所以就選擇了《開展音像講述活動,提高中班幼兒的講述表達能力》作為自己的子課題。“像”有許多,可以是舞蹈錄象,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情景錄象,這給了我廣泛的空間,尤其舞蹈錄象,學校裏有許多,如果只對跳舞的老師起那麼一點作用豈不是浪費資源,所以我就選擇了一些適合孩子講述的內容進行活動。

在幾次嘗試中孩子們還是很感興趣的。特別是扣人心絃地背景音樂很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積極情緒。本次情景舞蹈有很吸引孩子的故事情節,每個角色都很生動,在獨特的舞蹈服裝下個性鮮明:一隻不懂事,但很聽話的小青蛙;一羣愛幫助別人,給別人帶來快樂的荷葉寶寶;一隻很髒很壞的胖蒼蠅;還有一條喜歡指揮別人的毒蛇。情景舞蹈既有動態的舞蹈動作,又有簡單的對白,給孩子在學習中動靜交替,適合他們的學習特點。課堂中孩子們踴躍發言,都能很積極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尤其在活動中針對“是蒼蠅還是蜜蜂”時發生了爭執,我給了更多的時間進行了辯解,他們都説了自己的理由,最後在錄象的引領下説出最根本的理由,知道那是一隻喜歡在垃圾堆飛來飛去騙人的蒼蠅。

但同樣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思考。

首先,情景舞蹈為了表現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一個舞蹈就有7、8分鐘,如果就只放兩遍就會花去15分鐘,留給教師引導,孩子思考交流的時間也就只有20分鐘了,在這過程中就顯得問題重點不夠突出。在上面的教案中我也只是從頭到尾幫孩子梳理出一個故事的大概,讓孩子理解了故事的內容。這完成了第1個目標,但第2個目標因為沒有時間,最後一環節沒上就結束了,孩子就不能完整地運用簡單的語句講述故事的內容。當然我可以放在以後活動中,但作為一節有其他聽課老師在場課,還是有點遺憾!

其次,因為錄像受當時條件的影響,對白説話的語音不是很清楚,就影響孩子的聽覺的效果,浪費時間去糾正。

最後,在活動結束後有老師建議提高孩子語氣,表演的感染力,可以讓小朋友們學一學,演一演。這是好的,但作為第1次活動,顯然多了、難了些,可以放在以後繼續讓孩子進行表演,相信有了錄像的榜樣,孩子們會模仿地惟妙惟肖的。

篇三十四:中班教學反思

幼兒園數學教學的開展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一個有益的延伸和補充。它以小組活動的形式,針對必須的數學教育目標為幼兒供給動腦思考、動手操作等很多活動機會,讓幼兒在活動區內發揮其進取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在自我原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那麼,幼兒園數學活動區應如何開展呢筆者根據幾年來的工作實踐,在那裏談談個人的看法和體會:

教師對本學期的數學活動目標要做到心中有數,有什麼樣的目標就要研究設計到達某個目標的數學活動區。把教育意圖貫穿到數學活動區資料,創設一個與數學目標相一致的良好環境。比如,本週小班數學活動的目標是按物體的顏色分類,能從多種顏色的物體中找出同一顏色的物體。那麼,小班教師在當週設置計算活動區時,就應圍繞着這個目標來供給材料。

數學活動區操作材料的投放是十分關鍵的。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體,是幫忙幼兒系統地建構數學知識及誘發幼兒主動探索學習的工具,是施於操作動作,使外部物質動作,逐步進化到內部概念化動作的物質支柱,供給材料不單是活動前的準備,還是引導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發展思維本事整個教育過程所需的重要手段。所以,供給操作材料要充分研究到幼兒各年齡段的認知特點。例如,小班幼兒在認知過程中好模仿,學習目的性差,任務意識淡薄。他們對活動的工具和使用工具感興趣。而到了大班,他們的學習目的性能增強了,能為完成學習任務做出努力,重視學習結果和評價。小班和大班認知特點不一樣,同樣的材料其效果是完全不一樣,一次大班教師利用印章、實物練習數的組成,效果很好。所以,要把學習任務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業單之類的材料,幼兒按作業單的要求,配合實物進行操作他們會感興趣,活動中不僅僅能得到有關知識的練習,還能培養任務意識,使它們從中獲得成功的滿足,增強自信心。所以,在投放材料時要注重幼兒各階段的認知特點。

在以中班數學《排一排》活動為例來説明一下,《排一排》活動是在幼兒已認識、熟悉的基礎上進行活動的。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讓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方法,在第一個活動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五個大小不一樣的西瓜圖片,首先讓幼兒明白這些西瓜是大小不一樣的。讓幼兒想辦法,如果要把西瓜從小到大排一排,怎樣辦在孩子想辦法的基礎上教給孩子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排序的辦法。

2.能按要求進行比較物體並排序。例如:我為寶寶們準備了大樹的圖片,目的是引起幼兒的興趣,培養幼兒的動手本事和觀察力,也是對幼兒學會多個物體進行比較的一個昇華。

3.培養幼兒的目測本事和邏輯思維本事,這一目標主要體此刻第三個活動中,幼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盒子的薄厚,這也是我運用的教學方法之一。

在活動中,我還運用了遊戲法、尋找法,經過遊戲活動,能促進幼兒對物體空間形式的正確認識。如:分給幼兒不一樣粗細的樹木圖片,引導幼兒由粗到細排列,引導幼兒每次從中取出最粗的,一向到取完為止。然後,再按由細到粗的順序把樹木一棵棵收起來,放回原處,無形中培養了孩子整理玩具的好習慣。總之,本節課完成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

上述方法在教學活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對於本節課,雖然從整體上看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我覺得也存在着必須的不足之處:

1.整節活動,孩子都在圍繞教師設計的思路走,沒有自由探索的空間,我想這是我設計活動的一個誤區。

2.活動中,孩子的興致不高,遊戲活動不能吸引孩子的興趣,課堂氣氛不活躍,感覺到不貼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有待改善教學方法。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要依靠必須的教育目標和資料,要依據各年齡段幼兒的認知特點;要根據各個幼兒的實際水平;為他們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供給有利於幼兒主動活動的材料,使其在操作中學習粗淺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習興趣、發展智力。並且,養成喜歡動手操作、愛動腦思考,具有求知慾望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入國小學習做好準備。

幼兒園數學教育是幼兒課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課程觀和知識觀也告訴我們:幼兒不是被動的理解知識,而是建構和發現知識,不是知識的旁觀者,而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和創造者,並且幼兒的這種主角不是教師仁慈地賜予的,而是他們作為學習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兒數學教育領域中,讓幼兒真正做到學會應用數學的觀點和方法去解決身邊生動的實際問題,而不是把他們作為一種知識儲備或是教條。需要我們從觀念到行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兒園的數學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讓我們共同努力做到:

給幼兒一個空間,讓他們永遠向前;給幼兒一個條件,讓他們有自我的一片藍天。

篇三十五:中班教學反思

又到家長半日開放,本來打算上繪本,想好好讓家長也來感受一下繪本的魅力,跟我一起迷上繪本。不過王老師捷足先登,我考慮再三決定上一個數學活動,因為小班到現在家長還沒有看到過數學活動。這次我根據建構式課程的內容,自己設計了活動“積木商店”。之所以如此設計,是想借用最常用的積木,讓家長體會到隨手拈來的教育。活動重點是讓孩子在對積木的觀察、操作中感知數字與數量的關係,在遊戲中提高自己的數物匹配能力。

本次活動一共設計了五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數積木”。其實就是集中學習數字9的環節。通過呈現不同形狀但數量同為9的四條積木來引出數字9,得出數量為9的物體都可以用數字9來表示。不過,在實際活動時,我發現四條積木的重複並不適合中班或者説是我們班的孩子,調整為三條更為緊湊和合理。

第二個環節,是“包裝積木”。孩子們人手一個貼了數字6——9的包裝袋,根據自己袋子上的數字,選擇相同數量的積木到袋子裏。在這個操作之後,安排了自查和互查的環節,增進了孩子間的交流,孩子們都很仔細的數着,正確率頗高。但提供的塑料袋有點大,下次要換小號或者中號的保鮮袋,或者用塑料小筐也可以。

第三個環節,是“積木上櫃”,請孩子們根據自己袋子上的數字把積木放到相應的貨櫃上。貨櫃上放了一塊牌子,有兩面,一面是數字一面是點數。這個過程中,基本沒有孩子放錯,相對而言比較簡單,主要是針對個別孩子設計的,因為前面的包裝積木環節不利於一一檢查,安排這個環節既是遊戲情節的需要,也便於發現和糾錯。

這個環節基本沒有問題,但我又在想,如果在這個環節中,在每個貨架前安排一個孩子或者一個家長檢查是不是更為細緻些。

第四個環節,是“積木商店開張營業”。應該説這是整個活動的一個較重的環節,孩子的個性能有所發揮。活動開始我交代了遊戲的方法,並讓孩子們看自己手裏的貨幣,有幾個點就表示可以買多少數量的積木。然後請了4名幼兒做營業員。結果,一開張,孩子們就蜂擁而上,“一手交錢一手拿貨”,快速到營業員反應不過來,這中間有部分孩子貨幣點數和積木數不能一一對應。第二次遊戲前,我強調了有多少貨幣點就買多少數量的積木,並請營業員仔細核對,正確後才能給貨。但效果不是很明顯,積木還是很快一搶而空,可能跟爸爸媽媽在園,比較興奮也有一點關係。 針對這一個環節的敗筆,我覺得下次活動時要注意:首先,老師給孩子的點數要仔細核對,要與給孩子包裝積木所用袋子上的數量相吻合,否則會出現有錢買不到積木的現象。其次,應該在積木商店開張之前,請個別孩子和老師“試營業”,讓孩子清楚買賣的規則和過程,知道買方和賣方應該有一個交流的過程,想想要怎麼説。這一點可以聯繫班級的區域活動,讓孩子熟悉買賣的過程,遊戲時就能自然地出現。第三,如果經驗積累足夠,那麼就可以適當增加難度,在遊戲貨幣的製作上動點腦筋,買賣的過程也不是貨幣和積木一一對應的過程,可以有一個貨幣相加買積木,或者商家找零買積木的環節。當然這個有一定難度。

第五個環節,是“抓積木”,專門借用家長資源而設計的。就是請孩子用自己買到的積木和爸爸媽媽一起玩,你抓一把我抓一把,互相猜猜是多少,在這樣的過程中,讓孩子感知6——9數量的分合關係,為以後的組合奠定基礎。

當然,還有一個小小的私心就是想讓家長朋友都來感受和孩子一起遊戲的'快樂。活動中,好多家長都為孩子猜不出自己手裏的積木而感到驚訝和不解,不斷地追問“一共有8塊積木,你手裏有4塊,爸爸手裏有幾塊?”對於孩子回答不出來他們感到失望和不可思議。我適時阻止了家長的負面語言,並讓家長朋友知道中班孩子學習的能力和特點,遊戲的關鍵在於猜的樂趣,讓孩子在這樣的過程中感受快樂、產生興趣。猜沒猜對不重要,因為中班孩子還不具備這個能力,沒猜對才是正常的,遊戲的重點是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完成分合的經驗積累。

篇三十六:中班教學反思

去年九月,班上轉來一位小朋友一蕭蕭。他很少説話,即使偶爾説幾句,大家也聽不太懂。他不哭也不鬧,整整一週多時間沒有主動和任何人交流,總是靜靜地坐在那個固定的位子上。我看在眼裏,疼在心裏。蕭蕭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語言又不太通,還要獨自面對各種挑戰。這對一個4歲的孩子來説,會有多麼大的壓力呀!所以蕭蕭把自己封閉起來保護自己。我理解他,心疼他。

每天早上,看着蕭蕭低着頭走進活動室,我都會微笑着和他打招呼:“蕭蕭早上好!”順勢摸摸他的頭,可他沒有任何反應。下午離園,我同樣會主動地向他道別,他還是沒有任何迴應。

一日生活中,我不敢對他提要求,也沒有打擾他,一切按着他的`節奏來。我想,他需要我們的包容,需要有更多的時間來適應。我們需要用足夠的愛心和耐心去等待,慢慢地走近他……

有一天下午,我帶着孩子們做律動“請你和我跳個舞”。開始蕭蕭一直都坐在位子上。當我和孩子們跳唱到“轉一圈,真快樂”時,蕭蕭站了起來,但他沒有跟着小朋友做轉圈的動作,而是兩腳踩到椅子上,然後高興地向下跳,一下接着一下。我注視着他,雖然擔心他的安全,但沒有阻止他,因為我看到了他開心的樣子。我相信,蕭蕭已經邁出了適應的第一步。

第二天來園時,孩子們都去澆花了。我也試着叫上蕭蕭,但猜想他可能不會去。出乎預料的是他竟然拿起水壺和同伴一起去澆花了。我欣喜地拿着相機跟在孩子們的後面,為他們記錄下珍貴的瞬間。蕭蕭給花澆完水,高興得連蹦帶跳,還不停地自言自語:“我還要澆花。”我真為他高興。

又有一天,我發現一個孩子不知什麼時候把水彩顏料塗在了嘴上,我一邊幫他擦拭,一邊對他説:“不能把顏料塗在嘴上,如果吃到肚子裏會生病的。”我的話音剛落,沒想到站在一邊的蕭蕭迴應説:“生了病就該吃藥了。”我馬上把他摟在懷裏肯定道:“蕭蕭説得非常正確。“晚上,蕭蕭的爸爸來接孩子了,我高興地告訴他,蕭蕭在班上已經開始走出自己的世界,能在他熟悉的場所與熟悉的人互動了。我建議家長週末可以邀約班上的小朋友一起玩,這樣蕭蕭可以從同伴中汲取力量,去適應更廣闊的環境。

幾個月後的一天,孩子們玩着橡皮泥,蕭蕭指着同伴手裏的工具嚷嚷:“我想玩這個,我想玩這個。”我蹲下來拉着他的手説:“你要好好與小朋友商量,問他可不可以借你玩一下。”他沒有理睬我,還是嚷嚷着:“我想玩這個。”我只能退到一邊靜靜地觀察他。這時有幾個小朋友也提醒蕭蕭要學會與別人商量。過了一會兒,蕭蕭終於停止了嚷嚷,走過去對那個小朋友説:“讓我玩玩,好嗎?”……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蕭蕭正在慢慢地成長!我們要尊重、欣賞乃至敬畏每~個可愛的生命,放慢腳步,靜靜聆聽每一朵花開的聲音,讓每一個孩子按自己的節奏去成長。

篇三十七:中班教學反思

昆蟲的世界充滿了奧祕,各種昆蟲長相各異、奇特,昆蟲的卵生性使它的生長過程充滿着無限的神祕。美美和醜醜就是毛毛蟲變蝴蝶的兩個不同生長時期的形象,毛毛蟲怎麼變蝴蝶的呢?

結合博物館中“成長”這一主題脈絡,我開展了這節教研課“奇妙的成長”,在我們中班《有趣的昆蟲》主題背景下和幼兒飼養蠶寶寶經驗的基礎上,選擇本活動內容,不僅符合幼兒的興趣需要,而且讓幼兒在瞭解蝴蝶的生長變化過程中回憶和整合了已有經驗,使其經驗得到回憶和提升。主要是通過活動,感知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並遷移經驗,瞭解一些其他動物的成長祕密,帶領幼兒進入廣闊的學習天地,去結識蝴蝶朋友,瞭解它的有趣之處,讓幼兒用一顆真摯的童心,去關注、體驗蝴蝶的生活、探索蝴蝶成長的奧祕,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中我製作了精美的PPT,運用了多媒體進行輔助,從中發揮其優越性,演示了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與幼兒共同在故事中探索瞭解了蝴蝶成長的規律和變化。通過活動帶領幼兒去結識蝴蝶朋友,瞭解它的有趣之處,探索蝴蝶成長的奧祕。在組織活動中,我選用有趣的故事情節,營造了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流環境,讓幼兒在故事情境中探索瞭解了蝴蝶成長的規律和變化,把説的權力交給幼兒,不過在引導幼兒製作相冊的環節中,我應該將製作相冊前置,放在認識毛毛蟲演變規律的前面,讓幼兒先猜測,後驗證,在自己的探索中鞏固科學的認知。最後的延伸活動我設計了兒歌“我想變成蝴蝶”這一環節,預想可以讓幼兒表演一下兒歌的內容,嘗試用動作表現,鞏固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學一學毛毛蟲一步步變成蝴蝶的過程。可是在上課過程中,我擔心時間的問題,所以只是單純的學唸了一下兒歌。

反思不足,這次的教研課還是讓我受益挺多的,相信在今後開展活動時,我會避免出現這些不足之處,增強自己的教學機智,不斷磨練自己!

篇三十八:中班教學反思

活動中我給每段故事設計了相應的畫面,但是1――5張圖片中“大石頭”即龜殼過於明顯,沒有給幼兒適當的想象空間,幼兒從一開始就看出、猜出是烏龜了。而且每幅圖中的松鼠形象應該根據情節有所不同,便於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採用動靜結合的方式,如看圖講述、情境語言對話、動作模仿等形式激發幼兒興趣。引導幼兒關注畫面信息,理解象聲詞:呼呼呼、嘩嘩譁、噠噠噠,辨別不同的聲音。幼兒對故事基本內容能給理解,瞭解故事的教育意義,讓幼兒懂得做事不粗心,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篇三十九:中班教學反思

中班教學反思(一)

我教的孩子已經是中班了,可是有些問題還是時常會浮現,“老師,我的剪刀找不到了?”“老師,我的書應該放到哪裏?”“老師,圖書又變得亂七八糟了?”“老師這個我不會”,我開始擔憂,開學初或許因為對於物品不熟悉,對於程序有點短暫的忘卻情有可原,但現在已經是中班下學期了,孩子們該是能很好地去解決這類生活小問題了,但顯然我高估了我的這羣孩子。

是什麼原因阻礙了孩子該有的成長呢?過多的包辦,過多的限制,過多的干預,讓孩子也慢慢習慣了接受,習慣了求助。於是,我們決定對班級幼兒的生活教育來一次大的變革,讓孩子學會做事,真正展示中班幼兒該有的自主、活力和風采。

我們首先做的就是讓幼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作為中班幼兒,他們具備了基本的自我服務能力,一方面鞏固他們既有的生活能力外,我們也應該為其制定一些新的生活技能學習,這樣才能促進他們的成長,同時滿足他們成長的榮譽體驗。因此,我們試着相信孩子是很棒的,改革中我們解放了自己的“服務”角色,開始讓孩子去實現服務自我:自己整理飯後桌面和地面,自己接水漱口,自己起牀疊被,自己擦小椅子,自己便後擦屁股,生活過渡環節自主安排自己的活動,學習活動前自己做好準備工作如取蠟筆、鉛筆、膠水等……,設置值日生小班長主動幫助老師幹力所能及的事情,在榜樣演示中孩子們很快地學會了更多的生活本領,這不單是一個動作的學會,更多的是幼兒一種自主意識、自主能力的培養。 另外,我們還鼓勵幼兒別人的事情幫着做、大家的事情一起做。學會做事,就要從做小事起步,紮紮實實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最終勝任一件大事。我們的“學會做事”生活教育已經開始貫穿與生活的每一天,我們的孩子也比以前更會處事,這種價值將會延續,相信明天我們的孩子會是出色的、自主的、能幹的!

中班教學反思(二)

主題活動是活動課的重要部分,因此,上好主題活動課尤為重要。

《樹真好》是中班建構式主題活動“大樹和小花”其中的一個活動內容,原本的活動是一個散文欣賞加創編,對於中班幼兒來説存在兩個問題:

1、散文的文字描述通俗但是比較複雜,不利於幼兒進行創編。

2、幼兒前期經驗的獲得非常重要,只有對樹的好處的深入瞭解了,幼兒才能進行創編。但是活動卻沒有這個方面具體的操作準備。

在次此基礎上我進行了修改,並且反覆進行了推敲。在一次次的'思考、實踐的過程中,對於組織這樣的一個活動我受到了很多的啟發:

1、詩歌的改編。

建構式的課程是供我們參考的,但不是一個固定的活動,因此當課程中的內容不適合孩子的時候,我們可以大膽的進行修改,使之更加適合本園孩子的特點,讓孩子得到相應的發展。我選取散文的精髓,把樹的好處編成了簡短而朗朗上口的詩歌,在實際的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能理解詩歌的內容,而且也能根據詩歌的結構進行了大膽的創編。

2、整合的問題。

設計《樹真好》的活動,是想通過活動使孩子一方面能夠藉助詩歌的結構進行創編,另一方面也能進一步瞭解樹與人類、動物的關係,產生愛護樹木的情感。

3、.把孩子們帶出課堂,走進果園,親近自然,孩子們在果園裏歡呼雀躍,玩得開心,學得也開心。

中班教學反思(三)

這是一個對“對稱”含義理解的活動,而“對稱”的物體、圖案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告訴幼兒“對稱”的條件,幼兒能容易找到,但是這種方法回到了原來的“灌輸、傳授”式,幼兒在活動中永遠是處於被動者。所以如何讓幼兒主動學,樂意去尋找發現,這是活動設計的關鍵。如今有了首席備課人,但設計的活動思路不屬於自己,要使這活動儘量減少紕漏,那就精心的構思活動方案,琢磨活動過程,把握每個活動中每個環節,活動後進行反思。因此活動前我仔細琢磨了原活動方案,總覺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應手去實施,因此對活動進行了修改調整,讓幼兒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畫一畫”的幾個環節中,引導他們發現了“對稱”所需的條件,每個環節清晰、明瞭,重點突出。

活動目標的反思:活動的目標實而在,不空不廣也不難,並已在過程中很好的體現,特別是“發現物體的對稱性”我覺得非常好,都是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而得到的正確答案。是一種主動學習的反映。

活動過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動的第一環節。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讓幼兒在快樂的“猜一猜”後,自己去尋找左右兩邊的異同點,這就是重點。在猜的過程中孩子們興趣高漲,因為我對幼兒的猜測答案都沒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們就特好奇,給下面的“尋找”增加了更大的興趣。在我的鼓勵下,他們都積極主動的尋找着每張圖片兩邊的相同點與不同,最終自然的發現了“對稱”的條件:形狀、顏色、大小、圖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讓他們找不同點時,我提出了一個帶有誤導性的問題:“找一找兩邊有什麼不一樣”,因此幼兒就從細微之處找不同,還真的找到了線條不直、圓圈不圓之類,沒有一個幼兒會從方向上去觀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們“看看小鳥吧朝哪邊”,幼兒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顯然這是我的提問出現了問題而導致的。這環節讓我滿意的是話比較簡潔不多,靈活的面對幼兒的“猜測”。讓我遺憾的就是:問題設計不妥,帶來了誤導或多或少的耽誤了教學活動的時間。

“找一找”是對“對稱”含義的理解後的初次應用。我就請班上學習、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兒回答,結果是多數幼兒對“對稱”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還有極少幼兒有些模糊而出現錯誤,()因此就在他們的錯誤中提出問題並極時幫他們解決了問題,使幼兒更加理解了對稱的意思。

“做一做”是為了增加一點趣味性,前二個環節都是以説為主,而做一做即是讓他們鞏固“對稱”的理解,又是能讓他們好動的身體能得到輕鬆片刻。雖是動的一刻,但師幼配合非常默契。

“畫一畫”的操作活動有看、想、找、塗色、畫的過程,是前面學習的綜合反映。在此中我覺得不足的是:在幼兒操作前沒有再次或是小結一下對稱條件,也沒有示範,因此很多幼兒出現了對稱的顏色沒有用上,他們只是塗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許幼兒塗色時會主意到色彩的變化與對稱。

這就是我對“有趣圖案”整個活動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幼兒大班教學反思託班教學反思學前班教學反思

篇四十:中班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的設計是根據部分幼兒當中存在着以自我為中心而設計的,目的是告訴幼兒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能夠引導幼兒學會去尊重別人。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的積極性比較高,能夠自己的傾聽故事,並積極的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大部分的幼兒也能夠勇敢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從整堂課的效果來看,孩子們在故事的學習中基本上明白了每一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要學會去尊重別人,欣賞別人。本堂課的主題是完成了,但是在整個過程當中,還是存在一些不足:在幼兒討論的環節裏,有部分幼兒沒有積極的加入討論,只是在旁觀,此時教師應該進行一些即時的指導;在請孩子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的範圍比較侷限,應該請更多的孩子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最後一環節總結上,可以請孩子來先進行總結,最後再由教師和孩子一起説出總結的結果。在以後的課程當中還是應該儘可能多的充分的讓孩子自己主觀能動的參與進活動,在興趣中學習。

中班社會教學反思四:

目標:1、能大方地介紹自己和好朋友,樂意與他人交往。2、學習簡單的與人交往的方法。3、能和好朋友友好相處,感受與朋友交往的快樂。

本節課主要最重要的就是孩子説,以前最怕上這樣的課,總覺得孩子説不出來什麼,所以,在拿到這節課的時候,我仔細思考了一下該怎麼去引導孩子説,大方的説,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老師的提問和引導。我將我講的每一句話都思考了一下,並在提問:為什麼他能成為你的好朋友?這個問題上,我加了一句小姐的話“原來能與別人分享就可以成為好朋友”“原來謙讓別人就能成為好朋友”.......,用這樣的重複句式,朗朗上口,加深孩子們的印象。總的説孩子講的還是比較好的。上完課後,我覺得,讓孩子們畫自己的好朋友這一環節對本活動的目標達成沒有什麼幫助。不如,拍攝幾個情境小朋友相處的片段,最好是自己本班孩子的,有正面的也可以有反面的,讓孩子看,説一説,他們的行為對不對?還朋友應該怎樣相處。這樣會更好一些。

中班社會教學反思五:

書是一個奇妙的、彩色的世界。動聽的故事,漂亮的圖畫,有趣的遊戲,豐富多彩的知識,都能讓孩子們陶醉,心怡。書的種類很多,有立體形狀的,有能發出聲音的,有能發出香味的,還有撕不壞的……這些奇特的書深深吸引着孩子們,孩子們在書的海洋裏象小魚一樣快樂的遨遊着。書時刻伴隨着孩子們,成了他們不可缺少的朋友。與此同時,一本本掉頁的,撕破的,弄髒的書也比比皆是。那麼怎樣能夠讓孩子們在讀書的同時愛護圖書呢?我在教學愛護圖書這一活動中,賦圖書以生命,能説會笑,能唱會跳。

讓他以一個小朋友的身份與小朋友接觸(老師扮演),與小朋友作遊戲。遊戲中揭示小朋友在看書時發生的事情,如把書弄卷頁的,弄髒,弄破亂丟的------然後啟發孩子們:看到你們的書朋友在傷心的哭,你們怎麼辦呢?孩子們立刻活躍起來,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説我要把亂放的書放回書架,有的説以後在看書的時候我一定把手洗乾淨,我以後拿書的時候要輕輕的------藉此機會,我進一步啟發孩子們書破了,掉頁了要及時地粘補,以免壞的更嚴重。並且拿出膠水把孩子們弄破的教科書粘補好。孩子們看着煥然一新的書特別開心。本次活動老師扮演一本受損的圖書,聲情並茂的展現圖書的快樂及破損後的痛苦,將孩子們帶到情景中,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篇四十一:中班教學反思

設計背景

繪畫是藝術技能,它能陶治性情.對寶寶而言,繪畫幫助他們發揮想象力,創作能力.有 一次在自由活動時,發現很多小孩子都喜歡在泥沙子上面畫畫,於是我利用了他們的興趣設計了<裝飾小屋>這一活動,讓他們能在自由快樂的環境中學習,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創作能力和繪畫能力,能用語言,繪畫抒發情感.

活動目標

1.會繪畫簡單的物體圖形與認知圖畫上的物體。

2.培養幼兒的積極性;動手能力,想象能力與創作能力。

3.能用語言,繪畫抒發情感。

4.能認識到團結就是力量,並能感受到其中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會畫簡單的物體圖形與認識,培養幼兒的積極性,動手能力,想象力與創作能力.難點;繪畫抒發情感與認知團結的重要性

活動準備

已畫好的房子模板的大白色卡紙<分組活動,每組一份> ,彩色筆每組一份,多彩多姿的小屋圖片若干份。

活動流程

(1)由談話討論進入活動

(2)多種形式欣賞與認知圖片內容

(3)裝飾小屋

(4)語言表達環節

(5)製作翻翻書

活動過程

(一) 談話

1.師;”孩子們你們見過那些漂亮的房子呢?它們是什麼樣的?它們有什麼用處?你喜歡什麼樣的房子?為什麼?“(與孩子一起探討)

(二)欣賞理解

1.拿出圖片欣賞,讓孩子説説看,圖片有什麼?看到的和認識的有什麼不一樣?

2.請部份小朋友簡單的説説自己家裏的房子是什麼樣子的?

(三)動手操作

1.師;”我們認識了這麼多的漂亮房子,開心嗎?老師手上有一些房子現在非常的難過,因為它們啊沒有漂亮衣服,沒有花啊,草啊,樹啊陪它玩.它很傷心地跟我説,要我們幫幫它.我們的小朋友們最最有愛心了,一定會幫它的忙對不對?“

2.幼兒分組坐好,每組分發已畫好的房子模板,讓他們幫助小屋塗上色彩.給小屋找些朋友(如;花,草,樹與簡單的物體圖形,每小組討論,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四)語言表達

1.引導幼兒根據圖畫積極想象,大膽表達。

師;”每個小組都畫得很棒,每個小朋友都非常的用心,老師我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圖畫裏面的是什麼了,老師最喜歡聽小朋友講“。

教師先讓幼兒和旁邊的小朋友自由討論一下,然後再把自己的作品用完整的語言大膽表達出來.説説大家一起努力,合作能感受到什麼?

(五)讓幼兒們共同製作一本翻翻書,讓別人可以閲覽到他們的作品。

教學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的積極參與和歡快的笑聲,讓我欣喜地感受到他們創作能力的豐富和想象的活躍.在活動準備中,我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設計了這一內容,使內容充滿了幻想和童趣,激發孩子的同情心和愛心,讓他們學習到幫助他人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在學習過程中,能感受到團結友愛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認識到團結的重要性.孩子們對繪畫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更對繪畫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如果在活動中,能明確指出團結的要素,讓孩子更深的學會到與人團結友愛的本領就更好了。

篇四十二:中班教學反思

杜曲街道中心幼兒園教學反思記錄表

教師

教學反思名稱

授課班級

張婷

《舞龍的遊戲》健康

中一班

因為我們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家住農村,這裏的習俗有過會鬧社火等活動。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見過舞龍,對舞龍有着一定的認知,此素材來源於幼兒生活,所以活動中孩子們積極性很高。

中班的孩子,熱愛健康活動,每一次的健康活動孩子們都積極參與其中。熱身運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同時也為後續的活動做好鋪墊,使的整個活動更加完整,連貫。讓幼兒在完整的遊戲情境中感知遊戲。

整個活動中幼兒能按照規則遊戲,可是在拿着彩繩“舞小龍”時候幼兒動作單一,創造性不夠,這需要老師多方面,多維度的為幼兒引導,激發幼兒的創造性。

篇四十三:中班教學反思

今天是20xx年3月2號,國小正式開學的第一天。説實話過了一個寒假,重新開始教學上的第一堂課心裏總是很忐忑,很不安。所以對這第一堂課我也是很認真的進行了備課,在備課的時候,我認為新學期的第一堂課,跟學生講規則最重要,因為根據上學期科學課堂的表現,學生在科學課堂上不遵守紀律的現象經常出現,所以第一堂課不講新課,直接和學生一起討論一下新學期的科學課堂我們應該怎麼做!我辛辛苦苦做了大半天的課件,其中包含了,:上學期你認為科學課堂上我們班存在的不好的現象、怎麼避免這些不好的行為發生、科學課堂的規則、科學室外活動課的規則、科學實驗室的規則。對於這節課我真的是很用心的設計課件,本以為會達到很好的效果,可是結果並不如人意。在上這節課之前,我的一位同事看了我的課件並且建議我説“一開學就要學生找自己的毛病好像不太好吧”。她説的很委婉,但是確很誠懇!其實聽她説完這句話我也覺得一開學讓學生自己找毛病有點不太好,但是總的來説我還是對我辛辛苦苦大半天的成果比較有信心的。但連續上了三節課,三個班的反應不得不讓我承認我錯了。

上完三個班的課之後存在的問題可以概括為:

1.覺得老師光講實在沒意思,而且很不願意回答我所提出的問題。

2.上課節奏,時間把握不當。

3.語言並不是很通暢,普通話不到位。

上完三個班的課之後我又和那位同事探討了一下為什麼學生會出現這樣的反應,她是怎麼上課的呢。通過她的指導以及自我反思總結了我課堂中存在問題的原因:1.我所認為的認真備課其實不過是“我覺得”,而沒有從“學生覺得”這個角度去備課。我犯了一個教師不應該犯的錯誤,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無論是備課還是上課,都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在設計開學第一課時,學生會希望科學老師怎麼上課呢?他是希望老師只讓自己提自己的錯誤,然後改正,再然後是無趣的朗誦課堂規則。學生一定不會喜歡這樣的科學課!雖然我的本意是好的,只有制定好課堂規則,遵守課堂規則的前提下才能上好每一節課學課。如果我在以這個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的基礎上,考慮到孩子想要怎樣的科學課,怎樣讓這種無趣的規則讓孩子喜歡。只有做到這一點,這堂課才算是完整。同事也跟我説了,她是怎麼上的一堂課的。她首先是跟孩子們閒聊,讓孩子們説一説寒假的生活從而説一説寒假中你是否做過與科學有關的事情,在談這些讓孩子興奮的事情時,課堂可能會有一些小騷動。這時她運用了教育機制,突然間她停了下來,左張張右張張。孩子們很好奇老師在幹嘛,所以課堂立馬安靜下來。這是她恰當好處的提出了“科學課堂的規則”。教學真的是需要探討的,我要學的東西真的還好多。不管怎樣,為了自己的努力加油!一切都會往好的方向發展,加油!

篇四十四:中班教學反思

在中班的家長日開放活動中,我組織了中班班音樂遊戲活動《大灰狼敲門我不開》,在活動前,認真揣摩教材,然後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開放日活動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併為活動做了教具以及各方面的準備工作,所以活動進行得很順利,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喜歡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讓幼兒在音樂遊戲中與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瞭解和友誼。下面我就説説我這節活動的收穫和感受。

首先是音樂活動常規方面,由於是第二個活動,家長看着孩子們吃完餐點,然後在音樂聲中整齊地完成:將椅子有序地放在活動室兩側,並由前排的幼兒合作將桌子抬出活動室,又在音樂聲中將椅子放成音樂活動的座位。活動中為了配合遊戲幼兒能隨着音樂自由地坐成三個圓圈,然後在小小的律動中將情緒安定下來,進入遊戲環節。雖然活動室人較多但這些環節都能在不同的音樂中有序地完成,家長對班內的孩子的良好音樂習慣表示讚揚。

然後是,在學習歌唱部分,能用多種不同的形式讓幼兒感受歌曲,從開始的情境歌唱導入,到完整清唱,到利用指偶清唱。學唱中也能用不同的方式學唱,如用看指偶學唱,分組學唱,分角色學唱,利用動作學唱等等,讓家長參與角色等,總之幼兒在不同的形式中繞有興趣地學唱,很快就學會了歌曲。在完整學唱這個環節中,覺得自己走的比較着急,如:分組唱效果較好,這時可以交換角色繼續熟悉歌曲,整個活動中集體參與的部分過多,所以在這個環節中還可以適當融入個別孩子演唱的形式。

最後利用遊戲的方式,將活動推向高潮。由於是家長開放日活動,遊戲中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差,較平時興奮了一點,所以我覺得這裏是本次活動組織的一個難點。怎麼來解決這個難點呢?我讓孩子隨音樂圍成三個圓圈代表三個小動物的家。在每一次遊戲前覺得自己的引導還不夠到位,如果能讓孩子們更清楚遊戲規則的話,活動效果會更好些,孩子們尤其興奮,他們對這個音樂遊戲興趣高昂。

通過本次的活動我感觸很深:覺得活動前的準備是非常得重要,音樂活動一定要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創設情景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讓幼兒融入到遊戲中去,這樣的活動才會獲得意想不到的結果。

篇四十五:中班教學反思

中班講述活動”我不挑食”教學反思

在這次活動中,我所設計是的中班講述活動“我不挑食”,活動的目標為三點:

1.引導幼兒瞭解常見的食物,明白各種食物的營養價值,要養成不挑食的好習慣。

2.幫忙幼兒圍繞中心話題進行講述。

3.進取參與遊戲活動。

在設計方案的時候,我根據我班的生活特點提出了在活動中需要完成的目標,孩子為什麼要挑食,怎樣能夠把這個壞習慣改掉我根據活動中情景圍繞所提出的問題作以下反思。

在活動開始的第一個環節中,我預設的資料是讓幼兒招待客人,瞭解客人想吃什麼飯等。

然後就是經過遊戲活動來加深孩子對常見食物的名稱和營養價值的瞭解。(屈.教師.教案網來源)由於時間的問題,教師不能讓每位幼兒都講述,所以我設計了自由講述這一環節。讓幼兒自由的跟夥伴們交流,自我喜歡吃的食物。最終在教師的帶領下參觀廚房,孩子參與活動的進取性十分好。

不足之處:

在這節活動中我有很多個不足之處,在教學活動中我沒能關注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下次我會更加努力的。

篇四十六:中班教學反思

學習有條理地收拾、整理物品,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根據目標我為此活動的重難點定為:根據物品的共同用途分類。我以觀看ppt拉開了活動,想要觀看這些圖片使幼兒感覺到“亂”這個詞,激發起幼兒整理的慾望。之後是豆豆家很亂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忙整理,我一次出示各類物品的圖片,請幼兒説説物品的名字並説説它們的用途,那裏反覆的要求幼兒説它的用途有點囉嗦。課後教師們與我交流到這環節是否先將這些物品出示在三張背景圖上,請幼兒分類,再説説為什麼這麼分的第二環節我安排的是物品大分類,請幼兒自我把這些物品合理的送到每間房間裏,並説説它的用途給物品分類,有幼兒在説水壺是放在煤氣灶上燒的,我沒有準確的找到這點,提及幼兒物品擺放的合理性。第三環節是我會整理,我在請幼兒放了5種物品後説:“那裏還有許多物品,此刻請小朋友們一齊來整理一下。”有次過渡到幼兒自我整理,我要求幼兒每放一種就説説它的用途,貼的時候要整齊貼,細心疊放,經過孩子討論而得出的結果,孩子們的印象也比較的深刻,也明白去遵守這個規則。

篇四十七:中班教學反思

《神奇的圈》是中班主題《彎彎繞繞》中的一節生成的美術活動。緣於孩子們對彎彎繞繞物體的認識和感受。語言《什麼東西彎又彎》、科學《植物的彎曲運動》等活動的開展為這個活動做了一個前期鋪墊,所以基於幼兒的認知本事,生成了這個美術活動。

如何開展這個活動呢?我把活動目標定位在:

1、進取主動參加繪畫活動,體驗表現圓形變化過程中產生的歡樂情緒。

2、結合生活經驗,大膽想象,自主創作圖形的變化。

3、用不一樣的繪畫方式在圈圈上添畫,使其變成不一樣的物體。

中班的孩子對於想象畫還接觸的不多,主要是自我的生活經驗不足,還有就是繪畫技能的缺乏。那麼如何引導孩子展開合理的想象呢?首先我把自我的語言風格定位在簡潔、直接。其次在教師出示的範例上進行分析、考量,爭取盡多的吸引幼兒。活動中我改變以往美術活動先出示一幅成品範例的模式,而是用16K的畫紙粘貼成一本畫冊,每頁畫紙上按圈數的數量遞增畫好。開始出示時,幼兒看見的是白紙上僅有一個圈,這個圈對於幼兒的概念來説只是一個單一的圓,幼兒的興趣並不是很大,所以我直接給了他們一個經驗-----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圈,也能夠叫圈圈。接下來,我給了幼兒一個變式,在幼兒閉眼數到三的時候一個圈圈變成了一朵漂亮的花朵。於是在幼兒的驚奇和感歎中,又翻出了第二頁。第二頁上,還是一個圈,由於第一個圈圈的直觀引導,所以幼兒的興趣大增,一下子想出來好多能夠變化的圈圈圖案,如太陽、手鐲、棒棒糖----有了這個想象的基礎,在出示兩個圈、三個圈、四個圈時幼兒的想象較快,幼兒充分利用了自我的生活經驗展開想象,把這些圈圈融入自我認識的物體中。

這樣一路下來,孩子的想象思路打開了,在觀看教師添畫的過程中感知了添畫的技巧,為親身操作供給了基礎。

在幼兒操作中,我也領略到了孩子們想象本事之豐富,一串飄動的風鈴、電話機上一個個數字按鈕,一條條蠕動的毛毛蟲、一隻只飄舞的蝴蝶都躍然紙上,一個簡單的圈圈在孩子的筆下演繹成了一幅幅優美的畫作。在活動最終環節中,一般都是以評價孩子的作品後結束活動。這次活動中,我還安排了一個小環節,就是在孩子自我介紹了作品中的圈圈畫後,出示了兩幅教師的範例。在這兩幅精心準備的範例中,教師把不一樣的圈圈畫物體進行了合理佈置,成了兩幅畫面完整、結構合理的繪畫作品。我想經過這兩幅作品不僅僅讓幼兒欣賞圈圈畫的各種變化,重要的是傳遞給幼兒一個”美“的概念,讓幼兒提高美術欣賞本事的同時,促使幼兒畫面佈局和建構本事的提升。

篇四十八:中班教學反思

為四個星期的《在動物園裏》主題活動已經告一段落了。這次主題活動前,由於我們對主題活動的總目標和小主題活動的分目標進行了認真地分析,所以在整個活動實施的過程中能把握好主題方向,對預期所要到達的目標能做到心中有數,避免了以前在開展主題活動時研究不夠全面的弊端。所以無論是組織的團體教學活動還是活動後的延伸,都始終圍繞主題目標進行,從而到達了預期的目標。這樣既幫忙幼兒提升了的相關經驗,又發展了幼兒的思維本事、語言表達本事、想象力和表達表現本事。但我們教師對有些動物的生活習性還了解的不夠,今後在設計活動方案時我們要經過相關的渠道獲取相應的知識,這樣才能讓幼兒獲取比較正確、科學的知識。

篇四十九:中班教學反思

在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變化,對教師在一日生活中過多地組織團體活動有了一些思考,並嘗試着減少對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今日,我沒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讓孩子們團體行動。有的三五成羣地在自然角觀察,談論着什麼;有的站在新貼出的活動區記錄表前,尋找着自我的名字,議論着誰的紅花最多;有的乾脆走到桌前,翻閲起教師中午備課時留在那兒的書。我沒有打擾他們,因為孩子們都在做着有意義的事情,説着感興趣的話題。幼兒園生活要有紀律,同時要讓孩子生活得簡便,給他們支配自我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我決定先幹什麼,後幹什麼,這對他們今後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我的行為,構成必須的時間觀念,有着更深遠的意義。我決定在以後的日子裏,要讓孩子們擁有更多的自由時間,讓他們生活得更簡便些。

幼兒園的孩子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歷來由教師安排,好像是天經地義。為了照顧好孩子,我們要求他們一切行動聽指揮,很多活動都得團體進行。當然,班級裏孩子多,排隊、等待就難免。孩子們消極、無奈地等待着,他們的時間被白白浪費,他們的主動精神被逐漸磨蝕。為了不”亂“,教師必然要規定”排好隊',“不要隨便講話”……一些控制本事差的孩子,活躍的孩子,主動性、自主性強的孩子耐不住這無聊的等待,會經常不斷地影響紀律。從而招致教師的批評。過多的批評,造成幼兒與教師的關係緊張;過多的指責,又使得他們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進心。可見,過多的團體約束會影響幼兒的主動發展,應當儘早改革。

教師率先行動,嘗試把自主權還給孩子。給孩子們自我支配自我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根據情景決定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學習合理地使用時間,安排自我的活動,做一個有頭腦的、主動的人。這種鍛鍊,能夠使孩子構成自主、主動的個性品質。它不但為幼兒今日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趣味創造了條件,並且為他們今後從容地應對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篇五十:中班教學反思

因為我們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家住農村,那裏的習俗有過會鬧社火等活動。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見過舞龍,對舞龍有着必須的認知,此素材來源於幼兒生活,所以活動中孩子們進取性很高。

中班的孩子,熱愛健康活動,每一次的健康活動孩子們都進取參與其中。熱身運動充分調動幼兒的進取性,同時也為後續的活動做好鋪墊,使的整個活動更加完整,連貫。讓幼兒在完整的遊戲情境中感知遊戲。

整個活動中幼兒能按照規則遊戲,可是在拿着彩繩“舞小龍”時候幼兒動作單一,創造性不夠,這需要教師多方面,多維度的為幼兒引導,激發幼兒的創造性。

篇五十一:幼兒園中班《找朋友》教學反思

幼兒園中班《找朋友》教學反思

在社會活動《找朋友》中,我們不難發現活動貼近幼兒生活,在活動中他們會有樂於説並擅於説的機會。因此,為了順利達到、突破活動中的重難點——能靈活運用簡單的交往語言和基本的交往方式交朋友,喜歡並樂意結交朋友,給提供幼兒分析故事內容的機會,並以討論、交談、猜測等形式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

一、談話引入,介紹我們的`好朋友

教師拋出一個簡單的問題“你有好朋友嗎?你的好朋友是誰?”讓幼兒有説的慾望,在活動開始,讓幼兒對朋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通過新入園的幼兒,讓孩子們自由探索:怎樣和這些新來的小朋友做朋友?使幼兒知道一些結交朋友的用語和行為。

二、議一議,讓幼兒享受互動之情。

在讓幼兒討論的時候主要針對此問題:教師向幼兒提出問題,如:小狗為什麼要找朋友?它第一次找朋友是怎麼對朋友説的?小青蛙和小鴨子有沒有與它做朋友?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幼兒對故事內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剛開始的時候,小狗是怎麼做的,為什麼沒有找到好朋友?幼兒間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盡情地表達、講述着,充分體現了活動中的生生互動,同時也輕鬆突破了活動中的重點:讓幼兒知道只有相互尊重才能找到朋友。

三、編一編,讓幼兒體驗同伴友誼。

在活動的此環節就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讓他們通過故事的發展進行創編。大家都指出小狗沒有禮貌,不願意幫助別人,所以找不到朋友。後來,在大樹爺爺的幫助指引下,改正了自己的缺點,終於找到了好朋友。在這麼高漲的活動氛圍中他們不僅體驗了創編的樂趣,也感受到了同伴間相處的真諦。在向幼兒灌輸此活動重點時就牽涉到幼兒日常生活、經驗積累,讓幼兒知道如何才是正確的交友之道,怎麼樣才能擁有更多的好朋友,在此環節中幼兒都很樂意地參與並講述,有的幼兒向我們介紹了一些簡單的禮貌用語,如:你好!我想和你做好朋友,可以嗎?有的幼兒則通過一些手勢和表情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如:拉手、微笑、點點頭等方式。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幼兒為主體,積極引導幼兒主動探索、學習,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活動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技能、豐富經驗,從而取得教育教學的最佳效果。

篇五十二:幼兒園中班《找朋友 》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歌曲,培養學生共同合作的意識和友愛的精神。

2、讓學生學習用歡快、活潑的情緒,輕巧的聲音清晰、準確地演唱歌曲,並通過歌曲的遊戲,養成音樂實踐的習慣。

教學重點:

感受不同速度、節奏表現出來的不同形象,培養學生的感知力、現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難點:

歌詞教學、認識不同的速度及其表現。

教學用具:

錄音機、老鷹、小雞、小鴨子飾品、獎品等。

教學流程:

一、説一説

1、教師指導學生説説自己的好朋友。

師:小朋友,你們有好朋友嗎?你們平時在一起做些什麼呢?

生1:(指着前面説)我的好朋友叫郭冬天,我和他一起看書、寫字。

生2:我的好朋友叫張曉英,我們經常在一起跳繩。

生3:我和好朋友王欣悦,每天一起上學,一起回家,還一起做作業。

生4:我有很多好朋友,他們是張峯、楊新、王賓,我們總在一起做遊戲“老鷹捉小雞”(做老鷹的樣子)

[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不知不覺得進入了自主學習狀態,抒發了學生的感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2、學習節奏,分散難點

導言:小朋友,小鴨子今天到我們教室來做客,你們想和它做朋友嗎?(想)。不過,小鴨子要考考大家,你能學學小鴨子嗎?學得好的小朋友,小鴨子就做你的好朋友。(出示節奏,學生模仿)

3、引出課題。導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歌曲《找朋友》,看看其他小朋友與他的好朋友在做些什麼。

二、唱一唱

1、引導學生分析歌曲,學習歌詞。

師:你們與好朋友在一起時的心情怎麼樣?

生1:(跳起來説)我很開心,我喜歡和戴慧做遊戲。

生2:我不會做題,翟凱會教我,我很高興。

生3:我不高興的時候,戴昊關心我,使我高興起來,我喜歡和他在一起。

師:那你們想不想知道其他小朋友跟他的好朋友在做些什麼嗎?

生:(好奇地説)想。

2、欣賞歌曲《找朋友》,感受歌曲的情緒。

師:誰可以告訴老師,你覺得該用什麼樣的心情來演唱這首歌嗎?

生1:用快樂的心情,因為我與好朋友在一起很快樂。

生2:我聽到歌曲裏的小朋友唱歌的時候很高興,我們也應該這樣。

師:你們都這麼喜歡和好朋友在一起,那你們之間有沒有不高興的事呢?

生1:(不好意思地説)我上次和吳仲書吵架,後來我向他説對不起,我們已和好了。

生2:(自豪的説)沒有,老師説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

師:小朋友説地真好,朋友之間要互相關心,團結友愛,這樣才是好孩子,你們説對嗎?

[通過説、聽,讓學生感受、比較、體驗,由學生嘗試説出歌曲的情緒,培養了學生互相關心,團結友愛的精神。]

3、學生聆聽音樂,默唱歌曲。

4、學生自由表演。

三、演一演

1、學生小組合作表演歌曲。

師:小朋友,你們能不能把這首各演唱給其他小朋友看呢?

甲組:我們組由我來唱歌,戴湘柿同學拍手,其他的跳舞。

乙組:我們組由我和張洋洋跳舞,其餘的同學唱歌。

丙組:我們組的郭豪唱,黃思倩跳舞。

丁組:我們組邊唱邊拍手伴奏。

2、學生即興表演。

師:小朋友除了唱歌,還可以用什麼方式來表達你和好朋友之間的友誼呢?

生1:我和陳卓同跳一個舞。

生2:(高興地説)我和王一兵、李珂榮一起做遊戲。

生3:(昂着頭説)我打一套拳給大家看看。

生4:老師,我想把我和好朋友玩耍的樣子畫下來,好嗎?

[利用音樂藝術的表現形式和實踐過程,培養學生良好繁榮合作意識和羣體中的協調能力。]

四、樂一樂

師:你們能不能把你認為好聽的歌。好看的舞,好的畫送給你的好朋友呢?

?x音樂的自由性,模糊性為學生理解與演繹提供了想象聯想的廣闊空間,要讓學生在這個廣闊天地自由飛翔,我們必須做到把時間還給學生,把空間還給學生。如:在“演一演”中,我啟發學生展開想象,用不同的方式表現朋友間的友誼,此時的課堂一下子活躍起來,有的跳舞,有的唱歌,有的畫畫,有的打拳,還有的邊跳邊唱。這樣為學生情感的表達提供了自由天地,從而達到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y

生1:我喜歡《大雨和小雨》這首歌,我把他送給李珂榮同學。

生2:朱子陽,我們一起來表演,我唱〈彝家娃娃真幸福〉,你跳舞好嗎?

生3:(舉着畫説)我把剛才畫的畫送給張路峯。

[指導學生相互表演,學生興趣高漲,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友愛精神,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篇五十三:幼兒園中班《找朋友 》教學反思

目標:

1.喜歡玩磁鐵,對磁現象感興趣

2.在觀察和操作中知道磁鐵能將鐵製品吸住

3.樂意參加科學探索

活動準備:

1、教具:自制動物磁鐵玩具和“神奇手套”;學具: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硬幣、木質積木、紙片、塑料玩具等。

2、幼兒在生活中認識以上物品並能説出這些物品的名稱。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過程:

一、情景導入,引起興趣思考:為什麼畫上的小動物會動呢?

二、認識磁鐵,幼兒自由探索

1. 認識磁鐵:這是誰呢?,它是什麼顏色的?摸一摸什麼感覺?

2.遊戲:磁鐵娃娃找朋友,發現磁鐵娃娃會吸東西的本領磁鐵娃娃遇到好朋友會怎麼做呀?

你覺得誰會是磁鐵娃娃的好朋友?

學説 “XX和磁鐵娃娃是好朋友”

3. 交待任務,再次遊戲磁鐵娃娃可以吸住所有東西嗎?

為什麼木頭玩具、塑料玩具不是磁鐵娃娃的好朋友?

磁鐵娃娃的朋友都有誰?這些東西都是用什麼材料做的呢?(教師幫助幼兒歸納總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叫磁鐵,因為它有一個神奇的本領,能吸住鐵做的東西,所以它的小名叫“吸鐵石”)

三、延伸遊戲磁鐵娃娃看到它的好朋友躲到客人老師身上了,你們願意幫它找找嗎?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是靠遊戲來完成的,它擺脱了枯燥、無味,充滿了童趣,因此小朋友的積極性較高、興趣濃厚。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氣氛還是比較活躍的,孩子的積極性都很高,只是在活動的設計上還得多動腦筋,就是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儘量帶動氣氛讓幼兒開心的隨着老師的引導能正確的區分誰和誰是好朋友。

篇五十四:中班語言《朋友船》教學反思

教材分析:

中班語言中的一則童話故事《朋友船》十分有趣,但故事後半部分情節中船破了,海中動物勸大家離開這隻危險的船,可動物們感情深厚,誰也不願意離開誰,幸好最後把洞補上,才倖免於難。《朋友船》體現的是動物間團結合作的精神,對獨生子女自私、以“我”為中心的現象有較大的教育意義。同時故事內容貼近幼兒生活,適合幼兒欣賞和學習。現在的幼兒多為獨生子女,自私、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尤為嚴重,藉助這個故事開展了本次活動,旨創設輕鬆的語言學習氣氛中在讓幼兒初步知道朋友間要互相幫助,幫助別人的同時也能收穫一份快樂!

在活動設計時我注意遵循了以下原則:

1、注意兒童獲得經驗的原則。設計時,先考慮到幼兒已經獲得的經驗。中班上學期的幼兒,已經有了看圖講故事的經驗。他們可以通過觀察圖片,簡單的講述圖片上的內容,猜測動物角色之間的對話及想法。通過活動,豐富詞彙,拓展幼兒的知識經驗,這些都是建立在幼兒已經獲得經驗的基礎上。原有經驗和新的內容會引發幼兒較強烈的學習興趣。

2、不同發展領域活動因素相互滲透的原則。

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幼兒學習吸收的主要是語言信息材料,但也包括那些與語言有關的其他信息材料。新大綱中指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所以在設計活動時,除了語言,還有音樂、動作、科學等不同發展領域活動的因素存在,也將幼兒的多方面發展要求揉合於本次語言活動中,如思維、情感、常識等。

3、教師與兒童相互作用的原則。

我們知道,教師參與活動必須幫助幼兒更積極、主動地學習為目的,在此基礎上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活動中,不少環節組織幼兒討論、與教師交流,所以教師的語言設計上注重啟發性,並給予積極的應答,旨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讓幼兒學得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因此,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及心理特點,從情感、能力、知識三個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具體是:

1、積極參與閲讀活動,大膽用語言講述畫面內容。

2、學習看圖講故事,發展觀察、分析能力。

3、知道朋友間要互相幫助,體驗幫助別人的樂趣。

探究學法:

根據故事內容、孩子學習的特點,讓幼兒身臨其境,主動觀察畫面內容,切身體會到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心理,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用不同的`方式(視、聽、説、動作)感受並理解故事的內容,通過感覺的多通道參與滿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並注重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既體現了“以幼兒發展為本”的理念,也促成“合作探究式”師生互動的形成。

每個活動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也是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活動設計的很重要的體現和實現的過程。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幼兒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動分成四個部分完成。

(一)導入活動——(二)看圖共同講述畫面內容,理解故事——(三)完整欣賞故事——(四)結束活動。

收穫與感悟:

《朋友船》這個故事本身充滿想象和幻想的色彩,幼兒在故事世界裏自由翱翔,對觸動幼兒思維靈感、促進幼兒想象力、創造力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活動幼兒盡情地投入其中,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從中獲得諸多關鍵經驗。仔細對之進行回顧,我獲得以下收穫與感悟:

● 利用聲音營造情境,開展閲讀講述活動。

我在認真分析作品和幼兒年齡特點的基礎上,利用幼兒對聲音的敏感性,激發起他們對故事內容的猜測和講述的興趣。比如,突如其來的風暴聲,讓幼兒感受到了恐懼和不安,也為船上的小動物着急,所以他們才會説出“小狗,快點逃跑,到岸上。”“我來救你。”“小猴,早知道你不多帶點東西把洞補起來嘛!”等話語。而故事的結尾、開頭,我也插上歡快的歌曲,幫助幼兒體驗小動物的心情。

● 把握細節,不斷鑽研。

細節決定成敗,完美源於鑽研。首先,讓幼兒明確“好朋友”的概念,也為後面理解小動物為什麼不願離開朋友船的原因,起到了鋪墊作用。其次,在設計《朋友船》活動過程中,不斷地思考:怎樣引發幼兒講述積極性?怎樣支持幼兒的主動學習?……本次活動中,我始終注意通過問題引領幼兒思維的方向,而層層深入地問題有效引領幼兒逐漸打開視線,從關注個別情節到理清故事發展脈絡,從簡單介紹情節大意到開始練習對話表達説話人的心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 教師應重視互動形式多樣化。

在理解第二段對話的過程中,我讓幼兒和旁邊的好朋友説説“章魚又會對小猴説什麼呢?説的時候應該是什麼語氣?”孩子們都有些拘謹,不知怎樣交流,我走到他們身邊鼓勵他們和好朋友交流,通過追問、提醒,孩子們有了方向。其實不光是生生互動,師幼互動、幼兒與教具、學具的互動中都可以多給他們交流的空間,在練習中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與同伴交流的習慣。

● 語言教學可以滲透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

最後,我覺得一個故事,我們可以發掘出很多有意義的東西。就像《朋友船》告訴我們兩個道理,一個就是小動物之間表現出的互相幫助,在危險的時候也不離開朋友的精神。另一個就是小動物之間遇到危險不慌張,齊心協力共同戰勝困難的可貴之處。然而,在我的故事教學設計中,我更側重第一點進行教學,沒有讓幼兒猜想“船被礁石撞破了,如果你在船上會怎麼辦?”這種開放性問題,也可以在其他活動時進行滲透,擴散幼兒思維。

對於中班的孩子來説,只依靠語言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開發新途徑,促進孩子在教育關鍵期得到適宜的發展。既然,語言能力發展可以通過語言教學活動實現,那麼,具體的語言教學活動目標也可以迴歸幼兒生活來實現。

篇五十五:毛毛蟲找朋友中班教學反思

毛毛蟲找朋友中班教學反思

做為教師個人特長課與藝術教研組研討活動相結合的展示活動中我執教了中班藝術“毛毛蟲找朋友”,還記得上學期與結對園的研討活動上我執教了語言“毛毛蟲的故事”這一活動,看來我和毛毛蟲還真是有緣呀。選擇這一活動內容我是這樣想的,一是由於上學期的活動孩子們對毛毛蟲很感興趣,又對毛毛蟲有了一些瞭解,而且在這個學期又進行過了手工毛毛蟲的製作,而且在手工活動中專門引導過毛毛蟲不同動態的練習。二是因為手指點畫的作畫方式平時很少用,對孩子來説比較新穎,而且難度並不高,所以就決定用了這個內容。不過不管在課前有過多少的想法,多少的假設在活動後不多不少的留下了許多的遺憾。我就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與姐妹們的評析進行一下反思與梳理。

活動的開始環節以小客人來做客,並要求幼兒想出好聽的話請它出來,本來在活動前的研討中有同事提出這樣的話有可能會讓孩子扯的很遠,或者他們説不出來,還是用開門見山的與毛毛蟲問好就好,我想想也是,但是在上課前我突然想嘗試一下原來的設想,讓幼兒説好聽的話來將毛毛蟲引出,還好,孩子們馬上回應“好朋友快出來吧!”而且顯示出很期待看見客人出現的神情,開頭的環節比較順利讓孩子們產生了情緒上的興奮為後面的操作做了鋪墊。接着我讓孩子們來介紹毛毛蟲客人的形狀樣子,沒想到他們一下子就説出了主要的特徵,身體圓圓的,是連在一起的,還説出了象火車一樣的形容,我覺得孩子們對毛毛蟲的特徵把握的'很好了,所以就造成了下一環節的疏忽。示範時我邊念編的兒歌邊操作,在點畫了三步後手上的顏料幾乎沒有,所以我就説再去踩一腳,但是説是説了可沒有強調,沒讓孩子留下強烈的印象,接着本來預想着要畫兩條毛毛蟲的,目的是想讓顏色變幹了以後再添畫,可是當我印好一條時下面小朋友一喊沒有腳、眼睛,而我又怕時間來不及所以就馬上進行了添畫,在添畫過程中由於顏料未乾所以不是很好畫然後我才向孩子們強調要等顏料幹了才能畫呀,顯的有點馬後炮的感覺,教師沒有體現出正確的指導。最大的遺憾就在於當我請幼兒上來示範時,由於顏料稍薄了些,還有由於前面沒有引導幼兒及時蘸顏料留下的隱患造成孩子示範的不成功,一個孩子沒成功後沒有及時的進行指導又請了一個孩子結果還是由於前面兩個原因也不是很成功,讓上來示範的兩個孩子沒有獲得成功感,在同事的評析中讓我領悟到當孩子失敗時應當及時進行指導,將失敗轉為成功而且正好能將毛毛蟲的動態引導進去,孩子的失敗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引導時機,而我沒有把握好,説明我的教育機智還不夠。在活動前我就一直在考慮如何引導幼兒進行添畫,在研討時是決定讓幼兒用黑色水彩筆來進行添畫的,但是在活動前 我又突然想到添畫的東西也可以用手指添畫的形式來進行,所以臨時決定用手指添畫的形式添畫了一朵花,結果讓孩子在作畫的過程中框死了孩子的思維,很多都模仿我的樣子畫了一朵花。

最後的評價環節我本來是設想讓畫好的孩子上來將自己的作品編一個故事來講給大家聽,但是在活動過程中看到孩子們畫的那麼投入,而且還沒畫完我就沒有強調孩子們結束到前面來,而是讓先畫好的小朋友找個客人老師去講講自己的毛毛蟲故事,評價環節留於形式了,其實一個藝術活動的評價也是比較重要的,應該要進行好好的設計,除了設計好,平時的藝術活動中就應該養成好評價的習慣,這樣一到展示活動時孩子也就習慣了。

除了諸多的遺憾與不足外,也有感覺成功的地方,我覺得在本次美術活動中,每個孩子的臉上始終都洋溢着快樂的微笑,幼兒都很感興趣,幼兒的作品效果較好,畫出了不同動態、方向的毛毛蟲,由於在示範時講清楚了一個顏色用後擦乾淨再換一個顏色的細節問題,所以幼兒作品中的毛毛蟲顏色都很清晰,而且五顏六色,並且還添畫了很多不同的背景。在最後的環節中,通過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講出了一段段精彩的小故事,鍛鍊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我聽到有的孩子告訴我“我的毛毛出去玩,可是下雨了,只好躲到房子裏去了。”“我的毛毛蟲媽媽帶着毛毛蟲寶寶出去玩”“我的毛毛蟲的衣服好漂亮,五顏六色的”等等。從孩子的表情和話語中我知道:他們已經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我也在研討、反思中找到不足,明確了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