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優選15篇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1.73W

【導語】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優選15篇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優選15篇 由本站會員“颯颯風衣”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篇2: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篇3: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篇4: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篇5: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篇6: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篇7: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篇8: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篇9: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篇10: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篇11: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篇12: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篇13: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篇14: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篇15: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正文】

篇1: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1、教學觀念的轉變及課程目標的實現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對話者。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互教互學。教師不僅僅傳授知識,更是與學生一齊分享對課程的理解。本着教學方式應當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這一教學思想,教學中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進取性,培養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態度和本事,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小結。經過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學方式呈現個性化、多樣化。

2、充分發掘教材資源和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新教材中的課程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具有基礎性、先進性、時代性的特徵,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繫在一齊。最大的變化是呈現形式上的變化,每章節由章首頁、若干節、本節小結和自我檢測四個部分組成。每節由問題探究、正文、旁欄、練習四個版塊組成,旁欄又安排了相關信息”、“知識鏈接”。

每節課均以“問題探究”開始,經過觀察圖片、創設情景、討論問題進行課堂導入,這些情景、問題貼近生活,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並且步步深入,引導課堂資料的呈現。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或展示圖片等手段,發揮學生的視覺感官,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説。“本節聚焦”是一節課的具體學習目標;相關信息”是對正文主欄資料的補充和延伸。“知識鏈接”是不一樣章節的前後呼應,構成概念間的邏輯聯繫。對正文中的“資料分析”(或資料收集和分析)

和“思考與討論”多采用自主學習、探究和小組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去討論、去操作、去試驗,從而對知識進行歸納構成概念,得出結論。

3.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教師,應當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期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

4、緊抓探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本事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脱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僅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本事才能得以切實提高。《分子與細胞》中有四個探究性實驗,這些探究活動改變傳統注入式或啟發式,而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經過各種途徑尋求答案,在解決問題的思路和科學方法上加強點撥和引導。一開始對於這些沒有

5、多方位地評價學生新課改對學生的評價不在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手段,而是本着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理念,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經過備課組的多次研究,本學期我們的評價資料包括模塊考試、單元測試、實驗技能和平時表現(包括預習作業、課後作業)。

6、建立平等的教師和學生的關係在賞識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僅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才有了安全感,

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進取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簡便愉悦、民主和

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靠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期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靠教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生物的關鍵所在。

篇2: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很多學生在國中學習生物時不是很重視,進入高中後就會感覺吃力。一方面是因為高中知識難度提高了不少,並且對學生的邏輯思維推理本事也要求較高,另一方面學生沒有找到適宜的學習方法。我覺得基礎知識的記憶,以及錯題集在提高學生成績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關鍵是怎樣去做細很重要。

帶這一屆學生,我經常思考的問題就是“怎樣提高學生的本事以及成績”。每一個大學聯考狀元談及自身學習經驗時都會説到錯題集,雖然成功經驗不能完全複製,可是説明錯題整理的重要性。整理錯題不僅僅能夠完善知識漏洞防止錯題再錯,還能夠幫忙自我梳理知識點。

對於一些生物選擇題,在理綜考試裏選擇題的前六道,每道題6分。這六道題,對於尖子生來説不容許出錯,對於中堅力量也是不允許錯,萬不得已也最多隻能錯一道。而這六道選擇題考查點,簡單或中檔題是單純知識點的考查,而難題則難在題幹信息的解讀以及知識的運用。學生如果選擇題失分,歸根到底還是基礎不紮實。所以要夯實基礎,加強基礎知識的記憶。那麼,首先要對出錯的地方進行深入的思考,分析錯誤原因,是讀不懂題,情景模糊,還是不明白建立什麼樣的解題思路模型,還是對於關鍵信息的敏感度不夠,不能將題目敍述的條件成功的轉化為生物語言,亦或是不能結合所描述的具體過程情景利用基礎知識或者方法原理定律將問題解決。這中間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要去進行分析。然後就是將題目抄到本上,一般選擇題不用抄完整的題幹,能夠簡單的把錯的點提取出來,重要的信息摘抄下來。而對於生物大題一般題目較長,但必須要抄題,抄題的過程能夠幫忙學生理解,注意到重要的信息,分析錯因。之後寫分析思路,就是這個題該如何分析。最開始能夠根據答案進行分析,去推敲題目想考察的知識點,並結合考點整理一個常規的思路,這個思路是比較貼合自我思維習慣的,這樣更有利於記憶,總結成方法性的思路。最終能夠簡寫

操作提綱,在一旁進行一些相關的批註。其實生物題和其他理科科目一樣,都有具體的模型,要能夠看出不一樣外表下考查的同一類問題,同一種解題思路和方法,就需要將錯題進行總結。

最終就是要經常複習錯題,不能為了看錯題而看,只是形不走心,翻翻看看不動腦子不行。多思考多動腦,一道題是否掌握,看你是否能完整清楚的講出來,一類題是否掌握,要看在看似新題中能否看出它的同與不一樣。磨刀不誤砍柴工,這樣整理總結錯題可能會用較長時間,可是總結在精不在多,堅持做三年積少成多,相信對生物成績的提高是顯著的。

篇3: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後面還有多篇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採用問題激發互動來複習生物知識

在複習有關呼吸作用資料時,我和學生圍繞有氧呼吸的場所在哪裏?過程如何進行?哪些類型生物能進行有氧呼吸?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使學生對於有氧呼吸的具體過程、發生的條件等知識進一步明確和理解。

當有同學提出“細菌屬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為什麼有的細菌是好氧細菌”?問題時,互動的資料就更進一層:我們共同剖析有氧呼吸的實質是有機物徹底氧化分解,釋放能量,供生命活動利用;所以有氧呼吸是複雜的化學反應,而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必須在酶的催化下才能進行;所以,只要有酶的存在,無論有沒有線粒體,有氧呼吸就能進行。

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思維等本事

實驗考察中,關於“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的實驗,在具體操作時,學生髮現:用毛細吸管不容易把濾液細線劃細劃勻,甚至有時還會把紙劃破。

此時我便提問:“你能找到替換毛細吸管的更適宜的劃線工具或劃線方法嗎?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問題。學生經過回憶實驗原理和目的,想到:能夠用載玻片的邊緣來劃濾液細線、顏色濃綠的嫩葉能夠作實驗材料。不僅僅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並且培養學生的實驗本事。

發揮學生的“創新火花”

學習“運動性失語症”和“聽覺性失語症”時,學生經常混淆“S區和H區”,課堂上有一位學生説“Sport”的意思是“運動”,可與“運動性失語症”聯繫,即S區受損傷,造成的疾病為“運動性失語症”;另一位學生立刻説“Hear”的意思是“聽”,可與“聽覺性失語症”聯繫,即H區受損傷,造成的疾病為“聽覺性失語症”,這樣使學生記得深刻,不易混淆,對於這些具有創新性的獨到見解加以反思有助於開闊我們的教學視野,督促我們更加認真備課,實現教學相長,這也可做為教學材料的養分及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得以補充和完善。

用情感語言創設情景,在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

在學習“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這一資料時,先結合多媒體圖片簡便愉快地介紹:“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陝西、甘肅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裏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具體圖片和教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悦,那種對完美大自然的嚮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之後我再心境沉重地説:“由於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後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時展示環境遭到破壞的圖片等資料,講到那裏,師生情感產生共鳴:“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進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

這樣,用強烈情感語言創設情景,把情感傳給學生,觸動學生心靈,在生物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由本站網友投稿]

細胞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複習策略

在複習“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時,染色體行為的變化情景,一向是教學中的難點。如果把複雜、繁瑣的知識用簡明的字組成口訣:“有絲同源不配對,減Ⅱ無源難成對;聯會構成四分體,同源分離是減Ι”。這不僅僅使學生明確:“有絲和減Ι分裂中有同源染色體,減Ι中同源染色體聯會構成四分體並分離,減Ⅱ分裂中無同源染色體”,還有助於學生記憶,深受學生歡迎。這些做法顯然是教師在教學中的經驗之作。反思它們的目的是供以後教學使用,並在此基礎上發展。

篇4: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一、夯實基礎,注重學科內的知識聯繫,構成知識網絡

近幾年來大學聯考試題強調以本事立意、加強本事測試,但不是説我們能夠忽視和放鬆基本知識的教學,恰恰相反,生物學的基本概念、規律和原理還是十分重要的。因為離開了知識的積累,本事是很難構成的。

在基礎知識的複習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的主體知識,注重各知識點之間的聯繫,要引導學生及時歸納總結,構建生物學知識的網絡體系。在複習課中,不少教師喜歡用括號的形式把知識點的有關資料括起來,認為這就是知識網絡,我認為那只是概括了一個知識點的內涵,是某個知識點或某方面知識的具體化而已。要把它擴展為一個知識網,應當是以一個知識點為中心儘量聯繫與此有關的知識點,並使它們有機地連成一體。例如光合作用是一個知識點,它的內涵包括光合作用的概念、條件、場所、意義和過程、反應式等。把光合作用與葉綠體的結構和功能,與呼吸作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水分代謝及礦質代謝(從光合作用的原料、酶的組成、ATP的組成等方面看)等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才是一個知識網。這個網還能夠進一步擴展與農業生產中作物增產、社會熱點問題(如温室效應)等聯繫起來。

二、加強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

跨學科命題是大學聯考命題改革中的一項重要舉措,其目的是經過學科間的知識綜合,考查學生對中學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應用這些知識和技能分析、解決問題的本事,以促進中學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本事。應對這種改革,我們作為一個普通的生物學教師,首先要搞好本學科的教學,“種好職責田”。在此基礎上,應努力介紹生物學與其他學科知識的相互聯繫,對一個問題的解決,

不但從本學科,並且儘可能聯繫、類比相關學科。例如涉及到葡萄糖時,不但要從生物學的角度讓學生了解葡萄糖的分子式及其作用,瞭解葡萄糖如何分解釋放能量的過程,瞭解葡萄糖是如何經過光合作用產生的,還能夠聯繫到化學知識,讓學生複習葡萄糖的化學性質,進而瞭解如何鑑別葡萄糖。

三、注重改革課堂教學

1)複習資料的調整,應從以下幾方面着手:a、加強學科內綜合:這一調整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將零散的知識點概括、綜合、歸納構成知識鏈,進而構成知識網。例如我們能夠將教材知識結構重新組織,分成這樣幾個單元:生物的結構和功能,生物的代謝,生命活動的調節,遺傳和變異,生物與環境。甚至能夠以問題的形式組織教材,如生物體是如何構成的?生命活動是怎樣進行的?生物與環境有什麼關係?親代與子代有什麼聯繫?等等。B、加強學科間的聯繫:見前面。C、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繫,關注生物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所謂生物學的熱點,主要是指哪些影響最大、幾乎人所共知的問題,同時也是學生能夠理解的資料,而不是指偏、難、怪的資料。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等。理論聯繫實際則是指將生物學知識與自然現象、生產和生活的實際聯繫起來。例如:無土栽培與植物的礦質代謝、癌變與生物的變異、環境與生態學知識、光合作用與糧食增產等等。D、加強探索性實驗:如後所述。

2)改革教學方法。改革的出發點就是要調動學生進取地參與到教學中去。教法要靈活多變,要徹底拋棄一講到底、一練到底的教學形式,多采用討論式、引導式、過程式的教學。在學科內綜合的教學中,可多采用引導式教學。例如,複習細胞分裂就能夠採用引導式,什麼是細胞分裂?細胞分裂有哪幾種方式?每一種方式有何特點?細胞分裂對生物的生殖和發育有何意義?細胞分裂與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有何聯繫?經過提出問題,創設情景,一步步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串成鏈、連成網。在一些跨學科的、理論聯繫實際的、研究熱點的資料中能夠多采用討論式的教學。在探索性的實驗教學中應多采用過程式的教學。不論採用那種教學方法,我們都要把落腳點放在發展學生的本事上。也就是説要以發展學生本事為基礎來選擇和利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在高三的複習中,尤其要注重學生綜合、分析、識圖、實驗設計和操作、求同存異思維等方面的本事的發展。因為這些本事在大學聯考中常會考查到。

四、加強對學生實驗本事的培養

連續幾年的大學聯考試題都十分強調考生的實驗本事。有的題目是改正錯誤的實驗步驟、有的是要求設計實驗步驟、有的要求預測實驗結果或分析實驗現象等。這些題目從方案到結果的分析都是開放的,給學生以更大的思維空間,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精神,真正是在考本事。它給我們一個導向:教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實驗設計依樣畫葫蘆做實驗也不行。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必須讓學生真正弄懂實驗原理,弄清實驗中每一步設計的科學依據。要讓學生掌握整個中學階段生物學實驗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如比較實驗法、單因子實驗法等。同時應增加一些探索性的、開放性的實驗,放手讓學生自我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本事。

篇5: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第一次應對新教材,第一次應對新課改,以前的老經驗有些顯得過時了,所以我從開學一向在努力學習有關理論。儘可能找時間去聽觀摩研討課,學習同事們的優點,吸取他們的長處,同時自我也上了兩堂研討課,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悉心指導,給我提了很多指導性的提議。在之後的教學中,我經常想起他們的指導,盡最大的努力在自我的備課、授課中貫穿新課改的理念。比如在引入新課的環節上,我改變了過去單一提問複習的方式,做了一些改變。如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出現的現象入手,分析其發生的原因而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到學有可用,或經過一個科學家對某項研究的艱難歷程引入新課,讓學生感到科學研究的樂趣與艱辛,或讓學生先做試驗,埋下伏筆,然後從分析試驗中的疑問入手,疑問解決了,新知識也掌握了。

我在教學中努力貫穿着這樣一個理念,就是讓學生多自學,獨立思考,然後輔以討論、交流。充分利用教材中供給的資料,但資料後設置的問題,對我們的學生來説較難,所以我將原有的題目簡化,分解為更簡單的小問題,小問題解決了,大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這對以後學生無論應對大學聯考,還是應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問題的解決都大有裨益。

在實驗教學中,以往的做法是先講步驟,演示過程,學生依着做。這樣做,學生只是機械的重複,沒有思考為什麼要這樣做,不能到達實驗的目的。我在這方面做了一點嘗試,實驗前只交代實驗要到達的目的及注意安全的問題,其餘的均由學生去學、去做,放手讓學生操作。當然,實驗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我及時地與學生溝通、探討,最終師生共同總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這樣更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好的挖掘學生的靈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篇6: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一)經驗

1。放慢速度,注重基礎,順利過渡。

高三新教材知識資料多,剛進入高三,知識突然增多,難度加大,學生會覺得不適應。學習的難度雖大,可是仍然注重考查基礎知識,這時應當放慢教學速度,使學生在課堂理解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幫忙學生慢慢過渡,逐漸適應高三的生物學習。

要認真理解生物學的各個概念、定律。看書解決不了問題,實際上學生們對概念的要點一般都是清楚的,對概念還需要理解,要下工夫研究理解,不要搞題海。學生做題裏面的錯誤一般都是概念的理解錯誤,或者理解錯了,或者概念模糊,這樣造成的錯誤是很多的,並且這些錯誤如果不去發現,不去真正的搞懂它,你會錯很多次,而自我還不明白怎樣錯的,所以要弄清楚概念,要把概念搞清楚,錯了一道題,要明白到底錯在什麼地方是概念哪些地方理解的不到位,僅有經過這樣艱苦的思索的過程,才能有所提高。

沒有反覆思考,對概念的理解就深入不進去。不要匆匆忙忙做題,對於典型的題目,過去大學聯考代表性的題目要很好的思考,看看應用哪個概念以及規律怎樣用僅有這樣才能把概念搞清楚。高三複習階段切忌脱離課本,利用很多的參考書和練習冊。教科書是最精練和全面的,對它要讀熟、吃透

2。以舊代新,建立知識體系。

高三第一學期的教學任務主要是第三冊書,可是高三的新教材知識是在高二知識的基礎上聯繫實際的一些深入的應用,從大學聯考的最終任務出發,最好方法就是以舊代新,把高二兩本教材的資料加進來,先複習,逐步深入,再引出高三教材的新知識,這樣複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同時,還能夠幫忙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此外還應注意,此刻的學生,國中學習的生物知識所剩無幾,高中課本對這些知識的涉及也很少,可是大學聯考對知識的考查十分全面,複習時應有目的的把一些重要的國中知識整合到高中所學得知識中,幫忙學生全面的複習。

3。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習興趣,降低教學難度。

由於高三教材中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比較多,資料相比較較抽象,課堂教學中要把握住運用多媒體的過程,我針對教學的資料查閲了很多的可利用的教學資源,按照自我的教學意圖修改後,運用於課堂教學,例如框圖,表格,圖片,錄像等媒體方式,能夠把抽象的知識形象直觀的呈現出來,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有利於學生理解新知識,同時也節省了課堂寫板書的時間。

4。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繫,關注生物學科研究的熱點問題。

近幾年來,生物大學聯考愈發注重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如人類基因組計劃、克隆、基因工程、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等。對於理論聯繫實際的考察也逐漸增多,例如:無土栽培與植物的礦質代謝、癌變與生物的變異、環境與生態學知識、光合作用與糧食增產等等。所以要求我們引導學生去關心跟生物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並且學會將學到的生物理論知識應用於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中。

5.加強對學生實驗本事的培養。

連續幾年的大學聯考試題都十分強調考生的實驗本事。有的題目是改正錯誤的實驗步驟、有的是要求設計實驗步驟、有的要求預測實驗結果或分析實驗現象等。這些題目從方案到結果的分析都是開放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新精神,真正是在考本事。教師講實驗,學生背實驗肯定不行;照着教材的實驗設計依樣畫葫蘆做實驗也不行。

在實驗教學中我們必須讓學生真正弄懂實驗原理,弄清實驗中每一步設計的科學依據。要讓學生掌握整個中學階段生物學實驗所涉及到的一些科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如比較實驗法、單因子實驗法等。同時應增加一些探索性的、開放性的實驗,放手讓學生自我設計方案、動手操作,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本事。

(二)教訓:

1。精簡習題

精選精練,不搞題海戰術。有的學生手裏有很多的參考書,好的教學輔導書一本足夠,練習冊一本足夠。高三的時間很緊,要做的題太多,把所有的大學聯考題都做一遍是不可能、不現實的,做題之前必須精選具有代表性的、經典的題型或資料,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每次考試後有的學生就急於明白答案,把正確答案記在卷子相應的位置就完事大吉了。

其實重要的是要知其然,發、更要知其所以然。此刻理綜考試,強調考的是用知識,用的是本事,而不是死記硬背,要把知識活學活用,才能解好這個題。考完試後講評很重要,要讓學生分析自我做的題的對錯在什麼地方,把知識點深挖、吃透。不能簡單的歸於馬虎或者粗心大意,根本的問題還是對概念的理解和運用的不夠。在大學聯考前,學生做過的試卷就是複習重點,尤其是以前做錯的題,不應當羞於拿出來,實際是學生積累的一筆財富。

重點突出,全面複習,不能“押寶”。有人説做歷年的大學聯考題,能預測大學聯考的出題方向。大學聯考資料顯然是主要考主幹知識,但不可能避免個別偏題、怪題,涉及細枝末節的知識點。複習要把握複習主幹知識,但不能忽略小節。猜測或給學生猜測考哪部分資料是不可取的。大學聯考年年考實驗題,可是考的知識點,考的方式、角度是不一樣的複習必須全面。從實驗的目的、原理、實驗材料、處理、觀察記錄結果、現象分析、得出結論都要認真分析。

佈置給學生的練習必須要精簡,不能圖多,否則學生做了很多題,任務重,卻抓不住重點,效果反而不好。精選習題就需要教師去做很多題,並且細緻的整理,歸類。例如有針對性的找出不一樣的難度的題目適合學生在不一樣的時期去練習,某一類型的題不圖做得多,弄懂綜合的一道題,一系列題目都能夠掌握。

2。鼓勵學生多討論,多思考,培養分析本事

教學中不能只顧自我講解,一味的講授式,使學生長期的只是被動的理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本事。更多的應當讓學生主動的思考,並且去交流討論,找到自我的問題,帶着問題去理解教師的講解,同時一些簡單的問題,同學討論就可解決,教師不必題題講解,耽誤課堂時間。

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有些教師盲目地拿着答案來對,凡是跟“答案”一樣的就算對,不一樣就算錯。實際不管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把題拿給學生之前,最好自我先認真做一下,多聽聽學生的“答案”,有無道理,是否恰當,有沒有新意。學生的思維活躍、創造力強,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應當多鼓勵學生、欣賞學生。這樣才能教學相長,是教師自我得到提高。

(三):提議措施:

1。強調審題的重要性

大學聯考中非選擇題所佔比重比較大,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遇到的問題就是,自我的答案和正確答案偏差較大,可是並不明白如此答題的原因。做再多的題,仍然不會思考。原因在於學生不會審題,針對這個問題,平時練習中,注重訓練學生在題目中劃出關鍵詞,找出考察的知識點,有針對性地思考,並寫出分析後的答案,使學生找到答案唯一的原因。

2.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

大學聯考試題雖然難度大,對本事要求高,可是考察的方向依然是注重學生對於基礎知識的掌握,沒有知識的積累,本事是很難構成的,所以教學中仍然要注重落實基礎知識。高三下學期我們要做很多的練習,講評試卷的環節十分重要,我再講題的時候,不是在講某一道題為什麼選A,更多的是,利用每一道題的4個選項,將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識點,不厭其煩的帶着大家重複,去複習,為的就是讓學生對於反覆去熟悉這些基本知識,熟悉的基礎上才能靈活運用。

3.訓練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高三下學期,練習模擬題十分多,如果只是機械的做題,講題,題目越做越多,錯題越來越多,做過的再做也仍然出錯,學生感覺收穫並不大。這樣就需要教師教會學生對做過的習題有目的的歸納總結,例如:針對考試説明,找出大學聯考考察的知識點,把比較重要的幾套題目分別進行整理。同一個知識點,能夠考察的方法很多,能夠正向推理,也能夠逆向思考,放在一齊進行歸納總結,難點就更容易突破,學生印象也比較深刻,總結的資料也有利於後邊的複習。

篇7: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備好課,上好課,是教學常規的基本要求,那麼什麼是好課呢,在不一樣的年級不一樣的學科應當有所差異,在高一生物課的現行課標的要求下,我認為一堂好課的標準應定位在“不是看教師有無出色的表演,而是看學生有無出色的表現”,應當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能體現出來,有張有弛的節奏,一切以學生思維的互動、本事的訓練、情感的培養為主。

高一《蛋白質》是教學難度相對較大的一節資料,又是十分重要的考點。在這節教學中我採取了讓學生自我製作圖片,演示蛋白質的構成過程來體會事物的變化過程,發現知識內在的規律的教學策略。在課前做好卡片每四人一套(為節省時間教師自我做好給學生),在卡片上寫有-NH2,-COOH,-CH3,-R…等基團,在課堂上讓學生四人一組找到相關基團組成書上給出的幾種氨基酸並比較這些氨基酸異同點,得出氨基酸的定義。再將拼出的氨基酸脱水縮合開成二肽、三肽與四肽讓學生找出水分子是怎樣產生,有關原子來自哪個基團,肽鍵指的是哪部分是由哪些基團組成,在脱水縮合中與哪些基團沒有太大的聯繫等問題的答案,並數出有關肽鏈數與肽鍵數與水分子數,為後面找找規律作好準備。再由幾個組的同學合作拼出構成更長的肽鏈,並計算有關肽鏈數與肽鍵數與水分子數的關係,以及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最終全班同學把所有的肽鏈一齊構成三條長的肽鏈(構成蛋白質的一級結構),再一齊計算情景的分析基團變化、分子變化及相關計算得到相關規律。

在此基礎上總結出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這些問題的答案讓學生自我講出來,這一方面又培養了學生總結歸納的本事,又能夠解釋其他同學可能存在的疑問,當然也會暴露出學生思維的欠缺,問題能得到及時的反饋與彌補。這樣一來就基本上能夠由學生自我解決這一節中的重點與難點,同時培養學生動手本事、探究本事和總結規律的本事,切實體會物質的變化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我記得以前有一位英國科學家的一個研究結論:我聽(記住20%),我忘記;我看(記住40%),我記得;我做(記住80%),我學到;我教(記住96%),我掌握。放手讓學生自我體驗那不就OK了!

篇8: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一、一綱多本下的教學

1、教師教學應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新課程很大的一個變化就是一個課程標準,多種版本的教材並存,並且各個版本的教材也有着很大的差異。這能夠改變過去把課本當成金科玉律,讓學生死記課本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記得98年上海大學聯考有這樣的一道題目:過度肥胖者的脂肪組織中,佔細胞重量50%以上的物質是A.蛋白質B.脂肪C.糖類D.水題目的答案是D、水。這樣命題的依據是因為課本上有“水在細胞中是最多的”的語句,命題的立意是考查考生推理的本事。各種科學證據證明答案應當是脂肪,可是在很多教師的教學中依然堅持錯誤的答案,一個方面因為高度相信大學聯考題,另一個方面為了保證考試的時候能夠那多拿2分。這雖然是一個極端的例子,從中也能夠折射出以往的生物教學重結論、重識記、重應試,輕過程、輕實證、輕生物科學素養培養等弊端。一綱多本,大學聯考直接使用某個版本教材的原話直接考查的可能性減少了,這就促使我們教師教學從以往教教材向使用教材轉變,既尊重教材,又不盲從教材,帶着批判的眼光利用好教材,教材是一個呈遞知識的範本,不是“聖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就是讓學生不要盲從、迷信權威,要帶着質疑去學習、去理解。對知識要堅持一種開放、動態的認識,而不是把它當成封閉的僵化的教條對待。

2、重視生物學的核心概念

不一樣版本的教材,知識點的組織、語言敍述、編排的理念等都有很大的差別,大學聯考不可能依據教材來考核,我們如何對待這種差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呢?答案就是抓住生物學的核心概念。有一些近似戲謔的生物學明言如“事實比想象離奇”、“生物學唯一的規律是:生物學中的概括一律具有例外”正是從側面説明了生命世界的紛繁複雜。由於生物多樣性等原因,生物規律既有普遍性,又又有它的特殊性,生物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是概念的發展,概念的發展是認識的提高,理論的更新,觀念的轉變。抓住核心概念的教學就是抓住了高中生物教學學的重點、主幹、提綱,既有利於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又能夠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譬如,免疫的資料以前是放在選修來學習的,此刻放在了必修3,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增加對“穩態”這個核心概念的認識。

二、要正視生物實驗教學

高中生物課程是普通高中科學學習領域中的一個科目,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新課標重視實驗不僅僅體此刻考綱有20個基礎實驗的上,體此刻課本很多的科學史上,更體此刻對科學探究本事的明確要求上。實驗教學既要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又要增加學生對知識的鮮活認識,破除對知識產生過程的神祕感,不再覺得創造知識是高不可攀的。對實驗教學我們要有一個整體的計劃,不可為了實驗而實驗。譬如科學探究本事的培養我們要把它細分成不一樣

的細節,融入20個基礎實驗教學中,要在回顧科學史中讓學生體會科學家的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史的教學重點不是為了讓學生記住哪些人在何時做了哪些事。實驗不僅僅是學習的資料,也是促進學生學習的手段和策略。以什麼形式開展實驗教學,要根據實際情景來研究。學生動手本事強,能夠多以探究的形式,基礎差的能夠先學習理論再實驗驗證,學校硬件環境差,能夠多做演示實驗。

三、落實新課標的理念,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面向全體學生,不僅僅是口號

面向全體學生,一方面體現了教育的公平,另一方面是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這要求我們要了解學生,尊重差異的基礎上,分層要求,實行有坡度的教學設計,照顧不一樣層次的學生,採取多種多樣的評價手段,注重不一樣學生的情緒體驗,分層輔導提優補差,加強學法指導,異常是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了解他們的學習計劃、指導他們閲讀教材(參考書)如何聽課、如何做好筆記、用好筆記,提高學習效率。

2、行之有效的教學形式

不管是傳統的講授演示教學還是探究式教學都是教學的有效手段,我們要根據不一樣的資料採取不是的形式,對強調知識呈遞的資料我們能夠去用講授演示教學,對一些藴含科學思維科學方法貼近學生實際的能夠探究式教學。一些簡單的資料甚至能夠用自學輔導法,課後自學法等。

篇9: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高一的生物課開課四節了,經過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發現以下幾個問題:

一、不明白高中生物學習的重要性

二、國中幾乎沒有學過生物,甚至連專職的生物教師都沒有,生物基礎知識匱乏。

三、不明白生物學習方法。

針對以上幾個問題,我們在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在第一節課上首先明確高中生物雖然是小科,但也是主課,必須學習並且閉卷考試,最重要的有兩次考試,一次是高二的小大學聯考,必須考60分以上,如果得90分以上大學聯考還能夠加一分,即使小大學聯考改革,會考也肯定會存在。另一次是高三的大學聯考選修科目。不能再像國中那樣認為生物只是副科,能夠不考試。

二、無論國中有沒有認真學習過生物,大家此刻的生物學起點都是一樣的,既然起點都從零開始,那誰也沒有理由學不好。

三、生物雖然是理科,可是要記憶的知識點很多。所以生物的學習方法第一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做好筆記,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與複習。第二在理解的基礎上背書,記住課堂上強調的重點資料。在課堂中經常提醒學生認真聽講,做筆記,養成良好的生物學習習慣,成績會不斷提高。

高一的生活過去了半個月,學生也漸漸進入了學習的狀態,已經有很多學生找到了自我的學習方法,也在不斷地努力。還有一些學生思想上在徘徊,不願意把力氣用在學習上。最終的成績就是這樣拉開差距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在課堂中督促學生,在課堂資料的講解中融入一些有意思的資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絕大多數的學生能把我們生物這門課學好。

篇10: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1、教學觀念的轉變及課程目標的實現

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對話者。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互教互學。教師不僅僅傳授知識,更是與學生一齊分享對課程的理解。本着教學方式應當服務於學生的學習方式這一教學思想,教學中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進取性,培養學生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的態度和本事,使每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經過全組教師參與式的研討,運用課改的理念,對課例進行分析、模仿、借鑑,從中領悟一些新穎的教學方式,啟迪自我的課堂教學,加強團體備課,取得共識,發揮羣體效應,全面挖掘教材,探討教學方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間互相聽課,課後及時組織評課,傾聽教師的意見。經過聽課、交談等途徑將教師一些好的教學方法進行梳理、小結。經過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使得教學方式呈現個性化、多樣化。

2、充分發掘教材資源和教學方法的多元化

新教材中的課程資源是十分豐富的,具有基礎性、先進性、時代性的特徵,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繫在一齊。最大的變化是呈現形式上的變化,每章節由章首頁、若干節、本節小結和自我檢測四個部分組成。每節由問題探究、正文、旁欄、練習四個版塊組成,旁欄又安排了“相關信息”、“知識鏈接”。每節課均以“問題探究”開始,經過觀察圖片、創設情景、討論問題進行課堂導入,這些情景、問題貼近生活,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並且步步深入,引導課堂資料的呈現。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或展示圖片等手段,發揮學生的視覺感官,讓學生去看、去想、去説。“本節聚焦”是一節課的具體學習目標;“相關信息”是對正文主欄資料的補充和延伸。“知識鏈接”是不一樣章節的前後呼應,構成概念間的邏輯聯繫。對正文中的“資料分析”(或資料收集和分析)和“思考與討論”多采用自主學習、探究和小組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去討論、去操作、去試驗,從而對知識進行歸納構成概念,得出結論。每章節後面都編排了些習題,這些課後練習和章檢測題比以前要求高了,增加了與生活實際聯繫的練習題,異常是增加一些活題,如技能應用、拓展題,有必須難度,既有思維拓展,也有知識用,還有某些科學探究技能的訓練等。對於這類習題採

取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各自的觀點,再由學生進行相互評價,最終由教師加以點評,從而使學生經歷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悟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3.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教師,應當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期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可見“質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本事,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比如剛剛高一學生學習的呼吸作用知識,本部分知識與每個人的實際都很接近,也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但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卻十分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進取性隨着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具體表現:

(1)不敢或不願提出問題。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雖有必須的問題意識,但怕所提問題太簡單或與課堂教學聯繫不大,被教師和同學認為知識淺薄,怕打斷教師的教學思路和計劃,被教師拒絕,所以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表現出來,是潛在的狀態。對於教師來説,就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發揮作用。(2)不能提出問題或不善於提出問題由於受傳統教與學思想的影響,學生長期處於被動理解知識的地位造成學生不善於思考,思維惰性大,問題意識淡漠或沒有,不能或不善於提出問題。針對以上情景制定其策略:(1)溝通師生感情,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2)滲透事例教育,認識“問題”意識。

(3)創設問題情景,激發提問興趣。(4)開展評比活動,激發提問興趣。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本事的發展,但隨之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那就是課堂上組織教學出現了相應的難度,往往是易放難收,遇此情景是讓其發展下去,還是把他們的熱情消滅在此,也是我一向在思考的問題。

4、多方位地評價學生

新課改對學生的評價不在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的評價手段,而是本着一切為了學生髮展的理念,採用多元化的評價手段。經過備課組的多次研究,本學期我們的評價資料包括模塊考試、單元測試、實驗技能和平時表現(包括預習作業、課後作業、課堂表現)。

5.建立平等的教師和學生的關係

在賞識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僅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進取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簡便愉悦、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靠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期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靠教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生物的關鍵所在。

篇11: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重在準備,做到有備而教,教而有思,思而有得。反思教學設計要堅持“以學定教”的精神,就要有較強的預見性。

一是能預測學生在學習某一教學資料時,可能會遇到哪些問題;

二是能設想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這就必須對教學計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進行深入思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①對象分析。學生是重要的教學人員之一,也是教學發展的基本對象。僅有全面瞭解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景自我反思,才能科學地切合實際地確定教學的起點、深度和廣度。②教材分析。首先要通覽教材,鳥瞰全局;其次,精讀教材,把握兩點(重點和難點);再次,泛讀教材,多涉獵。這樣才能對一些資料進行必要的刪減、調換和補充;才能分析教材中呈現的排列順序能否直接作為教學順序。在教學重、難點上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有否差異等。如在制定學期教學進度計劃時,就把教材中的排列順序做適當的調整。如“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結合,“減數分裂”再與“遺傳的基本規律”結合,選修本的“光合作用”與必修本的“光合作用”結合等。③教學組織,包括提問設計、組織形式,反饋策略。④總體評價。教學特色、教學效果、教學困惑與改善方案。這種反思能使教學成為一種自覺的實踐。

2、課中反思

課中反思是及時發現問題,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要有較強的調控應變本事,及時反思自我的教學行為、教學方法,採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措施,順應學生的發展需要,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這是教學反思的重要環節。主要反思以下幾方面:

2.1對學生知識學習的反思生物知識的學習採用問題來激發互動。如在複習有關呼吸作用資料時,筆者和學生圍繞有氧呼吸的場所在哪裏過程如何進行哪些類型生物能進行有氧呼吸等問題展開互動交流,當有同學提出“細菌屬原核生物沒有線粒體,為什麼有的細菌是好氧細菌”問題時,互動的資料就更進一層。

2.2對學生本事培養的反思教師在對學生傳授知識的同時,進行本事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思維等本事。如在“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實驗時,學生髮現用毛細吸管不容易把濾液細線劃細劃勻,甚至有時還會把紙劃破,此時筆者提問:“你能找到替換毛細吸管的更適宜的劃線工具或劃線方法嗎能否用其它蔬菜代替菠菜效果如何”等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實驗本事。

2.3對學生情感構成的反思教師要用強烈情感語言創設情景,把情感傳給學生,觸動學生心靈,在生物知識構建中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如:“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筆者先簡便愉快地説:“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陝西、甘蕭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裏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教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悦,那種對完美大自然的嚮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之後心境沉重地説:“由於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後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學們,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講到那裏,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近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

3、課後反思

課後反思是當前最常見的反思,它能使教師有比較充裕的時空,對自我教學的得失進行較深入的思考和總結。教師不僅僅要對課堂的事件進行客觀的描述,對事件的發生進行細緻的分析,還要對相關問題提出研究方案。這樣才能使教學經驗理性化,以指導、改善以後的教學。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以往提議:“每一個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寫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下頭談談對課後日記的反思:

3.1記“敗筆”之處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多積累“病因”、“病例”,同時有的放矢尋找“辦法”,使之成為以後應汲取的教訓,教學就會逐漸趨於“完善”。例如講授“種羣”這個概念時,看起來學生都掌握了,但大部分學生都認為“一片森林中的桉樹苗組成一個種羣”。這説明學生沒有真正理解“同種生物”既包括幼體還包括成體的所有集合。

3.2記課堂的成功之舉主要包括教學過程中到達預設目標的做法和措施,教學思想、原理及方法的滲透、遷移和應用的過程,感觸與創新等。如在複習“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時,染色體行為的變化情景,一向是教學中的難點。筆者在教學中,把複雜、繁瑣的知識用簡明的字組成口訣:“有絲同源不配對,減Ⅱ無源難成對;聯會構成四分體,同源分離是減Ι”。這就有助於學生記憶,深受學生歡迎。這些做法顯然是教師在教學中的“得意”之作。記錄它們的目的是供以後教學使用,並在此基礎上發展。

3.3記學生見解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閃爍,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思路和好的方法。如講授“運動性失語症”和“聽覺性失語症”時,學生經常混淆“S區和H區”,課堂上有一位學生説“Stop”的意思是“運動”,可與“運動性失語症”聯繫,即S區受損傷,造成的疾病為“運動性失語症”。這使學生記得深刻,不易混淆,對於這些具有創新性的獨到見解加以反思有助於開闊我們的教學視野,督促我們更加認真備課,實現教學相長,這也可做為教學材料的養分及教學資源,使課堂教學得以補充和完善。

3.4記再教設計經過梳理與反思,異常要反思學生的意見,因學生意見是自我教學效果的反映,這也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渠道。對課堂的教與學和得與失才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捨,對如何再教這部分資料做些思考,寫出“再教設計”。這樣能夠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我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學生的學習本事也得到進一步地提高。

總之,高中生物課的教學,教師要不斷地進行反思,也就是能在課前對課堂教學發生的一切具有鮮明的預見性,在課後能將課中的教學行為和相關體驗上升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能根據各種教育現象適時作出適當的反映,從而體現和實踐自我的教學風格與教學特色。布魯巴赫指出:“反思性實踐是使教師在其職權範圍內,改善自我的教學實踐,成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創見的行家的工具”。

篇12: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本事,讓合作、探究的理念指導自我的教學,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新形勢下,教師都必須思索的現實問題。

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在賞識教育中,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僅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進取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簡便愉悦、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靠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殷切地期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靠教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生物的關鍵所在。

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為教師,應當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期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反思,古語云:“學起于思,思起於疑”。“小疑則小進,大疑而大進”。可見“質疑”的重要性,在生物教學中,它更是培養學生洞察本事,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起點,比如剛剛高一學生學習的呼吸作用知識,本部分知識與每個人的實際都很接近,也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但目前我們學生的問題意識卻十分薄弱,學生課堂發現和提出問題的進取性隨着年級的升高,變得越來越低,這種現象確實值得我們深思。學生問題意識薄弱的具體表現:(1)不敢或不願提出問題。好奇心人皆有之,但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雖有必須的問題意識,但怕所提問題太簡單或與課堂教學聯繫不大,被教師和同學認為知識淺薄,怕打斷教師的教學思路和計劃,被教師拒絕,所以學生的問題意識沒有表現出來,是潛在的狀態。對於教師來説,就是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其發揮作用。(2)不能提出問題或不善於提出問題由於受傳統教與學思想的影響,學生長

期處於被動理解知識的地位造成學生不善於思考,思維惰性大,問題意識淡漠或沒有,不能或不善於提出問題。針對以上情景制定其策略:(1)溝通師生感情,營造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2)滲透事例教育,認識“問題”意識。(3)創設問題情景,激發提問興趣。(4)開展評比活動,激發提問興趣。(5)強化活動課程,促進自主學習。

綜上所述,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首先要求我們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教學方法,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本事的發展,但隨之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出現,那就是課堂上組織教學出現了相應的難度,往往是易放難收。

教師的主角也應改變,即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1)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的對話者。傳統的教學模式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是交往。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互教互學。教師不僅僅傳授知識,更是與學生一齊分享對課程的理解。改變師生關係,經過交往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是新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所以教師應放下尊嚴的架子,應從講台上走下來,應與學生成為朋友,要使學生在與教師的溝通與合作中學習,要使學生在學生與學生間的研討中學習,使他們真正感到學習過程是一種愉悦的感受過程,這種變化的實現其實是很難的。

(2)教師是學生課堂學習和發展的激勵者。要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我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的學習個性,幫忙學生實現可持續性發展。

(3)教師是生物課堂育人資源、學習資源的開發者。教師要善於發現、抓住、挖掘課堂中的教育資源,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學習習慣、探究本事、創新本事、生物實踐本事的培養。

僅有教師的主角發生了這些轉換,課堂才會真正成為師生共有的課堂、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陣地,學生才會真正成為生物課堂的主人。

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脱離探究、實踐的生物教學不能適應將來新課標的要求,僅有經過認真探究、親身實踐,學生的生物本事才能得以切實提高。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的基本策略是:(1)從一個實例(或現象)入手,使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分組進行探究。(2)每組學生認真分析實驗現象,對所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然後提出可行性的設計方案。(3)方案的實施。各小組對設計方案進行分析或實驗,然後小組得出結論。(4)師生共同對各小組結論進行分析,最終探究出結果。在整個探究過程中,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但對於整個探究過程選題要量力而行,做到小而實,必須是先發散,後集中。如《生長素髮現》一節的教學,能夠窗台上的植物彎向光源生長,引導學生觀察現象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得出結論→交流結果。這樣以探究、實踐為核心,完全擯棄了教師的講解與分析,將學生推到了課堂主人的地位,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進取性、主動性,開發學生學習生物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本事,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本事。

篇13: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以往的生物教學主要讓學生背誦課本知識,所以學生只是機械性地死記課本資料,一碰到理論聯繫實際地問題就無從下手。為此我們應從傳統的教學方法、觀念中解脱出來,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大膽創新,勇於探索,注重運用多種方法和形式,強化對學生各種本事的培養。以下是我個人對教學的幾點反思:

一、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為“興趣生活”

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經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也説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社會實踐為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光對鼠婦的影響”時,學生提出疑問,為什麼平常在有陽光或是大白天時見不到鼠婦由此提出問題:光對鼠婦有影響。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我動手抓鼠婦,設計對照實驗:除了光照不一樣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經過反覆實驗,查閲資料,驗證了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這樣的教學既抓到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綴入一點文學味,讓“課本劇”化為“教育詩”優秀的文學作品無不閃耀着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輝,並且藴涵必須的科學道理。如在講到“動物的發育”時可引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若根據所學的生物知識,可將其改為“春蠶化蛹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此外還可引用成語、諺語來説明生物學道理。同時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潛在的情感,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心理需求,能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

二、教學中“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自主式學習

要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習基本功,並在學習中不斷地實踐和應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必須改變傳統教學的重教不重學、重記不重做等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應做到洋思中學的“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會的不教,學生教學生”。洋思中學一向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並且制定了自我的一套教學方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短短的八個字,卻體現了該校的教學理念。為此我們學校也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景,制定了自我的教學方法“六步教學法”,並且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滲透素質教育

首先轉變教育觀念,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新課程、新教材強調面向全體學生,而不僅僅是少數尖子生。這就意味着教師應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關注個體差異,着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滿足不一樣學生的學習需求,創造能引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本事使他們經過學習,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應從教案的設計到課堂教學的實施,都力求滿足每一個學生,承認他們理解本事以及最終發展程度上的差別,在討論中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從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去看待學生,用賞識教育的觀點評價學生,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使每個學生都充滿學好生物課程的信心。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地備學生,並且要從學生地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分層備課,精簡講授時間,為學生創造更多地自學、觀察、操作、思考、表達、交流、表現地機會。在作業的設計上,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景,依照不一樣學生的需求,儘量留一些發散和開放性的題目,為不一樣的學生留有餘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這樣能夠給教師創造性地教和學生創造性學留有充分的空間。

總之,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及探究性很強的學科,應充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這樣學生不僅僅主動地獲取了知識,領悟了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本事,並且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篇14: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不僅僅是對教學活動一般性的回顧或重複,更應當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生物教學情境中,從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改下的生物教學反思,我覺得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資料:

必考,對於實驗必須專題複習。目前來講還未發現原原本本的課本實驗作為大學聯考試題,並且大學聯考是考試驗不是動手做實驗,所以,根據我們目前條件,對課本實驗有條件儘量做,沒條件看來能夠不做,但必須讀和講,講清原理和設計,講清技能的要點,講清方法和結果。對於沒有條件做的實驗,我藉助錄像片、照片。

比如,我們生物教研組曾去錦繡大地參觀,用數碼相機留下不少影像資料。比如,二氧化碳發生器、組培設備及流程,課堂上都能發揮不小的作用。複習中更重要的是總結中學生物實驗的技能和方法。我精選了不一樣類型的大學聯考實驗題,讓學生分析知識點,考的形式、角度,從而對大學聯考試題沒有陌生感和恐懼感。

由於時間的原因,在最終階段對一些城區的考卷的利用上還不夠充分,選題也不夠精練,顯得過多、過雜,使學生茫然。我覺得最終應做一套難度適中,比較基本的試題,有利於學生增強自信,對考生考試的心態會有幫忙,這是我們今後要注意的。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加強積、總結、反思,是教學水~平和教學成績上一新台階。

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以前,教師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構成的,沒有教師的實踐反思,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照抄,其效果很不夢想。所以,教師應進行新課程理念學習,進取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

如:“人類對自然資源不合理的開發利用”。筆者先簡便愉快地説:“同學們,據史學家考證,六千年前,陝西、甘蕭一帶是個風景優美,充滿生機的地方,那裏山清水秀,林木參天,遍地綠草如茵,處處鳥語花香”。講到這兒,學生因受教師情感的感染,內心充滿喜悦,那種對完美大自然的嚮往熱愛之情油然而生。之後心境沉重地説:“由於人們濫伐森林、濫墾草原、圍湖造田、環境污染等造成的不良後果,使生態系統受到了破壞,同學們,我們要有環保意識,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講到那裏,師生情感產生共鳴,近而產生共振,教學的效果得到優化。生物新課標不僅僅對生物知識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貼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本事和方法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構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培養學生必備的生物素養”是高中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更加貼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必須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幫忙他們構成正確的生物觀。

二、教學設計的反思。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進取反思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是否適合,不斷思考教學目的、教具準備、教學方法等方面的問題,並進取改善,從而優化教學,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

例如學習“應激性”概念時,我先做一個簡單的小實驗:用黑板擦敲打講台桌發出聲響,結果學生循聲觀望,這一情景引入後,我分析實驗現象,學生很容易得出應激性概念,“聲響”是刺激,“觀望”是反應,生物對刺激作出反應的現象就是應激性。事實證明,這種教學學生很感興趣,並且能將抽象資料轉化為直觀、形象的東西,比一味灌輸的效果要好得多。

三、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班級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照顧絕大多數同學,課後不僅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同學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記得有人説過“教師對好學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養的”,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時間花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教學、輔導的重心自然向成績好的學生傾斜,將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視為差生,缺乏對他們的鼓勵和幫忙,好像他們不存在似的,從而造成好的學生越學越好,差的學生越來越差,直接導致整體成績兩級分化。所以,教師要異常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為被“遺忘的羣體”。

第二、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有充足的動手、動口、動腦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主角。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改變那種以講解知識為主的傳授者的主角,努力成為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

第三,教學方式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為新時代的教育供給了更多的教學平台,為“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教師除了採用對學生提問、分組討論、要求學生查資料、寫小論文等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之外,還能夠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投影儀、錄音錄像、多媒體課件,異常是製作複雜生命現象演示動畫等視聽設備和手段。

它除了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和視覺上的衝擊外,更重要的是為學生供給很多而豐富的感性材料,突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能將傳統教學手段不能表現的許多現象和過程生動地表現出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過程的反思。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體此刻加強對學生探究本事、問題解決本事和應用知識本事的訓練;加強了對學生收集信息本事的要求;知識總量減少並且少而精;增加了生物技術的資料。這種探究式學習模式對教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有較高研究本事,有豐富的教學設計方案和知識儲備,能隨時調控學生的學習障礙,對學生的研究成果能作出正確的評價。例如,在分析“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資料時,教材中並沒有指明細菌是如何轉化的,轉化的機制是什麼。

所以,教師備課時,在指明“該實驗設計的原理,成功的關鍵之處”的基礎上,應設計下列探究問題:R型菌轉化為S型菌,是R型菌使被“殺死”的S型菌復活了,還是被“殺死”的S型菌中存在某種活性物質使得R型菌轉變成S型菌呢如果是後者,該活性物質又是什麼呢該活性物質又是如何使R型菌轉化為S型菌的呢教師在備課分析教材時,僅有把這些探究問題設計出來,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運籌帷幄。

五、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第一,語言優美。教師的語言應是科學的、優美的。語言是意識的外化形式,抑揚頓挫的語調,優美動聽的語言,既使學生享受美妙的語言,又對物理教學產生直接的影響。在課堂上,教師聲情並茂的描述,言簡意賅的講解,靈活多變的教法,再加上對語言的靈活操作,恰當地運用比喻、借代、比擬、誇張、排比、反問、等修辭手法,既增強了教學效果,又能使學生在心靈上產生愉悦的感受。

第二,板書精緻。一手工整漂亮的好字,讓學生感到教師就是美的化身。所以板書要佈局合理、提綱挈領、層次清楚、端莊大方。這樣學生就會受到激勵和鼓舞,學生會愛屋及烏,學好生物

第三,課件使用合理.。要注意精選課件資料。發揮其優勢,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感染力.例如神經興奮的傳導,神經衝動以電流的形式傳導,雖然電流是真實存在的(生物電),但它卻看不見,摸不着,學生是觀察不到的。如果靠學生自我去想象,難度是較大的,而藉助多媒體課件用電影的形式展現,變抽象為直觀、形象,從而有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神經衝動的傳導”這一知識點,突破本節的難點和重點。

六、教學課後的反思。

教學中,我們不僅僅要注重學生的課堂學習,還要經過課後學生作業獲取教學反饋的信息。我們常常會發現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教學資料和習題,在考試時學生還是做不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知識的獲得不是學生自我學會的,而是教師教會的,所以我們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本身更重要。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進行的進取、持續、周密、深入的自我調節性思考。回顧多年來的的生物教學,經過教學反思,留自我之長,取他人之優,踢自我之短,豐富了自我的專業知識和開闊了理論視野,促成了個人特色教學風格的構成,使自我不斷成長,儘快從經驗的迷宮走向智慧的殿堂。

篇15: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關於課堂情境創設反思:好的情境引入能夠承上啟下、牽引全局,對課堂教學成功與否起着關鍵作用,以下是我對這學期生物教學的反思:

反思一:多一份實在,少一份形式。

情境的創設在教學中確實起到必須的作用,但它必須要與教學資料相關,不能搞形式主義。如,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教學情境創設,教師問:“你見過蛋白質嗎你明白蛋白質有什麼作用如果你想合成蛋白質,你認為首先應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以免走彎路”學生列舉了生活中的蛋白質以及蛋白質的作用,關於最終一問,學生答到需要明白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和數目以及排列順序。過渡:“同學們明白氨基酸嗎氨基酸是如何構成蛋白質這就是我們今日要學習的主要資料。”在講完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後,組織學生討論人類研究蛋白質有什麼意義前後呼應,並適當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

這樣情境創設能與教學資料緊密聯繫在一齊。關鍵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學生説出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資料,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反思二:多一份創意,少一份隨意

情境創設來源於現實生活,但需要高度濃縮和提煉,克服創設的隨意性,必要時能夠適當進行加工處理,更能貼合課堂教學實際需要,實現教學目標,如“細胞分化”的教學,以德國某體操運動員和她白血病兒子的真實故事導入。教師問:“關於白血病,你瞭解多少正常人體內的白細胞是如何產生的”經過對此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歸納出細胞分化的概念。教師問:“剛才我們討論了正常的白細胞產生,患者體內異常的白細胞即癌細胞是怎樣產生的”讓學生帶着問題閲讀教材並組織學生討論相關資料,如癌細胞的產生、致癌因素、癌細胞的特徵以及預防癌症的措施。過渡:“對於患者目前有哪些治療方案”學生答到:“化療和放療以及移植造血幹細胞。”教師問:“放化療方案有什麼缺陷”組織學生討論。

過渡:“在藥物方面,科學家試圖尋找副作用小的一些抗癌藥物如紫杉醇。”並供給紫杉醇的資料,教師問“如何很多繁殖紅豆衫滿足紫杉醇的用藥需求”此問的意圖引出植物克隆,並落實植物細胞的全能性。過渡:“剛才同學提出第二個方案移植造血幹細胞。什麼是幹細胞,體內除了幹細胞以外,還有其他的幹細胞嗎”播放幹細胞視頻,組織學生畫概念圖歸納幹細胞類型。再現情境:醫生期望給該運動員的兒子移植造血幹細胞,但配型失敗了。在這種情景下,還有什麼方法能夠獲得治療患者所需的造血幹細胞組織學生討論方案。此問的意圖引出動物克隆,並落實動物細胞的全能性。教師總結:“剛才討論了治療白血病的一些方案,但有些方案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無法實現,所以此刻還有許多患者處在生死邊緣,我們應當為他們做些什麼”組織學生討論,並適時激發學生對患者感同身受的真摯情感。

【小編簡評】

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優選15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高中生物教學反思範文。

【網友評價】

文風大膽有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