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簡短多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3.12W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簡短多篇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1

魏書生的名字就像一盞明燈,將自己困惑的心慢慢點亮。魏書生的講座一次次撥開自己心頭的迷霧。上班了,自己第一個月的工資就買了魏書生老師的講座和專著。每當工作遇到困惑時就打開來看一看。每一次觀看魏老師的講座,都帶着一種朝聖的心態,渴望從中學到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每一次觀看魏書生老師的講座,都會有新的收穫和體會。

這天,在德育處了老師的熱心組織下,又一次看了魏書生講座的錄像,我感受頗深,似乎是在與這個教育界的專家、前輩應對面的交流、談心。魏老師的講座沒有高深的道理、華麗的辭藻,更沒有艱澀詞句、難懂的語言,有的只是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發生在你我身邊的與生活、工作、學習息息相關的小事情,彷彿,他舉的例子就是昨日自己班上發生的事情,似乎,他點到的方法,正好適合你解決班上剛剛發生的令你頭痛的那一幕幕魏老師的講座幽默搞笑,很有一番見地,給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的啟發是深遠的。

縱觀魏老師的講座,我覺得魏書生教育最重要的一條成功的經驗就是幫忙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產生這個班級是我的,我是羣眾的小主人,我要對羣眾負職責和我要學習,而不是老師要我學的意識。學生的主動意識樹立了,又有了教師的用心引導,具體操作方法的示範和引領,學生怎樣能不進步,怎樣能不改變。魏老師那自成體系的一系列的自檢、互檢、他檢、師檢的檢查系統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守紀狀況是多麼好的自我管理和監督啊。這恰恰是我們所追求的讓學生成為自己的主人的作用的充分發揮。在魏老師的講座中,為學生服務的意識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深思。教師的服務意識要強,就不能強迫學生適應自己,而英愛強迫自己去適應學生,教師是為學生服務的,作為一個服務者,就應發奮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研究學生的知識水平,研究學生的理解潛質,然後量體裁衣,對症下藥,因材施教以使自己的教學適應學生的需要。這就要求教師善於在教學文本、課程標準以及學生的心靈實際之間架設一座橋樑,這座橋樑最好是美麗的彩虹橋,讓學生充滿興趣地踏上這座橋,充滿興趣地向前走,不回頭,跟不想離開,這樣,教師才能把每一個學生從無知的此岸度到智慧的彼岸。

我認為,魏老師的教育思想的精華是民主與科學兩項法寶的應用。正是正因有這兩件法寶,魏老師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有着很強的自學潛質和自我教育潛質。他堅信:每一位學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一位學生的助手。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育和教學的全過程之中,這不正是我們苦苦追求的科學的教育方法嗎!堅信,只有真正走進學生心靈的教師才會有這麼深刻的認識。魏老師是簡單的,正因他堅持:凡是老百姓能做的事情,普通班幹部不幹,凡是班長能幹的事情,老師不幹。他用自己對學生的信任強化了學生的潛質,把自己從繁瑣的事物中解放了出來。這與如今提倡的人文教育,學生的主體作用的發揮是多麼的一致啊。

魏書生鼓勵自己的學生樹立自信、自強、自育的意識,這些道理何止是適應於他們説的學生時代,我想,每一個孩子從中得到的教益都會讓他們終生受益的。魏老師強烈的事業心、職責感也深深地打動了我,作為主任,他兼主科;作為校長,他兼主科,作為局長,他兼主科,他的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表率是每一個教師的楷模。他的良好的行為習慣,怎樣能不在他的學生心靈深處埋下種子?這種子又怎樣能不在魏老師的辛勤澆灌下萌芽、壯大――成為參天大樹?魏老師的講座給我的啟迪是深遠的,今後我要學習他,在自己由衷熱愛的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辛勤耕耘,不斷用用心樂觀的態度改善自己,無愧於自己的學生,無愧於人民教師的職責。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2

我是一名去年剛畢業的新教師,很有幸畢業同年考入編制教師隊伍,從而能夠得到這次難得的培訓機會。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麼長時間的教師培訓,很激動能夠和好多學前教育界的明星級專家面對面,近距離聽他們的講座。所以培訓期間收穫頗豐,既對幼兒園一日活動的設計有一個宏觀瞭解和大方向的把握,又得到了許多老前輩珍貴的教學經驗!下面就挑選我期間感悟最深的幾點圍繞我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談一談。

一、跳出文化看文化,具有批判反思精神

來到這的第一個任老師的講座特別的精彩,當中傳達的文化精神理念一直陪伴着我度過後面的學習交流。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社會環境中,大量的文化信息我們習以為常,就如水中的魚和陸地上的動物比,陸地上的動物更容易感受到水的存在,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當中,其實也被很多當下思想、觀念包裹着,很多東西我們習以為常從而忽略了它們的思考價值。

1、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反思

在一日活動中,我一直都很注重和孩子們的個別交流,我會在晨間入園或者自主活動時陪孩子們聊天他們有時候會問我一些有趣的問題,我經常會習慣性地以科學道理去解釋。比如剛參加工作幾個星期那時候一次户外活動時突然下雨了,我帶孩子們回到教室,有幾個孩子突然跑過來問我:“金老師,為什麼天上要下雨啊?”旁邊一女孩子馬上喊起來:“有烏雲。”那孩子接着又問:“那為什麼會有烏雲呢?”孩子們沒人説話了,似乎都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有的孩子還在咯咯笑。我想這是一個很好的科普的機會,於是向他們解釋:因為空氣中有很多水蒸汽(有幾位孩子瞪大眼睛看着我)在一定温度下,遇到了一些飄在空氣中的東西后會凝結成小水珠,水珠凝結得多了會形成烏雲,繼續凝結就會越來越重,最後落下來就是下雨了。我一邊講解一邊用筆把這個過程畫給孩子們看,以為自己講解得很清楚了,但看看孩子們的反應,還是一個個瞪大眼睛看着我,我知道了,他們沒有明白。於是我肯定了提出這個問題的孩子,然後鼓勵他們如果有興趣可以回家和爸爸媽媽再繼續討論。一坐回辦公桌我就把這件事記錄下來,後來想想,孩子們哪裏懂得什麼是水蒸氣,哪裏懂得什麼是凝結,在他們看來空氣中也沒有什麼東西呀。即使説再多,由於他們思維水平的限制,是弄不明白的,如果經常授予他們高出年齡發展水平的知識還會導致認知衝突,這就更不好了。當時不如講得更簡單化一些,既然他們感興趣,可以用上“小水滴去旅行”的故事講給他們聽。後來我會在教案設計中更注意自己使用的語言,是不是過於成人化了,這個活動的反思對我還是帶來收穫的。

這些反思我也是偶爾會去做,不過每一次有價值的反思都是對我教師專業的一種提升,以後要更加積極主動在一日生活中多花心思去反思,這樣對於孩子、對於自己都是有好處的。

一日生活的設計,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模式,因為每個地區情況不同,更何況是小到每一所幼兒園了,我覺得自己也應該及時找出好的地方以及做得不夠的地方,不斷完善,朝着適合本園情況的方向去完善。

2、看到傳統“好孩子”標準

在一日生活中,我們很容易陷入傳統的“好孩子”標準文化中而渾然不知。首先我們要站出來去看這種行為:我們通常會去喜歡“聽話的”孩子,不告狀、不打架,安安穩穩的孩子,這是為什麼呢?這種孩子讓我們省心,這是不是進入了一個誤區?

來分析一下:因為我們把班級管理和促進孩子們發展放在互相沖突的位置,認為班級管理就應該讓孩子們服服帖帖的,而促進孩子們發展需要處理各種孩子們之間,孩子與老師之間的各種衝突與矛盾。其實這種意識本身就是錯的,應該思考如何將兩者有機融合。如果不及時跳出這種思維方式,形成習慣,慢慢變成潛意識就不好了。

我在正式踏入工作崗位之前就曾大致制定過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第一年自己要去注重解決的問題之一就是處理好班級管理和教學管理之間的關係,尋找將教育理念融合進班級管理的一個方法,而第一年下來總結了一些經驗卻總感覺找不到抓手來將我的經驗梳理成一條完整的思路,本來覺得有些挫敗感,不過這次講座中王芳老師也提出了衡量錯誤地“好孩子“標準的問題,我一下子豁然開朗,或許這是一個典型的、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之前的我太過心急了,而且我可以藉助不斷完善的一日生活,有很多機會可以探討這個問題。

(二)做一名愛思考的幼兒教師——其實現實情況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糟糕

我所在的是一個鄉鎮中心幼兒園,幼兒園的硬件設施以及軟件都不好:同事們好像沒有太大的工作熱情,水龍頭經常會沒水,廁所在離活動室很遠的地方,班級裏沒有保育員······硬件設施已經嚴重影響到一日活動的組織實施了,實習時所處的幼兒園與現在我自己的工作單位相差得也太遠了。一開始我特別適應不了,剛剛工作那會帶班時忙,一下班後就會被鬱悶的情緒包圍,覺得不知該如何適應這樣的環境。因為幼兒園裏編制教師少,我還承擔不少幼兒園後勤方面的工作,辦公室裏繁瑣的事務······我一直在艱難地按照自己在學校裏得到的一些理念思想做着教育工作,為自己定下一系列的計劃。我工作着,但是根本不開心。

其實我可以去調整自己的心態。當時的我被抑鬱籠罩着,根本沒有想着調整自己,不過後來我慢慢意識到自己餓這種不良的情緒體驗對自己很不好,也試着去調整。不過這次金麗萍老師的講座讓我感觸很大。在金老師的講座中可以瞭解到她是工作中突然被調到一個和原先工作單位相差甚遠的幼兒園,附帶而來的是承擔各種不應該她去承擔的類似要債之類的任務,但是金老師後來通過不斷努力,將原本幾近荒廢的幼兒園改造成了一個兒童遊戲樂園,不得不佩服她的努力和智慧。在兩顆大樹間造了閣樓;自創遊戲車;改造山坡和菜園······將原本平淡無奇的幼兒園場地佈置成了一個小小遊樂園!

我現在只是一名初出茅廬的新教師,沒有像金老師那樣深厚的理論和經驗,我想可以去學習的是不放棄!我不能放棄努力,無論環境如何,我不能丟棄獨立思考的能力,積極思考。

小結:

這次培訓給了我一次珍貴的學前教育理論結合實踐的學習與體驗,我想自己接下來要做的是將學到的在下學期放到一日生活中去試一試!不然體驗只是體驗,我需要將前輩們寶貴的經驗在實際操作中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做一隻時不時面跳出海面看一眼蔚藍大海的魚兒!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3

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名師是大樹,能改善一方環境,且在枝葉間閃動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師啟發了我們,課堂是個有魅力的地方。_年5月4日下午,學校組織師生聆聽兵團教研室何貴新老師講座,對於我們師生來説是個難得的學習機會。4日晚,何老師在117教室給我校尖子生親自授課,課堂中,我們領略到了名師的風采,感受了他對學生、對教育、對生活那深情的愛;感受到了他身上所透露出來的無窮的知識力量;感受到他對學生身心發展以及物理教育瞭解之廣、鑽研之深,讓我受益匪淺。現我將在117教室聽課學習的收穫與膚淺的點滴心得體會跟同行老師們進行探討和交流。

一、用好教學資源,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何老師4日晚僅花了2個半小時,就用物理模型建立了整個高中物理體系。知識視野寬,知識結構新。何教師語言藝術的魅力令人驚歎,讓我們聽課時,不由驚歎,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魅力,他能把學生帶進無限的遐想,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通過這節課,我感到,21世紀網絡的迅猛發展,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大量的可學習資源,使我們的備課效率更高了。特別是名校名師的先進教育教學理念、細緻深刻的教材解讀和精巧的教學設計,給我們的備課提供了豐盈的源頭活水,讓我們的頭腦擁有了豐富的教學智慧。然而,任何一種資源,我們都不能採取拿來主義思想。因為任何一種思想,都打上深深的個人思想的烙印,都是那些教師們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教學環境下,面對自己的教學對象所作的個性思考。它的思考也許會喚起你的共鳴,但這種共鳴不可能將我們直接帶上教學實施的成功之路。由於地域、語言習慣、知識底藴、教學風格,甚至於教學條件的不同,都可能使你的拿來的內容在自己的班級無法實施。從這些意義上來看,再好的課堂也是無法克隆的。

無論名師大家,還是我們身邊的同事學友,觀摹課堂或多或少給予我們教益。然而,你想克隆獲得好評的課堂,結果只能是東施效顰,徒增自己的茫然和難堪。究其因,不是自己的學生沒有別的班級出色,而是自己沒有對別人的經驗總結消化。一旦讓別人的經驗成為自己的營養了,那麼你必然能獲得豐收的喜悦。教師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選擇了教師,就意味着為社會做出一個表率,為學生做出一個榜樣。“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從當初的“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到現在的“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要長流水。”這種觀念的轉變和進步無時不刻的在提醒着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提升個人素質對學生髮展的重要,但提升個人素質並不是一句空話,它要以“終身學習”為基礎、為途徑!我們一定要學會把別人的變成自己的。由何老師的課可以看出,何老師深入鑽研教材、教法,學習業務和理論,捕捉最新教學動態和科技動態,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體系,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的功夫。他在教學實踐中勇於探索,形成了獨特的教學風格,使學生喜歡聽他講課,亦愛學他所教的科目。何老師在教學研究上的表現,是他不斷學習和研究的結果。他的這種學習探究精神給學生定會帶來極大的影響。

二、崇尚科學精神,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

何老師對教材的把握有其獨到之處,讓學生用心靈去傾聽來把握教材,讓學生體會感情,最後讓學生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情,真正做到了知識的遷移。何老師課堂能把自己和學生的智慧充分地挖掘,放大,施展,從而使他們的課生機勃勃。何老師能用非常具有啟發性的活引導孩子去探索,去發現。去解決問題。何老師能帶着孩子在相互探索過程中思維會有不斷的碰撞,再用循循善誘的話,引導孩子越過這些思維障礙,獲取真知。教師要在教書育人中獲得成功,取得驕人的成績,離不開求真務實的作風,就是説,教師必須擁有科學精神,才能不斷鑽研業務,不斷探索教學、教育規律,才能成為教書育人的行家裏手。

三、拓寬知識視野,不斷更新知識結構。

現在的學生大多出生在90年後,思想前衞,與教師的成長環境截然不同,要走進他們的心靈,關愛他們,這就要求教師不斷拓寬知識領域,關注各種熱點問題,這樣就容易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這一點,何老師是我們的榜樣。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將知識領域拓寬,面對學生才會有更多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才會使學生在成長的路上走得更平坦更順利。現代教師的角色已不單是傳道、授業、解惑。現代教師應成為一個學習者、研究者,因此要拓寬知識視野就需要教師們不斷地學習、學習再學習。作為教師要向書本學習,向生活學習,向大自然學習,向同行學習,向內行的人學習,還要向學生學習。尤其要善於以案例為支撐的情境學習、以問題為驅動的行動學習、以羣體為基礎的合作學習、以理論建構為追求的研究學習。

教師的職業需要睿智、機智、理智、明智、大智、德智。古希臘時期,人們把教師稱為“智者”,言外之意,只有那些有智慧的人才能為人師。一個睿智的教師,時刻需要通過不斷學習成為一個具有良好思維習慣、思維品質的人,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一方面,我們要按照教師培訓工作要求,認真參加多種形式的業務學習和崗位培訓,另一方面要全面深入地理解課程標準的內容與要求,把握新教材的結構體系、教學要求、教學方法與手段等,要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以滿足學生髮展的需要。

總之,通過觀摩學習何老師的絕活,體會頗多。“成功的花兒,人們只驚慕她現時的明豔,然而她當初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毋需多言,倘若用心品味何老師的課,我們不難發現這個有心人在提高自己專業化水平上做出的努力,對自己專業的精雕細琢,反覆推敲,使他課堂教學的水平達到了較高的境界。這一切,緣於他的勤奮,緣於他的不懈追求,可謂十年磨一劍。何老師有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俗話説,“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老師擁有了豐富的教學理論和專業知識也還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一定要不斷地研究訓練,不斷地推陳出新,使自己擁有一套符合素質教育、切實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技巧。許多教師都是有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何老師用短短的兩個小時給我們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至今歷歷在目。究其原因,他們的課堂教學,與其睿智、靈氣、個性、風格有關。這種教學風格是應付自如的自信,是胸有成竹的老成,是爐火純青的熟稔,是揮之不去的美麗和不可抗拒的穿透力。

人的個性是千姿百態,所以教師的教育風格應是異彩紛呈,可以豪放,揮灑自如;可以嚴謹,一絲不苟;可以幽默,令人忍俊不禁;可以機智,妙語連珠;可以善誘,絲絲入扣;可以善啟,親切和藹,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大膽直率,新想法不斷產生,新火花不斷閃爍;學生個性才可以得到充分張揚,才有利於培養創造性人才。短短的學習,使我深切體會到,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還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藴、良好的教育素養,更要有不斷學習、多思多想的意識,這才是改變自己、提高自己的關鍵。

通過這次聽其他老師的課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們一生的事業,三尺講台是我們的舞台,學習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教師要想真正擁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須勤奮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識的甘露,走出屬於自己的路。同時,使我在深受啟發的同時,也有新反思,深感當前教學任務的艱鉅。在新的課改理念下,如何使教育教學工作煥發出新的光彩,是我們值得深思、感悟的。在今後的教學中,針對自己的教學的薄弱環節,以名師為榜樣,研究她們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思想,為己所用,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爭取使自己的教學更趨完美,努力提升我的教學的品位。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4

聽了一節國小英語對話教學講座,感觸頗深。我認為國小英語的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説、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我們的對話教學,經常只是靠死教,強迫學生死記硬背,應付考試。這樣不僅不能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而是使學生厭惡英語學習,對英語學習完全失去信心。更別説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了。這樣,有些學生在國小階段就不敢開口説英語,考試不及格,甚至還有十幾或二十幾分的。結果是學生對學英語失去了信心。升入中學後,英語只會越來越差。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對話教學,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並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做到與中學英語的有機銜接。

針對國小英語對話教學中的存在的問題,我們認為對話教學可採用整體呈現法,把一篇對話作為一個整體來教學,保持對話的連貫性、趣味性和邏輯性;分層教學法,把對話分為幾個小段,逐步突破,從而達到學習目標;創設情境法,在對話教學時,對於學生較難理解的新單詞或新句型,創設較為真實的情境進行教學,突破難點以後,再進行整個的對話教學。

總之,研究國小英語對話教學呈現方法,精彩導入,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導入是教學成功的重要催化劑,恰當精妙的導入能使教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利用對話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如閲讀能力,聽力水平,語言表達能力等。

利用對話教學,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提高聽力水平等各方面能力,與國中英語有機銜接。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5

8月15日—17日,我有幸學習了洪成文、康迎春、施皓耀幾位老師的教師成長系列講座,受益匪淺,感觸頗多。北京師範大學洪成文教授從教師自身出發,就教師激勵以及如何激發教師職業動力進行了講解;優秀骨幹教師康迎春老師從學生角度出發就學生管理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學生(理念、手段、評價、激勵)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彰化師範大學數學系施皓耀教授從教學角度出發,就課程設計與實踐,如何激發、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與興趣進行了細緻的講解。

這三場講座引發了我對教師自身以及如何做一名好老師等方面的思考,讓我深受啟發。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感覺我們的職業動力更多的是來自於對教師這份職業的熱愛和敬畏,只有幹一行愛一行才能幹好一行。作為一名班主任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最重要的,就像康迎春老師説的那樣,愛不僅是一種情感,還是一種能力。對學生要有大愛之心,只有用愛澆灌的孩子才會陽光、健康、快樂的成長。因此,我們要關心、愛護每一名學生,讓他們都受到重視,都能在一個平等、積極向上的環境中成長,讓學生既成人又成才。另外,我們的課程設計也要以一個獨特的角度展開,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為中心,讓學生愛學習、會學習、能學習,這樣才能達到我們課堂設計的目標和初衷。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感覺我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打鐵還需自身硬”,要想成為一名卓越的教師,我就要不斷的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不斷地學習、“充電”,給創造學生更加理想的課堂和學習環境。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6

昨天有幸參與到《有效教學與有效教師》講座,通過這次學習,讓我感受頗深,也受益無窮。在信息社會的今天,知識的傳播速度不能用知識大爆炸來形容了,已經到了數字化時代。作為一名教師怎樣使自己有為,是有效教學的重要保障。

所謂有效教學,老師是這樣解釋的: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標誌,其落實有賴於教師有所作為。所謂“教師有為”,就是指教師不斷以有效教學為一種價值追求,併為此進行專業的研究,在研究中實現專業的發展,在專業的發展中實現學生學習生活質量的提升。

怎樣做到教師有為?就是要不斷的自我保鮮,不管年齡多大,都要加強學習,正如李明新校長所説的那樣,教師再也不能一勞永逸地消費在師範院校所學習的知識,必須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修養。其一,要從培養聽、説、讀、寫、算、唱、演等能力練起。課程改革必須進一步加強教師的專業基本功的培養。其二,要提高理論認識水平。他認為,教師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專業涉及的理論很廣泛,應該時刻關注每一個時代先進的教育思想與理念。只有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素養,再加上自己的深入思考,才能較好地把握教學改革的時代脈搏,不至於跟“風”跑。“治學不為媚時語,獨尋真知啟後人”,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沒有理論功底,就沒有實踐的“底氣”。

只有具備這種底氣,我們才能挺直腰桿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才能滿懷信心的進行教學實驗,才會產生獨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思路。

我雖不才,但也努力朝着這方面努力,如在今年自己任教的科學中,就產生了這樣的想法,上級給這門學科規定了教學時間,這就説明用這樣的的教學時間就能完成教學任務。所以自己大膽地進行實驗,不增加課時,不留作業,還要讓學生學好知識。要想達到這一目的,我從兩個方面入手,認真備課,用教學內容的魅力吸引學生,變被動的學為主動的學,目前有一部分同學基本達到這一要求。其次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使厭學的學生產生對學習科學的興趣,從而主動自覺的學習。通過這樣的方法,使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教學講座心得體會簡短篇7

一、老師講得多變成學生展示多

以前的課堂,老師灌輸的多,可以説是老師的主戰場。有時老師在台上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在下面昏昏欲睡,不知所云。其結果自然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而如今,還學生一個展示的平台,讓學生放開來講,即使講錯了也沒有關係。應該説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合作探究能力上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這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也應是我們培養人的目標。

二、變獨學為對學、羣學

傳統的教學中,學生可謂是單打獨鬥。學生基礎好的'還懂得如何學習,基礎稍弱的學生只有當“陪練”。這與我們數學課程標準中“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是不相符的。而高效課堂模式恰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它讓更多的學生共同投入到學習當中來,共同來參與學習的過程,就算不太懂,也有了一種主人翁的感覺。所以注重參與性應是這種模式的一大特點。

三、當場評價成為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的有效方式。

我們要讓學生能在課堂上有為,更要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採用積分制,適時地為他們評價,不失為一種良好的激勵方式。

但在教學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與困惑。

1.讓學生講,固然是從為培養學生能力出發,遇到學生較好的學生還好,他能按照老師的點撥進行展示、講演,且非常到位。而遇到成績稍差的同學,他半天也難找到問題的頭緒,大家等待得有點不耐煩,時間也白白浪費,自然影響到教學的進度,一堂課的教學任務就很難完成。

2.素質較好的班級,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開展對學、小組學。而學習基礎較差的班級,天天只是幾個好的同學在那裏“表演唱”,其他同學仍然是你説你的,我做我的,參與性不強。

3. 當場積分,不一定要在黑板上體現,可以每天叫一個班幹部進行當場計分。這樣就避免了因為計分而影響教學進度。

4. 新授課的教學比較好上,而複習課的教學該如何進行,這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因為目前,我們的導學案只有新授的,而沒有複習課的內容。

5. 這種模式的操作性較繁雜,老師做教學之外的時間多了,鑽研教學的時間少了,這樣不知道會不會影響教學質量。

總之,新生事物只有在不斷的探索中才能總結教訓,積累經驗。教學方式需要創新,但教學的本質不能改變,那就是為育人而教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