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學資源與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5W

教學資源與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教學心得體會 篇一

20xx-20xx年度第一學期,我校進行雙語教學以來,積極開展雙語校本教研,促進雙語教師隊伍建設。在全體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雙語教育工作邁出了穩健的一步。現將我校的雙語教育工作總結如下:

1、領導重視,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的雙語教學領導小組,明確工作任務,領導經常聽課和檢查過問工作情況,提出和改進實施當中出現的問題。

2、以課堂教學為渠道,探索雙語教學方法,教師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一方面可以使教育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另一方面也影響着學生的語言能力。積極改進課堂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手段,課堂內容儘可能多給學生閲讀和語言表達的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內要求學生儘可能用漢語完整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使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和閲讀理解能力都儘快得到提高。

3、積極創設雙語校園氛圍,雙語氛圍體現在學校的方方面面,校園雙語環境的營造將對雙語教學起到積極的影響。為了讓學生沉浸在濃厚的雙語氛圍中,將環境佈置落實到位。

4、開展豐富多彩的雙語活動。根據各年級學生特點,我們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多彩活動:雙語朗誦大賽、教師的公開課、集體備課、數學口算等活動。通過開展這些活動,在學校創設濃厚的雙語氛圍,激發學生的雙語學習熱情。

4、不斷較強教師隊伍建設,教師在學校通過校本培訓加強雙語水平。

5、進一步更新和強化提高教師的雙語教學理念和雙語教學能力,完善教學模式。為了滿足雙語教學的需要,我們 狠抓了師資培訓,普遍進行普通話培訓,雖然是民族學校,但我校教師普通話大多數合格。現在我校教師的漢語水平也有較大的提高,平時説話,寫文章都能接受漢語,除了及少數教師外都能用漢語寫工作計劃、工作總結、論文、教學案例、心得體會等。

教學心得體會 篇二

轉眼之間,炎炎夏日過去了,這已是自己在大學的第二個暑假,驀然回首,不得不感慨光陰似箭般穿梭中的那份無奈。為了使這個漫長的暑假過得充實,為了給自己的能力作一個檢驗,所以作為一名高等院校的學生的我,就決心好好利用這個暑假,決定參加學校裏組織的社會實踐,來鍛鍊一下自己。因此我參加了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與我的隊友走出了校門,獲得了與校園裏不同的生活,感覺很特別,也很有意義!

七月中旬,我們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走出了校門,進入了山城固原的各大廣場、公園、社區,進行了泉城市民對城市安全現狀的調研,同時也大力宣傳了城市安全的有關內容。在為期半月的外出調研中我們做了幾千份的調查問卷,從中我得到了許多心得和體驗。

這次社會實踐充滿了挑戰和激情,同時也很累很累憊。已經在大學校園度過了兩年的時光,似乎平時的感覺是輕鬆的,自在的,甚至有點消極了,而這次社會實踐又找到那種充實的感覺啦!雖然很累很累憊,但是還是好開心好激動。這次實踐讓我積極起來了,積極地面對接下來的學習。

這次調研我們去了很多美麗山城的公共場所進行了問卷調查,讓我收穫頗豐。因為在調研中有好多人給了我們好多很好的建議,使我們的調研更加的完美。但也有很多人拒絕了我的調研,雖然使我有點失望,但就是他們的拒絕,讓我更加有了奮鬥,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被他們拒絕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我再換別人調研,所以當我在調研時想通了這一點之後,在被拒絕後我就不再那麼非常的失望,而是積極的去調研他人。

雖然這次的調研不是一般的累,但卻是每一天都非常充實,因為它不僅讓我精彩的過了每一天,而且還讓我找回了那種不顧一切奮進的感覺!我相信在這之後我將會更加努力的去做每一件事,我也堅信在每一件事上我即便是不能完美的成功,但也會有所成就。

教學心得體會 篇三

兒歌布娃娃課上了之後,經其他老師的點評和自我感覺還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分兩個方面來講,一是環節上,二是細節上。

環節上:

1、根據設計的教案上,開始兒歌之前,要先和布娃娃打招呼,問好,這個環節我上課時跳過了,沒有按教案上的來完成。

2、最後布娃娃睡着後,要輕輕的和布娃娃説再見,然後再送走布娃娃,這個環節也漏掉了。

3、布娃娃我來親親,和你做個好朋友,應該是兩個部分的,我上課是合為一個部分了,這樣太長,不易於幼兒更好的掌握,學習應該是循序漸進的。

4、匆匆的結束了,沒有進行引申,應該進行昇華一下,這樣效果更好,更易於幼兒學會兒歌和應用到生活當中,更好地豐富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細節上:

1、提問時,我請了一位小朋友起來回答,小朋友家裏有什麼玩具時,小朋友回答出來幾種,我看小朋友還在思考的樣子,就多給他一點時間思考,回答出來幾個就好了,有時候不能把時間浪費了,因為上課時間是有規定的,要合理利用時間。

2、發放布娃娃時,有位小朋友不要這個布娃娃,我就説這個很漂亮,為什麼不要啊,給了另外一位小朋友,她可能看我把別人不要的給她,心理不高興了影響到她的情緒了,我沒有及時的發現,給她時她也是接受的,什麼話也沒有説,我以為她是喜歡的,後來叫大家起立一起唱歌給布娃娃聽時,她不願意站起來,我本來想去引導她起來的,看看家長要來接小朋友了,時間也差不多了,就放棄了這個想法,最後沒有處理好,每一堂每一個小朋友都是你教學的對象,要把課上好,就得顧慮到每一個小朋友,這是我的疏忽大意之處,其實應該讓每個小朋友自己小手伸到袋子裏摸出一個布娃娃,摸出來似乎什麼就是什麼,那樣這種情況就不會發生,這是我起先沒想到。記得張藝謀拍過一部電影《一個也不能少》,我現在覺得我們的教育應該發揮這樣的精神,老師們得多花一些心思。

總之通過這次的課收穫挺大的,以後上課要更用心,要更細心,那樣才會進步!

教學心得體會 篇四

不知不覺上了籃球課已經一個學期了,一個星期一節課,總是覺得很不夠。不過,在這麼短的時間還是獲益匪淺,對籃球的認識又上升了一個層次。

以前覺得打籃球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其實隨着打的時間長了,發現自己先前的觀點是不對的。籃球是一項團體運動,場上五個人的發揮都會大大小小影響着比賽。而五個人的配合更是重要,這時就要體現五個人的默契。籃球技術是籃球戰術的基礎。任何正確的戰術意圖和先進的戰術配合的實現,都要求運動員必須掌握一定數量的和質量的技術動作做保證,沒有技術也就談不上戰術。只有技術掌握得紮實、熟練、先進,才能保證戰術的多變性和高質量。

每週五的體育課時長80分鐘,説真的這麼説短不短説長不長的時間,能做的事情真的不是很多。但是,老師這學期所教的東西還是對我們有用的!從開始的基本運球,傳球到後期的基本戰術跑動,橫切、縱切、橫縱切的結合。這些雖然簡單,但是卻使我在平時打球時更加註意基本功。打籃球的基本功真的好重要,很多同學其實有那個能力打好籃球,但是就忽略基本功,一味只顧玩花式,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所以説,基本功是絕對不可以丟的。現在上籃球課的慾望已經沒有高中那麼強烈,畢竟以前只有這麼體育課可以激烈一番,而大學平時打的時間也多了。不過我還是很珍惜這麼短短的80分鐘。因為這麼一節課,我學到東西也多,也通過這樣認識不少新朋友。以前一般都喜歡以球會友,籃球其實可以是一樣聯絡感情的橋樑。儘管,有時候會友爭吵,但這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有好勝心,而正因為對籃球的熱愛才會如此緊張,因此我們要記着打球要以友誼第一。

其實我本人是對籃球很有好感,我會比較關注籃球的賽事。對其中的規則也是比較熟悉,儘管我的技術還不是很到家,但是我很是很樂意選擇籃球。高中三年我一直選籃球,也許大學以後的日子我不會再選籃球,但是籃球對我的影響還是根深蒂固的,我課後選擇的活動首選肯定是籃球。

最後,要感謝蔡老師一學期對我們的教導。每次我認真聽你解説動作的要領都知道你是很用心教我,那一份心我能感覺到。你的教學其實還是很棒的。我對你的建議並不多,希望你可以利用小小時間講解多一點籃球的規則或與我們聊聊NBA的看法,畢竟90後的我們對NBA的興趣還是很濃的。

教師教學心得體會 篇五

“吾日三省吾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以這麼説,是不斷的反思,成就了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教學反思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引起教育理論和實踐工作者的高度關注。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一個教師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和教育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過程。一個教師,只有不斷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研究、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才能不斷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一、教學反思的涵義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過程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觀念、行為、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專家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的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為名師。一個優秀的教師就是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積累經驗,在經驗中學習而不斷成長起來的。而進行教學後反思的總結提煉,是教師個體有效進行反思的綜合表現和快捷的訓練方式。因此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更需要做的是反思教學,反思應是每位教師所必備的。如何進行有效的反思?這就需要我們明確反思的意義,反思就是對教學經歷的再認識,就是對“失”的反省,對“得”的歸納。

二、教學反思應遵循的原則

(一)及時性原則

一節課過後要趁熱打鐵,及時的回憶、反思並及時記錄自己的思維閃光點,要善於抓住稍縱即逝的教育靈感和感受,並養成及時記錄的習慣。

(二)持久性原則

要系統、全面地積累經驗並使之昇華、凝結,必須以大量的課後反思為基礎,這就需要老師們寫教後記像醫生寫病例報告一樣成為一種基本的職業習慣。鍥而不捨,在持之以恆中提升水平,把教師閃光的智慧之珠串成精美的教育之鏈。

(三)簡約性原則

課後反思要及時記錄,但不是寫長篇鉅著,講究開頭、發展、高潮、結尾等,要突出重點,捕捉亮點,抓住要點,在言簡意賅中有所收穫,切忌面面俱到、主次不分。

(四)交互性原則

教學反思要重視與專家、同行、學生的對話與研討。採用專家診斷、同伴互助、學生反饋等方式,通過交流互動,學習他人長處,在思維碰撞中共同成長。

(五)探究性原則

記錄的課後反思內容和問題要有一定的研究價值,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要緊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實踐,才能與時俱進,格物致知。

(六)發展性原則

教師的工作具有一定的週期性,當我們重複教授同一個內容時,要結合前幾次課後反思中記述的情況和感想,科學施教,之後再認真寫課後反思記錄,要不斷在教與學的方式上、教材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上有新的突破,重在提煉與昇華,在循序漸進中逐步提高。

三、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基本方式和具體內容

(一)教學反思的基本方式

1、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是指教師自己通過收集來自不同方面的信息資料,對一個特定的問題進行反思。它通過反思教學日記、錄音錄像資料、他人(包括學生)對自己教學的感受、他人的教學經驗等方式進行,通常採用的研究方法有行動研究、敍事研究、案例研究等。

(1)行動研究式

行動研究式的反思要求教師立足於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從問題出發,從自身的需求出發,做到教學和研究合二為一,變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過程為教育教學研究的過程。行動研究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是一個不斷循環漸進的過程,即教師發現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和步驟,採取有效的行動;行動結束後對實際效果進行評價和反思,進而又發現新的問題,制定新的行動研究計劃……。教師就在這樣一個循環漸進的過程中得到鍛鍊和成長。

(2)敍事式

教師的反思離不開教育實踐,正是在教育實踐中對教育世界的不斷追問,對所懷抱理想的不斷思考,對所從事教育意義的不斷追尋,才有了教師的成長。傳統教育理論將許多教育問題從教育實踐中抽拔出來而概念化抽象化,產生了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隔離。教師專業發展實際上就是把這些教育問題的學術研究放回到鮮活的現實中,使理論研究返回思想的故里,使教育研究融入實踐的滋養。這就離不開敍事研究。

(3)案例式

案例式教學反思就是運用一個教學案例來説明藴涵其中的教育教學原理。編寫案例要注意以下四點:第一,培養自身的洞察力。要從分析教學任務的目標出發,多方面地獲取有關信息,做教學的有心人。第二,交代教學背景。因為任何一個教學案例都有它特定的時空背景。第三,要分析案例的價值。每個教學案例都充滿了決策時的理念與困惑以及為此所作出的多種詮釋或理論闡述。第四,發揮案例的作用。除了自己編寫案例外,還要注意研究他人編寫的案例。開展教研活動時,各位教師拿出各自的案例,展開交互式討論和開放式探究,以提高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通過編寫和研究案例可以促使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同時還可以分享同伴的經驗。案例是理論和實踐的橋樑。眾多的案例為教育學、心理學和課程論提供了佐證。案例是解決具體教學問題的一把鑰匙;案例是教師業務進修的一架梯子;案例是教師學習理論和研究理論的一塊肥沃的土壤。

2、合作性反思

合作性反思則是指教師通過與他人(管理者、教師、科研人員、學生等)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的對話和研討,如教研活動、教學觀摩、師生座談等。通常採用的方式有對比式、參與互動式、觀摩式等。

(1)對比式

在進行有對比的反思活動中,就同一教學內容可以借鑑兩位或更多位教師來進行對比,先通過聽課或集體備課對每節課的深入觀察、比較和分析,改進方法,再通過課後的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2)參與互動式

參與互動式的反思,是指參與式教學與互動式研討相結合。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既可以與專題主講人或公開教學的當事人直接對話,也可以與其他教師相互切磋,有意識地讓自己在活動中進行反思,在交流中學習他人的長處,生成新的教學理念,達到新的認識,從而實現自我提高。也可以通過向學校骨幹教師(也可以是專業研究人員)諮詢,瞭解教育教學中的問題,並請專家加以診斷;也可以請其他教師同行聽課,集體會診,發現自己教學中的問題,並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3)觀摩式

觀摩式通常指教師依據一定的教學理論上示範課,其他教師觀摩,課後與其他教師共同切磋和進行反思,最後由教研員(或專業研究人員)歸納點評。由於新的教學理念變成了教學實例,轉化成了教師的教學行為,加之授課教師與聽課者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新理念下的教學行為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同和理解,教師不僅知道怎樣做,還知道為什麼這樣做。除現場觀摩外,教師還可以觀看有關示範課的錄像,觀看時可採用微格回放的方式,就上課的精彩片段或“敗筆”進行回放,讓觀摩者認真研討,剖析教學中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不足。在觀看錄像的過程中,專業研究人員和教師一起邊看、邊評、邊議。觀摩課能促使教師多聽、多想、多問和多做,通過反思、感悟和行動來增進對新課程理念的把握,提高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

(二)教學反思的具體內容

教師經歷教學實踐後,教師總會產生一些難忘的感知,或多或少,或“得”或“失”。

1、特色是什麼?

教學特色是指教學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獨特風格。獨具特色的教學,給人的感受是別樣的,給人的回味是無窮的。它藴含於諸多要素之中:在教學理念上,看主體地位的突出,看教學層次的呈現,實踐活動的安排;在教學方式上,看學生參與的程度,知識獲取的過程;在教學效果上,看教學目標的落實,創新意識的培養。

2、“精彩”在哪裏?

精彩的教學片段依附於教學過程的方方面面:如引人入勝的新課導入、別有風味的氛圍營造,得心應手的教具應用,新穎別緻的難點突破,別具一格的智能開發,出神入化的學法指導,畫龍點睛的誘導評價,留有懸念的課尾總結等。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

3、“偶得”有哪些?

教學的偶得是指教學過程的意外的收穫。意外收穫往往來自對課堂意外事件的處理:對面學生異想天開的“發問”,教師如何應付;面對學生的歪答,教師如何引導等。意外的收穫往往來自學生“創新的”火花捕捉:學生髮生問題的獨特渠道;提出問題的獨特途徑;分析問題的獨特思路;解決問題的獨特見解,等等。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4、“缺失”在何處?

上完一節課後,教師總會感慨課堂上有這樣或那樣的缺失。哪些內容處理不當;哪個環節安排不合理;哪一重點突出不明顯;哪一問題設計不科學;哪一合作落實不到位;哪一交流時間不充分;哪一語言評價不得體等。

5、“效果”如何?

每一節課後,應認真反思教學預案的實施情況。通過本節課教學,教學的目標是否達成,教學的效果是否良好,教學的組織是否科學,活動的安排是否合理。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為今後再教學這一內容提供借鑑。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四、採用有效的策略,培養教師教學反思的能力

(一)讓教師塑造反思的意識,營造全員反思的氛圍

學校管理者要利用各種教育教學機會,積極向教師傳播反思的理念,在全校建立起全員反思的氛圍。教師們在長期的學習和工作實踐中,容易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勢,自己往往還意識不到;形成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經驗,也不能及時總結提煉,究其原因,是個人還沒有樹立起反思的意識,集體中還缺少反思的氛圍。因此必須承認教師是有潛能的、可持續發展的。這裏的潛能不僅是指教師先天具有的而尚未顯現的能力,更主要的是教師的尚未激發的與自我發展相聯繫的能量和興趣。管理者的管理行為只有激發這種潛能,才能由外因轉化為內因,煥發出強勁的動力,推動教師主動積極投入工作,不斷完善自己,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而推動的一個行之有效的對策就是學校管理者應創造一個適宜的工作環境,工作條件,着眼於激發和培育教師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教師在這環境條件下,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和才能,充分發展個人的特長和創造力。因此,上述從各方面加強教師之間、組室之間、學校之間的交流,還是為了這一點而服務,讓教師在反思的氛圍下受到內心感染而融入集體中去。

(二)讓教師從不同的角度進行教學反思,提升教師教學反思的深度和廣度

1、關於對教學事件的反思

教育事件是教育教學事實真相的表達,它能超越時間和概念體系,説明教育實際中的真實情況。教育事件雖然沒有直接的真理或理論價值,但具有人的生命意義與精神的佔據,具有實踐的生機活力,是教育教學的血肉之軀。事件是突發的、不規則的、個性化的、未經設計的;同時,事件也是具體的、流動的、歷史的、清晰的。教育就是這樣一系列教育事件的組合。每個學生都生存或生活於各種各樣的教育事件之中,每個事件都是個性化的獨特境遇,都是師生間或生生間點對點的教育關係。教育事件是最為生動、最為穩定、最為常見、最為重要的境遇。所以教師的教育反思往往關注學生在教育事件的境遇中生長,側重於境遇的獨特性。事件的中心詞是“事”;事的主體是人。對教育中的事件的研究旨在通過讓學生髮現問題、形成能力、學會做事,生成態度情感價值觀,並確認自己的存在,促進人不斷的生長與生成。

2、關於對教育對象的反思

從學生的角度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及其結果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保證。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和需要,是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反思型教師通過觀察學生的行為和自己的行為,不時地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在課堂上他們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自己的觀察,並根據學生表現出來的理解程度和行為來度量教學目標的達到程度。許多優秀教師正是通過學生的反應和學習效果來調控自己的教學進程和教學行為,並把學生的學習效果作為自己教學成效的日常反思尺度。因此,來自學生方面的反思無疑會增進教師更理性化的教育行為。

3、關於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的反思不僅可以針對某一個具體的教育事件、教育行為,還可以在一個教學階段結束後,對教學質量進行全面的分析、評判。這也是一種反思,是對一個持續實踐過程的反思。教學是教師每天所從事的日常工作,在日復一日的活動中,我們往往容易疏於思考,使鮮活的教育過程變得機械化、程式化。對日常的教學過程進行全方位考察,就是要打破原來近乎沉寂的平靜,將所有理所當然的理念懸置起來,以懷疑、批判的態度重新審視它,以積極的心態分析過程與結果的教育意義與價值,反觀自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行為。

4、關於對教材教法的反思

教師在教育過程中無疑用到各種知識,而且教師本身也無法描述和預測具體哪些知識。教師既要知道“教什麼”,掌握所教學科及其相關的內容,又要知道“怎麼教”,掌握教育教學的方法,二者缺一不可。“教什麼”的知識與“怎麼教”的知識在性質上還有所不同。“教什麼”的知識在於掌握,在於知道“它是什麼”,可以通過傳遞的方式而掌握。“怎麼教的知識”不是教師被傳授的“應該怎麼教的理論”,而是教師的所體會,理解和實際擁有的經驗和信念,是教師個人的實踐知識,它是基於教師日常不斷的反思實踐而獲得的,包含着自己的教育信念,又體現在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中。教學反思應把握反思的廣度和深度。反思的廣度就是要能夠全面地看待教育中的種種問題,不僅要善於抓住問題的基本框架,而且不會遺漏其中的重要細節和主要因素。反思的深度是指能夠深入到教育事物的內部,把握住問題的本質及核心,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揭露引發事件的根本原因(包括事件的近因和遠因),並且善於預見事件的發展進程和結果。

(三)讓教師養成反思的習慣,將反思有效地融入評價機制中去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建立以教師自評為主,校長、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使教師從多方面獲得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學校在評價教師過程中以弘揚教師的主體性,高度重視被評教師本人的積極參與、自我反思。

五、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具體形式

1、教後記

“教後記”又稱“教學後記”,它是教師在一節課後對教學設計和實施情況進行總結,將經驗和教訓記錄在教案上的文字。“教後記”是進行教學管理和教師進行教學控制的重要一環,也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改善教學系統的運行狀態,對教學系統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的查找,以求發現和糾正教學系統及系統目標偏差,通過調整教學行為,提高教學工作質量來優化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方法。可以提議,備課筆記在最後留出空處撰寫教後記,可以隻字片語,可以洋洋灑灑,視這節課的情況而定,在第二輪該知識重新備課時,教師便掌握了第一手資料和經驗。一個比較完整、規範的教學過程是既應有課堂設計,又應有教學後記的。

2、反思性日記

引導教師在參與、互動中提高反思能力。建議教師記反思日記,並與其他教師共同分析。學習共同體能夠把不同背景的教師組織在一起討論他們感興趣的教育問題,探討問題解決的方法並共享問題解決的方案,將有助於教師認識到不同人個體教育觀念之間的差異與聯繫,從而更有助於他們自己的個體教育觀念的確立。

教師的反思性日記主要是將自己教育教學行為之後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它可以在記錄任何形式教育活動:與同行老師的交流、與學生的某次談話、與家長的一次溝通、對一次公開課或講座的點評和體會等等,涉及面廣,形式多樣,區別於單純的教後記。養成教師撰寫反思性日記的習慣有利於教師積累教育教學的經驗教訓,併為教師經常性的反思提供豐富的思想素材,如果教師將反思性日記進行經常性的集體交流與分享,將更有助於教師個體教育觀念的形成與教師的成長。

3、聽課。

聽課是一種比較常用的反思策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聽課,教師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年輕教師要多聽年長教師的課,從中吸取上課的一些寶貴經驗,包括課堂管理,教學方法等。資深的或者年紀大一點教師也應放下架子,主動去聽年輕教師的課,並將此與自己的教學做比較,通過這種反思來衝破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作為反思型教師,還應主動邀請別的教師來聽自己的課,讓他人來評估自己的課堂教學,課後互相交流,反思一些教學細節,探討改進措施。

4、學生反饋。

學生反饋策略是指導教師應定期從學生那裏取得反饋信息,從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學生的反饋是多樣化的,有對教師上課的看法,有自己學習的總結,也有向教師傾訴自己最近不悦的事情,徵求建議等。教師可根據這些信息,反觀自身的教育教學,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有的放矢地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當然,教師要想從學生那裏得到如實的反饋,平時須與學生坦誠相待,互相尊重,建立民主融洽的教學環境。

5、專題反思

圍繞教師個體在一個階段(學期或學年)的教學行為進行科學的、深刻的反思,這有利於教師從較高的層面對教學行為及其遠距離的效果作冷靜的分析,進而概括出教學行為表現的背景原因,並從宏觀的角度對今後的教學實踐進行指導。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對一種教學手段或教學方法的運用情況進行深入細緻的反思,這是教師開展教學專題探討或研究的一種有效方式,也是教師不斷提高理論素養、加強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的最佳途徑。如果説每節課後的“教後記”,每一階段的“反思性日記”零星地、真實地記錄了教師在鮮活的教學實踐中微觀和瑣碎的教學心得的話,那麼專題反思這一行動研究就是有明確主題的教學反思,由於它聯繫的是更長週期的教學理論與實踐整合之路,因而它更容易從宏觀着眼,從單一的問題線索入手,對教師的教學行為進行提煉、概括,並就某一方面提出今後教學中問題解決的最佳方案。

6、系統的教學理論學習。

教師要做到反思意識的覺醒、反思能力的增強,系統的教學理論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學中,我們難以想象一個缺乏教育心理學理論知識的教師在語言知識的傳授中關注情感教學。理論來源於實踐,理論一旦上升到一個高度,就對會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教學理論的學習,可以擴大教師的視野、提高教師的反思力,並指導具體的教學實踐。反之,教學實踐又可以檢驗理論的正確與否。當教師發現教學實踐與理論不相符時,應先反思自己教學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因素,若確信無誤,也可對理論產生懷疑,並向理論的提出者挑戰,共同探討。這樣,教師才真正算得上是研究型、學者型教師。

反思性教學為廣大教師架起了一座理論聯繫實踐的橋樑,引導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經驗和價值觀念,並與教學實踐相結合,這是教師自身發展的有效途徑。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相反,如果一個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即使是有“20xx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複;除非善於從經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可能有什麼改進。”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教學反思在教師的成長過程、學校發展過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一個好的具有反思意識的優秀教師如果不能生根在具有反思氛圍的學校“土壤”中,也是很難延續這種良好的思維習慣的。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高度重視和鼓勵教師積極進行教學反思活動,創造條件,提供相應的政策、時間和經費,建立考核激勵機制,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創造便利條件,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心得體會 篇六

在寒假中,按照學校要求並結合自己的讀書計劃,我對《教育新理念》和《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進行了仔細的拜讀,感覺收穫頗豐。作者在文章中所體現出來的文筆通俗而優美,事例典型吸引人,宛如熱浪之下吹來了陣陣涼爽之風,使人頓覺清醒許多,從而大受啟發。

當時間老人的腳步邁入21世紀,傳統理論與教育模式需要有一個適應時代發展的全面更新。作為一個能帶領學生進入新世紀的幸運的中學教師,深深地感覺到學習新的教育理論、更新教育理念的必要和迫切。 時代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融合東西方教育模式,培養既具有西方人才模式特點:知識面寬、有創造力、有適應性、有獨立性、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又具有東方人才模式特點: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較高的知識深度、較強的理解水平以及統一規範和集體主義觀念的“T”型人才。

過去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培養出了相當一部分的高分低能的所謂“人才”。經過對中西方人才的比較,我們發現,應吸收傳統和西方教育理論中的精華。既要肯定原有傳統理念中的優秀的部分,又要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既要認識到西方教育理念中的精髓,又能去蕪存菁,運用“拿來主義”。這樣才能培養教育出21世紀的未來的強者,使我們的民族更豪邁地屹立於世界。

時代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世紀的教師需要有更高的師德修養、專業素養。提高師德修養要做到“師愛為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更高的專業素養不僅包括要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而且在知識結構上不再侷限於“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的傳統模式,強調多層複合的結構特徵,還要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教師應具有與時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並以此作為自己專業行為的基本理性支點。還要有對人類的熱愛和博大的胸懷,對學生成長的關懷和敬業奉行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養,複合的知識結構。

教學的心得體會 篇七

在報名參加社團時,我有過猶豫,我也想參加話劇社團,但最後我還是選擇了啦啦操社團,可能是因為我喜歡有動感的操吧!

第一次參加社團,心裏難免有些緊張,更何況老師第一天就告訴我們,我們要參加全國啦啦操大賽,除了緊張,還有些興奮,同時也給了自己些壓力,期望自己能夠取得好成績。畢竟我是進入國中後第一次代表垂楊柳中學參加比賽,而且還是全國的。所以有了動力和目標後,訓練起來更努力了。因為要參加比賽,我們除了研學課時需要訓練,還在週一,週三加練。老師説我們要團結,只有都好好練,認真練,全做好了才有望成功。於是我們邊訓練,邊培養默契,因為到了賽場上動作要一致,而在研學課上我們還要幫助其他同學弄會動作,可謂任務重,時間緊啊!不過我們沒有放棄,因為我們還有一個夢想——在比賽中取得好名次,對得起老師,對得起自己。比賽後,雖然覺得自己做的不是太好,但也放鬆了些。我覺得這個社團是一個團結的集體。

近幾天,我們工程系每天下午放學都會迎戰操場,當你每天下午從操場走過你就會看到一些人在做廣播體操,這些人就是我們,我們是工程系的,不管天氣多麼炎熱,不管天氣多麼寒冷,我們都會在下午的那個時間匯聚在操場。你聽放學鈴響了,你在聽一些腳步聲在飛快地跑着,你看剛放學我們就飛快地跑了出去,你在看我們已經在操場上排好了隊伍。為了我們下週的比賽,為了我們班級的榮譽,為了我們工程系的臉面,我們拼了,剛開始老師一遍一個動作分解着教我們,你看我們舉起了胳膊,你看我們抬起了腿,你看我們在蹲馬步,你看我們在往上看,你在看我們像猴子一樣,蹦躂蹦躂的,雖然在外人眼裏説這事玩呢,在外人心裏我們不成體統,可是在我們心裏眼裏,這是一個鍛鍊,這是一個體會,這還是一個為班爭光的比賽。剛開始,我們有些不適應,所以在做分解動作的時候做的比較差也比較累,不僅如此還經常捱到老師或科長的罵。可能有些同學會覺得這個老師多管閒事,閒的沒事幹,但我覺得老師的每一句話都是為我們好,因為我們本身都沒做好,老師的罵正是在提醒哦我們要做好,要幹好,怎樣做人。

慢慢地,我們適應了,動作做得也比以前好了,因為這要靠一個人,那就是老班,每次下午放學,老班都會和我們一樣地在操場上,不管再熱,再冷,他都會與我們同在,不僅如此。老班還一遍一遍的教我們,一遍一遍的看着我們,老班的這舉動讓我深深地知道老班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們,為我們汽修一班。我想説:老班你辛苦了。通過這幾天的體操鍛鍊,讓我深深體會到了團結就是力量。也讓我明白了老師們真的是為我們好。所以説老班您辛苦了。老師們你們也辛苦了。

教學心得體會 篇八

9月18日晚家長學校“案例教學”如期舉行,主講人是六(3)班班主任王老師。

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也是小升中的關鍵時刻!伴隨着孩子的成長,作為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是一個困擾我們的問題。聽了王老師的案例教學,我收到了啟發。

與孩子之間形成良好的溝通,我們一直感覺到需要學習的知識太多,觀念的改變也很大。通過閲讀各類教育書刊、與老師和其他家長的溝通交流,逐漸理解家長言傳身教在孩子教育方面關鍵作用。面對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我們覺得最重要的是父母與老師在教育孩子的觀念上必須是一致的。不能課堂上老師要求這樣做,在家裏,父母要求那樣做,要求不一致,孩子就無法適從。

我打算今後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在以下方面共同和孩子成長。

在學習方面,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温故知新的習慣、正確坐姿和書寫工整的習慣等。在生活方面,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孩子養成自理的生活習慣,如:與父母分擔家務、自己穿脱的衣服自己收拾、自己整理書包及學習用具等。

在身心與品德方面,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孩子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體,讓孩子在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同時,體會認真、努力、堅持、勇敢的品德。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教學心得體會 篇九

剪紙是我國民間藝術,它有着兩千多年的歷史。剪紙以它的獨特風格,優美形象,表現出了羣眾的審美愛好。一把剪刀,幾張彩紙,美好的生活理想可盡融其中。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紙招我魂。”的句子,體現出了當時剪紙藝術的鼎盛。

我活動中心設置剪紙課的宗旨是讓學生了解我國民間藝術的博大精深,發揚我國民族、民間優秀的藝術傳統,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

在校領導和全體教師的共同幫助下,我的創意手工——剪紙教學已開展一個月了,通過這一個月的教學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想上好一節剪紙課絕非容易的事。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是“對稱剪紙”從簡單的圖形開始學習,使學生逐步產生興趣,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我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從選紙——摺紙——勾圖——剪紙——粘貼,一節課完成一件作品來。可是,第一節課我就大失所望,沒有一個學生能獨立完成作品。原因很多,年級的不同,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存在差異,最主要的是他們沒有繪畫基礎,甚至有些學生連剪刀都不會使用。針對這些問題,我馬上重新設計教學,把重點放在繪畫和剪紙技法上,一個一個的輔導勾圖,手把手的教他們使用剪刀,對那些遇到困難就放棄的學生,我採取多鼓勵多表揚,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雖然我年紀大,體力差,當我看到孩子在我的耐心輔導下,一個一個稚嫩的作品誕生,我非常欣慰和自豪。

雖然孩子們的作品還存在着許多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在美術專業方面不斷學習和提高。在繪畫和剪紙的技法上加強輔導,使他們儘快在一個起跑線上。

借用著名教育家魏書生先生的一句話做為結束語:要把學生看成一個宏大的世界,去研究他,開發他,塑造他,描繪他,這樣你才會發現,一名教師的工作真是苦中有樂,其樂無窮。我願意用餘生教會孩子們用靈巧的雙手剪出他們的幸福人生!

教學心得體會 篇十

從剛參加工作起,我在讀《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成長》一書,感到這本書是一本難得的好書。作者肖川那質樸的語言,那份忙碌,那種豁達的人生態度,無不讓我為之欽佩。書中讚美教師的同時也給我們鞭策,使我們能夠成熟的成長。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富有詩意地活着。詩意是一個教師來自內心深處的精神追求,是教師內在修養的自然流露,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擁有一種“化繁為簡,見素抱樸”的心態。教師的詩意在於關注和熱愛教育。教師要學會從平凡的教育生活中看到人與人的交流,看到人性中的美好與醜惡,看到學生內心深處的感受和需要,看到教師在促進人的成長中所起到的作用。當教師以欣賞者的心態看着學生的生命之樹神奇成長的時候,當教師把批改作業認真備課當成一項事業的時候,教師這一職業也便賜予我們詩意。

要想有詩意地棲息於教育,我認為教師應從心理上修養自己作為教師,要有淡泊名利的良好心態,要學會避開名利的束縛,才會找到“詩意”的棲息地,教師不是一個追逐權力的職業。權力屬於政治,而教師屬於教育。教育是相對獨立的,他最為尊崇的應是知識和真理。一旦教師對權力的追求超過了對真理和知識的崇拜,那麼教師將很快偏離這一職業的內涵,淪落為權力的奴隸,詩意也將蕩然無存。

作為教師,還要學會正確認識自我、接受自我、揚長避短地發展自我、完善自我,這樣就能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成熟度,並體現自身的價值。只有以積極、樂觀心態面對一切,待人、處事、接物都要懂得隨緣,才會自在;才會獲得精神的自由與快樂。才能富有詩意。

古人説道:“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人生的歷程就是不斷選擇的過程,選擇就要有所取捨,選擇與放棄是同時並存的。人生有太多讓我們心動的東西,讓我們想去追逐。但實際上我們不能全部擁有它。假如我們偏偏不願正視這個現實,就必然會引起許多不必要的煩惱,作教師,要懂得輕、重、緩、急。該放棄的就不要執着。這樣你就會獲得內心的一分寧靜與平和,你會頓覺安詳和自在,你的生活也就充滿了幾分詩意。

學習會使人進步,學習會使人出色,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有所作為。在今後的教學生涯中,我會不斷地學習,用新知識心新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使自己趕得上時代的步伐!目標,對於我們教師來説就是“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而成為優秀教師不是整天忙忙碌碌就行了,而是要合理的利用時間,也就是要會管理時間。決定如何以及何時做事情,能夠幫助你有效利用時間和節約時間。當你把有限的時間合理分配並充分利用時,再平淡的日子也能過得風生水起、有聲有色。壓力是一個日常生活不可避免的、十分重要的的成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面臨壓力,壓力並非完全消極的因素,適當的壓力有助於我們潛能的彰顯和生髮。變壓力為動力,面對壓力,我們應該勇敢正視而不該退縮逃避。如果你不能很好的面對壓力,將會導致生理、感情甚至思維紊亂。相反如果你能恰當的面對壓力,可以激發精神或身體的潛能,成為更加完美的自我。第三、讀書與成長讀書的過程就是與世界進行交往的過程,一個從狹隘走向廣闊的過程,它有利於提高人的精神品味,培養教師的讀書人的氣質。教師的成長離不開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