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時期我們怎樣做教師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47W

第一篇:新時期我們怎樣做教師心得體會

新時期我們怎樣做教師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關注人,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這是當前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們學習最多的理念;教育為學生服務,已成為每個學校的口號;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的成長服務,已基本成為教育界的共識。可同時,“不會做教師了!”也成為許多教師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學生厭學、馬加爵事件、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現象、素質教育的要求和考試指揮棒的格格不入……人們對教育的諸多問責,對教師角色越來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確實使我們困惑:“新時期,該怎樣當老師?”每每看到家長、學生對教師壓制學生個性甚至傷害學生等教育失範行為批評以致控訴、親身體會到教師的委屈和在家長要應試與學生要素質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時,“該如何當好一名教師”的問題日夜縈繞於懷。

按照新課改和時代的要求,結合自己的工作體會和對當前基礎教育的觀察思考,筆者認為新時期的中國小教師應從下列幾方面去做。

首先,摒棄功利心,找準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國小,要在社會上和家長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學質量好壞是評價的唯一標準。就當前的情況看,最直接的標準便是各類統考的分數。由此引發社會對“好老師”的評價標準,便是看所教學生知識掌握的好壞,家長還看教師平時作業佈置多少、對學習抓得是否緊……這便是各民辦學校及高收費學校“緊抓教學質量”(實際上單指知識學習)的原因。因為只有學生考試成績好了,家長才會選擇這所學校,學校才會保住生源。而且,家、校還有這樣“高瞻遠矚”的理由:如果國小放鬆了學習,學生如何面對會考、大學聯考?如果考不到好學校,學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機會;就是將來步入社會,還是要參加各種考試考核才能贏得競爭呀!目前,教學評估的功利主義色彩也十分濃厚:各類檢查評比、競賽課公開課、教育科研課題、各種大小活動……在濃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驚人;許多老師也一邊學習着新課改理論,一邊仍以應試為目標,,大作業量、占課拖堂、對學生拔高要求、方法簡單粗暴……用極濃厚的功利心實施着“虐待性”教育。俗話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才能顯效的工程,怎能簡化為用分數或其他簡單方式來考評教育短期內的突出效果

面對當前社會上許許多多這樣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深入地思考:我們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教育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學習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我們到底首先該教給學生什麼?--愛因斯坦曾説:“青年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著名學者費孝通在談到“德育的遺憾”時回憶:“潘光旦先生曾經明確提出:教育必須以每個人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為了促進個性發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進到一個至善的世界,成為完人。”餘秋雨在談到人的素質時認為,文化知識只是人文素質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稱為一個完整的人,他還要有對事物整體判斷的能力、感性知覺能力和證偽能力,以及一顆善良的心。從這些論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培養人才的核心目標。——葉聖陶曾經説: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那麼,培養兒童最核心的習慣是什麼?筆者認為,應當是對學習的興趣和鑽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碼準則。作為教師,需要有崇尚科學的態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會大環境中,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認識了教育的真正目的,並把它內化為自已工作的指導思想,才可能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風趕潮,保持正常的心態,真正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其次,走出誤區,找準教師的“真位置”。

當今,我們雖然高談着人文關懷、師生關係民主平等……但由於幾千年師道尊嚴的影響,每位教師在教育觀念、教育理論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學生時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過去工作實踐中形成的經驗思維時不時對新理念進行着干擾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覺地穿新鞋走老路,為自己錯誤的定位,常表現為:

一、神聖化。

教師潛意識裏仍固守着在學生及家長面前絕對權威的地位,容不得學生、家長説“不”字。否則,輕則惱怒,重則“給小鞋穿”,這種現象當今仍普遍存在。可是,我們應當認識到,鼓勵學生及家長表述自己的意見,善待“頂嘴”、“狡辯”、“頂撞”,可以促進師生交往,這不僅是尊重問題,而且是促進師生交往良性循環的大問題。一個偉人説:“爭論是兩個心思的捷徑。”允許平等地位上的爭論,不僅教育,工作、人際交往都應走這條捷徑。

二、家長式。“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傳統思想,在許多教師心中異化為:我是你的老師,就和你的父母一樣,我一切都是為你好,你必須聽我的。於是乎,不管自己的出發點學生以為然否、方式方法學生是否樂於接受或能否承受,也不管事實上是否真能達到為學生好的目的,一定得以師命是從。這種自以為是的家長式專制作風,既使學生成長痛苦,嚴重損壞師生感情,也常常會好心辦壞事,甚至造成嚴重後果。當老師在為自己鳴冤叫屈時,哪曾想到,這種專制作風和呆板僵化的教育方式,是對兒童個性的摧殘、天性的扼殺

三、工匠式。教師是一門職業,但教育應是一門事業,它需要思想、需要追求、需要科學、需要理想,但有些教師僅把它當作一份工作,上級怎麼説,我便怎麼做,忙於跟風趕潮,疲於應付各項檢查評比,工作年年做,卻少有鑽研和反思,更沒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

那麼,新時期,教師的“真位置”又該是怎樣的

筆者認為,教師,首先應是一名“人道”的人。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少年科大的學生家長説:“春天正是花兒開放的時候,秋天才是收穫的季節,培養孩子也要順其自然;每種樹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長條件,需要不同的栽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師應該這樣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讓教育真正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歷程:能充分重視學生的差異,因人而異地施教,重在育人,關注學生的持續發展;用心觀察和體會教育過程中的樂趣,淡化結果,摒棄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學生同歡樂共發展;能用足夠的耐心欣賞每個學生的優點和個性,耐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允許學生髮表自己的各種意見,並巧妙地引導;能把學生當獨立的個體來尊重,即使他們有錯誤,也能建立在喚醒學生自覺性的基礎上慎用懲罰,充分尊重學生的尊嚴和人格;能放手鍛鍊學生,把學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隱藏在幕後,甘為學生的成長想方設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氣改進教法,不僅能授人以魚更能授人以漁……總之,請相信阿莫納什維利的話:只有把自己當作兒童,才能幫助兒童成為成人;只有把兒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現;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來;最後,全心全意地關懷兒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人道的教師。

同時,教師應是一名有“人格”的人。

關於教師“人格”對學生的影響,自古就有身教重於言教的論述:“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論語》)而在新課改背景下,新的師生關係使教師人格的影響力顯得更為重要。那麼,新時期教師怎樣做才能具備人格魅力呢

一、做一個“真人”。雖然工作、生活的壓力使許多教師的生活軌跡幾乎成了學校—家庭的兩點一線,但路上匆匆而過,你是否已無心顧及周圍的人和事?在學校忙碌地工作,你是否已無暇真正關心學生和同事?晚上回家忙完家務、孩子和白天剩餘的工作,你是否已無力關心身邊鄰居……在這些忙碌中,你是否已慢慢忽視了生活中其它一切事情?就像一位教師要求學生講自己“給”比“拿”愉快的故事時,學生要他講,他搜腸刮肚後大吃一驚,因為他居然找不到這樣的故事!——教師要培養活生生的人,一個社會中的人,那麼,教師首先就應是一名血肉豐滿的生活“真人”,而不能迷失了真我,變成了工作的機器人!否則,這樣的“機器人”教出的學生就算知識越來越豐富,技能越來越強,創造力卻會慢慢枯竭,成為“智能機器人”

二、做一名智慧者。葉瀾教授説:“如果一個教師缺少智慧,就缺少尊嚴。”智慧來自於什麼?——來自於博覽羣書,教師要廣泛涉獵,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裏;來自於對工作的滿腔熱愛,勤思考,善鑽研,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不斷積累。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遊刃有餘、旁徵博引、妙趣橫生、談吐不凡,這樣的課堂,才能深深吸引學生,教師深受學生愛戴,並不斷成長。

三、做一名反思者。教育是一種常做常新的事業,教育無止境,教師生涯也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前行的充滿新奇的旅途。反思將讓師生的生命變得五彩繽紛,反思將讓我們的教育變成一支抑揚頓挫的交響曲。一個善於反思的人,永遠擁有前進的動能;一個善於反思的民族,永遠擁有不竭的力量;我們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斷超越再超越,一個善於不斷反思的教師,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學地施教,深受學生敬仰。

説到底,做新時期的教師,就要積極地更新知識、觀念和能力,遵循學生成長的規律去創造性地工作。讓我們熱愛教育、熱愛學生,使教育適合學生的發展,讓我們努力為學生的發展創設必要的條件,使學生和教師共同快樂地成長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關注人,是為了每個學生的發展,這是當前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們學習最多的理念;教育為學生服務,已成為每個學校的口號;教師的任務是為學生的成長服務,已基本成為教育界的共識。可同時,“不會做教師了!”也成為許多教師共同的困惑。是啊,高比例的學生厭學、馬加爵事件、青少年道德滑坡、“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現象、素質教育的要求和考試指揮棒的格格不入……人們對教育的諸多問責,對教師角色越來越高的期待和要求,確實使我們困惑:“新時期,該怎樣當老師?”每每看到家長、學生對教師壓制學生個性甚至傷害學生等教育失範行為批評以致控訴、親身體會到教師的委屈和在家長要應試與學生要素質的矛盾要求下困惑彷徨時,“該如何當好一名教師”的問題日夜縈繞於懷。

按照新課改和時代的要求,結合自己的工作體會和對當前基礎教育的觀察思考,筆者認為新時期的中國小教師應從下列幾方面去做。

首先,摒棄功利心,找準教育的“真目的”。

任何一所中國小,要在社會上和家長心目中有好地位,教學質量好壞是評價的唯一標準。就當前的情況看,最直接的標準便是各類統考的分數。由此引發社會對“好老師”的評價標準,便是看所教學生知識掌握的好壞,家長還看教師平時作業佈置多少、對學習抓得是否緊……這便是各民辦學校及高收費學校“緊抓教學質量”(實際上單指知識學習)的原因。因為只有學生考試成績好了,家長才會選擇這所學校,學校才會保住生源。而且,家、校還有這樣“高瞻遠矚”的理由:如果國小放鬆了學習,學生如何面對會考、大學聯考?如果考不到好學校,學生便失去了接受好教育的機會;就是將來步入社會,還是要參加各種考試考核才能贏得競爭呀!目前,教學評估的功利主義色彩也十分濃厚:各類檢查評比、競賽課公開課、教育科研課題、各種大小活動……在濃厚功利心作用下,“水分”大得驚人;許多老師也一邊學習着新課改理論,一邊仍以應試為目標,,大作業量、占課拖堂、對學生拔高要求、方法簡單粗暴……用極濃厚的功利心實施着“虐待性”教育。俗話説,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項長期才能顯效的工程,怎能簡化為用分數或其他簡單方式來考評教育短期內的突出效果

面對當前社會上許許多多這樣浮躁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做法,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深入地思考:我們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教育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才?學習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我們到底首先該教給學生什麼?--愛因斯坦曾説:“青年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著名學者費孝通在談到“德育的遺憾”時回憶:“潘光旦先生曾經明確提出:教育必須以每個人為目的,教育的最大目的,是為了促進個性發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受教育者完成自我,把自我推進到一個至善的世界,成為完人。”餘秋雨在談到人的素質時認為,文化知識只是人文素質中的一小部分,要被稱為一個完整的人,他還要有對事物整體判斷的能力、感性知覺能力和證偽能力,以及一顆善良的心。從這些論述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培養人才的核心目標。——葉聖陶曾經説: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那麼,培養兒童最核心的習慣是什麼?筆者認為,應當是對學習的興趣和鑽研精神,以及做人的起碼準則。作為教師,需要有崇尚科學的態度、追求理想的精神,在浮躁的社會大環境中,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只有深刻認識了教育的真正目的,並把它內化為自已工作的指導思想,才可能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淡出”功利心”,不唯利、不唯上,不追風趕潮,保持正常的心態,真正為學生的成長服務。

其次,走出誤區,找準教師的“真位置”。

當今,我們雖然高談着人文關懷、師生關係民主平等……但由於幾千年師道尊嚴的影響,每位教師在教育觀念、教育理論及方式方法上,都深深地打上了自己學生時代所受教育的烙印,加上過去工作實踐中形成的經驗思維時不時對新理念進行着干擾歪曲,因而在教育中常常不知不覺地穿新鞋走老路,為自己錯誤的定位,常表現為:

一、神聖化。

教師潛意識裏仍固守着在學生及家長面前絕對權威的地位,容不得學生、家長説“不”字。否則,輕則惱怒,重則“給小鞋穿”,這種現象當今仍普遍存在。可是,我們應當認識到,鼓勵學生及家長表述自己的意見,善待“頂嘴”、“狡辯”、“頂撞”,可以促進師生交往,這不僅是尊重問題,而且是促進師生交往良性循環的大問題。一個偉人説:“爭論是兩個心思的捷徑。”允許平等地位上的爭論,不僅教育,工作、人際交往都應走這條捷徑。

二、家長式。“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傳統思想,在許多教師心中異化為:我是你的老師,就和你的父母一樣,我一切都是為你好,你必須聽我的。於是乎,不管自己的出發點學生以為然否、方式方法學生是否樂於接受或能否承受,也不管事實上是否真能達到為學生好的目的,一定得以師命是從。這種自以為是的家長式專制作風,既使學生成長痛苦,嚴重損壞師生感情,也常常會好心辦壞事,甚至造成嚴重後果。當老師在為自己鳴冤叫屈時,哪曾想到,這種專制作風和呆板僵化的教育方式,是對兒童個性的摧殘、天性的扼殺

三、工匠式。教師是一門職業,但教育應是一門事業,它需要思想、需要追求、需要科學、需要理想,但有些教師僅把它當作一份工作,上級怎麼説,我便怎麼做,忙於跟風趕潮,疲於應付各項檢查評比,工作年年做,卻少有鑽研和反思,更沒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

那麼,新時期,教師的“真位置”又該是怎樣的

筆者認為,教師,首先應是一名“人道”的人。一位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少年科大的學生家長説:“春天正是花兒開放的時候,秋天才是收穫的季節,培養孩子也要順其自然;每種樹苗都有各自不同的生長條件,需要不同的栽(更多請搜索)培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因材施教……”“人道”的教師應該這樣遵循學生的成長規律,讓教育真正成為學生生命成長的歷程:能充分重視學生的差異,因人而異地施教,重在育人,關注學生的持續發展;用心觀察和體會教育過程中的樂趣,淡化結果,摒棄急功近利思想,分享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和學生同歡樂共發展;能用足夠的耐心欣賞每個學生的優點和個性,耐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心聲,允許學生髮表自己的各種意見,並巧妙地引導;能把學生當獨立的個體來尊重,即使他們有錯誤,也能建立在喚醒學生自覺性的基礎上慎用懲罰,充分尊重學生的尊嚴和人格;能放手鍛鍊學生,把學生推到台前,把自己隱藏在幕後,甘為學生的成長想方設法搭建最好的舞台、花大力氣改進教法,不僅能授人以魚更能授人以漁……總之,請相信阿莫納什維利的話:只有把自己當作兒童,才能幫助兒童成為成人;只有把兒童的生活看作是自己童年生活的重現;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來;最後,全心全意地關懷兒童的生活,才能使自己成為一個人道的教師。

同時,教師應是一名有“人格”的人。

關於教師“人格”對學生的影響,自古就有身教重於言教的論述:“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論語》)而在新課改背景下,新的師生關係使教師人格的影響力顯得更為重要。那麼,新時期教師怎樣做才能具備人格魅力呢

一、做一個“真人”。雖然工作、生活的壓力使許多教師的生活軌跡幾乎成了學校—家庭的兩點一線,但路上匆匆而過,你是否已無心顧及周圍的人和事?在學校忙碌地工作,你是否已無暇真正關心學生和同事?晚上回家忙完家務、孩子和白天剩餘的工作,你是否已無力關心身邊鄰居……在這些忙碌中,你是否已慢慢忽視了生活中其它一切事情?就像一位教師要求學生講自己“給”比“拿”愉快的故事時,學生要他講,他搜腸刮肚後大吃一驚,因為他居然找不到這樣的故事!——教師要培養活生生的人,一個社會中的人,那麼,教師首先就應是一名血肉豐滿的生活“真人”,而不能迷失了真我,變成了工作的機器人!否則,這樣的“機器人”教出的學生就算知識越來越豐富,技能越來越強,創造力卻會慢慢枯竭,成為“智能機器人”

二、做一名智慧者。葉瀾教授説:“如果一個教師缺少智慧,就缺少尊嚴。”智慧來自於什麼?——來自於博覽羣書,教師要廣泛涉獵,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縱橫八萬裏;來自於對工作的滿腔熱愛,勤思考,善鑽研,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不斷積累。這樣,教師在課堂上才有可能口吐珠玉、遊刃有餘、旁徵博引、妙趣橫生、談吐不凡,這樣的課堂,才能深深吸引學生,教師深受學生愛戴,並不斷成長。

三、做一名反思者。教育是一種常做常新的事業,教育無止境,教師生涯也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前行的充滿新奇的旅途。反思將讓師生的生命變得五彩繽紛,反思將讓我們的教育變成一支抑揚頓挫的交響曲。一個善於反思的人,永遠擁有前進的動能;一個善於反思的民族,永遠擁有不竭的力量;我們的教育也需要勇敢的反思以不斷超越再超越,一個善於不斷反思的教師,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工作,科學地施教,深受學生敬仰。

説到底,做新時期的教師,就要積極地更新知識、觀念和能力,遵循學生成長的規律去創造性地工作。讓我們熱愛教育、熱愛學生,使教育適合學生的發展,讓我們努力為學生的發展創設必要的條件,使學生和教師共同快樂地成長。

第二篇:怎樣做滿意教師心得體會

怎樣做滿意教師心得體會

有人説,老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也有人説,老師是辛勤的園丁,澆灌着祖國的花朵;還有人説,老師是渡人的小船,把一批批學生送往知識的彼岸??這一聲聲讚譽,飽含着對人民教師師德的莫大崇敬。“教師”一個平凡而又偉大的職業。

學高為師,德高為範。隨着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廣大教師兢兢業業地奮戰在教書育人第一線,其中湧現出一批致力於教育教學改革、愛崗敬業的優秀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然而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社會的一些不正之風,也有些意志薄弱的老師沒有經受住考驗,產生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在我們的教師隊伍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協調的現象,有的教師職業道德觀念淡薄,對學生缺乏應有的愛心;有的教師工作不負責任,對學生放任自流;還有的教師只追求個人利益,熱衷於有償補課;甚至還有違法亂紀者。這些都嚴重影響了人民教師的形象,直接或間接損害了“教師”在學生、家長和社會中的形象,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使我們愧對“人民教師”這個光榮的稱號,也使我們意識要加強自身的素質,提高教師的師德修養,努力做人民滿意的教師。

首先,語文教師要具有豐富的語文專業理論知識和紮實的專業知識,具有母語教育的能力,普通話水平較高。但是,要想做到優秀,必須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善於吸納新知識,獲取新信息,並善於把這些新理念、新知識、新信息合理的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以保持與時代同步。時代的飛速發展,新學科,新技術,新知識的大量湧現,要求教師必須善於接受新理念、掌握新知識、運用新技術進行教學,優秀教師更應該如此。

其次,語文教師必須具有系統而全面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具有較強的教學能力,懂得中學生的心理特徵,能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這是教師職業的要求,一名教師雖然有較高的專業水平,也有滿腔的教學熱情,但如果不懂得教育教學規律,其必然會走“彎路”,當然距離優秀就更會有一段差距了。語文教師要具備廣博的文化知識和其它一些學科基礎知識,要盡力擴大知識面,並能綜合運用各類知識進行教學,在廣泛的文化情景中對學生進行文學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這是現代教育的時代要求,要努力提高所有學生的人文素養,以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養。

再次,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認為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美國人文主義教育家羅傑斯曾經説:“教師必須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傳統的只注重‘教’的教師。”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從“教”變“導”。教師要引導學生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引導學生學會藉助工具書、參考資料解決在學習中碰到的問題,要引導學生善於運用教師給的學習方法在自己的學習中靈活運用,形成知識社會所需要的更高的自學能力、技術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説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過去的“講堂”變成真正的“學堂”。在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首先應該做一個積極、善意

的旁觀者。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你總站在他的身邊,或輕輕點撥讓學生茅塞頓開,或真誠鼓勵使學生充滿自信。讓學生感受到你的存在和你對他們的認同,給學生心理安全的感受。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教師只是指導和幫助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時,要參與學生的各個環節的學習活動中去,與學生交流和溝通,準確地瞭解學情,及時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或調整學習計劃,從而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發展學生搜索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自己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雙方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樣,既把握住了教學的重點——教材,又把握住了教學的難點——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得法,持之以恆,教學效果必佳。。

最後,語文教師必須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格魅力,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本職工作,具有奉獻精神,具有強烈的責任感、事業心。這是職業道德要求,一名教師專業能力再強,如果思想上有問題,責任感不強,不喜歡學生,甚至道德品質有問題,他也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優秀教師必須具有創新和探索精神,無論是教學理念的貫徹,還是教學方法的選用都必須與實際需要相吻合,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只有結合各地具體情況不斷的探索,大膽的創新,才能不斷找出合符實際需要的東西,以滿足教育教學的時代要求。必須積極參與教研、教改,一名優秀的美術教師不光能做好教學工作,同時還要善於把教育教學工作中好的經驗總結、歸納出來,並加以推廣;對教育教學工作中不利於學生良好發展,不利於教學工作順利進行的因素即時發現,找出適當的辦法,加以克服;能有效的利用現有環境資源、教學設施、當地特色文化合理地組織教學,運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使學生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新的歷史階段,新的形式對我們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新時代的教師,只有具備全面的素質,才能培養出適應21世紀需要的社會主義新人。通過新時期師德行為規範培訓,我懂得了比“學高為師,德高為範”更重要的,還是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的價值和意義的深刻認識和堅定信念,這是21世紀教師素質的最重要的方面。教師必須時刻牢記自己肩負的社會和歷史責任,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修養,自覺維護教師職業道德,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廉潔從教、精心育人、團結協作、勇於創新。

我們要學做一名研究型教師。對於我們新教師來説可能參與一個大的課題比較難,但是科研意識卻不能忘記,它應該伴隨着我們的成長。因為這種實踐加理論的科學方法可以加快我們的成長速度。例如,我們的教後感。把每次的成功之處和不足、困惑記錄下來。可以方便我們從中找到不足,總結經驗。當然,不足要通過教育專著或者向專家、老教師請教解決。

班主任工作在學校教育和管理中佔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溝通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橋樑,是聯繫所有任課教師的紐帶。從實踐中瞭解到了一個班級團結凝聚的力量是無窮的。

陶行知先生曾説過: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既是偉大崇高的事業,又是平凡、瑣碎的事業;既是為祖國和人民謀幸福的事業,

也是需要付出艱苦勞動的事業。這裏,沒有令人羨慕的財富和權利,也沒有顯赫一時的聲名和榮譽,更沒有悠閒自在的舒適和安逸。甘於清貧、樂於奉獻;甘為人梯,為教清廉,以園丁的品格和“孺子牛”的精神去感動學生,教育學生,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終生。

教師被稱作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他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以自己模範的品德去教育和影響學生,可以説教師的人格品行一直作為一個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發生着作用。作為文明信息的使者,在新的歷史階段,教師更應注意為人師表,嚴格要求自己,從思想作風到生活作風,從言行到舉止,從心靈到外表,都應體現教師應有的文明風度和良好精神面貌,以帶動社會對教師職業的特殊要求,這也是從師立教的根本前提。

傳統教育中我們關注的是“分數、優秀率、及格率”。現在我們關注的是是否有利於學生主體的全面發展。知識的無限性和教學時間的有限性促使我們去關注學生的能力培養、思維發展和人格的塑造,一切本着有利於全體學生身心和諧健康發展的原則,這是對學生對事業高度負責的表現。

現今社會是知識型社會,學習型社會,知識更新加眼快。因此,教師要有寬廣紮實的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真正掌握教書育人的本領,尤其是必要的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在教學實踐中,要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以教師的創造性勞動來實現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的目標。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只有品德高尚的教師才能培養出品學兼優的學生。二十一世紀揭開了人類歷史的新篇章。我們要實現偉大的民族復興,作為教師任重而道遠。我們應該向全國優秀的教師學習,學習他們的愛國情懷、高尚品德、無私奉獻;修身敬業。我們要不斷地在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業務上刻苦鑽研,熱愛教育事業,把學生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

讓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加強師德教育,增強自己的敬業精神,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真正承擔起教書育人、培養跨世紀接班人的重任,做一個廣大人民滿意的好教師。教師是人類文化的傳播者,對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起着橋樑作用,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不斷學習,不斷讀書,作為一名新教師,要做到為人師表,我還有許多地方要學習,我將以老教師們為榜樣,恪守教師的職業道德,刻苦鑽研。在教學中,我會努力去工作,豐富自己,讓自己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而在生活中成為他們的朋友,爭取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第三篇:怎樣做新時期師德高尚的人民教師

怎樣做新時期師德高尚的人民教師

菜園子中心校任春香

具有良好的師德,是教師職業的本質要求。要做新時期師德高尚的人民教師,我認為應從下面幾個方面做起:

一、愛崗敬業

教師從事的事業是培養人的事業。作為教師,要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以高度的負責精神在本職工作中做出突出的成績,貢獻於社會。其次表現為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和執着。有了對事業的愛,就有了無窮的工作動力,就不會覺得教師工作的清苦。因此教師應該具備甘當人梯和紅燭的獻身精神,對學生充滿愛心,對工作充滿責任心,對未來充滿信心,真正做到愛崗敬業,教書育人。

二、 熱愛學生

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集中體現,是師德修養的根本內容。在教育過程中,老師是教育者,學生是受教育者。學生應該尊敬教師,但從教師的職責來説,其本質要求是熱愛學生,教好學生。教師熱愛學生有助於學生良好品格的培養;有利於創造活潑、生動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有利於??而這一切,都是做好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條件。

教師勞動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教師職業的最大特點是造就新一代。教師的勞動對象是人,而且是人羣中最年輕、最有朝氣,最喜歡學習,最容易接受新事物,最具豐富情感、個性獨特的羣體——少年兒童;教師的任務就是在教學過程中,憑着自

身的個性、知識、才能、情感、人格和意志,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管理者。由此可見,教師的勞動就是教育人、塑造人,教師才因此獲得“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美譽。教師這種勞動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熱愛自己的教育對象,熱愛學生。所以,只有教師熱愛學生,才能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係,也只有健全在和諧師生關係上的教育,才能增強教育的有效性。

三、為人師表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要模範地履行職業道德規範,認真執行教師職業道德行為“八不”要求:一、不從事有償家教;二、不私自外出兼課或校外辦班;三、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不指責、訓斥家長;四、不向學生推銷教輔材料以及其它商品;五、不索要或接受學生家長的禮金或其它財物;六、不曠教或擅離教育教學崗位;七、不在課堂上撥打或接聽手機等通訊工具;八、不酒後進入課堂,不在課堂上抽煙,注重儀表。做崇高師德的實踐者,以德修身,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四、不斷學習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甚至更多的水,要活到老,學到老。因此,教師應當勤奮學習,走在時代和學生髮展的前頭。要勇於和勤於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能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恰當有效的選擇教學方式方法,直觀形象的展示教學內容,使教學知識傳授與創新思想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五、團結協作

現代教育是一種集體協調性很強的職業勞動,教師的工作需要競爭,更需要合作。教育的分工協作性決定了教師在從事教育實踐活動中,既要創造性地做好本職工作,更要有明確的教育目標,要團結同事,溝通社會,聯繫家庭,發揚協作精神和羣體力量,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因此,教師的團結協作精神也是當代師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內涵之一。

在新時期,每個教師都要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良好師德的人,才能完成"傳道授業解惑"這一光榮而偉大的任務,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托起明天的太陽!

第四篇:怎樣做新時期師德高尚的人民教師

怎樣做新時期師德高尚的人民教師?

如何處理個人、學校教育、全縣大局的關係? 在本職崗位上怎樣實施素質教育?

教師如何做到育人先育己?

現在教師應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和外在形象?

怎樣真正體現以學生為本,理解尊重服務學生? 怎樣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怎樣做到模範遵守教師職業紀律?

怎樣做到構建和諧羣體,發揚團隊精神?

如何建立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

第五篇:學習《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學習《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心得體會

首先,做課題研究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時代發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會裏,要立足就必須有不斷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要有勇於實踐、創新的能力。為了適應素質教育對我們老師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學工作的模式由“經驗型”轉向“科研型”。實踐表明一線教師在教育教學上能積極參與教科研的實踐,學習理論,更新觀念,以科研帶教研,教研促教改,對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大有裨益,而且,許多教師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

第二,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做課題研究主要是為了解決在教育、教學中發現的問題,遇到的困惑。這些問題包括自己教學實踐的問題、有學生表現的問題、有學校教育的問題等。那麼,教師如何做好課題研究呢?

(一)首先要選好課題

愛因斯坦説:“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説研究就成為可能。

1、選題的基本原則

(1)前瞻性原則:新意——對象新、視角新:如,國小生抄寫題目與解決問題正確率關係的研究。這個課題視角就比較新穎。

(2)科學性原則:如,利用氣功提高學生自理能力的研究就缺乏科學性

(3)可行性原則:與主客觀條件相符,有實現的可能性。如,開發大腦潛能的研究 ,可行嗎?對於一線教師顯然不適宜研究。

(4)價值性原則:看其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

(5)明確性原則:要求選題能準確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內涵與外延,並且表述準確。

(6)倫理性原則:符合倫理道德、法律規範

2、選題注意事項

(1)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

(2)不要貪大求全。如國小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國小生學習數學概念思維特點的研究,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

(3)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着手: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不斷反思。

(二)做好方案

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聽搞科研的專家説:課題方案制定好了,課題也就做好了一半。

設計方案的基本框架

(1)課題名稱

(2)問題的提出

(3)研究的依據和研究假設

(4)研究的內容

(5)研究的方法

(6)研究對象

(7)研究步驟

(8)研究保障

(9)成果預測

(10)課題組的組成及分工

(11)經費預算

(12)資料附錄

準備階段:

1、理論準備。收集、查閲、分析有關課題的資料;通過閲讀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書籍、報刊和雜誌熟悉與課題相關的理論知識,研究方法等。

2、方案設計。確定研究的內容、目標、步驟、研究保障等。修正、完善課題的研究方案。

3、課題論證。請有關專家對課題的科學性 、可行性進行論證。

實踐階段:

1、根據課題研究的內容、策略進行紮實的實踐,不走過場、不玩花哨。

2、記錄、收集實驗的原始材料,包括階段性報告、總結、個案分析數據等。

3、發揮團隊作用,羣策羣力。

總結階段:

1、整理資料,總結研究實驗情況,對相關數據做理性分析,做好結題準備。

2、撰寫科研報告、研究論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以上是我在學習《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中的一些體會,在今後的課題研究中,我將不斷更新觀念,以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去實現在課題上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