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班主任進行工作總結多篇

欄目: 班主任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3.66K

班主任進行工作總結多篇

【第1篇】班主任工作總結:在思品課中進行創造教育

一、'抓綱務本',按時代要求,扣學科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內容。

創造教育與傳統教育不同之一在於教育目標的不同。國小思品課是讓國小生比較系統地進行共產主義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門課程。

本學科以'五愛'為基本內容,着重培養道德情感,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指導行為,使學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較之以傳統的思品教育來説,'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注重能力'這本身就突出了思品課教學既重視知識積累,強調知識結構,還體現了其強調培養能力、強調教師要重視據大綱要求,扣教材本身,從思品教育的整體性、階段性等多角度全面統一考慮教學目標,從而在思品教學中實施創造教育。

例如:低段教材《今日事今日畢》要重視啟發學生從生動形象、圖文並茂的動物們在山羊老師處學習的不同態度及結果的故事中懂得今天的事今做的道理,從而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中段《什麼是勇敢》要透過文字、結合圖畫的理解,教會學生分析懂得勇敢與逞強的區別,激勵學生向真正的勇敢的人學習。高段《給小燕的回信》則應讓學生在古今中外眾多感人至深的尊師故事中去體驗,激發情感的共鳴,從而深切體會到老師的崇高而偉大,他們應受到全社會的尊重。由於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制訂好每一課的教學目標,學生'五愛'的思想情感和小主人的責任感得以激發,學生樂於學習這門課程,體現了學生變機械接受、機械模仿式的學習為接受與發現有機統一的創造性的學習。

二、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創造志趣和創造能力。

第多斯惠説過:一個不好的教師是奉送真理,而一個好的教師則是教人發現真理。創造教育與傳統教育的不同之一還表現在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不同之上。實踐證明:樹立全面的教學任務觀,滲透創造教育的精神,深教學活動結構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養國小生創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

一堂課總離不開開課、行課、結束三大環節。結合思品課明理、激情、導行的要求,我通常在思品課中安排新課引入、學文明理、指導行為、總結談話四大環節。在教學中又注意了在課堂教學環節設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導行為,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具體地説,即是:

a:以景入情,引入課堂。

教學中通過採用配樂、角色朗讀、質疑、謎語、兒歌、啟發談話等生動的形式,達到'課伊始,趣即生的效果。例如《講信用》一課中,我在開始設置了一請故事大王來講故事的情節,學生情緒高漲。可急轉直下,故事大王失約未來,師生一陣失望。就在這一起一伏的情感體驗中,學生已初步感知到了不講信用給別人帶來的不快,為後面的學習鋪下了感情基礎。

b:以情載理,情理交融。

思品課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進學生情感內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導行、啟迪良知。教學中我總是注意把握好'學文明理'這一重頭戲,以激情作為載體,緊扣教材,突出學科性,講究準確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實效性,絲絲如扣進行分析,以情載理,情理交融。提高教學質量。例如《不隱瞞錯誤》一課中,對於李芳錯誤這一部分,我緊緊抓住其心情變化為線索,帶領學生分析理清了他犯錯誤的思想基礎,緊接着扣住李芳的內心活動要學生設身處地體驗李芳的內心情感及思想活動,最後瀉染李芳承認錯誤後受到大家的讚揚的情景。學生邊分析、邊體會,最終發出了'承認錯誤是一件了不起的光彩的事'的結論,真可謂水到渠成,至今還今學生記憶猶新。

c:以情導行,深化情感。

思品課中學文是手段,激情是載體,導行才是目的。如何把握好導行這一'落腳點'至關重要。在教學中除了考慮課堂情感的延續處,感情的內化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不容忽視。因此,我總是順勢而為,重視導行與學文的有機銜接,充分重視每個具體事例(包括想和做練習)的情景性,層次性以及與學生生活的聯繫來調動學生情感,重視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置身於情景中去思考、解決問題並形成能力。例如《在不隱瞞錯誤》教學中,學生對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有一定認識後,我考慮補充瞭如何對待同學錯誤的練習,同樣把它設置在文中李芳同的班上,利用前面鋪墊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全面掌握了怎樣才能做到不隱瞞錯誤這一正確觀點。

d:表達激勵,結束全文。

對全文的總結既是一堂完整好課的需要,更是思品課學生道德觀念確認的需要。'化龍點睛'的結束語不僅能深化學生的認識,而且能因勢利導,表達教師的激勵、期待和良好祝願,它同時是指導行為的有效方式。在《講信用》一文結束時,我回扣開題,讓學生再資助分析故事大王的錯誤,概述鞏固了觀點,提出希望。我的結束是這樣的:

師:老師希望你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從小做講信用的好孩子,長大成為言而有信的好公民,好嗎?

生:好!

師:你們答應老師就該怎樣做?

生:講信用!(指:課題板書)

師:好!老師相信你們。

三言二語,言簡意咳,既是希望,更是對學生的鼓勵和信任。'激勵是創造的靈魂',這樣的課堂結束語才具有其深層次的力度。

2、重視發散思維的訓練。

在創造性思維的大家庭中,發散思維可謂是天之驕子,因為人們大部創造性設想都是通過發散思維得到的。在思品教學中,注意'抓綱務本',從教育的角度出發,處理好文內、文外的聯想分析,是訓練學生髮散思維的有機結合點。例如《不隱瞞錯誤》一課中,在處理教材'李芳回到家裏,心情亂極了'一節時,教師提出了'請同學們幫李芳分析一下,此時她可能面臨着哪幾種選擇,後果怎樣?'一石激直千層浪,學生興趣高漲,展開了思維的翅膀,這為後文李芳作出唯一正確的選擇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3、為學生提供'創造大舞台'。

善於發掘環境中的有利因素,不斷取得最進的支撐點,是創造活動取得成功的藝術。和諧、寬鬆、信息暢通、恰如其分的獎勵,尤其是富於挑戰的環境,對創造最為有利。基於這樣的考慮,結合我校中高段學生的實際能力,在教學中,我注意把導行這一環節作為學生喜歡的'辯析討論會'的形式出現,一改過去教師把持課堂為學生積極參與組織課堂。

由'小主持人'帶領同學們運用觀點、分析解決問題,形成能力。而作為小主持人,本身的榮譽、鍛鍊的機會、競爭的動力,都促使學生盡其所能,在教師的點撥下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特別是討論會中的'創造天地欄目',學生自由地通過朗誦、表演、討論等形式展示自己對本課觀點的理解和運用。實踐證明,這是必要的,且是可行的,真可謂一舉多得,在思品課創造教育的實施上邁出了勇敢的一步。

'在思品課中實施創造教育'這一小小的實驗課題是在學校'培養創造志趣和能力為特色的國小教育整改實驗'成果大樹上結出的一朵小花,實驗還處於探索階段。我願為這朵小花越開越豔而辛勤耕耘……

【第2篇】班主任工作總結-厚愛中差生,全面進行素質教育

所謂差生也就是後進生,一種表現為成績差,一種表現為思想落後及行為習慣差。優生則相反。而介於優生和差生之間的則為中等生。 由於中差生的種種表現欠佳而影響集體,作為人的正常心理反應,他們會不同程度受到師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視。這樣教育的結果是差生更差。

而不容忽視的是:優生畢競是少數,中差生卻是學生羣體中佔壓倒多數的芸芸眾生。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國小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對少年兒童進行身心全面發展的基礎性素質教育,也就是説,應屬於為少年兒童身心兩方面的和諧、統一發展,為他們學會怎樣做人和進一步的學習與發展,全面地打基礎的教育。素質教育主要的標誌是:教師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 由此看來,教育者如何對待中差生問題,中差生的境遇和狀況如何,關係着我們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實質性地進行素質教育。

應該説不存在面向優生的問題,故而面向全體的關鍵就在於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實説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還是差生,更何況所謂'優生'與'差生'的評判標準本身就有侷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許多在校的優生,在社會實踐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謂在校時的差生,倒還表現出了創造性。這説明:唯有堅持'面向全體',特別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實實的素質教育。

不是有人曾説:如果孩子天生就是優生,哪教育還有什麼功能?又談什麼基礎的素質教育呢? 因而對佔相對多數的中差生,我們更應變嫌棄為喜愛,變忽視為重視,變冷漠為關注,變薄待為厚待。

尋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兒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認為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嚴格。為什麼會這樣呢?客觀的原因是國小生本身就有的個別差異所至。有些人為的因素是:由於犯有某個缺點而遭老師嚴厲責問而自我調節力差產生厭煩情緒;或由於老師的誤會蒙受過'不白之冤'產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棄和逆反;或由於家庭的負作或面對社會陰暗面時缺少應有的正確引導而形成不良習性。等等。

我認為,厚愛中差生,首先應有辨證的觀點:

一、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中差生。

應該説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即積極因素)和缺點(消極因素)兩方面,對優生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差生則易於發現其缺點,而看不到優點,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有礙學生進步。

二、用發展的觀點看學生。

應當縱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

三、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幫助他們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其次應有平常的心態:差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享受到優秀學生在老師那兒得到的愛,作為一個教育者在對待中差生時應該具有自我調控的能力。

厚愛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動人: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教師不應有絲毫虛偽與欺哄,一旦學生髮現'有假',那麼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會被看作是在'演戲',因為他們更缺少辨別能力。他們會説:'老師是説給我們聽的,才不是那麼回事。'結果是真的也變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後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誠'對他們,善意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一定會促進中差生的進步和發展。

正所謂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教育者對中差生的厚愛定會使他們實現向'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的轉變。

【第3篇】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材料 科學的方法對班級進行管理-班主任工作總結

多年來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體會到:有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同時要講究用科學的方法對班級進行管理,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班主任要為建立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做好學生的表率

加裏寧説過:“教師必須好好檢點自己,他應該感到他的一舉一動都處於最嚴格的監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沒有受着這種嚴格的監督。”因此,教師的紀律可以簡單地説: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自已心須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已帶頭不做。因此,我能嚴格要求自己,率先垂範,用實際行動教育學生。凡是學校佈置的任務、工作,班主任要不折不扣、高質量按時完成,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做到,給學生樹立光輝的榜樣。這就是我們常説的“身教重於言教”。

二、要注重班幹部的培養

班幹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培養好班幹部,班主任就不會脱離學生,不會孤軍作戰。因此,我就選思想好的、學習較優秀的、羣眾基礎好且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學生擔任班幹部工作。然後對他們進行具體的分工,讓他們明確他們具體的職責,並教給他們工作方法,指導並幫助他們開展工作。同時利用班幹部,開展兵管兵、兵教兵的活動。還有班主任可以利用班幹部更多地同學生接觸,多瞭解學生。平時多同他們談心,更加嚴格些要求他們,讓他們認識到:他們應該帶好頭,給同學們做好榜樣。

三、班主任要真心實意的關愛每一個學生

班主任愛學生,首先必須尊重學生。尊重學生要以信任學生和理解學生為前提。將學生看作是一個平等的對象來看待。班主任不要以老師自居,動輒就訓斥、挖苦、諷刺學生。人都是有自尊的,老師要象保護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要公平,一視同仁,不能因為學生成績的好差、相貌的美醜、經濟條件的好差而對學生另眼相看。對學生要始終表現出關注和熱情,巧妙地對學生進行獎勵和批評。這樣同學們就會覺得在這個集體中有温暖、有希望,從而更加熱愛這個集體。班主任愛護班級,關心學生不應表現在語言上,更重要的要落實到行動上。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使學生無時無刻不在感受到班主任的關心與愛護。只要班主任能真情付出,學生必然會真情相報。

四、班主任工作要有持之以恆的決心

班主任的工作一定要持之以恆,不能抓一段時間,放鬆一段時間,貴在“恆心”。堅持日日如是,不放鬆任何一個時間,不放鬆任何一個細節。持之以恆,滴水穿石,持之以恆,就是頑石般的學生,也會終有感召轉化的一天。

五、要把握好“嚴”與“鬆”的度

班主任既要嚴格要求學生,制定嚴格、細緻的班級管理制度,又要充分發揚民主,讓學生在自由的環境中學習、成長、進步、收穫。讓學生在民主有度、緊張有序的學習氛圍中,享受學習的快樂,才是教育的最佳境界。

以上是我個人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點滴體會,不足之處希望大家批評指正。也希望借這次交流機會向大家學習,使今後的班級管理工作邁上新的台階。

謝謝大家!

【第4篇】班主任工作總結-厚愛中差生,全面進行素質教育工作總結

所謂差生也就是後進生,一種表現為成績差,一種表現為思想落後及行為習慣差。優生則相反。而介於優生和差生之間的則為中等生。 由於中差生的種種表現欠佳而影響集體,作為人的正常心理反應,他們會不同程度受到師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視。這樣教育的結果是差生更差。

而不容忽視的是:優生畢競是少數,中差生卻是學生羣體中佔壓倒多數的芸芸眾生。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國小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對少年兒童進行身心全面發展的基礎性素質教育,也就是説,應屬於為少年兒童身心兩方面的和諧、統一發展,為他們學會怎樣做人和進一步的學習與發展,全面地打基礎的教育。素質教育主要的標誌是:教師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 由此看來,教育者如何對待中差生問題,中差生的境遇和狀況如何,關係着我們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實質性地進行素質教育。

應該説不存在面向優生的問題,故而面向全體的關鍵就在於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實説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還是差生,更何況所謂'優生'與'差生'的評判標準本身就有侷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許多在校的優生,在社會實踐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謂在校時的差生,倒還表現出了創造性。這説明:唯有堅持'面向全體',特別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實實的素質教育。

不是有人曾説:如果孩子天生就是優生,哪教育還有什麼功能?又談什麼基礎的素質教育呢? 因而對佔相對多數的中差生,我們更應變嫌棄為喜愛,變忽視為重視,變冷漠為關注,變薄待為厚待。

尋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兒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認為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嚴格。為什麼會這樣呢?客觀的原因是國小生本身就有的個別差異所至。有些人為的因素是:由於犯有某個缺點而遭老師嚴厲責問而自我調節力差產生厭煩情緒;或由於老師的誤會蒙受過'不白之冤'產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棄和逆反;或由於家庭的負作或面對社會陰暗面時缺少應有的正確引導而形成不良習性。等等。

我認為,厚愛中差生,首先應有辨證的觀點:

一、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中差生。

應該説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即積極因素)和缺點(消極因素)兩方面,對優生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差生則易於發現其缺點,而看不到優點,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有礙學生進步。

二、用發展的觀點看學生。

應當縱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

三、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幫助他們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其次應有平常的心態:差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享受到優秀學生在老師那兒得到的愛,作為一個教育者在對待中差生時應該具有自我調控的能力。

厚愛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動人: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教師不應有絲毫虛偽與欺哄,一旦學生髮現'有假',那麼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會被看作是在'演戲',因為他們更缺少辨別能力。他們會説:'老師是説給我們聽的,才不是那麼回事。'結果是真的也變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後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誠'對他們,善意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一定會促進中差生的進步和發展。

正所謂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教育者對中差生的厚愛定會使他們實現向'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的轉變。

【第5篇】班主任工作總結厚愛中差生,全面進行素質教育

所謂差生也就是後進生,一種表現為成績差,一種表現為思想落後及行為習慣差。優生則相反。而介於優生和差生之間的則為中等生。 由於中差生的種種表現欠佳而影響集體,作為人的正常心理反應,他們會不同程度受到師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視。這樣教育的結果是差生更差。

而不容忽視的是:優生畢競是少數,中差生卻是學生羣體中佔壓倒多數的芸芸眾生。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國小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對少年兒童進行身心全面發展的基礎性素質教育,也就是説,應屬於為少年兒童身心兩方面的和諧、統一發展,為他們學會怎樣做人和進一步的學習與發展,全面地打基礎的教育。素質教育主要的標誌是:教師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 由此看來,教育者如何對待中差生問題,中差生的境遇和狀況如何,關係着我們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實質性地進行素質教育。

應該説不存在面向優生的問題,故而面向全體的關鍵就在於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實説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還是差生,更何況所謂'優生'與'差生'的評判標準本身就有侷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許多在校的優生,在社會實踐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謂在校時的差生,倒還表現出了創造性。這説明:唯有堅持'面向全體',特別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實實的素質教育。

不是有人曾説:如果孩子天生就是優生,哪教育還有什麼功能?又談什麼基礎的素質教育呢? 因而對佔相對多數的中差生,我們更應變嫌棄為喜愛,變忽視為重視,變冷漠為關注,變薄待為厚待。

尋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兒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認為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嚴格。為什麼會這樣呢?客觀的原因是國小生本身就有的個別差異所至。有些人為的因素是:由於犯有某個缺點而遭老師嚴厲責問而自我調節力差產生厭煩情緒;或由於老師的誤會蒙受過'不白之冤'產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棄和逆反;或由於家庭的負作或面對社會陰暗面時缺少應有的正確引導而形成不良習性。等等。

我認為,厚愛中差生,首先應有辨證的觀點:

一、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中差生。

應該説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即積極因素)和缺點(消極因素)兩方面,對優生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差生則易於發現其缺點,而看不到優點,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有礙學生進步。

二、用發展的觀點看學生。

應當縱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

三、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幫助他們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其次應有平常的心態:差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享受到優秀學生在老師那兒得到的愛,作為一個教育者在對待中差生時應該具有自我調控的能力。

厚愛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動人: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教師不應有絲毫虛偽與欺哄,一旦學生髮現'有假',那麼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會被看作是在'演戲',因為他們更缺少辨別能力。他們會説:'老師是説給我們聽的,才不是那麼回事。'結果是真的也變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後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誠'對他們,善意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一定會促進中差生的進步和發展。

正所謂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教育者對中差生的厚愛定會使他們實現向'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的轉變。

班主任工作總結_厚愛中差生,全面進行素質教育

【第6篇】班主任工作總結:厚愛中差生,全面進行素質教育

所謂差生也就是後進生,一種表現為成績差,一種表現為思想落後及行為習慣差。優生則相反。而介於優生和差生之間的則為中等生。 由於中差生的種種表現欠佳而影響集體,作為人的正常心理反應,他們會不同程度受到師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視。這樣教育的結果是差生更差。

而不容忽視的是:優生畢競是少數,中差生卻是學生羣體中佔壓倒多數的芸芸眾生。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國小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對少年兒童進行身心全面發展的基礎性素質教育,也就是説,應屬於為少年兒童身心兩方面的和諧、統一發展,為他們學會怎樣做人和進一步的學習與發展,全面地打基礎的教育。素質教育主要的標誌是:教師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 由此看來,教育者如何對待中差生問題,中差生的境遇和狀況如何,關係着我們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實質性地進行素質教育。

應該説不存在面向優生的問題,故而面向全體的關鍵就在於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實説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還是差生,更何況所謂'優生'與'差生'的評判標準本身就有侷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許多在校的優生,在社會實踐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謂在校時的差生,倒還表現出了創造性。這説明:唯有堅持'面向全體',特別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實實的素質教育。

不是有人曾説:如果孩子天生就是優生,哪教育還有什麼功能?又談什麼基礎的素質教育呢? 因而對佔相對多數的中差生,我們更應變嫌棄為喜愛,變忽視為重視,變冷漠為關注,變薄待為厚待。

尋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兒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認為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嚴格。為什麼會這樣呢?客觀的原因是國小生本身就有的個別差異所至。有些人為的因素是:由於犯有某個缺點而遭老師嚴厲責問而自我調節力差產生厭煩情緒;或由於老師的誤會蒙受過'不白之冤'產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棄和逆反;或由於家庭的負作或面對社會陰暗面時缺少應有的正確引導而形成不良習性。等等。

我認為,厚愛中差生,首先應有辨證的觀點:

一、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中差生。

應該説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即積極因素)和缺點(消極因素)兩方面,對優生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差生則易於發現其缺點,而看不到優點,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有礙學生進步。

二、用發展的觀點看學生。

應當縱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

三、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幫助他們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 其次應有平常的心態:差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享受到優秀學生在老師那兒得到的愛,作為一個教育者在對待中差生時應該具有自我調控的能力。

厚愛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動人: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教師不應有絲毫虛偽與欺哄,一旦學生髮現'有假',那麼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會被看作是在'演戲',因為他們更缺少辨別能力。他們會説:'老師是説給我們聽的,才不是那麼回事。'結果是真的也變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後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誠'對他們,善意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一定會促進中差生的進步和發展。

正所謂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教育者對中差生的厚愛定會使他們實現向'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的轉變。

【第7篇】班主任工作總結-在思品課中進行創造教育

我國已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人類社會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那麼,作為現代教育如何發掘每一個孩子藴藏着的無限的潛在創造力而使他們成為創造之人呢?作為教師應注意選擇好每一個'創造之地',把握好每一個'創造之時'來造就一個'創造之人'。國小思品課是實施國小德育的主渠道,在國小德育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努力改革思品教學,實施創造教育是大勢之趨、刻不容緩。於是我在重視繼承思品課傳統的同時,注意了創造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區別,進行了思品課中實施創造教育的教改實驗的探索。

一、'抓綱務本',按時代要求,扣學科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內容。

創造教育與傳統教育不同之一在於教育目標的不同。國小思品課是讓國小生比較系統地進行共產主義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門課程。

本學科以'五愛'為基本內容,着重培養道德情感,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指導行為,使學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較之以傳統的思品教育來説,'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注重能力'這本身就突出了思品課教學既重視知識積累,強調知識結構,還體現了其強調培養能力、強調教師要重視據大綱要求,扣教材本身,從思品教育的整體性、階段性等多角度全面統一考慮教學目標,從而在思品教學中實施創造教育。

例如:低段教材《今日事今日畢》要重視啟發學生從生動形象、圖文並茂的動物們在山羊老師處學習的不同態度及結果的故事中懂得今天的事今做的道理,從而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中段《什麼是勇敢》要透過文字、結合圖畫的理解,教會學生分析懂得勇敢與逞強的區別,激勵學生向真正的勇敢的人學習。高段《給小燕的回信》則應讓學生在古今中外眾多感人至深的尊師故事中去體驗,激發情感的共鳴,從而深切體會到老師的崇高而偉大,他們應受到全社會的尊重。由於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制訂好每一課的教學目標,學生'五愛'的思想情感和小主人的責任感得以激發,學生樂於學習這門課程,體現了學生變機械接受、機械模仿式的學習為接受與發現有機統一的創造性的學習。

二、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創造志趣和創造能力。

第多斯惠説過:一個不好的教師是奉送真理,而一個好的教師則是教人發現真理。創造教育與傳統教育的不同之一還表現在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不同之上。實踐證明:樹立全面的教學任務觀,滲透創造教育的精神,深教學活動結構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養國小生創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

一堂課總離不開開課、行課、結束三大環節。結合思品課明理、激情、導行的要求,我通常在思品課中安排新課引入、學文明理、指導行為、總結談話四大環節。在教學中又注意了在課堂教學環節設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導行為,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具體地説,即是:

a:以景入情,引入課堂。

教學中通過採用配樂、角色朗讀、質疑、謎語、兒歌、啟發談話等生動的形式,達到'課伊始,趣即生的效果。例如《講信用》一課中,我在開始設置了一請故事大王來講故事的情節,學生情緒高漲。可急轉直下,故事大王失約未來,師生一陣失望。就在這一起一伏的情感體驗中,學生已初步感知到了不講信用給別人帶來的不快,為後面的學習鋪下了感情基礎。

b:以情載理,情理交融。

思品課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進學生情感內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導行、啟迪良知。教學中我總是注意把握好'學文明理'這一重頭戲,以激情作為載體,緊扣教材,突出學科性,講究準確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實效性,絲絲如扣進行分析,以情載理,情理交融。提高教學質量。例如《不隱瞞錯誤》一課中,對於李芳錯誤這一部分,我緊緊抓住其心情變化為線索,帶領學生分析理清了他犯錯誤的思想基礎,緊接着扣住李芳的內心活動要學生設身處地體驗李芳的內心情感及思想活動,最後瀉染李芳承認錯誤後受到大家的讚揚的情景。學生邊分析、邊體會,最終發出了'承認錯誤是一件了不起的光彩的事'的結論,真可謂水到渠成,至今還今學生記憶猶新。

c:以情導行,深化情感。

思品課中學文是手段,激情是載體,導行才是目的。如何把握好導行這一'落腳點'至關重要。在教學中除了考慮課堂情感的延續處,感情的內化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不容忽視。因此,我總是順勢而為,重視導行與學文的有機銜接,充分重視每個具體事例(包括想和做練習)的情景性,層次性以及與學生生活的聯繫來調動學生情感,重視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置身於情景中去思考、解決問題並形成能力。例如《在不隱瞞錯誤》教學中,學生對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有一定認識後,我考慮補充瞭如何對待同學錯誤的練習,同樣把它設置在文中李芳同的班上,利用前面鋪墊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全面掌握了怎樣才能做到不隱瞞錯誤這一正確觀點。

d:表達激勵,結束全文。

對全文的總結既是一堂完整好課的需要,更是思品課學生道德觀念確認的需要。'化龍點睛'的結束語不僅能深化學生的認識,而且能因勢利導,表達教師的激勵、期待和良好祝願,它同時是指導行為的有效方式。在《講信用》一文結束時,我回扣開題,讓學生再資助分析故事大王的錯誤,概述鞏固了觀點,提出希望。我的結束是這樣的:

師:老師希望你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從小做講信用的好孩子,長大成為言而有信的好公民,好嗎?

生:好!

師:你們答應老師就該怎樣做?

生:講信用!(指:課題板書)

師:好!老師相信你們。

三言二語,言簡意咳,既是希望,更是對學生的鼓勵和信任。'激勵是創造的靈魂',這樣的課堂結束語才具有其深層次的力度。

2、重視發散思維的訓練。

在創造性思維的大家庭中,發散思維可謂是天之驕子,因為人們大部創造性設想都是通過發散思維得到的。在思品教學中,注意'抓綱務本',從教育的角度出發,處理好文內、文外的聯想分析,是訓練學生髮散思維的有機結合點。例如《不隱瞞錯誤》一課中,在處理教材'李芳回到家裏,心情亂極了'一節時,教師提出了'請同學們幫李芳分析一下,此時她可能面臨着哪幾種選擇,後果怎樣?'一石激直千層浪,學生興趣高漲,展開了思維的翅膀,這為後文李芳作出唯一正確的選擇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3、為學生提供'創造大舞台'。

善於發掘環境中的有利因素,不斷取得最進的支撐點,是創造活動取得成功的藝術。和諧、寬鬆、信息暢通、恰如其分的獎勵,尤其是富於挑戰的環境,對創造最為有利。基於這樣的考慮,結合我校中高段學生的實際能力,在教學中,我注意把導行這一環節作為學生喜歡的'辯析討論會'的形式出現,一改過去教師把持課堂為學生積極參與組織課堂。

由'小主持人'帶領同學們運用觀點、分析解決問題,形成能力。而作為小主持人,本身的榮譽、鍛鍊的機會、競爭的動力,都促使學生盡其所能,在教師的點撥下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特別是討論會中的'創造天地欄目',學生自由地通過朗誦、表演、討論等形式展示自己對本課觀點的理解和運用。實踐證明,這是必要的,且是可行的,真可謂一舉多得,在思品課創造教育的實施上邁出了勇敢的一步。

'在思品課中實施創造教育'這一小小的實驗課題是在學校'培養創造志趣和能力為特色的國小教育整改實驗'成果大樹上結出的一朵小花,實驗還處於探索階段。我願為這朵小花越開越豔而辛勤耕耘……

【第8篇】班主任工作總結:在思品課中進行創造教育範文

一、'抓綱務本',按時代要求,扣學科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內容。

創造教育與傳統教育不同之一在於教育目標的不同。國小思品課是讓國小生比較系統地進行共產主義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門課程。

本學科以'五愛'為基本內容,着重培養道德情感,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指導行為,使學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較之以傳統的思品教育來説,'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注重能力'這本身就突出了思品課教學既重視知識積累,強調知識結構,還體現了其強調培養能力、強調教師要重視據大綱要求,扣教材本身,從思品教育的整體性、階段性等多角度全面統一考慮教學目標,從而在思品教學中實施創造教育。

例如:低段教材《今日事今日畢》要重視啟發學生從生動形象、圖文並茂的動物們在山羊老師處學習的不同態度及結果的故事中懂得今天的事今做的道理,從而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中段《什麼是勇敢》要透過文字、結合圖畫的理解,教會學生分析懂得勇敢與逞強的區別,激勵學生向真正的勇敢的人學習。高段《給小燕的回信》則應讓學生在古今中外眾多感人至深的尊師故事中去體驗,激發情感的共鳴,從而深切體會到老師的崇高而偉大,他們應受到全社會的尊重。由於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制訂好每一課的教學目標,學生'五愛'的思想情感和小主人的責任感得以激發,學生樂於學習這門課程,體現了學生變機械接受、機械模仿式的學習為接受與發現有機統一的創造性的學習。

二、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創造志趣和創造能力。

第多斯惠説過:一個不好的教師是奉送真理,而一個好的教師則是教人發現真理。創造教育與傳統教育的不同之一還表現在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不同之上。實踐證明:樹立全面的教學任務觀,滲透創造教育的精神,深教學活動結構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養國小生創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

一堂課總離不開開課、行課、結束三大環節。結合思品課明理、激情、導行的要求,我通常在思品課中安排新課引入、學文明理、指導行為、總結談話四大環節。在教學中又注意了在課堂教學環節設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導行為,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具體地説,即是:

a:以景入情,引入課堂。

教學中通過採用配樂、角色朗讀、質疑、謎語、兒歌、啟發談話等生動的形式,達到'課伊始,趣即生的效果。例如《講信用》一課中,我在開始設置了一請故事大王來講故事的情節,學生情緒高漲。可急轉直下,故事大王失約未來,師生一陣失望。就在這一起一伏的情感體驗中,學生已初步感知到了不講信用給別人帶來的不快,為後面的學習鋪下了感情基礎。

b:以情載理,情理交融。

思品課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進學生情感內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導行、啟迪良知。教學中我總是注意把握好'學文明理'這一重頭戲,以激情作為載體,緊扣教材,突出學科性,講究準確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實效性,絲絲如扣進行分析,以情載理,情理交融。提高教學質量。例如《不隱瞞錯誤》一課中,對於李芳錯誤這一部分,我緊緊抓住其心情變化為線索,帶領學生分析理清了他犯錯誤的思想基礎,緊接着扣住李芳的內心活動要學生設身處地體驗李芳的內心情感及思想活動,最後瀉染李芳承認錯誤後受到大家的讚揚的情景。學生邊分析、邊體會,最終發出了'承認錯誤是一件了不起的光彩的事'的結論,真可謂水到渠成,至今還今學生記憶猶新。

c:以情導行,深化情感。

思品課中學文是手段,激情是載體,導行才是目的。如何把握好導行這一'落腳點'至關重要。在教學中除了考慮課堂情感的延續處,感情的內化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不容忽視。因此,我總是順勢而為,重視導行與學文的有機銜接,充分重視每個具體事例(包括想和做練習)的情景性,層次性以及與學生生活的聯繫來調動學生情感,重視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置身於情景中去思考、解決問題並形成能力。例如《在不隱瞞錯誤》教學中,學生對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有一定認識後,我考慮補充瞭如何對待同學錯誤的練習,同樣把它設置在文中李芳同的班上,利用前面鋪墊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全面掌握了怎樣才能做到不隱瞞錯誤這一正確觀點。

d:表達激勵,結束全文。

對全文的總結既是一堂完整好課的需要,更是思品課學生道德觀念確認的需要。'化龍點睛'的結束語不僅能深化學生的認識,而且能因勢利導,表達教師的激勵、期待和良好祝願,它同時是指導行為的有效方式。在《講信用》一文結束時,我回扣開題,讓學生再資助分析故事大王的錯誤,概述鞏固了觀點,提出希望。我的結束是這樣的:

師:老師希望你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從小做講信用的好孩子,長大成為言而有信的好公民,好嗎?

生:好!

師:你們答應老師就該怎樣做?

生:講信用!(指:課題板書)

師:好!老師相信你們。

三言二語,言簡意咳,既是希望,更是對學生的鼓勵和信任。'激勵是創造的靈魂',這樣的課堂結束語才具有其深層次的力度。

2、重視發散思維的訓練。

在創造性思維的大家庭中,發散思維可謂是天之驕子,因為人們大部創造性設想都是通過發散思維得到的。在思品教學中,注意'抓綱務本',從教育的角度出發,處理好文內、文外的聯想分析,是訓練學生髮散思維的有機結合點。例如《不隱瞞錯誤》一課中,在處理教材'李芳回到家裏,心情亂極了'一節時,教師提出了'請同學們幫李芳分析一下,此時她可能面臨着哪幾種選擇,後果怎樣?'一石激直千層浪,學生興趣高漲,展開了思維的翅膀,這為後文李芳作出唯一正確的選擇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3、為學生提供'創造大舞台'。

善於發掘環境中的有利因素,不斷取得最進的支撐點,是創造活動取得成功的藝術。和諧、寬鬆、信息暢通、恰如其分的獎勵,尤其是富於挑戰的環境,對創造最為有利。基於這樣的考慮,結合我校中高段學生的實際能力,在教學中,我注意把導行這一環節作為學生喜歡的'辯析討論會'的形式出現,一改過去教師把持課堂為學生積極參與組織課堂。

由'小主持人'帶領同學們運用觀點、分析解決問題,形成能力。而作為小主持人,本身的榮譽、鍛鍊的機會、競爭的動力,都促使學生盡其所能,在教師的點撥下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特別是討論會中的'創造天地欄目',學生自由地通過朗誦、表演、討論等形式展示自己對本課觀點的理解和運用。實踐證明,這是必要的,且是可行的,真可謂一舉多得,在思品課創造教育的實施上邁出了勇敢的一步。

'在思品課中實施創造教育'這一小小的實驗課題是在學校'培養創造志趣和能力為特色的國小教育整改實驗'成果大樹上結出的一朵小花,實驗還處於探索階段。我願為這朵小花越開越豔而辛勤耕耘……

【第9篇】班主任工作總結:厚愛中差生,全面進行素質教育範文

所謂差生也就是後進生,一種表現為成績差,一種表現為思想落後及行為習慣差。優生則相反。而介於優生和差生之間的則為中等生。由於中差生的種種表現欠佳而影響集體,作為人的正常心理反應,他們會不同程度受到師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視。這樣教育的結果是差生更差。

而不容忽視的是:優生畢競是少數,中差生卻是學生羣體中佔壓倒多數的芸芸眾生。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國小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對少年兒童進行身心全面發展的基礎性素質教育,也就是説,應屬於為少年兒童身心兩方面的和諧、統一發展,為他們學會怎樣做人和進一步的學習與發展,全面地打基礎的教育。素質教育主要的標誌是:教師是否面向全體學生,是否進行全面發展的教育。由此看來,教育者如何對待中差生問題,中差生的境遇和狀況如何,關係着我們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實質性地進行素質教育。

應該説不存在面向優生的問題,故而面向全體的關鍵就在於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實説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還是差生,更何況所謂'優生'與'差生'的評判標準本身就有侷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許多在校的優生,在社會實踐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謂在校時的差生,倒還表現出了創造性。這説明:唯有堅持'面向全體',特別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實實的素質教育。

不是有人曾説:如果孩子天生就是優生,哪教育還有什麼功能?又談什麼基礎的素質教育呢?因而對佔相對多數的中差生,我們更應變嫌棄為喜愛,變忽視為重視,變冷漠為關注,變薄待為厚待。

尋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兒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認為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嚴格。為什麼會這樣呢?客觀的原因是國小生本身就有的個別差異所至。有些人為的因素是:由於犯有某個缺點而遭老師嚴厲責問而自我調節力差產生厭煩情緒;或由於老師的誤會蒙受過'不白之冤'產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棄和逆反;或由於家庭的負作或面對社會陰暗面時缺少應有的正確引導而形成不良習性。等等。

我認為,厚愛中差生,首先應有辨證的觀點:

一、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待中差生。

應該説任何學生都會同時存在優點(即積極因素)和缺點(消極因素)兩方面,對優生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對差生則易於發現其缺點,而看不到優點,這種不正常的現象有礙學生進步。

二、用發展的觀點看學生。

應當縱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應相信他的明天會比今天好。

三、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

幫助他們找到優、缺點,以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其次應有平常的心態:差生也是孩子,厭惡、責罵只能適得其反,他們應享有同其它學生同樣的平等和民主,也應享受到優秀學生在老師那兒得到的愛,作為一個教育者在對待中差生時應該具有自我調控的能力。

厚愛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動人:首先做到'真誠'二字,即教師不應有絲毫虛偽與欺哄,一旦學生髮現'有假',那麼教師所做的一切都會被看作是在'演戲',因為他們更缺少辨別能力。他們會説:'老師是説給我們聽的,才不是那麼回事。'結果是真的也變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心理表現和看法,如對學習的畏懼、猶豫、滿足、冷漠,錯誤的想法和指責等,信任中差生,鼓勵他們自由討論。最後做到'理解'二字,即通過學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誠'對他們,善意理解他們,高興地接受他們,一定會促進中差生的進步和發展。

正所謂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教育者對中差生的厚愛定會使他們實現向'自我學習、自我管理'的轉變。

【第10篇】在思品課中進行創造教育的班主任總結

在思品課中進行創造教育的班主任總結

我國已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人類社會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那麼,作為現代教育如何發掘每一個孩子藴藏着的無限的潛在創造力而使他們成為創造之人呢?作為教師應注意選擇好每一個'創造之地',把握好每一個'創造之時'來造就一個'創造之人'。國小思品課是實施國小德育的主渠道,在國小德育中佔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努力改革思品教學,實施創造教育是大勢之趨、刻不容緩。於是我在重視繼承思品課傳統的同時,注意了創造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區別,進行了思品課中實施創造教育的教改實驗的探索。

一、'抓綱務本',按時代要求,扣學科特點,確定教學目標內容。

創造教育與傳統教育不同之一在於教育目標的不同。國小思品課是讓國小生比較系統地進行共產主義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門課程。

本學科以'五愛'為基本內容,着重培養道德情感,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指導行為,使學生初步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較之以傳統的思品教育來説,'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注重能力'這本身就突出了思品課教學既重視知識積累,強調知識結構,還體現了其強調培養能力、強調教師要重視據大綱要求,扣教材本身,從思品教育的整體性、階段性等多角度全面統一考慮教學目標,從而在思品教學中實施創造教育。

例如:低段教材《今日事今日畢》要重視啟發學生從生動形象、圖文並茂的動物們在山羊老師處學習的不同態度及結果的故事中懂得今天的事今做的道理,從而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中段《什麼是勇敢》要透過文字、結合圖畫的理解,教會學生分析懂得勇敢與逞強的區別,激勵學生向真正的勇敢的人學習。高段《給小燕的回信》則應讓學生在古今中外眾多感人至深的尊師故事中去體驗,激發情感的'共鳴,從而深切體會到老師的崇高而偉大,他們應受到全社會的尊重。由於教師在教學中重視制訂好每一課的教學目標,學生'五愛'的思想情感和小主人的責任感得以激發,學生樂於學習這門課程,體現了學生變機械接受、機械模仿式的學習為接受與發現有機統一的創造性的學習。

二、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創造志趣和創造能力。

第多斯惠説過:一個不好的教師是奉送真理,而一個好的教師則是教人發現真理。創造教育與傳統教育的不同之一還表現在教學原則、教學方法的不同之上。實踐證明:樹立全面的教學任務觀,滲透創造教育的精神,深教學活動結構的改革和教法改革,是培養國小生創造志趣和能力的主渠道。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

一堂課總離不開開課、行課、結束三大環節。結合思品課明理、激情、導行的要求,我通常在思品課中安排新課引入、學文明理、指導行為、總結談話四大環節。在教學中又注意了在課堂教學環節設置中激情激趣,以情明理,情理交融,水到渠成,指導行為,從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具體地説,即是:

a:以景入情,引入課堂。

教學中通過採用配樂、角色朗讀、質疑、謎語、兒歌、啟發談話等生動的形式,達到'課伊始,趣即生的效果。例如《講信用》一課中,我在開始設置了一請故事大王來講故事的情節,學生情緒高漲。可急轉直下,故事大王失約未來,師生一陣失望。就在這一起一伏的情感體驗中,學生已初步感知到了不講信用給別人帶來的不快,為後面的學習鋪下了感情基礎。

b:以情載理,情理交融。

思品課本身感情色彩重,只有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促進學生情感內化,才能使其真正明理、導行、啟迪良知。教學中我總是注意把握好'學文明理'這一重頭戲,以激情作為載體,緊扣教材,突出學科性,講究準確性,力求趣味性,注重實效性,絲絲如扣進行分析,以情載理,情理交融。提高教學質量。例如《不隱瞞錯誤》一課中,對於李芳錯誤這一部分,我緊緊抓住其心情變化為線索,帶領學生分析理清了他犯錯誤的思想基礎,緊接着扣住李芳的內心活動要學生設身處地體驗李芳的內心情感及思想活動,最後瀉染李芳承認錯誤後受到大家的讚揚的情景。學生邊分析、邊體會,最終發出了'承認錯誤是一件了不起的光彩的事'的結論,真可謂水到渠成,至今還今學生記憶猶新。

c:以情導行,深化情感。

思品課中學文是手段,激情是載體,導行才是目的。如何把握好導行這一'落腳點'至關重要。在教學中除了考慮課堂情感的延續處,感情的內化對學生進行自我教育不容忽視。因此,我總是順勢而為,重視導行與學文的有機銜接,充分重視每個具體事例(包括想和做練習)的情景性,層次性以及與學生生活的聯繫來調動學生情感,重視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讓學生置身於情景中去思考、解決問題並形成能力。例如《在不隱瞞錯誤》教學中,學生對正確對待自己的錯誤有一定認識後,我考慮補充瞭如何對待同學錯誤的練習,同樣把它設置在文中李芳同的班上,利用前面鋪墊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全面掌握了怎樣才能做到不隱瞞錯誤這一正確觀點。

d:表達激勵,結束全文。

對全文的總結既是一堂完整好課的需要,更是思品課學生道德觀念確認的需要。'化龍點睛'的結束語不僅能深化學生的認識,而且能因勢利導,表達教師的激勵、期待和良好祝願,它同時是指導行為的有效方式。在《講信用》一文結束時,我回扣開題,讓學生再資助分析故事大王的錯誤,概述鞏固了觀點,提出希望。我的結束是這樣的:

師:老師希望你們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從小做講信用的好孩子,長大成為言而有信的好公民,好嗎?

生:好!

師:你們答應老師就該怎樣做?

生:講信用!(指:課題板書)

師:好!老師相信你們。

三言二語,言簡意咳,既是希望,更是對學生的鼓勵和信任。'激勵是創造的靈魂',這樣的課堂結束語才具有其深層次的力度。

2、重視發散思維的訓練。

在創造性思維的大家庭中,發散思維可謂是天之驕子,因為人們大部創造性設想都是通過發散思維得到的。在思品教學中,注意'抓綱務本',從教育的角度出發,處理好文內、文外的聯想分析,是訓練學生髮散思維的有機結合點。例如《不隱瞞錯誤》一課中,在處理教材'李芳回到家裏,心情亂極了'一節時,教師提出了'請同學們幫李芳分析一下,此時她可能面臨着哪幾種選擇,後果怎樣?'一石激直千層浪,學生興趣高漲,展開了思維的翅膀,這為後文李芳作出唯一正確的選擇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3、為學生提供'創造大舞台'。

善於發掘環境中的有利因素,不斷取得最進的支撐點,是創造活動取得成功的藝術。和諧、寬鬆、信息暢通、恰如其分的獎勵,尤其是富於挑戰的環境,對創造最為有利。基於這樣的考慮,結合我校中高段學生的實際能力,在教學中,我注意把導行這一環節作為學生喜歡的'辯析討論會'的形式出現,一改過去教師把持課堂為學生積極參與組織課堂。

由'小主持人'帶領同學們運用觀點、分析解決問題,形成能力。而作為小主持人,本身的榮譽、鍛鍊的機會、競爭的動力,都促使學生盡其所能,在教師的點撥下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特別是討論會中的'創造天地欄目',學生自由地通過朗誦、表演、討論等形式展示自己對本課觀點的理解和運用。實踐證明,這是必要的,且是可行的,真可謂一舉多得,在思品課創造教育的實施上邁出了勇敢的一步。

'在思品課中實施創造教育'這一小小的實驗課題是在學校'培養創造志趣和能力為特色的國小教育整改實驗'成果大樹上結出的一朵小花,實驗還處於探索階段。我願為這朵小花越開越豔而辛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