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班主任工作總結-教餘札記(精選多篇)

欄目: 班主任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3.11W

第一篇:班主任工作總結-教餘札記

班主任工作總結-教餘札記(精選多篇)

我很欣賞英國撒切爾夫人的一句名言:不重視教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其實,對教育的高度重視豈只現代發達的國家,早在原始部落就已得到了充分的認識。據説原始的某些部落為了教會孩子捕獵的本領,讓他們仰卧草叢,手託鮮果,伸向天空,連續好幾個鐘頭,紋絲不動,以騙得小鳥以為那是樹上的果子,飛去享用,卻被小孩抓住。你看,務實的、嚴格的、良好的教育,讓這些部落的孩子們成為智者,或是優秀的戰士。

當前,研討和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實施素質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目標,勢不可擋。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企盼千千萬萬高素質的人,高素質的人應當出自於良好的教育。身為一個教育者,深感育人的責任之大,擔子之沉。一次家長會上,一位家長如是説:"依我看,孩子的知識結構足以讓我滿意,而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健康的心理、強壯的體魄,比學習知識更為重要……"家長的一席談話,給教育者壓上一副沉重的擔子。

多年的班主任實踐告訴我:教育呼喚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育有法,教育更要得法,教育得講究技巧和藝術。 我親眼目睹了這樣一個偶發事件:在一次期末作文考試中,一班主任閲卷時,發現一生較長篇幅地摘錄了某刊物上的作文材料。作文效果與平時功夫相距甚遠,遂把該生作文拿到班主上請同學找證據。結果,證據確鑿,屬抄襲之功。課上,這一現象得到爆光……生回到家,茶不思,飯不想,情緒極度低落。家長問明原因,到校大駁教師教育無方,説孩子沒了自尊,也沒了自信,還談什麼學業。時至今日,這個事件令我心隱隱作痛。不難看出,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這位班主任的所作所為,實是無視教育的規律,已不能適應時代的最基本的要求。

素質教育具有"全體性",即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幫助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在學生的羣體中差異總存在的,古今如此,中外也如此。我們要提倡偏愛差生,看到其差異,揚其所長,救其所短,給他們更多的尊重、信任、理解和自信。

在一次"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班會上,同學們較為友善而又含蓄地提出了批評和自我批評。沒想到,一個平時很有工作方法的學習委員a,有力的批評一名成績極差的同學b,説她習慣極差,品行惡劣(當時不難看出,這樣的批評帶有私人怨恨,帶有情緒的渲泄),説罷,教室一片譁然。我分明看見,挨批評的b搭拉着腦袋,眼角邊掛着傷心的淚。班會結束,我點了學習委員的名,讓她放學留下來。問及原因,方知b在一次作文中真實地寫出了a乘坐無人售票車未主動投幣的事實。我心中豁然開朗。令人欣喜的是第二天一大早,b生給了我一封信,我摘錄信中的一段原話: 江老師,今晚,我帶着十分難過的心情給您寫信,今天a當着全班指責了我,批評了我的不良行為。當時的我恨不得馬上跳起來,戳她的脊樑骨,把她的不是也抖給大家瞧瞧,但我始終做不出來。回到家,我冷靜地想了想,a説的一切也大多是事實。我明白,我學習不好,很多同學看不起我,可我最敬重您,你並沒有閒(嫌)棄我。江老師,請您相信我:我一定會用行動來爭(徵)服全班的。 …… 任何一個有思維的人都會被這封真誠的書信所感動。b生敢説真話實話,作文中敢於表達真情實感,這是寫作極為寶貴的財富。可是她的長處,她的閃光點,以前卻不為人知。我找了一個合適的機會,把這封信給a看,也把這封信宣讀給全班聽。第二學月的"一幫一"接對中,a主動要求和b"接對子"。一個小小的成功,竟成了b學習的強勁動力,後來,b生的學習直線上升。

有人把塑造、改造、輿論、模仿、自治時間歸結為教育的五種形式,我們千萬不要小看這五種教育形式的神奇和魅力。我想談談"模仿"這種方式。模仿即是引導學生學習和效仿別人的言行的一種教育方法。説穿了,就是藉助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產生一種健康的心理情緒。 有時,班上發生的一些突發事件,往往會令人束手無策。接任現在的班級快一年,應該説班風建設的成績讓我欣慰。有一天中午,c生上交軍訓費找回的50元錢在短短的30分鐘內不翼而飛。明查暗訪,未發現一點漏洞。但我堅信,這事系我班某同學所為。扼殺孩子的自尊,搜身什麼的不顧教育規律,違法的事我不可能去做,下午想了兩節課,我苦苦思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放學後,我僅耽誤20分鐘的時間。我從c生家長熱情捐助我班精美石英鐘談起,談到了人間真情,談到了人與人相處的真誠和寬容,我還提到了老師小時候發生的一件刻骨銘心的往事。

那是70年代末,農村實行聯户承包責任制前夕,每家每户光靠人平250斤左右的糧食餬口,時間長達一年,可見生活的艱辛。一般説來,每個家庭的積蓄,要根據各農户勞動力的多少來定,一個勞動力每年可掙得隊上的補貼幾十元。那時我家兄弟姐妹多,靠大哥、二姐苦撐着八口之家。一天,不懂事的我為了能到旱冰場租到冰鞋,放學溜上個把小時的旱冰,硬是偷偷地拿走了家中僅有的13元積蓄。意外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有個星期天,為了治好我身患多年的骨髓炎,十多歲的三哥到小河溝邊為我搬螃蟹做"藥引子",不幸被石頭砸斷了中指頭,可母親找錢送哥哥上醫院時,錢卻不翼而飛……以後的日子,我從未在錢的問題上出過半點差錯。至今,我每每想起這往事,看到哥哥的斷指,我心依然作痛。 故事講完,話題又切入50元的"失竊案",老師痛恨不勞而獲的人,不允許這樣的醜聞出現在我們優秀的班集體!最後,我從口袋中掏出50元錢,交給了c生,同時,也真誠的希望,不慎犯錯的同學能徹底醒悟,相信他(她)一定勇敢地走出來承認自己,當然也可以爭取更為靈活的方式和老師交流。言畢,教室裏掌聲一片。

第二篇:班主任工作總結-認識、情感、行為

一、引言

根據心理學研究證明:任何一種道德品質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幾種基本心理成分。國小兒童的道德品質,主要是在家庭、學校的道德教育和社會輿論與風尚的影響薰陶下,通過與周圍的人、事、物發生交互作用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

責任感是現代人的標誌,"培養國小生的責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較高層面的道德教育。因為:從社會發展和祖國建設上看,需要責任感教育;從學生當前的實際狀況來看,需要責任感教育;從我國教育目標來看,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是我國教育目標、愛國主義綱要,人才培養目標的落實;從我校教育工作實際看,責任感教育與我校素質教育具體目標相一致,與創造教育相互補。

在品德教育工作實踐中,我在國小高段試行了"認識--情感--行為"的實踐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思路。

1、提高認識--培養責任感的目標意識。

道德認識指個人對社會行為規範及行動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個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觀點、觀念和相應的判斷能力,它既是人們道德情感、道德意識、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條件,也是道德行為的先導。要培養國小生的責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國小生責任感的意識,強化其對責任感的認識。

2、誘發情感--解決責任感的內化問題。

道德情感是作為品德發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兒童有了正確的道德認識並不意味着會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諸行動,還存在着一個他們願不願意認同並付諸行動的問題。只有認識與積極的情感相結合,才會形成正確的行為態度,使道德認識得以內化。要培養學生具有高度的責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決其內化在問題,以誘發情感作為媒介,如認識和行為架設一座橋樑。

3、指導行為--形成責任感的關鍵問題。

道德行為習慣是逐漸養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與外在監督而能自動實現的行為方式,它的養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標誌之一,俗

話説:"習與性成"、"美德大多存在於良好的習慣之中"。許多教育家也強調,教育就是要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培養國小生責任感的關鍵,還是要在提高認識、誘發情感的基礎上指導行為,使學生將責任感內化為自己的要求之後,再外化為自己的道德行為。

4、以上三者是循環往復的一個整體。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觀點,在兒童品德發展的過程中,隨着兒童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的豐富、智力的發展和道德認識水平不斷提高,我們在培養國小生責任感特別是高段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從這樣的整體性角度去考慮。(如前圖)

三、做法。

遵循知情意行統一性原則,按認識--情感--行為的教育實踐模式,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把教育學生"凡事考慮後果"作為實驗的突破口,側重研究"以教育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方法,力求把責任感教育真正落腳到"導行"之上。本學期是實驗的第一階段,側重從"提高對責任感的認識和激發情感共鳴"抓起。

1、血的事實,讓孩子們猛醒。

當今的國小生生在新社會,長在改革中,朝氣逢勃,開拓進取,他們經歷的是一帆風順,幸福的生活不易讓他們產生深層次的思考。實驗之初,通過摸底,我們深感學生對責任感問題缺乏熱情,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於是,我利用少先隊活動時間精心設計了這樣一次討論。首先,我向同學們推薦了《是誰把他引向不歸路?》這樣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潘金海從小仗勢欺人,胡作非為,雖然多次被抓,但有父母保駕,最後被判死刑,臨刑前咬掉生母耳朵。這個血的教訓。那麼,究竟是誰把他引向不歸路呢?激烈的討論開始了,同學們不約而同地指責父母對他的嬌寵,指責公安機關的徇私舞弊。最後,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學生認識到了他自己從小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才是造成今天慘痛結局的根本,可見,一個人的責任感是與其生命緊密相連的。這血的教訓,使孩子們猛醒,深思,並進而認識到對日常學習的重視和平時對集體、對親人的關心是國小生最起碼的一種責任。

通過討論,學生積累了道德經驗,促進了道德認識的內化,提高了道德分析能力,達到了德育活動的認識功能。

2、書海漫步,進行責任感的薰陶。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啟迪學生"責任感"的良師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們的精神氣節令人讚歎不已,歸結起來,都源於高度的責任,在書海中漫步,不失為提高學生對責任感的認識、激發責任感在內心升騰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們開展了紅領巾"讀書月"活動。活動中,大家瞭解了富蘭克林等無數科學家為人類崇高的事業而執著追求的精神。為現代學子魏高原為祖國之崛起而刻苦攻讀所感動;受外國人士白求恩堅守陣地、救死扶傷的精神所陶冶,被無數關於責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

"紅巖精神"是重慶地方特有的教育資源之一。針對摸底調查中學生對"紅巖"知之甚少的現狀,我們在"讀書月"活動中開展了紅巖系列教育"五個一"活動:讀一本紅巖的書,記一篇讀書筆記,作一次參觀尋訪,講一個紅巖故事,寫一篇紅巖日記。在讀書活動小組內,中心組成員創立了以獎優為序、輪流閲讀、互相交流的激勵機制;尋訪活動中同學們駐足聆聽,對小蘿蔔頭等紅巖先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故事會上大家慷慨激昂,聲情並茂;紅巖日記中,孩子們的真情流露,足以反映出他們的思考已進入了深的層次……

蘇霍姆林斯基説:"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心和意識的,兒童年齡小,他們的生活經驗越有限,那麼生活中鮮明形象對於他們思想上的影響就越強烈。書海漫步,促進和提高學生對責任感的理解和掌握,達成了德育活動對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

第三篇:教餘札記 --閒活育人技巧

我很欣賞英國撒切爾夫人的一句名言:不重視教育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其實,對教育的高度重視豈只現代發達的國家,早在原始部落就已得到了充分的認識。據説原始的某些部落為了教會孩子捕獵的本領,讓他們仰卧草叢,手託鮮果,伸向天空,連續好幾個鐘頭,紋絲不動,以騙得小鳥以為那是樹上的果子,飛去享用,卻被小孩抓住。你看,務實的、嚴格的、良好的教育,讓這些部落的孩子們成為智者,或是優秀的戰士。

當前,研討和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實施素質教育,以提高全民族素質為目標,勢不可擋。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企盼千千萬萬高素質的人,高素質的人應當出自於良好的教育。身為一個教育者,深感育人的責任之大,擔子之沉。一次家長會上,一位家長如是説:"依我看,孩子的知識結構足以讓我滿意,而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行、健康的心理、強壯的體魄,比學習知識更為重要……"家長的一席談話,給教育者壓上一副沉重的擔子。

多年的班主任實踐告訴我:教育呼喚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育有法,教育更要得法,教育得講究技巧和藝術。 我親眼目睹了這樣一個偶發事件:在一次期末作文考試中,一班主任閲卷時,發現一生較長篇幅地摘錄了某刊物上的作文材料。作文效果與平時功夫相距甚遠,遂把該生作文拿到班主上請同學找證據。結果,證據確鑿,屬抄襲之功。課上,這一現象得到爆光……生回到家,茶不思,飯不想,情緒極度低落。家長問明原因,到校大駁教師教育無方,説孩子沒了自尊,也沒了自信,還談什麼學業。時至今日,這個事件令我心隱隱作痛。不難看出,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這位班主任的所作所為,實是無視教育的規律,已不能適應時代的最基本的要求。

素質教育具有"全體性",即必須面向全體學生,幫助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提高。在學生的羣體中差異總存在的,古今如此,中外也如此。我們要提倡偏愛差生,看到其差異,揚其所長,救其所短,給他們更多的尊重、信任、理解和自信。

在一次"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班會上,同學們較為友善而又含蓄地提出了批評和自我批評。沒想到,一個平時很有工作方法的學習委員a,有力的批評一名成績極差的同學b,説她習慣極差,品行惡劣(當時不難看出,這樣的批評帶有私人怨恨,帶有情緒的渲泄),説罷,教室一片譁然。我分明看見,挨批評的b搭拉着腦袋,眼角邊掛着傷心的淚。班會結束,我點了學習委員的名,讓她放學留下來。問及原因,方知b在一次作文中真實地寫出了a乘坐無人售票車未主動投幣的事實。我心中豁然開朗。令人欣喜的是第二天一大早,b生給了我一封信,我摘錄信中的一段原話: 江老師,今晚,我帶着十分難過的心情給您寫信,今天a當着全班指責了我,批評了我的不良行為。當時的我恨不得馬上跳起來,戳她的脊樑骨,把她的不是也抖給大家瞧瞧,但我始終做不出來。回到家,我冷靜地想了想,a説的一切也大多是事實。我明白,我學習不好,很多同學看不起我,可我最敬重您,你並沒有閒(嫌)棄我。江老師,請您相信我:我一定會用行動來爭(徵)服全班的。 …… 任何一個有思維的人都會被這封真誠的書信所感動。b生敢説真話實話,作文中敢於表達真情實感,這是寫作極為寶貴的財富。可是她的長處,她的閃光點,以前卻不為人知。我找了一個合適的機會,把這封信給a看,也把這封信宣讀給全班聽。第二學月的"一幫一"接對中,a主動要求和b"接對子"。一個小小的成功,竟成了b學習的強勁動力,後來,b生的學習直線上升。

有人把塑造、改造、輿論、模仿、自治時間歸結為教育的五種形式,我們千萬不要小看這五種教育形式的神奇和魅力。我想談談"模仿"這種方式。模仿即是引導學生學習和效仿別人的言行的一種教育方法。説穿了,就是藉助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產生一種健康的心理情緒。 有時,班上發生的一些突發事件,往往會令人束手無策。接任現在的班級快一年,應該説班風建設的成績讓我欣慰。有一天中午,c生上交軍訓費找回的50元錢在短短的30分鐘內不翼而飛。明查暗訪,未發現一點漏洞。但我堅信,這事系我班某同學所為。扼殺孩子的自尊,搜身什麼的不顧教育規律,違法的事我不可能去做,下午想了兩節課,我苦苦思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放學後,我僅耽誤20分鐘的時間。我從c生家長熱情捐助我班精美石英鐘談起,談到了人間真情,談到了人與人相處的真誠和寬容,我還提到了老師小時候發生的一件刻骨銘心的往事。

那是70年代末,農村實行聯户承包責任制前夕,每家每户光靠人平250斤左右的糧食餬口,時間長達一年,可見生活的艱辛。一般説來,每個家庭的積蓄,要根據各農户勞動力的多少來定,一個勞動力每年可掙得隊上的補貼幾十元。那時我家兄弟姐妹多,靠大哥、二姐苦撐着八口之家。一天,不懂事的我為了能到旱冰場租到冰鞋,放學溜上個把小時的旱冰,硬是偷偷地拿走了家中僅有的13元積蓄。意外的事情終於發生了。有個星期天,為了治好我身患多年的骨髓炎,十多歲的三哥到小河溝邊為我搬螃蟹做"藥引子",不幸被石頭砸斷了中指頭,可母親找錢送哥哥上醫院時,錢卻不翼而飛……以後的日子,我從未在錢的問題上出過半點差錯。至今,我每每想起這往事,看到哥哥的斷指,我心依然作痛。 故事講完,話題又切入50元的"失竊案",老師痛恨不勞而獲的人,不允許這樣的醜聞出現在我們優秀的班集體!最後,我從口袋中掏出50元錢,交給了c生,同時,也真誠的希望,不慎犯錯的同學能徹底醒悟,相信他(她)一定勇敢地走出來承認自己,當然也可以爭取更為靈活的方式和老師交流。言畢,教室裏掌聲一片。

第二天,老師的桌面上多了一封孩子的親筆信,信中説: c同學:對不起!我真不應該拿你的50元錢!這裏我真心地向你説一聲:對不起!我把錢還給你,我保證:這一輩子再也不幹這種事了!!對不起!!!……(後面約有10來個感歎號) 雖然信末沒有署名,但熟悉的字樣逃不過我的眼睛,他是一名男生d。我無心去追究他的責任,相反他的行動、他的進步令我欣喜萬分。時隔一週後,我找了一個極為隱祕的地方與他進行了長達1個半小時的談心,同時也保證絕不把事情真相公諸於眾。教師的工作沒有白費,d生不懈地努力,上期末,同學們推薦他參加了學校"百名巴蜀之星"的評比,終於如願以償。

孩子們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我潛心研究教育心理,施之以愛,因人施教,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上期,孩子們終於圓了一回"巴蜀好集體"之夢,他們手捧獎旗,千言萬語全融入了晶瑩的淚花之中。我想説:有憂更有喜,有花也有果,這便是一個教育者的樂趣所在! 以前12年間,我從事的都是農村教育。來到城裏,才發現教育又是一塊天地。我深知:教育這門精湛的藝術,光靠熱情和奉獻遠遠不夠,好學的精神,鑽研的精神不可少,未來的教育,潛心致力於科研的教師才能適應創造教育的需要。以教育理論武裝人,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規律,取得教育的主動權。

教育有法,教育更需要得法。教育是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我以為:教育的技巧和成功來源於教師真摯的愛心之情,這種情會激發他們前進的信心,這種情不僅會提高他們的學業水平,還會幫助他們揚起遠航的風帆。

第四篇:班主任工作總結-認識--情感--行為

--"培養國小(本文來自本站:)生責任感"國小高段教育的實踐模式探索 馬 宏

一、引言

根據心理學研究證明:任何一種道德品質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幾種基本心理成分。國小兒童的道德品質,主要是在家庭、學校的道德教育和社會輿論與風尚的影響薰陶下,通過與周圍的人、事、物發生交互作用逐漸形成發展起來的。

責任感是現代人的標誌,"培養國小生的責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較高層面的道德教育。因為:從社會發展和祖國建設上看,需要責任感教育;從學生當前的實際狀況來看,需要責任感教育;從我國教育目標來看,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是我國教育目標、愛國主義綱要,人才培養目標的落實;從我校教育工作實際看,責任感教育與我校素質教育具體目標相一致,與創造教育相互補。

在品德教育工作實踐中,我在國小高段試行了"認識--情感--行為"的實踐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情 認 識 行 為 感

二、思路。

1、提高認識--培養責任感的目標意識。

道德認識指個人對社會行為規範及行動效果,理解,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個人的政治、思想、道德方面的觀點、觀念和相應的判斷能力,它既是人們道德情感、道德意識、道德信念形成的必要條件,也是道德行為的先導。要培養國小生的責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國小生責任感的意識,強化其對責任感的認識。

2、誘發情感--解決責任感的內化問題。

道德情感是作為品德發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逐步形成發展起來的。兒童有了正確的道德認識並不意味着會立即接受它,且自然而然地付諸行動,還存在着一個他們願不願意認同並付諸行動的問題。只有認識與積極的情感相結合,才會形成正確的行為態度,使道德認識得以內化。要培養學生具有高度的責任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解決其內化在問題,以誘發情感作為媒介,如認識和行為架設一座橋樑。

3、指導行為--形成責任感的關鍵問題。

道德行為習慣是逐漸養成的、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與外在監督而能自動實現的行為方式,它的養成是品德形成的重要標誌之一,俗 話説:"習與性成"、"美德大多存在於良好的習慣之中"。許多教育家也強調,教育就是要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培養國小生責任感的關鍵,還是要在提高認識、誘發情感的基礎上指導行為,使學生將責任感內化為自己的要求之後,再外化為自己的道德行為。

4、以上三者是循環往復的一個整體。

正如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觀點,在兒童品德發展的過程中,隨着兒童年齡的增長,知識經驗的豐富、智力的發展和道德認識水平不斷提高,我們在培養國小生責任感特別是高段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從這樣的整體性角度去考慮。(如前圖)

三、做法。

遵循知情意行統一性原則,按認識--情感--行為的教育實踐模式,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把教育學生"凡事考慮後果"作為實驗的突破口,側重研究"以教育實踐活動為基礎"的方法,力求把責任感教育真正落腳到"導行"之上。本學期是實驗的第一階段,側重從"提高對責任感的認識和激發情感共鳴"抓起。

1、血的事實,讓孩子們猛醒。

當今的國小生生在新社會,長在改革中,朝氣逢勃,開拓進取,他們經歷的是一帆風順,幸福的生活不易讓他們產生深層次的思考。實驗之初,通過摸底,我們深感學生對責任感問題缺乏熱情,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於是,我利用少先隊活動時間精心設計了這樣一次討論。首先,我向同學們推薦了《是誰把他引向不歸路?》這樣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潘金海從小仗勢欺人,胡作非為,雖然多次被抓,但有父母保駕,最後被判死刑,臨刑前咬掉生母耳朵。這個血的教訓。那麼,究竟是誰把他引向不歸路呢?激烈的討論開始了,同學們不約而同地指責父母對他的嬌寵,指責公安機關的徇私舞弊。最後,在老師的引導之下,學生認識到了他自己從小對自己的行為不負責才是造成今天慘痛結局的根本,可見,一個人的責任感是與其生命緊密相連的。這血的教訓,使孩子們猛醒,深思,並進而認識到對日常學習的重視和平時對集體、對親人的關心是國小生最起碼的一種責任。 通過討論,學生積累了道德經驗,促進了道德認識的內化,提高了道德分析能力,達到了德育活動的認識功能。

2、書海漫步,進行責任感的薰陶。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啟迪學生"責任感"的良師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們的精神氣節令人讚歎不已,歸結起來,都源於高度的責任,在書海中漫步,不失為提高學生對責任感的認識、激發責任感在內心升騰的有效途徑。為此,我們開展了紅領巾"讀書月"活動。活動中,大家瞭解了富蘭克林等無數科學家為人類崇高的事業而執著追求的精神。為現代學子魏高原為祖國之崛起而刻苦攻讀所感動;受外國人士白求恩堅守陣地、救死扶傷的精神所陶冶,被無數關於責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 "紅巖精神"是重慶地方特有的教育資源之一。針對摸底調查中學生對"紅巖"知之甚少的現狀,我們在"讀書月"活動中開展了紅巖系列教育"五個一"活動:讀一本紅巖的書,記一篇讀書筆記,作一次參觀尋訪,講一個紅巖故事,寫一篇紅巖日記。在讀書活動小組內,中心組成員創立了以獎優為序、輪流閲讀、互相交流的激勵機制;尋訪活動中同學們駐足聆聽,對小蘿蔔頭等紅巖先烈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故事會上大家慷慨激昂,聲情並茂;紅巖日記中,孩子們的真情流露,足以反映出他們的思考已進入了深的層次…… 蘇霍姆林斯基説:"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心和意識的,兒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札記

班主任工作札記

本學期我承擔了三年級的班主任工作,雖然幾年前曾擔任過此項工作,但將近一個月的工作讓我品味到班主任的酸甜苦辣,體會着師生情感的微妙變化,感覺到班主任工作的確不容易做好,要做好一位出色的班主任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身教重於言傳

“身教重於言傳”,一位出色的班主任理應少做“指揮家”,多當“實幹家”,身先士卒,率先垂範。我要學生做到的,我先做到。與學生交往中,我自覺使用禮貌語言;大掃除時,我挑最花力氣的“作業”,拖教室地板、擦洗教室門窗。從學生主動給我端水、送抹布,搶着擦地,可以看出“率先垂範”的良好教育效果。每週一的中午大掃除,我是安排小組輪流制,然而好幾位剛參加過大掃除的其它組學生總是主動請纓,“老師,我還想參加這次大掃除!”就連我班的“頑皮大王”都賣力地和我一起擦地,那股幹勁別提多認真了!

二、重視與家長的溝通

面對如今那麼多有思想的孩子,要想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單憑班主任或者任課老師往往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因此,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切實重視與家長溝通的工作。幾個周以來,我與本班孩子們的家長已漸漸熟稔起來,和有些家長能像朋友一樣真誠地交談,甚至有位家長也很依賴班主任,孩子在家中表現不佳直接打電話求助(雖然這位家長的做法有待商榷,但從側面可以體會到家長對班主任的信任)。與家長溝通的方式也多種多樣,有面談,有電話、有e-mail。通過這些方式作為班主任的我和家長們能夠密切的聯繫,給予孩子們更多的關注,及時科學地引導孩子點滴成長。

同時,從事教育工作雖已十年之多,但還需不斷地“充電”,多思考,多學習,才能更好地勝任家庭教育指導者這一角色。

最後,我想借用魏書生老師的一段話來結束:世界也許很小很小,心的領域卻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廣闊的心靈世界中播種耕耘的事業,這一職業應該是神聖的。願我們以神聖的態度,在這神聖的崗位上,把屬於我們的那片園地,管理得天清日朗,以使我們無愧於自己的學生,以使我們的學生無愧於生命長河中的那段天真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