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城建設領導講話稿(精選多篇)

欄目: 領導講話稿 / 發佈於: / 人氣:5.78K

第一篇:福州大學城學生對大學城建設的意見

大學城建設領導講話稿(精選多篇)

福州大學城學生對大學城建設的意見

治安差 公交不方便 缺乏統一管理

若能合理的共享大學資源,當然是好的事情,但似乎並沒有做得很充分,好比如跨校借書相

當麻煩。再者,雖説是大學城,但之間的交流似乎也不是很多…,,,

夠更好的共享。同時也能營造很好的文化氛圍。

1多點公共性建築。如:大學城圖書館;大學城游泳館;大學城體育館

我覺得簡歷大學城是很有實際意義的,他可以集中大學生, 適當的將在校大學生與社會分離,

這樣能保證大學生的身心安全, 為在校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大範圍人文氛圍,,

各院校資源共享不明顯和學術交流很少,社團合作不多。

基礎設施建設不夠

3、增加各大學交流,如果不交流乾嘛把大學聚集到一起呢

配套設施不提全,周邊環境很差

也是一種趨勢所在(畢竟閩侯的地皮相對於市區還是較為便宜且豐富),但是由於剛起步,

很多方面還不夠完善,例如學生的出行就是個大問題。總之大學城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現實

性,至於如何讓大學城更好地發展併為社會所認同及稱讚,就留給“有頭腦”的領導者來策劃了

有為所有大學生所熟知,更不用説為大學生服務了

主要希望專業上的共享;其次就是可以多一些大學城聯合的活動;再次可以參考外國高校聯

盟,組織一些體育賽事等等

更好地發揮大學城對一座城市高等教育的引導作用,提升福州的教育文化水平

2.商店較少,購物不便。

第二篇:中國大學城建設問題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科研與決策

中國大學城建設問題

一、大學城建設: “圈地運動”下的畸形膨脹

與會者開始涉及的是中國大學城目前的狀態。與會的蔣國華、史朝、程方平、李志仁等專家分別給大家提供了一些令人吃驚的數據和事實:

首先,大學城的規模越建越大。當年上海淞江大學城等的建設面積只有幾平方公里,但現在圈地面積越來越大,其中湖南“嶽麓山大學城”44平方公里;河南“鄭州大學城”和湖北“黃家湖大學城”都是50平方公里;已開工的廣州大學城一期工程佔地17平方公里,二期規劃43平方公里;陝西西部大學城佔地400公頃;山東菏澤大學文化城佔地466.7公頃;遼寧大學城佔地543.4公頃;浙江5個大學城規劃用地面積為2240公頃;重慶市正在打造的重慶市大學城和江南大學城佔地總規模將超過5萬畝。僅江蘇省已經開工或計劃建設的大學城就達9個之多,且2014年以來江蘇共啟動7個大學城和高校園區建設。 統計資料表明,1997年至2014年的五年間,建設佔用耕地1646萬畝;2014年,我國耕地面積再次淨減2500多萬畝。在這些被佔的耕地中,大學城應該有不少的份額。

其次,中小城市也開始建設大學城。城區人口不到200萬、僅有20所高等院校的鄭州市將要湧現4座大學城;甘肅榆中大學城規劃用地18至24平方公里;常州大學城建設了全國第一個以高等職業教育為特色的大學城;無錫大學城和淮安大學城分別規劃用地10平方公里。大慶大學城要建成為“對大學來者不拒”的大學容納場所;僅有一所省農業廳下屬專科院校的泰州市也要建大學城…… 再有,中國大學城的建設越來越“洋化”。集中表現在環境的越來越美麗、建築的越來越漂亮、設施的越來越完備,其着眼點是物質化的條件日趨優越。置身於中國的大學城,彷彿就置身於一個度假村裏,甚至某些大學城內本身就有度假村。如廊坊東方大學城首期規劃的1萬餘畝用地中,高爾夫球場竟然佔據了6640畝地,並且城中隨處可見別墅、度假村、美食街,甚至夜總會等。

面對中國大學城的現態,與會者們不禁發問,像這樣的發展速度、規模和檔次,中國的大學城究竟是要辦成什麼樣的“城”,這樣的結果又是怎樣被推動起來的?其中隱含的是喜是憂?對此,專家們作了多角度的精闢分析。

二、大學城建設隱藏着複雜的問題

李志仁和儲朝暉都認為,中國大學城產生的最初動因確實是來自於高等教育自身的發展。由於1999年國家實行加速高等教育發展的政策,各個高校都開始大量擴招,這必然帶來校區容納學生的程度以及相關的管理和教學質量問題,於是開闢新校區、構建大學城成了高校源於自身發展主動而樸素的需求。

如果可以把這種源於教育發展樸素需求而形成的大學城建設模式稱為“自由模式”的話,專家們表示,後期的大學城建設,尤其是近2-3年的大學城發展就“變味了”——因政府、開發商和銀行的介入,大學城建設演變成了一種特殊的“捆綁模式”。這種“捆綁模式”有四個要素:政府、開發商、銀行和大學,而其中大學的作用日趨弱化。

談到大學城建設中政府這個要素。與會專家劉序盾、史朝、王建平、儲朝暉、程方平、李志仁、陳榮根紛紛指出,政府總在越位,在一定程度上大學城建設甚至變成了一種“政府行為”。地方政府的主導思想是要人為地在當地形成一種“教育經濟”,創“政績”。一些政府官員認為,在國家教育投資低的情況下,政府只需出政策(優惠出售土地即可招來項目,增加税收等)就可以建設好大學城,就能為社會提供最好的教育資源,而發展大學城便是其中最容易操作的,並容易獲得多方面效益的大項目。至少,大學城使部分校園擁擠的高校(在擴招、高校後勤社會化等的擠壓下)有了辦學的場所,使教師有了教學的場所,使學生有了學習的場所,這就是教育的發展和政府的政績了。如今,對大學城的開發與建設都被納入了當地政府,包括省委的政績評價體系裏。

有了政府建設大學城的意願和政策,開發商便看到了商機。任何一種基建建設及其後期的運營都會帶有相當的利潤。賈鶴鵬強調,開發商從大學城建設中所獲得的土地利益是相當可觀,又是相當不公平的。因為,在我國的50多個大學城的建設用地中,大部分為農業用地,並且有83.93%的用地是政府行政劃撥的。政府從農民手中以2-3萬1畝的價格(相當於當地地價的五分之一、十分之一、甚至二十分之一)收購土地,開發商從政府手中則多數以5萬左右1畝的價格買進,但土地的市場價格最低都應該是20―35萬1畝。於是,開發商和政府走到了一起,大學城的建設引發了一場“圈地運動”,甚至違法圈地。李志仁尖鋭地指出,“大學城成了政府和開發商的一種利益結合”,“二者成為利益的捆綁者”。王建平認為,開發商的加入既抹煞了大學城的主體歸屬,也增大了大學城發展的不可預測性。然而,政府與開發商卻共同啟動了大學城的開發和推動着大學城建設的激進步伐。

顯而易見,開發和建設大學城所需的的資金額決非一個小數目,都是數億,幾十億,甚至百億。如廊坊東方大學城投資達50億元,寧波市高教園區投資32億元,南京市江寧大學城遠期投資40多億元、仙林大學城投入50億元,廣州大學城投資約120億元……。而這些資金主要是靠銀行貸款。那麼,如此多的鉅額資金,銀行如何樂於貸出呢?對此,李志仁作了分析,在市場經濟的狀況下,掌握着大量投資資金的銀行,其投資方向很難掌握;而貸款給大學城則“既放心,又無責任”。因為,真正有風險的民辦大學極少進入大學城,這樣一來,進來的多是國有大學,銀行也是國有銀行,銀行與大學之間的貸款關係仍然是一種計劃經濟下的國家與大學之間的關係:一方面,以前國家投資給大學的經費是通過行政路徑,而現在是通過銀行;另一方面,銀行貸款給屬於國有資產的大學城的資金如果收不回來,同屬國有資產的銀行可把這些貸款作為最後的“呆帳” 抹掉,而重新向國家申請另外的資金項目,自身則勿需承擔什麼責任。因此,銀行也積極加入了大學城修建的行列,併成為大學城迅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在政府、商家、銀行都各自從大學城中找到了利益的同時,它們都“以教育的名義”來推動大學城的建設;而真正具有教育名義的大學又是如何進入“捆綁模式”的呢?程方平指出:

一方面,目前還看好的高等教育增長速度給高校呈現了要繼續加速發展的客觀景象。自1999年開始實行高等學校擴招以來,我國高校招生人數逐年增加。從1999年的164萬人到2014年320.5萬人、2014年的382萬人及2014年即將招生的402萬人。與之對應,2014年,高校在校生人數達1600萬人,到2014年則增至1900萬人。這樣的高等教育行情形成了大學自身發展的需求,同時大學城建設的全國性效應更助長了這種需求的擴大,許多大學自然不願“落伍”。

另一方面,高校的收費和後勤社會化使高校將自身的還貸力量估計過高。許多高校都將學生的學費、住宿費等一些雜費和後勤服務方面的收費作為還貸的主要途徑。然而,多數大學城受地域位置影響,其收入來源主要依靠收取學費和住宿費,再配以一些商業經營和後勤服務,以及置換學校本部土地、出租(售)教師和學生公寓等來獲取資金回籠。但這些經費的獲得往往並不能使大學獲利,好的能實現收支平衡,差的則背上沉重的債務,東方大學城已經背上了22億債務。史朝也認為,實際上學費方面的收入是還不了貸款的。如廣東大學城就已經把學生的收費定在每年12014-15000元,這麼高的高等教育費用,普通家庭根本無法承受,只能使貧困生增多。況且從長遠看,未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速度將會隨着適齡入學人口的減少而自然回落。但許多大學存在的假想資金循環過程:多貸款—多增校區—多招生—多收費—多還貸,使得高校把入駐大學城後的問題簡單化了。

劉序盾還提出,高校推動大學城建設存在被動性質的一面。他提醒大家注意,不少大學入駐大學城是來自地方政府的行政命令,他們參與大學城建設的行為是“綁架上戰車”的行為。這些大學的校長被夾在了行政管理、銀行貸款和教育部規範辦學行為的政策之間。這樣,大學城的真意消失了,而蜕變為新一輪的科技開發區熱潮。

總起來看,大多數與會者們都認為,大學城是官員的政績要求、商人的利益要求、銀行的放貸要求、高校的發展要求混合推動的,包括主動捆綁和被動捆綁;其中真正的買單者是各個入駐大學城的大學,而最終的買單者卻是每一個上大學 的學生。那麼,被“捆綁模式” 推動而發展起來的大學城又究竟給了學生什麼呢?其內部運作方式是怎樣的呢?

三、大學城的內部運作危機重重

對於這個問題,與會者一致認為:

第一,大學城多數都沒有很好地實現“規劃整體化、資源共享化、後勤社會化、管理集中化”這一初衷和承諾,更沒有給學生以應有的文化薰陶。李志仁特別提到大學城的辦學特點是“攔腰截斷式”,即把1、2年級的大學生放到新校區,3、4年級的放在老校區;或者將本科生放到新校區,研究生放在老校區。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對學生不負責任的,基本的學校管理和正常教育都受到了削弱。張男星指出,這個特點的描述非常形象與逼真。畢竟,大學是一個文化集聚地,它應該使學生與外在於他的世界,包括物質的、人際關係的、思想意識的,發生互動,並在這樣的互動中獲得對文明的嚮往、對文化的尊崇、對精神的渴求,從而使學生成為真正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而這樣的半截子辦學,使得大一、大二的學生或整個本科生在大學城裏不是上課就是自習,或“在風中游蕩”;缺少社會活動、缺少學術講座、缺少演出、缺少交流的單調生活與學習就會導致思想的單調與精神的匱乏。有報道説大學城的學生竟然這樣抱怨:“大學城和監獄一樣,悶死人了!” 這豈不是用現代化的中國大學城印證了德國思想家福柯“學校形同監獄”的後現代説法了嗎?!

第二,大學城只有“城”而沒有“大學”,也缺少正常的“社會”。程方平為與會者鏈接了大學城運作的“五化” 特點,即在大學城裏有五鍾傾向: 教育產業化, 高校商業化,學術行政化, 校舍貴族化, 校園莊園化;並認為,唯獨缺少大學城應該具有的教育化。所以,中國大學城,僅僅是幾所大學地理位置的集中,只是一

個地理的空間概念,而嚴重缺乏教育內涵。

張男星認為,由於大學城往往都建在遠離城市中心的邊緣地帶,教師有課則來,上完課則走,因此,與前衞的校園環境、物質條件相比,大學城的教學管理、物業管理與服務相卻相對滯後。總體而言,大學城管理方式的主要特點是“看守式”的,即領導、教師和工作人員輪流在新校區值班,看護着這幢大“莊園”。畢竟,偌大的校區,或有如草原一般平展無際,或有如山林一般看不到頭,這裏面暗藏着極大的安全隱患,包括身體的隱患、心理的隱患以及思想的隱患。由此,大學城在客觀和主觀上都被封閉成了新世紀的“象牙塔”,而成為社會遠觀的一幅風景畫,生動而沸騰的社會便在畫外,大學生則成了“畫中人”。這樣的管理模式,必然導致教師與學生、學生與生活的隔離;導致學生身體與心理、物質與精神的隔離,最終導致大學與社會的隔離。而這恰恰與大學城的本意相違背,也與國外大學城的做法大相徑庭。

第三,大學城的生存模式仍然是“獨門式”的。與會專家們認為大學城的建設實際上仍然沒有改變以前大學各自為政的割據局面,各類型學校引入大學城辦學雖然打破了院校之間的顯性壁壘,實現了教育物質空間的共在,但大學城的教育資源,包括教學硬件的和教育體制以及文化氛圍卻遠沒有因此而實現共享。大學城的調控能力仍然低下,大學城內的競爭、合作、共享機制還未建立。

針對中國大學城的運作特點和缺陷,程方平強調,必須從正確理解大學城入手。從國外大學城的經驗來看,大學城應該是一個綜合發展的歷史產物。一方面,大學城的建設主要以自然形成為主,並逐漸成為當地城市(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或城市的主體,最後與社區融為一體;從而使學校即是城市,城市即是學校。例如著名的美國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大學城,英國的牛津大學城、劍橋大學城,前蘇聯的西伯利亞大學城等。所以,大學城並不是通過快速的圈地建設就可以馬上形成的。另一方面,大學城應該有許多增長點,才能使它有條件去促使整個城市的發展。例如,大學城中的大學附屬醫院、科技研究所、孵化器一類的研發中心、後勤服務,以及與企業共同開發產品基地等等。這些增長點是在教育的需求下形成的,而不是一種行政“攤派”的結果。中國的大學城不能僅僅把眼光釘在收學費和學生的消費上,必須尋找和開發其他有效的發展路徑和綜合增長點。再一方面,大學城不是孤立發展的,它如同高腳屋,底部有許多支柱。中國的大學城底部的支柱就有問題,如高校擴招的盲目性、後勤社會化的“一刀切”、對硬件要求方面的高門坎、注重學費收入而缺少其他增長點等,這些問題本身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與方法的欠缺,就使得大學城的發展先天不足,供血渠道不暢。所以,大學城在教學與管理等方面出現的“文化沙漠”和“基礎鬆軟”現象是不奇怪的,相反,在這種情況下,“它要辦好了才是奇怪的”。

為了使大學城建設的問題得到解決,與會者繼而提出這樣的問題,在“圈地運動”中發展的中國大學城建設是否應該剎車,如果大學城要停下來的話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如果不能剎車,那又該如何進行補救與調整呢?

四、大學城剎車也要費周折

蔣國華提出應該剎車。他認為教育即使是作為產業,它也應該遵循產業發展的規律,必須考慮人員、規模等因素。大學城建設的關鍵是要符合市場和教育這兩者的雙重規律,選擇正確的路徑和方法,應圍繞着一個或幾個大學建城,否則就是“空城計”。同時要限制公辦學校的擴張,在教育經費如此緊張,以至於78%

的基礎教育經費是由國民在支付的情況下,大學城這種發展是不符合國家教育政策的,也不符合高等教育的準公共產品性質。

也有不少與會者認為,確定大學城下馬和確定大學城上馬一樣,都不是簡單的問題,必須儘量減少損失。所以,對於大學城而言,不是要靠行政命令的“一刀切”式的剎車,而是要進行糾偏和進入有序軌道發展。於是,與會專家們紛紛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第一,要完備法規,使大學城的建設在法規範圍內有序進行。劉序盾認為,大學城是與教育、經濟、行政和法律四個方面交織在一起的。程方平特別提到1862年頒佈的美國《莫里爾法案》,它規定美國聯邦政府將土地贈給大學,大學則要能切實地為當地經濟服務,從而真正發揮了土地對於大學發展的作用,使大學和高校各得其所。

第二,尋找新的增長點。例如應鼓勵民辦高校進入大學城。程方平指出,中國2014年頒佈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對民辦學校的融資是實施限制的。這樣,民辦學校幾乎從銀行貸不了款,這就形成大學城的公立化,導致大學城的生態不平衡。而可以靠自身力量運作的民辦學校很難進入大學城,也就使大學城失去了一個生長點。程方平還認為,應該對中國大學城有一個起碼的經濟增長分析,打破中國大學城的單一靠學費支撐的增長模式。

第三,高校要充分發揮自主性,努力提高自身的吸引力。儲朝暉認為,大學城的資源要儘量得到充分運用,以此來減少國家的損失;同時要努力把大學城變成有大師的地方,發揮教育家辦學的自主性。

第四,高校應進行整體的大學城遷移。李志仁提出,大學要充分利用大學城的資源,大學的校區應該進行學科、專業、院校等方面的整體遷移;並以此完善和加強大學的校園文化建設。

最後,程方平再次強調,大學城的支柱是疲軟的,如果馬上剎車會出問題。對它的分析要結合近些年的高教政策變化沿革來進行,同時要聽取金融界、管理界等各界人士的意見。不能來也政府命令,去也政府命令,使高教發展的損失無人負責,甚至連追究問責的途徑都沒有。我們這次研討會就是要把教育界自身的相關問題分析清楚,從而形成強大的輿論,幫助高校和大學城建設走入正軌。

研討會在與會者嚴肅認真和充滿責任感的討論中結束了。與會者認為,有關中國大學城的建設問題是決不可能在一次學術研討會中就徹底清晰並解決,況且我們的研討會也主要是從教育的角度來探討的。秦行音博士指出,政府和學者之間的任務和思維特點是不一樣的,應該加強兩者的溝通。今天我們從教育研究者的角度分析了大學城的現存狀態、興建歷程、運作特點和未來發展,那麼,此次研討會可以説是研究者向政府發出的溝通信號吧。我們的目的如同劉序盾所呼籲的:投資衝動的終極成本仍然是由每一個國民來承擔,所以,要向全社會傳出教育界的聲音,引導政府的決策並維護自身的權利,使有限的資源能更好的為國為民服務,而不能成為“以辦教育”為名的牟利者和不負責任者的犧牲品。

第三篇:大學城空間建設策劃書

大學城空間建設策劃書

主辦單位:電子系學生會學習部

一、活動主題

“大學城學生空間建設比賽”

二、活動目的

為了響應學校“推進空間建設,構建數字校園”的號召,加強學生對空間技術的應用能力和認識空間教學的好處,本着以科技成果提高教學質量,以通過對空間應用提升學習能力的宗旨,所以我係決定在第八屆應用科技節期間舉行學生空間比賽,從而加強同學們對空間建設方面的進一步提高。

三、活動意義

豐富在校學生的校園生活,意識到當今社會網絡化的作用以及加強我們在校學生如何更好的靈活應用空間學習,全面提高同學們的素質,營造高雅的學習氛圍和文化氛圍,弘揚“博學篤行,與時俱進”的城建精神,為培養新世紀的複合型人才,為城建綜合教育推上一個新的台階。

四、主辦單位

電子系學生會學習部

五、參加對象

民院全體學生

六、活動流程

首先各班要報名參加的同學現在各班學委處報名,然後各班學委把名單交給學習部的成員,等待打板通知,同時有必要時,學習部成員也會去各班進行活動的宣傳,加強同學參與這個活動的積極性。在活動評比過程中,我們會選擇一些公正的評委去比賽選手的空間進行查看,評選出一些優秀的空間出來,從而確定得獎的選手,最後便打板出獲獎選手的名單。

七、活動時間

待定

八、活動地點

6棟

九、活動宣傳

1、 宣傳欄貼海報(宣傳部幫忙出海報) 2、召開各班班長、學習委員會議

十、 比賽評分細則

本次比賽評分標準為百分制,評分分為兩部分:

1.學生大學城空間展示(20分)

通過對每位同學大學城空間的外表設置的觀察,如顏色、空間代碼圖畫的美麗程度。(20分)

2.學生大學城空間操作演示(80 分)

操作演示:a、學生對於空間欄目及子欄目創建、修改、刪除及文章發表;好友查找、添加和訪問;b、羣組查找、添加、創建、訪問及主題的發表;c、flash、swf、doc和視頻等文檔的上傳、頁面鏈接、圖片添加、排版;d、發留言、評論、私信等內容。(20分一項)。

十一、獎項設置

冠軍隊:獎品+證書 亞軍隊:獎品+證書 最佳辯手:證書

十二、經費預算

證書 50元

報名表如下

第七屆應用科技節大學城學生空間比賽報名表 序號

姓名

班級

學號

聯繫電話

獎品 180元

其他 30元

總計 270元

系黨總支公章

電子系學生會學習部2014年5月

填報人簽字:

電話:

第四篇:基層組織建設年領導講話稿

基層組織建設年領導講話稿

同志們:

今天,我們召開全鎮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動員大會,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和要求,安排部署我鎮深入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各項工作,基層組織建設年領導講話稿。鎮黨委按照"抓落實、全覆蓋、求實效、受歡迎"的要求,確定了以"強組織、增活力、破難題"和在全鎮黨員幹部中實施"三個模範"工程(即做政令暢通執行的模範、做帶頭髮展產業的模範、做倡導健康文明生活的模範)"為活動的主題,緊密結合鎮情實際,研究制定了實施方案,緊緊圍繞"基層基礎更加紮實,工作機制更加規範,基層班子更加團結,黨建覆蓋更加廣泛"這一目標,堅持因地制宜,制定切實措施,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各村黨總支和黨支部要在鎮黨委的統一安排部署下,把握好活動開展的總體要求,充分謀劃、積極參與,強化領導、明確責任,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確保活動各項任務能順利推進。下面,我就深入推動活動開展,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增強開展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的政治責任感

今年,是我鎮提速趕超和鞏固脱貧摘帽成果的重要之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同時,我們將迎來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開展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是中央、省委、市委和縣委立足工作實際作出的戰略部署,不僅至關重要,而且非常必要。全鎮各村(社區)、各部門一定要把思想統一到上級的決策部署上來。

第一,開展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是推進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堅實保障。當前,鎮黨委政府明確提出了"依靠道真遵義貴陽,融入重慶武隆長江,發揮邊關優勢,發展民族邊貿經濟,把洛龍建成省際周邊區域經濟強鎮"的發展思路。在這樣的環境下,只有深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讓廣大羣眾真正認識到洛龍具有千載難逢的機遇,進而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積極投身"歷史文化名鎮"建設主戰場,在全鎮形成你追我趕的、提速趕超的發展局面。

第二,開展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舉措。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黨的基層組織是執政基礎,是開展具體工作的重要載體。只有注重加強基層基礎工作,黨的組織基礎、羣眾基礎才能更加牢固,黨的事業才能蓬勃發展,社會才能長治久安。近年來,鎮黨委始終高度重視,並積極推進了基層黨建工作,"三級聯創"、"創造爭優"等都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部分村級黨支部仍然存在軟弱渙散、觀念陳舊、工作方法簡單、帶領羣眾致富能力較差等實際問題。特別是現在我們的幹部中沒有中心工作就不主動到村入户,與基層的感情交流太少。這些,都需要積極改進,特別是要轉變執政理念,創新工作機制,圍繞建設經濟強鎮的總目標,以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作為最有力的抓手,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動力,以民生取向為標準,改善農村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着力解決一批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的突出問題,維護農村的和諧穩定。

二、把握主題,明確目標

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主題是:"強組織、增活力、破難題"和爭做"三個模範"。各村黨總支、片區黨支部要把這一主題貫穿於工作的全過程,切實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增強黨員隊伍生機活力,團結帶領全體幹部爭跨越發展之先、創社會和諧之優,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的召開。

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的四個重點是:一要着力解決基層黨組織建設中的突出問題;二是農村黨員、幹部權利和義務的履行情況;三要着力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四要着力完善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體制機制。我鎮基層黨組織機構健全,設置也比較合理,作用發揮的整體情況也是比較好的。主要表現在:黨委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着力加強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設,紮實推進黨建工作;各級黨組織和黨務工作者在人手少、條件艱苦的情況下,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當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和問題。各村黨總支、黨支部要以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為契機,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從解決問題入手,不斷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向前進,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羣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

開展基層組織建設年,內容涵蓋基層黨建的各個方面,我們要努力實現五個"進一步提升"的目標:

一是要實現黨支部戰鬥力進一步提升。黨支部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我們要以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為契機,鞏固先進、提升一般、轉化後進,使我鎮各類黨支部基本都要成為作用發揮明顯、黨羣關係密切、羣眾反映良好、戰鬥力進一步提升的堅強堡壘,發言稿《基層組織建設年領導講話稿》。

二是要實現黨支部書記素質進一步提升。把支部建設好,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好書記。要按照守信念、講奉獻、有本領、重品行,要求加強村總支書記以及黨支部書記隊伍建設,進一步拓寬選任渠道,加強教育培訓,注重實踐鍛鍊,不斷增強黨支部書記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羣眾的能力。

三是實現黨員隊伍生機活力進一步提升。要不斷壯大積極分子隊伍,加大在青年中發展黨員力度。要健全評價機制,嚴把質量關,提高發展黨員的質量。要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培訓和管理服務工作,不斷增強黨員的黨性觀念和黨員意識。

四是實現基層基礎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要加強基層黨務工作者隊伍建設,不斷壯大黨務工作力量,系統推進黨務工作者培養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隊伍專業化水平。要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提高基層黨建工作信息化水平。

五是實現基層黨建制度化水平進一步提升。要按照上級要求,進一步建立完善黨組織職責制度、黨組織生活制度、黨員教育管理制度、黨內民主制度、黨務公開制度、黨內監督制度,不斷健全基層黨建制度體系,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工作規範化、活動經常化、決策科學化的水平。

三、建立機構、落實責任,完善加強開展基層建設年活動的組織保障

開展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要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完成如此艱鉅的任務,時間緊,要求高,必須全力以赴,確保各項任務目標落到實處。

一要建立機構,落實責任。鎮黨委專門成立了開展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實行集中辦公,具體負責全鎮活動的組織、指導和協調。各村(社區)、機關支部也要設立相應的組織機構,負責本單位相關工作的部署和落實。鎮黨政領導班子每人聯繫幫扶一個村,搞好調研,撰寫好調查報告,牽頭制定具體幫扶措施,解決一些基層實際問題。我是加強基層建設年活動的直接責任人,我將和大家一起共同謀劃,真正把這項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定期研究,抓好落實。各村黨支部書記要切實履行好黨建工作"第一責任人"的職責,精心謀劃,突出工作創新,找準推動工作的有力抓手。要落實工作責任,把握工作重點,認真落實省委提出的"十項行動"和市委提出的"五個着力"的要求,紮實有序,富有成效地開展工作。

二要搞好宣傳,濃厚氛圍。認真學習基層組織建設年活動的相關文件和宣傳資料,重點掌握活動的總體要求、目標和步驟,確保活動能順利開展,各村(社區)、駐村幹部要注重做好工作信息上報工作。鎮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宣傳冊、辦黨建簡報等形式,大力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三是經常開展黨組織活動。一是開展黨員幹部進村入户活動,着力提高羣眾滿意度。組織全鎮機關黨員幹部對基層黨組織普遍開展一次走訪調查,做到所有村(社區)、企業全覆蓋。重點是對換屆後基層黨組織運行情況開展一次"回頭看",對所屬村級黨組織領導班子是否健全、組織制度是否完善、經費場所保障是否落實、作用發揮是否充分等情況進行深入調查,切實摸清底數、掌握情況、找準問題。二是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着力增強後進基層黨組織活力。根據"先進黨組織上水平、中間黨組織上台階、後進黨組織換新貌"目標,開展承諾踐諾活動,重點在優化組織設置、健全領導班子、完善組織制度、落實經費場所、推動作用發揮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積極開展"基層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實現黨建資源共享,選擇有幫帶能力的經濟強村優秀黨組織與薄弱村黨組織結對共建,通過採取黨建引導,項目、資金、技術、信息幫扶等措施,重點解決薄弱村片區黨組織軟弱渙散和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等方面的問題,幫助村級黨組織在發展現代農業、培養新型農民、帶領羣眾致富、維護農村穩定等方面,形成一個富民強村的好思路。通過結對共建,確保幫扶村進入合格村行列,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促進和諧的能力。三是開展村級黨組織陣地功能提升活動,着力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為更好的發揮村級陣地服務羣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綜合作用,根據各村實際,科學規劃村級黨組織陣地建設,為各片區支部提供培訓、學習等活動場所。同時村支兩委應設立黨務公開、政務公開、信息發佈、政策宣傳"四欄",着力打造成為黨員活動、村民議事、便民服務、教育培訓"四個中心",努力把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成"惠民工程",()把村支兩委的"四個中心"辦成老百姓"自己的家"。

四是及時召開黨支部會議,特別是執行好"三會一課"制度,認真研究基層黨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創新工作方法和工作機制,狠抓整改落實,提高黨員思想政治素質和為民辦事、增強黨員創業帶富能力、爭當"三個模範"。

同志們,這次開展的基層組織建設年工作,是在我鎮上下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和縣委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加快推進我鎮各項事業新跨越、新發展的新形勢下進行的,搞好此次組織創新工作,有利於鞏固黨的基層羣眾基礎,有利於增強基層黨組織的生機與活力,更有利於推動我鎮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各村黨總支和各機關支部一定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紮實推進,把開展基層組織創新年與創先爭優活動相結合,與推進我鎮各項重點工作相結合,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力求以健全、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引領我鎮經濟社會建設又好又快發展,為建設富裕、和諧洛龍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希望同志們要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務實過硬的工作作風、紮實有效的推進舉措,確保這次活動取得實效,真正讓羣眾得實惠、讓幹部受教育、讓基層增活力,以優異的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 《基層組織建設年領導講話稿》

第五篇:加強領導班子建設講話稿範文

加強領導班子建設講話稿範文

同志們:

富民強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是省第十次黨代表大會確定的宏偉目標。新的形勢和任務迫切要求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紮實工作,奮發有為,不斷推進組織工作的改革創新,為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證和人才支撐。

以作風建設為重點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努力形成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各級領導層

江澤民總書記在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上強調指出,開好十六大的關鍵之一是從中央到地方都要形成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領導層。結合我省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的實際情況,當前要着重解決好思想作風建設這個首要問題,密切聯繫羣眾這個核心問題,民主集中制建設這個根本問題和黨風廉政建設這個緊迫問題,全面加強領導班子建設,不斷提高各級領導班子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形成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各級領導層,必須堅持幹部隊伍“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原則,大力選拔“靠得住、有本事”的優秀幹部。“靠得住”是政治上的要求,是選拔任用幹部的首要標準。評價一個幹部是不是“靠得住”,總的要看其是否忠誠於馬克思主義,能否自覺實踐“三個代表”。

具體來説,要看其是否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緊密結合本地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並取得了顯著成績;要看其是否清正廉潔、公道正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得到了廣大羣眾的公認和擁護;要看其是否具有堅定的理想信念,在重大關頭與黨和人民同心同德、和衷共濟,在複雜局勢面前挺身而出、維護大局,在各種風浪面前站穩腳跟、經得住考驗。“有本事”,是才能上的要求。評價一個幹部是不是“有本事”,就是要看其是否有與所擔任職務相適應的領導藝術、決策水平和管理能力;是否有與履行崗位職責相適應的理論素養、專業知識和業務本領;是否有與江蘇經濟現代化、國際化相適應的

世界眼光、戰略思維和創新能力。對“靠得住、有本事”的優秀幹部,特別是思想政治素質好、知識層次高、能夠適應新世紀發展要求的優秀年輕幹部,要大膽地選拔使用。

進一步加強幹部教育培訓工作,努力構築新世紀領導人才高地

在日益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中進行現代化建設,必須有適應競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加強幹部教育培訓和人才資源開發,是構築新世紀人才高地的重要措施。要以建設學習型、創新型幹部隊伍為目標,構建幹部教育培訓新體系。領導幹部是全社會的表率,只有建設一支學習型、創新型的幹部隊伍,才能帶動學習型、創新型社會的建設和形成。要進一步更新干部教育培訓觀念,確立幹部教育培訓投入是最具效益投入的觀念,確立繼續教育、終身學習的新理念,使學習成為各級幹部的第一需要和第一任務。要以實施幹部教育培訓“十五”規劃為重點,加大幹部教育培訓推進力度,把江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作為教育培訓主教材,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廣大幹部頭腦。突出抓好wto知識的教育培訓,造就一大批熟知市場經濟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敢於和善於在國際競爭中贏得勝利的領導骨幹。繼續實施“百千萬培訓工程”,培養領導幹部的世界眼光和戰略思維能力。

要以“333工程”為龍頭,抓好人才的培養集聚和深度開發,造就一支能夠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科學家隊伍,一支在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學術技術帶頭人隊伍,一支能不斷攻克各種重大難題的工程技術專家隊伍。要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營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環境,用崇高的精神激勵人才,用真摯的感情關心人才,用適當的待遇吸引人才。積極引進國外境外優秀人才,特別是一流的人才團隊來我省創業。要遵循各類人才成長的規律,建立競爭擇優的選拔機制,為優秀人才脱穎而出開闢“快車道”。要實行人才流動的柔性化,不求所有、所在,但求所用、所得。堅決破除平均主義,形成與實際貢獻相適應的分配與激勵機制,對有突出貢獻的人才給予重獎。

積極推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版權歸本站)實現幹部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

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是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培養造就大批優秀人才,防止用人上不正之風的治本之策。要全面貫徹中央批准下發的《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綱要》精神,結合我省的實際,及時研究新情況,總結新經驗,把改革不斷引向深入,真正建立和完善選拔任用幹部的科學機制和管理監督幹部的科學機制。要認真落實人民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選擇權和監督權,提高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對民主推薦、民主評議和民意測驗,要進一步擴大範圍,改進方法,提高質量,並試行將民主推薦、民主評議和民意測驗的結果適時適度公開。

要抓好現行改革措施的完善配套,着力提高幹部工作的科學化程度。對目前普遍實行的公開選拔、競爭上崗、任前公示、考察預告、試用期制和幹部交流等改革措施,要進一步總結完善、鞏固提高。對已在一定範圍內試點或推行的票決制、差額考察、引咎辭職等改革措施,要擴大試點範圍,加大推行力度。要在總結經驗、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把改革的成果以法律、法規和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堅持下去,形成相互配套、緊密銜接的制度體系,加快乾部工作制度化進程。要實現用好的制度選人和用好的作風選人的有機統一。嚴格遵循黨的十五屆六中全會提出的“五堅持、五不準”,當前尤其要重點抓好堅持公道正派、集體討論決定、按照程序辦事等三個方面的工作,真正做到凡是未經過民主推薦的不提名,未經過組織人事部門考察的不討論,集體討論時多數人不同意的不通過。以堅強的黨性、優良的作風和嚴明的紀律,自覺地為黨和人民把好選人用人關。

健全和完善幹部監督機制,強化對領導幹部和幹部選拔任用工作的監督

幹部監督工作是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的重要環節,是從嚴治黨、從嚴治政的重要內容,也是真心愛護幹部、真誠幫助幹部的重要手段。要按照“主動監督、關口前移”的思路和“以教育為主、預防為主、事前監督為主”的原則,把幹部監督寓於幹部工作各個環節之中。要嚴格思想教育,強化自律意識。通過教育,幫助幹部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增強主動接受監督的自覺性,在思想上築牢拒腐防變的堅固防線。要抓好科學理論的灌輸和理想信念的教育,使幹部養成堅強的黨性和高尚的情操,正確對待權力、地位和利益,把心思用在事業上,把精力投入工作中。運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進行

激勵教育和警示教育,並不斷開闢幹部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要加強日常管理,實行主動監督。真正把監督作為深入瞭解幹部、正確評價幹部、準確使用幹部的一項基礎工作。要經常與幹部開展談心活動,對民主評議和考察談話中羣眾反映的意見原汁原味地進行反饋,幫助幹部正確對待羣眾的評價和要求,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不足,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繃緊嚴謹自律這根“弦”。

要健全防範制度,抓好事前監督。規範領導幹部的用權行為,做到權力行使到哪裏,監督就延伸到哪裏,制度就規範到哪裏。健全乾部選拔任用制度,明確“一把手”在選人用人上的職責權限、運作程序及相應責任,防止出現在重要幹部任免上由少數人甚至個人説了算的現象。要堅持完善領導幹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家庭財產申報、經濟責任審計和回覆組織函詢等制度。發現問題,該警示的及時警示,該批評的嚴肅批評,該糾正的堅決糾正,使能靠教育解決的不會等到用紀律來解決,能靠紀律解決的不會等到用法律來解決,最大限度地關心、教育和愛護幹部。超級祕書網

大力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要牢固確立“抓基層、打基礎”的指導思想,努力把黨的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好,把黨領導和執政的基礎鞏固好。認真研究以税費改革為龍頭的農村各項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以村級黨組織建設為重點,全面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深化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讓幹部經常受到教育,農民長期得到實惠,組織持續達到加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努力構建以街道黨組織為核心、社區黨組織為基礎、社區黨員為主體、社區內其它基層組織共同參與的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強化黨對社區活動和社區建設的主導作用。根據各自的特點,繼續抓好機關、高校、科研院所和意識形態領域黨的建設工作。

要以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為突破口,全面加強企業黨的建設。當前特別要抓緊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組織的組建工作,力爭組建一個,鞏固一個,提高一個。緊緊圍繞改革和發展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黨建工作,鞏固和擴大企業領導班子

“三講”和“三個代表”學習教育成果,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參與重大決策、促進生產經營、凝聚職工人心和維護企業穩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大力加強黨員隊伍建設。按照“堅持標準、保證質量、改善結構、慎重發展”的方針,重點做好在生產、教學和科研一線優秀青年中發展黨員工作,切實解決國有企業一線黨員偏少、農村黨員年齡偏大、新的經濟社會組織中黨的力量薄弱等問題。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強黨員教育的新形式和改進黨員管理的新路子,認真做好民主評議黨員、處置不合格黨員等工作,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